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5月1日消息,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国民党“立委”林郁方等人30日搭乘C130运输机到南沙太平岛视导并“宣示主权”,截至30日晚,菲律宾相关部门对此尚无响应。
林郁方等委员30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抵达太平岛,并绕行中洲礁一圈,30日下午返回台湾。
正为黄岩岛菲陆船舰对峙事件忙得不可开交的菲律宾外交部,从30日下午开始即为对峙事件开会讨论,至截稿时尚无暇响应台湾“立法委员”登太平岛一事。
菲律宾外交部长罗沙里欧(AlbertdelRosario)目前正在美国华盛顿,出席菲美外交暨国防部长级2+2会议。
另一方面,做为实质台湾事务处理机构的马尼拉经济文化办事处(MECO)主席培瑞斯(AmadeoPerezJr。)目前正在台北洽公,MECO在菲官员表示,此事涉及“菲台友好关系”,将与菲律宾政府相关部门讨论后再做响应。
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纳波利塔诺25日表示,美特勤局人员在哥伦比亚美洲峰会期间的招妓事件从未危及总统奥巴马的安全。
承诺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据美国媒体26日报道,美国特工处的上级单位国土安全部部长纳波利塔诺到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就特工招妓案作证,除再次强调错误的行为不可原谅外,也指过去两年半内,从未听过类似指控。
当被问及总统的安全是否因这起事件受到影响时,纳波利塔诺表示,事件并未危及总统安全。
纳波利塔诺表示,事件发生后,国土安全部已派人进行全面的调查,且确认总统奥巴马的安全不会受到威胁,也会重新审视内部的规范,确保不再有相同事情发生。纳波利塔诺还称自己和奥巴马都对特勤局长苏利文保持“十足的信心”。
调查至少花160万美元
本月1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抵达哥伦比亚卡塔赫纳,参加14日至15日举行的美洲峰会。负责奥巴马在此次会议期间安保工作的特工人数据称达到近600人。不过就在抵达几个小时后,多名负责奥巴马安保工作的美国特勤局特工因在当地招妓引发纠纷被解职,并被立即送回国。
随后,美国政府对招妓案展开调查,媒体称调查费预计最少也要160万美元。目前,已有8名特勤局特工因招妓丑闻离职,12名军方人员也正接受调查。
部分美国国会议员指出,这件事不仅仅伤害政府的信誉,也伤害了美国国家颜面。(宗和)
“这些指控是不可原谅的,我们非常严肃地看待这个问题(特工招妓)。过去两年半内,特工处的监察单位并没有收到类似的诉状。” ——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纳波利塔诺
新华网阿布贾4月26日电 (记者 陈淑品 牛小溪)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和中北部卡杜纳州26日分别发生爆炸事件,至少造成40人死亡。
位于阿布贾的《今日报》办公楼26日上午发生爆炸。在被炸毁大楼的废墟现场,参加救援的医生阿比索拉·弗纳迪斯对新华社记者证实,爆炸造成至少37人死亡,约100人受伤。
尼日利亚国家紧急事务管理署发言人尤绍·舒艾布说,紧急事务管理署已派出人员到爆炸现场展开救助行动。
当天上午,尼日利亚中北部卡杜纳州也发生一起爆炸事件,造成至少3人死亡。爆炸发生的地点在卡杜纳主干道旁的一座楼房内,里边有包括《今日报》的多家媒体。
目前尚没有任何组织宣称制造了爆炸袭击事件。但据当地媒体报道,26日的爆炸事件与宗教极端组织“博科圣地”有关。
中新社华盛顿4月18日电 (记者 吴庆才)正当五角大楼为最近多名美军陷入在哥伦比亚“买春”丑闻而尴尬不已时,驻阿美军的一组摆玩亵渎阿富汗武装分子尸体残骸的照片又为业已紧张的美阿关系扔下了一颗“震撼弹”。
