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新浪环球地理讯 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最近在坦桑尼亚砂岩发现的一块猫咪大小的鳄鱼化石,具有和哺乳动物类似的牙齿,它的颌骨可以左右移动,进行咀嚼,以前科学在爬行动物身上从未发现过这一功能。

  1.适于咀嚼

适于咀嚼
适于咀嚼

  这一新发现的像猫咪一样大的鳄鱼Pakasuchus kapilimai,拥有像哺乳动物一样的牙齿,这使这种化石鳄鱼具有我们以前在爬行动物身上从未发现的能力:咀嚼能力。这种1.05亿年前的鳄鱼具有咀嚼能力的关键是它的下颚可以左右来回移动。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古生物学家、这项研究的领导者和论文作者帕特里克·奥康纳说:“现有鳄鱼没有可使颌骨左右移动的结构。它们只有一个可以让颌骨上下移动的屈戌关节。”

  2.“猫鳄”颅骨

“猫鳄”颅骨
“猫鳄”颅骨

  这一最新发现的新种鳄鱼颅骨化石,是考古学家从坦桑尼亚的砂岩里挖掘出来的。这个颅骨的长度大约是3英寸(7厘米)。据5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介绍,现代鳄鱼与Pakasuchus kapilimai都拥有适于撕咬和吞咽的柱状牙齿,在这方面它们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后者具有像哺乳动物一样的尖牙、前磨牙和颌乳磨牙,而前者没有。

  3.现代鳄鱼

新发现的鳄鱼
现代鳄鱼

  尼罗鳄等现代鳄鱼,它们的鼻孔都位于脑袋的上面,这样的结构有利于它们在游泳时呼吸。但是Pakasuchus的鼻孔却位于口腔的前端。古生物学家帕特里克·奥康纳在接待国家地理协会的怀特·格兰特时说:“现在的鳄鱼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水里,Pakasuchus与之不同,它会经常游上岸,在陆地上四处游荡。”

  4.破碎的鳄鱼颅骨化石

破碎的鳄鱼颅骨化石
破碎的鳄鱼颅骨化石

  从坦桑尼亚砂岩里挖掘出来的Pakasuchus的骨骼和破碎的颅骨显示,这种鳄鱼的脊柱非常柔韧。据论文作者猜测,这个弯曲的脊柱化石,有助于科学家把新发现的鳄鱼与现代鳄鱼区分开来,Pakasuchus的背上没有骨板,这一结构或许有助于这种猫咪大小的鳄鱼跳跃起来,捕捉飞行的蜻蜓和其他飞虫。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6月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最新一项研究显示,鳄鱼和哺乳动物曾经是早期人类的美餐,而以富含脂肪的鳄鱼肉为食可能帮助早期人类进化出体积更大的大脑。

  这一研究结论基于在一个史前“厨房”发现的骸骨和人工制品,它们构成了人类以水生动物为食的最早证据。在肯尼亚北部这处拥有195万年历史的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石制工具和被宰杀的海龟、鳄鱼和鱼类的骸骨,奇怪的是,他们在那里没发现人骨,这表明早期人类利用这个史前“厨房”专门来做饭。

  据研究人员介绍,早期人类以水生动物为食,可能令某些原始人的大脑体积增加。这是因为,鳄鱼和鱼类富含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领导实施这项研究的南非开普敦大学考古学家戴维-布劳恩(David Braun)说,有专家认为这种所谓的有益脂肪是人脑“进化包的一部分”。布劳恩指出,在上新世晚期(距今300万年至180万年)发现“健脑食品”的证据,或能解释距今大约180万年前早期人类及其亲属大脑体积变大的原因,例如现代人的直系祖先直立人的大脑。

  研究人员在肯尼亚遗址一共发现了大约48种动物的遗骸,那处遗址曾经是与一条条小河交错相连的三角洲。除了水生动物,考古学家还发现了早期人类以哺乳动物为食的证据,比如远古犀牛、河马和羚羊。研究结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据研究人员介绍,一些动物骸骨上面留有遭到简单但锋利的石制工具砍削的痕迹。布劳恩指出,肯尼亚原始人不是鳄鱼猎人,相反,早期人类可能以动物尸体为食,将肉割下来带到厨房切成块并生吃——因为那个时候人类还不会用火。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人类学家迪安-法尔科说,以水生动物为食在促进大脑生长和发育方面是健康的,这种说法似乎有其合理性。

