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新华网快讯:铁道部消息,将于6月底开通的京沪高铁票价确定,最低410元,最高1750元,并将根据市场需求实行票价浮动政策。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9)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据新华社电 韩国外交通商部一名官员7日说,几名欧洲联盟官员6日抵达朝鲜首都平壤,评估朝鲜的粮食需求。

  这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官员告诉法新社,来自欧洲联盟委员会人道主义救援和民事保护机构的一个小组在朝鲜将访问朝鲜全国,评估粮食需求,“应援助请求”做技术性调查。访问定于6月17日结束。

  欧盟驻首尔代表处确认,了解欧盟小组的朝鲜之行,却拒绝回应媒体询问。

  韩国《东亚日报》以韩国外交通商部官员为消息来源报道,欧盟小组包括5名官员,将访问医院和托儿所,与普通人、政府官员和外国援助人员面谈。部分小组成员会去平壤以外地方访问。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3月发布评估报告,认为朝方需要大约40万吨粮食援助,供应儿童和孕妇等群体。另外,美国“萨玛利亚国际救援”等5个民间组织的代表今年2月访朝,报告朝鲜去年冬天至今年春天严寒致农作物严重减产,粮食供给紧张。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1)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本报讯 (记者温薷)北京市职介中心相关负责人昨天表示,北京对于家政、护工、保安等服务业的需求是刚性的,不会对低端劳动力进行“排斥”。“即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基础低端岗位也需要。”相关岗位需求已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发布。

  另外,北京今年还将开始启动劳务输出基地的建设,有望从劳务输出大省“订单式”定向输入来京务工人员。

  务工需求

  家政保安为“刚性需求”

  昨天,北京市职介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已收集到约6万个适合进京务工人员的工作岗位。其中,一部分是有技术含量的岗位。但是,由于北京家政等服务业从业人员处于紧缺状态,因此这些岗位信息依然会通过劳动力市场、招聘会等形式发布。

  “北京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即整体优化产业结构。”该负责人表示,按照北京市的人口调控方针,将在现有资源约束的条件之下,使人口规模适应城市的承载力,并优化人口结构,具体的措施主要会通过产业升级调整的方式。“但是,无论产业结构如何升级,基础低端岗位也是需要的。”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来看,北京家政、保安、养老看护、护工等职业缺口较大,“这种需求是刚性的,北京不可能排斥。”

  供求关系

  北京存在“招工难”

  不过,该负责人同时表示,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从业人员原先从事的产业被淘汰,还需转移到其他业态,可能会相应补充到服务行业。因此,总体来说,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可能会有所下降,但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他介绍,“招工难”的问题在北京是存在的,其中涉及薪酬、观念、技能、信息对称等多方面因素。为此,政府部门将继续采取对求职者的技能培训予以补贴、消除信息不对称等措施。

  此外,今年人力社保部门将同发改、商务、工信等部门合作,在新增投资、新上项目建设立项时,就提前收集发布用工信息,提前组织招聘和培训等工作,以满足新开工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

  长期对策

  拟建100个劳务输出基地

  今年起,北京还将启动劳务输出基地的建设,预计将建设100个。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的设想是在一些劳务输出大省以及北京市对口援助地区进行,通过政府间的商谈,有秩序、成规模地“订单式”定向向北京输入人才,有利于外来务工人员来京后短时间即可实现就业。但截至目前,尚未和其他省份就此进行沟通。

  另外,北京今年还将落实人社部提出的异地发布岗位信息的要求,在劳务输出大省提前发布北京的岗位需求情况。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1月份信贷需求集中释放 某银行4天用尽2月额度放贷冲动难抑,春节后“开工”不到一周,部分银行已将2月信贷额度用尽。业内专家认为,这将招致央行实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某股份制银行总行有关人士昨日告诉记者,由于1月份积压的信贷需求集中释放,目前该行2月份的信贷额度已经用光。

据记者了解,1月份前两周,部分银行放贷冲动较强。不过进入下旬后,随着央行窗口指导以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部分银行的放贷冲动得到抑制,信贷投放速度有所放缓,有的银行甚至由于流动性偏紧或者信贷额度用光,出现暂停贷款的情况。因此,部分银行积累了大量企业贷款需求,“等到2月份新的贷款额度释放时,大量资金紧张的企业迅速“吸干”了刚放出的信贷额度。”这位人士说。“本来过年还想多休息两天,但上班第二天企业就来催问贷款审批的进展。”另一银行人士也如此描述客户对资金需求的急迫心态。

