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欧盟和澳大利亚同意对接它们的碳排放市场,双方希望,此举将为建立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碳交易体系奠定基础。

欧盟方面正试图加快这一进程,为此它正与韩国、中国和美国加州(这些地方都在发展碳排放市场)举行商谈,探讨合作可能。

与澳大利亚对接的消息引发欧盟碳排放额度价格短暂上涨,涨幅一度接近4%,原因是一些交易员预期将出现新的需求。稍后价格回落,抹平了涨幅。每一份排放额度让工厂、航空公司和其他持有者每年有权排放1吨碳而不受处罚。

澳大利亚的支持为欧洲气候政策的核心内容带来了亟需的肯定。自2005年问世以来,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一直受到各种问题的困扰,包括刑事诈骗、偷盗和排放额度供过于求。

澳大利亚气候变化和能源效率部长格雷格•康贝特(Greg Combet)表示,这项协议“再度确认,碳排放市场是对付气候变化的首要工具,也是实现减排的效率最高的手段”。

欧盟气候专员康妮•赫泽高(Connie Hedegaard)称赞该协议是“排放交易体系的首次全面国际对接”,并表示这将“为建立稳健的国际碳排放市场提供进一步推动”。

据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一名官员介绍,欧方与韩国的商谈尤其深入;韩国将在2015年启动自己的碳排放市场。欧盟还关注着中国;中国正在发展一个试点项目,拟在北京等7个人口密集地区设立碳排放市场。

就在欧盟试图扩大市场之际,其正深陷一场紧张的内部辩论,焦点是如何整改其交易体系,以支撑持续疲弱的价格,使企业有更大的动力投资于绿色技术。

澳大利亚企业有望带来提振效果。从2015年7月起,它们将能购买和使用欧洲的碳排放额度。全面的双向交易要到2018年才开始。

澳大利亚在两个月前开征碳排放税,计划在2015年将该机制转变为一个基于市场的体系。作为与欧盟对接的一部分,澳大利亚政府将取消每吨15澳元(合15.60美元)的碳排放底价;此前企业抱怨称,设定底价将增加它们的成本。

在实施后不久就改变其碳排放定价架构,标志着澳大利亚人气不高的工党少数派政府的最新努力。这一努力的目的是中和澳大利亚国内政治中的某些有毒议题。

本月,澳大利亚总理朱莉娅•吉拉德(Julia Gillard)改变了她在避难申请者问题上的立场,实际上肯定了反对党自由党联盟的政策,即在境外区域中心处理难民申请。

发表在栏目: 澳洲新闻

  出访德国、G8峰会、北约峰会、G20峰会、欧盟首脑峰会……刚刚当选法国总统的奥朗德,将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连续出访。他将以何种姿态亮相国际舞台?奥朗德时代的法国将推行何种对外政策?

  分析人士认为,戴高乐之后的法国历任总统,无论来自左派还是右派,外交上都遵循戴高乐主义路线,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这一点上,被认为“缺乏外交经验”的奥朗德也不会例外。但与前任萨科齐相比,奥朗德在执政初期将推行较为强硬的外交政策。

  挑战默克尔 重新谈判“财政契约”

  “我当选后第一个出访的国家将是德国。”这是奥朗德被记者问及对法德关系的看法时的表态。他想借此表达对法德关系的重视和对两国继续发挥欧盟发动机作用的期望。

  奥朗德说,他到访德国时将告诉默克尔:“我知道你不喜欢我,但我们还是需要合作。”

  德国总理默克尔不喜欢奥朗德,除了与两人来自不同的政治派别有关之外,更因为奥朗德在竞选期间高调宣布“法国不会接受目前状态下的欧盟‘财政契约’”,法国将要求欧盟对此进行“重新谈判”。

  为阻止奥朗德当选,默克尔在其竞选期间始终拒绝会见他,不给他提供国际支持。欧洲媒体曾一度传言,欧盟多个主要国家领导人曾就拒见奥朗德达成私下协定,要在欧盟范围内对其进行“封杀”。

