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电 (立风)国际电子竞技联合会(GEF)12月16日在新加坡宣布成立,中国互联网公司腾讯成为该联合会全球首席创始合作伙伴,将共同推动电子竞技在全球的规范管理和进一步发展。
新加坡全国奥理会秘书长曾成兴当选GEF主席,亚奥理事会终身名誉副主席魏纪中、加拿大奥委会委员查梅因·克鲁克斯、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担任副主席。
曾成兴表示,GEF的口号是“用电竞连接世界”。GEF成立后,将致力于推动电子竞技与体育的多领域交流与融合,促进电子竞技在国际体育官方组织更大程度的认同;携手全球电子竞技伙伴,共同助力于更加规范、严谨、健康的电竞国际准则的制订。
程武在致辞中指出,GEF对于电竞在全球的发展和普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表示,电竞是数字时代释放体育潜能的重要项目,跨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今后腾讯旗下独立业务品牌腾讯电竞将围绕知识产权支持、电竞赛事运行、人才教育培养、规则规范制订及商业模式探索的生态搭建,与GEF展开深度合作。
立风
资料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12月18日电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消息,北京时间12月18日9时56分许,新西兰附近海域发生5.9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
中新网12月18日电 据外媒报道,近段时间以来,澳大利亚多地山火肆虐,使许多考拉失去家园,面临着生存威胁。在新南威尔士州的蓝山地区,12只野生考拉在山火即将威胁到它们的生存时,在救援组织发起的一场救援行动中提前获救。
当地时间17日,塔龙加保护协会表示,将考拉从卡南拉-博伊德国家公园转移的“大胆救援”行动中取得了成功。据报道,这些考拉当时正面临着可能遭遇山火的风险。
塔隆加野生动物医院与野生动物科学组织合作,营救了3只成年雄性考拉和5只成年雌性考拉,其中4只考拉还有幼崽。
塔隆加保护协会的福利、保护和科学主任尼克·博伊尔说,“本周的天气预报说,西悉尼的气温将连续多日高于40摄氏度,并伴有狂风和冷风,所以我们把这些动物从迫在眉睫的危险中拯救出来是很重要的。”
据报道,获救的考拉被认为是考拉物种生存的关键。因为它们是澳大利亚仅有的两个没有衣原体的澳大利亚考拉种群之一。
目前,这群获救的考拉已被转移到悉尼塔龙加动物园的“紧急避难所”。
野生动物科学主任凯利·拉奥说,他们将有两天的时间来救助更多考拉,“这些考拉很难找到和捕捉,我们希望能挽救更多,但我们很高兴我们可以拯救这群考拉。很多好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提供了帮助。”
拉奥表示,“考拉是一种濒危物种,在澳大利亚的大部分地区都很容易灭绝。考拉曾经是一个繁荣的300万到400万的种群,现在只有30万只。拯救每一只考拉对这个物种的生存至关重要。”
据估计,在新南威尔士州中北部海岸的一场森林大火中,约有2000只考拉已经死亡。
新南威尔士州上院本月早些时候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有8种考拉种群的栖息地被烧毁约73%至90%,“使它们面临迫灭绝的危险”。
两年发射18次30颗卫星
北斗全球组网 目标更近一步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
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
2020年6月前再发射两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全面建成北斗三号系统,为全球提供服务。
图为北斗三号组网示意图。
资料图片
本版制图:张丹峰
核心阅读
第五十二、五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为全球组网奠定坚实基础。两年来,北斗系统实现了18次30颗卫星发射连战连捷,刷新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速度的世界纪录。全天候、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农林渔业等领域,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12月16日15时2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五十二、五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
至此,所有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毕,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将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和用户体验,为最终实现全球组网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斗三号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为全球提供导航、搜救等服务
