生活菜园

 
圣安德烈斯断层沿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太平洋海岸绵延约1300千米,深约16千米,它是北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分界线。这幅照片是用鱼眼镜头拍摄的,这种镜头会使地球表面的弯曲程度看起来比实际大。  圣安德烈斯断层沿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太平洋海岸绵延约1300千米,深约16千米,它是北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分界线。这幅照片是用鱼眼镜头拍摄的,这种镜头会使地球表面的弯曲程度看起来比实际大。
圣萨尔瓦多发生的一次里氏震级7.6级地震引发了一场毁灭性的山体滑坡。圣萨尔瓦多发生的一次里氏震级7.6级地震引发了一场毁灭性的山体滑坡。
一名科学家正在美国华盛顿州的圣海伦斯山上安装全球定位系统(GPS)。2004年9月,这里发生了一次群震,每分钟发生一次里氏震级2.5级及以上的地震。远处是亚当斯火山。  一名科学家正在美国华盛顿州的圣海伦斯山上安装全球定位系统(GPS)。2004年9月,这里发生了一次群震,每分钟发生一次里氏震级2.5级及以上的地震。远处是亚当斯火山。
1959年8月17日,两次大地震袭击了美国蒙大拿州,只间隔了数秒。震中位于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西北方,两者相距仅16千米。一处山坡发生坍塌,将7000万吨石头冲进麦迪逊河。滑坡堵住了河道,形成了深97米的地震堰塞湖。.jpg  1959年8月17日,两次大地震袭击了美国蒙大拿州,只间隔了数秒。震中位于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西北方,两者相距仅16千米。一处山坡发生坍塌,将7000万吨石头冲进麦迪逊河。滑坡堵住了河道,形成了深97米的地震堰塞湖。
1989年美国洛玛普里埃塔地震后,搜救人员和搜救犬正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克鲁斯购物中心展开营救工作,寻找一家坍塌的百货公司废墟里是否有幸存者。圣克鲁斯距离震中约16千米。  1989年美国洛玛普里埃塔地震后,搜救人员和搜救犬正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克鲁斯购物中心展开营救工作,寻找一家坍塌的百货公司废墟里是否有幸存者。圣克鲁斯距离震中约16千米。

  就像被一只巨大的脚踏扁

  从古时候起,人们就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地会时不时发生震动?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神阿特拉斯反抗众神之王宙斯失败后,宙斯罚他用肩膀扛起整个大地。这担子实在太重了,为了缓解肩膀的重压,阿特拉斯有时会把世界从一只肩膀换到另一只肩膀。而每当他换肩的时候,大地就会震动。

  中国古人则认为地震是由地龙引起的。这条巨龙住在地下很深的地方,每当它发怒时就会震动大地。日本人则觉得这个世界是被一条大鲇鱼背在背上的,它突然动一下就会发生地震。而根据俄罗斯古老的传说,一位身形巨大的神驾着狗拉雪橇穿过雪地,每当这些狗用爪子挠身上的跳蚤时,大地就会震动。很早以前的犹太人和基督徒相信地震是上帝用来惩罚邪恶之徒的。

  《圣经•旧约•诗篇》第60章写道:“你使地震动,而且崩裂。”人们对地震进行科学研究只有250多年。英国科学家约翰•米歇尔是地震研究的先驱者。1760年,米歇尔将地震与大规模的岩石运动联系在一起,使地震研究走上了正确的道路。99年之后,也就是1859年,爱尔兰科学家罗伯特•马利特得出结论,认为地壳的压力是导致地震的原因。

  然后到了20世纪60年代,一种有关地震的新理论又被提了出来,现在大多数科学家都接受这个理论。

  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由三个基本层次构成。最外面的一层叫做地壳,是固体岩石。各大洲陆地下的地壳平均厚度约33千米,但海洋下的地壳平均厚度只有6千米左右。

  地壳下面是地幔,由炽热的固体岩石组成,可深至地下2900千米。地球最里面的一层是地核,是地球的中心。地核由固体金属和熔化了的金属组成,温度极高,可达7000多摄氏度。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最外面厚达100千米的这一层外壳(包括整个地壳和部分地幔)由若干彼此分开的岩石块组成,这些岩石块叫做板块。地球大约拥有14个大板块和许多小板块。

