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电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本总务相新藤义孝和绑架问题担当相古屋圭司正在考虑于10月17日至20日的秋季例行大祭期间参拜靖国神社。 这两名内阁大臣自去年底上任以来,在春季例行大祭期间和8月15日终战纪念日都参拜了靖国神社。两次都没有参拜的首相安倍晋三将在近几天内决定今年秋季例行大祭是否参拜。不过,普遍认为安倍本次也不会参拜的可能性很大。 关于秋季的例行大祭,新藤在10月8日的记者会上说:“(参拜靖国神社)是在每个人的宗教信仰自由范围内,作为个人行为进行的。靖国神社是我自己日常生活中也会去的地方,希望根据自己的日程来判断。”不过,新藤并没有明确表示是否会参拜。 古屋在终战纪念日参拜靖国神社之后曾强调“以怎样的形式祭奠战争死难者,是本国内部的问题”。进入10月以来,古屋以“从未缺席过例行大祭的参拜”为由,调整自己的日程。 在今年4月例行大祭前后,安倍内阁共有4名大臣参拜了靖国神社。除新藤和古屋以外,还有副首相麻生太郎和行政改革大臣稻田朋美。新藤、古屋和稻田这3名内阁大臣在终战纪念日也进行了参拜。安倍自就职以来一次都没有参拜靖国神社。 安倍本人对内阁大臣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表示认可,称“这是大臣的个人自由”。今后,安倍将在每次参拜季时根据国际形势综合谨慎判断,同时内阁大臣参拜靖国神社或将形成惯例。 关于本次秋季例行大祭是否参拜,安倍本人没有明确表态。不过,考虑到外交方面的影响,政权内部认为“应该不会去吧”(首相周围人士语)的声音比较强烈。 针对靖国神社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日前再次指出,靖国神社供奉有14名日本二战甲级战犯。日本领导人参拜问题事关日本能否正确认识和对待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是否尊重中国等广大受害国人民感情,是事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重大原则问题。中方已反复表明,不管日本领导人何时以何种形式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中方都坚决反对。 华春莹说,当前中日关系面临严重困难,如果日方在靖国神社问题上挑起新的事端,必将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这一点日方应有清醒认识。希望日方不要误判形势,误导舆论,一错再错。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日本“終戰紀念日”8月15日的前一天赴日本幕府時代末期思想家吉田松陰淵源深厚的松陰神社進行參拜。吉田松陰是日本明治維新的先驅者﹐具有強烈的民族擴張主義思想﹐對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形成有較大影響。
日本共同社8月13日報道稱﹐安倍13日下午在山口縣萩市參拜了與日本幕府時代末期思想家吉田松陰淵源深厚的松陰神社。安倍隨後對記者表示﹕“首次決定參加眾院選舉時也來參拜過。雖然秋季起將面臨諸多困難抉擇﹐但我已發誓會作出正確的判斷。”有意見認為﹐安倍此番發言是針對消費稅增稅等事宜。
據報道﹐日本自民黨選舉對策委員長河村建夫及萩市市長野村興兒也陪同前往。安倍參觀了神社內由吉田松陰主辦的“松下村塾”﹐並在吉田松陰及松下村塾學生高杉晉作的墓前合掌致敬。
