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德上空与不明飞行物发生接触的英国飞行员
不明飞行物酷似圆盘状飞行器
据国外媒体报道,最新的解密文件显示,在1952年西德上空,飞行员罗兰·休斯(Roland Hughes)在驾驶战机返回基地时,发生空中出现神秘的圆盘状不明飞行物,其大小目测为100英尺,外观上发出闪耀的金属光泽。根据地面雷达的数据证实,该不明飞行物的速度远远大于当时任何一种人类飞行器的速度。事后,时任航空部长的邓肯桑迪斯要求调查这起不明飞行物目击事件。
罗兰·休斯是英国皇家空军的飞行员,目击不明飞行物时他正在西德上空巡逻,根据休斯在返回基地后的叙述:他的战斗机被圆盘型不明飞行物尾随跟踪,并一度飞到自己驾驶的战斗机旁边,最后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飞离。这份透露1952年英国皇家空军战斗机与不明飞行物接触的文件为剑桥大学解密的丘吉尔档案。
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罗兰·休斯站在他所驾驶的战斗机旁,机身上的涂鸦记录了这起不明飞行物接触事件,值得一提的是,地面的空军雷达站数据也显示,不明飞行物具有难以置信的速度。最后,这份接触报告送至当时航空部长邓肯桑迪斯(Duncan Sandys)的办公室。在接触报告中,罗兰·休斯将不明飞行物描述成酷似一道银色的闪光,最后他看清了发着闪亮光泽的金属圆盘物体,从外观上判断,这种金属光泽与锡箔相似,光滑的表面看不到褶皱。同时,这架不明飞行物表面具有较高的反射度,精密的制造技术使得其表面看起来找不到缝隙。
罗兰·休斯当时驾驶的是英国德哈维兰“吸血鬼”战斗机,飞行的海拔高度较高,能见度较好,根据他判断该不明飞行物的大小为100英尺左右,和兰开斯特式轰炸机的翼展差不多。但是,另外三位于同一时间返回基地的飞行员称并没有看到不明飞行物,由于英国皇家空军奥尔登堡基地位于西德北部,这三位飞行员执行的任务处于不同的方向上,因此他们的航向与不明飞行物出现的方位不一致。
六天后,罗兰·休斯被送往英国皇家空军位于西德的法斯伯格基地,并向英国皇家空军军官和航空部长邓肯桑迪斯汇报情况。这位部长当时向休斯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那天晚上喝了多少啤酒,随后对该事件展开调查。在大多数公开场合下,空军基地官方一直在淡化对这起不明飞行物接触事件的调查,但是最新解密的一份文件中提到,航空部长邓肯桑迪斯曾经告诉一位航空方面的首席科学家彻韦尔(Lord Cherwell),他掌握了空军雷达站具有说服力的数据。
与此同时,美国的飞行员也报告称发现了类似的不明飞行物,桑迪斯认为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在西德上空看到的不明飞行物与美国飞行员看到的类似,我们这儿掌握了大量陌生以及无法解释现象的证据。在此之后,罗兰·休斯很少谈及他与不明飞行物的接触事件。根据一位航空博士克拉克介绍:“毫无疑问休斯当时确实看到了某个物体,我们并不知道那是什么,但在“外星访客”念头进入你的大脑前,该事件会得到许多科学上解释。” (Everett/编译)
相关阅读
即将离任的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任职最后一天对俄海空军高层进行调整,任命了两大军种的新司令。
据俄罗斯《观点报》6日报道,梅德韦杰夫当天签署命令,任命波罗的海舰队司令维克多·奇尔科夫海军中将为海军总司令,以接替自2007年以来领导海军的弗拉基米尔·维索茨基。此前,奇尔科夫的名字很少在俄媒体中出现。奇尔科夫于1959年出生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1982年毕业于符拉迪沃斯托克高等海军学校,毕业后在太平洋舰队服役,先后担任护卫舰舰长、大型反潜舰舰长、副参谋长、反潜舰编队指挥员等职。2005-2007年出任太平洋舰队滨海区舰队司令。2007-2009年出任波罗的海舰队参谋长、第一副司令。2009年9月担任该舰队司令。对于新任命,奇尔科夫表示,目前他面临的最主要任务是在总统的支持下大力建设俄罗斯海军,坚决捍卫和保障国家领海安全。此前,俄副总理罗戈津曾对俄海军的建设状况表示不满,并表示已制定了增强海军力量详细计划。俄专家认为,俄国防部希望让奇尔科夫实施海军新的建设计划。