《洛杉矶时报》周三刊登了两张骇人的照片,其中一张显示一群驻阿美军士兵与阿富汗官员提起自杀式袭击者在爆炸中遗留的双腿残肢,几名美军士兵面带轻佻的微笑与之合影;另一张图片显示几个士兵正在摆弄一具带有胡须的尸体遗骸,其中一名士兵还将死者的手搭在自己的肩膀上进行合影。
这些照片拍摄于2010年,《洛杉矶时报》称,该报获得了总共18张图片。照片中的士兵来自美军第82空降师第4旅战斗队,照片提供者也是曾在该师服役的一名匿名士兵。
这组照片刊登后引发轩然大波。五角大楼新闻秘书乔治·利特尔说,任何被发现参与这种不人道行为的人,都将依照美国军队的司法系统追究责任。
美军和北约驻阿富汗部队指挥官约翰·艾伦也批评上述行为损害了北约军队与当地居民的关系,他表示美国政府将彻底调查此事。
美军官员此前曾要求该报不要发布其中任何一张图片。国防部发言人约翰·柯比说,照片中的行为肯定不能代表绝大多数驻阿美军的品质和专业精神。但这些两年前的老照片可能会在阿富汗当地煽起暴力活动,导致不必要的伤亡。
但《洛杉矶时报》仍坚持刊登照片。该报编辑马哈拉杰说,“经过慎重考虑,我们选登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照片,以履行我们的义务,向读者全面而公正地报道美军在阿富汗使命的各个方面,包括图片所反映的军队纪律的败坏正在严重危害美国军队。”
这组照片曝光恰逢敏感时刻,今年以来驻阿美军的一系列丑闻已令美阿关系十分紧张。今年1月网络上曾出现4名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在在阿富汗塔利班武装人员尸体上撒尿的视频;2月,驻阿美军焚烧古兰经事件引发抗议和骚乱,导致包括6名美国人在内的30多人死亡;3月,一名美军士兵闯入阿富汗坎大哈省一处村庄,开枪打死17人。
此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已为上述多起事件多次致电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进行“危机公关”。白宫发言人卡尼表示,奥巴马已经听取了这次“亵尸照”事件的简报,他要求调查此事并追究责任。完
新华网科罗尔4月18日电(记者张小军 岳冉冉) 搭载此前被扣押的25名中国船员的海南航空公司包机当地时间18日13时30分从帕劳国际机场起飞回国,预计将于北京时间17时抵达海南省省会海口。
除25名中国船员外,同机运送回国的还有被帕劳警方开枪误击死亡的中国船员卢永的遗体。在帕劳方面配合下,遗体做了精心的防腐处理,然后放入一个精致的木棺,木棺外面套上一个木质封套,最后用防水塑料薄膜整体封闭。
中国驻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大使馆参赞温振才在机场说,“我们用最快时间把船员们送回去,这是比较好的结局。”除了中国国内有关方面积极努力外,温振才指出,此次事件顺利解决还应该感谢帕劳政府的合作。
帕劳总统约翰逊·托里比昂18日专程到机场为中国船员送行。他说:“祝船员一路平安。我再次向遇难船员表示哀悼。”
18日上午10时许,被扣押船员陆续走出帕劳监狱,在当地警方保护下集体前往机场。他们表情轻松,有人向记者招手示意,有人露出轻松的笑容。
3月31日,帕劳警方追捕涉嫌非法进入帕劳海域捕鱼的中国渔船时,误击中中国船员卢永致其死亡,并扣押了另外25名船员。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外交部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因中国与帕劳未建立外交关系,代管帕劳事务的中国驻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大使馆立即派员来到帕劳看望被扣船员,处理这一事件。
帕劳最高法院4月13日下午批准了中国船员与帕劳政府达成的庭外和解协议。根据这项协议,中国船员在承认非法入境捕鱼等罪名,并每人缴纳1000美元罚款后,可以于4月18日回国。
