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内部光环的年龄为114亿年
据美国太空网站报道,最新一项研究现已空前精确地测定了银河系的年龄,之前研究银河系内部光环——环绕银河系螺旋系盘的区域,显示银河系形成于100-130亿年前。但最新一项研究将银河系年龄更加精确化,显示银河系内部光环的年龄为114亿年。
研究报告作者美国巴尔的摩市太空望远镜科学协会的詹森-卡里拉称,这项最新研究将帮助天文学家从一般意义上更好地理解星系进化。我们基本上消除了主要障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银河系进化图像,揭晓了随着历史变迁星系如何进化和形成。
银河系结构
银河系是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中心膨胀区域,相对扁平盘和环绕光环的球体。光环包含着球状星团——密集凝聚着数百万颗恒星,许多科学家认为银河系光环是由两个独立恒星群体构成,因此将银河系光环细分为内部光环和外部光环。
银河系的三个主要部分被认为形成于不同时期,首先是光环形成。银河系最古老的球状星团年龄为135亿年,意味着仅距离宇宙大爆炸2亿年后形成。但是天文学家却很难成功地精确测定光环区域恒星的年龄,因此理解整体光环如何及什么时间形成仍是一个难题。
卡里拉观测了垂死光环区域恒星,它们仅是从“活跃融合工厂”至奇特天体白矮星的过渡体。
研究新白矮星
白矮星是已耗尽自身燃料相对小型恒星的残骸体,它们的亮度较低,但拥有超密集的物质核。在银河系中绝大多数恒星都是白矮星,其中包括我们的太阳最终将以白矮星的形式终结生命。
卡里拉称,白矮星密度是地球“正常”物质的100万倍,但是这些奇特天体在一些重要方面能将问题简单化。它们是简单恒星,这样的恒星仅由一种原子——氢子控制。
卡里拉利用这些简单性自然特性,使用全球几种不同望远镜的观测数据,研究了一种通过分析氢排放量的方法来测试白矮星的年龄。他对氢排放量进行恰当地分析,揭示了白矮星的质量和其它重要特征,这些特征可用于评估白矮星的年龄,以及什么时间从活跃恒星过渡为垂死矮星。
他通过研究新诞生白矮星的光谱来校准这项技术,他和研究同事对梅西耶4球状星团(已知其年龄大约125亿年)中白矮星的温度进行勘测进而绘制出光谱。卡里拉对银河系内部光环刚演变成白矮星的4颗恒星进行了研究。
对这4颗内部光环恒星的研究分析显示其年龄为114亿年。这项研究结果比之前评估的内部光环年龄更加精确,该研究报告发表在5月30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美国亚利桑那州基特峰国家观测台的蒂莫西-比尔斯说:“这项最新研究测定了银河系内部光环恒星群体的年龄,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理解银河系恒星形成和进化的学识。”
理解银河系
银河系内部光环的年龄大约是114亿年,外部光环被认为历史更加久远一些,一些构成银河系的远古星系团年龄大约是135亿年。
卡里拉计划研究银河系外部光环中白矮星的年龄,同时,他还将研究内部光环中更多的白矮星,进一步理解这些恒星进化形成的时间。
这项最新技术不能直接应用于其它星系,由于白矮星非常遥远,光谱较为昏暗,难以详细研究。但是这项研究结果将帮助天文学家理解一个星系进化的基本面。卡里拉称,如果能够知道内部光环形成年代,那将更加易于分析星系的形成方式。(卡麦拉)
相关阅读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2日报道,本周,英国白金汉宫的女王画廊将举办史上最大的达芬奇人体解剖素描图展览。一生之中,达芬奇留下大量有关人体解剖的笔记和素描图,解剖素描图的精确度也达到令人吃惊的程度。
15世纪80年代,达芬奇从故乡托斯卡来到米兰,开始进行解剖学研究并绘制人体解剖素描。这种素描已经超出了普通绘画创作的范畴,并非在画布上混合各种颜色那么简单。他希望了解人体结构,寻找描绘人体的更理想方式。1507年,达芬奇继续进行解剖学研究。接下来的4年时间里,他成为当时最伟大的医学家之一。
1510年至1511年冬季,达芬奇与解剖学教授马尔坎托尼奥-德拉-托雷共同就职于帕维亚大学,期间共对20具尸体进行了解剖研究。达芬奇一直计划对人体机械学进行完整论述,不幸的是,直到去世,他也未能达成这个心愿。1511年,达芬奇所能获得的用于解剖研究的尸体数量骤减。他的好友托雷最后死于瘟疫,米兰也饱受战火摧残。后来,达芬奇逃到助手弗朗西斯科-梅尔吉的乡村别墅,继续进行解剖学研究。
达芬奇一直希望了解人体的构造以及运转机制,1519年去世时,其有关人体的论述并没有完成,科学论文也没有出版。基于保留下来的文献资料,临床解剖学家认为达芬奇绘制的解剖图精确度领先所处时代几百年,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解剖图仍能帮助我们了解人体。
