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为2030年全球患癌者将增加75%。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6月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受人口增加和生活方式因素的影响,到2030年,全球癌症病例可能增加75%。
该项研究负责人是总部位于法国里昂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 Freddie Bray ,他在接受采访时称08年全球共有1270万人患癌,到2030年将有2220万人患癌,其中有90%的增长来源于最贫困的国家。
根据研究报告显示许多国家因感染导致的癌症病例大幅减少,但与西方饮食习惯有关的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症病例却在增加。研究报告中使用的数据均来自全球癌症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了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收集的全球184个国家的数据。
2008年,在那些比较富裕的国家有一半的癌症病例是是乳腺癌、肺癌、肠癌以及前列腺癌。而在那些中等收入国家相对而言更为常见的是食道癌、肝癌以及胃癌。但在这两类国家中,宫颈癌与胃癌病例都在减少。
而在那些贫困落后的国家中,宫颈癌最为常见,远远超过乳腺癌和肝癌患癌。报告指出如果癌症特异性分布和性别分布趋势继续像文章中那样发展的话,在2030年全球癌症病例总数将达到2220万。
研究者认为:“只有人为靶向性介入才有可能减缓病例的疯增,只要把早期预防,疫苗接种、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案合而为一,才会遏制疯狂的癌症。”(科学网-kexue.com 维森)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心术》是今年播出的电视剧里话题性比较强但争议也相当大的一部。尤其是在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的今天,《心术》想不受瞩目都难。但不能忽略的是,《心术》的质量和观众的期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差距足以使得《心术》的收视率表现平平并难以取得当年《蜗居》般热议、共鸣不断的社会效果。
医疗剧在国产电视剧中还是一个不太成熟的剧种,尤其是和那些有个名字就可以大洒狗血的家庭伦理剧相比,医疗剧基本上还处于寻找洒狗血的最佳途径的阶段。年初,央视曾经播过一部医疗剧,主旋律式的呐喊让很多医生都直呼受不了。与那部剧相比,《心术》倒是引起了一些医生的共鸣,但对观众来说,这部聚焦医患矛盾的电视剧实在是不怎么可爱。剧中,除了医护人员之外的其他角色不是智商有问题,就是情商没达到及格线。虽然在《心术》的医生队伍中也有霍思邈这种风流好色之徒,但说大道理宣传真善美的时候,霍思邈比谁都情真意切。致力于真实反映医患矛盾的《心术》,一不留神就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心术》的叙事有点借鉴美剧,用一个个病例推动剧情发展。在《豪斯医生》、《实习医生格蕾》里,基本上每集就是一个或几个病例,作为主角的医生们在治病救人过程中也在经历着自身的成长。用现在的流行词来说,就是从病人身上获得“正能量”。然而在《心术》中,病例不少,也足够奇特,但主角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呢?
