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纽约10月10日电 (记者 阮煜琳)美国波音公司787梦想飞机的可靠性再次遭到质疑。9日,一架由美国圣地亚哥飞往日本成田机场的航班在起飞后不久因故障被迫返航。这是最近24小时内波音787梦想飞机因故障被迫返航的事故之一。

据当地电视台报道,9日,日本航空公司一架由美国加州圣地亚哥飞往日本成田机场的波音787梦想飞机,由于仪表盘显示右侧发动机防冰装置出现故障,被迫返航,在起飞约1个半小时后在圣地亚哥机场着陆。

圣地亚哥机场管理局的官员称,该航班自圣地亚哥起飞时没有问题。据信,在短时间的飞行后,飞行员收到飞机防冰系统出现错误的信息后,决定返回圣地亚哥修理。

日本航空公司10日宣称,该航空公司一架载有141名乘客的波音787梦想飞机,自莫斯科飞往东京途中,因卫生间突然出现问题被迫返航,于10日凌晨,即飞机起飞约5个小时后返回莫斯科机场。航空公司称,可能是飞机电力系统出现故障,目前该飞机正在地面进行检修。

近日,廉价航空公司Norwegian Air Shuttle ASA已成为波音787梦想飞机的重灾区,该公司因两架波音787飞机出现问题而被迫推迟和取消了航班。

波音787梦想飞机的问世曾被视为航空工业的里程碑事件,该飞机是全球第一款以碳纤维合成物为主体材料的民用喷气式客机,但自2011年投入运行以来,被供电及制动系统等一系列问题和故障所困扰。

尤其是今年1月,因电池过热、燃油泄漏等事故被接连曝光后引发了安全忧虑,全球正在运行的787梦想客机全部停飞,大约3个多月后确认安全才恢复运行。

美国波音公司与日本的合作关系已经延续了半个世纪,日本航空也是787梦想飞机的第二大客户。由于此前波音787梦想飞机曾推迟交付以及发生停飞事故,给波音作为飞机供应商的信誉蒙上阴影。7日,英国空中客车公司宣布向日本航空出售31架A350宽体飞机,价格总计95亿美元。这是日本航空首次购买空客的飞机,此前日本航空长期由波音公司一家独占。(完)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据新华社电俄罗斯民航事故调查人员确认,2日在西伯利亚城市秋明附近坠毁的ATR-72型客机“除冰操作不当”,但不能确定这一缺陷是造成客机失事的直接原因。调查方现阶段将坠机原因初步定性为“技术故障”。

  初定技术故障

  俄新社3日援引调查委员会发言人马尔金的话报道,坠机原因“最可能是技术故障”,目击者看见飞机发动机冒烟,机组人员在起飞后不久便决定返航的做法,都支持这一论断。

  马尔金说,经医学分析确认,飞行员的血液中没有酒精成分。此外,经初步调查,飞机在爬升高度阶段向左偏离航道150度,在紧急迫降时左侧发动机与地面发生猛烈碰撞,导致机身断裂成数截。

  飞前未做除冰

  俄媒体先前援引秋明机场副主管内耶斯马赫尼的话报道,起飞前,这架客机的机长决定不对飞机采取除冰液人工除冰处理。

  联邦航空运输局局长涅拉德科说,有证据表明“客机没有恰当采取除冰操作”,但没有证据表明“不除冰与这起事故直接关联”。

  当地气象部门的记录显示,2日机场附近气温接近零摄氏度,能见度低,空气湿度高。英国《国际飞行》周刊航空安全分析师利尔芒特认为,起飞前机场的天气状况确有可能与坠机相关。“如果客机起飞滑行时气温接近或低于零摄氏度,如果在机场过夜的客机起飞前不除冰,机身确有可能凝雾或结冰,从而构成飞行危险。”

