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客最新设计中,乘客可以在机上打麻将
中国买家将成为购买天价公务机的主力军成员。6日,空客中国表示,未来5年,空客每年将在中国销售5~6架公务机,来自中国的订单已经占到了空客全球公务机销售的四分之一。
目前,中国地区运营的空客公务机已达6架,其中3架在中国内地注册。另外有2架即将投入运营。“中国经济强劲的增长是公务机市场增长的基础。”空客中国副总裁陈菊明表示,2005年,空客向中国地区售出了第一架公务机。随后5年,空客在中国的销售量超过20架,平均每年4架。
陈菊明表示,空客公务机商务的重心已经慢慢向亚洲和中国转移。空客预测,未来5年,中国买家将每年购买5~6架空客公务机,总量将达到30架次。与之相对应的是,空客公务机交付能力是每年12架到24架,换言之,每年有四分之一的订单将供给中国。
为了迎合中国买家口味,今年,空客还专门推出了一款名为“凤凰”的设计,其中包括了设有一张可容纳6个座位的圆形桌,体现了传统家庭文化理念。这一圆桌还可以折叠成正方形,以便在飞行中还能打麻将。“凤凰”客舱还设有卡拉OK区,这是另一项在亚洲国家盛行的休闲活动。
空客介绍,A318精英型公务机售价为6500万美元、ACJ公务型售价为8000万美元、A320贵宾型公务机售价达到了8500万美元。
核心提示:开国皇帝发的誓,对其继承者应该是具有绝对权威和约束力的。九百年前的赵匡胤,敢立这块不杀士人的石碑,固然出于他万世基业的考虑;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势所必然的,符应社会发展的行为。中国人好说“时事造英雄,英雄造时事”,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赵匡胤要结束军人对政治的干预,也许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第一位。
这块不杀士大夫的誓碑传说,首见于宋·叶梦得的《避暑漫抄》。
“艺祖受命之三年,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用销金黄幔蔽之,门钥封闭甚严。因勑有司,自后时享(四时八节的祭祀)及新太子即位,谒庙礼毕,奏请恭读誓词。独一小黄门不识字者从,余皆远立。上至碑前,再拜跪瞻默诵讫,复再拜出。群臣近侍,皆不知所誓何事。自后列圣相承,皆踵故事。靖康之变,门皆洞开,人得纵观。碑高七八尺,阔四尺余,誓词三行,一云:‘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内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一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云:‘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后建炎间,曹勋自金回,太上寄语,祖上誓碑在太庙,恐今天子不及知云。”
实行文官制度,政治家治国
“枪杆子出政权”,此乃我们大家都熟知的真理,这句话只是半句,另外半句,应该是枪杆子固然可以出政权,但这个政权绝不能再被枪杆子左右。早在一千年前,赵匡胤就身体力行做到了。实行文官制度,由政治家治国,而不是军事家治国,便是赵匡胤执政的奋斗目标。
誓碑虽小,意义重大,因为它极其明确地刻出了“不杀”二字,也就给了实行这种文官制度的最起码保障。
在此之前,中国的士人,包括文人、读书人、知识分子,是被统治者视为呼之即来、挥之则去的“跟班”,是被权力拥有者视为用得着时用之,用不着时甩之的“抹布”。然而,在这块深藏于密室的誓碑上,居然有一行字,写着:士人不可杀。在此之前,没有一位皇帝这样说,在此之后,也没有一位皇帝这样说,所以,这个赵匡胤,了不起,你得给他竖大拇指。
虽然,赵宋王朝,并非没有杀过士人的纪录,虽然,赵宋王朝,并非没有文字狱的恶政,但是,宋朝确实是杀士人较少的一朝、文字狱较少的一朝。因此,这誓碑意义非凡。