企业的急迫心态与银行信贷额度的管控,也使得处于卖方市场的银行更加强势。一沿海地级市担保公司人士用“非常紧张”来形容其所在区域银行目前的信贷投放情况。据其称,目前与其所在公司合作的银行也有部分已经用完2月额度的情况。 某股份制银行浙江分行人士也证实,春节过后一两天来贷款的企业很多,不过目前他们行额度还没用完。

但曾在1月份头几个工作日即已经用尽当月额度的某国有大行某地支行有关人士昨日则对记者称,目前2月额度并未出现过度紧张。业界人士认为,银行素有早投放,早受益的传统,春节过后,银行信贷再度出现集中投放也可以理解。

不过,部分银行当月额度用尽可能并不意味着新增贷款额度完全可控。从此前情况来看,尽管1月部分银行在后半月暂停了新增贷款的投放,但据市场预测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仍可能超过1.2万亿元,超过监管目标值。在信贷投放再现“井喷”的背景下,近日市场传出央行对部分中小银行实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要求的消息。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央行选择在春节后上班头一天加息,也有提醒银行控制放贷节奏的目的。

快报记者 周鹏峰 李丹丹

(本文来源:现代快报 )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春节过得好不好,实质上就看有没有满足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有没有带给人们幸福感。在今天,文化需求已经逐步超越物质需求,成为大多数老百姓过年的首要着眼点,成为新时期春节的一个重要特征。年味儿之味,在于文化,文化内涵永远都是春节这个传统佳节最厚重的根基和底色。这一点,应当牢牢记住。

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还未消散,辛卯兔年的新春长假却已悄然过去。挤春运、吃年夜饭、看春晚、放鞭炮、拜新年……短短一周左右的时间里,既有共叙亲情友情的温暖,也有体察国情民意的感慨,滚烫的情感宣泄集中展示着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黄金周一过,从政府到公众都自有一番盘点,不过对于这两年来说,人们对经济数据、消费水平等物质符号的关注有所下降,而对“鞭炮是禁还是放”、“春晚向何处去”等社会文化符号的议论则在不断上升。

春节过年讲究个年味儿,而年味儿在哪儿?众所公认,放鞭炮是一个重要载体。过年放鞭炮是几千年民俗,不放不行,但放多了又有安全、空气污染、噪音等问题。有段时间不少城市曾经尝试一禁了之,但后来看禁不住,现在北京是五环内限放,政府部门和老百姓都在逐步适应新规则。从实际情况来看,除了三十、初五、十五等几个高峰时点外,老百姓并不是毫无节制。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放鞭炮更多地属于人们的文化需求,其行为受到文化的内在约束而往往显示出一种有序性、规范性。有关部门应当从这种认识中汲取管理智慧。

近三十年来,年味儿的另一个典型载体就是春晚。开创先河的央视春晚至今已成全民话题,而近年来崛起的地方台春晚也精彩纷呈。这两年不少人对春晚的看法是,央视不如地方台——央视财大气粗却有些江郎才尽,春晚不办不行,但众口难调,办好了不易,说好的不多;地方台花样百出新鲜不断,赚的不少,口碑不错,但一哄而上、你争我夺也招人烦。老百姓的评价虽然简单直白,实际上却是理性心理的表达:春晚的核心功能是满足文化需求,娱乐、热闹虽不可少,但并不是越奢华、越夸张就越好,更关键的是文化内涵。