  今年3月初,25个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在布鲁塞尔正式签署《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稳定、协调和治理公约》(通称“财政契约”),期望通过该契约强化各国的财政纪律,避免债务危机重演。

  在法国社会党很多人士看来,这个契约虽然名义上是一项欧盟条约,但很大程度上是德国在欧债危机的背景下、以欧盟经济强国的身份“强加”给欧盟伙伴的。萨科齐虽然貌似契约的倡导者,实际上只是默克尔的“小跟班”。

  奥朗德不愿接受欧盟“财政契约”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认为这一契约将使欧盟走上财政紧缩的道路,而这不足以解决欧债危机。在欧洲经济陷入衰退的情况下,欧盟应该采取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第二,这一契约的签署确立了德国在欧洲的“霸权”,印证了法国地位的下降。而在欧盟历史上,法国地位始终高于德国或者至少与德国平起平坐。

  分析人士称,奥朗德和默克尔关于欧盟“财政契约”的纷争,实际上是欧盟“紧缩”和“增长”两条经济路线的争夺,也是法德对于欧盟领导权的争夺。

  不顾美国不满 提前撤军阿富汗

  法国媒体在谈到萨科齐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时,往往会将他戏称为“美国人萨科齐”。

  萨科齐在执政期间“亲美”的两大主要表现,是推动法国重返北约和增兵阿富汗。在这两个问题上,奥朗德近年来一直持强烈反对态度,并在议会内部不断批评萨科齐的决定。

  奥朗德的竞选顾问称,在萨科齐的推动下,法国已全面重返北约,奥朗德不可能改变这一既成事实而让法国退出北约,因为这将造成难以估量的外交后果。但奥朗德会在北约内部为法国扩大利益,并确保北约不会阻碍欧盟独立防务的建设。

  在阿富汗问题上,奥朗德作出了在今年年底前撤回法国全部“战斗力量”的决定。这一可能引发美国强烈不满的决定,现在看来已没有任何改变余地,因为奥朗德在竞选期间只要谈到外交政策就必谈提前从阿富汗撤军,而且说自己与萨科齐不同,会保持外交政策的“连贯性”。

  奥朗德称,他将在就任后不久马上赴美出席G8峰会和北约峰会,他将向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宣布法国提前撤军的决定。

  在奥朗德看来,法国当年与美国一起出兵阿富汗推翻塔利班政权,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但北约目前在阿富汗军事行动的性质已发生变化,法国军人没有理由继续在阿富汗献出生命。他强烈反对萨科齐2008年作出的增兵阿富汗的决定。

  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主席弗朗索瓦·艾斯布尔对此提出质疑:撤出士兵容易,但撤回装备相对困难。法国军方评估称,要在法国军队的保护下从阿富汗撤回法国军事装备需要12个月到18个月的时间。

  法国专家称,要在短短几个月内撤出士兵和装备,法国的军用运输能力远远不够,需要租用大量的运输机。这将增加法国的防务开支。

  没来过中国 曾大谈人民币升值

  法国右派在讽刺奥朗德“缺乏国际经验”时,经常喜欢使用的一个论据是奥朗德“从来没有去过中国”。

  他们说,奥朗德担任社会党第一书记多年,现在又要担任国家总统,居然从来没有去过与法国同为文化大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中国。而这是“不可想象”的。

  他们质问,哪怕是一名普通法国百姓,也会想到中国去看看。奥朗德“对中国如此不感兴趣”,如何处理关系重大的法中关系?

