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俄罗斯《莫斯科时报》网站12日报道称,俄国防部近日决定,将完善南千岛群岛的两个岛屿上的军备部署。

  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尼古拉·马卡罗夫11日表示:“国防部的计划已经得到批准。”此外,马卡罗夫称,俄罗斯将在南千岛群岛上建设两个军事据点。

  军事据点的建设工作将于2012年完成。俄将为这两个军事据点配备新式的通信系统、电子对抗系统和雷达站。

  “红宝石”超音速反舰导弹,隐身性能好,飞行速度达3060公里每小时。

  “堡垒”反导系统,有效攻击距离为300公里,可用于防卫长度超过600公里的海岸线。

  俄制米-28武装直升机,北约为其命名“浩劫”(Havoc),结构布局和作战特点与美国阿帕奇系列直升机类似。由此,西方国家戏称米-28武装直升机为“阿帕奇斯基”。

  这些被俄罗斯军方视作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将在今后三年至四年部署在俄日争议岛屿的国后岛和择捉岛上。

  俄罗斯称俄日争议岛屿为南千岛群岛,包括齿舞岛、色丹岛、国后岛和择捉岛;日本称其为北方四岛。

  “让日本人冷静下来”

  俄罗斯媒体12日援引该国国防部的计划称,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俄罗斯将开始着手在国后岛和择捉岛部署现代化武器装备,包括“红宝石”超音速反舰导弹、“堡垒”反导系统“道尔M2”防空导弹以及米-28武装直升机等“撒手锏”。

  俄军还计划在该地区部署从法国购买的“西北风”级登陆舰。军备部署工作预计三年至四年内完成。

  有分析人士称,俄罗斯在这些岛屿部署的武器已严重过时。其实,自苏联解体以来,南千岛群岛的防卫力量一直相当薄弱。

  俄军事杂志《国防》主编克罗特琴科指出:“我们有必要增强军备,以便让日本人的脑袋冷静下来。”

  俄发展争议岛屿经济

  除了在俄日争议岛屿上完善军事部署,俄罗斯政府更希望在岛上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日本媒体11日援引几名俄远东萨哈林州官员的话报道称,俄罗斯副总理伊万诺夫定于15日视察国后岛和择捉岛。次日,伊万诺夫将在萨哈林州首府南萨哈林斯克召开会议,商讨南千岛群岛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今年3月,俄罗斯政府公布了2011年南千岛群岛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包括在择捉岛修建新机场、修缮国后岛门捷列沃机场、修复色丹岛上公路、在南库里尔斯克镇建码头、在国后岛建渔业加工厂等。

  此外,俄罗斯政府规划还考虑改造、维修择捉岛燃料供应系统及南库里尔斯克镇供水和下水道等排水系统。

  为推动一系列经济发展规划的开展,俄罗斯政府计划拨款11.4亿卢布(约合4119万美元)。

  俄日“热战”近一年

  自去年7月以来,俄罗斯与日本围绕争议岛屿展开了一系列博弈。

  2010年7月,俄罗斯在择捉岛实施了苏联解体后最大规模的军演。

  11月1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视察国后岛。这是俄国家元首首次视察俄日争议岛屿。

  12月4日,时任日外相前原诚司乘坐海上保安厅飞机从空中视察北方四岛,以此宣示日本对这些岛屿的主权所有。

  围绕争议岛屿,双方你来我往,展开了一系列宣示主权所有的活动。

  资料显示,1855年签署的《俄日友好条约》认定南千岛群岛归日本所有,但根据1945年苏美英三国在雅尔塔达成的默契,苏联出兵攻打日本胜利后将取得南千岛群岛主权。按照1956年苏日联合宣言,在签署苏日和平条约后苏联可归还日本两个较小的齿舞岛和色丹岛(占领土争议的6%)。但在冷战期间未能解决这一问题。苏联解体后的初期,俄国力大减,叶利钦政府考虑通过解决俄日领土争端来发展俄日关系,以便从日本引进资金、技术发展俄罗斯。

  此时,日本欲乘俄虚弱之机要求归还全部四岛,但叶利钦在国内强大压力下,不敢归还,被迫取消原定的1992年冬对日本的访问行程。自此,日本一直要求归还全部四岛,否则不签署俄日和平条约。