  不过,他同时指出,“有关大脑体积在距今大约200万年前突然增大的传统看法在过去十年已经失去了理论支持。”法尔科没有参加布劳恩团队的研究。例如,2000年由法尔科领导实施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人类祖先南方古猿的一些分支,大脑有一部分早在200万年前就开始变形——这一趋势与大脑体积增大有关。这项研究曾发表于《人类进化杂志》上。

  布劳恩表示,无论如何,对于所有的人科动物来说,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在人类进化某个阶段成了我们祖先的美餐,“这可能赋予了早期人类竞争优势。” (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5.献祭的鳄鱼?

献祭的鳄鱼?
献祭的鳄鱼?(图片提供:John Stafford, Stanford School of Medicine)

  赫斯特博物馆管理员威廉斯表示,对图片中这具鳄鱼木乃伊进行的高分辨率扫描结果显示,鳄鱼身体各部位在包裹前被覆盖上纸莎草茎干,起到加固作用。古埃及人共制作了两种鳄鱼木乃伊,一种是神圣的木乃伊,被视为鳄鱼神索贝克的化身,另一种是献祭用的木乃伊,作为祭品使用。

  献祭用鳄鱼生活在寺庙附近的湖泊,尤其是埃及伊尔·法尤姆地区。寺庙访客会进行捐赠,司祭随后献上经过防腐处理的祭品,也就是鳄鱼木乃伊,而后以捐赠者的名义埋葬鳄鱼。刘易斯表示,虽然目前尚不清楚这两具鳄鱼木乃伊到底是圣物还是献祭用品,但包裹的木乃伊内部杂乱无章的尸体摆放说明它应该是一件祭品。

  6.木乃伊内发现鱼钩

木乃伊内发现鱼钩
木乃伊内发现鱼钩(图片提供:Stanford Medicine)

  赫斯特博物馆管理员刘易斯表示,已拆开鳄鱼木乃伊的低分辨率扫描显示,很多细节仍处于隐藏状态,正如下方扫描图所展示的那样。相比之下,上方的高分辨率扫描图则捕获了一些令人兴奋的新细节。在鳄鱼腹部,研究人员发现了猎物的骨骼残骸以及一个鱼钩。随后进行的分析显示,这个鱼钩是采用古埃及鱼钩制造技术制造的。鱼钩可能是鳄鱼在享用最后一餐时吞下的。威廉斯指出鱼钩并未被腐蚀,说明可能由青铜制成。

  7.鳄鱼木乃伊正面照

鳄鱼木乃伊正面照
鳄鱼木乃伊正面照(图片提供:Stanford Medicine)

  已拆开鳄鱼木乃伊的正面照。赫斯特博物馆的博客称,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CT扫描技术现正成为木乃伊研究的一件“利器”。对图坦卡门法老王木乃伊的CT扫描结果显示,这位法老王可能死于腿部骨折引起的并发症,而不是遭人谋杀。(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5月4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网站公布了一组古埃及鳄鱼木乃伊图片。利用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研究人员在鳄鱼木乃伊内部发现30多具鳄鱼幼崽尸体以及一个可能由黄铜制造的鱼钩。

  1.鳄鱼木乃伊面具

木乃伊面具
鳄鱼木乃伊面具(图片提供:John Stafford, Stanford School of Medicine)

  新进行的CT扫描揭开了图片中这具有着2000年历史的古埃及鳄鱼木乃伊的神秘面纱。扫描结果显示,面具后面确实是一条真正的鳄鱼。4月,美国加州斯坦福医学院对两具鳄鱼木乃伊进行了扫描,图片中这具长8英尺(约合2.4米),一度被彩色亚麻布包裹并戴着一个面具的木乃伊就是其中之一。

  两具鳄鱼木乃伊现保存于加州伯克利的菲比·赫斯特人类学博物馆。博物馆管理员埃利森·刘易斯表示,扫描结果显示至少有两条尼罗河鳄鱼的骨头混杂在一起,其中包括两块头骨、一块肩胛骨以及一块股骨。

  两具鳄鱼木乃伊是慈善家菲比·赫斯特19世纪末在埃及购买的,它们的出处仍旧是一个谜。最近,研究人员对两具木乃伊进行修复并加以研究。在上周于菲比·赫斯特人类学博物馆举行的“Conservator's Art: Preserving Egypt's Past”展览上,两具木乃伊对外展开。

  古埃及人将动物尸体制成木乃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做法。人类学博物馆方面表示,古埃及人对数千条鳄鱼的尸体进行防腐处理,而后将它们作为献给鳄鱼神索贝克的祭品埋葬在巨大的墓穴中。

  2.鳄鱼压舱物?