  飞行员遭质疑

  两名飞行员的素质特别是飞行经验受到质疑。

  俄民航机构数据显示,俄民航飞行员中,主飞行员或机长的平均年龄为47岁,副飞行员的平均年龄为39岁。全部飞行员中,50岁以上的飞行员占24%。而安钦的年龄不足28岁,副飞行员切赫洛夫只有24岁。安钦已确认遇难。

  失事客机的服役年龄同样受到质疑。飞机记录显示,这架客机1991年出厂,1992年首次飞行,1998年由UT航空公司购入,累计飞行时间3.5万小时,2010年在德国接受全面检查,两个月前在秋明机场接受常规检查。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中新网8月25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政府25日宣布,因发现H2A火箭机身出现故障,推迟原定28日发射情报收集卫星“光学4号”的计划。新的发射日期尚未确定。

  据日本内阁官房内阁卫星信息中心透露,H2A火箭自毁系统的信号接收器出现了故障。

  情报收集卫星被认为用于警戒朝鲜的导弹及灾害时的信息收集。发射地位于鹿儿岛县的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种子岛宇宙中心。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34)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网济南4月14日电 题:生死抉择8分钟——空军两名一级飞行员成功处置一起空中特情

  张玉清、李国文、李广君

  一次普通的飞机转场,却在空中遭遇发动机停车重大特情。两名飞行员在8分钟内,几次面临生死抉择,数度把危险留给自己。

  放弃跳伞,冒险迫降;强改落点,规避村民……济空某部飞行员庄文波和蒋卫军保住了国家财产,保护了人民群众,捍卫了军人荣誉。

  命悬一线,飞行员毅然放弃跳伞

  3月27日9时,安徽某机场春意盎然,碧空如洗。飞行员庄文波和蒋卫军跨入座舱,戴好飞行头盔,系紧安全带……滑跑起飞,融入蔚蓝无边的天幕。

  庄文波和蒋卫军都是有着两、三千小时飞行经历的空军一级飞行员。这次是他们执行的一次普通转场飞行任务。

  9时30分,飞机保持平飞状态沿着预定航线飞行,一切都是那么顺利。

  9时31分,飞机高度800米,速度220公里/小时,距离目标机场30公里,两名飞行员正全神贯注地操纵飞机。突然,后舱飞行员蒋卫军发现发动机转速表有50转左右的摆动量,他判断发动机可能要出故障。

  蒋卫军迅速提醒前舱的庄文波。“前舱转速表指针也在发生摆动!”庄文波说。

  “不好,发动机出故障了!”两名飞行员顿时绷紧了神经。

  庄文波立即向塔台指挥员报告“转速表摆动”,并做好特情处置准备。

  发动机温度表指示正常、滑油压力表等仪表指示正常……两名飞行员迅速检查了相关设备和仪表工作状况。

  9时32分,庄文波再次向指挥员报告:“飞机抖动剧烈,状态难以保持。”

  发动机发出忽高忽低的刺耳声,转速表摆动量增加到300转左右。庄文波和蒋卫军判断:发动机已出现间歇性停车。

  发动机空中停车,是困扰现代航空安全的一大难题,处置不当,很可能造成机毁人亡的严重后果。

  此时,编队共同执行转场任务的飞行员江廷和时忠伟透过座舱玻璃,清楚地看到庄文波和蒋卫军的飞机左右摇摆、上下颠簸,状态难以保持,飞机高度也在下降。

  时间在飞逝。蒋卫军紧盯座舱各种仪表参数,保持着飞机状态,庄文波则活动油门开关,故障现象无改善;随后,他改用右手前后摇动手摇泵,帮助发动机供油,试图恢复工作,但仍然没有成功。

  9时35分,发动机已完全停车,飞机高度骤然下降。2名飞行员已命悬一线。塔台指挥员发出口令:“可以跳伞。”

  跳伞,意味着国家的巨额财产——飞机将彻底损毁,也意味着飞机落点不可控,可能伤及人民群众。

  庄文波庄严报告:“距离本场28公里,准备野外迫降。”