  普京2000年出任俄总统后,也于2004年表示可归还齿舞岛和色丹岛,条件是签订和平条约,但被日本拒绝。

  60多年来,日本各党派在竞选时在领土问题上都奉行强硬立场,以图争取选票。

  地震曾令紧张关系缓解

  今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俄日因岛屿纷争而紧张的外交关系有所缓解。

  地震后,俄罗斯向日本派出了紧急救援人员,帮助日本进行震后搜救。有分析人士乐观地认为,日本大地震可能成为俄日紧张关系缓解的契机。

  然而,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长马卡罗夫5月11日的表态将令这种期望再度落空。俄罗斯《莫斯科时报》认为,他的表态可能再度引起日本的强烈回应。

  近一年俄日岛屿争议

  2010年7月

  俄罗斯在择捉岛实施了苏联解体后最大规模的军演。

  11月1日

  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视察国后岛。这是俄国家元首首次视察俄日争议岛屿。

  11月3日

  日驻俄大使河野雅治暂时被召回,向时任日外相前原诚司汇报俄总统视察争议岛屿的情况。

  12月4日

  时任日外相前原诚司乘坐海上保安厅飞机从空中视察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以此宣示日本对这些岛屿的主权所有。

  12月13日

  俄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视察了择捉岛和国后岛,考察一些社会项目的建设进程。当晚,日首相菅直人表示,舒瓦洛夫视察国后岛和择捉岛非常令人遗憾。

  2011年1月

  俄国防部副部长布尔加科夫视察国后岛和择捉岛,承诺将会改善当地士兵的生活条件及增加燃料供给。

  2月4日

  俄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视察择捉岛、国后岛和色丹岛。此次访问旨在视察驻扎在当地的机枪炮兵师。

  2月19日

  日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乘坐海上保安厅飞机从空中视察北方四岛。枝野表示,北方四岛与北海道的距离比想像的近,如果日本人知道距离如此近,就会对北方四岛问题更加关注。

  3月11日

  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和严重核泄漏事故。日俄之间的岛屿争议暂息。

  5月11日

  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长马卡罗夫表示,俄方今年下半年将着手加强俄日争议岛屿军备部署,包括装备反舰巡航导弹。

  □本报记者 颜颖颛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9)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韩国多功能2号卫星(阿里郎2号)拍摄到的墨西哥岛屿

  日前,韩国人造卫星最新拍摄到一个令人注目的墨西哥岛屿,它拥有深遂的岩石洞,并且水呈现深色。天文学家将这个岛屿命名为“欧波克斯”,意思是“地球上的黑洞”。

  这张照片是由韩国多功能2号卫星(阿里郎2号)拍摄的,显示欧波克斯岛屿和其亚拉胡泻湖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东北角。

  欧波克斯岛屿长42公里,以泻湖与大陆相隔离。欧洲航天局官员发表声明称,这个泻湖有环绕岛屿的较深岩石洞,从而使水看上去呈黑色。在玛雅语中欧波克斯的意思是“黑洞”,它以暗深色泻湖水而得名。

  欧波克斯岛屿位于大西洋、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的交汇点,混合的水质形成富含营养的环境,可支持大量的海洋生物生存。

  该岛屿东部海角是Caboe Catoche,这里混合了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海水形成了蓝绿色和翠绿色“万花筒”海水。

  由于欧波克斯岛屿拥有大量的海洋生物,该岛屿和周边的海域作为玉姆-巴拉姆生态保护圈进行保护起来。岛屿的白色珊瑚沙滩是海龟孵卵地点,栖息着500多种鸟类,白海豚、魔鬼鱼和多种近海鲨鱼物种。

  同时,该海域是世界上最大的鲸鲨聚集地,鲸鲨是地球上最大的鱼类之一。韩国多功能2号卫星于2006年发射升空,已拍摄大量壮观精美的地球图像,该卫星是由韩国航空宇宙研究学会建造的,提供连续性的地球勘测图像。(叶孤城/编译)

发表在栏目: 自然

  2月21日到22日,以海岛、海岸带调查与研究为主题的908专项成果第三次学术交流会在杭州召开。会议由国家海洋局科技司主办,3位调查研究负责人作了特邀报告。报告提到,根据908专项的中期调查结果,有806个以前纳入统计的海岛,已经不再被算做海岛。