另一具鳄鱼木乃伊的低分辨率扫描图
另一具鳄鱼木乃伊的低分辨率扫描图(图片提供:Stanford Medicine)

  赫斯特博物馆的这具鳄鱼木乃伊充满一丝神秘色彩,包裹着完整的成年鳄鱼尸体以及鳄鱼幼崽尸体。在1899年购得时,这具鳄鱼木乃伊最初的包裹材料早已消失踪影。科学家希望发现鳄鱼尸体内部的秘密。

  赫斯特博物馆副管理员简·威廉斯表示,CT扫描揭示了奇怪的白色物体(右下侧)。它们可能是一些石块,鳄鱼吞下这些石块并将其作为一种压舱物,用于保持在水中的稳定。博物馆管理员刘易斯指出,CT扫描是一种非入侵式研究方式,同时能够在细节上呈现木乃伊的内部情况,

  3.鳄鱼宝宝木乃伊

鳄鱼宝宝木乃伊
鳄鱼宝宝木乃伊(图片提供:John Stafford, Stanford School of Medicine)

  已拆开的成年鳄鱼木乃伊,长5.5英尺(约合1.7米),背部“骑”着30多具鳄鱼幼崽木乃伊。专家们表示尼罗河鳄鱼幼崽留在父母背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移动方式。赫斯特博物馆博客称,鳄鱼幼崽尸体最初被亚麻布包裹,利用粘性“木乃伊香膏”粘在成年鳄鱼尸体身上。古埃及的尸体防腐者使用香膏进行尸体防腐处理。

  涂抹在鳄鱼尸体上的香膏是针叶树树脂、蜂蜡和脂肪的混合物,与制作人类木乃伊时使用的材料一样。这一发现显然否定了“制作动物木乃伊费用更低,过程更加马马虎虎”的观点。但这种类似焦油的物质也会随时间降解,一些鳄鱼幼崽多年之后最终掉了下来。为此,博物馆的刘易斯和威廉斯使用一种合成粘合剂,重新将鳄鱼幼崽木乃伊粘在上面。

  4.3D鳄鱼木乃伊

3D鳄鱼木乃伊
3D鳄鱼木乃伊(图片提供:Stanford Medicine)

  一幅3D侧视图,展示了成年鳄鱼背上的幼崽。在斯坦福大学的实验室,研究人员分别对两具鳄鱼木乃伊进行了两次扫描,一次是使用低分辨率临床扫描仪,另一次是使用高分辨率扫描仪,后者能够产生被扫描物的3D图像并呈现更多细节以了解其细微差别。斯坦福医学院的博客表示,鳄鱼幼崽骨骼缺钙(骨密度更低)只有在高分辨率扫描情况下才能发现。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3月25日消息 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美国研究人员表示,随着粪便化石以及骨骼咬痕证据浮出水面,史前史体型最大的鳄鱼之一——恐鳄的形象变得更加有血有肉。恐鳄是鳄鱼家族的一个可怕成员,身长相当于一辆加长型豪华轿车。有证据显示,它们可能潜伏在浅水域并伺机捕杀与它们体型相当的恐龙。

  研究人员发现的粪化石距今7900万年,是迄今为止已知第一个恐鳄粪化石。在对化石进行分析之后,古生物学家于上周宣布了他们的结论。恐鳄粪化石的发现有助于古生物学家了解这种巨型鳄鱼的生活。恐鳄曾经生活的地区就是现在的美国以及墨西哥北部。

  恐鳄粪化石是几年前在佐治亚州一条河流内发现的。研究人员表示,粪便中的沙子和贝壳碎片说明,恐鳄更喜欢生活在河口——至少在佐治亚州,研究人员发现的恐鳄遗迹主要集中在河口地区——可能主要以海龟为食。

