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5.濒临灭绝的食物:Chambo鱼

濒临灭绝的食物
濒临灭绝的食物(图片提供:George F. Turner)

  Chambo鱼学名Oreochromis karongae,它仅生活在马拉维湖。Chambo鱼是非洲渔民维持生计的最珍贵鱼类。由于过度捕捞,过去10年间该湖里的这种鱼已经消失了大约70%,这对当地人的生活产生巨大威胁。据估计,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有750万人把淡水鱼当做食物,并靠此获得收入。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淡水多样性部门主管威廉·达尔瓦尔说:“要是我们不能阻止这种鱼类灭绝,不仅非洲的生物多样性会永久性被削弱,而且会有数百万人失去食物、收入和原料来源。”

  6.淡水软体动物

淡水软体动物
淡水软体动物(图片提供:Dai G. Herbert)

  人口增加对这种生活在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省湿地里的软体动物的唯一栖息地构成威胁。Septaria tessellaria现在已经出现在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的物种濒危红色警报名单上。

  软体动物、蜻蜓、螃蟹和水生植物等淡水生物,对保持湿地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软体动物是非常重要的水体过滤器。

  7. 小河蟹

小河蟹
小河蟹(图片提供:Piotr Naskrecki)

  Liberonautes latidactylus是一种很常见的小河蟹,它是西非最常见的一种螃蟹。它喜欢生活在雨林和大草原的小溪里,人们捕捉它们当做食物。现在这种螃蟹已经被纳入到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的物种濒危红色警报名单里。据该组织估计,有12.6万种已知生物依靠淡水栖息地生存。(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6.皇企鹅

皇企鹅
皇企鹅

  生活在寒冷的南极冰层上的皇企鹅,颠倒了传统养育后代的角色。雌性皇企鹅在冬天的繁殖季节产下一枚卵后,会为了到海里寻找食物,选择离开自己的孩子。于是给宝贵的卵取暖的重担就落在了雄性皇企鹅的肩上,确切地说是它们的脚上。

  皇企鹅爸爸把卵放在脚面上,用长满羽毛的皮肤(即育子囊)覆盖住卵,给它们取暖和保护它们。在为期2个月的孵化过程中,雄皇企鹅不仅几乎不吃任何东西,而且要设法忍受南极恶劣的环境。小企鹅孵化出来后,雄企鹅利用食道的腺体里分泌的乳汁喂养后代。等到雌企鹅带着大量食物返回来,开始把食物反刍给小企鹅吃时,雄企鹅才选择离开,到海里寻找食物填饱肚子。

  7.刚孵化的幼蛙

刚孵化的幼蛙
刚孵化的幼蛙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一只雄性Oreophryne蛙正在履行做父亲的义务,它紧紧拥抱着一窝卵和两只刚刚孵化的幼蛙。每晚雄性Oreophryne蛙都会紧紧拥抱住卵块,也许它这样做是为了保持卵块湿润,或者保护幼虫,避免它们被昆虫等小型食肉动物吃掉。

  8.非洲狮

非洲狮
非洲狮

  谈到父爱,雄狮有点好坏参半。它们懒得出名,经常悠闲地躺在阴凉处,常常忽视幼崽的存在,而雌狮则冒着生命危险寻找食物。雌狮捕捉到猎物后,雄狮才会露面,并要坚持第一个进食,有时它只给狮群里的其他成员剩下一点残羹剩饭。只有当它的家族受到威胁时,雄狮的父性才会被激发出来,这时它会用尽所有暴力手段保护自己的家族。一只雄狮通常统治着10几只雌狮和20多只幼狮。

  9. 大灰熊

大灰熊
大灰熊

  无法否认,大灰熊拥有坏父亲的臭名声。雄性大灰熊不参与抚养后代的工作,如果它们没有另一个特征:杀死它们领地内任何有可能不是自己后代的小灰熊,不抚养后代的缺点也是可以原谅的。虽然有关雄性大灰熊杀害幼崽的说法很多,但是科学家至今仍无法解释它们的这一杀婴行为。

