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菜园

  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人造大脑领域获得一项重要进展,他们用碳纳米管成功制造出了一个能模拟大脑突触功能的电路,可实现神经细胞的功能,为构建人工合成大脑奠定了基础。研究人员在日前举行的2011年IEEE/NIH生命科学系统与应用研讨会上公布了这一研究成果。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肌细胞之间通信的特异性接头,是形成感觉和思维的关键部位,同时也是大脑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碳纳米管是由六边形碳环微结构单元组成的一种纳米材料,其直径比铅笔芯还要细100万倍,具有独特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在电路中可作为导体或半导体。由南加州大学维特比工学院电子工程系教授艾丽丝·帕克和周崇武(音译)领导的这个研究小组,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纳米电路设计技术,成功制造出了能模拟突触功能的碳纳米管电路。

  帕克从2006年便开始探讨开发人工大脑的可能性。他说:“制造出人工突触将是整个过程的第一步。而人脑中有100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都与至少10000个突触相连,如何建立模拟大脑功能的神经结构和连接,是我们下一步更为复杂的工作。”

  帕克表示,未来几十年内人类或许就能在人造大脑领域获得重大突破,即便未能实现,至少也会开发出能模拟大脑部分功能的设备。但无论怎样,其中关键的一步在于如何利用逻辑电路来模拟大脑的可塑性,因为在人类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大脑会不断产生新的神经元和新的连接,要想通过电路来模拟这一过程将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不过,帕克相信,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科学家对人脑认识的进一步深入,不远的未来,我们或许就能用纳米技术对外伤性脑损伤进行治疗,另外,也可以用这种技术制造出更智能更安全的汽车。

  论文合著者、南加州大学维特比工学院的乔纳森·乔希说,在该研究的最初阶段,跨学科研究起到了关键作用,经常需要不同学科的多个工程师同时投入工作,最终周崇武和他的研究小组提供了理想的纳米技术动态电路。要解决今后面临的问题同样还要依靠这样的合作,才能不断找到新的解决方案。(王小龙 何屹)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华网东京3月19日电  据日本时事通讯社19日报道,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5号机组当天上午冷却功能恢复,5、6号机组乏燃料池水开始循环。