  据第二海洋研究所夏小明研究员介绍,根据目前调查成果,这些“前海岛”中,700余个是因为与陆地或其他岛屿合并,不再列入统计;有66个是因为开采石料被炸掉;另外自然消失的岛屿有30个。岛屿减少的速度在2000年后变快,主要是因为经济开发。

  “在造坝或者填海的过程中,临近大陆的岛屿,或者临近大岛的小岛屿,很多是作为基点来使用。”夏小明说,“还有少数岛屿,在爆破采石后,最终低于海平面了。”根据联合国对岛屿的定义,只有在高潮时露出海平面的陆地才算做岛屿。

  被问到岛屿数量减少是好是坏时,夏小明认为,岛屿合并在沿海经济开发中有其合理性,但不赞同为了采石而把岛屿炸平。

  调查研究发现,随着围填海的兴起以及港口、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海岸带自然岸线逐年减少,人工岸线不断增加。同时,如港口建设、油气开发、水产养殖、滨海旅游等都成为海岸带利用的方向,海岸带已处于三度空间的立体化开发状态。此外,海岸带侵蚀在我国大陆沿海各地区均存在,砂质海岸的侵蚀灾害远较粉砂淤泥质海岸严重,但粉砂淤泥质海岸侵蚀速率远大于砂质海岸。调查结果还表明,在我国海岛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无序、粗放式开发,以及由人类开发活动(围填海、挖沙、炸岛)导致海岛消失等问题,并有逐年加剧的趋势。

  908专项海岛海岸带调查工作于2005年全面展开,采用了多学科综合调查手段,特别是全面采用了卫星和航空遥感技术,首次采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和国际先进的航空三维激光雷达扫描技术。此次调查的目的是查清我国海岛海岸带的位置、海岛类型、岸线长度与潮间带的类型、面积、分布和特征等基础数据,系统掌握我国海岛海岸带环境资源的现状和潜力。

  据国家海洋局介绍,迄今908专项海岛海岸带调查已全面完成,掌握了我国海岛海岸带资源、环境要素的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实现了我国海岛海岸带数据的全面更新,尤其是采用统一基准年限开展的全国性海岸线修测成果,通过了地方省级人民政府批复。908专项还取得了大量阶段性成果,编辑出版了一系列遥感影像图集,并将出版《中国近海海洋图集——海岛海岸带》;而近期即将公布的《中国海岛名录》,是迄今为止我国调查资料最新、范围最全、内容最丰富的海岛“家谱”,将为海岛法的贯彻与落实以及正在开展的全国海域海岛地名普查奠定基础。(高博)

发表在栏目: 自然
2月19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搭乘飞机从空中视察日本主张拥有主权的“北方四岛”。视察结束后,他还将访问离“北方四岛”最近的根室市,与岛民和当地政府官员举行会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2月19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搭乘飞机从空中视察日本主张拥有主权的“北方四岛”。视察结束后,他还将访问离“北方四岛”最近的根室市,与岛民和当地政府官员举行会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中新社东京2月19日电 (记者 谢国桥)2月19日下午,日本官房长官兼冲绳和北方对策特命担当大臣枝野幸男乘坐海上保安厅飞机从空中视察了与俄罗斯存在争议的“北方领土”。

  据悉,枝野幸男在空中约停留了30分钟,从机舱内透过窗户眺望了“北方领土”中的国后岛、齿舞群岛等岛屿。他对随行记者团表示,希望更多日本人关心这个问题,并与俄方进行实质性协商。随后,他在北海道根室市与相关人士交换了意见。

  这是枝野幸男就任官房长官以来首次视察“北方领土”。明天,他将从根室市的纳沙布岬再次视察。

  自去年11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访问国后岛以来,日俄“北方领土”争端再次浮出水面。本月11日,日本外相前原诚司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莫斯科举行了会谈,但无果而终。

  所谓“北方领土”(俄称“南千岛群岛”)位于北海道东北方向,具体包括国后岛、择捉岛、齿舞群岛和色单岛,目前由俄罗斯实际控制。日俄双方都主张对这些岛屿拥有主权。(完)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本报讯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18日宣布,将会利用周六和周日的休息时间前往北海道,从空中视察“北方四岛”。