同时梅德韦杰夫还签署命令,任命空军参谋长、第一副司令维克多·邦达列夫少将为新的空军总司令,以接替于4月27日离任的亚历山大·泽林,泽林6日被正式任命为国防部长助理,负责领导实施2030年前空军发展计划。俄空军高层调整从一年前就开始了,去年5月有5名空军将军被解职。有俄媒猜测,俄空军可能很快将不会再作为一个独立军种而存在,未来将被编入空天防御部队。俄空军新司令邦达列夫于1959年出生在沃罗涅日州。他从1977年起一直在空军服役,参加过阿富汗战争、第一次和第二次车臣战争,立下过赫赫战功;2011年7月担任空军总参谋长、第一副司令职务。
俄新网称,通常俄军高级指挥官退役的年限为60岁,目前维索茨基57岁,泽林59岁,而接替他们的奇尔科夫和邦达列夫都是52岁。报道称,梅德韦杰夫此举是为新的年轻军事专家掌握俄军铺路。俄国防部表示,梅德韦杰夫任命的海空军新司令都是联邦后备干部成员。联邦后备干部是根据梅德韦杰夫的倡议于2009年建立的,目的是为高层领导人提供人才。
人民网首尔5月7日电 (记者马菲)韩国空军作战司令部7日表示,韩美空军于当天开始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并将持续至18日结束,规模和历时均为历次之最。
据介绍,此次演习属于韩美例行军演 “Max Thunder演习”。该演习自2008年起开始举行,每年2次,演习形式效仿美军主导的代号为“红旗”的多国联合空中军事演习。
此次演习以朝鲜半岛西部领空地区作为假象战争地区,由韩国空军作战司令部主导,动员史上最大规模的60架联合空中战斗机共同参与。演习重点是对敌方挑衅的精确打击和进行空中加油,并重点检验发生意外时的快速反应作战能力。
据韩国联合通讯社报道,韩国空军有关人士表示,此次演习将显示出在朝鲜半岛在发生异常情况时,韩美空军能立即进行应对的联合战斗力,以及韩美正在为应对态势做着万全准备。
人民网首尔5月7日电 (记者马菲)韩国空军作战司令部7日表示,韩美空军于当天开始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并将持续至18日结束,规模和历时均为历次之最。
据介绍,此次演习属于韩美例行军演 “Max Thunder演习”。该演习自2008年起开始举行,每年2次,演习形式效仿美军主导的代号为“红旗”的多国联合空中军事演习。
此次演习以朝鲜半岛西部领空地区作为假象战争地区,由韩国空军作战司令部主导,动员史上最大规模的60架联合空中战斗机共同参与。演习重点是对敌方挑衅的精确打击和进行空中加油,并重点检验发生意外时的快速反应作战能力。
据韩国联合通讯社报道,韩国空军有关人士表示,此次演习将显示出在朝鲜半岛在发生异常情况时,韩美空军能立即进行应对的联合战斗力,以及韩美正在为应对态势做着万全准备。
波音和普惠公司联合开发的X-51A高超音速飞行器
波音公司完成了对X-51A“乘波者”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第二次试飞任务,地面维护人员对X-51A“乘波者”高超音速飞行器进行最后的检查,重点检查项目为超然冲压发动机。这架高超音速飞行器将被由美国空军B-52H“同温层堡垒”轰炸机携带升空。然而,在飞行测试中,X-51A“乘波者”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发动机并没有达到全功率运行的状态,负责该工程的空军工程师提前结束了这个阶段的飞行测试任务。
在飞行测试中,X-51A“乘波者”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火箭发动机成功使该飞行器达到5倍音速。但是,这并不是X-51A“乘波者”最高飞行速度,如果发动机全功率运行,可达到7倍音速左右,由于按发动机工作流程,空气通过飞行器的进气道必须先于乙烯进行混合,然后再过渡到与JP7燃料混合,而本次飞行试验中,这个过渡阶段出现了问题,以至于超燃冲压发动机后续的加速中断,速度无法冲上7马赫。
地勤人员在试飞前维护X-51A
随后,X-51A的工程师尝试重新启动燃烧过程,但是并不成功,最终在地面中心的控制下,溅落到位于西太平洋靠近加利福利亚海岸的海军航空测试海域。而之所以须将空气先于乙烯混合,是因为JP7燃料需要一定的加热时间,乙烯易燃而可以启动X-2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燃烧室,整个过程会产生18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如何进行有效降温以及闭环燃料系统的热平衡是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关键技术。
据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X - 51A高超音速飞行器项目主任查理布林克在一份试飞报告中提到:我们对此次试飞给予了很高的希望,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而我们很高兴收集到了试飞中的相关数据。