  国际原子能机构于东京时间18日23时在维也纳通报说,5、6号机组应急用柴油发电机已恢复工作。

  冷却功能恢复对乏燃料池具有重要意义。乏燃料池储存从反应堆中卸出的使用过的核燃料,一般通过水循环冷却这些乏燃料,屏蔽辐射。正常情况下,乏燃料池温度应保持在25摄氏度以下,但由于电力供应中断,5、6号机组乏燃料池温度在震后逐渐升至60摄氏度左右。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3月17日,卫生部发布“放射防护中的碘知识问答”,内容如下:
问:吃碘盐能不能预防放射性碘摄入?
答:碘盐中碘的存在形式是碘酸钾(KIO3),在人体胃肠道和血液中转换成碘离子被甲状腺吸收利用,我国规定碘盐的碘含量为30毫克/千克。按人均每天食用10克碘盐计算,可获得0.3毫克碘。而碘片碘的存在形式是碘化钾(KI),碘含量为每片100毫克。按照每千克碘盐含30毫克碘计算,成人需要一次摄入碘盐约3千克,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远远超出人类能够承受的盐的摄入极限。因此,通过食用碘盐预防放射性碘的摄入是无法实现的。
问:过量摄入碘对人体有什么副作用?
答:摄入过量的碘会扰乱甲状腺的正常功能,既可以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也可以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暴露于高碘可导致新生儿甲状腺肿和甲状腺机能减退。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病率随碘摄入量的增加而显著增高。还有研究表明,碘缺乏地区居民补碘后,一段时期内易导致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升高。目前多数报道显示,碘过量会增加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病率。另外,急性碘中毒会导致腹部绞痛、腹泻并便血、胃十二指肠溃疡、脸部和颈部水肿、溶血性贫血、代谢性酸中毒、肝脂肪变性和肾衰竭等。
问:有人说把碘酒涂抹在甲状腺部位可以预防放射性碘辐射,这办法可行吗?
答:关于把碘酒涂抹在甲状腺部位预防放射性碘等措施都是不科学的。
问:什么情况下服用稳定性碘?用量多少?
答: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发生后,人有可能摄入放射性碘,并集中在甲状腺内,使这个器官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此时服用稳定性碘就可减少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的碘。如果在吸入放射性碘的同时服用稳定性碘,就能阻断90%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的沉积。在吸入放射性碘数小时内服用稳定性碘,仍可使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的量降低一半左右。对成年人推荐的服用量为100毫克碘,对孕妇和3~12岁的儿童,服用量为50毫克,3岁以下儿童服用量为25毫克。
问:什么人服用稳定性碘时要更加小心?
对出生后一个月内的新生儿,稳定性碘服用量应保持在有效的最低水平。对有些人,例如,甲状腺有结节者,突眼性甲状腺肿已经治愈者,曾接受过放射性碘治疗者,甲状腺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甲状腺单侧切除者,有亚临床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对碘过敏者,某些皮肤病(痤疮、湿疹、牛皮癣)患者等,应慎用或不用稳定性碘。
问:碘片(KI)是如何防辐射的?
生理学上,人体碘的主要来源是甲状腺的吸收,甲状腺靠碘来产生甲状腺激素。KI是稳定性碘,它可以使甲状腺内的碘饱和从而阻止放射性碘的摄入。
碘片不能保护来自于体外的放射性和被身体吸收的除碘以外的放射性物质,所以碘甲状腺阻断在多数场合将与其它防护措施(如隐蔽待于室内、关闭门窗等)综合使用。
为了充分发挥稳定碘对碘甲状腺阻断效果的作用,需要在受照前或者受照后尽快服用稳定碘片。即使在事故后几小时,通过服用仍然可以阻止甲状腺对50%碘的吸收。为了防止吸入放射性碘同位素,通常一片剂量的稳定碘就足够了,它可以起到24小时持续保护作用,在含放射性碘同位素的烟云来袭时对甲状腺起到了充分的保护作用。然而,在长期持续性释放状况下,则有可能出现重复照射的情况。
  
相关专题:日本大地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近日,《心脏病学基础研究》(Basic Research in Cardiology)在线刊登了中科院上海分院健康所分子心脏学研究组的论文“Therapeutic Effect of Intermittent Hypobaric Hypoxia 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Rats”。此工作是由许伟青副教授在健康所分子心脏学研究组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其导师杨黄恬研究员的指导下完成的。
心肌缺血及由此导致的心力衰竭是现代社会常见疾病和主要致死病因。因此有效地改善缺血性心肌损伤导致的收缩功能抑制和局限心肌梗塞面积,对减低病死率、改善急性缺血复灌后细胞的存活和心肌功能进而控制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间歇性低氧(Intermittent hypobaric hypoxia,IHH)预适应已被证明可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复灌后的损伤,但尚未涉及其是否具有治疗心肌梗塞作用这一更有实用价值的问题。分子心脏学研究组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发现在大鼠心肌梗塞后,给予14和28天IHH处理,能明显改善心梗后心脏收缩功能、阻止左心室腔扩张、改善冠脉流量、并有效减少心梗面积和抑制心肌间质胶原纤维增生。这些治疗作用可能与IHH减少心梗后心肌细胞凋亡和上调心肌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并进而促进梗塞周围微血管生成有关。研究结果表明IHH对心肌梗塞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并能改善心梗后心室重构,这为临床治疗心肌梗塞的手段提供了新的思路。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973”项目的支持。(来源:中科院上海分院)
发表在栏目: 科学

Unusual side-effects: A single bite from the Brazilian wandering spider has been shown to cause four-hour long erections
这种蜘蛛的毒液可令男性勃起长达四小时(科学网-kexue.com 配图)