  三调机头,艰难搜索迫降场地

  飞机高度不断降低,庄文波和蒋卫军艰难地搜索着适合迫降的场地。

  从空中望去,机头右前方是崎岖不平的山区,庄文波迅速调整机头向左前方飞去。

  机翼下,潺潺的郎溪河正静静地流过一个又一个村庄,浑然不觉空中的这场险情。前方是一片平坦的农田,也是理想的迫降场。但当庄文波和蒋卫军看清农田里耕作的人多,且不远处还有一个几百户人家的村庄时,他们又立即重新选择迫降点。

  就这样,庄文波和蒋卫军3次调转机头,但“一定要迫降”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

  飞机高度在急速降低,庄文波集中精力寻找迫降场地,蒋卫军则聚精会神观察飞机状态。

  在极短时间内快速选准迫降场地,是对飞行员“基本功”的考验。9时37分,庄文波突然发现飞机右侧麦田有一块没有群众的平坦田地,立即蹬舵调整航向,向这片麦田落去。

  事后,飞行专家查看现场后称赞说,这块麦田是周围500米范围内唯一可以实施安全迫降的场地,选得太精确了!

  紧急规避,舍生忘死勇救群众

  10米,8米,5米……飞机高度在逐渐降低,庄文波和蒋卫军全神贯注操纵着飞机对准选定迫降的麦田,准备着陆接地。

  然而,就在飞机快要落地的瞬间,庄文波突然发现机头方向,一个花白头发的村民从几个坟包后猛地站起。这是一个正在低头干活,听到飞机声响起身张望的村民。

  “有人!”庄文波突然大吼一声,紧急拉操纵杆并向左压,强行改变着陆点。这个动作极其危险,很容易导致飞机落地跳跃或者侧翻,对飞行员威胁极大。

  飞机几乎贴着这个村民的头皮掠过,在巨大的惯性下飞机又被拉高两三米,前冲200多米,偏离最佳着陆位置后,左机翼与一电线杆相刮,并撞到地头上两棵杨树上。

  飞机野外迫降成功,两名飞行员安然无恙。

  “保护群众是军人的本能。”事后,庄文波谈到为规避麦田里的村民而紧急带杆全然不顾个人的安危时,他的回答平静坦然。庄文波说:“如果这位村民因飞机迫降伤亡,我会内疚一辈子,一生都不得安宁。”

  蒋卫军也说:“如果因为前舱飞行员的紧急带杆规避群众,使我们发生意外,我会觉得无憾和光荣,如果当时我在前舱驾驶,也会那样做!”

  飞行员舍生忘死保护人民群众的壮举深深感动着乡亲们。村支书朱志宝来了,他代表马兰村全体村民为英雄的飞行员献上锦旗。幸免于难的63岁村民王道才来了,他紧紧地握住庄文波和蒋卫军的手,热泪顺着黝黑的脸庞流淌。

(编辑:SN047)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新华网济南4月14日电 题:生死抉择8分钟 空军两名一级飞行员成功处置一起空中特情

张玉清、李国文、李广君

一次普通的飞机转场,却在空中遭遇发动机停车重大特情。两名飞行员在8分钟内,几次面临生死抉择,数度把危险留给自己。

放弃跳伞,冒险迫降;强改落点,规避村民 济空某部飞行员庄文波和蒋卫军保住了国家财产,保护了人民群众,捍卫了军人荣誉。

命悬一线,飞行员毅然放弃跳伞

3月27日9时,安徽某机场春意盎然,碧空如洗。飞行员庄文波和蒋卫军跨入座舱,戴好飞行头盔,系紧安全带 滑跑起飞,融入蔚蓝无边的天幕。

庄文波和蒋卫军都是有着两、三千小时飞行经历的空军一级飞行员。这次是他们执行的一次普通转场飞行任务。

9时30分,飞机保持平飞状态沿着预定航线飞行,一切都是那么顺利。

9时31分,飞机高度800米,速度220公里/小时,距离目标机场30公里,两名飞行员正全神贯注地操纵飞机。突然,后舱飞行员蒋卫军发现发动机转速表有50转左右的摆动量,他判断发动机可能要出故障。