  这些板块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受到地球深处的热流的推动,这些板块会不断运动,每年移动的距离约1.3厘米。在板块交界处,板块之间会互相摩擦挤压,对地下的岩石造成压力。如果运动的板块对岩石产生了足够大的压力,岩石就会断裂,从而引发地震。有些地方的岩石很容易断裂,就会时常有小地震发生。而在另一些地方,地面下的岩石紧紧地扣在一起,压力会不断积累,直到岩石在一次巨大的冲击中断裂,引发一场大地震。

  地下岩石断裂的地方被称为断层。随着板块继续运动,它们会折断越来越多的岩石,沿着断层引发更多地震。圣安德烈斯断层是美国境内最有名的断层,它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在加利福尼亚州境内绵延约1300千米。圣安德烈斯断层一带发生过很多次地震,其中包括1906年的旧金山大地震。地震并不是板块交界处发生的唯一的自然现象。在运动板块交界处的地下深处,会有岩石熔化。这些熔岩有可能上升,并喷出地面,形成火山。

  地球上主要的地震带和火山带大致都呈长方形或环形。如环太平洋火山带,就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其他板块交界的地方,上面分布着大量的火山和地震点。

板块之间会水平滑动,使地壳发生垂直方向的断裂,形成走滑断层。板块之间会水平滑动,使地壳发生垂直方向的断裂,形成走滑断层。
当海洋下方的构造板块慢慢向着互相远离的方向运动时,张裂运动就会发生。当海洋下方的构造板块慢慢向着互相远离的方向运动时,张裂运动就会发生。
当较薄、密度较大的海洋板块滑到较厚、密度较小的大陆板块下方时,强烈的地震或火山爆发就会发生。  当较薄、密度较大的海洋板块滑到较厚、密度较小的大陆板块下方时,强烈的地震或火山爆发就会发生。
当两个板块相互挤压时,地面会被向上推起,这时这两个板块的运动称为会聚。这个过程会造成大地震、形成雄伟的高山。  当两个板块相互挤压时,地面会被向上推起,这时这两个板块的运动称为会聚。这个过程会造成大地震、形成雄伟的高山。
圣安德烈斯断层的运动示意图圣安德烈斯断层的运动示意图

  地震中的五大杀手

  地面的晃动并不是地震中导致伤亡的主要因素。一个人在地震时如果刚好身处开阔的空地,即使地震非常强烈,他通常也是安全的。电影里常出现地震时人们掉进巨大的地缝中的镜头,这确实发生过,但非常罕见。地震中真正致命的因素是建筑物倒塌、大火、山体滑坡、雪崩和海啸。

  地震时,地面的震动可能会使建筑物摇晃倒塌,无论是建筑物里面还是外面的人都有可能被掉落的房屋碎片砸伤甚至丧命。1960年摩洛哥阿加迪尔市发生地震,1.2万人丧生,整座城市几乎全被夷平。一名幸存者说,当时的阿加迪尔“就像被一只巨大的脚踏扁”。

  地震还会让整座城市陷入火海。地面的震颤会让本来安全的炉灶、烟囱和壁炉变成危险的火源,还可能破坏煤气管道。更糟糕的是,地震还会毁坏自来水管,无法用水救火。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中大火就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危害,所以很多人把那场灾难叫做“旧金山大地震与大火”。

  山地和丘陵地区是地震的高发带。摇晃的大地会使陡坡上的泥土和石块滚落,形成山体滑坡。地震也可导致山上的积雪松动,滚下山来,形成雪崩。泥土、石块和积雪向山下一路滚落的时候,途中遇到的一切都会被破坏和掩埋。

  发生在海底或海边的大地震有时会引发海啸。巨浪可能会推进几千千米,淹没岸边的城镇。2004年末,印度尼西亚附近的印度洋海床发生大地震。地震引发了大海啸,淹死了约23万人,波及十几个国家。

  准备好了吗?

  未雨绸缪,做好地震前的准备,在地震多发地带是必不可少的事情。针对地震可能造成的伤害,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列出了一系列针对普通民众的地震预防措施。这些注意事项看似很简单,但在地震中对于我们的生命安全都是至关重要的。