  10. 银背山地大猩猩

银背山地大猩猩
银背山地大猩猩

  成年雄性大猩猩又被称作银背大猩猩,它们扮演着严厉统治者的角色。作为一个有多达30只大猩猩的家族领导者,它们要带领大家寻找食物、平息家族成员之间的争端和抵御外部威胁,尤其是来自其他雄性大猩猩的威胁,这些入侵者为了夺取一个大猩猩家族的统治地位,不惜杀死幼崽。虽然成年雄性大猩猩也会非常亲切地对待后代,但是如果一只幼年大猩猩无休止的纠缠它,或者青年雄性大猩猩挑战它的权威,它会变得异常凶狠。(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6月22日消息 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父爱如山,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很多父亲在养育和保护后代方面,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下面是十个伟大的动物父亲,它们不仅要肩负喂养伴侣的任务,而且要喂养自己的孩子,给它们提供保护。

  1. 巨角猫头鹰

巨角猫头鹰
巨角猫头鹰

  北美和南美最普通的猫头鹰——巨角猫头鹰是任劳任怨的好丈夫和勤勤恳恳的好父亲。冬末时分,雌性巨角猫头鹰会一直呆在巢里孵化2到3枚卵,这时雄性巨角猫头鹰负责寻找食物,喂养伴侣,它经常从很远的地方把老鼠、田鼠和松鼠带回巢穴,供负责孵卵的雌鸟享用。幼鸟破壳而出以后,它的任务变得更加艰巨,从此它还要肩负起喂养幼鸟的工作。

  2.大火烈鸟

大火烈鸟
大火烈鸟

  雄火烈鸟既是忠诚的丈夫,又是关心后代的好父亲。它们经常许许多多聚集在一起生活,但是火烈鸟通常一生都遵守一夫一妻制。雄火烈鸟在配偶的领导下,挑选出筑巢位置,然后用泥巴筑巢。雌鸟一次只产一枚卵,它们轮流孵卵和保卫家园,它们共同承担养育后代和孵化小鸟的责任。

  3.红狐

红狐
红狐

  雄性红狐是一个非常警觉的父亲,它们经常陪幼崽一起玩耍,并独自一人承担寻找食物,养活家人的任务。小狐狸出生3个月后,父亲的养育任务结束,年轻小狐狸开始自己寻找食物。然而父亲不会眼睁睁看着它们挨饿,它会把食物藏在小狐狸附近,教它们如何发现食物。

  4. 大美洲鸵

大美洲鸵
大美洲鸵

  美洲鸵是生活在南美洲的一种不会飞的大鸟,它与鸵鸟是近亲,它在交配时眼光色迷迷地。但是没人敢说它不是一位好父亲。在每个交配季节,雄美洲鸵会不辞辛苦筑好鸟巢,然后要求多达15只雌性在此产卵。产过卵后,雌鸟开始寻找新的交配对象,只剩下雄鸟呆在窝里孵化小鸟。幼鸟破壳而出后,雄鸟还要肩负起喂养和保护后代的重任,它们不允许任何动物靠近小鸟,即使雌性美洲鸵也不例外。

  5.海马

海马
海马

  雄性海马确实从不跟它们的孩子一起玩耍,也不帮助它们完成家庭作业。但是它们在另外一个方面胜过人类父亲——生育后代。海马是地球上唯一一种由雄性生育后代的动物,生活在热带和温带海域里的鱼类中,只有海马具有这一独特特征。

  雄海马的腹部、正前方或侧面长有育子囊。交配期间,雌海马把卵子释放到育子囊里,雄性负责给这些卵子受精。雄海马会一直把受精卵放在育子囊里,直到它们发育成形,才把它们释放到海水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铜像上的生物以铜和锡这两种来源稳定的食物为生
    铜像上的生物以铜和锡这两种来源稳定的食物为生(图片提供:Vidoslav Barac ,photograph collection of the Croatian Conservation Institute)