从老百姓对春节符号的诸多反馈之中,足以透露出不少时代变化的信号。一方面,老百姓对生活的期待和追求越来越高,对过节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在过去,人们更多地想从节日中得到一种物质上的“补偿”,穿新衣、吃大餐、收红包是很多人过年的记忆。到了今天,对于很多人来说,物质标准上几乎天天能过年,春节的意义已经更多地体现在文化价值的满足上。春节虽然少不了商业和娱乐的因素,但老祖宗更想通过这个节日将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下来的自然常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民族精神等文化基因传承下去,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实际上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遵循和承担这一使命。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愈发强烈,对传统节日创新嬗变、与时俱进抱以更多的担忧和促动,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对春晚的热议,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另一方面,春节本身也在随着时代而发生变化,传统文化中不断融入新的内涵。进入21世纪,经济社会的发展令中国日新月异,春节所处的环境已经大大不同于以往,人们在适应和推动时代变化的过程中,更希望让春节在更好地继承传统中发展创新。回家方式不一样了,年货不一样了,拜年手段不一样了,年节的内容和形式都在变化,并且随着华人的脚步被带到了全世界。在这种大背景和大趋势下,我们传承传统文化,既不能够因循守旧、全面复古,也不能沦为商业利益第一、娱乐至上,而应该更多地为传统节日增添新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夯实传统文化在未来时代和世界中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对燃放烟花爆竹的争议,不妨可视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博弈融合的一个必然话题。

春节过得好不好,实质上就看有没有满足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有没有带给人们幸福感。在今天,文化需求已经逐步超越物质需求,成为大多数老百姓过年的首要着眼点,成为新时期春节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大量事实也说明,我们目前还不能完全满足这种需求,群众满意度不够高。尤其是对传统节日的过度商业化、娱乐化开发,充斥着商机炒作、节庆消费的浮躁与喧嚣,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只重经济指向而忽视文化指向,是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极大损害,老百姓不满意。从更大的视野看,只有认真对待广大群众对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需求,注重文化内涵的日常投入和保护,才能够通过春节等传统节日载体,不断增强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加快推进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

满足好文化需求,春节才更给力。年味儿之味,在于文化,文化内涵永远都是春节这个传统佳节最厚重的根基和底色。这一点,应当牢牢记住。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王思强昨日在全国能源经济形势发布会上披露,受节能减排等因素影响,2011年我国能源需求将稳中有升,但增速趋降低。其中电力需求将平稳增长,预计2011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4.5万亿千瓦时,比2010年增长9%。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为14.6%。

电、煤、油供需趋平衡

电力需求方面,王思强表示,与2010年下半年电力消费受到抑制相比,2011年主要用能行业电力需求将出现一定反弹。但在宏观调控和继续推进节能减排的政策下,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的冲动将得到抑制。2011年全年电力供需将总体平衡,但部分地区高峰时段可能出现一定电力缺口。

煤炭方面,2011年全年煤炭供需总体趋于宽松,煤炭消费将适度增长。一季度受持续大范围低温天气影响,全社会取暖用煤将保持旺盛需求,煤炭价格大体维持2010年底水平。受到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和“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分工影响,增速将有所放缓,煤炭供需总体平衡趋于宽松。

2010年我国原油产量首次突破2亿吨,比上年增长6.9%,为近年来最高增速。原油加工量达4.23亿吨,增长13.4%,创十年来的最高增速。全年汽油产量7675万吨,增长5.1%。去年石油表观消费量4.49亿吨,增长12.3%。能源局表示,2010年汽车销量的大幅增长是拉动汽油消费的主要动力。2010年全年汽车销量突破1800万两,比上年增长32.4%。对于2011年的形势,国家能源局预测,在经过两年汽车销售量的井喷式增长后,2011年汽车产销增速将逐步回落。此外受到汽车单车油耗下降和城市治堵等因素影响,全年汽油消费增幅将有所减缓。但能源局并未给出具体的回落数据。

天然气消费保持快速增长

2011年,天然气是唯一一个消费保持高速增长的能源形式。国家能源局预计,2011年天然气的消费量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有望达到130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0%。预计全年天然气产量接近1100亿立方米,增长16%。天然气的产地周边、环渤海、长三角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最主要的消费区域。

王思强表示,2011年,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全面实施,七个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全面启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预计水电开工规模超过2000万千瓦;核电总装机达1174万千瓦;西部地区的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项目继续开展,预计2011年将新增装机50万千瓦。

问题

国际油价攀升加大调控难度

近期纽约市场国际油价一直在85美元以上震荡,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Brent原油价格也曾一度接近100美元。昨日王思强表示,国际油价不断攀升是2011年能源工作面临的困难之一。

他强调国际油价的攀升会增加我国进口成本,此外也将增加2011年我国能源价格改革市场化推进的难度。2009年1月成品油定价机制正式执行,不久前发改委表示将调价周期由22天缩短为10天左右,但截至目前并未执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若新调价周期落实执行,国内成品油价格势必继续上涨,将增加通胀压力。 (钟晶晶)

