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菜园

  福建省龙岩市“最牛公务员”事件最近成为网络热点,昨日,又有网友在猫扑贴贴上曝出龙岩市政府办公室一个秘书长手下有18位副职,其中副秘书长就有13位。昨日,该网帖被各大论坛转载,迅速成为网络热点。昨日,中央党校一位教授就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非常荒唐的事。

  网友:吓得门牙差点下岗

  昨日,记者在猫扑贴贴看到,网友“不可思议的猫咪”发帖称,自己无意间看到龙岩市政府网站,“吓得门牙差点下岗了”。他说,一个地级市的政府办公室居然有13位副秘书长!记者随后在龙岩市政府网站上的龙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领导成员公示一栏中,的确查到了网友所说的情况。

  截至昨晚8时,该帖已有300余位网友回帖,65185位网友表示持续关注。回帖中,很多网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疑问1:为何有这么多副职?

  网友“匿名人士728288”:我见过某中小城市的副秘书长都配三部车,据说是为了方便工作,一辆国产排量符合要求的车上班用,一辆丰田越野为了方便出远门或抢险工作,还有一辆进口高级轿车用于接待和自用,最近还要配一辆。不知道副职这么多干嘛?

  昨日,福建省龙岩市委宣传部新闻科吴科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市政府办公室的确设立了18个副职,其中有副秘书长13个。这13个副秘书长专职的只有7个,其余的都是因为工作需要挂职的副秘书长。据他了解的情况,副秘书长刘某是市委农办主任,他主要负责援川工作,需要与多个部门协调,为了方便工作,因此挂职副秘书长,按2010年10月22日发布的任前公示的公告显示,刘某担任正处级领导职务。

  疑问2:副职津贴由谁开?

  网友“黛玉”:设立这么多副职,加重纳税人的负担。

  吴科长表示,除了专职的几位副秘书长,挂职的几位人事档案都在原单位,而他们的工资和津贴都是由原单位来支付。至于挂职的程序以及是否需要公示,吴科长表示自己不清楚。

  随后,记者电话咨询福建省龙岩市委组织部干部科,一位工作人员称不清楚这事,建议记者咨询市委组织部办公室。记者又致电龙岩市委组织部办公室,当记者刚说明情况,办公室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就称“很忙”,随即挂断电话。记者随后多次拨打,都无人接听。

  专家说法

  干部人事制度不合理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巍青认为,一个市政府办公室设置13个副秘书长已经算多了。既然是为了协调工作才设立副职,为什么不只设立一个副秘书长直接来协调呢?郭教授质疑,这个副秘书长的设置是否与当地领导岗位的控制、编制的控制相矛盾,如果是矛盾的,那么是谁才有权做这样的决定?郭教授认为,归根结底还是人事制度的不合理。

  另外,郭教授介绍,一般来说,一些地方改革,会把下面的部、局进行合并,原有的领导职位就会减少。为了安排原有的领导,一些地方可能会安排出很多副职。但是这里面的“潜规则”就是,这些人到了退休年龄就必须退,设立副职就成了他们过渡的措施。

  中共中央党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认为,一个政府办公室设立如此多的副职以及副秘书长是非常荒唐的事。他说,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副秘书长设置的数目,但是设立过多的副职,等于是占用政府的财政资源,增加政府成本。他还称,官多只会降低行政效率,这也暴露出干部人事制度的不合理。

  新闻链接

  铁岭曾有20个副秘书长

  2008年11月,一篇名为《吓一跳!铁岭市竟有9个副市长、20个政府副秘书长!》的帖子在网上迅速传开。铁岭市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回应称,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情况,铁岭每个副市长都有不同分工。随后,“政府机构”页面中,20名副秘书长的名单被撤下。