  这个希腊运动员青铜雕像看上去面无血色,但鉴于它在水中泡了2000年,保存情况已相当不错。科学家希望利用这个雕像开发出对“生物淤积”(biofouling)更具抵抗力的金属

  上图是一个古希腊雕像在刮掉动物生成的矿物质表层前后的头部状况。这个青铜雕像是1998年在克罗地亚海岸附近发现的,当时头部已同整个雕像分离。专家认为青铜雕像是公元前1世纪在希腊铸造的。

  整个雕像高6.2英尺(约合1.9米),是古希腊艺术作品中常见姿势的典型例证:运动员用一个小小的弯曲的工具擦去身上的尘土和汗水。青铜雕像前面有一层厚1.2至1.9英寸(3到5厘米)的硬壳,是在有机物、管虫、蚌、藤壶等生物矿化以后形成的。在这层硬壳下面,遭腐蚀的金属呈现出超凡脱俗的色调。

  萨格勒布卢德杰尔·博什科维奇研究所(Rudjer Boskovic Institute)的达沃林·梅达科维奇(Davorin Medakovic)说:“这种色彩同雕像表面形成的绿色氧化铜有关,而嘴唇处的红色则缘于镶嵌在青铜雕像的纯锡金属。”复原这尊雕像的克罗地亚科学家表示,这个有硬壳的希腊运动员铜像可以提供海洋生物如何吸收金属物质以形成贝壳所需矿物质的线索。

  梅达科维奇的研究小组指出,即便与青铜雕像表面无任何直接接触的生物,也吸收了部分金属物质。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晶体生长与设计》(Crystal Growth & Design)杂志上。梅达科维奇说,此外,研究“表明这种金属摄入对海洋有机物的代谢途径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和破坏,使得痛苦的有机物在它们的贝壳里生成了非典型矿物质。”

  铜像上的生物以铜和锡这两种来源稳定的食物为生,它们将金属物质“消化”以后生成外壳,而外壳中镁方解石和霰石的含量比都不正常,还具有少量的长石和石英。据梅达科维奇介绍,了解哪些金属物质扰乱生物的消化能力,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开发出对“生物淤积”(biofouling)更具抵抗力的金属。所谓生物淤积是指藤壶和其他可以不断侵蚀船体的水下生物的聚积。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概况  

  在白垩纪晚期,刺甲鲨是海洋中体积最大的鲸类,也是最令对手生畏的捕食者之一。它的昵称为“金苏鲨”,能用象厨房刀具一样的满嘴利齿,将猎物切成薄片或小块。另有证据表明,刺甲鲨还可猎食沧龙、蛇颈龙,甚至本身也属凶狠食肉鱼的剑射鱼。

  由于鲨鱼是由软骨构成,并不能完全陈腐成为化石,目前人类所知大都来源于其茂密坚硬的牙齿。刺甲鲨的牙齿光滑且呈弧状,长度超过2英寸(5厘米),撕咬痕迹和齿内猎物骨残留表明它吞噬猎物时非常野蛮凶残。从保留至今为数不多的金苏鱼软骨组织来看,它们的身长可达24英尺(7米),与现代的大白鲨相近。尽管本身凶猛,刺甲鲨仍沦为更巨大的沧龙的猎物,残留的腐肉则是当时小型鲨鱼角鲨的美味。

  基本信息

  类型:史前动物

  食物:食肉

  身体:高达24英尺(7米)

  另:齿化石显示,刺甲鲨和角鲨喜欢同样的食物,不光经常一齐猎食,还互相偷抢对方的食物。

  受保护级别:已灭绝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周三, 26 8月 2009 19:59