  在竞选过程中,奥朗德有过几次关于中国的公开表态,但大多数是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的简短应对,没有系统地阐明他的对华政策。分析认为,这说明他的对华政策依然不够成熟,他上台后法中两国恐怕需要经历一个磨合期。

  奥朗德在其竞选纲领《我对法国的60项承诺》中提到了中国。他承诺,当选后将加强法国与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的联系。显然,他虽对中国缺乏了解,但已充分意识到法中关系的重要性。

  大选第一轮结束后,奥朗德曾以“准总统”的姿态在巴黎举行大型新闻发布会。现场的中国记者问到他对法中关系的一些看法。

  奥朗德表示,他处理对华关系时,将坚持“互惠”的原则。他将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允许更多的欧洲企业到中国投资。他重点强调,人民币应该成为一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在此之前,奥朗德已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多次表态。

  萨科齐执政期间,因为会见达赖而使法中关系一度跌入低谷。作为一名左派总统,奥朗德是否会再次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会见达赖?这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奥朗德在被问到这个问题时答道:“我首先想见的是中国国家主席。”这一模糊的信息给人很大猜测的空间。

  本报巴黎5月7日电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出访德国、G8峰会、北约峰会、G20峰会、欧盟首脑峰会……刚刚当选法国总统的奥朗德,将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连续出访。他将以何种姿态亮相国际舞台?奥朗德时代的法国将推行何种对外政策?

  分析人士认为,戴高乐之后的法国历任总统,无论来自左派还是右派,外交上都遵循戴高乐主义路线,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这一点上,被认为“缺乏外交经验”的奥朗德也不会例外。但与前任萨科齐相比,奥朗德在执政初期将推行较为强硬的外交政策。

  挑战默克尔 重新谈判“财政契约”

  “我当选后第一个出访的国家将是德国。”这是奥朗德被记者问及对法德关系的看法时的表态。他想借此表达对法德关系的重视和对两国继续发挥欧盟发动机作用的期望。

  奥朗德说,他到访德国时将告诉默克尔:“我知道你不喜欢我,但我们还是需要合作。”

  德国总理默克尔不喜欢奥朗德,除了与两人来自不同的政治派别有关之外,更因为奥朗德在竞选期间高调宣布“法国不会接受目前状态下的欧盟‘财政契约’”,法国将要求欧盟对此进行“重新谈判”。

  为阻止奥朗德当选,默克尔在其竞选期间始终拒绝会见他,不给他提供国际支持。欧洲媒体曾一度传言,欧盟多个主要国家领导人曾就拒见奥朗德达成私下协定,要在欧盟范围内对其进行“封杀”。

  今年3月初,25个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在布鲁塞尔正式签署《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稳定、协调和治理公约》(通称“财政契约”),期望通过该契约强化各国的财政纪律,避免债务危机重演。

  在法国社会党很多人士看来,这个契约虽然名义上是一项欧盟条约,但很大程度上是德国在欧债危机的背景下、以欧盟经济强国的身份“强加”给欧盟伙伴的。萨科齐虽然貌似契约的倡导者,实际上只是默克尔的“小跟班”。

  奥朗德不愿接受欧盟“财政契约”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认为这一契约将使欧盟走上财政紧缩的道路,而这不足以解决欧债危机。在欧洲经济陷入衰退的情况下,欧盟应该采取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第二,这一契约的签署确立了德国在欧洲的“霸权”,印证了法国地位的下降。而在欧盟历史上,法国地位始终高于德国或者至少与德国平起平坐。

  分析人士称,奥朗德和默克尔关于欧盟“财政契约”的纷争,实际上是欧盟“紧缩”和“增长”两条经济路线的争夺,也是法德对于欧盟领导权的争夺。

  不顾美国不满 提前撤军阿富汗

  法国媒体在谈到萨科齐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时,往往会将他戏称为“美国人萨科齐”。

  萨科齐在执政期间“亲美”的两大主要表现,是推动法国重返北约和增兵阿富汗。在这两个问题上,奥朗德近年来一直持强烈反对态度,并在议会内部不断批评萨科齐的决定。

  奥朗德的竞选顾问称,在萨科齐的推动下,法国已全面重返北约,奥朗德不可能改变这一既成事实而让法国退出北约,因为这将造成难以估量的外交后果。但奥朗德会在北约内部为法国扩大利益,并确保北约不会阻碍欧盟独立防务的建设。