蒋卫军迅速提醒前舱的庄文波。“前舱转速表指针也在发生摆动!”庄文波说。

“不好,发动机出故障了!”两名飞行员顿时绷紧了神经。

庄文波立即向塔台指挥员报告“转速表摆动”,并做好特情处置准备。

发动机温度表指示正常、滑油压力表等仪表指示正常 两名飞行员迅速检查了相关设备和仪表工作状况。

9时32分,庄文波再次向指挥员报告:“飞机抖动剧烈,状态难以保持。”

发动机发出忽高忽低的刺耳声,转速表摆动量增加到300转左右。庄文波和蒋卫军判断:发动机已出现间歇性停车。

发动机空中停车,是困扰现代航空安全的一大难题,处置不当,很可能造成机毁人亡的严重后果。

此时,编队共同执行转场任务的飞行员江廷和时忠伟透过座舱玻璃,清楚地看到庄文波和蒋卫军的飞机左右摇摆、上下颠簸,状态难以保持,飞机高度也在下降。

时间在飞逝。蒋卫军紧盯座舱各种仪表参数,保持着飞机状态,庄文波则活动油门开关,故障现象无改善;随后,他改用右手前后摇动手摇泵,帮助发动机供油,试图恢复工作,但仍然没有成功。

9时35分,发动机已完全停车,飞机高度骤然下降。2名飞行员已命悬一线。塔台指挥员发出口令:“可以跳伞。”

跳伞,意味着国家的巨额财产 飞机将彻底损毁,也意味着飞机落点不可控,可能伤及人民群众。

庄文波庄严报告:“距离本场28公里,准备野外迫降。”

三调机头,艰难搜索迫降场地

飞机高度不断降低,庄文波和蒋卫军艰难地搜索着适合迫降的场地。

从空中望去,机头右前方是崎岖不平的山区,庄文波迅速调整机头向左前方飞去。

机翼下,潺潺的郎溪河正静静地流过一个又一个村庄,浑然不觉空中的这场险情。前方是一片平坦的农田,也是理想的迫降场。但当庄文波和蒋卫军看清农田里耕作的人多,且不远处还有一个几百户人家的村庄时,他们又立即重新选择迫降点。

就这样,庄文波和蒋卫军3次调转机头,但“一定要迫降”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

飞机高度在急速降低,庄文波集中精力寻找迫降场地,蒋卫军则聚精会神观察飞机状态。

在极短时间内快速选准迫降场地,是对飞行员“基本功”的考验。9时37分,庄文波突然发现飞机右侧麦田有一块没有群众的平坦田地,立即蹬舵调整航向,向这片麦田落去。

事后,飞行专家查看现场后称赞说,这块麦田是周围500米范围内唯一可以实施安全迫降的场地,选得太精确了!

紧急规避,舍生忘死勇救群众

10米,8米,5米 飞机高度在逐渐降低,庄文波和蒋卫军全神贯注操纵着飞机对准选定迫降的麦田,准备着陆接地。

然而,就在飞机快要落地的瞬间,庄文波突然发现机头方向,一个花白头发的村民从几个坟包后猛地站起。这是一个正在低头干活,听到飞机声响起身张望的村民。

“有人!”庄文波突然大吼一声,紧急拉操纵杆并向左压,强行改变着陆点。这个动作极其危险,很容易导致飞机落地跳跃或者侧翻,对飞行员威胁极大。

飞机几乎贴着这个村民的头皮掠过,在巨大的惯性下飞机又被拉高两三米,前冲200多米,偏离最佳着陆位置后,左机翼与一电线杆相刮,并撞到地头上两棵杨树上。

飞机野外迫降成功,两名飞行员安然无恙。

“保护群众是军人的本能。”事后,庄文波谈到为规避麦田里的村民而紧急带杆全然不顾个人的安危时,他的回答平静坦然。庄文波说:“如果这位村民因飞机迫降伤亡,我会内疚一辈子,一生都不得安宁。”

蒋卫军也说:“如果因为前舱飞行员的紧急带杆规避群众,使我们发生意外,我会觉得无憾和光荣,如果当时我在前舱驾驶,也会那样做!”