非洲狮

雄狮的主要职责是保卫领地不受侵犯,它们整日不知疲惫地游走于一片覆盖约100平方英里(260平方公里)的广阔区域里。
    雄狮的主要职责是保卫领地不受侵犯,它们整日不知疲惫地游走于一片覆盖约100平方英里(260平方公里)的广阔区域里。

  概况

  在所有的猫科动物中,狮子的群体意识最强,它们能够和睦相处。在一个狮子群体中,大约有三只成年雄狮,十多只成年雌狮,还有几只幼狮。头领雄狮的主要职责是保卫领地,雌性幼狮成年以后,通常会留在狮群内,而雄性幼狮最终会离开,接管由另一只雄狮当头领的狮群,建立自己的领地。

  只有雄狮头部周围长满了长长的鬃毛。雌狮会誓死捍卫狮群的领地,一般方圆100平方英里(约合260平方公里),包括草地、灌木丛、开阔的林地。美洲狮是领地意识很强的动物,它们会在领地边缘留下尿液,向入侵者发出咆哮声,以显示自己领主的地位,拼命追逐靠近它们领地的动物。

  狮群的捕猎任务主要由雌狮承担,它们常常精诚合作,一同扑向羚羊、斑马等在开阔草地觅食的动物。这些动物中有很多奔跑速度超过狮子,所以,狮群的团队合作显得至关重要。然而,在成功猎捕到食物以后,狮群却会失去之前的和睦,转而为“分赃”争得你死我活。

  在这条食物链中,幼狮排在最末位。因为只有长到一岁左右,它们才能在父母捕猎时帮上忙。如果机会出现,狮子也会单独行动,还会同鬣狗或野狗争抢食物。纵观历史,狮子一直以其勇气和力量闻名于世。它们曾经出没于非洲大部和亚欧部分地区。今天,人们只能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发现狮子的踪影,而印度吉尔森林也可能是亚洲狮的最后家园。

  基本信息

  类别:哺乳动物

  食性:食肉动物

  体长:4.5至6.5英尺(1.4至2米);尾长:26.25至39.5英寸(67至100厘米)

  体重:265至 420磅(120至191公斤)

  保护级别:受威胁

  大小相当于一个6英尺(2米高)的男子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周三, 26 8月 2009 19:55

海王龙

  概况

  海王龙是古代海洋里最致命的猎手,几乎猎捕所有比它小的动物。用它强壮的下巴封住猎物的去路,下巴两侧有两排尖锐而呈锥形的牙齿。海王龙用长鼻子来定位猎物,猎物一旦进入它凶险的颌内就会被它整个儿吞下去。张嘴吞食猎物的时候,嘴里的两排牙齿让猎物无处可逃。

  海王龙可长到14米以上,这让它成为最大的沧龙。和所有沧龙一样,海王龙长而有力的垂直扁平的尾巴推动它在水中游动,让它潜伏等待猎物。短浆状肢体帮助控制方向,细长的身体覆盖有蜥蜴一样的鳞片。

  海王龙吃大量的鱼类,也以海鸟、鲨鱼、蛇颈龙和其他沧龙为食。海王龙虽然不是恐龙,但是,它们与恐龙一同生活,并在大约同一时期灭绝。堪萨斯州发现很多海王龙遗迹,这里曾经是一个宽阔海域,叫做西部内陆海道。

  基本信息

  类型:史前动物

  食物:食肉动物

  大小:长14米

  你知道吗?沧龙能产幼崽,小沧龙长1到2米,小到能成为掠食性鱼类和鲨鱼的食物。

  保护状态:灭绝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周三, 26 8月 2009 19:46

板果龙

  板果龙是一种中型沧龙,有着长而窄的下巴和尖锐锋利的牙齿。这种水生蜥蜴能长到7米长,在白垩纪晚期它们漫游在浅海里寻找小鱼和鱿鱼。在食物方面,板果龙比它们更大更凶残的亲戚海王龙更挑剔,后者是一种终极杀手,见什么吃什么。虽然板果龙不是最大的沧龙,但它们是最多的沧龙之一,它的化石在北美洲、欧洲和非洲的海底均有发现。