相关

湖北、山西限电问题已解决

能源局春节将重点保障居民和重点区域用电

2010年年底山西、湖北两个能源大省曾出现用电紧张和拉闸限电现象,王思强表示,能源大省并不一定是电力大省,之前的拉闸限电是局部电力紧缺,目前发改委、能源局已经对春节期间的煤电油气运协调工作做出部署,将重点保障居民和重点区域用电,目前上述两省的限电问题已经解决。

王思强表示,山西虽然是煤炭大省,煤炭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但其煤炭产量70%输出给外省,省内电厂煤炭库存一般都低于其他煤炭输入省,如果遇上用电负荷突然上升可能会出现拉闸限电现象。再加上此前火力发电企业的亏损,电厂存煤和发煤积极性不高,也导致出现了拉闸限电现象。

此外,三峡电站虽然在湖北,但是按照国家电能整体分配方案,三峡的发电量85%支援华中、华东和南方电网,遇冬季枯水期水电支撑作用下降,煤炭资源和铁路运力调配就成为影响湖北煤炭调入的关键,每年迎峰度冬也正值春运高峰,因此就会出现局域性、时段性拉闸限电。

他表示,2010年全国电力装机达到9.6亿千瓦,今年还要增加8000万千瓦,总体来说2011年电力供需有保障并且形势乐 观,除非出现重大自然灾害等事件,否则能源供应没有问题。(钟晶晶)

(本文来源:新京报 作者:钟晶晶)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王思强昨日在全国能源经济形势发布会上披露,受节能减排等因素影响,2011年我国能源需求将稳中有升,但增速趋降低。其中电力需求将平稳增长,预计2011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4.5万亿千瓦时,比2010年增长9%。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为14.6%。

电、煤、油供需趋平衡

电力需求方面,王思强表示,与2010年下半年电力消费受到抑制相比,2011年主要用能行业电力需求将出现一定反弹。但在宏观调控和继续推进节能减排的政策下,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的冲动将得到抑制。2011年全年电力供需将总体平衡,但部分地区高峰时段可能出现一定电力缺口。

煤炭方面,2011年全年煤炭供需总体趋于宽松,煤炭消费将适度增长。一季度受持续大范围低温天气影响,全社会取暖用煤将保持旺盛需求,煤炭价格大体维持2010年底水平。受到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和“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分工影响,增速将有所放缓,煤炭供需总体平衡趋于宽松。

2010年我国原油产量首次突破2亿吨,比上年增长6.9%,为近年来最高增速。原油加工量达4.23亿吨,增长13.4%,创十年来的最高增速。全年汽油产量7675万吨,增长5.1%。去年石油表观消费量4.49亿吨,增长12.3%。能源局表示,2010年汽车销量的大幅增长是拉动汽油消费的主要动力。2010年全年汽车销量突破1800万两,比上年增长32.4%。对于2011年的形势,国家能源局预测,在经过两年汽车销售量的井喷式增长后,2011年汽车产销增速将逐步回落。此外受到汽车单车油耗下降和城市治堵等因素影响,全年汽油消费增幅将有所减缓。但能源局并未给出具体的回落数据。

天然气消费保持快速增长

2011年,天然气是唯一一个消费保持高速增长的能源形式。国家能源局预计,2011年天然气的消费量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有望达到130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0%。预计全年天然气产量接近1100亿立方米,增长16%。天然气的产地周边、环渤海、长三角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最主要的消费区域。

王思强表示,2011年,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全面实施,七个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全面启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预计水电开工规模超过2000万千瓦;核电总装机达1174万千瓦;西部地区的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项目继续开展,预计2011年将新增装机50万千瓦。

问题

国际油价攀升加大调控难度

近期纽约市场国际油价一直在85美元以上震荡,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Brent原油价格也曾一度接近100美元。昨日王思强表示,国际油价不断攀升是2011年能源工作面临的困难之一。

他强调国际油价的攀升会增加我国进口成本,此外也将增加2011年我国能源价格改革市场化推进的难度。2009年1月成品油定价机制正式执行,不久前发改委表示将调价周期由22天缩短为10天左右,但截至目前并未执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若新调价周期落实执行,国内成品油价格势必继续上涨,将增加通胀压力。 (钟晶晶)

