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菜园


英国人预测威廉王子将直接当国王

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强国,威廉登基为英国国王,宇航员在火星上忙碌不停……这不是毫无根据的白日梦,而是英国人对2025年真实世界的预测。

英国人预测中国将是老大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12月29日报道,MSN英国公司日前对10万名英国民众进行了问卷调查,让他们描绘一下想象中15年后世界的面貌。结果显示,受访者中的60%认为中国将在2025年发展成为头号“超级大国”,33%认为现在组成英国的四个部分将成为四个“自治国家”。

威廉越过父亲登基

大约一半接受调查者表示,现在的威廉王子将直接越过他的父亲查尔斯成为英国国王,不过也有近1/6猜测届时英国已经废除了君主制。有1/4的人判断在2025年组成英国政府的将不会是保守党和工党,而是第三个党派,但也有相同数量的受访者押宝工党会夺回组阁权。

人类登陆火星

大部分人都认为科技发展会更加迅速,其中超过4%预言人类将在火星上建立起永久基地,10%则称“殖民太空”将不再是梦想。另外,超过半数民众表示,届时人们将通过互联网观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不再像现在这样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称整容手术将会极为普遍的占2/3,认为人们将会借助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来判断自己是否健康而不用去看医生的则占1/6。

不过,在2025年也会有一些令人高兴不起来的变化。3/4的受访者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15年后人们领取全额退休金的年龄将提高至70岁,甚至有1/7认为这一年龄会提高至75岁。

据中国日报

日媒称:

中国经济十年后超美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继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中国何时超越美国也成为了各方猜测的话题。《日本时报》30日文章指出,尽管很多美国人认为美国经济世界第一的宝座无人可撼动,但数据表明中国经济会在十年后超越美国,因为中国发展经济的决心是不可低估的。

发表在栏目: 生活菜园

日本政府公布了一组最新统计数字,其中二季度日本GDP总值为1.28万亿美元,落后于中国的1.33万亿美元。这意味着日本经济总量已落后于中国,中国首次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消息一出,引发了众多国际媒体的热议,《纽约时报》甚至称其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里程碑”。然而,中国民众对此却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欣喜。在环球网8月18日当天就“你是否同意中国是‘世界第二’的说法”展开的网友调查中,更有94%的受访网友对这种说法持反对态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反差?中国经济的真实图景到底是怎样?

    毋庸讳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中国的人均GDP从1978年的149美元提高到2009年的3687美元,增长25倍。高校毕业生从1978年的16.5万增加到2009年的610万,增长37倍。国民预期寿命从1982年的67.77岁提高到2000年的71.4岁,提高了3.63岁。2009年,中国钢铁产量5.68亿吨,汽车销量1364万辆,互联网用户超过4亿,手机用户超过7亿,均稳居世界首位。中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工业品生产基地,以及全球最大的出口国。

    中国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注意采取措施避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是“绿色经济”的倡导者和积极践行者。当前,中国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72亿千瓦,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1.3亿平方米,居世界第一;风电装机容量年增加超过1000万千瓦,增速世界第一;核电在建装机容量910万千瓦,规模为世界第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美轮美奂的奥运场馆,到世界一流的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从时速高达300公里的京津高速列车,到上海浦东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神州大地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尽管如此,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从人均GDP来看,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人均GDP仅为3687美元,居世界第103位,远低于8600美元的世界平均水平,只有日本的1/10。中国仍有4300万贫困人口,相当于澳大利亚总人口的2倍;

    从经济发展状况看,中国生产力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中国在第一、二产业集中了过多的劳动力资源,仍主要以传统技术和低附加值产业为主,在经济总体高速发展的同时,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

    从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看,中国公共福利事业仍有待发展和完善。中国公共教育投入占GDP比重仅为2.4%,低于4.9%的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卫生支出94美元,约为世界平均水平1/8。2008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口达886万人,超过澳大利亚人口的1/3。60岁以上老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2.5%,“未富先老”已是事实;

    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中国企业虽对外出口大量商品,但仍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为主,尚未脱离“量大价低”、“本多利薄”阶段。出口产品中60-70%系在华跨国公司设厂生产,利润主要为跨国公司所获取,中国仅仅得到一点点加工费用。

    正如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所指出的,无论是人民的生活质量,还是在科技、环保领域,我们还有着巨大的差距,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领域的发展还比较滞后。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日前也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称:“中国仍在走在发展的道路上,虽然她目前发展速度很快,但前面的路还很长、很艰巨。”相比GDP总量的变化,人均GDP的多少更能真实反映一国经济的真实发展水平。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要将普通民众的生活提升到发达国家水平,还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这正是中国民众对“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消息并不感兴趣的原因所在。

    因此,从经济总量看,中国已是大国。但从人均水平和发展质量上看,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远不是一个强国。中国对自身发展客观清醒的认识,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中国将始终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赢的改革开放战略,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世界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发表在栏目: 社区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