500多年前,达芬奇靠着一双手绘制了大量令人不可思议的人体解剖素描图,精确度与现代数字成像技术不相上下。在一本年代可追溯到1498年的笔记中,达芬奇绘制了一系列头骨素描图。为了绘制这些素描图,达芬奇将面部前端切掉,暴露出下面的构造。在不破坏骨骼的情况下完成切割并非易事。为了让后人了解整个过程,他还特意绘制了所用解剖刀的图画。
英国华威大学临床解剖学教授彼得-亚伯拉罕斯表示,达芬奇人体素描图的精确度与当前任何科学画家绘制的图像不相上下。亚伯拉罕斯说:“如果你真正了解人体解剖学结构,你能够观察到头骨上的所有小洞。达芬奇绘制的解剖图拥有令人吃惊的精确度。他是一位非常细心的观察者,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他也是一位非常谨慎小心的科学家,进行了大量实验。他将实验发现付诸笔端,所绘制的素描拥有惊人的准确度。”
亚伯拉罕斯指出,达芬奇绘制的一幅女性躯干素描精确度极高,是他对人体细心观察的结晶。素描图中,肝脏的位置距离这位女性的右侧乳房下方不远,所拥有的尺寸说明这位女性可能患有肝病。不过,这幅图像中的子宫显然是错误的,让人不免联想到母牛等动物的子宫。这种错误说明当时很难获得女性尸体,达芬奇只能利用动物解剖的发现推断人体构造。在这幅素描图的右臂上存在一个指印,应该就是达芬奇本人的。
达芬奇绘制的脊柱素描据信是历史上第一次对脊柱进行准确描述。亚伯拉罕斯表示达芬奇准确描绘了脊骨的曲度和倾斜度以及脊椎骨之间的结构。这幅素描足以奠定达芬奇在解剖学研究史上的地位。作为一幅二维图像,它的精确度与当前的任何脊骨图像不相上下。
除了脊骨素描外,达芬奇的很多人体解剖图都推动了解剖学研究的疆界。除了头骨外,他对人体内的所有骨骼进行了解剖研究并留下珍贵的文字记录。亚伯拉罕斯表示达芬奇是一位出色的建筑师和工程师,这些才能帮助他了解人体的构造和运转机制。他说:“这种机械学和工程学研究方式在过去五六十年的外科领域一度非常流行。”
尽管人体解剖素描图拥有惊人的精确度,但由于处在中世纪,达芬奇无法摆脱一些观点。例如,他认为人类的生殖系统在某种程度上与植物类似。达芬奇在笔记中写道:“所有种子都有一个脐带,在种子成熟后断开。类似地,植物也有子宫和隔膜,种子在荚状子宫内发育。”在描述胎儿的素描图中,达芬奇笔下的子宫像花瓣一样打开。
去世时,达芬奇有关人体解剖学的论述还没有完成,素描图留给他的助手梅尔吉。可惜的是,一些具有突破性的观察发现不幸遗失,例如有关血液如何流向心脏的观察发现。亚伯拉罕斯等解剖学家认为达芬奇的人体解剖素描领先他所处时代300年,精确度甚至超过19世纪的《格雷解剖学》。直到最近,3D数字成像技术获取的图像才在精确度方面超过达芬奇的双手和眼睛。(秋凌)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2日报道,本周,英国白金汉宫的女王画廊将举办史上最大的达芬奇人体解剖素描图展览。一生之中,达芬奇留下大量有关人体解剖的笔记和素描图,解剖素描图的精确度也达到令人吃惊的程度。
15世纪80年代,达芬奇从故乡托斯卡来到米兰,开始进行解剖学研究并绘制人体解剖素描。这种素描已经超出了普通绘画创作的范畴,并非在画布上混合各种颜色那么简单。他希望了解人体结构,寻找描绘人体的更理想方式。1507年,达芬奇继续进行解剖学研究。接下来的4年时间里,他成为当时最伟大的医学家之一。
1510年至1511年冬季,达芬奇与解剖学教授马尔坎托尼奥-德拉-托雷共同就职于帕维亚大学,期间共对20具尸体进行了解剖研究。达芬奇一直计划对人体机械学进行完整论述,不幸的是,直到去世,他也未能达成这个心愿。1511年,达芬奇所能获得的用于解剖研究的尸体数量骤减。他的好友托雷最后死于瘟疫,米兰也饱受战火摧残。后来,达芬奇逃到助手弗朗西斯科-梅尔吉的乡村别墅,继续进行解剖学研究。
达芬奇一直希望了解人体的构造以及运转机制,1519年去世时,其有关人体的论述并没有完成,科学论文也没有出版。基于保留下来的文献资料,临床解剖学家认为达芬奇绘制的解剖图精确度领先所处时代几百年,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解剖图仍能帮助我们了解人体。
500多年前,达芬奇靠着一双手绘制了大量令人不可思议的人体解剖素描图,精确度与现代数字成像技术不相上下。在一本年代可追溯到1498年的笔记中,达芬奇绘制了一系列头骨素描图。为了绘制这些素描图,达芬奇将面部前端切掉,暴露出下面的构造。在不破坏骨骼的情况下完成切割并非易事。为了让后人了解整个过程,他还特意绘制了所用解剖刀的图画。