相关

湖北、山西限电问题已解决

能源局春节将重点保障居民和重点区域用电

2010年年底山西、湖北两个能源大省曾出现用电紧张和拉闸限电现象,王思强表示,能源大省并不一定是电力大省,之前的拉闸限电是局部电力紧缺,目前发改委、能源局已经对春节期间的煤电油气运协调工作做出部署,将重点保障居民和重点区域用电,目前上述两省的限电问题已经解决。

王思强表示,山西虽然是煤炭大省,煤炭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但其煤炭产量70%输出给外省,省内电厂煤炭库存一般都低于其他煤炭输入省,如果遇上用电负荷突然上升可能会出现拉闸限电现象。再加上此前火力发电企业的亏损,电厂存煤和发煤积极性不高,也导致出现了拉闸限电现象。

此外,三峡电站虽然在湖北,但是按照国家电能整体分配方案,三峡的发电量85%支援华中、华东和南方电网,遇冬季枯水期水电支撑作用下降,煤炭资源和铁路运力调配就成为影响湖北煤炭调入的关键,每年迎峰度冬也正值春运高峰,因此就会出现局域性、时段性拉闸限电。

他表示,2010年全国电力装机达到9.6亿千瓦,今年还要增加8000万千瓦,总体来说2011年电力供需有保障并且形势乐 观,除非出现重大自然灾害等事件,否则能源供应没有问题。(钟晶晶)

(本文来源:新京报 作者:钟晶晶)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王思强昨日在全国能源经济形势发布会上披露,受节能减排等因素影响,2011年我国能源需求将稳中有升,但增速趋降低。其中电力需求将平稳增长,预计2011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4.5万亿千瓦时,比2010年增长9%。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为14.6%。

电、煤、油供需趋平衡

电力需求方面,王思强表示,与2010年下半年电力消费受到抑制相比,2011年主要用能行业电力需求将出现一定反弹。但在宏观调控和继续推进节能减排的政策下,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的冲动将得到抑制。2011年全年电力供需将总体平衡,但部分地区高峰时段可能出现一定电力缺口。

煤炭方面,2011年全年煤炭供需总体趋于宽松,煤炭消费将适度增长。一季度受持续大范围低温天气影响,全社会取暖用煤将保持旺盛需求,煤炭价格大体维持2010年底水平。受到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和“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分工影响,增速将有所放缓,煤炭供需总体平衡趋于宽松。

2010年我国原油产量首次突破2亿吨,比上年增长6.9%,为近年来最高增速。原油加工量达4.23亿吨,增长13.4%,创十年来的最高增速。全年汽油产量7675万吨,增长5.1%。去年石油表观消费量4.49亿吨,增长12.3%。能源局表示,2010年汽车销量的大幅增长是拉动汽油消费的主要动力。2010年全年汽车销量突破1800万两,比上年增长32.4%。对于2011年的形势,国家能源局预测,在经过两年汽车销售量的井喷式增长后,2011年汽车产销增速将逐步回落。此外受到汽车单车油耗下降和城市治堵等因素影响,全年汽油消费增幅将有所减缓。但能源局并未给出具体的回落数据。

天然气消费保持快速增长

2011年,天然气是唯一一个消费保持高速增长的能源形式。国家能源局预计,2011年天然气的消费量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有望达到130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0%。预计全年天然气产量接近1100亿立方米,增长16%。天然气的产地周边、环渤海、长三角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最主要的消费区域。

王思强表示,2011年,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全面实施,七个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全面启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预计水电开工规模超过2000万千瓦;核电总装机达1174万千瓦;西部地区的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项目继续开展,预计2011年将新增装机50万千瓦。

问题

国际油价攀升加大调控难度

近期纽约市场国际油价一直在85美元以上震荡,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Brent原油价格也曾一度接近100美元。昨日王思强表示,国际油价不断攀升是2011年能源工作面临的困难之一。

他强调国际油价的攀升会增加我国进口成本,此外也将增加2011年我国能源价格改革市场化推进的难度。2009年1月成品油定价机制正式执行,不久前发改委表示将调价周期由22天缩短为10天左右,但截至目前并未执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若新调价周期落实执行,国内成品油价格势必继续上涨,将增加通胀压力。 (钟晶晶)

