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银河系中心同时向相反的方向喷射出来的两束巨大的喷流 

银河系中心同时向相反的方向喷射出来的两束巨大的喷流 

  据国外媒体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了从银河系中心同时向相反的方向喷射出来的两束巨大的喷流,只有超大质量黑洞吞噬掉一万倍太阳质量的物质才能产生驱动如此巨大喷流所需的能量。据估计,该喷流是100万前产生的。

  在美国宇航局的“费米太空望远镜”(Fermi Telescope)探测到该爆发的蛛丝马迹之后,来自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的天体物理学家苏蒙(Meng Su)说:“这个模糊的喷流或已存在了100万年,我们今天看到的只是一个幻像。这两个巨大的喷流有助于解释围绕在我们银河系中心神秘的泡状结构。这也加深了我们对银河系在相对较近的过去有一个活跃的星系核心(AGN)的认识。

  这两束喷流是被美国宇航局的费米太空望远镜发现的。它们从星系的中心分别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延伸27000光年。这是第一次发现伽马射线喷流,也是仅有的足够近的能被费米望远镜解析的喷流、

  如果想让星系核心再次爆发,那么需要巨量的物质注入。据估计,一个质量是太阳质量一万倍的巨大分子云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一次性把这一万倍质量的物质投入黑洞当中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黑洞是粗犷的吃客,其中一部分物质将被涌出来驱动这两个喷流。

  这组新发现的喷流或与费米望远镜在2010年探测到的神秘伽马射线泡状物有关。这些个泡状物从银河系的中心也向外延伸27000光年左右。然而,泡状物是垂直于银河平面的,而伽马射线喷流却倾斜了15度。这或许反映了围绕大质量黑洞的吸积盘是倾斜的。

  两种结构形成的机理是不同的。喷流形成于当等离子体从银河系中心喷出并沿着螺旋形的磁场向外运动,这样以来能使它高度聚焦。伽马射线泡是当炽热的物质从黑洞的吸积盘向外吹出而形成的。结果,它们比喷流散布的更加宽广。

  喷流和泡状物都是由逆康普顿散射所驱动的(inverse Compton scattering)。在这个过程中,电子以亚光速运动并与低能的光子相撞(例如无线电光子和红外光子)。通过碰撞,光子增加了能量而跃入电磁波谱中伽马射线部分。

  该发现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银河系最后一次活跃是在什么时候?其最小的年龄可以通喷流27000光年的长度除以喷射速度得到。然而,或许它存在的时间比这要长。这些喷流或许随着大质量黑洞吞噬物质的多少而不停地闪烁。(编译:双螺旋)

  相关阅读

  银河周围发现大量卫星星系 暗物质理论遭受挑战

  英科学家十年打造银河系图 涵盖超10亿恒星(图)

  科学家发现银河系秘密 或存在百亿个"宜居星球"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宇宙中存在着已进化数十亿年比地球人类更先进的外星文明 

  据国外媒体报道,据尼尔斯-波尔协会最新一项研究显示,宇宙中存在着已进化数十亿年比地球人类更先进的外星文明。

  这项最新研究表明,120亿年前宇宙婴儿期的早期星系进化比之前科学家预想的更快,这意味着宇宙早期历史中潜藏着可以孕育生命形式的行星。在137亿年前宇宙大爆炸之后的几千年,宇宙中包含着炽热、密集的气体和微粒构成的原生汤,但是宇宙快速膨胀,这种原生汤变得密度和温度降低。然而,这种宇宙原生汤并未完全分散,一些区域的密度会较高。一些密集区域的密度增大是由于引力收缩,开始逐渐形成最早的恒星和星系。这发生于宇宙大爆炸之后大约5亿年。

  最早的宇宙星系可能包含着原始巨大恒星,它们的成份仅由氢和氦构成,这些并不是较重的元素。研究人员通过以类星体作为光源观察研究了早期宇宙的10个星系,为了使用类星体作为光源,必须当类星体位于星系之后才能进行观测。例如:通过观测来自遥远类星体A释放的光线,这些光线朝向地球照射穿过星系B,研究人员能够确定星系中包含的哪些元素吸收了类星体光线,这可以从类星体的光谱图像中分析获得。

  一颗巨大球状发光气体恒星通过熔合氢和氦成为较重元素产生能量,当没有更多的能量被萃取,恒星就死亡,并向太空释放灰尘气体云。这些较大的灰尘气体云在一个巨大宇宙周期中,将压缩并循环成为新恒星。新生形式的恒星具有高含量的较重元素,远超出之前科学家的预期,每一代的恒星形式越来越多的较重元素和金属物质。众所周知,较重元素(尤其是碳和氧)是形成行星和生命的必要条件。