  记者 谈书 实习生 陈曦灏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日前发布通告,正式撤销西安交通大学原教授李连生等200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决定,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
方舟子:政府信号积极 打假不容乐观
近年来,官方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这样明确、严厉处罚的情况并不多见。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学术不端屡屡逃脱处罚的现象是否将得到遏制?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内学术打假的标志性人物方舟子。
“我希望这是来自官方的积极信号,但还不容乐观。”方舟子对记者表示,这是第一个国家级的奖项因为涉及学术造假而被取消。他回忆说,西安交大六名教授举报李连生造假的举报信最早就是在其主持的新语丝网站上公布的,最后能有这样一个结果“很不错”。
为何此次学术不端事件能够得到较为圆满的处理?他分析说,六名参与举报的老教授功不可没。不少造假举报者往往举报一两次,发现没效果就放弃了,像六名老教授这样执著举报的并不多见;其次,举报人采取了实名举报方式,而中国大部分都是匿名的,举报人怕得罪人。“老教授们已经退休,本身在学校也有一定影响力,这些都促成学校最终作出对李连生解聘的决定。”另外,媒体的曝光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方舟子眼中,李连生还不算是重量级人物。“在我掌握的可能造假的人中,有大学校长、副校长、两院院士,还有知名大学的著名教授,地位越高,越难处理。”
他对记者反复强调,李连生事件可能只是一个特例,不能因此对目前中国反对学术不端的形势给予过分乐观的估计。“实际上,中国学术不端的情况还要严重得多,很多也曝光了,但是基本上没有受到处理。”方舟子直言,虽然有关部门声称对学术不端“零容忍”,但实际上很多“还是忍了”。
学术不端曝光后却没有得到应有惩罚,其负面作用甚至超过学术不端本身。方舟子说,“如果对学术不端不能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这样就无法起到警戒作用,反而让造假者更加肆无忌惮。”
方舟子认为官本位的科研体制是学术造假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有些部门在处理学术造假的时候很不尽力,甚至包庇腐败,造成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表面上有渠道,但很难起作用。”
“解决学术造假不是那么容易,它涉及方方面面,不是单纯学术界内部的事情。”方舟子提醒。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吸入式食物机LeWhaf是这么用的
吸入式食物机LeWhaf是这么用的

  “想象未来会出现这样的餐厅,无需餐桌碗筷,你走进一个房间,吸口气,吃了芹菜,走进另一个房间,再吸口气,就吃了牛排……”这是哈佛大学一名专攻气溶胶产品的教授对未来人类进食方式的狂想,为了证明这不是天方夜谭,49岁的大卫·爱德华兹已制造出两台吸入式食物机,只要对着它吸口气,嘴里就能尝到柠檬馅饼的味道!

  优点少摄热量尝美味

  爱德华兹发明的吸入式食物机状似一个造型古怪的金鱼缸,这个名为LeWhaf的装置能把特制的食物精华液用超声波转化成袅袅烟气,只要用一根玻璃管吸食这些烟气,就能“吃”到美味的食物!

  据爱德华兹介绍,由于这些食物烟气的卡路里含量极少,LeWhaf还将成为极佳减肥工具,让担心发福的人群既能尝到美味又无需摄入热量。

发明LeWhif和LeWhaf的哈佛教授爱德华兹
发明LeWhif和LeWhaf的哈佛教授爱德华兹

  撰稿人劳拉·鲍威尔在巴黎试食了LeWhaf版的柠檬馅饼。她表示,一开始会感觉嘴里有点干和温热,但渐渐地,随着烟里的物质在口中聚集,果然尝到了新鲜可口的柠檬馅饼味道。

  缺陷目前为止难吃饱

  然而,要将爱德华兹幻想里的“气体餐厅”带入现实的话,LeWhaf显然还只能算是个半成品。因为鲍威尔在吸食了数个小时的柠檬馅饼烟后,虽然表示味道不错,但自己仍是饥肠辘辘——显然,LeWhaf没有办法带给使用者饱腹感。

吸入式食物机LeWhaf
吸入式食物机LeWhaf

  但爱德华兹仍坚信吸入式食物机LeWhaf将风靡世界,他表示,今年秋天,LeWhaf将在法国率先以不高于85英镑(约合892元人民币)的价格开售。

  不过,他亦承认,目前还没有办法用LeWhaf代替正常进食,代替喝酒倒是不错的选择。“你又能尝到酒,又不会喝醉。”爱德华兹介绍说,只要将50毫升酒液倒入LeWhaf,就够使用者“喝上一壶的”。

  不是疯子,是科学家——

  发明吸入式巧克力在英国售出20万支

  虽然戴着大眼镜、头发凌乱的爱德华兹看起来像个不靠谱的疯狂科学家,但他此前的类似发明真的成功面市,并在英国市场大受欢迎,那就是吸入式巧克力LeWhif。

吸入式食物机LeWhaf
吸入式食物机LeWhaf

  LeWhif外形像唇膏,用起来像治疗哮喘的喷雾,它里面装满了粉末状巧克力、咖啡以及各种维生素,只要一吸吮,立刻能享受到巧克力在舌尖化开的香醇,更妙的是,它和LeWhaf一样,不会让人摄入多少热量。