  在阿富汗问题上,奥朗德作出了在今年年底前撤回法国全部“战斗力量”的决定。这一可能引发美国强烈不满的决定,现在看来已没有任何改变余地,因为奥朗德在竞选期间只要谈到外交政策就必谈提前从阿富汗撤军,而且说自己与萨科齐不同,会保持外交政策的“连贯性”。

  奥朗德称,他将在就任后不久马上赴美出席G8峰会和北约峰会,他将向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宣布法国提前撤军的决定。

  在奥朗德看来,法国当年与美国一起出兵阿富汗推翻塔利班政权,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但北约目前在阿富汗军事行动的性质已发生变化,法国军人没有理由继续在阿富汗献出生命。他强烈反对萨科齐2008年作出的增兵阿富汗的决定。

  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主席弗朗索瓦·艾斯布尔对此提出质疑:撤出士兵容易,但撤回装备相对困难。法国军方评估称,要在法国军队的保护下从阿富汗撤回法国军事装备需要12个月到18个月的时间。

  法国专家称,要在短短几个月内撤出士兵和装备,法国的军用运输能力远远不够,需要租用大量的运输机。这将增加法国的防务开支。

  没来过中国 曾大谈人民币升值

  法国右派在讽刺奥朗德“缺乏国际经验”时,经常喜欢使用的一个论据是奥朗德“从来没有去过中国”。

  他们说,奥朗德担任社会党第一书记多年,现在又要担任国家总统,居然从来没有去过与法国同为文化大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中国。而这是“不可想象”的。

  他们质问,哪怕是一名普通法国百姓,也会想到中国去看看。奥朗德“对中国如此不感兴趣”,如何处理关系重大的法中关系?

  在竞选过程中,奥朗德有过几次关于中国的公开表态,但大多数是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的简短应对,没有系统地阐明他的对华政策。分析认为,这说明他的对华政策依然不够成熟,他上台后法中两国恐怕需要经历一个磨合期。

  奥朗德在其竞选纲领《我对法国的60项承诺》中提到了中国。他承诺,当选后将加强法国与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的联系。显然,他虽对中国缺乏了解,但已充分意识到法中关系的重要性。

  大选第一轮结束后,奥朗德曾以“准总统”的姿态在巴黎举行大型新闻发布会。现场的中国记者问到他对法中关系的一些看法。

  奥朗德表示,他处理对华关系时,将坚持“互惠”的原则。他将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允许更多的欧洲企业到中国投资。他重点强调,人民币应该成为一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在此之前,奥朗德已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多次表态。

  萨科齐执政期间,因为会见达赖而使法中关系一度跌入低谷。作为一名左派总统,奥朗德是否会再次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会见达赖?这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奥朗德在被问到这个问题时答道:“我首先想见的是中国国家主席。”这一模糊的信息给人很大猜测的空间。

  本报巴黎5月7日电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欧洲联盟官员19日说,欧盟内部已达成原则共识,同意暂时中止对缅甸的经济制裁。

  不愿公开姓名的欧盟官员告诉美联社记者,决定将于23日在卢森堡举行的欧盟外长会议上宣布。暂时中止的制裁措施涉及超过800家缅甸企业和近500名个人,还包括一些发展援助项目。

  欧盟官员说,制裁措施暂缓期限为一年,但欧盟可能在决定执行6个月后重新审议是否继续。与此同时,针对缅甸的武器禁运措施不在暂缓范围。

  法新社评论,暂时中止对缅经济制裁,将给欧洲企业带来合作空间。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欧盟外交官说,欧盟正考虑与缅甸协商开发协议以及特惠贸易协定。

  缅甸总统吴登盛去年上任后推行政治改革和民族和解以来,美国、日本等国相继着手放松对缅甸制裁。日本《朝日新闻》19日报道,日本首相野田佳彦预计在21日会晤吴登盛时宣布免除缅甸37亿美元债务,恢复中断20多年的低息日元贷款项目。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3)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中新社布鲁塞尔4月20日电 (记者 沈晨)欧盟外长会议将于4月23日在比利时首都举行,制裁叙利亚的新一轮方案可能会在此次会议上出台,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夫妇的生活方式或将成为此轮制裁的“主攻”方向。