  这是研究人员通过北欧光学望远镜观测到的类星体,当从图像中将类星体光线移除,就呈现出遥远的星系(图片右侧箭头所示)。他们发现非常早期宇宙的星系中含有令人惊奇的大量较重元素。

  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认为恒星需要数十亿年才能形成,同时,星系拥有大量比氢和氦更重的元素,但是来自尼尔斯-波尔协会的最新研究显示,对于一些星系它们的形成时间会更短一些。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波尔协会黑暗宇宙中心的乔安-费恩波教授解释称,我们对早期宇宙的10个星系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这些星系的光谱,我们观测发现这些星系释放的光线需要100-120亿年才能抵达地球。我们认为这是一些相对原始、且缺少较重元素,但观测结果令我们惊奇的是一些星系中含有气体,且拥有大量的较重元素。其气体富含程度与太阳系相近。

  这些星系非常遥远,正常情况下人们无法直接进行观测,但目前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方法。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波尔协会黑暗宇宙中心珍斯-克里斯蒂安-克罗加格解释,宇宙中存在着叫做类星体的一些奇特天体,类星体是宇宙物质落入活跃的巨大黑洞中,能够喷射星系数千倍强度的光线。它们就像是宇宙中灯塔释放的光线,从非常遥远的地方也能观看到。他还指出,为了使用类星体作为光源,类星体必须位于所要观测的星系后方。

  克罗加格称,早期宇宙形成的婴儿星系历史可追溯至120亿年前,它们的进化速度比预期更快。这意味着在宇宙早期历史,潜在着一些能够孕育生命的行星。我们观测类星体释放的光线,能够看到之前无法观测到的光线,而这些未被观测到的光线正在途经星系前方被一些化学元素所吸收。通过分析光谱线,我们能够观测到这些元素的存在,通过测量光谱线的强度,可以洞悉所含这些元素的数量大小。

  他们不仅发现宇宙非常早期的星系拥有大量的较重元素,而且个别早期星系格外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暗示着该星系富含着大量的轻重元素,表明在宇宙早期阶段拥有潜在孕育生命形式的行星。(卡麦拉)

  相关阅读

  地球本身或是巨大"外星人" 人类在其上生存(图)

  艺术家筹划"太空漂流瓶"计划 向外星人发送微博

  组图-最神秘的十大历史遗迹 外星人或建巨石阵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椋鸟飞聚在一起,组成一只巨大的鸟。

 椋鸟 聚集在一起组成大鸟来对抗对它们虎视眈眈的老鹰。

  2012年5月20日讯(具体拍摄时间不详),椋鸟聚集形成一只巨大的鸟。乍一看,可能觉得是一只大鸟在空中盘旋,但实际上一大群的椋鸟组成的大鸟的轮廓。能够形成这样的惊人图像,“归功”于鸟群旁边的一只鹰,鸟儿们团结起来组成一只更大的鸟来抵御这位捕食者。这令人难以置信的景象被Rob Wolstenholme在位于英国萨默塞特郡的Shapwick Heath 国家自然保护区抓拍到。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由于巨大的胎痣,蒙塔沃一家遭到本村村民的排斥由于巨大的胎痣,蒙塔沃一家遭到本村村民的排斥
哥伦比亚男孩迪迪尔-蒙塔沃,背上长着巨大胎痣。在英国整形外科医生尼尔-布尔斯拖德的帮助下,可怕的胎痣已经切除  哥伦比亚男孩迪迪尔-蒙塔沃,背上长着巨大胎痣。在英国整形外科医生尼尔-布尔斯拖德的帮助下,可怕的胎痣已经切除
哥伦比亚的一家医院,蒙塔沃躺在病床上,巨大的胎痣已经切除哥伦比亚的一家医院,蒙塔沃躺在病床上,巨大的胎痣已经切除
没有了可怕的胎痣,蒙塔沃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没有了可怕的胎痣,蒙塔沃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北京时间4月28日消息,英国医生成功为一名不幸的哥伦比亚男孩实施切除手术,切除他背部好似龟壳一样的巨大胎痣。这名男孩名叫迪迪尔-蒙塔沃,患有罕见的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被称之为“龟孩”。手术之后,他终于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