  佐治亚州哥伦布州立大学学生萨曼塔·哈莱尔表示,佐治亚州恐鳄的猎物相对比较温顺,“我们确信它们就是这一地区处在食物链顶端的捕食者”。在3月17日于巴尔的摩举行的美国地质学会会议上,哈莱尔公布了她的研究发现。

  此外,研究小组还在恐鳄粪化石外面发现一颗鲨鱼牙齿。由于没有在牙齿上发现任何被消化过的痕迹,研究小组认为鲨鱼是在恐鳄粪便中寻找食物时留下这颗牙齿的。研究人员并未在粪便中发现骨头或者其他未消化的动物残骸。哈莱尔说:“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发现。因为无论是现代鳄鱼还是古代鳄鱼均能分泌可以消化几乎一切东西的消化液,其中就包括骨头、角和牙齿在内。这一发现恰好说明粪便来自于一条鳄鱼。”

  根据年代更为久远的咬痕证据,恐鳄在佐治亚州以外地区显然遭遇更难对付的猎物。在美国地质学会会议上,哥伦布州立大学古生物学家大卫·施维默递交了这一证据。恐鳄牙齿在猎物骨骼上留下的咬痕向人们讲述了一场激烈的生死较量。当时,一条29英尺(约合9米)长的恐鳄向体型相当的恐龙发起攻击,其中就包括霸王龙的近亲蒙氏阿巴拉契亚龙和阿尔伯脱龙。施维默说:“我们发现的骨头愈合迹象说明,恐龙在遭受恐鳄猛烈攻击后幸存下来。也就是说,与这个标本联系起来的明显是捕食行为而不是食腐行为。”

  施维默在佐治亚州海龟化石上第一次看到这种奇怪的、凹陷的蛋状痕迹。后来,他在德克萨斯州大本德国家公园和新泽西州国家博物馆的恐龙骨骼化石上看到了类似的痕迹。他说:“我意识到这些咬痕来自真正有力的下巴和很多牙齿。很明显,这种大型钝齿鳄鱼是可能的罪魁祸首。我没有看到其他动物能留下类似这样的齿痕。”

  但是,古鳄鱼咬痕专家斯蒂芬妮·德鲁姆赫勒表示,齿痕不能说明一切。他说:“现代鳄鱼——鳄鱼、美洲鳄和相关的已灭绝鳄鱼,更擅长将猎物整个吞下和把大型动物分成适合吃下的块状。很少留下咬痕的证据。所以,我们推断,恐鳄之类的庞然大物可能有甚至更具破坏力的进食习性。”

  虽然咬痕的证据存在,但是也由此引出一个问题:能吃大恐龙的鳄鱼为何会在海龟身上浪费精力呢?两个字:位置。现代鳄鱼猎食范围很广,会吃在自己领域内捕猎到的任何食物。同样的因素可能决定个别恐鳄基本以海龟为食,或者以恐龙乃至其他猎物为食。

  芝加哥大学古生物学家保罗·塞雷诺了发现了尼日尔语也叫超级鳄鱼的1.1亿岁的帝鳄,他指出,原产北美的恐鳄还说明大型鳄鱼出现在不同地方和时期。国际地理学会驻会探险家塞雷诺说:“恐鳄和独立的帝鳄是两个家系,一种比另一种老,这证明鳄鱼的身体能够长到和恐龙一样大。”恐鳄只生活在白垩纪结束之前,比帝鳄更接近于现代鳄鱼,但仍难逃灭绝厄运。

  塞雷诺解释说,一只成年雄鳄可能需要霸占数英里的河流才能寻找可维持生存的足够猎物。因此,空间限制可能让鳄鱼数目很少,这也使得这些大型鳄鱼在困难时期更容易灭绝。塞雷诺说:“似乎偶尔会出现大型鳄鱼生存的合适条件,但通常不会持续太久。”(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最新研究发现地球上最大蛇类曾以史前鳄鱼为食(图片提供:Jeff Gage, University of Florida)
最新研究发现地球上最大蛇类曾以史前鳄鱼为食(图片提供:Jeff Gage, University of Florida)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月8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最新一项研究称,美国考古人员在哥伦比亚发现了一种新的史前鳄鱼,而这种远古爬行动物可能曾是已知地球上最大的蛇类的美餐。