  势陡峭,徒步离开尚且困难,加之余震不断,留在那里只能等死。其他工友们帮他用木板固定了断腿后,不得不把他和同样受伤严重的米成福留在那里,到外面去寻找救援。

  在接下来的20 天中,他们靠仅有的一点牛奶、方便面和饼干为生。由于不知道什么时候

  获救,食物从一开始就严格地定量配给,一袋牛奶喝4~5 个小时,饼干也是每天只吃四块。

  就这样,他们一直坚持到找到新的食物并获救。实际上,生命奇迹并非可遇不可求,在灾难

  来临前,如果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每个人都有可能收获奇迹。

  1.检查家中家具、吊灯是否牢固,并将笨重和易碎物品妥善放置,以防地震来临跌落砸伤

  家人;检查家里的线路是否老化,插线板是否正常工作,以防漏电;将酒、杀虫剂等易燃易爆物品放在密闭的柜子中,以防引起火灾。

  2.储备逃生应急物品,这些物品应该包括:容易储存的干粮和水,手电筒和电池,急救药箱,常用药品,现金和银行卡,耐脏并保暖的衣服和鞋子。这些应急物品最好装在一个容易携带的背包里,并放置于随时可以拿到的位置。

  3.家庭应该定期进行地震自救训练,尤其有小孩的家庭,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如何抗震。此外,在特大地震中家人很容易在逃生中走散,而且特大地震后通信通常会出现故障,因此,家庭应事先制定紧急联络方式,如定好一个固定会面地点或紧急联络人,一旦度过危险时刻,就到指定地点相见。

  地震中的求生秘诀

  “伏地、遮挡、手抓牢”,这个口诀就是美国政府倡导的地震求生秘诀。具体方法是,当地震来临时迅速钻到桌子下面,并抓牢桌腿;如果附近没有桌子,就蹲在地上,用手或者其他

  可以抓到的物品护住头颅。

  这个方法是美国政府在数次地震伤亡调查及各种防震实验后得出的最佳的自救准则。当房屋倒塌时,躲在桌子下面可以避开建筑物和其他家具的直接挤压,从而避免受伤。而且,迅速伏地和遮挡可以避免被地震摇落的家具和碎玻璃袭击。

  如果地震发生时人正在床上,专家建议应该继续待在床上,除非上方有容易掉落的灯具

  或物品,那时候应该立刻移动到安全的地方。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禁

  奥运年运动员的吃肉问题真的很纠结

  官方澄清“刘翔多年不吃猪肉”传闻

  青岛专电 离伦敦奥运会开幕不足100天,怎样管住中国运动员的嘴,尤其是吃不吃猪肉,成为奥运年一个持续热议的话题。

  近日,有消息称刘翔因为瘦肉精的问题已多年不吃猪肉。昨天,国家体育总局特地希望通过新华社澄清此事,总局科教司综合处处长陈志宇表示:“我特意向110米栏国家队领队杨继敏核实此事,他很气愤,说刘翔从来没有断过吃猪肉、牛肉等肉食。”

  年初总局发布过“禁肉令”(一是禁止运动员在外食用猪、牛、羊肉;二是各训练基地在未确保肉食来源可靠的情况下,暂停食肉)的传言,昨天也被相关人士否认。不过,奥运年在吃肉问题上要慎之又慎,倒是各支运动队的共识,正带队在青岛打亚锦赛的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确认:“我们的肉食品都是国家体育总局特供到青岛的。”从组委会相关人士打听到的消息更具体:国羽吃的猪肉均从北京空运而来,前期已运来400公斤。按照球队需求,不够再补充。

  奥运年之所以谈肉色变,是源于对瘦肉精的担忧。瘦肉精是能够促进瘦肉生长的药物的总称,因其能促进蛋白质合成,被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列为禁药。同时,因其作为饲料添加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也被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地禁用。更重要的是,运动员对瘦肉精的敏感程度远超普通民众。

  虽然羽毛球队很少与兴奋剂丑闻挂钩,但有德国乒乓球运动员奥恰洛夫的前车之鉴,国羽对瘦肉精也不得不防。李永波笑着说:“我要特别谢谢‘谈肉色变’这件事,因为国家对羽毛球队的管理比较人性化,会给队员们尤其是优秀队员很大的空间,让他们比较自由地生活、训练,并不是军事化管理。但‘谈肉色变’这件事儿对我管理球队是有好处的,因为我可以向运动员提要求了:不许出去吃饭。运动员生活好了,钱也多,他们都喜欢到外面吃饭,其实我们的食堂饭菜也比较好,现在我就不许他们出去了。”

  对于瘦肉精的威胁,李永波倒不担心:“我们的肉食品都是专供的,从国家体育总局特供的渠道把所有肉类食品送到青岛,我们不在社会上买,这样能够确保队员们比较安全,兴奋剂不会查到中国羽毛球队的。”