新华网北京4月18日电 (记者 陈元)针对网友热议“延安10名公务员谎称开会公费旅游”传闻,陕西延安市宝塔区政府办公室18日上午10时接受新华网《第一回应》栏目独家专访时表示,区纪委、监察局已就该事件展开调查。
4月16日,有媒体报道,延安市宝塔区卫生局一行十人借到西安开会之名赴港澳公费旅游,这一事件立即成为网友转发及评论的热点。有网友表示,公费旅游一边被国家命令禁止,一边在地方频频出现,希望相关部门深入调查,向公众公布真相。
宝塔区政府办公室告诉新华网记者,在发现宝塔区卫生局“公费旅游”相关新闻报道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已批示相关部门迅速介入调查。区纪委、监察局已就该事件展开调查,现正在深入调查中。
宝塔区政府办公室表示,调查一有结论,将第一时间与新华网取得联系,通报调查结果。
新华网记者将继续关注上述事件进展。
□晚报记者杨美萍综合报道
据《菲律宾星报》18日报道,菲律宾国防部和外交部高级官员将于本月30日在美国华盛顿与美方举行会谈,届时双方将讨论中国与菲律宾在黄岩岛对峙事件。
报道称,菲律宾国防部长加斯明和外交部长德尔罗萨里奥即将于本月底赴美参加菲美“2+2”会议,与美国防长帕内塔和国务卿希拉里举行会谈。
加斯明17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到,菲美会谈是否会涉及中菲在黄岩岛对峙一事。加斯明回答:“我确信这将是会谈的主题之一。 ”
德尔罗萨里奥则向媒体透露:“会谈将讨论三大议题:地区问题,双边和防务问题,以及经济合作问题。 ”
《菲律宾星报》称,菲方将趁此次会谈之机,向美方提交一份菲律宾所需的军事装备清单,以建立可靠的海事防御。据悉,菲律宾正在与美方谈判,求购第三艘退役的海岸警卫队巡逻艇、二手F-16战机、通信设备和其他用于军舰的武器装备。
加斯明还表示,菲方无需美方帮助解决黄岩岛对峙事件。
2011年11月,希拉里访问菲律宾时曾表示,菲律宾是美方可信赖的盟友,并承诺帮助菲律宾提高海事武器装备。
本报驻澳大利亚特派记者 李景卫
据4月17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 美国关岛媒体《太平洋新闻中心》16日发表对帕劳总统约翰逊•托里比昂的采访称,3月末发生的中国渔民入侵帕劳海域事件“非同寻常”,“中国船员被帕劳海警逮捕前烧毁了母船,显然是在掩饰什么证据———非法捕捞或间谍活动”。鉴于此,托里比昂请求美军在帕劳南部海岛建设军事基地。
3月30日,帕劳海警和进入该国水域的中国渔船发生冲突,开枪打死一名中国渔民,并逮捕了25人。经交涉,这些中国渔民将于18日回国。
据报道,托里比昂在总结帕劳警方与中国渔民的冲突时说:“这不是一桩耗子对着狮子吼叫的事件,而是蚂蚁已经钻进了狮子的耳朵。”托里比昂称,帕劳警方与中国渔民的冲突不是第一次,但这一次不同寻常,中国船员在被捕前焚烧了母船,“恐怕是销毁非法捕鱼的证据。也可能超出捕鱼范围。间谍活动?监视?侦察?抑或是他们在我们的水域置放某种东西作为导弹目标?我搞不清。”
托里比昂称,他曾担心这一事件会发展为严重的外交事件,“我们从外交途径对此予以降温,向被枪击的遇难者家庭表示哀悼。”但是赴帕劳处理该事件的中国官员“非常好斗和傲慢”,“他们要求在没有帕劳官员在场的情况下与所有的中国渔民挨个谈话,并要立即查看被枪击的中国渔民的尸体。”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2012年4月6日,在位于鄱阳湖九江市庐山区姑塘海关遗址附近的湖边,发现一只已死亡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江豚,这是近期来,在长江九江段和鄱阳湖水域发现的第三头死亡的江豚,另外还发生两起、共4头江豚被困事件。近期长江鄱阳湖为何频频发生江豚死亡和被困事件?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近期江豚死亡和被困事件频发