中国之文化精神,其辉煌灿烂,其博大精深,其传统悠久,其生命力蓬勃,是有超越历史而万劫不灭的能量。视文化为民族生命,视文人为国家栋梁,乃有史记载的三千多年以来中国人的精神传承。中国没有西方世界奉为国教的宗教传统,政教合一的统治架构,中国人从来持泛神论的实用主义,信仰不一,供奉不专。但不能因此得出结论,五千年来,中国人无信仰,无宗教。其实,中国人的信仰,就是文化,中国人的宗教,说到底也是文化。
中国,作为一个国家,败弱过,穷困过,破碎过,被人侵略得亡国过,但之所以得以亡而不灭,灭而重生;得以筚路蓝缕,走出绝境,全在于支撑着我们精神的这颠扑不破,历久弥新的由方块字组成的文化传统。
在中国,也许一段相当时间内,文明,会被抑制得喘不过气;文化,会被扼杀得了无生气;文人,会被箝制得万马俱瘖,文学和文艺,会被整肃到寸草不长,颗粒无收。但是,这种誓碑上的精神传承,犹如横亘在中原腹地的长江大河一样,枯水期再长,也不会断流。中国人经过千年以上的摸索,由昏沉蒙昧的黑夜,走向启迪觉醒的黎明,赵匡胤顺应了这样的潮流。故而王夫之在《宋论》中曾经说到这块誓碑,“太祖勒石,锁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内跪读。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呜呼!若此三者,不谓之盛德也不能。”
一个受到压迫的人,方知不受压迫之可贵,反之,一个压迫惯了的人,要他收手不压迫人,也难。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深知文人在压迫下,难以为文,难以为人,所以,他对赵匡胤的这项措施,评价极高。他为什么说“不谓之盛德也不能”?因为人的脑袋,只有一个,不等于韭菜。因此,赵匡胤这块誓碑,基本能够约束他的继承者,给文人这点最起码的安全保证。中国封建社会,一共有过三百多个皇帝,只有他发了不杀士人的誓,而且,大宋王朝三百年,勉勉强强也还是按照他的誓言去做,不杀,或者尽量不杀士大夫,所以,他真是很了不起。
赵匡胤的这块誓碑,有论者以为,不仅达到中国封建王朝全部历史上的“民主”高峰,更有论者谈及,还说明了昏君、庸君也许不把这种精神传承放在心上,不等于明主、英主不把这种精神传承不当回事。秦始皇焚书,医药的书,农林的书,他是不扔到火堆里去的。这说明,即使暴君在下手屠杀文人,灭绝文化时,他作为一个中国人,这种血脉传承的精神渊源,也还在起着作用。除非他已经是畜生、是野兽,否则,总会存有一丝一缕的考虑。
两宋王朝对文化人的优容
在中国历史上,有宋一代,对于文人比较优容,也比较信任,其人事政策的始源,是与这块在建隆三年(963)所立的誓碑分不开的。
关心文学史,对于唐宋文人稍有所知的读者,一定会了解宋代对文人授官之高、任职之崇、地位之隆、声名之炽,胜于前朝。以唐宋八大家为例,唐授韩愈、柳宗元的官位,也就是刺史、侍郎等职,相当于省市一级,甚至不过地市一级。而欧阳修、苏轼的官位,大抵相当于省部级,而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等人,更是进入中枢决策层面的要员。这就是王夫之对赵匡胤所赞美的“不谓之盛德也不能”了。
崇文抑武,在赵匡胤前,焚书坑儒的秦始皇做不到;以儒冠为尿壶的汉高祖做不到;动不动拿文人祭刀的魏武帝做不到;甚至连唐太宗也做不到;因为,李世民征讨一生,武是第一位,文是第二位,这是他必然排序,也是历代最高统治者的必然选择。而赵匡胤能作出历朝历代都未有过的改变,应该是他总结了唐末至五代的二百年间频仍战乱的历史经验。
