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日本一些零售商5日说,因担心今年新产大米遭福岛第一核电辐射泄漏影响,许多消费者囤积去年陈米为主食。日本农林水产省正试图建立一套体系,大范围检测今年新产稻米的放射性物质,以期消除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抢购潮表明,民众不信任政府对食品安全的处理。首都江东区一家超市的大米销量是平时两倍,附近一家购物中心的各种大米品牌也销售一空。

  “像是一场大米恐慌。”东京中央区一家超市的收银员说。因陈米需求紧俏,一些批发商犹豫是否迅速释放库存。

  东京的一家主要大米批发商信量喜德公司(音译)说,去年这个时候、新米上市之前,前一年产的大米销量不大,零售商因而不愿意囤货。

  “我认识的一个人已开始囤积去年陈米,”东京一名53岁的女性市民说,“我如果说不担心,那是撒谎,大米毕竟是主食。”

  中央区一名47岁的设计师认为,消费者必须力所能及地保护自己。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打着“亮白增艳”、“洁净更保护”宣传口号的蓝月亮洗衣液被指含有致癌物质荧光增白剂。昨天,有“中国打假第一人”称号的王海在其微博中透露,其已正式起诉蓝月亮及其形象代言人杨澜。随后,蓝月亮发声明称,王海的说法完全为不实言论,并称将保留采取进一步法律责任的权利。

  王海状告蓝月亮及杨澜

  昨天有消息称,北京的王峰是蓝月亮洗衣液的消费者,有一次他的小孩穿了使用蓝月亮洗衣液手洗的衣物啼哭不止,因此他怀疑有可能是衣物上残留的洗衣液刺激导致的。

  今年3月3日,王峰将购买的蓝月亮洗衣液(深层洁净亮白增艳包装和深层洁净包装)送到了天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技术研究院检测,检测发现该洗衣液中含有荧光增白剂。

  王海表示,荧光增白剂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表》定性的化学毒物,是一种致癌物质。“然而,蓝月亮洗衣液的外包装并没有标注警示信息,相反除‘安全环保’外,还明确说明‘婴幼儿衣物、内衣同样适用’,是一种虚假宣传行为。”

  为此,王海成为王峰的代理人,将蓝月亮、杨澜等起诉到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另外,广州消费者叶先生在使用蓝月亮深层洁净护理洗衣液后,手臂出现轻微红肿发痒等不适症状。停用该产品后,上述症状消失。王海作为其代理人,日前也已向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起诉,法院也已受理该案。

  王海昨天在其微博中还称,蓝月亮的欺骗行为在于:第一,亮白增艳洗衣液添加了化学毒物荧光增白剂却不标示,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第二,将荧光增白剂的作用鼓吹成亮白增艳技术,忽悠消费者作出错误判断;第三,隐瞒了亮白增艳洗衣液的染色功能。

  蓝月亮称产品合规无害

  昨天,蓝月亮给记者发来“关于衣物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的声明”。声明直接称上述消息为“近期别有用心之人在网络上散布蓝月亮洗衣液所含荧光增白剂对人体有害的不实言论”。

  蓝月亮表示,蓝月亮深层洁净洗衣液(亮白增艳)使用的荧光增白剂为二苯乙烯联苯类CBS-X,符合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3月12日发布的行业标准《QB/T2953-2008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中规定的荧光增白剂种类。而且,目前荧光增白剂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洗衣粉和洗衣液中。同时,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的网站上也发布有《荧光增白剂在衣物洗涤剂中的应用》一文,对荧光增白剂的安全性进行了详细说明。经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蓝月亮深层洁净洗衣液(亮白增艳)无刺激性。

  蓝月亮表示,公司对一切不实言论和恶意中伤及其所带来的影响保留采取进一步法律行动的权利。蓝月亮有关负责人邓岗还表示,公司目

  前尚未收到法院的立案通知。

  七成网友拒绝购买蓝月亮

  新浪昨天针对此事做了一个线上调查,截至昨天19点04分,共有5800名网友参与。针对“王海起诉蓝月亮含荧光增白剂,公司坚称符合标准。您相信哪一方的说辞?”这一问题,75.4%的网友“相信王海”,16.7%的网友“谁也不相信”,只有7.9%的网友“相信蓝月亮”。