  如果你希望看到两个史前怪兽之间势均力敌的惨烈厮杀,结果一定非你所愿:在体长达45英尺(约合13.7米)的Titanoboa cerrejonesis巨蟒面前,体长仅7英尺(约合2.1米)的Cerrejonisuchus improcerus鳄根本不堪一击。领导实施这项研究的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脊椎动物古生物学研究生亚历克斯-哈斯廷斯(Alex Hastings)表示,两者之间的战斗“呈一边倒的局面”。

  他说:“即便是最小的Titanoboa蟒,面对我们发现的最大的crocodilyform鳄,都不会给对手任何机会。”哈斯廷斯与佛罗里达大学所属的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共同实施了最新研究。Crocodilyform鳄是一种属于更加古老的鳄目家族的爬行动物,这个家族包括短吻鳄、凯门鳄、大鳄鱼等种类。

  据哈斯廷斯介绍,2004年至2007年间,他们在挖掘哥伦比亚东北部一座露天煤矿(此处也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化石遗址)时,在相邻的两个地方找到了Titanoboa蟒和crocodilyform鳄的化石。这两种爬行动物都分布于距今6000万年前的南美洲,那时,南美洲当地环境正处于转变为现代雨林的前夕。哈斯廷斯说,该化石遗址是“让我们对当前生态系统的开端有了初步了解的发现之一。”

  研究人员指出,除了发现Titanoboa蟒和crocodilyform鳄比邻而居的证据外,如今的蛇与鳄后代的行为也进一步体现了这两种爬行动物之间的交锋。例如,亚马逊流域的现代水蟒(包括当前世界最大蛇类头衔保持者绿巨蟒)常常以鳄鱼家族的现存成员为食,如凯门鳄。

  哈斯廷斯表示,与这些蛇类一样,Titanoboa蟒可能总是在水边游弋,一待crocodilyform鳄放松警惕,就出其不意缠住其身体,令这个“小家伙”窒息而亡。他说:“对于可怜的crocodilyform鳄来说,这当然不是一个好的结局。”研究成果1月28日发表于《脊椎动物古生物学杂志》上。如果成功逃脱Titanoboa蟒的魔爪,crocodilyform鳄则可能以小蛇、青蛙、蜥蜴和哺乳动物为食。

  研究报告称,crocodilyform鳄的亲属是鳄鱼家族中最小的成员dyrosaurid鳄,口鼻部非常短小,似乎专门以常常被“老大哥们”忽略的小动物为食。哈斯廷斯称,Titanoboa蟒是当时体型最大的陆地动物,最新发现让科学家对这种巨蟒又有了更多了解。他说:“这将充实我们对这些爬行动物各种能力的认识。”(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近日,美国考古学家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发现了一个史前鳄鱼群化石遗址,他们在遗址上挖掘出数种史前鳄鱼的化石残骸。此次发现的史前鳄鱼共有五种,它们分别是鼠鳄、扁平鳄、狗鳄、猪鳄、鸭鳄等,其中猪鳄最为凶猛,甚至以恐龙为食。

  1、鼠鳄

鼠鳄
鼠鳄(图片提供:Christine Dell'Amore )

  本图是鼠鳄的电脑效果图,图中的鼠鳄正在吞食猎物幼虫。鼠鳄鼻子呈扁平状,它们曾经统治着整个冈瓦那超大陆。冈瓦那超大陆后来在大约1亿年前分裂成为南半球的数个大块陆地。美国芝加哥大学古生物学家保罗-塞利诺介绍说,“在非洲大陆,曾经存在着一个完整的鳄鱼世界。此前,我们对此知之甚少。”

  2、扁平鳄

扁平鳄
扁平鳄(图片提供:Mike Hettwer, National Geographic )

  扁平鳄头部的电脑效果图。扁平鳄完全就是一种坐享其成的捕食者,它们往往会一动不动地潜伏数小时之久,张着嘴巴等待愚蠢的猎物主动送上门来。它们头部的主要部分就是长长的嘴巴,嘴巴大约有0.9米长,在嘴巴的上下方各有两排白森森的利齿。扁平鳄也是此次新发现的五类古鳄鱼物种之一,这五种鳄鱼共存于白垩纪时期。扁平鳄当时应生活于如今的尼日尔和摩洛哥境内,它们有着特殊的适应能力。