6日上午,记者在鄱阳湖九江市庐山区姑塘海关遗址前的湖滩上,看到一具江豚的尸体横躺在距离湖水十余米的沙滩上。这是一头成年江豚,长约1米,重约50公斤,虽然尸体已经高度腐烂,散发着阵阵恶臭,但江豚的眼睛、嘴巴、鳍等仍然清晰可辨,甚至可以辨认出这是一头雄性江豚。渔政人员告诉记者,从江豚的腐烂程度看来,这头江豚死亡时间至少在一个月以上。由于这个地方平时很少有人来,因此一直没有发现。
这已经是近期长江九江段和鄱阳湖发现的第三起江豚死亡事件了。3月8日上午,在九江钢厂第四码头附近的长江边上,发现一头重约20公斤的死亡江豚,头部有明显伤口,经渔政人员检查,确定这头江豚是被船舶螺旋桨击中而死。去年11月24日,在鄱阳湖都昌县印山水域,也发现了一头体长约60厘米,重约40公斤的死亡江豚,这头江豚身上没有明显伤痕,渔政人员推测,江豚可能是误入湖区草洲后搁浅而死。
除了上述3头死亡的江豚外,2月28日,一头重约15公斤的小江豚被困在位于永修县九合乡淳湖村的河汊里,由于这里是修河与鄱阳湖的交汇处,水域里到处布满了渔民用来捕鱼的“迷魂阵”渔网。经过紧急拆除附近水域的“迷魂阵”,被困江豚才获救。3月29日,在鄱阳湖支流乐安河南桨水域,发现3头重约40公斤、生命垂危的搁浅江豚,经过专家全力救助,终于成功将3头搁浅的江豚转移到深水处。
江豚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
虽然近年来在该水域也曾发现过死亡的江豚,但是像近期这样如此密集地连续出现江豚死亡和被困事件,还从来没有过。据中科院武汉水生物研究所有关专家及当地渔政部门工作人员介绍,2月28日和3月29日分别被困的4头江豚,可能是由于前段时间雨水较多,鄱阳湖水位上涨,而江豚有顺水追鱼捕食的习性,因而进入了浅水区域。由于江豚视力很差,主要靠声呐系统识别方向,当水位迅速下降或者被密集的渔网阻挡时,方向感发生错乱,以致不能及时游走而搁浅或者被困。
至于3头死亡江豚的死因,专家告诉记者,3月8日在九江钢厂码头附近水域发现的那头江豚头部有明显的伤口,可以确定是被船舶螺旋桨击中死亡,另外两头江豚由于没有发现外伤,暂时无法确定其死因。虽然近期连续发生3起江豚死亡和两起江豚被困事件,但因为近期长江鄱阳湖的生态状况与前期相比,并没有发生什么重大的突然变化,所以这或许都是偶然事件。
据介绍,酷捕滥捞、水上运输、污染物排放、过度采砂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等,是导致江豚死亡的几大“杀手”。酷捕滥捞导致长江鱼类大幅减少,严重掠夺了江豚的食物资源;而“迷魂阵”、滚钩、电鱼机等有害渔具的大量使用,又让许多豚类死于非命。此外,水上交通运输产生的噪音对江豚声呐系统影响很大,严重时会误导它们撞船而亡或被螺旋桨打伤致死。
而最令专家焦灼不安的,是江豚赖以生存的水环境正不断恶化,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使长江鄱阳湖水质恶化严重,对豚类的生存寿命和繁育能力都会产生严重影响。近年来,江豚中毒致死的情况频频发生。同时,长江河道和通江湖泊的过度采砂也极大地破坏了江豚栖息地环境。
保护“水中大熊猫”迫在眉睫
保护江豚志愿者于江前不久公布了“2011长江江豚死亡记录”: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中,有20头江豚死于非命!“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而事实上,江豚的数量已经比大熊猫还少了。从2008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有20头左右的江豚死亡,这样的死亡速度实在太高了,太快了,太危险了!”于江说。
去年5月,中科院武汉水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在九江进行学术讲座时曾经指出,鄱阳湖是江豚最重要的栖息地,在该处栖息的江豚数量在300至500头之间,占整个江豚数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随着长江水生物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江豚数量每年以6.4%的速度减少。按照目前的种群参数计算,在未来36年,江豚将减少80%,达到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极危等级。