前几集中的钢丝男,在一通折腾之后选择了跳楼——大部分观众在那一刻期待看到的应该是一个温馨温暖温情的团聚场面,最后却只看到一个无理取闹了两集的人在被医生们无私帮助的感化下,留下的忏悔及感谢信。不太夸张地说,《心术》里每一个病例的存在本质上都是为了衬托医生们的高大全。对于一部本来就打算帮医生说话的电视剧来说,这么做倒也无可厚非。可问题是,医生们在第一集已经足够闪闪发光了。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年轻人中有很高人气的美剧《实习医生格蕾》曾在央视海外剧场播出过第一季。如果与现在《心术》的收视率相比,《实习医生格蕾》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但同样很难想象,没有了本身就是一个话题的编剧六六,没有那么多星光熠熠的一线电视剧演员,质量一般而且注水严重的《心术》是否还能得到这么多的关注和不算低的收视率。如果我们忽略医患矛盾,只把《心术》当做一部都市情感剧来看,吴秀波、海清的搭档绝对可以随便在当今的快餐电视剧中“鹤立鸡群”。
六六几乎每部作品都能巧妙地触碰到当时社会的“痒处”,但医患关系这个题材本身就注定它的不讨好,轻松的爱情小品和锅盆碗筷的碰触是六六的长项,在目前的环境下,敏感的医疗题材放在任何一个编剧身上都会成为短板。正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班充电的六六,或许未来为我们带来一部商战剧会更值得期待。
王雯淼
近日,我省鞍山海城市和岫岩县发生皮肤炭疽传染病疫情,截止8月10日18时,共报告21例,其中临床确诊病例3例,疑似病例18例。病例分布在海城市18 例(临床确诊病例3例)、岫岩县3例(在海城市疫区感染)。目前,所有确诊、疑似病例均在鞍山市传染病医院隔离治疗,病情平稳,无死亡病例。
据初步调查,这次疫情是由于当地居民私自屠宰或接触病牛而感染发生的。目前,当地政府已经依法开展了疫情处置工作,正在排查病牛来源,并对当地大牲畜进行了全面排查,对患病牛按要求进行处置。
疫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做出指示,分管领导连续组织召开三次会议进行研究和部署,带领省卫生厅、省畜牧兽医局等相关人员及时赶赴当地,会同鞍山市委、市政府共同开展疫情处置工作,并成立了省南关村炭疽事件处置领导小组,组建了省临床救治指导组、疫区处置指导组、动物处置指导组。现三个技 术指导组已赶赴当地开展工作。目前,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正在全力组织开展疫情处置和防控工作。
炭疽是一种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牛、羊、骆驼、骡等食草动物是其主要传染源。人直接或间接地接触病畜和染菌的皮、毛、肉等,会感染炭疽。因此,人们只要不接触、宰杀、食用病死和不明原因死亡的牛、羊等牲畜,就不会被感染发病。
德国研究人员23日在英国《柳叶刀传染病》期刊上报告说,本次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致病菌的菌株是10年前仅在德国现身过的一种大肠杆菌的克隆变种。这种病菌结合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和肠聚集性大肠杆菌的基因特性,因此具有更大危害性。
明斯特大学当天发布的新闻公报说,该校医学院卫生研究所所长卡希领导的研究小组分析了从德国17个城市共80名患者排泄物中分离出的菌株的遗传物质特性,发现所有这些菌株都属于血清型O104:H4型、序列型678型大肠杆菌。与此非常类似的大肠杆菌以往仅于2001年在德国两名患者身上出现过,这次却出人意料地在德国造成大流行。
研究小组还指出,本次暴发菌株都有与不同毒性相关的13个编码基因,包括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常见的志贺毒素2的编码基因和与出血性腹泻相关的基因,还有与病菌黏附性相关的菌毛和黏附蛋白。
本次暴发菌株与2001年的分离菌株相比差别微小,主要是有了更多的抗生素耐药基因,同时又缺少了肠道聚集黏附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1基因。卡希认为,上述基因的增减是病原性大肠杆菌变异的常见现象。
卡希说,与肠聚集性大肠杆菌类似,本次暴发菌进入肠道后会成群聚集黏附在肠细胞上,形态如同“砖墙”一般。这时候病菌排出的志贺毒素往往会以迄今尚不明了的机理进入血液循环,并优先选择肾细胞和脑内皮细胞附着,造成肾和脑损坏,从而导致严重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甚至使患者死亡。
卡希强调,目前这种病菌尚有许多未解之谜:是否仅仅是因为几种致病因素结合就使其有如此强的进攻性?到底需要多少病菌能造成感染?人类对这种病菌没有免疫能力是否是因为这种几乎是无中生有的病菌以前从未与人接触过?入侵人体之前,这种病菌又在何种群落生境中生存?