  消息称,枝野将于19日上午搭乘自卫队的飞机从东京飞往北海道,下午从空中视察日本主张拥有主权的“北方四岛”。视察结束后,他还将访问离“北方四岛”最近的根室市,与岛民和当地政府官员举行会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枝野幸男是菅直人内阁新的大管家,同时兼任冲绳与北方领土问题担当大臣,这也将是他担任此职务后第一次视察“北方四岛”。

  20日,枝野幸男还将前往根室半岛的纳沙布海岬,并再度眺望北方四岛。预计他将于当日晚离开北海道返回东京。

  分析称,枝野幸男此次“北方四岛空中视察”活动是对俄罗斯政府官员最近频频到访争议领土的一种回应。 (中新)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网莫斯科2月4日电(记者 魏良磊)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4日说,千岛群岛是俄罗斯领土,俄必须开发该地区,同时应发展与日本的合作。

  梅德韦杰夫当天在俄联邦安全委员会会议上说,俄官员近期对千岛群岛地区的视察与开发这一边远地区的必要性有关。不久前,他作为俄罗斯总统首次视察了该地区,意在对该地区给予更多关注,促进当地的投资与社会发展。他要求俄安全委员会各成员铭记开发该地区的必要性。

  梅德韦杰夫说,俄罗斯与日本围绕该地区存在“过往”问题。他表示,俄将继续与日本讨论双边关系中的所有问题,包括和平条约问题,以使两国关系能够达到新的合作水平。

  当天,俄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抵达同日本存有归属争议的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对驻扎在国后岛、择捉岛上的俄部队进行视察,并对岛上一些社会工程项目进行了考察。

  去年11月1日,梅德韦杰夫登上了南千岛群岛中的国后岛。这是俄国家元首首次视察俄日之间存在争议的岛屿,日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此后,又有包括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地区发展部长巴萨尔金在内的俄政府多名官员先后视察该地区。

  千岛群岛位于堪察加半岛和北海道之间,包括大小30多个岛屿,群岛南部的齿舞、色丹、国后和择捉四岛是日本所称的北方四岛。长期以来,俄日在四岛归属问题上互不让步。二战结束后,这些岛屿先在苏联、后在俄罗斯联邦的管辖之下。日本政府一直坚持解决北方四岛归属问题是缔结日俄和平条约的前提条件。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岛屿正在消失

  过去20年间,中国沿海地区加速“填海造地”,导致岛屿消失,而同时,日本和越南却投入巨额资金加固周边的海岛。

  2010年3月的一天,印度加尔各答杰达维普尔大学海洋研究院的教授苏加塔·哈兹拉像往常一样浏览孟加拉湾的卫星图时,总觉得有点不对劲,对他来说如数家珍的孟加拉湾好像少了一点什么。

  “新摩尔岛呢?新摩尔岛怎么不见了!”哈兹拉教授的惊叫吓了同事一大跳。

  印度海军立即前往该水域展开调查,然而,当他们赶到新摩尔岛所在的位置时,除了茫茫的大海外,哪有小岛的一丝影子。

  30年来,印度和孟加拉国就这个3.5公里长、3公里宽的小岛的归属问题屡屡兵戎相见,如今它却不复存在了。哈兹拉教授不无调侃地说:“领土争端这下被全球变暖问题解决了。印度政府以前是派军舰前去保卫小岛,现在得派潜艇去保卫了。”

  而中国的岛屿也在快速消失。作为一个地图收藏家以及Google地图的狂热爱好者,李益发现,中国沿海的岛屿正在逐年减少。他对《世界博览》记者说,开始是非常缓慢地减少,“起初用Google Earth软件甚至不容易注意到它们,”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海岛数量开始成倍减少,速度令人震惊。

  数据停留在80年代

  在官方网站上可以查到一组数据:仅20年间,浙江省的海岛便减少200多个,广东省减少了300多个,辽宁省的海岛消失48个,河北省海岛消失了60个,福建省海岛消失了83个。

  显然,中国的小岛也正在面临灭顶之灾。然而大多数人却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顾建清说——因为河北省现在经常使用的海岸线长度和滩涂面积数据都来源于1984年的调查,沿海岛屿数量沿用的是1989年的调查。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海洋开发力度加大,沿海地质地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研究人员依赖于过去的研究数据,意义还有多大?据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最近做的实地调查显示,滩涂面积减少206.17平方公里,沿海岛屿则减少近半,现存数量实际仅为72个。