  科学网(kexue.com)讯 你如果在卧室中发现一只蜘蛛,最可能的做法是消灭它,但最新的研究却表明蜘蛛毒液具有非常神奇的效果,来自巴西的一种蜘蛛在咬人之后,可以使男性四小时的勃起。这对于某些性功能存在障碍的人士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肯纳-努涅斯(Kenia Nunes)博士是一位大学生理学专家,他经过反复的实验之后发现来自产于南美洲和中美洲的香蕉塔兰图拉毒蛛的毒液具有神奇的疗效,可以让人莫名的勃起。他说道:“这些毒液是有毒的,但是它却不同于蛇毒毒素,它最多会令我们出现血压升高以及不正常勃起等问题。”

  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如果被这种蜘蛛深度咬伤则是非常危险的,这将会使你失去对肌肉的控制,同时全身疼痛,呼吸困难,如果不经过抗蛇毒血清的治疗,被咬伤的人可能会因缺氧而死亡。但是努涅斯博士看到的更多的是他积极的一面:“毒液对于治疗男性和女性的性功能障碍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目前,努涅斯博士只是将毒液用于混有高血压引发的性功能障碍的老鼠身上,通过实验效果是非常不错的。他说:“这是一件好事,毕竟有些性功能障碍的患者常规的治疗手段是无效的。”不过,是否会对女性产生相同的作用,努涅斯博士表示还没有研究过。

  当然,华盛顿大学的克劳福德依然希望人们慎重,因为被这种蜘蛛咬了之后也是存在一定的死亡概率的。他说道:“根据统计有7000人曾经被咬过,其中有10人因此而死亡。”

  (科学网-kexue.com 卡卡西)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去年发明人工电子皮肤的斯坦福大学女教授鲍哲南,视探索比人类皮肤更敏感的“超级皮肤”为目标。她的研究团队近期又创造性地研制出世界最新的可拉伸太阳能电池,为人工电子皮肤增添了自我发电的新功能,同时将人类对电子皮肤的研究上升到新阶段。
鲍哲南2月23日接受记者访问时说,“我们已经证明了可以把太阳能电池做成像人工皮肤一样具有拉伸功能。这样的人工皮肤不仅可以模仿人类皮肤的敏感,更超越并增添了人类皮肤没有的发电功能”。
这种世界首创的新型太阳能电池由特别塑料做成,具有非常柔韧灵活的特性,它们可以被拉伸到自身长度的30%,功能不会改变。回复原位后没有任何损害,也不会丢失电力。以此制成人工电子皮肤可自我发电,不需要电源就能运作。同时,这种特别塑料由具有可生物分解功能材料制成,具有环保特点。
鲍哲南表示,她的成果与其他学者的区别在于,“已有的研究是把一个个太阳能电池用一根根线连接起来,做成一张网,这张网可以拉伸。但我们单独一个太阳能电池就可以拉伸。”
这个新功能将扩大人工电子皮肤的运用范围,鲍哲南说,“可折叠的野外露营帐篷,可以使用这种柔韧性强的太阳能电池,不用担心电池受损。”其他用途还包括衣物、机器人和假肢等。
来自中国南京的鲍哲南是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副教授。去年9月,她的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高灵敏度的薄膜材料,能感受一只蝴蝶或者苍蝇轻轻落下的力度。以这种材料制成的人工电子皮肤为医学和人类生活带来新的突破。
“设想一下,用人工电子皮肤做成的机器手接触病人后,可以检测生物分子,判断他得了哪种病”,鲍哲南说,“机器手触摸人的汗以后,就可以判断他是否喝了酒。”