据德国负责汇总疫情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23日公布的最新疫情通报,德国一个月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病例累计达3688例,其中患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重症病例所占比例超过22%,远高于以往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流行中不到10%的重症患者比例。截至22日,德国累计死亡患者已达42人。不过近两周来德国新增病例已明显减少。
但仍需做好预防控制工作;专家表示,目前尚未发现人与人接触传播疫情的证据
据新华社电 针对近期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暴发疫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日召开视频会议,向各省(区、市)和重点口岸城市疾控中心通报疫情进展,布置监测、实验室检测和防控工作。与会专家认为,就目前情况分析,疫情传入我国风险较低,但仍需做好预防控制工作。
专家表示,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的暴发为食源性传播,目前尚未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所致广泛传播的证据。由于我国进口的生鲜蔬菜和其他食品数量有限,暴发菌株通过食品传入我国风险低。此外,尽管可能出现赴德旅行或归国人员在德感染病例,但病菌在国内引发进一步广泛传播可能性较小。
专家同时指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可能感染导致患上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这种病例病死率较高,必须关注病例救治,各地医疗机构要做好病例的发现、报告和检测。
据了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目前正密切关注德国、欧盟和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疫情及感染来源、传播途径调查和救治经验等信息,随时针对疫情对我国进行风险评估,随时调整应对响应级别和措施。
目前,疾控中心已针对疫情做好实验室技术准备,对各级有关单位技术人员进行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快速培训。
中新社北京6月4日电 目前在欧洲蔓延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疫情进一步蔓延,芬兰、德国、英国、波兰和美国等国3日纷纷报告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新增确诊或疑似病例。德国医院等方面目前正积极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与此同时,本次疫情感染源的调查找到了新线索。
综合各方面消息说,截至3日,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者人数已达到1733人,死亡病例17例,520名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危及生命。芬兰国家健康与福利研究所当天宣布,芬兰确诊首例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病例,患者此前曾去德国旅游。
英国卫生防护局3日说,英国确诊患者人数已升至11人,其中3人出现了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波兰西部靠近德国的城市什切青3日也发现了第三例疑似病例,这3位疑似患者都有在德国居住或旅行的经历。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3日公布,美国也出现了4例疑似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病例。这4人最近都曾到德国旅游,目前病情稳定。该中心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均表示,疑似病例的出现并不能说明欧洲的大肠杆菌疫情已蔓延至美国。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已向国民发布前往欧洲,特别是德国的旅行警告。
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者不断增多的德国来说,目前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针对本次疫情中出现比例出奇高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重症病例,德各大医院采用的主要还是以往的标准疗法“血液透析”,以帮助排除病菌在患者体内释放的毒素,但这种疗法对部分患者并没有疗效。
近两周来,德国不少医院还对部分患者试用了单克隆抗体Eculizumab注射疗法,但其疗效还需要几周时间才能作出初步评估。目前医院的做法是,如果血液透析无效,就给患者注射这一抗体。如果患者状况仍无好转,就两种疗法同时使用。
