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6日电 综合报道,日本多位政客蠢蠢欲动,称要在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日那一天参拜靖国神社。虽然已有消息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不会参拜,但其对阁僚“拜鬼”不闻不问的态度,也遭致各方批评。同时,安倍政权加快修宪步伐等举动,不仅招致日本国内反对声浪,更引发邻国担忧。
日多名政客将参拜靖国神社 安倍“不管不问”
8月15日将至,这一天是日本“战败纪念日”,包括安倍晋三在内的日本政客当天是否会参拜为军国主义招魂的靖国神社,备受关注。
据日本媒体报道,自民党政调会长高市早苗、行政改革大臣稻田朋美及文部科学大臣下村博文等日本多名政客表示打算或已经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自民党透露,该党政调会长高市早苗基本决定在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她将参加跨党派议员联盟“大家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会”的团体参拜。高市每年都在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
另据报道,日本行政改革大臣稻田朋美也将于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这一决定“已经得到了首相官邸的同意”。
现年54岁的稻田朋美是出名的日本极右翼分子,曾出书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日本侵略史,反对给二战战犯定罪的东京审判。她曾于今年4月28日靖国神社春季大祭期间前往参拜。
日本文部科学大臣下村博文8月2日说,自己因故无法在8月15日参拜,因此已提前参拜靖国神社。他是目前所知安倍内阁成员中第一位在8月15日前后参拜靖国神社的大臣。
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5日就“拜鬼”辩解称,“向为国家献出生命的人们合掌祈祷冥福,这在哪个国家都一样。阁僚是否以私人立场参拜,官邸无需说三道四。”
日本首相官邸5日晚传出的消息说,首相安倍晋三已经决定不会在8月15日败战日参拜靖国神社。首相官邸人士称,安倍担忧此举使得日本与中韩的外交关系更趋恶化;同时,也将加重美国政府对于安倍政权右倾化的担忧。
但对于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目前安倍采取了“不管不问”的容忍姿态。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在5日上午的记者会上称,“首相官邸将不干涉内阁成员是否以私人名义进行参拜”。
有媒体指出,即使安倍不会参拜靖国神社,但日本政界的这股“拜鬼”歪风与安倍的纵容不无关系。
日本国会议员透露:“从目前情况看,安倍本人可能不会去。但他正暗中推动内阁成员参拜,今年8月15日有可能成为日本战后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最多的一次。”
“拜鬼”歪风引各方批评 美国亦表示担忧
8月5日的一份最新调查显示,受钓鱼岛问题、历史观问题影响,中日两国国民好感度均跌至2005年以来调查的最低值。90.1%的日本人和92.8%的中国人称对对方国家“印象不好”,认为两国关系将进一步“恶化”的人也比去年有所增加。
安倍政权种种右倾化倾向不仅使日本国内忧心忡忡,更引发中、美、韩等多国警惕和警告。
全日本佛教会理事长小林正道8月5日在首相官邸递交请愿书,要求首相安倍晋三及阁僚遵循政教分离的精神,不要参拜靖国神社。此前,新日本宗教团体联合会也要求安倍和内阁大臣不要参拜。
而与安倍领导的自民党联合执政的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也多次强调,要求安倍不要参拜靖国神社。山口指出,第一届安倍政府执政期间,首相顾及各方,采取了不参拜靖国神社的行动。他希望安倍明智应对,继续保持这样的姿态。而且,他指出,中韩两国都在关注8月15日安倍将如何行动。有必要明智地应对,为改善关系做出不懈努力。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多次表示,靖国神社问题事关日本能否正视过去侵略历史,是否尊重亚洲受害国人民感情。中方要求日方认真反省历史,恪守在历史问题上做出的承诺,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韩国政府5日严厉警告称,绝不能有日本政府和高层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若日本部分阁僚参拜靖国神社,韩国政府将根据参拜阁僚的具体情况采取应对措施。