飞行员舍生忘死保护人民群众的壮举深深感动着乡亲们。村支书朱志宝来了,他代表马兰村全体村民为英雄的飞行员献上锦旗。幸免于难的63岁村民王道才来了,他紧紧地握住庄文波和蒋卫军的手,热泪顺着黝黑的脸庞流淌。

责任编辑:NN049(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玉清 李国文 李广君)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新华网首尔4月14日电(记者姬新龙)韩国水力核电公司14日说,该国古里核电站1号机组因电源切断器内部故障于12日晚暂时停止运转,预计经过整修后可于15日恢复工作。

  韩国水力核电公司是古里核电站的运营方。该公司14日发表新闻公报说,故障是由电源切断器内部连接端子过热导致,“情况并不严重”。公司表示,古里核电站正在更换使用了将近30年的所有旧的电源切断器,并将对切断器的性能进行定期检查。

  古里核电站方面也表示,故障是因为电力系统问题所致,核电站目前维持在安全状态,不会发生放射性物质外泄的情况。

  位于韩国东南部的古里核电站1号机组是韩国首个核电机组,1978年4月开始运行,2007年6月使用期满后曾一度停止运转。在经过安全评估和政府许可之后,该机组从2008年1月起进入为期10年的延长运转期。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后,延长使用该机组的做法在韩国国内引发争议。

  韩国民主党国会议员金荣焕14日表示,全球75%的核电事故是因为设备老化导致,而古里核电站4个机组的故障占韩国核电事故的43%。他要求韩国政府对此次故障采取必要对策。

  但韩国水力核电公司表示,出现故障的电源切断器是2007年8月重新更换的,“因此并不是设备老化导致了此次故障”,在更换故障部件并经过试运行之后,预计古里核电站1号机组将于15日下午恢复正常运转。

(编辑:SN009)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加加林完成升空返回地面,受到英雄式欢迎

  50年前的今天,英俊的27岁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完成太空飞行108分钟的历史性任务,成为首位进入太空飞行、从太空俯瞰地球的人,开启人类探索太空的新纪元。半世纪过后,俄罗斯近日公开逾700页的机密档案,揭露升空前一刻火箭机件故障,险令升空取消,而加加林最关心的竟是香肠。

  99岁的切尔托克有份参与设计升空的火箭,他忆述火箭出现多项技术问题,例如为减轻宇宙飞行服重量而剪去电线时,错剪了体温和压力感应器的电线;升空轨迹出现边际误差,若以自动系统航行,宇宙飞船或须数月时间降落,但加加林只得10天粮食;加上正式升空前,火箭两次爆炸、两次成功,以今天的安全标准,加林林当时根本不应升空。

  疯狂速度维修舱门

  1961年4月12日,在莫斯科时间早上9时07分,“东方一号”火箭发射升空,加加林一句大叫:“出发!”档案就披露了升空倒数前一刻,加加林与火箭计划之父科罗廖夫的最后对话,后者告诉他已准备大量香肠、糖果和果酱,供他此行食用,加加林开玩笑说:“最紧要有香肠─伴月光。”

  而在即将升空时,载人密封舱舱门遥控按钮突然故障,意味着密封舱返回地球时,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加加林或无法自行打开舱门逃生。接着的数十分钟,工作人员以近乎疯狂的速度维修舱门,拆走舱门全部共32颗螺丝,然后合上舱门,最终放行。