  针对“您是否还会购买蓝月亮产品”的问题,68.6%的网友表示“不会”,20.7%的网友表示“看情况”,10.7%的网友表示“会”。(胡笑红)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我国已经建立了较完整的节能标准框架体系,目前发布实施的节能标准有327项,为国家节能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技术支撑。”在6月2日举行的2011年节能标准化国际研讨会上,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院长助理兼国际合作部主任张新的介绍,让人们对我国节能政策和标准化方面的总体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然而,会后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长期从事节能标准化、能源政策研究的张新却一再强调:“节能减排仅有标准不够。”

  1981年,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我国节能标准化工作已经走过30年历程。据介绍,我国目前的327项节能标准中有国家节能标准157项,包括强制性的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生产过程中耗能高的产品能耗限额标准、重点工业用能设备节能监测标准等,覆盖了节能监管的各个方面。

  “能耗限额系列标准”是国家近年推行的强制性标准之一。2007年开始发布的第一批能耗限额标准涉及27个产品的能耗限额标准。标准由能耗限额限定值、准入值、先进值三个层级。其中“限定值”成为强制淘汰20%—30%落后产能的强制性要求;准入则是新建企业和工艺的“门槛”。

  “这一标准发布后,成为节能监管的重要抓手。”张新介绍,山东、山西、陕西、浙江、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纷纷发布通知要求严格执行该标准,同时根据本地产业特点,制定了更多的地方标准。“十一五”期间,全国“上大压小”、关停小火电机组7200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亿吨、炼钢产能6969万吨、水泥产能3.3亿吨。

  有了标准,但“十五”末各地频发的“拉闸限电”,甚至“停暖减排”等极端事件却使“标准”面临尴尬。张新说:“标准只是一种技术上的依据,是一种引导,真正要推动节能减排的落实,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每个人的切实努力。”

  张新认为,“当前消费者对于节能减排,对于标准的认知度还有待提高”,他举了能效标识的例子。能效标识又称能源效率标识,是附在耗能产品或其最小包装物上,表示产品能源效率等级等性能指标的一种信息标签,共分为5级,级数越小越节能,目的是引导和帮助消费者选择高能效节能产品。

  2005年开始正式实施的能效标识制度,第一批目录包括冰箱和空调两类产品。其中空调耗电量居各类家电之首,最热的几天,空调用电量占北京市的40%,深圳的50%。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标准经理陈进介绍,将空调能效门槛提高10%,每年至少可以节电37GW(百万千瓦),10年将省下4座中型发电站的电量,约合人民币1600亿元。然而,能效标识制度推行数年后,商场里能效较低的空调产品仍然大行其道,“很多消费者购买空调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对空调一次性投入,而不是认真计算整个产品使用过程的能效。”

  张新介绍,国家节能标准中强制性标准94项,约占30%。2008年4月1日新修订实施的《节约能源法》中共有7章、87条,其中11个条款涉及到节能标准。“当节能标准上升为法律,一旦违反,行为就会发生质的变化。”但张新也承认,即便是这样的强制性也无法完全杜绝不符合能效要求的违法行为,这里面有体制机制的问题,同时“标准被接受,被落实本身也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处在这样一个阶段,首先要尽可能完善标准,但发展中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

  张新指出“制定标准,推动标准的落实”不是一个纯“行政化”的行为,而需要市场机制的参与,“现在很多大企业已经认识到节能带来的效益,‘能源管理’非常热,这就是市场的作用。”宝钢股份能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桂其林介绍的情况印证了张新的说法,通过加强能源管理,2010年该企业能源成本比上年同比下降了6.9亿元。但桂其林也指出,当前企业的能源管理也面临着“三无一有”的困境,“无资源,无边界,无标准,有压力”。