  像河北省这样进行实地调查并提出警告的地区仍属少数。对于所辖海岛总数较多的海南省,到底消失了多少岛屿,目前尚未有一个确切的数据。

  “对岛屿的调查手段主要是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所以不能排除技术上的限制导致统计数据的不确定,”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的工作人员说。

  其实,对于岛屿大规模的消失,住在岛屿附近的居民并不稀奇:每天多艘挖砂船不停地在海中采挖砂石,巨大的传输轨道伸入水中,像一只只铁臂攫住小岛,岛屿在一天天缩小,直至消失……却任何记录都没有。

  向海洋要土地的罪过

  李益熟练地用Google Earth软件在“地球”上转动,他从各种角度观看我们的星球。“沙洲类岛屿没有固定的岩石,比较容易因为风浪等自然因素而消失,”他指着一块岛礁说,“比如说这些地方,涨潮时不会有任何一块土地能露在海面上。最终,它们被海水淹没。”


加固海岛

  正如坎昆峰会上岛国的呼吁,如果全球升温不控制在1.5℃以内,长期来看,海平面的上升会让这些岛屿从地球版图上消失。

  但也有让他们欣慰的科学新发现。最近的《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杂志发表研究表明,许多岛屿不仅没有消失的危险,相反,它们的面积越来越大。“活的珊瑚虫会不断地给岛屿提供继续扩大的原料,而风和海潮运动则持续地给这些岛屿提供各种碎砾。”

  自1950年以来,平均海拔仅为4.5米的图瓦卢七个岛屿的面积平均都增加了3%。但是,图瓦卢人仍乐不起来,一旦灾难来临,该国环境部部长玛塔伊奥表示:“目前尚无任何一个国家愿意接收图瓦卢移民。”

  人类的经济发展计划对岛屿的破坏力更甚于气候变暖——堤坝、旅游工程、养殖工程、港口及配套工程、海上石油开采、挖矿与填海工程都让岛屿快速消失。

  黄庆(化名)是一个海岛的“岛主”,所谓岛主,只是拥有比较长时间的海岛使用权。全中国大概有600多位岛主,他们拥有的大部分是湖岛,而像黄庆这样的海岛岛主,全国大概只有60多位,个个皆是顶级富豪。

  黄庆的小岛上有漂亮的树林、小矮山和沙丘。四周是大海,岛屿的天空比云朵更低。这个小岛成为忙碌的黄庆在夏季最喜爱的避暑胜地,每到节日,他也一定会给“关系户”寄张自己特制的私人小岛风景明信片。

  这一切马上就要结束了。岛的对岸进行着一场连岛工程,他的岛屿将和陆地连到一起。“没有四面环海,还叫什么岛?最多是一个半岛。”他说。富豪朋友们开玩笑地建议他,“对面填着,你在这边挖着,只要别连上,你大可继续做你的岛主。”

  连岛工程耗费上百亿资金。他抱怨道,政府这个项目的豪言壮语太过夸张,仿佛填上这些海水就像排空一个蓄水池一样容易。他的岛屿以及相隔的几个小岛屿最终都将与陆地相连,建设成为港口或者临港工业区。

  从上世纪末至今,浙江有超过一百余座无人居住岛屿因为填海、筑堤、桥梁等工程变成半岛或陆地。

  中国从清朝中后期就开始填海造地;到建国初,人们围海晒盐,形成了沿海四大盐场;上世纪60年代,则形成了大量的农业土地;到了上世纪80年代,水产业发展让海湾布满渔场和捕捞贝类的浮动平台,一些公司已经迁到了更遥远的地方——无人居住的半岛或小岛。

  据不完全统计,三次大规模填海造地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

  李益向《世界博览》记者展开了中国某个角落的地理细节。“这是四年前保存下的一张图,”他说,“你看,这海岸线明显,地形简单。仿佛两军对阵,一边是土黄色的大陆以沉默坚硬的姿态直抵大海,一边是蔚蓝深邃的太平洋,被太阳晒得闪闪发亮,只有海陆相交的地方激起一线白色浪花,从北到南几千公里都是如此。附近几个蕃薯状的岛屿离大陆都不远,大概只需要航行两三个小时。”

  “现在,你再看。”原来蜿蜒曲折的海岸线被“拉直”,小岛连在一起变成海上平台,可以看到上面整齐的建筑和规划好的街道。小岛被沥青、水泥或者高楼大厦覆盖,以前的样子再也无法恢复了。