  蒙塔沃的病情非常严重,很有可能变成恶性肿瘤。然而,他的母亲却拿不出钱来,让他接受手术。在他们生活的村子,蒙塔沃一家遭到村民的排斥。当地村民非常迷信,认为蒙塔沃的母亲一定是在发生月食时怀孕才让孩子患上这种怪病。在他们眼里,蒙塔沃被邪恶的力量缠身,因此不能上学或者施浸礼。蒙塔沃说:“如果没有这个痣,我就能和其他人一样了。”

  得知蒙塔沃的不幸遭遇后,英国整形外科医生尼尔-布尔斯拖德决定免费为他实施手术。随着手术的成功,他终于告别可怕的过去,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为了帮助蒙塔沃,布尔斯拖德亲自飞到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指导一组外科医生切除蒙塔沃的巨型胎痣。25日晚上10点,英国第四频道的纪录片系列《Bodyshock》将播出《龟孩》,为观众讲述蒙塔沃的故事。

  蒙塔沃背部的胎痣非常巨大,有可能转成恶性。切除巨痣之后,医生分几个阶段为他实施皮肤移植手术。布尔斯拖德在接受《伦敦标准晚报》采访时表示:“蒙塔沃是我见过的病情最严重的患者,胎痣所占的面积达到整个身体的四分之三。很显然,他必须经历很多次痛苦的手术,但我们觉得值得这么做。看到他现在的样子,我感到非常欣慰。他已经康复了,我为他感到高兴。”

  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布尔斯拖德是这方面的专家。专家们表示这种疾病的成因不明,根据他们的推测,这种在胎儿时期出现的皮肤细胞发育异常可能由基因变异所致。布尔斯拖德一年要做40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切除手术,他表示与波哥大同行的此次合作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秋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美国内华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居民22日早晨听到巨大爆炸声(新浪科技配图)美国内华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居民22日早晨听到巨大爆炸声

  美国内华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居民22日早晨听到巨大爆炸声,一些人称看到火球。天文学爱好者说,巨响和火光可能由一颗火流星引起。

  分处内华达山脉两侧的两州多名居民听到声响或看到火光。内华达州居民妮科尔·卡尔森说,爆炸把她家窗帘震得拍打窗户数次,“我不停地查看地震信息,却什么都没有……希望我看到的是流星”。

  加州居民埃琳·吉拉德-哈得孙告诉《民主联合报》记者,爆炸声出现在上午8时左右,把她两岁女儿吓哭。

  “它让我脚打晃,摇动房屋,”吉拉德-哈得孙说,“它听着就像在隔壁。”

  一些居民说,听见爆炸声时,看到天上划过一道亮光。没有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事发时,当地没有发生地震。

  美国流星协会会员罗伯特·伦斯福德说,从居民报告判断,“我毫不怀疑它是火流星”。他说,火流星经常出现,大多数在白天,不容易看到,只是“这一颗在白天也格外明亮”。不过,火流星伴随爆炸巨响“非常罕见”。

  天文资料显示,火流星的流星体质量较大,进入地球大气后来不及在高空燃尽而继续闯入稠密的低层大气,以极高速度与地球大气剧烈摩擦,产生耀眼光亮。一些火流星会产生爆炸声。极少数亮度非常高的火流星白天能看到。

发表在栏目: 自然

4月18日是伦敦奥运会倒计时100天,在英国韦茅斯的海滩上,一个刻有“倒计时100天”字样的巨大沙堡堆建完成。据悉,当地的不少学童参与了这座沙堡的制作。中新社发 魏群 摄

(责任编辑: 谭雪莉 )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死亡怪圈:一些动物会陷入这样无止境的盲目转圈之中,直至死亡死亡怪圈:一些动物会陷入这样无止境的盲目转圈之中,直至死亡
军蚁会按照其他同伴留下的信息素辨识方位,然而如果它们的群体中有足够数量的军蚁跟丢了气味,那么它们便只能紧紧跟随前一只蚂蚁向前行走,于是一个巨大的循环形成了  军蚁会按照其他同伴留下的信息素辨识方位,然而如果它们的群体中有足够数量的军蚁跟丢了气味,那么它们便只能紧紧跟随前一只蚂蚁向前行走,于是一个巨大的循环形成了
尽管有些残忍,但是你只要将它们放进一个封闭的空间,如一个花盆里,就可以让它们形成一个死亡怪圈  尽管有些残忍,但是你只要将它们放进一个封闭的空间,如一个花盆里,就可以让它们形成一个死亡怪圈

  北京时间3月2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大多数蚂蚁会依靠视觉辨识方向,但是一些军蚁却完全没有视力。它们有时会迷失方向感并陷入永无止境的转圈之中,直到因为筋疲力尽而亡。这是自然界中一种最奇特的现象之一。