  同样是在这次节能标准化国际研讨会上,来自美国国家标准学会的专家们介绍的情况也给我国提供了借鉴。据介绍,美国大多数标准开发组织以独立的私营部门组织开展工作,而国家标准学会则是标准和指南的制定、颁布和使用的监管者。标准学会以合格评定的方式对特定标准进行审核,不仅提升了消费者、购买者、销售方的信心,也使公—私合作找到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美国玉米大约85%为转基因玉米

  美国人用于直接食用的转基因食物的比例相对于其生产规模来讲,百分比确实不高,但由于其庞大的农业生产能力,即便很低的比例也可以得出很高的人均消费量

  近年来,国内舆论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惑,作为转基因作物种植第一大国,美国的公众到底吃不吃转基因食品?围绕着这一问题的各种说辞,让消费者无所适从。

  《科学新闻》经过广泛搜集资料和采访,发现美国人的确在大量食用转基因食品,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人们一般也意识不到转基因食物有何特别。

  而同时,美国作为一个多元化的大国,自然也不乏一些抵制转基因食品的环保组织和社区,只是这种抵制既不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众,也不能让自己的餐桌上杜绝转基因食物。“因为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讲,他们不在乎食品中是否有转基因。”康奈尔大学科学传播教授Bruce Lewenstein说。

  消费量之辨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前任所长黄大昉研究员以及多位专家,在不同的场合指出,从全球角度来说,转基因食品早已在应用了。这一点在中国也不例外。转基因食品是经过严格管理、严格评价的,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有人讲,在北美市场上有三千种转基因食品,它主要的成分就是转基因的大豆、玉米,所以它也是转基因食品,而且是几亿人吃了十几年了。”黄大昉在一次人民网的访谈中说。

  但是这一说法,最近遭到了一些反对转基因人士的反驳。

  网上一篇转载率颇高的博文就列举了很多数字,试图说明美国人没有大规模食用转基因食品。

  该文以玉米为例,指出根据美国官方统计,在美国,玉米食用比例大约是总消费量的10.5%,而其中直接食用的比例不到2.5%。

  该文作者据此推论,“美国自己的食用消费却是极少极少。”

  然而,如果我们依据该文提供的数据作一估算,就会发现,美国人吃转基因食品的数量实在不少。

  据美国农业部最新发布的数字,2010年美国玉米产量为3.19亿吨,2.5%的直接食用比例即为797万吨,美国人口大约为3亿,这样,人均直接食用玉米的数量每人每年大约为26.5公斤,差不多是中国人一个半月的口粮。这么大的食用量,是因为玉米是美国人的主食之一,满超市卖的都是玉米片、爆米花和甜玉米。

  美国玉米大约85%为转基因玉米,这就意味着美国人平均每人每年要直接吃掉22.5公斤的转基因玉米。

  由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得克萨斯州等靠近墨西哥的地区,居民有在正餐中直接食用玉米的习惯。这就意味着,这些地方的居民每年在正餐中直接吃掉的转基因玉米数量可能至少要上百斤。

  而在美国,因为转基因产品不需要标识,消费者很难买到直接食用的非转基因玉米产品。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人大部分的食用玉米消费量是体现在将玉米添加到各种食品中。食品深加工的比例大概为8%,也就是将近2500万吨,这个数字,以人均计算大概就达到了每人每年100公斤。

  当然,玉米在很多时候被加工成配料和添加剂,这100公斤不会都被直接吃到肚子里。但是加工成配料和添加剂的转基因玉米被应用到极为广泛的食品链中,以至于一种说法认为,在美国,65%以上的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这么看来,“几亿人吃了十几年了”“大量食用”等表述方式并无不妥。

  大豆也“疯狂”

  2008年,美国大豆产量约为8000万吨,其中3400万吨用于出口;美国本身用于食用目的数量大约2900万吨,主要是用于生产豆油。而直接用于人类食用者约为350万吨。

  前述网文写到,“2008/09农业年度,在美国,每年食用大豆总数为350万吨,美国人口3.2亿,平均每人每年食用多少?平均每人每天食用多少?看看那数字,是不是大规模食用?”