  特约记者 闫珍珍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Kangoo Jumps公司最近推出一款神奇的回弹鞋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美国Kangoo Jumps公司最近推出一款神奇的回弹鞋,只要穿上这双售价166英镑(约合1661元人民币)的鞋,就可以获得如袋鼠般强劲的弹跳力,最高可跳至1米。

  这种回弹鞋的外形同旱冰鞋十分相似,只是鞋子底部安装的是椭圆形的弹簧而非滑轮。Kangoo Jumps公司介绍称,刚开始穿上这种鞋时,需要在原地弹跳几次、适应一下“回弹”的感觉,随后就可以在海滩、路边、甚至雪地上使用它们,尽情享受新奇的“失重”回弹运动了。


Kangoo Jumps公司最近推出一款神奇的回弹鞋 

  据悉,最初这种回弹鞋是为了帮助那些在运动中受伤的人复健而研发的。生产商宣称,运动时这种鞋可以缓冲高达80%的弹跳冲击力,保护关节免受伤害,同时令人体的新陈代谢率变得愈加高效、将毒素排出体外,从而达到减肥塑形的目的。

  目前,这种回弹鞋的制造工艺还是一个秘密。Kangoo Jumps公司仅透露,回弹鞋的外壳是用聚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制造的,鞋底的黑色弧形弹簧支架则是由一种名为“太空塑料”的材料制成,而位于两片弹簧支架之间的橙色拉簧的弹力则能根据使用者的体重而调节。

  相关阅读

  美科学家研制新款球鞋 收集能量鞋可步行中充电

  以色列成功研制出训练鞋 可以帮助脑损伤者行走

  动物世界的趣闻 宠物鹅穿凉鞋悠悠然散步(组图)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小贝曾表示最难得事情是辅导孩子的作业

  科学网(kexue.com)讯 足球运动员给大家的第一印象或许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许多人或许都认为从事运动的人不会有很高的智商,不过这样的人错了,足球运动员们不仅有强健的体格,更有高于常人的思维。


顶级球星的思维能力高于常人

  有学者近日做出了调查,他们认为足球运动员的有高于常人的理解能力,足球运动员并不是此前人们认为的那样。而学者同时也认为,参加高水平联赛的球员的不仅仅球技高于低水平球员,思维能力也高出许多。

  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院院的科学家做出了这项研究,研究表示足球运动员的理解能力普遍比普通人高出了2%,科学家认为,球员们需要通过大脑的迅速反应,来执行下一步动作,这些快速的反应是常人所不具备的。瑞典的科学家威汉斯表示:“足球运动员看似愚蠢,这仅仅是人们的偏见,更多的人认为他们没有经过足够的教育。而测试结果出乎了许多人的预料,他们有着非凡的思维能力。”

  同样威汉斯也强调:“作为足球运动员,必须有很好的体能,惊人的速度,但是有这些还不够,脑子同样重要,球员们并不愚蠢,他们很聪明,只不过他们踢球的时间比较早,没有时间学习其它课程,这是他们看起来愚蠢的原因。”

  研究人员认为,在未来足球俱乐部在挑选球员的时候,可以在足球基础测试外在曾加心理、思维能力测试,这也是对球员未来走势的预测,威汉斯表示:“这项研究表明,判断未来球星不仅需要他们的球技,还有判断能力,神经心理学在足球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也是球员达到超水平的重要基础之一。”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最新英镑背景民众不服 贝克汉姆印上钞票更合适

  科学家将研究梅西大脑 望探索其惊人判断力成因

  脱发问题困扰所有男性 贝克汉姆亦不例外现斑秃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一部在传说中停留了60年的黑白电影,终于抖落历史尘埃,重现本来的面目。

被称为“新中国第一禁片”的《武训传》,最近由一家国内民营传媒企业发行DVD,售价99元,面向公众发售,并很快就卖断了货。没有任何征兆,这部长期处于人们回忆和想象中的电影突然“重见天日”,并引来追捧。

在震动之余,人们几乎是以欢呼的姿态迎接这个遗失许久的故事。

《武训传》讲述了清朝末年,山东人武训靠沿街乞讨为穷人兴建免费学堂的经历。这部电影由孙瑜执导,赵丹、黄宗英等人出演。1950年公映时,“场场满座”。

然而仅仅一年过后,《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措辞严厉地将这部诞生于新解放区的电影定义为“反动宣传”,并认为对于《武训传》的歌颂说明“我国文化界的思想混乱达到了何等的程度”。