  许多人都看过明信片和海报上的香港——港湾、尖沙嘴半岛以及远处的九龙山。

  但是,当游客们今天将眼前的景色与明信片对比时,只能勉强认出下面的港湾以及几栋高楼——经过无数次填海后,港湾现看起来就像一条河。九龙山已经彻底消失了。

  “向海要地”一直是沿海城市的发展思路,于是开山炸岛,加速小岛的消失。

  小岛也是要保护的领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中国委员会副秘书长蒋高明预言,如果作为屏障的小岛都消失了,沿海湿地更容易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降低,影响重要鱼类的洄游,甚至引发赤潮、洪灾和海啸。

  菲律宾南部某度假胜地的市长贾彭佳(Jabonga)发现,随着岛屿的消失,原来只有20%湖水和海水倒灌,现在海水倒灌情况已严重到80%以上,波及当地的水稻、玉米、蔬菜、果树等种植业。

  以“围海造田”闻名的荷兰,也不得不将已经围起来的土地“还淤还湿”,明白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不能因为过多的人为干扰而破坏。

  岛屿消失还是涉及国家存亡的重大战略问题。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岛礁,也可获得15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新加坡)面积的领海,以及4600多平方公里的毗连区,甚至还可获得4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浙江省四倍)面积的专属经济区。

  正因如此,从1987年1月起,日本就耗资300亿日元(1日元约合0.08元人民币),用三年时间对太平洋海域的一处环礁——冲之鸟礁(日本人称为冲之鸟岛)“加固”,并“投资”8亿日元加装钛合金防护网。实际上,这处环礁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人已经以此提出了南太平洋大陆架的延伸申请,2009年9月11日,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表示已经着手处理这项申请。中国则向联合国正式提交了反对意见。“加固”工程完工以后,日本的相关“维修”工作也一直没有停止。

  在这处存在很大争议的环礁上,日本投入了很大的心血,因为他们认为冲之鸟礁对于自己获得专属经济区非常重要。由于“维修”负担沉重,建设省在1999年决定,“管理”资金全部由国库负责,将“冲之鸟岛”作为建设省直辖“管理”的海岸,因此“冲之鸟岛”虽然在名义上“隶属”东京都地方,实际则在日本政府直接的事实“管理”之下。

  直到今天,日本还每年花费数百万美元在偏远的太平洋小岛上养殖珊瑚,其中许多岛屿都是与中国存在领土争议的。日本希望这些投入未来能换回巨额回报,谁也不能忽视此海域盛产的鱼类、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储藏,当然,它们还毗邻重要的航道。

  据资料显示,中国南海海域可供开采的石油储量相当于全球的12%,堪称“第二个波斯湾”,此外,还有数量惊人天然气和“可燃冰”资源。

  相反,在《海岛保护法》未出台前,中国对海岛的保护和管理一直无法可依,因而出现私人占用、出租海岛和出让、转让海岛使用权的现象,而在这种现象里面往往渗透着诸多利益相关部门的纠结——有利益就越权,没利益就弃权——进退两易。

  岛屿上无序的开发造成人为破坏,如开山炸石、破坏周边环境等造成海岛消失。破坏也不限于岛体本身,作为岛屿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珊瑚礁、红树林资源一样受到污染威胁。如今在亚龙湾,珊瑚礁50%已经遭到破坏。

  此外,比这更严重的是,由于南海绝大多数岛屿属于无人居住岛,大部分岛屿上并没有实物标志,以至于其他国家趁机非法侵占。

  之前就有媒体报道,中国南沙群岛共有约40多个岛礁被其他国家非法侵占并从事油气勘探和开采,其中越南近年来每年在中国南沙地区开采的石油就达3000万吨。

反观其他国家对岛屿的态度:在太平洋上有一个面积仅为11平方公里的小岛,现今已快被海水淹没,只有几块突兀的石头还在海平面以上。日本有关人士表示,这里马上将用钢筋水凝土浇灌,使之大部分面积还在海平面以上,进而养殖珊瑚,利用珊瑚的作用将这个小岛保留下来。相关人士称:“这样的小岛还很多,需要一个个的保护,这也是日本的领土。”(宋丽)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附近一座岛屿上发现的罕见钻石巩固了一种富有争议的想法,即大约1.29万前的彗星撞击导致北美洲地区的大型动物灭绝,一个早期人类文明也因此毁于一旦。