  但依据这些数字推导,美国平均每人每年吃掉20多斤大豆。美国人不吃豆腐,因此这个消费量不算小了,而且,此处并未统计将大豆作为深加工食品原料的部分。

  2008年,美国豆油总产量大约7300万吨,而用于消费略低于12%;在这12%的消费总量中,直接食用者为七成左右。美国人每年直接食用豆油的数量大约为613万吨,按照3亿人口来计算,这就意味着消费量为每人每年20公斤。

  2009年,美国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为93%。不加标识的转基因都很难区分,所以这也就相当于美国每人每年消费的转基因豆油为18公斤。中国人均豆油供应量为每年3.6公斤。在中国,还有不少人一年喝饮料都喝不到18公斤。

  当然,这里的93%是种植面积,没有转换成产量比例。如果转换成产量,由于转基因大豆的产量略高,所以比例也应该略高一点。

  另外一组数字也表明了同样的事实,美国的植物油消费以大豆油为主,占77%,其2007年人均年供应量为22.4公斤。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转基因玉米还是转基因大豆,目前转入的基因都与其食用性状没有关系,转基因玉米主要是转入抗玉米螟的Bt基因,而转基因大豆主要是转入抗最为广泛使用的农达(roundup)除草剂的基因,两者都主要是着眼于改善作物的经济性状。

  一些质疑美国人食用转基因的文章指出了不能将生产规模等同于消费规模。美国人用于直接食用的转基因食物的比例相对于其生产规模来讲,百分比确实不高。但是考虑到其庞大的农业生产能力,即便很低的比例也可以得出很高的人均消费量。而如果把用作食品成分的转基因作物加进去,这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了。如上所述,如果考虑到转基因玉米用作生产各种食品,那么美国每人每年的消费量就达到了100多公斤。

  以上仅仅是考虑到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大豆,还没有提菜籽油和甜菜等其他美国大量食用的转基因产品。美国菜籽油84%依赖从加拿大进口的油菜来榨油,加拿大2009年转基因油菜的推广比例已经达到了93%,而美国菜籽油的66%用作食用消费。

  美国的食糖供应,一半以上来自甜菜,美国大约95%的甜菜是转基因品种,而美国人均食糖摄入量差不多是中国人均摄入量的8倍。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转基因甘蔗已经开始种植并在迅速扩大。

  自1994年转基因食品上市以来,特别是1996年转基因大豆上市以来,美国平均每人累计直接食用掉的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大豆都达到了数百斤。

  无需标识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给食品企业的标签指南中指出,如果营养成分没有差异,不需要在食品标签上标明来自转基因作物还是非转基因作物,食品公司可以自愿选择。在同一份指南上,FDA还提出,禁止刻意标注“非转基因食品”,原因是这样的标识会误导消费者,让消费者认为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有区别,而标注“非转基因食品”的厂家会因此不平等获利。

  在这样的规定下,美国大多数食品厂商自然不会去刻意标注转基因,而大多数消费者对此也习以为常。“在美国,每个人每天都在消费转基因食品,不会去多想,”美国加州大学Davis分校的农业经济学教授Scott Rozelle告诉《科学新闻》。

  有时候,一些厂商也会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在产品中标注上诸如“纯天然”,如EXTRA-VIRGIN字样,但这种标示与FDA的监管要求并不矛盾,也不在一个层次上,因为并没有严格的法律术语界定什么是“纯天然”。

  2010年,笔者参加在美国加州圣迭戈举办的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年会期间,就在会场外面遇到了一个环保组织的示威活动,要求禁止或标示转基因产品。大约20几名抗议者聚集在举办年会的圣迭戈会议中心外,其中一人在激烈地发表演讲。而参加年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2万多名科学家,以及路过的居民和旅游者,似乎对这一抗议行动没有什么感觉,都是匆匆而过,在20分钟时间中,只有不多几个游客驻足聆听,除笔者出于采访目的外,没有一个人索要资料。