  3、狗鳄

狗鳄
狗鳄(图片提供: NGT)

  狗鳄的电脑效果图。狗鳄是一种以植物为食的古鳄鱼,它们拥有瘦长的腿部,这也表明它们可能是游泳专家。当遇到危险时,它们会敏捷地钻入水中逃跑。考古学家通过对此次新发现的史前鳄鱼的骨骼进行分析后发现,它们竟然都拥有快速奔跑的能力,和现代澳大利亚咸水鳄有许多相似之处。考古学家认为,鳄鱼祖先的这种奔跑能力主要是用来逃避捕食者的追击,同时也让它们的某些物种得以存活下来而不至于灭绝。在一些大面积灭绝的事件中,恐龙等古生物被完全灭绝,而诸如美国鳄、凯门鳄等多种鳄鱼之所以能够存活下来,都得益于这种快速奔跑能力。

  4、猪鳄

猪鳄
猪鳄(图片提供:Mike Hettwer, National Geographic )

  猪鳄头部的电脑效果图。在此次新发现的古鳄鱼物种中,猪鳄应该是最凶猛的一种。它们身长大约有6.1米,全身披甲,拥有锋利的牙齿,以捕猎恐龙为食。在猪鳄的嘴巴中,共有三组长长的利齿。当它们合上嘴巴时,利齿甚至都可以突出到嘴外,如此长的利齿可以帮助它们将恐龙肉撕咬成片。塞利诺介绍说,它们可以用带有利齿的口鼻部撞向猎物,这样会让它们的攻击力更强。

  5、鸭鳄

鸭鳄
鸭鳄(图片提供:NGT )

  鸭鳄模型图。鸭鳄拥有一个扁长、平滑的鼻子,它的鼻子异常敏感和坚硬,可以用来掘开厚厚的植被,然后再用钩状的牙齿捕捉青蛙和浅水中的小鱼。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家汉斯-戴特尔-休斯表示,“在冈瓦那超大陆,事实上有许多奇怪的种物。对于研究鳄鱼化石的人来说,这些新发现的物种非常令人着迷。”

  6、塞利诺与鳄鱼化石

塞利诺与鳄鱼化石
塞利诺与鳄鱼化石(图片提供:Mike Hettwer, National Geographic)

  塞利诺自2000年起就开始在北非沙漠中探索古鳄鱼的踪迹。塞利诺表示,“我们都知道超级鳄鱼是所有鳄鱼中的庞然大物。但是,我们对于白垩纪中存在的许多生物仍知之甚少。”(彬彬)

发表在栏目: 自然

  1.海豹幼仔

海豹幼仔
海豹幼仔

  一只海豹幼仔正在北极的冰面上休息。单是通过气味,小家伙就能从数百只海豹中辨认出自己的妈妈。

  2.小象

小象
小象

  小象出生时就是一个大块头,直立身高可达到3英尺(约合1米)左右,体重可达到200磅(约合91公斤);它们要与母亲共同生活2到3年。母象需要9年时间完全发育成熟,公象则需要15年。

  3.猞猁幼仔

猞猁幼仔
猞猁幼仔

  猞猁凭借两大特征著称动物界,一个是耳尖上的黑毛,另一个则是厚厚的毛皮。

  4.黑熊幼仔

黑熊幼仔
黑熊幼仔

  在动物世界,黑熊妈妈对幼仔的呵护是出了名的。小家伙会和母亲共同生活大约两年时间。

  5.美洲豹幼仔

美洲豹幼仔
美洲豹幼仔

  又名美洲虎,通常保持一种独来独往的生活方式。美洲豹的幼仔会和母亲共同生活两年时间,学习捕猎本领。美洲豹一次生下的幼仔数量通常是成对的,幼仔出生时身上并没有可辨别的斑点。