疫情暴发以来,德国医院根据以往经验,大多选择放弃抗生素治疗。但是德国传染病学会近日建议,对本次患者可考虑在特定条件使用卡巴青霉烯类抗生素、利福平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德国明斯特大学的研究团队也将尽快根据新破译的病菌遗传密码来研究选择性使用抗生素的可能性。
来自德国《吕贝克新闻报》的报道说,有关本次疫情感染源的调查已找到新线索:调查人员发现吕贝克当地有17名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者5月中旬都到同一家餐馆用过餐。防疫部门专家已于2日到这家餐馆展开详细调查。吕贝克大学医学院微生物专家佐尔巴赫说,调查人员顺藤摸瓜调查该餐馆的进货渠道或许能为找到感染源提供重要线索。
为防范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传入,美国、奥地利、斯洛文尼亚等国加强对本地和进口蔬菜等食品的检测,其中奥地利政府还宣布将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本次疫情对当地蔬菜市场造成的影响。
近日暴发的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继续扩散,截至25日已报告600多例确诊或疑似病例。德国卫生防疫部门警告说,德国北部出产的黄瓜和西红柿可能是传染源。
在已报告的600多例确诊或疑似病例中,有2人被证实死于这种疾病。患者主要分布在德国北部,其中汉堡和石荷州疫情最为严重,共出现400多个病例。德国负责流行病预防研究的权威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说,有140名患者病情较重,出现出血性腹泻和肾功能紊乱等症状。
罗伯特科赫研究所说,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病例从未如此集中出现,德国近一周出现的病例数量相当于过去一年的总和,患者中三分之二是女性。
目前还不清楚此次疫情的传染源。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怀疑,传染源可能在蔬菜中。
中新网5月11日电 据韩国《朝鲜日报》网站报道,最近,韩国首尔一家大型医院接收治疗即将分娩或刚刚分娩的7名孕妇,她们接连罹患不明原因的重症急性肺炎,其中1人因治疗无效于10日死亡。目前,该不明病毒让韩国的孕妇们陷入了恐慌之中。
对此,韩国卫生当局表示:“尚未查明致病病毒。我们正在采取各种措施以查明确切原因。”
据报道,韩国疾病管理总部已召集流行病学调查专业委员、感染学会等各路专家,着手调查病毒真相。据卫生当局透露,原本健康的孕妇同时患上急性肺炎,出现严重呼吸衰竭症状,在国际上也算是史无前例。其中,35岁的B某3月末出现感冒症状,随后症状迅速恶化,12日被送往A医院接受了约1个月左右的治疗,但治疗无效死亡。
报道称,重症呼吸系统疾病专家、蔚山医科大学教授高允锡说:“病患的共同症状是,先出现咳嗽、有痰等症状,然后以气道为中心,双侧肺出现迅速纤维化的现象。”这种肺炎与普通肺炎不同,出现“肺纤维化症”,肺部像干瘪的蜂窝一样变得脆弱,肺部功能渐渐退化。他还说:“每年能遇到2至4例产妇出现严重肺损伤或死亡的病例,但像这次一样同时发病实属罕见。”
据悉,卫生当局正在面向韩国全国40家大学医院调查,是否有类似症状的产妇。据预测,肺组织检查需要两周,病菌DNA分析需要8周以上。韩国疾病管理总部感染病管理中心负责人梁秉国表示:“在国外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也占三成。其实,产妇并不是肺炎的易感染群,再说在全国范围内也没有出现相关病例流行的迹象,因此分娩前后的女性无需恐慌。”
欧洲多国进行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饮酒与癌症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关联,男性癌症病例中有十分之一都可以归结到与饮酒有关,研究人员因此呼吁人们为了身体健康应该减少饮酒量。
新一期《英国医学杂志》刊登的这项研究报告说,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8个欧洲国家的研究人员联合调查了超过36万人的数据,对他们的饮酒习惯和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癌症病例中约10%都和饮酒有关,而女性癌症病例中也有约3%与饮酒有关。
研究人员指出,酒精在体内分解所产生的一些有害物质可能引起多种癌症,如肝癌、肠癌、乳腺癌、口腔癌、喉癌、食道癌等。那些经常饮酒过量的人患癌症的比例尤其高。(黄堃)
本报讯(记者涂端玉)昨日,记者从广州市疾控中心了解得知:近期各监测哨点医院数据汇总显示,上周广州流感样病例中,甲流所占比例已高达95%!此外,广州市近期曾收到两例甲流重症病例报告,但追踪发现,目前经治疗皆已转轻。
“与去年同期相比,广州市流感发病率已经开始呈上升趋势。”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杨智聪告诉记者,从2月中旬开始,今年广州流感就呈现出明显的提前到来趋势,而在流感样病人中,流感阳性率达到三成左右,阳性病人基本都被甲流所占据,只有5%为其他流感类型。
“就我们监测来看,目前发病还是以散发为主,但要提醒市民注意的是,近期聚集性病例已开始出现。”杨智聪表示,每年的3月都是广州流感高发季节,疾控部门将与教育等部门一起,加强对学校、托幼机构、雇佣人员较大的社区单位的疾病防控、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