  尽管如此,美国的管理者还是很注重与民众的沟通。今年2月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举行的AAAS新一届年会的一个专场论坛上,美国农业部部长Thomas A.Vilsack反复强调,要在赞成农业生物技术的人和反对这一技术的人之间进行平等对话,要不断传播农业生物技术的优点,也要密切关注其可能出现的负作用。“我们要让父母们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们也具有对农业科技的全面的知识,从而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选择。”Vilsack说。(谭一泓贾鹤鹏)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历经6年的波折后,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终于如愿以偿,今天,筹划已久的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将正式破土动工。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将首次出现两只“米老鼠”在华同台竞技,中国也将成为美国本土外,世界上唯一拥有两个迪士尼乐园的国家。

  不过,香港迪士尼乐园开业5年来,却总体亏损。2008至2010年度,香港迪士尼乐园累计亏损达36.1亿港元。

  预计将于2015年建成开园

  自2009年11月上海市政府宣布迪士尼项目启动以来,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进展一直备受公众关注。今天的动工仪式将成为上海迪士尼建设全面启动的重要标志。

  华特迪士尼乐园和度假项目负责人此前曾透露,预计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将于5年后即2015年建成开园。上海迪士尼建成后,将成为全球第六家迪士尼乐园,也是中国第二家迪士尼乐园。

  每年或拉动160亿元消费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迪士尼总体项目将包括一座主题公园、两家酒店、一家零售和餐饮综合体以及一个湖泊。上海迪士尼是继上海世博会之后的又一重大建设项目,项目直接投资额约245亿元,间接拉动的投资规模或为千亿级。

  以每年1000万游客计算,全年门票销售将超20亿元。按照以往的迪士尼产业链效应,1元的门票将拉动8元的消费,因此,单计算行食住、游购娱等最基本的游客消费,迪士尼每年带来的服务业产值将达到160亿元。由此,上海旅游、酒店、餐饮、观光、交通等产业将直接受益。

  “毫无疑问,上海迪士尼乐园建成后,将会分流香港迪士尼乐园的客流。”一位不愿署名的专家评论说。(记者王飞)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中广网北京3月18日消息(记者 王凯山 实习记者 饶春雨)据经济之声报道,双汇“瘦肉精”生猪问题被媒体曝光后,商务部采取紧急处理措施,要求企业停产整顿,进一步查明事实真相。记者市场调查发现,仍有超市销售双汇产品。

  “瘦肉精”生猪问题被曝光后,商务部当即派出督导工作组奔赴河南,督办查处工作。河南省商务厅派专人现场监督济源双汇停产整顿。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行业管理处处长陶宇:当场要求他们停产整顿,进一步要求查明事实真相。而且要求企业依法做好产品下架、召回,还有抽查、检验和封存的工作。

  陶宇介绍,济源双汇已封存厂内所有鲜肉白条、冷鲜分割肉和熟食制品,隔离圈养已收购的生猪,召回相关产品。

  陶宇:我们先把济源的产品下架,下架以后再经过抽查确定是否合格。其他企业双汇已经部署下属企业,都要进行检查,完成合格后再屠宰,再进行上市。

  记者也注意到,双汇公司发出的最新声明中,将收回在市场上流通的瘦肉精产品。然而记者在北京市场中调查中发现,双汇的各种类型火腿肠仍然在一些超市销售。在北京一家乐天玛特超市,促销员这样回答记者。

  记者:这能买吗?

  促销员:没问题呀。网上不澄清了嘛。就是有一个单品有问题嘛。

  记者:哪个单品有问题。

  促销员:我也不知道。

  尽管产品仍然没有下架,但是瘦肉精问题,仍然使得消费者对“双汇”品牌系列产品产生了质疑。

  消费:1:就不买了呗。

  消费者2:这么多品牌在竞争,以后我买其他品牌。

  消费者3:我就不相信了,真的。

  消费者4:知道了我还买,我不是上当嘛。

  据了解,双汇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双汇发展仍在停牌,何时复牌仍未有动静。四季度驻扎其中的56家基金备受煎熬,此前的跌停板让基金蒸发掉了12.64亿元的市值。其中兴业基金持有2298.648万股排在第一位。