更多阅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北京大学,北京毒物药物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新合成分子模式工具,并利用这种工具探讨脯胺酸及四胜肽在XIAP调节肿瘤细胞凋亡上所扮演的构造及功能的角色,这对于了解癌细胞生长,以及研发新的抗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实验生物学与医学》(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黃子为教授,以及北京大学药学院的张亮仁教授,前者现任纽约州立大学癌症研究院院长,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客座教授,以及清华大学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北京大学药学院客座教授等。
在发展新的癌症治疗上不论是基础或转译研究上都集中在肿瘤细胞不同功能的作用上,其中一个领域是肿瘤细胞的生与死。细胞凋亡,也称作细胞计划性死亡,是细胞包括肿瘤细胞的一个基本作用,细胞凋亡的讯号诱导路径牵涉到很多不同蛋白质及其交互作用,在凋亡讯号中,蛋白质和蛋白质间的交互作用就像很多其他生物反应过程一样,通常由蛋白质交互作用的介面上,有重要的构造或功能上的一些片断或几个重要胺基酸序列来决定或影响其作用。对于生物医学及医药科学家要发展新颖的分子工具来研究或控制这些小蛋白质片断的功能,以及它们所参与的生物及病理过程不论在基础理论及实际应用上都是一个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来自Smac蛋白质的AVPI四胜肽已知的立体构造结合上XIAP蛋白质做为指标,设计一系列的胜肽仿真类似物,它们都含有构造上受限制的脯胺酸类似物exo-2-azabicyclo[2.2.1]heptane-3-carboxylic acid,以核磁共振(NMR) 及分子模型做构造分析显示有些类似物可以仿真原始四胜肽的立体构造,利用萤光极化分析发现其中一个类似物在结合上XIAP蛋白质就像原来的四胜肽。这指出一个可能性就是此类似物可以抑制XIAP的抗细胞凋亡作用,XIAP是细胞凋亡的抑制蛋白质,移除死亡讯号路径的障碍可以造成肿瘤细胞的死亡。
研究人员提出,这研究中所用到的胜肽类似物的设计及合成是长期发展目标的第一步,他们是要研发能穿透肿瘤细胞膜到达XIAP目标物,催化能造成肿瘤细胞死亡的讯息路径,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及调整让这些胜肽类似物能进入细胞做为抗肿瘤的药物,目前这些类似物的研究是一个基础的研究,目标在了解脯胺酸以及含脯胺酸胜肽结合键立体构造在参与蛋白质生物功能的角色。
脯胺酸胜肽键结有二种构造异构物(顺式 及反式异构物) ,可以参与蛋白质不同的功能,过去很多研究已指出脯胺酸或脯胺酸模拟物可以是顺式及反式的混合物,或全是顺式异构物。在这研究中所用的脯胺酸模拟物都是反式的构造,这种人工合成非天然的脯胺酸仿真物在构造及功能有趣的发现也指出在生物学上脯胺酸的异构化也可能发生,且此种脯胺酸模拟物可用来研究脯胺酸及含脯胺酸序列在其他蛋白质和蛋白质交互作用参与不同生物功能的角色。(来源:生物通) 更多阅读 《实验生物学与医学》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周五, 18 2月 2011 18:51