  欧盟外交官指出,新一轮的制裁措施基本上准备就绪,奢侈品、耐用品被列入禁售名单。据悉,欧盟外长将跟踪评估叙利亚局势,并在下周一的会议上决定是否实施新一轮制裁方案。

  此前欧盟先后13次通过了针对叙利亚的制裁方案,内容涉及禁止相关官员入境、禁运石油、冻结银行资产等。此间媒体报道指出,欧盟新一轮制裁方案将主要针对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夫妇及叙高官们的生活方式。

  一名欧盟外交官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阿萨德夫妇以及叙利亚的高官们必须认识到,他们的所作所为也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

  3月下旬,欧盟外长会议曾把叙利亚总统夫人阿斯玛·阿萨德列入“黑名单”,禁止阿斯玛·阿萨德以其个人名义在欧盟的企业购物。

  叙利亚反对派此前向英国《卫报》提供了3000余封据称是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夫妇及他们与同事、朋友之间的电子邮件。其中显示,尽管叙利亚国内局势紧张,但阿萨德一家似乎仍然相当悠闲,上网购物不亦乐乎。36岁的阿斯玛·阿萨德在互联网上花了1万多英镑从巴黎订购烛台、桌子、枝形吊灯等奢华家具。在此之前,阿斯玛还通过一名亲戚在巴黎的珠宝店里订购了4条镶钻项链。据介绍,一家总部设在伦敦的迪拜公司是阿斯玛购物的关键渠道。

  据悉,欧盟外长会议下周一还将讨论向联合国军事观察员提供后勤设备的方案。(完)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6)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据新华社电 欧洲联盟官员19日说,欧盟内部已达成原则共识,同意暂时中止对缅甸的经济制裁。

  不愿公开姓名的欧盟官员告诉美联社记者,决定将于23日在卢森堡举行的欧盟外长会议上宣布。暂时中止的制裁措施涉及超过800家缅甸企业和近500名个人,还包括一些发展援助项目。欧盟官员说,制裁措施暂缓期限为一年,但欧盟可能在决定执行6个月后重新审议是否继续。与此同时,针对缅甸的武器禁运措施不在暂缓范围。

  法新社评论,暂时中止对缅经济制裁,将给欧洲企业带来合作空间。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欧盟外交官说,欧盟正考虑与缅甸协商开发协议以及特惠贸易协定。

  缅甸总统吴登盛去年上任后推行政治改革和民族和解以来,美国、日本等国相继着手放松对缅甸制裁。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34)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中新网4月20日电 综合报道,伊朗石油部长加塞米19日表示,伊朗正式停止了向英国和法国出售石油,除了这两个国家外,伊朗对其它国家的原油出口仍将继续。加塞米同时指出,伊朗石油客户众多。

  加塞米表示,目前自由贸易是各个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主宰,而限制这种贸易方式的可能性是很低的。他说:“我们期待与欧洲进行交易往来,我们希望在各方能够在巴格达进行新一轮的谈判。”

  加塞米同时指出,如果不取消对伊朗的石油制裁,国际市场将会迎来较大的动荡,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了18%。

  加塞米表示,伊朗石油客户众多,伊朗还新的客户缔结新的合同,伊朗石油出售没有任何问题和困难。

  欧盟今年1月决定对伊朗石油出口和央行实施制裁,引起伊朗方面强烈反应,伊朗多名议员和政府官员称将停止向欧盟部分国家出口石油。

  伊朗媒体此前报道称,伊朗已不再向德国、西班牙和希腊出售石油,并正在考虑停止向意大利供油。但加塞米否认该报道,不过承认在向欧洲国家供油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经济问题。