陈桥兵变当上皇帝以后,如何改变唐末至五代以来,各地藩镇节度,相互割据,军人统领行政,胡作非为的弊端,如何消除动辄刀枪相见,兵燹成灾,中央操控不了,天下大乱的败象,成了他念念不忘之事。他曾经对赵普感慨过,“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在他眼中,一百个文臣的贪浊,其危害性也不如一个将领的作恶。所以他下决心要用文人治国理政,于是,就有这块誓碑,虽然是最低程度的安全保证,但却给文人从政为官、发挥才干、敢于直言、恪尽厥职,创造出宽松的氛围、良好的环境。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在一次科举以后,站在午门城楼上看新科进士鱼贯进入朝堂,对左右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其实唐朝每次科举的录取率仅为宋朝的十分之一。唐二百多年,进士登科者三千多人,宋朝三百年间,进士登科者十万多人。这充分说明赵匡胤是下决心要实行文官制度的,为此,他在选拔人才上、储备人才上,采取兼收并蓄,多多益善的政策。而且直接取之民间,实施最公平的择优录取的方针。
图为毛泽东床边队满了书
在延安时毛泽东曾两次寄书给正在苏联上中学的儿子岸英和岸青。1939年寄去的一批书,途中丢失了。1941年1月寄出第二批书时,他写信说:“关于寄书,前年我托西安林伯渠老同志寄了一大堆给你们少年集团,听说没有收到,真是可惜。现再酌检一点寄上,大批的待后。”少年集团,泛指和岸英、岸青一起读书的中国学生。
毛泽东随信附了一张书单,并注明了册数。上面写道:“精忠岳传2,官场现形4,子不语正续3,三国志4,高中外国史3,高中本国史2,中国经济地理1,大众哲学1,中国历史教程1,兰花梦奇传1,峨嵋剑侠传4,小五义6,续小五义6,聊斋志异4,水浒4,薛刚反唐1,儒林外史2,何典1,清史演义2,洪秀全2,侠义江湖6。”
《子不语》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大才子袁枚写的笔记小说,正编二十四卷,续编十卷,都是怪异的民间故事,包括神狐鬼怪、三教九流。《何典》是清乾嘉年间上海才子张南庄用吴方言写的讽刺滑稽小说,通篇描绘了阴曹地府里的形形色色的鬼。毛泽东向儿子推荐《子不语》、《何典》这两种带有“野狐禅”味道的书,似乎有点出乎意料。但更令人意外的是,毛泽东居然寄出了好几部武侠小说,如《小五义》、《续小五义》、《峨嵋剑侠传》。反观时下为提高学生素质而推出的种种必读书目,谁会选入《子不语》、《何典》、《小五义》、《峨嵋剑侠传》、《薛刚反唐》等?这是胸襟所使然! (摘自《中华读书报》)
新民党副主席张昭雄(左一)
新民党副主席张昭雄祭祖上香
核心提示:惠风和煦,万物复萌。河洛浩浩,溱洧清清。豫州亿众,意气腾腾。小康既现,黾勉攀登……2011年4月5日上午,在新郑市黄帝故里景区,人头攒动,接踵摩肩,来自海内外的华夏儿女欢聚于此,共同祭拜中原祖先黄帝,就此将对祖国更繁荣昌盛的期待、对生活富足的愿望、对和谐生活的愿景表达。庆典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主持,河南省委副主席叶冬松出席,亲民党副主席张昭雄也出席典礼。李谷一、金铁霖、胡松华等老艺术家共同在许愿树祈福。
2011年4月5日上午,亲民党副主席张昭雄出席了黄帝故里祭祖大典。在进入大典会场之前接受凤凰网采访时表示,他对本次黄帝故里拜祭大典的期待,和对两岸情感一统的期待。他说,他期待华夏能够一统,他提到2005年宋楚瑜曾来访大陆,曾说过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相处一家亲。
“今年我陆陆续续看到更多台湾人加入这个大典。”张昭雄说。从前台湾寻根于福建,现在则寻找到了河洛文化。典礼的意义非常深刻,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两岸,还在于中国子孙要团结一致,它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能贡献力量。“这6年期间,每一年河南都花费了很大的力量办这个大典。”张昭雄表达了对大典组织的赞扬。(凤凰网文化 陈书娣)
开栏语:马克思《资本论》中,只提到过一位中国人;《资本论》在近百年的翻译和传播中,却有多位学者苦苦考证这唯一的中国人究竟是谁?他怎样走进万里之外的马克思的视野?有趣的是,其中多位学者又都与广州中山大学有着不解之缘……
巴拉第
德文版《资本论》
1 ●万卯寅?王猛殷?王茂荫?