一场由毛泽东亲自领导、持续半年之久的文化批判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武训传》随即被禁止上映,孙瑜、赵丹等40多名剧组人员受到打击或牵连。受此影响,1952年国产电影的数量从前一年的23部下降到8部。当时负责上海宣传工作的夏衍回忆:剧作者不敢写,厂长不敢下决心,文化界形成了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风气。

艺术创作多了禁区,艺术创作者也为自己设置禁区。有学者认为,由批判《武训传》开始,新中国电影立下了3个标杆:电影是政治的宣传工具,电影人是马列主义者,电影艺术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这部中国电影史无法回避的影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以被文字描述,却无法出现在银幕上。并非因为其拷贝遗失或者损毁,而是它已成为一场批判运动的敏感符号,一个超越文本的政治标本。尽管在1985年,《人民日报》头版刊发胡乔木讲话,可视作为《武训传》平反,然而笼罩在它头上的面纱并没有被揭开。

上世纪80年代,一位研究中国电影的英国学者第一次到访北京时,就对这部被称为“中国禁片史开端”的影片无比神往,但最终没有机会看到。20多年后,他又拜托自己的中国籍学生,帮忙寻觅《武训传》的碟片,最终也无果。

很少有人知道,这部被禁止公映却因此家喻户晓的影片,到底讲了些什么内容。

这种“禁片”特有的神秘感,随着时间累积愈加浓烈。2005年,赵丹诞辰90周年,上海和平影院举办了一场《武训传》内部学术放映。一位只在专业书中听说过这部电影的女大学生,拿着系里的赠票前来“补课”。然而这难得的银幕一瞥,却让她有些失望。

“坏人的形象太脸谱化了。武训老是跟人下跪磕头,看着有点恶心……本来以为这部电影会多么‘反动’,可看到最后也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不是已经很‘革命’了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这样说。

这是一场久别后的相逢,迎接它的却并不是一边倒的称颂。当普通人也可以很容易地买到《武训传》DVD碟片,或是在网上下载到视频资源时,对于“禁片”的热切期待,化为更加冷静的审视。

豆瓣网上,一些迫不及待看完影片的人,却感觉有些“怪怪的”。有人略带失望地写道:“电影语言本身显得有些落伍,慢条斯理地叙事,充分浪漫的情感宣泄,还有那些明显的表意符号贯穿于整部电影。”

以现在的审美习惯回望这部60年前的电影,也许的确会有些许不适,其在艺术表现上也许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不过,从一朝被禁,到越禁越向往,再到今日“解禁”后的有赞有弹,恰恰说明艺术终于回归到艺术本身。当《武训传》不再遮遮掩掩、神神秘秘之时,反倒可以回归常识,心平气和地运用理性去审视它,然后自己作出判断。

脱离了阶级斗争束缚的《武训传》,在这个特定的时刻,也许又会被解读为某种“开放”的象征。一部影片因为一场政治运动变得不再普通,又可能会因为一场商业行为被赋予了各种含义。不要神化电影的力量,它只是一种表达方式,一场精神桑拿而已。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来自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 Life motion signals lengthen perceived temporal duration”的文章,通过时距分辨任务,发现生物运动信息能够延长时距知觉,并且这种时距延长效应与生物运动的整体形状信息以及观察者的主观意识无关。相关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蒋毅研究员,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711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0903),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KSCX2-EW-BR-5),中科院心理所科研启动经费(Y1CX302005)以及中科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经费的资助。
精细尺度范围内时间信息(数百毫秒到数秒)的知觉加工对人类日常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关于它的加工机制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时距分辨任务发现生物运动信息能够延长时距知觉,并且这种时距延长效应与生物运动的整体形状信息以及观察者的主观意识无关。研究采用光点生物运动刺激(point-light biological motion),即运动信息仅是由附着在人或者动物的头部和一些重要关节上的光点运动组成。
结果显示,在物理呈现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观察者知觉到的正立生物运动刺激的呈现时间要长于倒立的控制运动刺激。有趣的是,对于观察者不熟悉的局部生物运动刺激(将生物运动的整体形状信息完全置乱仅保留局部运动信息)也存在同样的时距延长效应,而当去除生物运动中所包含的生物特征时,该效应完全消失,这表明所观察到的时间知觉的延长效应是由生物运动本身的生物特性所诱发。
该研究表明生物运动具有区别于非生物运动的时间编码特性,揭示了有可能存在一个特殊的专门针对生物运动信息加工的时间编码机制,有助于人类预测其他生物体的行动从而能更好地适应环境。(来源:生物通 万纹)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许多动作易学可是爱忘