  石油行业是伊朗经济命脉,石油收入占其全部外汇收入的85%以上。作为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原油生产国,伊朗日均出口原油260万桶,其中五分之一输往欧盟国家,主要包括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7)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环球网记者王欣报道,据日本共同社4月4日消息,数名知情人士透露,为纪念朝鲜已故领导人金日成诞辰100周年,朝鲜政府计划于本月15日在首都平壤举行大规模阅兵式。由于阅兵式举行日期临近卫星发射时期,欧盟成员国等收到邀请的部分国家认为阅兵式可能被利用于“证明发射的正当性”,从而采取了抵制态度。

  报道称,这是继2月16日朝鲜前最高领导人金正日诞辰70周年纪念日后,朝鲜再次举行阅兵式。有分析认为,朝鲜政府将4月15日作为建设“强盛大国”的重要转折点,当天的阅兵式将成为朝鲜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阅兵式,届时导弹也将亮相,

  欧盟成员国协商决定,将不从国内派遣代表团参加包括阅兵式在内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在平壤设有大使馆的欧盟各国也可能不派大使出席活动。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本报布鲁塞尔3月30日电 (记者 孙天仁)欧盟对外行动署29日称,欧盟对缅甸方面已做出积极回应,将向缅甸派出一个观察员小组监督选举。

  缅甸定于4月1日举行议会两院及地方议会空缺议席补选。缅甸方面有意允许国际观察员监督选举。缅甸总统吴登盛近日向欧盟、美国和东盟等方面发出邀请,希望这些国家和地区组织的观察员能在选举时到场。

  欧盟认为此次选举将决定是否改善与缅甸政府的关系以及是否放宽乃至解除对缅经济制裁。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4)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网大马士革9月4日电(记者拱振喜)叙利亚反对派近日继续在全国各地组织游行抗议活动,一些地区发生武装分子与警方交火事件,造成多人死伤。与此同时,欧盟宣布对叙利亚实施石油制裁。

  由于叙利亚军队已对所有动乱城镇进行了“清剿”,近日游行抗议活动的规模明显缩小。叙反对派2日举行名为“死亡而不屈服星期五”的游行抗议活动。据叙利亚通讯社报道,中部霍姆斯省、北部伊德利卜省、东部代尔祖尔市以及大马士革农村省均爆发了游行示威。武装分子与警方交火,造成11人死亡,其中包括3名警察、8名武装分子,另有多人受伤。

  叙利亚人权组织说,叙利亚多个省市2日爆发游行抗议活动,抗议者与警方发生冲突,造成20人死亡。

  一些比较激进的反对派人士呼吁国际社会进行干预或派遣国际观察员,以保护抗议者的安全。但到目前为止,没有反对派组织呼吁外国军事干预。

  欧盟委员会2日发表声明说,欧盟决定对叙利亚实施石油禁运制裁。该决定不仅包括禁止进口叙利亚原油及石油产品,还包括对叙利亚石油出口相关的融资和保险进行制裁。这是欧洲国家首次针对叙利亚的石油工业实施制裁。

  欧盟希望通过制裁限制叙利亚当局的资金来源。欧盟统计显示,若按2010年数字计算,禁运将影响叙利亚约45亿美元的原油出口。

  叙利亚专家3日说,欧盟对叙利亚实施的石油禁运制裁对叙利亚的经济影响并不大,叙利亚可以通过寻找石油出口替代市场减轻禁运影响。

  叙利亚国际政治分析人士乔治·杰布尔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欧盟对叙利亚的石油禁运制裁“对叙利亚经济不会有大的影响”,因为还有其他市场需要阿拉伯石油。

  叙利亚人民议会议员、政治分析人士哈利德·阿布德说,欧盟的决定虽然会对叙利亚经济整体上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叙利亚已制定了应对措施。他说,这项决定“不仅损害叙利亚,而且损害一些欧洲国家,它们不得不寻找替代叙利亚石油的市场”。

  叙利亚政治分析人士艾哈迈德·哈杰认为,欧盟对叙利亚的石油禁运“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叙利亚目前的石油产量为每天38万桶,其中约15万桶用于出口,95%出口到欧洲。叙利亚2010年的石油贸易盈余为5亿美元。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9)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1 页,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