  仅去年一年,每支售价4英镑(约合42元人民币)的LeWhif就在英国售出超过20万支,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1月24日消息,草原犬鼠是一种啮齿动物,主要分布在中北美洲。这是一种可能会令语言学家感到惊奇的小动物,根据科学家的说法,草原犬鼠们可以通过它们自己的“语言”来相互描述交流周围的事情。


科学家认为草原犬鼠可通过“语言”来相互交流

  据国外媒体报道,北亚利桑那大学(Northern Arizona University)的斯洛博奇科夫(Slobodchikoff)教授研究草原犬鼠已经有30年的时间。他认为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在侦察到有危险目标接近领地时会向同伴发出警报,而它们的叫声可不仅仅是简单的吱吱叫,而是一种很先进复杂的语言。斯洛博奇科夫对研究草原犬鼠的语言,因为他认为这样做有助未来开拓其他物种交流的研究。

  根据斯洛博奇科夫的介绍,草原犬鼠的叫声是一种复杂的交流方式,至少包含超过100个词汇。他说:“草原犬鼠的警报声中含有大量信息,它们能够描述目标的详细情况,比如大小、外形、颜色,方向甚至还包括速度。它们也能够辨别出来犯的动物是土狼或者是狗,还可以分辨不同类型的鸟。”


斯洛博奇科夫教授研究草原犬鼠已有30年

  教授和他的学生们藏在草原犬鼠领地的周围观察这些啮齿动物在有人类、鹰,狗或者土狼在经过时的表现。研究人员通过录音来分析叫声的频率和语调,发现草原犬鼠会根据同伴的不同警告声采取不同的反应。例如遇到狼的袭击,它们的反应时跑到洞口站起来观察猎食者的动向,而如果是会挖洞的獾,草原犬鼠们就会跑进洞穴躲藏以免被发现。

  为了调查到更多的信息,斯洛博奇科夫教授让四名志愿者进入草原犬鼠的领地,每一次他们都穿着同样的衣服,但是衬衫的颜色不同。而经过声音分析,这些草原犬鼠们的“描述”中,可能包含有描述这些不同颜色衬衫的信息。

  此外研究还发现,有证据表明草原犬鼠随着生理年龄的逐渐成熟,会学会不同的叫声以满足许多条件,这使得它们的叫声可以被称之为语言。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退休华裔物理学荣誉教授林良多(Duo-Liang Lin)在美国《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了一首英文诗《你们究竟要我们怎样生存?》,“当我们是东亚病夫时,我们被说成是黄祸;当我们被预言将成为超级大国时,又被称为主要威胁。当我们闭关自守时,你们走私鸦片强开门户;当我们拥抱自由贸易时,却被责骂抢走了你们的饭碗。、、、、、、”随后在互联网上热传并引起中西方网友热议。这首诗表达了许多美籍华人长期以来内心的压抑和愤慨,因此被评论为是多年来受到双重标准困扰的海外华人向西方偏见“射出的一记利箭”。

  林良多教授的英文诗之所以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共鸣,就在于这些都是有目共睹,亲耳所闻,不论中国怎么做,做得再好,在西方一些人眼里,都是这不是那不是,要想从他们嘴里得到公正的认可,难上加难。

  每个国家社会制度不同,传统文化不同,经济发展不一,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是有些差距,存在的不足进行善意的指正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但是一些人似乎看不到中国的发展,看不到中国的进步,好的,甚至比他们国家更成熟、更先进的东西,也说成是差的;世人共认为对的,也横加指责。而对于一些丑陋的、影响到国家安全和领土问题的人与事,却说成是对的,中国拥护,推崇的,他们却是反对,扼杀。此种唱反调,说到底是一种故意。

  这些年中国发展很快,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日常增强,与发达国家的距逐渐缩小,因而西方一些人不高兴了,认为动摇了其的霸主地位,总是从经济上、技术上进行刁难,并且从言论上进行抵毁,这也说不行,那也看不惯,其用有色眼镜看中国,就是不希望中国发展,害怕中国强大,企图象过去的时代一样,听从他们的使唤,按照他们的指挥棒转。