  人们学习某项运动技能的时候,有时学得快忘得也快,而有时虽然学得慢,却能长久不忘,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有其生理基础。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科学家首次揭示了在运动记忆形成过程中,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共同作用但却互相竞争的生理机制。该发现不仅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个人训练计划,也为中风病人康复带来了希望。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神经生理学杂志》上。

  该项目由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运动机能学与物理疗法分部的尼古拉斯-斯格威霍夫领导。研究小组在对中风患者进行空间工作记忆测试时发现,中风后病人的短期记忆被破坏,长期记忆却更好地保留下来,这是因为他们不得不依赖长期记忆的缘故。研究人员由此发现,运动记忆现象是由两个过程组成,对某项技能建立起记忆,是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共同作用的结果。

  研究人员解释说,假如你在学习某些运动技能,比如两种上手投球,分别学这两种,可能会掌握得很快,但一段时间后,却很可能把这两种动作都忘了。但如果你把时间轮流分配在多种运动技能训练上,比如同时学习两种不同的投球,你或许学得更慢,但在以后却可能将这两种都记住。这一现象称为“背景干扰效应”。

  斯格威霍夫解释说,“背景干扰效应”是短期运动记忆和长期运动记忆竞争的结果,虽然人们早就知道存在这种效应,但新研究首次揭示了这种效应背后的生理机制。

  “不断地清除运动短期记忆有助于更新长期记忆。”斯格威霍夫说,如果大脑是靠短期记忆去记住一项运动任务,记住了之后,该任务却还没能建立起长期记忆。如果人们在此时不停下来,继续学习另一项任务,并在两项任务之间交替轮换地学习,将会进一步建立起长期记忆。虽然这要花更长时间,但以后不会忘记。“学习两种运动技能更加困难。但在无序训练中,我们还没发现忘记的情况。”

  斯格威霍夫表示,从长远来看,该发现有助于为中风病人找到最优的康复疗法,以及为每个人制定最有效的训练方案。(常丽君)

  相关阅读

  研究发现运动天赋由来 是否爱锻炼或与基因有关

  女性受困胸大远离运动 新款内衣问世想动就动

  甜菜根汁助提升运动耐力 增强肌肉心脏工作效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中新社深圳8月10日电 (尹萧 朱炜 吴陈照)10日,深圳各边检口岸共迎来大运会参会人员1400人。而自8月6日大运村开村以来,已有近6000名大运会参会人员从深圳各口岸入境。

  8月10日上午11时35分,参加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106人香港代表团抵达深圳湾口岸。深圳湾边检站当值执勤队迅速开启6条大运专用“U”通道,不到5分钟,所有106名代表团成员已顺利办完入境手续。

  据了解,此次香港将派出154人的团队,参加游泳、田径、排球等17个大项的比赛。对于比赛的期望,大多数运动员都表示此次在家门口参加比赛,感到十分亲切,将尽自己的努力赛出水平。对于此次过关的感受,香港代表团的运动员纷纷表示,他们大多数都有办理过自助通关资料采集手续,原本可以从自助通道快速过关,但是这次他们全部选择了走大运专用通道,一是因为他们此次作为香港的代表参加大运会比赛,有一种使命感,听从指挥,一致行动,能够展现香港代表团的形象;二是深圳湾口岸的各项服务设施和大运标识让他们深深感受到了深圳这座城市的热情好客和浓烈的大运氛围,他们特意选择从大运标识的“U”通道,能让自己很快融入这个氛围;几个女运动员还毫不掩饰地说,是台上可爱的书签把他们吸引过来的。对于边检的热情周到的服务,随团的黄彩琪女士还专门在评价器上按下了“非常满意”键。

  而在机场口岸,12时10分许,来自韩国的OZ371次航班、马来西亚的AK6412次航班同时抵达宝安国际机场,共计有148名大运会代表团成员及280多名普通旅客在同一时间入境。考虑到入境候检场地有限,为了确保大运代表团成员又好又快通关,同时不影响普通旅客正常入境,深圳机场边检部门投入备勤警力,并第一时间启用大运临时查验场地,这也是该边检站首次启用该场地。