相关

湖北、山西限电问题已解决

能源局春节将重点保障居民和重点区域用电

2010年年底山西、湖北两个能源大省曾出现用电紧张和拉闸限电现象,王思强表示,能源大省并不一定是电力大省,之前的拉闸限电是局部电力紧缺,目前发改委、能源局已经对春节期间的煤电油气运协调工作做出部署,将重点保障居民和重点区域用电,目前上述两省的限电问题已经解决。

王思强表示,山西虽然是煤炭大省,煤炭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但其煤炭产量70%输出给外省,省内电厂煤炭库存一般都低于其他煤炭输入省,如果遇上用电负荷突然上升可能会出现拉闸限电现象。再加上此前火力发电企业的亏损,电厂存煤和发煤积极性不高,也导致出现了拉闸限电现象。

此外,三峡电站虽然在湖北,但是按照国家电能整体分配方案,三峡的发电量85%支援华中、华东和南方电网,遇冬季枯水期水电支撑作用下降,煤炭资源和铁路运力调配就成为影响湖北煤炭调入的关键,每年迎峰度冬也正值春运高峰,因此就会出现局域性、时段性拉闸限电。

他表示,2010年全国电力装机达到9.6亿千瓦,今年还要增加8000万千瓦,总体来说2011年电力供需有保障并且形势乐 观,除非出现重大自然灾害等事件,否则能源供应没有问题。(钟晶晶)

(本文来源:新京报 作者:钟晶晶)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日本发明时尚LED牙齿闪烁发光受潮人热捧(图)

  新潮“发光”牙齿

 

  这种发光牙齿甚至可以通过无线掌上电脑操控,颜色可以从艳绿色变到恐怖的红色。
 

  目前, LED牙齿在日本颇为流行,需求爆涨。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周二, 28 12月 2010 12:50

甲型H1N1流感威胁北半球

经英国健康保护协会确认,今年冬天,英国共有27人死于流感病毒。

 然而,官方披露的入院人数并不能代表全体的流感病毒患者人数,因为官方收集的数据只是医院的常规收治病人数。许多病人可能根本没前往医院或者是以其他的病因送诊。

 医生们称,一周以来,流感患者数量的增长堪称“史无前例”。

 流感专家奥克斯福德表示:“当前数字比1999年冬季要糟糕,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地不安。如果这一趋势继续,今后一周内疫情级别将被提升,我对此是不会感到吃惊的。”

 比起一般的流感,甲型H1N1流感可谓令人胆寒。

 专家们警告,由于今年冬季异常寒冷,大部分北半球国家均面临甲型H1N1流感患者猛增的严峻形势。

 12月23日,42岁的她在英国曼彻斯特南部的威森豪医院离开人世。

 经医院确认,她死于甲型H1N1流感。不过,媒体没有公布这位逝者的姓名。

 英国健康保护协会对外宣称,这个冬天,英国全境已有27人死于流感病毒。

 欧洲疾病防控中心近日警告,除了英国,大部分欧洲国家的流感患者人数都开始增加。尽管在欧洲其他地区,流感病毒患者的人数没有英国那么高,然而冬季流感暴发潮“已开始”。

 与此同时,专家们则称,由于今年冬季异常寒冷,大部分北半球国家均面临甲型H1N1流感患者猛增的严峻形势。

 25岁孕妇战流感

 25岁的弗伦·德万妮是一名孕妇。不幸的是,她正与流感病毒进行搏斗。23日,她被送进重症监护室。

 次日早晨,英国诺丁汉皇后医疗中心宣称,已是4个孩子母亲的德万妮,目前病情稳定,而且她腹中的胎儿安然无恙。

 德万妮的母亲、45岁的琳达说:“这是我们家收到的最棒的圣诞礼物。”