就“拜鬼”一事,美国国会调查局数日前公布的日美关系报告中指出,若安倍本月参拜,有可能会激化东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
分析认为,美国公布该报告的背景是,美国担心日中、日韩因历史认识问题出现裂痕的双边关系进一步恶化会引发地区不稳定,美国的利益有可能受损。
安倍加快修宪程序步伐 2015年或修改“村山谈话”
除历史问题外,安倍政权的修宪立场也一直备受关注。自上个月在参院选举中大获全胜之后,安倍政权不出意料也加快了修宪程序的步伐。
日本防长小野寺五典以及安倍属下推动修宪智囊团团长、前日本驻美大使柳井俊二8月4日透露,日本要在今年内就把允许自卫队行使集体自卫权一事列入日本防卫大纲。
报道指出,这是防卫省首次对外公开安倍内阁放宽军事禁令的时间表,“显示日本在修改宪法的程序上加快了步伐”。
柳井称,智囊团“一致认为行使集体自卫权是国际法上所允许的,(日本)宪法也应当给予认可”,拟在今年内就以这一见解提出报告书。小野寺也表示,防卫省内部将配合这一时间表展开讨论,以便将其意向反映在今年的新防卫大纲内。
8月5日,日本自民党干事长石破茂还就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游说称:“我们说的不是‘将要行使’,只是说‘能够行使’。”官房长官菅义伟就旨在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的政府的专家座谈会指出:“应针对具体问题,而不是抽象概念推进讨论。”
此外,安倍政府计划借2015年战后70周年之机发表首相谈话,这一消息也引来外界侧目。虽然菅义伟解释称目标是发表“面向未来”的谈话,但不可否认有可能修改就日本的侵略和殖民统治历史道歉的“村山谈话”。
今年4月,安倍在国会答辩时曾表示:“作为安倍内阁,不会原封不动地继承这一(村山)谈话。”此言在亚洲多国和美国掀起了波澜。7月,自民党参院选举大胜,安倍政权基础得到巩固,出现了设立关于“新谈话”的专家小组的构想。
但日本媒体指出,有日本政府高官就谈话认为:“没有必要急着得出结论。”美国政府相关人士也警告称:“历史问题将引起不必要的争端。”
韩国《中央日报》5日评论称,安倍政权上台后,日本右倾化趋势日益明显,推进修宪让曾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邻国颇为紧张。
《中央日报》同时就历史观问题指出,安倍虽并未直接否认“河野谈话”或“村山谈话”,但他就修宪或历史问题的言行中并未体现与两个谈话的连续性,“他一直都非常微妙的在维持着虽然官方上表示承认,但在解释上却予以否定的双重且矛盾的立场。” (完)
据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网30日报道,安倍晋三在第二次担任日本首相后,半年多的时间里先后访问了逾十个国家,取得了基础设施出口与加强安保合作等具体成果。分析称,从中可以看出安倍攻势外交战略的关键词是其自身经济政策“安倍经济学”与“牵制中国”。
报道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5月29日与印度总理辛格举行会谈,双方就在安保与经济等广泛领域加强合作达成一致。
分析认为,由于中国正加紧在斯里兰卡等印度洋周边国家建设港口等,因此加强与印度的关系也是日本在安保问题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安倍在与辛格总理的会谈中,首先称“很高兴能再次以首相身份进行会谈”。安倍在第一次担任首相时曾于2007年8月访问印度并与辛格总理进行会谈。但实际上两位首相5月28日晚上就已经非正式地在首相官邸进行了共进晚餐。
另外,安倍之所以如此重视印度,主要也包括印度在地缘政治学上的定位和迅速扩大的市场这两个因素。印度地处印度洋的要冲,扼守着从中东和非洲运输能源物质的海上运输线。
日本首相官邸的官员介绍说,安倍首相非常渴望此次会谈。突然在首相日程中加入一个非正式晚餐就表明了这一点。在首脑级别的会谈中加入计划外日程是非常罕见的,安倍周围的人员对这次“特别应对”感到吃惊。针对会谈安倍而与外务省官员进行的事前讨论也“比以往都要多”。