这次任务成功,标志着北斗三号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北斗全球服务能力全面实现,为全球用户提供性能优异的导航服务,以及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等特色服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王平介绍,此次发射的这两颗卫星都是中圆地球轨道卫星,这种卫星的轨道高度大概是2万公里,轨道周期为12个小时左右,和地球自转周期不同步。“从地面上看,它由西向东不断运动、覆盖全球,因此要想提供全球导航服务,主要依靠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它们也因此成为北斗全球组网的核心星座。”
此次任务成功也标志着一场硬仗的胜利,持续两年的北斗高密度组网发射任务完成。2009年,北斗三号工程正式启动实施。从2017年11月5日首次发射北斗三号组网卫星以来,北斗系统在两年时间实现了18次30颗卫星发射连战连捷,以平均每月发射1.2颗卫星的高密度,刷新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速度的世界纪录。
目前,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组网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冲刺阶段。按计划,明年上半年还将发射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将比预定目标提前半年完成全部组网卫星发射。据了解,相关部门也已启动北斗系统接续发展的总体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等工作,计划于2035年前,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PNT)体系。
高密度发射下的百分百成功率,有赖于航天人的坚守创新
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看来,北斗三号组网保持高密度态势下的百分百成功率,来之不易。其中,既依靠各大系统的努力创新,也有赖于几代北斗人的坚守。
运载火箭是开展航天活动的基础。每一次北斗发射任务,都离不开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这个“北斗专列”的托举。作为我国现役中型高轨运载火箭中运载能力最大、技术最复杂、适应性最强的火箭系列,长三甲系列火箭几乎包揽了我国所有高轨道航天器发射任务。目前,长三甲系列火箭以总共42次100%的发射成功率,护送57颗北斗卫星进入轨道。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姜杰院士介绍,研制团队开创了“一箭双星”发射高轨道卫星的先例,与“太空摆渡车”——“远征一号”上面级搭档飞行,将北斗导航卫星直接送入工作轨道。这种技术创新为卫星节约能量、延长卫星工作寿命做出了贡献,也大大加快了北斗工程建设进度,大大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
从北斗一号数年研制一颗星,到北斗二号3年研制15颗星,再到北斗三号3年并行研制20颗星;从单机产品年交付量百十台套到最高时每年上千台套……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这样的速度得益于不断的创新。
所有北斗卫星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这里号称“北斗港”,也是北斗系统高效组网的坚实后盾。2019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持续高密度发射,共承担13次航天发射任务,创造出发射当天下一发火箭转场、同一发射工位状态转换仅7天,5星2箭2上面级同时在场测试等历史纪录,每次任务97个岗位、3000余项操作都做到精确无误。
“测试参数不合格不放过,设备性能有问题不放过,测试结果有疑点不放过,出现故障不排除不放过……”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王泽民说,发射中心一直践行着这些行为理念。同时,发射中心按照国际标准建立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对中心航天发射及相关服务采取科学、系统、规范的管理,有效提升了整个发射场的能力,为任务执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记者在发射场遇到了不少一线人员,他们的坚守让人印象深刻。当发射成功,第二次担任长三甲系列火箭“01指挥员”的白春波如释重负。参与执行过110余次任务的他告诉记者,相比较来说,长三甲系列型号火箭发射任务参与的系统更多,组织协调更加严密,有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现在,我们的发射组织指挥模式成熟,设备设施稳定性可靠,系统岗位文书系统完整,有足够的信心保障任务成功。”
90后于新辰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运载火箭低温动力系统指挥员,也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最年轻的分系统指挥。他常年和液氢液氧低温推进剂打交道,那是号称“一粒米从一米高处掉落的能量就会引起爆炸”的物品,稍有泄漏就会造成难以预测的后果。为了保证气密性,于新辰通过苦练不仅成为人们眼中的“活图纸”,还练就了“听声检漏”的本领。于新辰说,他希望自己有机会能成为“01指挥”。“‘01’相当于发射场的指挥中枢,是指挥中心的大管家,能担任这个岗位,既是对能力的肯定,也是一份荣誉。”