 但不是所有感染上流感病毒的人,在整个圣诞节,能如德万妮那样幸运。

 今年入冬以来,英国已有18名成年人和9名儿童因流感病毒死亡,更多的人不得不在医院度过圣诞节。

 患者逐步年轻化

 在过去的一周,因患流行性感冒而进入医院接受治疗的英国病人数量较上周增加250%。

 媒体称,这预示着英国面临20年来最严重的流感病毒感染潮。

 为应对越来越多的流感病人,一些医院开始取消一些手术,为流感病人“让道”。与此同时,英国卫生部门的官员也对抗流感病毒药物的短缺表示了担忧。

 上周五,英国卫生部确认,在全英国的医院,约有460名疑似和确认的流感病毒患者。就在3天前,这一数字仅为302;而7天前,仅有182人入院。

 媒体称,通常而言,感染上流感病毒的人年龄都超过65岁。不过,今年的流感病毒患者中,有366名患者年龄在16岁到64岁之间,另有43名患者是儿童,其中26名儿童的年龄低于5岁。

 对此,有专家分析说,年长的人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拥有免疫力,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曾经遇到过类似的流感病毒暴发潮。

 目前还不清楚这些患者中有多少人是甲型H1N1型流感患者。而据专家预测,甲型流感是今年冬季的主流流感类型,大部分病人都携带H1N1病毒。

 卫生大臣被指渎职

 英国卫生大臣兰斯利承认,流感重症患者人数“显著上升”。

 英国健康保护协会的统计显示,在今年冬季流感流行季期间因流感死亡的27例病例中,24例为甲型H1N1流感,3例为乙型流感。英国冬季流感流行季从每年10月开始,至次年春结束。

 12月6日至12日,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有11193人去世。这一数字比此前一周多2000余人。英国健康保护协会的官员将此归咎于严寒天气和呼吸道病毒的传播,其中包括流感。

 英国卫生部发言人表示:“在整个联合政府,我们正为制订应对严寒的计划而工作。该计划得到我们许诺的支持,即确保提供冬季燃料补贴,这将有助于居民家中保温。”

 该发言人还说:“我们已将上一届政府采取的严寒补贴临时性增长,改为永久性增长。”

 然而恐惧四处蔓延,因为与流感有关的死亡案例不断增加,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则是由于注射的疫苗要比过去少。

 英国影子内阁卫生大臣约翰·西尔雷对兰斯利大加指责,认为是兰斯利导致危机的进一步恶化,未能有效应对疫情。

 西尔雷认为主要责任在于兰斯利没有很好地宣传民众接受季节性流感疫苗的注射,从而抵御流感。

 “卫生大臣做了错误的判断,这让很多民众未能获得他们本应享有的疫苗保护。”西尔雷表示,“他应该授权举行一个紧急的疫苗宣传活动,鼓励那些有患病风险的人去打针。”

 医院运行能力超极限

 英国媒体称,英国许多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尤其是儿童的重症监护室,都已达到容量的极限。现在,许多医院都取消了手术预约,为流感患者腾出病房。

 英国莱斯特格兰菲尔德医院的外科医生里查德·费明说,“如果重症监护室的病人数量继续攀升,我们将需要进一步增加病床。但现在,我们几乎已达到运行能力的极限。”

 英国卫生部制药主管大臣基思·里吉警告说,抗病毒药物“达菲”可能会出现短缺,因为英国政府只要求各地药房储备足够患者们使用的达菲,却忽视了那些处于感染危机中的人群。

 里吉在一封针对全国药剂师的信件中写道,批发商们正在分配达菲的供应,并要求药剂师们不要订购过量的达菲。

 英国联合政府的一份紧急备忘录表明:“一些地区的药房和药品批发商面临抗病毒药物(达菲)短缺(的情况)”。预计对这种药物的需求会继续增加,但眼下难以估算需求量。政府已着手从国家储备中调集超过5万袋药品加以应对。

 英病毒活跃程度正常

 英国卫生大臣兰斯利认为,尽管病例的增长呈“显著上升”趋势,但卫生部门很好地应对了危机。“我们将继续监控病情,在必要时候予以回应。”

 在英国健康保护协会的专家约翰·沃森看来,英国目前的病毒活跃程度是冬季流感病毒的正常活跃程度。

 在这一波流感疫情中,为何英国成为流感病毒感染最严重的国家?对此,英国媒体分析认为,英国有一个完善的病毒监控体系,因此,病毒患者很容易被监测系统检查出来。

 除了英国之外,位于北半球的美国和加拿大的流感患者人数也在增长。与此同时,俄罗斯和乌克兰,被认为是除英国外,流感病毒患者最多的国家。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1 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