与此同时,维持着年均8%的经济增长率、拥有世界第二大人口的印度也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在援助新干线技术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安倍亲自出面推销。
除了印度之外,一名日本外务省官员介绍称,安倍此前的出国访问全都按照一定思想展开了战略性的外交。安倍刚一上任就提出了“以看得见的形式开展战略性外交”的方针。为此而选择的国家包括上任后首先访问的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以及2月出访的美国、4月底访问的俄罗斯与中东各国。
分析称,这些访问均具有“牵制中国”和确保海上运输线等安保上的意义,并兼备获取资源和帮助日本企业开拓市场等经济层面上的重要性。尤其是经济外交,这可谓是“安倍经济学”增长战略的重要支柱。因此通过加强与各国的合作关系,推动发电站与高铁等日本技术的出口。
在安倍5月24日至26日访问缅甸时,有超过40位来自民间企业和大学、自治体的官员同行。一名日本政府人士称,根据日本惯例,首相出访时要通过经团联等经济团体向企业打招呼,但此次出访则是首相身边人员“直接告诉了对进入缅甸感兴趣的企业”。
文章指出,作为安倍此次上任时就面临的课题,与中国和韩国的关系依旧看不出改善的迹象。最近由于安倍关于历史问题的发言而导致中韩对日本更加排斥。美国也由于安倍在历史问题上的强硬态度而越来越忧心忡忡,作为安倍外交基轴的日美同盟已开始受到影响。
继日本内阁成员和168名国会议员本月参拜靖国神社之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又公开否认侵略历史,并称参拜靖国神社“理所应当”,明确表示允许内阁成员参拜。连日来安倍与日本右翼政客的言行,引起了相关国家强烈反对。
综合媒体4月28日报道,韩国外交部发言人赵泰永日前表示,在有关日本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韩国政府坚持一贯的“绝不让步”外交原则。对于安倍表示“不会原原本本继承"村山谈话"”的立场,赵泰永强调说,在历史问题上“绝不可以混淆是非”。
韩国外交部25日还召见了日本驻韩大使别所浩郎,对安倍否认侵略历史和袒护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的发言表示强烈抗议。此前,韩国外交部长官尹炳 世已取消了本月下旬的访日计划。韩国认为,韩日关系的新未来始于日本领导人正确的历史观。韩国总统朴槿惠表示,在不以正确的历史认知为前提的情况下,很难 面向未来改善韩日关系。
朝鲜内阁机关报《民主朝鲜》28日发表文章说,日本安倍政府比日本历届政权的保守色彩都要浓厚,并露骨地煽动军国主义海外侵略。日本一边修改并 制定战争宪法,一边歪曲和否定侵略历史。文章说,现实表明,日本的军国主义正在以可怕的势头抬头并正处于冒险阶段。但日本反动势力必须清楚,他们正在走一 条自我毁灭的道路。军国主义海外膨胀不会给日本带来和平繁荣,而将推动日本最终走向毁灭,日本应该正视这一点。
美国《华盛顿邮报》27日发表文章说:“诚然,人们会对历史进行重新诠释。但事实就是事实。日本侵占过朝鲜(半岛),侵占过满洲里和中国其他地 方,也入侵过马来亚。然而,为何过去几十年来德国能够诚实面对历史并由此巩固自身在欧洲的地位,而对于日本一些人来说,事实却如此难以承认?”文章还说, 过去一周来,安倍的言论似乎将近几个月来一些推动日本经济发展的进取姿态置于危险境地。无论什么理由都不该成为安倍过去一周倒退回这种“自我毁灭式”修正 主义的借口。
《华尔街日报》同日刊文说,安倍的“历史相对论”会引起珍珠港事件,以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关注。日本是美国的盟友,但是安倍的“可耻”言论会使他的国家在国外失去朋友。
日本共同社25日援引日美外交人士的话报道说,美国政府已通过外交途径非正式地向日本政府表示了对安倍言论及其阁僚参拜靖国神社一事的关切,认为这可能会影响东亚局势的稳定,对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造成不良影响。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靖国神社问题的实质是日本政府和领导人如何认识和对待过去对亚洲邻国的侵略历史。如果日本领 导人将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扩张和殖民统治视为引以“自豪”的“历史和传统”,企图挑战二战结果和战后国际秩序,日本将永远走不出历史的阴影,日本同亚 洲邻国的关系将没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