2月17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人类活动影响极端降水量的证据
人类活动的一个显著效应已经在所观测到的气温和平均降水量趋势中被检测到。但迄今为止,尚没有研究工作正式识别出关于极端降水量的人类影响“指纹”,而且评估人类对特定天气事件的影响已被证明是困难的。现在,两个小组提供的证据表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显著增加了降雨量及局部洪灾风险的概率。Min等人对北美、欧洲和北亚1951年和1999年间降水量的观测结果和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他们发现了温室气体增加对北半球陆地上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率的一个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性的效应。Pall等人利用公开发布的气候模拟结果发现,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在2000年秋季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大范围洪灾期间使洪灾风险有实质性增加。
 
人类祖先的界线划分
近年来的几个化石发现被称为是早期类人猿(包括人类和人类祖先在内的“进化枝”的成员),其中包括来自埃塞俄比亚Middle Awash地区的Ardipithecus、来自肯尼亚Tugen Hills的Orrorin和来自乍得Djurab沙漠的Sahelanthropus。Bernard Wood和Terry Harrison表示对此要谨慎。现代人类与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等非类人猿之间的差别是相当大的。但在距今800万年和距今400万年前之间、当人类这个分支被认为已经出现时,人科动物之间的差别整体上是比较小的。在这篇Review文章中,Wood和Harrison对Ardipithecus、Orrorin和Sahelanthropus等在生命树上的位置应该在什么地方提出了另外的解释——它们接近类人猿这个分支,但也许并不在这个分支上。
衰老的端粒/线粒体轴线
最近对端粒(染色体端部的保护性末端)和线粒体之间的一个功能联系的揭示,提出这样一个可能性:二者都可能涉及与衰老相关的过程。现在,对来自小鼠心脏和肝脏组织的造血干细胞的转录组(全部RNA内容)所作的一项分析,表明存在一个“端粒-p53-PGC”轴线,这个轴线将端粒功能丧失与器官功能降低联系了起来,而且也可能与跟年龄相关的病变联系了起来。在端粒丧失功能的小鼠中,p53-调控的细胞生长停滞被激活,接着它又抑制PGC-1α和PGC-1β(代谢过程和线粒体过程的主要调控因子)。这会导致线粒体质量减少、线粒体功能丧失和ATP生成量减少、糖生成受损、心肌功能受损和活性氧增加。
渔场管理的可持续模式
使渔场更具可持续性的一种做法是共管理,即渔民和管理者共同负责监管。关于这种做法能够奏效的证据大都是道听途说的,所以,Nicolás Gutiérrez及其同事系统分析了130个共管理的渔场,以找出共管理的哪些属性是成功所必需的。排在最前面的属性包括“领导力”、“社会凝聚力”、“明确的激励”和“保护措施”。
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比以前估计的小很多
“活动星系核”(AGN)是宇宙中最亮的天体。它们是由质量在1000万个太阳质量和100亿个太阳质量之间的超大质量黑洞提供能量的,其周围是一个“宽发射线”区域,这个区域很可能与一个吸积盘相关。人们对中央“宽发射线”区域的动态和结构很不了解,尽管在这个方面已经进行了超过30年的深入研究。现在,WolframKollatschny和Matthias Zetzl发现,在AGN光谱中所观测到的发射线宽度和发射线形状之间有一个根本性的关系,据此他们推测,内区域的几何对于快速转动的“宽线”天体来说是最平的,而慢速转动的“窄线”AGN有一个更接近球形的结构。知道转动速度之后,就有可能推导出对中央黑洞质量的更准确的估计值——结果表明,这些黑洞的质量比以前所估计的小两到十倍。
 
具有前所未有高折射率的“超材料”
“超材料”(具有在自然界中无法获得的电磁性能的人工设计的复合材料)正在为基础研究以及有用的应用提供新的机会。迄今为止,寻找具有负折射率的材料一直是一个优先目标,但要扩大新颖的“转换光学”应用的范围,具有异常高的折射率的材料也将同样是有用的。现在,Bumki Min及其同事研制出一种宽带的、柔性的太赫(兆兆赫)“超材料”,它的折射率为38.6,这样高的折射率是前所未有的。这种新的“超材料”基于I-形的、薄的金构造单元的分层阵列,它为小尺寸隐形设备、广角镜头和慢光设备的研发工作提供了一个起点。
(田天/编译,更多信息请访问www.naturechina.com/st)
《科学时报》 (2011-2-18 A4 国际)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美医生称功能饮料危害儿童健康 可致人猝死

现年18岁的达科塔·塞勒,在摄入一些功能饮料后癫痫发作。

美医生称功能饮料危害儿童健康 可致人猝死

医生们表示青少年不应经常饮用红牛等动能饮料。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医生表示红牛等功能饮料应该像烟酒以及处方药一样受到严格监管。根据一项研究发现,高咖啡因含量的功能饮料可导致儿童出现癫痫、中风甚至猝死。相比之下,患有糖尿病或者行为障碍的儿童面临更大健康风险,尤为应该对功能饮料说“不”。

    研究人员发现一些声称能够提高能量水平的饮料所含的咖啡因达到一杯8盎司(约合226克)汽水饮料的3到5倍。青少年经常过度摄入功能饮料,他们是功能饮料厂商市场宣传活动的主要针对对象。研究人员指出,功能饮料经常含有一些能够提高咖啡因作用的成分,应该受到严格监管。

    研究报告合著者、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院的史蒂文·利普舒尔特兹博士表示:“功能饮料并不拥有任何治疗功效,所含的很多成分都在研究之中并且并未受到严格管理。医疗服务提供者应该提醒公众功能饮料所能带来的健康风险,尤其是儿童。很多年轻人并不知道饮料中所含成分具有一定健康危害,这种危害甚至是致命的。”