  军蚁会按照其他同伴留下的信息素辨识方位,然而如果它们的群体中有足够数量的军蚁跟丢了气味,那么它们便只能紧紧跟随前一只蚂蚁向前行走,于是一个巨大的循环形成了。一旦这样的绕圈行为形成之后就很难破除,因为它们缺乏视力,于是它们只能不断地原地转圈直到活活累死。

  人们可以很轻易地人为地让这些军蚁陷入这种“死亡怪圈”,当然对于这些蚂蚁而言,我们这样做是很残忍的。你所要做的,仅仅是将它们引入一个封闭的空间,比如一个花盆内。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死亡怪圈”直径达1200英尺(约合366米),其中的每一只蚂蚁走完一圈需要两个半小时。

  然而,尽管如此,在它们没有陷入死亡怪圈的时间里,这种军蚁是动物世界中最具杀伤性的物种之一。这种蚂蚁一般生活于南美洲,它们会群体猎食,每次有超过20万只蚂蚁共同行动,每天可以杀死超过10万只其它生物。它们几乎会吃掉沿途发现的一切食物,其它动物几乎完全无法抵挡它们的攻击,因为它们的数量实在太过庞大了。

  美国康奈尔大学昆虫学家西恩·布兰迪(Sean Brady)在研究南美洲的蚂蚁时描述了这种动物奇特的行进行为:它们在丛林中行进时可以保持绝对的安静。他说,不过你可以从其它动物的反应上来发现蚁群的接近。他说:“其它昆虫会惊慌失措,当它们试图逃离时就会发出声响。而一些鸟也会跟随蚁群行进,以便找机会吃一些蚁群吃剩下的残羹冷炙。当蚁群靠近,你会听到很多昆虫发出的声音,你会发现很多昆虫和其它动物四散奔逃。因为它们很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晨风)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这只雄黄蜂拥有非常庞大的下颚,这令发现者感到不可思议,他说:“我不知道它是怎么走路的。”这只雄黄蜂拥有非常庞大的下颚,这令发现者感到不可思议,他说:“我不知道它是怎么走路的。”
肯西认为,这种黄蜂的下颚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抵御来犯敌人,二是博得配偶欢心。肯西认为,这种黄蜂的下颚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抵御来犯敌人,二是博得配偶欢心。

  北京时间3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发现一个黄蜂新种,它有2.5英寸(约合6.35厘米)长,下颚非常宽,这令它的发现者感到不可思议。他说:“我不知道它是怎么走路的。”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昆虫学教授林恩-肯西表示:“它的下颚很大,合起来时能把头的两旁包起来。下颚打开时,实际上比这只雄黄蜂的前腿还长。”肯西在苏拉威西岛东南部的麦康迦山上发现了这只巨大的黄蜂。

  她表示,它的巨大体型和凶猛的特点使它看起来像绰号为“科摩多龙”的黄蜂。肯西说:“我打算以印度尼西亚的国家象征给它取名为迦楼罗。”众所周知,迦楼罗是一种鹰头人身的金翅鸟,被称为“鸟类之王”。它是一种威力无穷的神鸟,速度惊人。

  肯西说:“我第一眼看到这只黄蜂时就意识到它与众不同。我从未见过像达拉拉物种一样的任何动物。我们现在对这些黄蜂的生物学一点也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它们生活在苏拉威西岛东南部。”

  她说:“这些巨大的下颚在防御和繁殖上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黄蜂的另一个物种中,雄性住在巢穴入口处,这能避免寄生虫进入巢穴,还能阻挡其他动物进行抢劫。这是一种确保父权的方法。另外,这些庞大的下颚能包住雌性的胸腔,交配时可以将配偶固定在雄性身上。”(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2012年3月中旬,一场巨大的沙尘暴肆虐整个亚洲西南部和中东。
2012年3月中旬,一场巨大的沙尘暴肆虐整个亚洲西南部和中东。

  美国宇航局地球观测站今日公布了一张卫星照片,展示了3月中旬发生在亚洲西南部的超级沙尘暴景象。

  2012年3月中旬,一场巨大的沙尘暴肆虐整个亚洲西南部和中东。本月早些时候,沙尘就开始在伊拉克、叙利亚和非洲沿大西洋和地中海地区移动。这次强沙尘天气跨越几千公里,从红海到阿富汗,从阿拉伯半岛到印度。