英国华威大学临床解剖学教授彼得-亚伯拉罕斯表示,达芬奇人体素描图的精确度与当前任何科学画家绘制的图像不相上下。亚伯拉罕斯说:“如果你真正了解人体解剖学结构,你能够观察到头骨上的所有小洞。达芬奇绘制的解剖图拥有令人吃惊的精确度。他是一位非常细心的观察者,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他也是一位非常谨慎小心的科学家,进行了大量实验。他将实验发现付诸笔端,所绘制的素描拥有惊人的准确度。”
亚伯拉罕斯指出,达芬奇绘制的一幅女性躯干素描精确度极高,是他对人体细心观察的结晶。素描图中,肝脏的位置距离这位女性的右侧乳房下方不远,所拥有的尺寸说明这位女性可能患有肝病。不过,这幅图像中的子宫显然是错误的,让人不免联想到母牛等动物的子宫。这种错误说明当时很难获得女性尸体,达芬奇只能利用动物解剖的发现推断人体构造。在这幅素描图的右臂上存在一个指印,应该就是达芬奇本人的。
达芬奇绘制的脊柱素描据信是历史上第一次对脊柱进行准确描述。亚伯拉罕斯表示达芬奇准确描绘了脊骨的曲度和倾斜度以及脊椎骨之间的结构。这幅素描足以奠定达芬奇在解剖学研究史上的地位。作为一幅二维图像,它的精确度与当前的任何脊骨图像不相上下。
除了脊骨素描外,达芬奇的很多人体解剖图都推动了解剖学研究的疆界。除了头骨外,他对人体内的所有骨骼进行了解剖研究并留下珍贵的文字记录。亚伯拉罕斯表示达芬奇是一位出色的建筑师和工程师,这些才能帮助他了解人体的构造和运转机制。他说:“这种机械学和工程学研究方式在过去五六十年的外科领域一度非常流行。”
尽管人体解剖素描图拥有惊人的精确度,但由于处在中世纪,达芬奇无法摆脱一些观点。例如,他认为人类的生殖系统在某种程度上与植物类似。达芬奇在笔记中写道:“所有种子都有一个脐带,在种子成熟后断开。类似地,植物也有子宫和隔膜,种子在荚状子宫内发育。”在描述胎儿的素描图中,达芬奇笔下的子宫像花瓣一样打开。
去世时,达芬奇有关人体解剖学的论述还没有完成,素描图留给他的助手梅尔吉。可惜的是,一些具有突破性的观察发现不幸遗失,例如有关血液如何流向心脏的观察发现。亚伯拉罕斯等解剖学家认为达芬奇的人体解剖素描领先他所处时代300年,精确度甚至超过19世纪的《格雷解剖学》。直到最近,3D数字成像技术获取的图像才在精确度方面超过达芬奇的双手和眼睛。(秋凌)
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书记局8日就延坪岛炮击事件发表新闻公报,抨击韩国和美国挑衅,引发局势紧张。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尔·马伦敦促韩国保持克制,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幕后操纵者”
朝鲜中央通讯社9日援引新闻公报内容报道,韩国军队在延坪岛附近举行演习,不顾朝鲜多次警告,发射大量炮弹,落入朝鲜领海。
按照新闻公报的说法,韩国军队向朝鲜领海“发射数千枚炮弹……故意诱导我方反击”。朝鲜努力缓和朝韩关系,但韩方无视朝方诚意,导致局势持续紧张。
新闻公报写道,美国是延坪岛炮击事件“幕后操纵者”,向韩国提供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唆使韩国实施‘报复行动’”。美国是炮击事件最大受益者,借机把航空母舰开进西部海域,而且在与韩国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获得韩方大幅度让步。
11月23日,朝韩在延坪岛一带发生炮击事件,延坪岛上两名韩国海军陆战队员和两名平民死亡,18人受伤。
按照韩国军方的说法,朝方发射100多发炮弹,韩方回击80多发炮弹。
美方吁克制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9日在日本首都东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呼吁韩国保持克制。
马伦说,实施任何行动,包括反击,必须非常谨慎,确保适度,不会导致紧张升级,但同时必须发出强烈信号、即对方必须停止“挑衅”。
按路透社的说法,美方敦促韩方更多从战略角度考虑,着眼长远,而不是针锋相对实施报复行动。
马伦8日抵达韩国首都首尔,与韩国军队联合参谋本部议长韩民求会谈,磋商完善由韩国军队主导、美军支援的应对计划。双方发表联合声明说,为提高韩美联合应对能力,两国将继续举行联合军演。
延坪岛炮击事件后,韩国着手加强“西海五岛”防卫能力,部署更多雷达、精确制导武器等,同时调整作战指导方针。
韩国国防部长官金宽镇7日发布指示,允许各级指挥官“先打后报”,即遭到攻击后各级指挥官可以行使自卫权,依照“先采取措施后报告”的原则,对敌方攻击源实施精确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