  据统计,10日包括中国香港代表团、中华台北代表团,以及美国、韩国、乌兹别克斯坦、阿鲁巴等在内的1400名大运会参会人员从深圳各边检口岸入境。深圳边检文明高效的出入境通关服务赢得他们的肯定。

  据预计,8月11日将是大运参会人员入境的最高峰,仅深圳湾口岸就将迎来1300名大运入境人员。目前,深圳边检总站已提前做好各项应对措施,确保为所有入境人员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完)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1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两词早已从词形和词义上融为一体(“五四新文化运动”),或被看作一事两名。依此,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1960)中将1917到1921这五年笼统称作“五四时代”,并划为两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一些新起的知识分子全力以他们的思想来感召学生和青年。在第二个阶段,学生们便成为主力,发动对中国某些传统和守旧主义的全面攻击。于是活动范围超出纯粹思想界以外。”如此,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就成了1917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溢出“文化”容器而向“政治”领域的漫溢,新文化导师们的思想变成了其年轻弟子们的行动。

可“有些人主张‘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两回事,彼此没有多少关联,认为‘五四运动’并不是由新文化运动直接触发的,而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大体上说来也不曾领导过甚至不曾支持过‘五四运动’。这派人只承认新文化运动也许略为便利了‘五四运动’的推行,而‘五四运动’则帮助了新文化运动的加强和扩展”;“另有一派人,他们承认‘五四’学生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有密切关系,却不认为‘五四运动’一词应包括新文化运动,因为新文化运动是独立存在的。持这种看法的,主要包括胡适及其他某些学者。基本上,胡适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学生爱国运动,但他强调当时文化活动的重要性,而不是那种种社会的和政治的活动。他采纳孙文的看法,认为‘五四’学生运动与当时的文学思想运动有密切关系”。针对上述观点,周策纵重申“‘五四运动’一词的范畴应包括新文化运动”,“分开就两者都无法说明,更无法了解这一时代”,“决不能个别单独说明这一时期巨大变动的整体或主流”。

他只引述了胡适早年的看法,而晚年的胡适则直言不讳:“从我们所说的‘中国文艺复兴’这个文化运动的视角看,那项由北京学生所发动而为全国人民一致支持的在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实是这整个文化运动中的一项历史性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为一个政治运动。”若“转变”一词还暗示某种精神连续性,那他紧接着又用了“中断”:“从新文化运动的视角看——我们那时可能由于一番愚忱想把这一运动维持成一个纯粹的文化运动和文学改良运动——但它最终不幸被政治所阻扰而中断了!”周策纵在上面没提到陈独秀,而陈氏早在1921年就指责有人将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混为一谈,说“文化运动与社会运动本来是两件事,有许多人当做是一件事,还有几位顶呱呱的中国头等学者也是这样说,真是一件憾事”,“这两类事底内容分明是不同的,硬要把他们混为一谈,岂非怪事”。既然新文化运动的两位领袖(他们是这整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心态变迁史的深刻见证者)都反对将两个运动混为一谈,且胡适甚至将两者对立起来,那后来的撰史者为何将它们强拧一起,说它们共同形成了“这一时期巨大变动的主流”?

2

但以文化和政治的领域之分而区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却站不住脚。新文化运动既然志在“以文化解决政治问题”,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而新文化派在文化和政治之间频繁穿梭时也从未感到有一道界线。对他们来说,文化与政治是一体的。陈独秀1917年写道:“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他显然将新文化运动看作他所理解的“共和政治”工程的文化方面。另一方面,五四运动也决非一个纯粹的政治运动,它也有自己的文化诉求,只是它的文化诉求对立于新文化运动的文化诉求。

新文化领袖“不曾领导过甚至不曾支持过‘五四运动’”,决非因为他们不赞成政治行动主义,而是五四运动的精神与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内在冲突。作为新文化领袖,他们不可能领导或支持这一与新文化运动的目标南辕北辙的事业。将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混为一谈,等于假定两个运动在精神上具有同一性,也就等于假定支持新文化运动的人一定支持五四运动,反对新文化运动的人一定反对五四运动。这一假定不可靠。与新文化领袖们“甚至不曾支持过‘五四运动’”不同,新文化运动的一些反对者却公开支持五四运动。林纾1919年8月发表小说《某生》,借其中人物之口驳当时流行的学生不该“出位”之说,谓“国事耳!今人恒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生为国复仇,即出位而言,心犹可谅”,而一直以民族主义为诉求并在1919年初出版的《孙文学说》中对新文化派“全盘西化”(如废灭汉字)的主张颇有微词的孙文则声明“对诸君爱国热忱,极表同情,当尽能力之所及以为诸君后盾”,愿其“再接再厉,唤醒国魂”。