王泽民说,就像发射场矗立的巨幅标语“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西昌航天人把这句话记在心里,用自己的力量托举起北斗和航天事业。
自动驾驶、无人收割、灾害预警,都有北斗系统的身影
随着北斗系统的组网进度不断加快,通过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北斗系统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气象预报等领域。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交通运输领域是北斗规模化应用的重点区域。在乡村,通村客车上安装了北斗定位系统、语音报站系统、“防疲劳、防碰撞”主动安全防御系统,与“村村通客车”北斗动态监控中心联网监控,实时守护乘客安全。自动驾驶技术离不开高精度定位导航,小到自主泊车,大到智慧港口自动化港机设备的交互,都“嵌入”了北斗高精度设备。
无人收割、无人插秧、无人卸粮……北斗正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道工序,打造智慧农机乃至智慧农业。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无人驾驶收割机与无人驾驶卸粮车组成的收获机系统,能实现粮食收割过程自动化。搭载北斗自动驾驶设备的拖拉机,牵引着精量播种机,可以使播种均匀、深度一致、出苗整齐、省时省力。
防灾减灾方面,前不久,利用高精度北斗监测系统的实时监测,成功对甘肃省永靖县一处黄土滑坡提前发出预警信息,避免了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在海上搜救方面,交通运输部已累计向涉海用户推广40余万套北斗报警装备,显著提高了海上遇险对象搜寻效率,减少了海上遇险伤亡人数。使用北斗报灾终端机,可以接收北斗卫星发送的灾害预警播报信息,一旦洪涝、冰雪、地震等重大突发自然灾害发生,电信、供电系统出现中断,灾情信息员可以第一时间借助这套系统来上报灾情或应急求救。
北斗也逐渐进入了日常生活。燃气巡检用上北斗定位实时监督;智慧养老装上户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救助警报器;利用基于北斗的物联网信息系统,全程监管废弃油脂,给“地沟油”找一个安全的家;利用北斗将除雪铲冰车的运作轨迹全监控,实现高效扫雪……
专家表示,未来,北斗将进一步与互联网、物联网、5G、大数据等深度融合,迎来应用和产业的快速发展期。
刘诗瑶 余建斌
资料来源:中新网
3小时驶过万重山
——成贵高铁全线开通运营
12月16日,成贵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图为一列动车组列车从成贵高铁西溪河大桥上驶过。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摄
12月16日10点51分,从成都东站发出的C6041次成贵高铁首发车,经过3小时53分钟的旅行,抵达贵阳北站。至此,成贵高铁全线开通运营,成都到贵阳最快的高铁仅需2小时58分,两城形成“3小时生活圈”。
乘坐首发列车的多是往返川黔的常客。平稳舒适、安全快捷是他们的共同感受。抚今追昔,回忆起此前川黔交通之难,他们感慨万千。当天,一位旅客在网上发帖,引起了广泛共鸣:“今天成贵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舒适安全、整洁高速,忍不住要再说一次:感谢中国,感谢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最陡处一公里爬升10层楼高
6时58分,C6041次动车从成都东站准时发出。十多分钟后,高铁便在成都新津县第一次跨过岷江。随后,还有460多座大桥、180多条隧道,在高山峡谷间等待着这辆首发列车。
“因为海拔跨度大,全线桥梁多,这条高铁被称为‘云上高铁’。”高铁设计方中铁二院相关负责人说。
这条“云上高铁”,海拔跨度从四川盆地的200多米到云贵高原的2000多米,沿线地形地貌剧烈变化,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具有“矿藏多、采空区多、天然气多,地质构造发育、岩溶发育、重力不良地质发育、盐岩发育”等“三多、四发育”的特点,高铁建造难度极大。
为克服这些难题,“以桥代路”“以隧代路”成为成贵高铁的主要建造方式,全线桥隧比达到81.5%。较大的海拔落差,使得线路大起大落,经常是大坡往下走到沟底,又开始往上爬坡,以适应沿线复杂的地形。
在盆地地区,桥梁高度平均约20~30米,到了云贵高原,桥梁平均高度就猛涨到了70~80米。路线上还有建在溶洞里、被业内誉为“高铁第一洞”的玉京山隧道,溶洞有3个足球场那么大、40层楼那么高,一条宽13米、深4米多的暗河蜿蜒其间。
“我们采用在洞顶位置架桥梁的方式,穿越了玉京山隧道。”中铁二院相关负责人说,要成功穿越,就必须尽量把线路拔高,在线路最低点的地方将坡度加大,最大坡度达到千分之三十,每公里爬升的高度有10层楼高。
“车上可以立硬币,车外已过万重山。”成贵高铁成功克服大量难题,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
全线绕避87处生态环境敏感区域
成贵高铁是我国第一条按照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颁布的《铁路工程绿色通道建设指南》设计的铁路,是中国首条绿色山区铁路,在绿色生态保障、自然环境保护和防控水土流失等方面均体现了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