在这次试飞试验中, 先由B-52H“同温层堡垒”作为母飞行器携带着X-51A“乘波者”飞至5万英尺的高度(1.5万米),然后将其释放,这同时也是X-51A的第二次自由飞行测试。整个X-51A飞行器由助推级、中间级与巡航级构成,当B-52H将X-51A释放之后,助推级点火,将飞行器加速至4.8马赫左右,这个时候中间级则使乙烯与JP7燃料混合并预热,在助推级工作结束后,与中间级一起分离,剩下巡航级则继续飞行,启动超燃冲压发动机做最后的加速冲刺。在2010年5月进行的第一次试飞,还是比较成功的,X-51A进行了超过2分钟的超高音速飞行,超燃冲压发动机工作状态还算不错。
X-51A“乘波者”高超音速飞行器由波音公司和普拉特惠特尼公司共同开发。前者负责设计整个气动外形,后者负责开发超燃冲压发动机。X-51A作为一种概念型的飞行器,旨在验证进行超高音速飞行的各项性能参数。而超高音速飞行通常被定义为在海平面时速达到6124公里,或者3805英里,5马赫以上的速度。目前,来自两家公司的工程师和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的设计人员正在检查试飞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试图找出在哪些地方出现了问题,影响到了超然冲压发动机的启动。
而X - 51A高超音速飞行器项目主任查理布林克同时也认为:我们将继续通过对数据的研究。进一步了解这项新的高超音速飞行技术。每次的飞行测试不仅都很令人兴奋,而且正在逐渐掌握这项高超音速飞行的技术要点。而下一次的试飞,暂时定于今年秋天的某个时候。(Everett/编译)
中广网北京5月7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2005年5月12号,随着首架作战型F-22交付给美国兰利空军基地的第27战斗机中队,被称为"猛禽"的F22正式投入现役, 也标志着当今世界正开始进入"隐形空军时代"。
主持人:不过,在F22投入现役6年之后,当地时间6号,美国五角大楼对F22却做出了"无限期停飞"的决定。那么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一个决定?我们先来连线中国之声国际新闻编辑王宗英。
主持人:王宗英,美国空军为什么要无限期停飞F22?给我们说说相关的情况。
王宗英:这次停飞美国空军给出的理由是F22猛禽战斗机向机室供应氧气的制氧系统出现了问题,所以美国军方正在检查F22,重点是放在制氧系统的检查上。之前我们知道去年的11月17号的时候,就有一架F22因为制氧系统发生的故障是在阿拉斯加坠毁了。调查就显示飞行员事发前很可能受到了严重的缺氧,随后是进入的昏迷,所以当时美国空军决定对F22猛禽战斗机在常规训练的时候飞行高度进行限制,具体高度是被限制在7600米以内。
另外针对这个F22的缺陷还有报道披露说,它的通讯能力是极其有限的,只能和同一个飞行中队其他F22站队及进行信息交换,不过去年美国是决定完全放弃F22通信系统的升级项目,这次要全面无限期停飞的消息出来后,绝大多数网友评论说问题不会这么简单,估计美国是要升级换代了。
F22猛禽战机是一款由美国洛克西德马丁、波音和通用动力等公司联合为美国空军设计的重型隐身战斗机,主要任务是取得并保持战斗的制空权,F22于2005年开始陆续加入美国空军的编组,以取代前一时代主力编组F15英式战斗机,F22是当代最昂贵的战斗机种之一,在设备上具备了超音速巡航,超视距作战,高机动性,对雷达及红外隐身的特性,据估计,其作战能力为前辈F15的2到4倍,是新一代重型战机组霸主之一,而此前美国电影《变形金刚》中的红蜘蛛变身前即是F22战斗机。
继此前由于故障坠毁之后,今年3月,F22"猛禽"战机的形象再度受到打击。对利比亚实施的空中打击当中,美国已经装备6年之久的F-22并没有露面接受实战检验。
事实上,自从2005年美国空军装备F-22以来,这种战机从没有参加过任何一场美军参与的武装冲突。那么究竟是哪些缺陷让F22一直缺席实战?这次停飞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国防大学教授张召忠:F22服役以来有关这架飞机很多人有争论,有的说它本身的技术有缺陷,比如说通信、控制、协同作战能力这是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这次停飞实际上是在悄悄的升级换代,我感觉两种说法都是有点问题,从我感受来讲还是一种世界上最先进的隐性战斗机,它的通信性能差是因为它不愿意跟别人通信,还有一个这个飞机现在不排除它在借用像X37这样的空天飞机等一些新的技术,为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奠定基础,但是目前来看这次停飞好象是一个非常单纯的技术问题。