  专题:双汇公司使用含瘦肉精猪肉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新华网巴黎3月11日电(记者张欣)总部设在巴黎的国际能源机构11日召开理事会,确认由前荷兰经济大臣玛丽亚·范德胡芬接替田中伸男出任该机构新一任执行干事,任期从今年9月1日开始。

  国际能源机构在当天发表的声明中说,两任部长经历让这位新任执行干事拥有丰富的从政经验和较强的决策能力。

  范德胡芬2002年至2007年担任荷兰教育、文化和科学大臣,2007年2月至2010年10月间又转任经济大臣。

  现年60岁的田中伸男自2007年9月起担任国际能源机构执行干事,四年任期将于今年8月31日正式结束。此前他还担任过日本经济产业省官员,并从2004年起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科学技术产业局局长。

  国际能源机构是石油消费国政府间的经济联合组织,其宗旨是协调成员的能源政策,提高石油供应的自给能力,共同采取节约石油的措施,加强长期合作以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提供石油市场情报,拟订石油消费计划,促进与石油生产国和其他石油消费国的关系。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中国能源研究会昨天公布,去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32.5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了6%。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在会议间隙告诉记者,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能源消费大国。

  能耗强度是日本5倍

  早在2002年,我国能源消费已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周大地称,我国经济成就举世瞩目的同时,能源供应紧跟需求出现高速增长。

  据公布,去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32.5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了6%;不过能耗强度进一步降低, 单位产值能源消费量下降4%。即便在如此形势下,我国能源消耗强度仍偏高,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5倍。周大地介绍,去年,我国GDP总量首次超过日本,但 日本去年的能源消费总量是6.6亿吨标准煤;我国出口在去年超过德国,而德国去年消费4.4亿吨标准煤。

  今年需求增速将回落

  对于2011年,中国能源研究会预测,我国能源需求将继续增长,但鉴于GDP增速预期放缓等,能源需求增速回落;供需总体平衡,中部地区可能偏紧,而且在今年,能源需求的进一步增长将推动能源价格普遍上涨。

  之所以判断中部地区仍然偏紧,是因为随着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提高、经济结构加快,2011年乃至“十二 五”期间,东部地区的制造业会加快向中西部转移,而我国能源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已有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服务于东部发达地区的能源需求,因此建议 密切关注中部地区的能源需求走势。

  购油日多花5000万美元

  此外,周大地表示,中东局势紧张导致国际油价大涨,我国现在每天购买原油要比最近一次调价前多花费 5000万-6000万美元。他介绍,目前,我国从中东和非洲进口的原油占到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60%左右。去年,我国原油进口2.39亿吨,同比增长率 17.5%左右,对外依存度接近55%,石油安全形势进一步加剧。

  周大地介绍,去年我国原油全年平均进口油价为每桶61美元,相当于每天支付4亿美元进口原油。最近, 国际油价一路上涨,伦敦市场上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达到113美元/桶以上,比调价时的102美元/桶,涨了10%左右;纽约市场上原油期货价格也比调价时 上涨了超过10%。如果国际油价上涨10%,就相当于今年每天进口石油需花费5亿-6亿美元,相比调价前每天多花5000多万美元。

  就在本周四,纽约市场上原油期货价格盘中突破100美元/桶,触摸103.41美元/桶。伦敦市场上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度飙升至119.79美元/桶。两大合约均创出自2008年9月以来盘中新高。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人民网北京3月7日电(人民网前方报道组)今日14:30,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主题为“财政政策和有关问题”的记者会。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谈及今年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时表示,要促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国家财政对低收入群体的各种补贴。

  谢旭人表示,今年中央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是中国政府在全面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落实好这个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与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而且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谢旭人表示,要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也就是说,要继续促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国家财政对低收入群体的各种补贴,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民增收。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促进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引导消费

(编辑:SN020)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两会新华网快讯: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6日说,我国粮食库存达到年消费量的40%,远高于17%至18%的国际通行标准;小麦库存有2000亿斤,相当于一年产量。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第 2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