吉田松陰是日本江戶幕府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日明治維新的先驅者﹐興辦松下村塾﹐傳授兵法﹐宣講尊王攘夷主張﹐培養了高杉晉作﹑伊藤博文﹑山縣有朋等倒幕維新領導人。同時﹐他還具有強烈的民族擴張主義思想﹐他主張侵中國和朝鮮﹐“控制南洋而襲印度”﹐甚至夢想“並吞五大洲”﹐對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形成有較大影響。
安倍放棄8月15日參拜靖國神社被西方媒體解讀為避免與中韓對抗升級的“克制之舉”﹐但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稱﹐在日本媒體報道出這一消息幾小時後﹐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東亞與太平洋小委員會主席卡丁就迅速向日本媒體表明他“支持安倍考慮到與韓國的良好關系所作出的應對”。報道稱﹐這似乎證實了《產經新聞》當天一篇文章的內容﹐《產經新聞》引述外務省內透露的消息說﹐安倍在7月參議院大選後對參拜問題向周圍透露心聲說﹕“與其說是考慮中韓反對﹐還不如說是要顧慮美國。”消息說﹐最近美國對靖國神社問題似有替中韓考慮的微妙態度﹐使首相官邸內存在“如果現在安倍去參拜﹐拼了命也要阻止”的反對聲音。
另據共同社報道﹐正在日本訪問的美國參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內德斯8月14日與日本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舉行會談﹐並要求日方盡快修復處于僵化的中日關系。
事實上﹐從日本紀念二戰的方式來看﹐“顧慮美國”恐怕道出了他們的真實想法。日本官方和民間對二戰戰死日本軍民的悼念方式以及場所遍及全國各地﹐並且以神社﹑和平祈念館﹑戰爭舊址公園等方式呈現。
以《環球時報》記者近日剛剛走訪的沖繩縣和平祈念公園為例﹐這處以悼念1945年沖繩之戰20萬日本軍民死難的紀念場所規模宏大﹐包含葬有沖繩一所女校240多名師生的公墓﹑一處和平祈念資料館﹑多處戰爭遺址﹑一組雕有20萬沖繩戰死軍民姓名的紀念碑﹑一處美術館等建筑群。最引人關注的是﹐雕著20萬死難軍民姓名的紀念碑按生前所屬縣和姓名筆劃分組佇立著﹐面向當年美軍搶灘登陸的太平洋海岸。不時有日本民眾前來祭獻花束。資料館內更是以日﹑英﹑中﹑韓文說明﹐且以影像﹑歷史實景模擬﹑實物展出﹑文獻等重現沖繩之戰﹐凸顯戰爭對日本軍民造成的“殺戮”。在第三展示“地獄戰場”這塊﹐其文字說明是這樣的﹕“在美軍強大的掃蕩戰中﹐軍民慌作一團﹐被追得從一個戰壕逃到另一個戰壕﹐哭叫聲此起彼伏﹐場面極其悲慘。在戰壕內﹐有的平民被殺害﹐有的強行被迫集體自殺﹐有的被活活餓死。在戰壕外﹐受到槍炮及火焰放射器的襲擊而遭到殺戮﹐場面無比悲慘﹐簡直是人間地獄!”事實上﹐五個核心展室除了展示日本沖繩民眾在二戰末期如何慘烈外﹐鮮有提及日本二戰的發端原因。
在沖繩的舊海軍司令部公園內﹐日本政府除了將當年的地下工事修復並且對外展示外﹐最重要的是強調當年最高指揮官海軍少將大田實當年如何自殺成仁﹐2400名日軍如何在這處工事內與美軍浴血奮戰的。這處戰爭遺址的介紹書還特別強調說﹐這裡除了能見那霸全景外﹐更重要的是能將東海“盡收眼底”﹐可以監視“從中國來的船的一舉一動”。《環球時報》記者在舊海軍司令部公園內偶遇同樣到此參觀的駐沖繩美軍軍官們。他們在看了日英文的布展說明時坦言﹕“這些文字只有日本的角度﹐根本沒有提當年的戰爭到底是怎麼發起的﹐只字不提珍珠港事件﹐這至少是不完全的一種戰爭紀念!”
神奈川大學准教授佐橋亮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安倍晉三的政治觀點從來沒有改變過﹐他只是在平衡國內民眾支持度與國際環境的壓力。佐橋亮透露﹐美國總統奧巴馬明年春天會訪問東京﹐其中重要的一點是會向日本施壓﹐以改善日本與亞洲兩個重要鄰國——中國與韓國的關系。不過﹐佐橋亮強調﹕“中日韓之間的關系改善重要的是日本﹑中國與韓國的努力﹐而不是依賴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