  6.山猫幼仔

山猫幼仔
山猫幼仔

  山猫一次生产1到6只幼仔。幼仔最长要与母亲共同生活一年时间,而后独立谋生。

  7.北极熊幼仔

北极熊幼仔
北极熊幼仔

  北极熊妈妈一次通常生下两只幼仔。幼仔会与它们共同生活两年多时间,直至掌握捕猎本领并能够独立生活。

  8.猎豹幼仔

猎豹幼仔
猎豹幼仔

  通常情况下,母猎豹一胎生3子,所有幼仔均要与它们共同生活一年半到两年时间,而后走上独立谋生之路。在与幼仔交流时,母猎豹也会发出类似家猫的咕噜声。

  9.黑熊幼仔

 黑熊幼仔

黑熊幼仔

  黑熊是动物界的攀爬高手,它们会在树上玩耍、隐藏、进食甚至冬眠。

  10.鳄鱼幼仔

鳄鱼幼仔
鳄鱼幼仔

  雌性鳄鱼一次产下20至60枚卵。经过大约3个月的孵化,鳄鱼妈妈会拨开巢穴,帮助孩子们破壳而出,迎接这个世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周三, 26 8月 2009 20:02

蒙大拿鳄

  概况

  蒙大拿鳄是生长在淡水区域的有甲爬行类动物,是目前科学史上已知的最早短吻鳄。它的化石首次在蒙大拿希尔湾一片古老的岩石中发现,大约形成于白垩纪晚期,它的生存期在大约6500万年前白垩纪第三纪导致地球上许多物种灭绝时期之前不久。蒙大拿鳄拥有短齿大嘴,比当时其它许多食肉动物的爆发力要强,其嘴部特征表明它应该还曾以猎食乌龟为生,后者在当时的希尔湾生态群中非常普遍。

  短吻鳄的祖先最早在2亿4千5百万年前进化而成,8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鳄鱼出现,其中包括短吻鳄,如蒙大拿鳄等,还有其近亲鳄鱼和凯门鳄等。上述古生动物中的大部分都从白垩纪第三纪的大灭绝时期幸存了下来,只是目前人们仍不清楚它们能躲过那场大劫的原因。现代短吻鳄与其祖先的相似度极高,外表也与8千万年前变化不大。

  基本信息

  类型:史前动物

  食物:食肉

  身长:8至10英尺(2.5至3米)长

  大多数人不知道,现代短吻鳄与其8千万年前的祖先长得几乎一模一样。

  受保护级别:已灭绝

  图为蒙大拿鳄与身高6英尺(2米)的人类的大小对比。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摄影师正在给颜色鲜艳的翠鸟拍照,突然一只鳄鱼和一只河马从水里窜出来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5月9日消息,野生动物摄影师阿纳德-格尔曼在非洲马拉维里瓦达国家公园的一条河流拍摄翠鸟时,无意中抓拍到河马和鳄鱼激战的画面。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当时阿纳德在河流旁边拍摄他最喜欢的翠鸟,但当他把镜头瞄准翠鸟时,一只鳄鱼和一只河马突然从他前方的水中钻出来,相互展开激战。就在两个大家伙激斗之时,阿纳德抓拍了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画面。


母河马为保护幼仔与鳄鱼激斗

  最初好像鳄鱼占了上风,但护子心切的河马母亲很快就扳倒了劣势,把入侵的鳄鱼咬得遍体鳞伤。而原本阿纳德要拍摄的那只翠鸟似乎并没被吓呆,随时准备在两个大家伙威胁到自己时飞走。阿纳德称这次经历会令他终生难忘。

  37岁的阿纳德说:“在马拉维生活6年,并32次前往里瓦达国家公园后,这是我最后一次来这里拍摄。麦克罗德-卡莱迪(我的向导和朋友)同我一起开车前往。我最喜欢的是翠鸟,划船从河面上经过时,好几次都看到多种不同类型的翠鸟。麦克罗德把车停在河边,因为他看到距离我们大约15英尺的芦苇上有一只冠翠鸟,更有意思的是,后面还有一头母河马,我知道这头河马还有一只小宝宝。最初五分钟一切正常,周围非常平静,但突然一条大鳄鱼扑向河马宝宝,母河马快速迎向前,护住自己的幼仔,迎击鳄鱼。”


翠鸟似乎没被吓呆,随时准备在两个大家伙威胁到自己时飞走

  他说:“我意识到发生的一切后,很快把镜头转向它们,抓拍鳄鱼和河马激战的画面。鳄鱼张开血盆大口一口咬到了河马妈妈的下颌,不断张开血盆大口向对方示威,不过很快鳄鱼就意识到它很难越过母河马。经过几十秒的激战后,鳄鱼悻悻游走。”

  (KT)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3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