  2012年3月19日,美国宇航局泰若卫星(Terra)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拍下了这幅自然色照片,显示了沙尘暴席卷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情景。在阿富汗南部可以看到一些沙尘源,这些沙尘呈弧形吹向东南-东北方向。这场沙尘暴中的大多数尘柱都很厚,完全遮蔽了下面的地面和水域。

  据《海湾新闻》(Gulf News)报道,一些气象学家将这次沙尘暴定性为“超级沙尘暴。”沙风暴的起因可能是两个不同锋面的会合。第一个锋面从伊拉克和科威特带来沙尘,第二个锋面在伊朗东南部对沙尘产生了搅拌作用。

  这些沙尘大多来自伊朗、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上沙海和季节性湖泊中的细泥沙。此外,风也为沙尘暴的产生提供了便利,再加上炎热的气温使靠近地面的空气变得不稳定,这些都增加了沙尘暴的可能性。(思北)

  相关阅读

  美宇航局每日卫星照 东南亚火灾致天空烟雾弥漫

  科学家寻防糖尿病方法 每日四杯咖啡风险降三成

  可爱小狗竟摘"奥斯卡"影帝 每日片酬达数百美元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灶神星表面发现巨大山脉 远高过珠穆朗玛峰

  据国外媒体报道,环绕灶神星进行观测的美国宇航局黎明号探测器最新拍摄图像显示,这颗小行星表面拥有高大的山脉,其高度接近太阳系内最高山峰,远超过地球上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自7月中旬,美国宇航局黎明号探测器就开始环绕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的灶神星运行,迄今为止,该探测器已传送大量令人惊异的观测图像,这颗表面遍布陨坑的小行星充满着秘密,其中一张显示灶神星南半球存在一个巨大的山脉。黎明号探测器首席调查员克里斯-拉塞尔(Chris Russell)说:“我们在灶神星上获得了许多惊人发现,这是最小的一颗类地岩石星体,像地球、火星、金星和水星一样,灶神星表面拥有远古玄武熔岩和一个巨大的铁核。目前发现的南极巨大山脉远大于夏威夷大岛,这是地球上最大的山脉,部分山脉底基位于海底。同时,这个南极巨大山脉的高度也与太阳系最高峰——火星奥林帕斯盾状火山十分接近。”

  火星奥林帕斯盾状火山是太阳系内最高山峰,在火山表面其高度为24公里,大约是珠穆朗玛峰的3倍。在地球上最大的火山是夏威夷岛的莫纳罗亚火山,它的总高度达到9公里,其中部分火山延伸在海底。珠穆朗玛峰是海平面以上最高的山峰,高度达到8.85公里。

  同时,黎明号探测器还发现灶神星表面比小行星带多数小行星更加粗糙,此外,初步估计灶神星南半球表面陨坑的形成年代要晚于北半球,其中一些陨坑仅有10-20亿年的历史。这项最新研究发表在法国南斯市召开的2011年度欧洲行星科学大会和行星科学部联合会议上。

  斥资4.66亿美元建造的黎明号探测器于7月15日进入灶神星轨道,开始为期一年的轨道飞行研究这颗神秘的小行星。一年之后,黎明号探测器将朝向谷神星驶去,这是太阳系内最大的小行星。

  灶神星的直径为530公里,是太阳系小行星带内第二大小行星,也是最明亮的小行星。灶神星的表面结构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这颗岩石小行星远古历史的重要线索,自7月以来,黎明号近距离运行至灶神星上空,在极地轨道区域进行扫描拍摄小行星表面,8月中旬,该探测器在可见光和红外线下拍摄到灶神星完整的阳光照射表面。

  黎明号探测器副首席调查员卡罗-雷蒙德(Carol Raymond)称,随后黎明号向低轨道区域移动,在未来几个月的时间里以不同分辨率拍摄小行星阳光照射表面。目前,科学家对灶神星的陨坑、山脊和丘陵进行细致研究,希望在今年年底绘制完成该小行星阳光照射表面区域。

  黎明号探测器的分幅摄影机装配了七种色彩的过滤镜,可收集各种光谱信息,确保能向科学家呈现伪色彩表面绘图,伪色彩表面绘图可呈现不同波长一定比率的光强度,可适应于不同表面物质。

  该探测器观测显示在陨坑周围的表面成份具有特殊的差异性。意大利天体物理学国家学会的玛丽亚-克里斯汀娜-德桑斯蒂克(Maria Cristina de Sanctis)负责控制黎明号探测器可见光和红外绘图光谱仪(VIR),他说:“不同波长的观测数据结合不同类型物质分析,可见光和红外绘图光谱仪可显示表面矿物质的色差变化性。”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1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