  长而有力的垂直扁平的尾巴推动板果龙在水中象蛇一样游动,鳍状肢控制游泳方向。一些化石标本有较厚的耳膜,它可能允许这种海中怪物进入深水追逐鱼儿。

  基本信息

  类型:史前动物

  食物:食肉动物

  大小:可长到7米长

  你知道吗?和其他沧龙一样,板果龙有两排弯曲的牙齿,确保所有捕获猎物不会漏网。

  保护状态:灭绝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一只麻雀抓住企图偷走食物的另一只麻雀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28日消息,照片中一只麻雀抓住另一只企图偷走食物的麻雀的场景非常令人惊奇,这只麻雀显然不希望这个入侵者轻易离开。瑞士57岁的邮差兼摄影师,乌尔-施密特(Urs Schmidli)在自家后院拍摄到这组照片。


乌尔-施密特拍摄到这组照片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乌尔先生说:“当时我正在看着院子里的两只麻雀。突然间第三只麻雀出现了,它甚至还企图偷走那两只麻雀的食物,所以其中一只麻雀很生气的抓住它的爪子不放。这一切都发生在一瞬间,很快那只麻雀挣脱逃走了。”


两只麻雀相互争斗

  另一张照片中,一只麻雀在用爪子攻击对方,阻止对方跟自己抢食物。乌尔说:“这些麻雀是来院子里寻找食物,它们不时就会争吵,但还没看到过它们争吵造成什么伤害。”


乌尔先生有一个受小鸟欢迎的后花园

  乌尔先生幸运的拥有一个受小鸟欢迎的后花园,他抓拍这些照片时动作必须非常迅速,乌尔说:“人们对我的作品非常感兴趣,他们一直问我究竟怎样捕捉到那么转瞬即逝的瞬间?不过这可是我的独门秘籍,我要保守这个秘密。我的目标是展示麻雀究竟如何生活,它们很有趣,可不仅是小鸟那么简单。”

  (KT)

发表在栏目: 自然

雌军舰鸟:“先闻一下再说。”
(图片提供:Sarah Youngren/Wikimedia Commons)
一只雌军舰鸟在一群雄军舰鸟的上空盘旋,后者会立即膨胀起它们像红气球一样的喉囊,借以展示自己的“男子气”,而这只雌军舰鸟最终也会在一只最大、最红的“喉囊”边落下脚来,并且陪伴在它的身边。
但是这种大小与鸡相仿的海鸟却可能会突然甩了自己未来的伴侣,前提是雄鸟闻起来与自己太过相似。
通过分析夏威夷种群的军舰鸟的基因,研究人员发现,雌军舰鸟更喜欢与那些携带了一组名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MHC)标记物的蛋白质的雄军舰鸟交配,后者从遗传学角度来说与前者差异很大,而不论这两只“爱情鸟”是否是亲戚。
鱼类和哺乳动物似乎都能够通过嗅觉区分不同的MHC蛋白质,因此鸟类可能也会这样做,研究人员在5月24日出版的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
研究人员推测,由于MHC蛋白质与免疫响应有关,因此来自父母双方的不同排列的蛋白质将有助于后代避免更多类型的病原体的侵袭,这可比一个漂亮的大喉囊重要得多。
军舰鸟是一种大型热带海鸟,全世界目前已知的有5种,主要生活在太平洋、印度洋的热带地区。其捕食时的飞行时速可达400公里左右,是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之一。军舰鸟还会通过骚扰其他带着猎物归来的海鸟获得食物。通过对其他正在飞行的鸟儿进行干扰,它们经常会得到从其他海鸟嘴里掉落下来的食物。(来源:科学时报 赵路)
更多阅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3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