  在北美沉积物中发现的类似“纳米钻石”于2009年初亮相,它们充当了证明太空岩石撞击地球导致古代大灭绝的证据。根据这一理论,在上一个冰川期,数量惊人的彗星碎片降落在北美地区并引发大量野火。最初的温度和压力在土壤中形成了微型钻石。

  但这些热量也同样融化冰原,融化带来的大量淡水“关闭”了一个关键性洋流,让当地本该进入的解冻期化为泡影,气候同时朝反方向发展。突然间的再次降温杀死了剑齿虎、惧狼以及猛犸等哺乳动物,北美地区一些最为早期的人类居民也难逃此劫,克洛维斯文明就此消亡。

  反对这一理论的人对钻石证据产生怀疑,他们表示此前发现的微型钻石缺少晶体结构,因此无法与地外物体撞击产生的“震动”联系在一起。研究报告作者表示,新发现的钻石拥有独特的六边形结构,只有在地球上已知曾发生撞击的地区发现的钻石才拥有这种结构。研究报告联合执笔人、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地质学家詹姆斯·肯奈特说:“钻石的发现对这一假设非常重要,原因就在于:除此之外很难对过去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解释。”

  大约1.3万年前,加州圣罗莎岛还是一座“超级岛屿”的组成部分,“超级岛屿”现在已经分裂成洛杉矶西部的海峡群岛。“超级岛屿”的气候非常寒冷,远远超过现在,岛上被杜松林覆盖,生活着侏儒猛犸和一些已知最为早期的美洲居民。

  在圣罗莎岛古代沉积层中的发现的六边形钻石与其它类型的纳米钻石以及野火产生的大量木炭混杂在一起。肯奈特及其同事的研究报告刊登在《国家科学院院刊》上。肯奈特说:“这座岛屿曾经是一个地狱。”大约在同一时期,大型哺乳动物从北美大陆消失。圣罗莎岛的化石记录显示侏儒猛犸从此消失,原有植被不复存在,草地和橡树林开始出现。肯奈特说,所有这些证据都指向气候突然发生变化,这种突然变化应该是由“某种宇宙撞击”导致的。

  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地球科学家,同样对过去气候变化进行研究的埃里克·施泰格表示,肯奈特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彗星撞击案例。对于1.29万年前的降温,科学家已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似乎没有什么必要用类似这样的撞击来解释降温。施泰格说:“我们无法证明撞击是降温所必需的,它的出现只是一种巧合。它无法解释过去出现的所有类似气候事件。我们需要更多证据,至少也应该是一些证据,而不是仅仅一个。”

  对于降温,一种普遍被人接受的解释是:洋流运送热量方式出现的一系列周期性快速变化。但在肯奈特看来,这种解释无法完全说明他以及同事在能够与冰川期大灭绝联系在一起的考古学与地质学记录中发现的现象。他说:“如果这个假设不成立,1.29万年前并未发生宇宙撞击,我们便要得出这样一种结论,冰川期解冻期不可能出现气候大逆转。”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导读:美国国家地理网站7月1日公布了一组照片,展示了马尔代夫蝠鲼聚集的摄食区域以及生活在这里的迷人生物。

  1.哈尼法鲁岛(Hanifaru)附近水域的蝠鲼

蝠鲼穿过印度洋哈尼法鲁岛(Hanifaru)附近一个到处是浮游生物的水域。
蝠鲼穿过印度洋哈尼法鲁岛(Hanifaru)附近一个到处是浮游生物的水域。

  哈尼法鲁岛是形成马尔代夫的无数印度洋岛屿之一。每年的5月到11月,当潮汐和洋流将大量磷虾和浮游生物送到海面,成群的蝠鲼聚集在哈尼法鲁海湾,张开大嘴享受饕餮盛宴。

  2009年6月,马尔代夫新建立了三个保护区,其中就包括哈尼法鲁和其他两个蝠鲼和鲸鲨的摄食区域。鲸鲨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鱼类。

  马尔代夫当局将对捕鱼活动、船速和废物进行管控。专家称,新设立的保护区允许潜水——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可能会让当地渔民除了捕鱼以外还有一条生路。马尔代夫环境部长默罕默德·阿斯拉姆(Mohamed Aslam)在一份声明中称:“政府将致力于保护马尔代夫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海洋环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石,支撑着我国最大的两个行业——旅游业和渔业。”