“我们坚持环保、安全、创新的原则,力求打造中国第一条绿色山区客运专线。”中铁二院相关负责人说,成贵铁路修建期间,全线绕避87处生态环境敏感区域。
在岷江下游水域,有90公里河道属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桥梁如果桥墩太多,将对它们产生干扰。位于宜宾的菜坝岷江双线特大桥,就为保护这些珍稀鱼类而创造了多个“中国之最”。
大桥横跨岷江,全长1000多米。为减少水中桥墩,降低对保护区的影响,经过3年多的论证,该桥创造性地采用了最大孔跨224米的钢桁连续梁,成为国内最大跨度钢桁连续梁桥、国内首座采用下弦曲线的变桁高主桁结构型式的钢桥。
据悉,成贵高铁在节能减排方面也下足了功夫,采取了声屏障、隔声窗、功能置换等减振降噪措施,在牵引供电系统中采用节能型自耦变压器,站房采用用钢量经济的大跨度网架结构,选用保温隔热材料减少能耗,实现了铁路全生命周期的环保管理。
因为采取了先进的节能措施,仅乐山至宜宾段,每年就可节电71万度,相当于节省标准煤约284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07.5吨,减少碳排放194吨,减少粉尘排放194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2吨。
西南地区发展如虎添翼
在毕节站,毕节市民王雷登上了首发列车前往贵阳。他说,自己以前外出不方便,从毕节到贵阳乘汽车需近3个小时,如今高铁只需1个小时。
成贵高铁的开通结束了乌蒙山腹地没有高铁的历史,直接惠及沿线3600万群众,而其更深远的影响,还在于让西南地区进一步走向了开放前沿。
“成贵铁路作为我省第一条南向快速客运铁路通道,其建成通车将形成我省至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的高速大通道。”四川省发改委官方微信“四川发展改革”指出,成贵高铁对提升四川南向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成都和贵阳,西南两大客运中心的高铁互联互通,完善了我国西部高速铁路网结构,形成川渝黔地区通往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快速客运通道。”中铁二院相关负责人说。在成都枢纽,线路与西成高铁、成渝高铁连接;在贵阳枢纽,线路与贵广高铁、沪昆高铁连接。从此,西南出海的通道,更加畅通了。
成贵高铁的开通使贵州稳居西南地区高铁运营里程第一位,沪昆、贵广、成贵、渝贵四条高铁动脉在贵阳交会,奠定了贵州在西南乃至在全国“八纵八横”铁路网中不可取代的地位。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2020年是决胜之年,在这决战之年与决胜之年的交接时刻,成贵高铁的开通,无疑是乌蒙山区各族群众脱贫攻坚战的一大利好。沿线群众将搭上高铁快车,特别是贵州毕节和云南昭通两地物流、人流、资金流都将更加活跃,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将惠及更多贫困群众。
资料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12月16日电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5日,澳洲航空(Qantas)一架由悉尼飞珀斯的客机在起飞后不久,因“液压系统问题”被迫折返,乘客使用逃生滑梯紧急疏散。
澳洲航空在声明中说,飞往珀斯的QF575航班起飞后不久,因为出现液压系统问题而返回悉尼。飞机降落后,为了安全起见,机长出动了三个紧急逃生滑梯,让乘客通过滑梯尽快撤离飞机。
据报道,该客机降落后停在停机坪,随后整个机舱冒出大量的烟。一名从苏格兰来澳旅游的乘客帕克称:“我们停在跑道上,等候拖车时,就开始闻到焦味。”
发言人说,她认为那些看似烟状的物体,应该是从冷气系统冒出来的液压油。
中新网12月16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谷歌日前公布了“2019年度搜寻排行榜”,揭开过去一年来在美国搜寻次数最高的十大旅游景点。
这项排行显示了美国当前的旅游趋势,不过未必是最热门的选项,所以如果广受喜欢的加勒比海或迪士尼乐园未上榜,也不用感到讶异。不过,谷歌利用美国人在旅游思维上的变化,透露出他们今年去过或想去的地方比往年更多。
以下列出了美国2019年十大热搜旅游景点。
第一名:马尔代夫
看到马尔代夫的照片,就能理解为何这个南亚的蕞尔小国这么热门,当地风景就是如此美不胜收。马尔代夫是一系列环状珊瑚礁组成,卖点是每个岛都是度假胜地、半透明的碧绿海水以及原始珊瑚礁。
第二名:日本
全世界都对日本深深着迷,美国人也不例外。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WTO)的报告,日本是今年国际旅游收入成长第二高的国家,仅次于澳大利亚。
第三名:波拉波拉岛
法属波里尼西亚的波拉波拉岛(Bora Bora),拥有众多晶莹剔透的潟湖和蔗糖色的海沙,是与鲨鱼、鲸鱼同游的最佳地点。在波拉波拉岛这个热带天堂,浮潜是一门需求很大的生意。
第四名:拉斯维加斯
世上分为两种人:喜爱及不喜爱拉斯维加斯的人,但请别误会,这两种人都会到此地旅游。在这个场所可以看到许多事物,包括赌客玩扑克牌21点、赌场女郎、婚礼前告别单身派对、音乐连播、超赞俱乐部,甚至是经典款的角子机。
第五名:墨西哥
墨西哥是多数美国人最喜爱的旅游景点,多年来一直是如此。难怪美国2015年发问次数最多的旅游问题会是:到墨西哥的坎昆可以买什么?