现行中译本《资本论》第1卷第3章谈“货币或商品流通”时,在注释[83]说:“清朝户部右侍郎王茂荫向天子上了一个奏折,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在1854年4月的大臣审议报告中,他受到严厉申斥。他是否因此受到笞刑,不得而知。”
这里的“王茂荫”,就是《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的中国人。但《资本论》早期的翻译过程中,“王茂荫”是屡经折腾,才被“验明正身”的。
《资本论》第1卷德文版于1867年问世。1930年,陈启修根据德文版并参照日文版翻译的《资本论》时,将原文“Wan-mao-in”译为“万卯寅”。陈启修对这个译名并无把握,所以在万卯寅名字之后再做了一条说明:我曾托友人到清史馆查此人的原名,现在还无结果,这里姑译为“万卯寅”,等将来查明时再改正罢。日译本译成“王猛殷”或“王孟尹”,那当然是因为日本人不知道中国人的罗马字拼音法的缘故,却也未免差得太远了。
这是已知最早的《资本论》中译本(上海昆仑书店出版)。在此之前,第一个提到《资本论》的中国人是蔡尔康(1899年),第一个介绍《资本论》的是朱执信(1906年),第一个翻译《资本论》片断的是费天觉(1920年)。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⑴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⑵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⑶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
注释:这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上的讲演。
〔1〕张思德,四川仪陇人,中共中央警备团的战士。他在一九三三年参加红军,经历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一九四四年九月五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2〕司马迁,中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著有《史记》一百三十篇。此处引语见《汉书·司马迁传》中的《报任少卿书》,原文是:“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李鼎铭(一八八一——一九四七),陕西米脂人,开明绅士。他在一九四一年十一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提出“精兵简政”的提案,并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
(4〕这是指当时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各抗日根据地所拥有的人口的总数。
(5)泰山:山名,在山东省。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
(6)鸿毛:大雁的毛,比喻事物微不足道。
(7)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8)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联系上下文,可理解为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9)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10)追悼:指的是怀念死者,表示哀悼的意思。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属论说文范畴。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语言通俗、自然、朴实。
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中国地震局即日起以预算书形式公开2011年详细部门预算。其中,将有19.59亿多元用于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及应急救援等地震事务支出,超过中国地震局2011年预算支出比例的六成。比2010年多出约5.7亿元。
地震事务支出占“大头儿”
记者从中国地震局了解到,此次公开的2011年详细部门预算显示,中国地震局部门收入及支出总预算为29.08亿元。主要预算收入来源为中央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等。
预算支出除经营支出外,可分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和住房改革支出3部分。
其中,基本支出15.46亿元,依据国家相关政策进行安排;项目支出11.56亿元;住房改革支出1.39亿元,按照国家住房改革政策进行安排。
记者注意到,在2011年预算支出方面,地震事务支出19.59亿多元,所占比例达到67%。据了解,地震事务支出包括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等支出。
今年花的比去年多
对比中国地震局2010年预算记者发现,2010年,中国地震局部门收入与支出预算为24.1亿元。其中,地震事务支出约占支出的58%,为13.9亿元,比2011年少了近5.7亿元。
中国地震局工作主要包括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和地震科研等项内容。
目前,中国地震局在职职工12200多人,离退休人员近9300人。其中地震监测预报人员约6000人。
文/记者王南实习生宋丹