作为世界上第一款投入服役的第四代战斗机,F-22在航空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少航空爱好者甚至认为F-22将是美国战机发展水平的最高点,张召忠认为,F22应该不久就可以复飞,不过他仍然为我们勾勒了正在研制当中的美国第五代战机的轮廓。
张召忠:这次F22停飞我相信用不了太久它就能够复飞,F22服役到现在美国空军一共是买了165架,这个生产线已经停了,关于五代机的问题四代机服役的同时美国就展开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制了,现在下一代战斗机还看不到一个轮廓,我个人一直有个看法,就是说第五代战斗机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无人驾驶为主,在隐身的基础上加强速度方面提升,将来的速度有可能会提到空天飞机的速度,十几马赫,而且空天之间可以往返,这个可能成为将来五代战斗机的一个特点。
记者5日从国防部新闻事务局获悉,3月5日至30日,中国与巴基斯坦空军将在巴基斯坦境内举行代号为“雄鹰-1”的中巴空军联合训练。
此次联训的主要目的是相互学习借鉴,促进友好合作。联训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侯丽军)
综合新华社电 截至北京时间3月2日23时10分,我迄今掌握并有回国意愿的在利比亚中国公民已经全部撤出,共计35860人。
国务院撤离我在利人员应急指挥部成员、外交部副部长宋涛表示,这次撤离行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一直牵挂着在利比亚同胞的安危,在第一时间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国务院迅速成立应急指挥部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在不到十天时间里取得了撤离工作阶段性胜利。
宋涛表示,有关国家为中方的撤离行动提供了各种便利与协助,中方对此表示赞赏和感谢。在撤离行动中,中方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12个国家撤出了约2100名外籍公民。宋涛说,截至目前,我撤离利比亚人员中,有20745人已经回国。中国政府将继续安排包机,尽早接回暂时安置在第三国的同胞。
3月2日15时,我国驻希腊使馆租用的希腊籍轮载约2100人,抵达希腊克里特岛,至此,我国从海上撤离驻利受困中国公民工作顺利完成。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介绍,此次海上撤离受困中国公民累计投入船舶14艘,其中,我国驻外使馆租用客船6艘,交通运输部协调中远、中海船舶7艘,我国海军舰艇1艘。由海上撤离利比亚的受困中国公民超过18000人,外籍人员1100余人。
■ 亲历
千余同胞沙漠跋涉两天脱困
中国一公司在利员工称,撤离时大量设备留在当地,损失惨重
本报讯 (记者褚朝新)昨晚6时左右,在首都机场开往北京西站的大巴上,记者遇到刚从利比亚回国的江平等三人。他们乘国航航班历经10个小时,刚从埃及开罗飞回北京,机上共有340名同胞。
江平是长江水利委员会下设的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职工,四川人,曾在沙特呆过6年,今年元月公司派其到利比亚工作。江平介绍,该公司在利比亚承接了南部赛卜哈的大学城建设工程,该公司及合作企业职工有近400人。局势动荡后,公司在当地工程全部停工。撤离时,大量设备无法带走,损失惨重。
江平称,赛卜哈是卡扎菲老家,当地人基本都是他的支持者,其很多亲属也都住在当地。目前赛卜哈十分稳定,夜间偶尔会听到枪声。
“虽然没打仗,但也担心内战大面积爆发,卡扎菲如果下令封闭赛卜哈机场,我们就会被困在赛卜哈。大使馆的领导说,一定要在3月3日前把所有中国同胞从赛卜哈抢出来。”江平说,大使馆官员特意用到了“抢”这个词。
2月27日晚,在赛卜哈的华人开始在大使馆的指挥下乘机撤离到埃及开罗,并住进了一家五星级酒店。
不过,并非所有撤离的同胞都像江平一样幸运。江平说,他有一个浙江籍的朋友也在利比亚。动荡发生后,朋友在电话里告诉他,公司工地被当地人抢占,1000多名职工被赶走,无奈之下,上千人带着护照和机票在沙漠里走了2天,才离开危险区域。