    研究人员指出,虽然咖啡因能够提高注意广度,但同时也会提高血压。利普舒尔特兹表示,功能饮料的咖啡因含量大约相当于几杯咖啡,但它们被消费的方式不同于后者,被消费的速度也更快。她说:“人们可能在运动之后一次喝掉一两瓶,相比之下,很少有人一次快速喝掉几杯咖啡”

    在研究报告发表前,美国的一些功能饮料便已遭到“打击”,其中包括Four Loko。因咖啡因含量过高,这种功能饮料在多个州遭禁售。对于这份报告,使用“给你翅膀”这样的广告语进行宣传的红牛生产商持反对态度。公司发言人表示:“这份报告不过就是将网上下载的东西拼凑在一起,所得出的结论可信度令人质疑。对于功能饮料,应该由享有声誉的权威政府机构进行严谨而科学的检测分析。”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保存在开罗埃及博物馆的一个人造脚趾,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功能性假肢。
保存在开罗埃及博物馆的一个人造脚趾,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功能性假肢。
杰基·芬奇博士手拿埃及博物馆的假脚趾(左)以及在大英博物馆展出的格莱维勒·切斯特假脚趾。失去右脚大脚趾的志愿者试戴了这两个假脚趾。
  杰基·芬奇博士手拿埃及博物馆的假脚趾(左)以及在大英博物馆展出的格莱维勒·切斯特假脚趾。失去右脚大脚趾的志愿者试戴了这两个假脚趾。

  其中一个大脚趾使用木头和皮革制成,分3部分,保存在开罗的埃及博物馆,另一个被称之为“格莱维勒·切斯特假脚趾”,现在大英博物馆展出。两个人造脚 趾均可帮助它们的主人像正常的埃及人一样走路。
 

  两个人造脚趾的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比此前认为的最为早期的假肢——罗马卡普拉假腿——早了数百年。两位失去右脚大脚趾的志愿者试戴了 这两个人造脚趾。在索尔福德大学的修复与人体性能研究中心的盖特实验室,首席研究员、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杰克·芬奇博士对假脚趾进行了一系列测试。
 

  她在发表于《柳叶刀》杂志上的研究论文中指出:“将其认定为真正意义上的假肢需要满足一些标准。所使用材料必须能够经受住身体重量的考验,不会 在使用中破裂。拥有合适的比例非常重要,外观也要与真正的脚趾非常接近,能够被佩戴者及其周围的人所接受。残肢必须保持清洁以便于佩戴和脱下假脚趾。最为 重要的是,假脚趾必须能够辅助佩戴者行走。”
 

  芬奇说:“大脚趾承受了身体大约40%的重量,帮助人体向前移动,但失去大脚趾的人也能很好地适应。为了准确确定这两个假脚趾是否满足任何功能性方面的标准,我采用了一系列分析技术,其中包括安装在人行道上的集成摄像机和压力测量装置。”
 

  研究过程中,志愿者被要求佩戴两个假脚趾同时穿上埃及凉鞋进行测试,虽然在设计上功能与真正的大脚趾无法相提并论,但其中一名志愿者还是在假脚趾的帮助下平稳行走。分析发现,佩戴两个假脚趾时脚下的压力并未大幅提高,两位志愿者表示卡罗的假脚趾更为舒适。
 

  格莱维勒·切斯特假脚趾使用cartonnage(制造木乃伊盒的材料,使用亚麻、胶水和灰泥制成)制成,上面有明显的佩戴痕迹,开罗的假脚趾拥有简单的铰链、斜切的前缘以及扁平的底面等特征。
 

  芬奇表示:“格莱维勒·切斯特假脚趾的佩戴痕迹以及开罗假脚趾的设计特征促使我得出这样一种推测,它们的主人曾在生前佩戴,而不是出于宗教或者 仪式目的在制造木乃伊时装上。然而,只有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志愿者佩戴两个假脚趾的复制品进行测试,我们才能确定它们能否真正帮助它们的主人行走。我的发现 强烈表明两种设计的功能都能替代失去的脚趾,可以被视为真正意义上的假肢。如果确实是这种情况,古埃及人无疑就是在假肢这个医学领域的第一个实践者。” (秋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2 页,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