以“国”字打头的词(“国魂”、“国粹”、“国性”、“国情”)像祈祷语一样密集出现于文化民族主义者笔下,而这些词恰为信奉“世界主义”的新文化派所不屑,他们追求的是“世界性”,热情跟从任何以“世界”或“欧西”打头的词(如“世界主义”、“世界大同”、“世界语”、“欧西学说”)。陈独秀认定“国性”乃中国走向“世界大同”的“进化之障”,断言“今日‘国家’、‘民族’、‘家族’、‘婚姻’等观念,皆野蛮时代狭隘之偏见所遗留”,“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钱玄同则把“十六七年前老新党”的“国语是国魂国粹,废国语是消灭国魂国粹,国将不国”的观点讥为“屁话”,奉劝“还是少保存些国魂国粹的好”,说“今后的中国人,应该把所有的中国旧书尽行搁起,凡道理,智识,文学,样样都该学外国人,才能生存于二十世纪,做一个文明人”。他们的“世界主义”只是“西方主义”的婉词。

如果要分别为这两种自清末以来就一直形影相随并相互缠斗的“精神”命名,那么,新文化运动所体现的精神可称作“世界主义”,而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精神则可称作“民族主义”。新文化派的一切文化政治工程均在“世界主义”框架中展开,而其反对者则以“民族主义”为其文化政治诉求。在1919年5月前,“世界主义”占了上风,民族主义则被污名化;1919年5月之后,民族主义渐渐获得新生,而“世界主义”则越来越被看作西方殖民主义的阴谋。

谁也不否认“‘五四’学生运动与当时的文学思想运动有密切关系”,但引导他们的行动的未必就是新文化派向他们传达的“世界主义”,未必就不是新文化派的反对者坚守的“民族主义”。参加五四学生运动的并不只是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学生,以北大为例,几乎全体学生都参与了这场运动,其中就包括“保守的学生”。此外,还存在这么一种可能:当初支持新文化运动的一些学生,当他们走上街头的那一刻,实际已脱离新文化导师们的“世界主义”,转向了民族主义。如果说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运动”,一场“民族主义”运动,那逻辑上说,不是信奉“世界主义”并视“国魂国性”为“进化之障”的新文化派,而是他们的反对者,那些视“国魂国性”为国之根基的文化民族主义者,与这场运动有着更多精神契合。

正因如此,两个运动决不能分而论之,它们“决不能个别单独说明这一时期巨大变动的整体”。但“整体”不等于“主流”。“主流”已暗示两场运动的精神同一性。两个运动一起构成了“这一时期巨大变动的整体”,但并未一起形成“这一时期巨大变动的主流”。两个运动各有各的“精神”的源与流,而“这一时期巨大变动的整体”正是这两种互为对方存在条件的“精神”在这一历史时期相互缠斗、此消彼长的动态关系。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范德比尔特大学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类的视觉感知能力会受到近期记忆中所看到东西的影响,从而削弱其合理的理解能力,以及对眼前所见事物采取相应措施的反应力。此项研究表明,脑海中现存的记忆信息会降低视觉的感知能力。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被称为“运动排斥力”的视觉错觉试验,以获悉现存的记忆信息是否会对感知能力产生影响。试验中,研究者向参与者展示了一组随机运动的点,并要求参与者记住这些点的移动方向;继而又向他们展示了第二组随机运动的点,最后要求参与者汇报第二组随机运动点的运动方向。结果表明,第二组点的运动形态被随意夸大,且深受观察者之前所看到的那组点运动方向的影响。

  研究人员发现,当人们已经在视觉记忆中看到一种不同的运动方向后,他们会误解新出现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通常这种错觉产生于人们的视觉在同时观察两组运动的时候。研究人员认为,在基本的感知活动过程中,起作用的视觉记忆与处理基本感知事件的同一个神经中枢机制,会发生直接的互相作用。

  这一结论为早前的研究发现提供了支持,即起作用的记忆内容可能在大脑中占据着一定的视觉区域,包括重要的大脑视觉皮层,而这个区域先前被认为对高级认知作用如记忆,不起任何作用。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心理规律快报与评论》杂志上。(田学科)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1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