■ 链接
联合国人权机构“开除”利比亚
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中国参与决议协商,但称“下不为例”
据新华社电 联合国大会1日以协商一致的方式通过决议,中止利比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国资格。这是联合国大会首次中止人权理事会某一成员国的资格。
决议说,联合国大会欢迎2月22日阿拉伯国家联盟发表的声明,以及2月23日非盟和平与安全理事会发表的公报,决定暂时取消利比亚在人权理事会的成员国资格。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张丹参赞在决议通过后发言时说,考虑到利比亚当前极为特殊的情况和阿拉伯及非洲国家的关切和主张,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决议的协商。同时,中国代表团认为,联大中止利比亚人权理事会成员国权利的行动不构成先例。联合国人权理事会2月25日在日内瓦通过决议,建议联合国大会中止利比亚的人权理事会成员国资格。利比亚2010年5月13日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国。
■ 撤离
海路 利比亚→希腊
海军战舰保驾两千同胞
据新华社电 当地时间3月1日10时30分,中国海军“徐州”舰与搭乘我2142名从利比亚撤离人员的“韦尼泽洛斯”号商船顺利会合,开始为撤离我在利人员船舶实施护航任务。
当地时间1日9时45分,“徐州”舰舰载雷达发现了“韦尼泽洛斯”号。随后,舰载直升机起飞,赴商船上空进行巡逻警戒,“徐州”舰特战队员则严密观察海面。据了解,完成对“韦尼泽洛斯”号护航任务后,“徐州”舰将继续为撤离我在利比亚人员船舶提供护航。
空路 利比亚→苏丹
中国军机“捎带”外国人
据新华社电 记者从国防部新闻事务局获悉,赴利比亚执行接运任务的中国空军伊尔-76飞机于北京时间2日凌晨顺利抵达苏丹首都喀土穆。此次被接运人员共751人,其中中国公民511人、外国公民240人。这是中国空军接运的首批在利人员。中国驻苏丹大使李成文说,除中方人员外,目前滞留在利比亚南部城市塞卜哈的一些尼泊尔和孟加拉国侨民,也将搭乘中国空军运输机撤离。中国空军派出4架伊尔-76运输机飞赴利比亚执行接运中国人员的任务。
■ 善后
逾两千撤离者“无证”归国
本报讯 (记者刘泽宁)截至昨日,北京边检总站共办理28架次执行利比亚中国公民撤离任务的包机入境,为7922名撤离人员办理入境手续,其中2433人因证件被偷或被抢,靠临时证件才得以入境。
进入3月以来,从利比亚撤回人员数量达到高峰。仅3月1日0点至24点,北京边检总站共为2844名撤离人员办理入境手续,其中超过四分之一未持证件。
撤离同胞抵京后继续获得特殊待遇。自2月25日到3月1日,市长途公司共出动80余部大客车,接送利比亚回国人员,分别送至京城各大火车站、长途站,部分直接送到山东、江苏等地,目前已经接送4000余人。
■ 数说
北京时间2日凌晨,赴利比亚执行撤离我在利人员任务的中国空军4架伊尔-76运输机,首批接运1001人至苏丹首都喀土穆。
从利比亚撤离的982名中国公民3月1日深夜和2日凌晨分别搭乘3个土耳其航班和两架包机离开伊斯坦布尔回国。
截至3月1日,共有11架次的中国包机抵达马耳他,将3063名从利比亚撤离的中国公民运回国内。
在中国驻约旦大使馆的协助下,146名中国公民1日从利比亚撤离经约旦首都安曼转乘国际航班回国。
(据新华社电)
中新网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从中国国防部新闻事务局获悉,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国空军派出4架伊尔-76飞机,28日飞赴利比亚执行接运中国在利人员任务。(完)
|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
经中央军委批准,今日下午16时空军两架伊尔-76运输机起程,赴利比亚实施接回我国滞留人员任务,单次航程9500公里,预计北京时间明天抵达利比亚。
此次空军一共派出4架运输机担任接回我国滞留人员任务,共计24架次,一共将接回 5000人。
今天稍晚时候另外两架伊尔-76将从新疆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起飞。
这是空军第一次派运输机赴海外执行接护人员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