  2.鲸鲨身边觅食的蝠鲼

马尔代夫蝠鲼的数量达到1万只左右,它们可以长到12英尺(约合3.7米)。
马尔代夫蝠鲼的数量达到1万只左右,它们可以长到12英尺(约合3.7米)。

  每年的5月到11月期间,大量磷虾和浮游生物会困在哈尼法鲁海湾,此时,蝠鲼会展示专家所称的“气旋摄食”:一个紧挨着一个,最终数百只蝠鲼形成一个螺旋形的涡流。“拯救我们的海洋基金会”海洋生物学家盖伊·史蒂文斯在一份声明中称:“哈尼法鲁海湾是地球上仅存的几个有蝠鲼和鲸鲨大群活动、令人无限回忆过去的地方之一。”

  3.马尔代夫周围水域的鲸鲨

马尔代夫周围水域的鲸鲨
马尔代夫周围水域的鲸鲨

  鲸鲨体长大概40英尺(约合12.2米),对浮游生物是来者不拒,也在哈尼法鲁海湾的饕餮盛宴展示自己独特的摄食能力,马尔代夫2009年6月新设立的三个海洋自然保护区也让这种庞然大物受益匪浅。至少有120只集装箱大小的鲸鲨生活在马尔代夫周围水域。马尔代夫是世界上仅存的几个可以终年看到鲸鲨身影的地方之一。

  4.马尔代夫的岛屿

马尔代夫的岛屿
马尔代夫的岛屿

  马尔代夫是一个由1192个小岛构成的岛国,比如照片中的这些岛屿。2009年6月,该国又新设立三个海洋生物保护区。在这些地方,只允许当地渔民进行传统的捕鱼活动,帮助保护蝠鲼。环保专家称,马尔代夫是世界上蝠鲼数量最多的地方之一。

  5.珊瑚上畅游的鱼群

成群结队的鱼儿在马尔代夫芭环礁的珊瑚上畅游
成群结队的鱼儿在马尔代夫芭环礁的珊瑚上畅游

  芭环礁是一个环形珊瑚岛,将一个泻湖整个圈了起来。环礁通常位于广阔的热带海洋的中心,延伸到水面。美宇航局的地球观测站称,过去数千年,像银莲花一样的珊瑚虫造就了许多方圆6英里(10公里)的环礁,其中一些的规模堪比小城市。

  6.数百只蝠鲼齐聚

数百只蝠鲼聚集在一起,享受涌入马尔代夫哈尼法鲁海湾的浮游生物
数百只蝠鲼聚集在一起,享受涌入马尔代夫哈尼法鲁海湾的浮游生物

  有时,蝠鲼会以螺旋形游动,从事专家所称的“气旋摄食”:除了这些浮游生物丰富的水域,别的地方极少看到这种壮观的摄食现象。(杨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www.6park.com


资料图:韩国陆军K-9自行榴弹炮

www.6park.com

据外电报道,韩国官员称,韩国军方6日已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实弹演习。

  韩国联合参谋部称,由战舰或陆上炮兵部队进行的实弹演习,已经在29个地点展开,其中包括朝韩争议海域上的大青岛。

  韩国新任国防部长金宽镇3日表示,若是朝鲜再次挑衅,将出动战机空袭朝鲜。

  朝鲜中央通信社5日指控金宽镇的空袭言论等,是一连串“疯狂挑衅”,这些行径“快速让朝鲜半岛情势进入无法控制的极端状态。”

  韩国联合参谋部发言人对此表示,对朝鲜最新的声明,他“甚至都感觉不到有做出回应的必要”。

  他引述金宽镇的话说:“演习是在北方界限以南进行的,在我方领海,是一次正义的演习,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进行演习。”

  韩国的火炮演习,预定6日至12日在其周边29处海域进行,16个在黄海,7个在东部海域,6个在南部海域,以强化防卫。

  位于黄海的大青岛包含在此次实弹演习范围内,此岛临近南北朝争议的海上分界线,与白翎岛、小青岛、大延坪岛、小延坪岛并称“西海五岛”。

  11月遭到朝鲜炮击的延坪岛此次不在演习范围内。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2 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