此外,排名第六到第十的景点几乎都在美国,包括阿拉斯加、纽奥良、加州、纽约,以及唯一一个海外景点:哥斯达黎加。
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 美国和瑞士的一项联合研究发现,中低收入国家的儿童从出生到5岁期间,每人平均会被开具25个抗生素处方。研究人员警告说,过量使用抗生素会危害儿童对抗致病菌的能力,并加重全球的抗生素耐药性。
瑞士热带与公共健康研究所和美国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结合使用医疗机构和家庭调查途径,收集了2007年至2017年间海地、肯尼亚、马拉维、尼泊尔、塞内加尔和乌干达等8个中低收入国家5岁以下儿童的就医数据。
这项发表在新一期英国《柳叶刀·传染病》杂志上的研究估算,中低收入国家每个儿童从出生到5岁的累计抗生素处方量平均达25个,这一数字相当“值得注意”。比如在乌干达,每个儿童从出生到5岁的累计抗生素处方量平均达到60个。
具体来看,约八成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儿童、一半患有腹泻的儿童、近三成患有疟疾的儿童都会被医生开具抗生素处方。研究人员表示,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儿童绝大多数疾病都由病毒感染引起,这一数据显得相当高。
抗生素耐药性是世界卫生组织列出的2019年全球健康面临的十大威胁之一。很多高收入国家一般每人每年两个抗生素处方就被看作是过量使用抗生素。
中新社悉尼12月16日电 (记者 陶社兰)悉尼市政府16日公布农历节庆典计划:从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拉开帷幕,免费演出、玲珑庙会、贺岁游乐、巡游表演等活动将亮相本届庆典的全新活动——农历巷道街头派对(Lunar Lanes)。
悉尼市长克罗芙·摩尔16日表示,这场街头派对让游客和当地民众汇聚一堂,朝夕贺岁,昼夜狂欢。她说:“悉尼农历节庆典(Sydney Lunar Festival)是亚洲以外规模最大的迎新庆祝活动,为市民和游客创造了良机,从而亲身体验禧市、唐人街、达令港地区的文化底蕴和无穷魅力。”
据知,农历巷道街头派对将于农历大年初一在达令港中心舞台开场,汇集马来西亚鼓乐、越南流行乐、澳籍华裔音乐创作和DJ达人所带来的演出。黄昏时分,狂欢派对将在禧市地区莎瑟街推出新春大舞台(Lunar Spectacular Show)节目,300多名社区表演者将通过当代舞蹈、韩国鼓、日本嘻哈、时装表演等方式与观众分享本民族独有的文化和传统。
随后,来自陕西的“欢乐新春·国风秦韵”演出团,以及韩国首尔知名街舞国家男团MB Crew也将加盟演出阵容。晚上,悉尼本土菲律宾裔六重奏乐团Erween会到场为贺岁盛典助兴。
与此同时,整个街区还将为街头摊主和手工艺品摊位敞开,人们在穿梭于公众艺术展品的同时,可途经年味十足的唐人街贺岁灯帘,邂逅由Claudia Chan Shaw设计的2.8米高的金鼠生肖灯。
另外,市民及游客还将欣赏到由张露茜(Louise Zhang)设计的中国园林风格月格门,体验位于达令港中心地段互动式吉祥灯柱所带来的乐趣。迎新阵容当然也少不了龙狮共舞的贺岁经典,十几名技艺精湛的表演者将翻滚跳跃,展示雄狮翔龙的威武姿态,为鼠年献瑞。(完)
中新网12月16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自8月以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省和昆士兰省遭山火肆虐,目前仍未受控。最新研究发现,山火至今共释出约2.5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澳2018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近一半。
专家更指出,由于山火烧毁大量林木,导致当地森林即使数十年后,仍无法全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
据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科学家安德拉指出,2018年澳大利亚全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约5.32亿吨,但新南威尔士和昆士兰两省2019年的山火,已分别释出1.95亿吨及5500万吨二氧化碳。
澳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主管卡纳德尔表示,每年澳山火平均释出3.8亿吨二氧化碳,大多数来自北领地省,而新南威尔士省占总数少于5%,当地此次山火产生的碳量令人担忧。
据报道,森林生长时会不断吸收二氧化碳,安德拉指出,草原大火产生的二氧化碳,一般仅需数年便可被吸收,但森林需数十年才能重新生长,新南威尔士省山火已烧毁270万公顷林木,可能需更长时间才能全数吸收。卡纳德尔亦指出,部分被烧毁的森林可能无法完全复原,吸收的碳量将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