  升空前3天获知任务

  档案又披露,在升空前一个月,加加林与另外19名年轻的空军机师在培训中心内接受封闭式训练。直到升空前3天,加加林方获悉被选中执行太空任务,担心有去没回的他,给妻子瓦莲京娜写了一封“遗书”,交给友人,嘱咐说任务一旦失败,便转交妻子。

  1968年3月27日,加加林驾驶战机时坠机身亡,享年34岁。他的朋友遂把7年前的“遗书”交给瓦莲京娜,内容嘱托妻子好好养育2名女儿,“不要让她们做公主,要成为真正的人”,并告诉妻子说:“你可以自己选择是否改嫁”。

  瓦莲京娜遵照加加林遗嘱,将2女抚养成人,双双获得副博士学位,但她终身没有改嫁,一直低调地隐居生活,其间撰写了一本关于加加林的回忆录。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地铁官网截图。 地铁官网截图。

乘客拿到的致歉信。新民网记者李欣 现场回传 乘客拿到的致歉信。新民网记者李欣 现场回传

新民网上海滩网友在微博上曝料称地铁故障 新民网上海滩截图 新民网上海滩网友在微博上曝料称地铁故障 新民网上海滩截图

恢复营运信息。据新浪地铁官方微博。 恢复营运信息。据新浪地铁官方微博。

  【新民网 独家报道】2月21日,有网友曝料称,地铁一号线早高峰时突发故障,列车在人民广场站停留近十分钟。新民网记者随后从地铁运营方了解到,故障系由乘客擅拉紧急制动造成,影响运营时间约9分钟,目前已逐步恢复。

  网友称,8点35分左右,一列1号线突然在行驶过程中停下,同时以广播告知乘客前方列车故障,请耐心等候,“最后还加一句,不要动用紧急设备。”约十分钟后恢复运营。

  新民网记者随后证实,早晨8点35分时,一列由人民广场驶往徐家汇方向的1号线列车,在人民广场站因乘客擅自拉下紧急拉手,造成延误近10分钟;运营方表示,8点44分,运营开始逐步恢复。对故障给乘客带来的不便,运营方表示歉意并已发放致歉信。

  此外,地铁新浪官方微博上海地铁shmetro继续解释了故障发生的原因,称是今早该乘客因衣服被门夹住,因此拉下紧急拉手。地铁部门特别提醒遇到类似问题切勿采取此类极端手法,可将被夹衣物垂直方向往下拉出来,或拨打服务热线64370000求助,擅自拉下紧急拉手会耽误很多其他乘客的出行,熟重熟轻很明显。(新民网记者 李欣)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澳洲日报讯)最新消息,一架飞往阿根廷首都的快达飞机因为飞行器电子系统出故障,不得不在飞往阿根廷的途中返回雪梨。

此前,一位快达发言人证实称,这架编号为QF17的航班是于今天早上11.11分正式从雪梨机场起飞的,机上载有199名乘客以及21名机组人员。大约起飞后一个小时,这架飞往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的航班就折回了路线,返回雪梨。

故障发生的具体原因在这驾飞机安全着陆之前尚未得知,而飞行员在飞回澳洲的途中沿途将燃料从这架波音747的油箱中倾倒出来。如今,这家波音747的飞机已于下午1点22分安全抵达雪梨机场。目前,已经有专业工程人员正在进行彻底检查,以明确故障发生的具体原因。

据悉,机上所有的乘客均未受伤,目前已经成功进入候机大楼。航空公司表示,媒体对这架飞机主舱室失压的报道并不属实,机舱里的氧气供应器也根本就没有受到损坏。快达方面称,为此次事故给旅客们带来不便表示歉意,并承诺会尽快为受影响的乘客安排行程,更换最近一次航班。

此外,澳大利亚民航安全局以及航空运输安全局已经接到了这一飞机故障的报告。

发表在栏目: 澳洲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