图:参加秋收起义的部分人员于1937年在延安合影。左起,后排左三为毛泽东、前排左二为张宗逊。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爆发了。起义军以长沙为攻击目标,三个团分途出击,沿途惩办了土豪劣绅,消灭了地主武装,声势浩大。我所在的第一团分两梯队,团部率第二、三营为第一梯队;师部率第一营为第二梯队。部队从修水出发后的第二天,我率十连为尖兵连,向平江县长寿街前进。部队进到金坪,由于刚收编不久的邱国轩部叛变而失利。以后我奉命带十连到龙门厂附近的天主教堂与主力会合,部队在那里进行整编,卢德铭就任起义总指挥,宣布起义部队的正式番号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整编时,把第一团受损失的二、三营和其他失散的人员合编为第一团第二营,我任第六连连长,何长工任党代表。第一团在天主教堂整顿三四天后,转向起义军第三团靠拢。第三团是由铜鼓出发进攻浏阳,占领东门镇后遭敌人反扑,因寡不敌众,被迫撤至上坪。起义军第二团一度占领醴陵县城,主动撤出后又攻占浏阳县城,因等待三团前来遭敌围攻而失败。鉴于三路进攻部队均受挫,毛泽东于9月17日下午命令各路起义军向浏阳东南之文家市集中。19日晚,毛泽东召开前委会议。会议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决定放弃进攻长沙的计划,迅速脱离平、浏地区,沿罗霄山脉南移,寻求立足地。9月20日上午,起义部队在文家市里仁学校操场集合,师长余洒度宣布:请毛泽东委员讲话!这个突然宣布,使我立即想起春天在武汉分校学习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时的情景,心情为之一振,不停地用敬仰的目光上下打量着这位群众爱戴的毛委员。只见他身穿蓝色粗布服装,面部消瘦,目光炯炯有神,脚蹬草鞋,健步走到队伍前面,热情地向部队讲话。他那种高瞻远瞩、催人奋进、鼓舞士气、指引方向的讲话,不断被起义军指战员的欢呼声、口号声所打断。我听得出了神,顿有久渴饮甘泉之感,浑身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对革命的前途充满了信心。
上午开完大会,下午起义部队从文家市出发,24日在萍乡以东的芦溪遭敌袭击,起义军总指挥卢德铭不幸牺牲。29日,部队到达永新县三湾村,这时,部队人员不足一千,组织很不健全,思想相当混乱。为了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毛泽东决定召开前委会议,对起义部队再次进行了整顿和改编:第一,资遣了一部分不愿意留队的人员,将起义部队缩编为一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二,在起义部队中建立了党的组织,连有支部,营、团有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第三,在起义部队中实行民主,规定官长不打骂士兵,官兵待遇平等,还建立了士兵委员会,参加部队的管理,协助进行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部队改编后,我调到团部任参谋。我看到改编后的部队,组织精干,连队充实,政治工作得到了加强,出现了一派新的气象,更使我坚定了跟着毛泽东革命到底的决心。
部队继续向南转移,10月3日进到宁冈县古城。我参加了前委在古城召开的活动分子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总结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起义部队在古城镇休整了一个星期,把伤病员安置在茅坪后继续前进,经过砻市、十都,抵达酃县城郊。这时,我调到住县城附近的第四连(即特务连)任副连长,连长是曾士峨,党代表是罗荣桓。两天后,部队开到水口圩,在那里休整了一个多星期。一天,我正在十分认真地教战士们练射击,毛委员走过来,微笑着问大家:“能打中敌人吗?”“能打中!”大家齐声回答说。又问:“能打中多远的敌人?”有的说:“能打中三百米。”有的说:“能打中四百米。”毛委员很高兴,用信任的目光看着我和战士们说:“很好!就这样练,把本事练好。”
10月21日,工农革命军离开水口圩向遂川县的大汾圩前进。在行军路上大休息的时候,毛委员走到我跟前,用帽子垫着坐在田埂上,让我坐到他身边。随后他亲切地问我是什么地方人,怎么参加革命的。我一一作了回答。毛委员听了幽默地说:“啊,你是姜太公的老乡呀,姜太公钓鱼于渭水嘛。”接着他又说:“我在广东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时候有不少陕西学生。中国革命离不开农民,武装斗争一定要与农民运动相结合,把农民武装起来。我国有广大的农村,众多的农民,只要把他们动员起来,中国革命一定会取得胜利。”听了毛委员的这番话,我感到心中特别豁亮,好像看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10月22日,工农革命军主力攻占大汾圩。当天晚上,毛委员来到四连亲自做发展党员的工作,先向连党代表罗荣桓询问了新党员的情况,然后又指导罗荣桓召集新党员举行入党仪式。入党仪式就在四连宿营地一家地主的楼阁上举行的,参加人除八名新党员外,有党员干部罗荣桓、曾士峨和我。阁楼上气氛很庄严,桌子上点了一盏煤油灯,墙上挂着一面红布做的党旗,上面临时写上“CCP”三个英文字母。毛委员亲自主持仪式,他先向大家讲解了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和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意义,然后带领新党员面向党旗宣誓: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服从党纪,保守秘密,永不叛党。这次入党仪式时间虽短,但我受到的教育是极为深刻的,使我终生难忘。在此之后,我以毛委员为榜样,做了大量的建党工作,为使“支部建在连上”落到实处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部队离开大汾圩之后,毛委员跟四连一道向井冈山前进。我奉命带一个排护卫毛委员。由于长途行军,毛委员的脚被草鞋带子磨烂了,行动很困难,战士们要绑担架抬他,他坚决不肯,自己拄着竹棍子坚持步行。
10月24日,我护卫毛委员到达井冈山大井村。深秋季节井冈山天气变冷,战士们还穿着单衣,晚上睡在门板和禾草上。我和罗荣桓、曾士峨三人挤在一起,共盖一条毯子。当时,部队的衣着是靠沿途打土豪来补充的,搞到什么穿什么,五花八门。吃的是山上出产的红米和南瓜。生活虽艰苦,但我们一直保持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我经常和战士们一起高唱脍炙人口的民歌: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