  如今的中国不是过去的中国,不是他人指手画脚就能左右,不用看他人的脸色,有着自己的模式,有着自己设定的道路,他人说什么,对我们已经无关紧要,对我国发展有利的我们就接受,无利于发展的我们就当作耳边风,有损于我国形象的,我们就坚决驳斥,走自己的路,不管他人说什么。

  西方一些人士要说什么,是他自己的事,谁也堵不住其的嘴,但是我们干什么是我的事,只要是真理就坚持,只要是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事我们就大胆的去做,胸怀坦荡,无拘无束,说三道四者只能象是“几只苍蝇嗡嗡叫”而已,成不了什么气候。

  《你们究竟要我们怎样生存?》其实是给国人提个醒,对于西方一些人的说三道四,傲慢偏见,无须去理论,去理睬。只有用事实去回击。那就是:中国必须强大,脚踏实地,从国情出发,把本国的事办好,用科技兴国,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才能破解不怀好意者的两重标准,才能摘下其的有色眼镜,《你们究竟要我们怎样生存?》无疑也是一种激励。

 

发表在栏目: 生活菜园

 

  数月前,一系列“局长日记”让广西来宾烟草专卖局原局长韩峰落马,“日记门”一度成为社会广泛讨论的话题。近日,又一本“香艳日记”在天涯论坛上曝光,这次的主角换成了天津某大学的副教授,和他有染的女性多达十几人,其中包括很多女学生,日记中的性爱描写俯拾即是,香艳程度远超韩峰的日记门。

 曝光


  与前妻“离而不分”,和多名女生淫乱


  之前关于该副教授的日记曝光照曾在互联网上零星出现,但都未引起网友的足够重视。9月22日,网友“zhengyizhijian10”(系“正义之剑”的拼音)在天涯论坛上大爆猛料,以1500余字的帖子和多达33张的照片公布了这名副教授的香艳日记。


  记者看到,仅这33张照片所拍摄的半年日记片段中,该副教授除和妻子保持着夫妻关系之外,还和另外三名女生同时保持着性关系,发帖者称其中一名王×还是刚入学的女大学生。这些日记字迹潦草,但语言颇为典雅。通过日记记者看到,该副教授和女生发生关系或在双方家中,或是在宾馆,有时会在出差时间。而在此期间该副教授仍和妻子同居一室,经常发生争吵,发帖者称他们是一种“离婚不离家的夫妻关系”。每次发生性关系后,该副教授都会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如“比以前有快感了”,“感觉很好”,“终身难忘”等。

处理妻子与情人复杂关系,绞尽脑汁


  该副教授在和多名女性发生关系的同时,还会调和她们的矛盾。对于李红×,双方最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在1996年1月17日他记载,“王×今在家复习数学,不来了,10点多李红×又来电话,数度恶骂,不得已回骂几句……不能再与之联系了,极不可靠,层次太低。”


  而和学生王×的关系,该副教授则始终对其妻子(日记中称“杜”)采取遮遮掩掩的态度。如1996年2月1日,“对王×之情,又是原已积淀,或形成的脾性——专深过之,一时又不能逢源左右,超脱自我,心情很沉重……杜怀疑与王×去了北京,被巧妙否定”。尤其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即便自己和数名女性同时保有着不正当关系,该副教授依然会吃妻子的醋 ,如1996年3月5日这一天,他写道:“昨晚又未睡好,杜在正月十五竟至11点多方归,不做爱,疑有诡为……”

 日记多达数本,分别给每个女人编号


  尤其令人感到震撼的是,据发帖者称,像这样的日记,该副教授居然记录了长达十余年。从一组图片中记者看到,光记录本就多达八九个。难怪不少网友称:“这小子还真有劲呢?”如此长的时间,该副教授又如何保证不弄乱人物关系呢?发帖者称:“经过一段时间,该副教授还要给所有和他上过床的女人编号列出名单,还有每年每月每日做爱次数的统计,内容令人不堪入目!另外还有在社会嫖娼的记录,也详细记录了人名、时间、地点和给了多少钱……”


  更为荒唐的是,在一张照片上,副教授还给自己列出了许多目标和规划,称为“十四项工程”。在这十四项工程中,没有子女教育等内容,多为一些令人捉摸不透的言论,由于字迹潦草,记者只能粗粗辨识其中几个,如:“新购住房”、“去除口臭”、“调理内脏”、“整治牙齿”,除此之外,居然还包括“红颜知己”、“壮大阳根”,实在匪夷所思。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6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