可见,保护江豚迫在眉睫,“江豚作为长江生命系统的旗舰物种和长江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生物,其生存状况是评价长江生物多样性程度、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我们必须认识到,如果长江鄱阳湖不能支撑江豚生存,恐怕在不远的将来也很难支撑人类自身的生存!”王丁表示。
对比两次碰撞事件之后大气层密度分布状况,图左是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碰撞角度,图右是2009年天体碰撞角度,木星大气层密度未被破坏的侧面轮廓位于图像背景。
据国外媒体报道,1994年7月,业余和专业天文学家都观测到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分解进入木星大气层,虽然这种类型的碰撞非常罕见,但事隔15年在2009年7月份木星表面出现第二次碰撞。此次碰撞的天体并未直接观测到,因此天文学家仅能依据图像中木星大气层的干扰情况来分析判断。
美国佛罗里达中央大学的贾拉德-庞德和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研究小组共同研究分析2009年木星遭受碰撞的原因,由于没有直接的碰撞事件观测记录,研究小组使用数值模拟来更好地理解形成木星大气层较大干扰的原因。
使用三维流体力学代码,研究小组模拟了8次天体碰撞,他们选用的天体直径分别为0.5千米和1千米,不同的密度和成分(玄武岩或者冰)。通过使用相同的碰撞角度(69度)和碰撞速度(61.4千米/秒),研究小组能够将2009年7月碰撞木星的天体可能的体积和构成成份缩小在较小范围内。
通过将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作为2009年碰撞事件的模拟对比,显示出碰撞形成羽状烟柱的差异性。2009年天体碰撞木星的角度将形成较浅的碰撞深度,以及较小、较平缓的烟柱。研究小组的模拟结果显示0.5千米直径天体碰撞可产生较小、平缓的烟柱,而1千米直径天体则可以产生较大、较快的烟柱。
天体碰撞穿透深度显然与碰撞天体的性质有关,在一定的碰撞角度,较大、较密集的碰撞天体,将更深地进入木星大气层。当研究小组对比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碰撞和2009年碰撞事件之后的状况,他们发现了一些差异之处。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产生的木星大气层干扰显著比2009年碰撞事件较大、较快。
研究小组模拟的8次天体碰撞中,多数0.5千米直径的天体不能计算作为2009年碰撞木星形成大气层干扰的因素。直径较小的天体无法足够渗透,在木星同温层形成壮观的干扰。通过计算模拟0.5千米直径天体的碰撞结果,研究小组能够界定出2009年7月碰撞天体的最小体积和密度,虽然多数0.5千米直径的碰撞天体已排除,但是0.5千米直径的玄武岩天体,以及所有1千米直径碰撞天体都会在木星大气层中产生足够强烟柱,抵达木星对流层氨冰云层高度。
研究小组提及目前有必要进行更多的模拟实验,从而以附加的参数来更好地缩小碰撞特征。此外,研究小组声称,氨气从对流层顶部传输至同温层,意味着必须对碰撞烟柱进行调查。在附加的研究中,研究小组希望未来能够提炼出2009年7月份木星碰撞事件相关大气层干扰的可能。研究小组的这项研究报告现发表在2月1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期刊上。(卡麦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