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娱说

我就不明白了,中国古典文学,美好篇章多得不得了,为什么就围着《聊斋》打转呢?《聊斋》里面的狐仙花妖,各有各精彩,怎么大家就揪着小倩和《画皮》不放呢?

大银幕上才放了《倩女幽魂》,小荧屏上又开始放《画皮》。我准知道这部《画皮》三观正确,是古装版的原配保卫战,没想到男主角是凌潇肃——又一次本色出演?我不禁微微一笑。我笑里的乾坤,所有熟悉姚凌离婚事件的,都明白。凌的上一部戏《回家的诱惑》,他也是一个在原配小三间犹豫徘徊的男人。

《画皮》原作十分震撼,我不用翻书,也记得妻子为了拯救丈夫,喝下道士吐出的浓痰——中国传统女性,她们不说爱情,她们说的是节与义,婚姻就是她们的国家,丈夫就是她们的君主。到了电视剧里,佩蓉不算忠于爱情,她离开青梅竹马嫁了人;也不能算十分忠于婚姻,有一个庞勇在默默爱她守护她。这不免让人怀疑,她捍卫婚姻,是否出于“我的东西不能让人抢”的原始动机——当然这更接近我们这个时代的女性爱情观,却实在不像古人的。

小狐狸被王生所救,故而以身相许,这是一个传统的、旧式的报恩体系,难言对错。这在小唯嘴里是“找真爱”。这真爱是指爱人还是被爱?如果是爱人,那就不求名分、默默厮守也罢。如果希望被爱——这是贪婪吧?和真爱可搭不上关系。

既然我已经论证了这两位女士都不是真爱,那么也就谈不上什么真爱与婚姻的矛盾了。这片子,一如既往,宣扬我们当下的爱情观,那就是:爱情不重要,婚姻才重要。所以,王生拆掉佩蓉与庞勇是有理有据的,他才是有名有分的;而小唯胆敢插足佩蓉的婚姻就是罪该万死。我们现在的婚恋观,确实已经倒退到百年之前了。

最后再吐个槽:气质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演时装戏的精壮汉子、潇洒OL,古装起来,可能又木讷又不搭,这……是谁之错,我可真不知道。

□叶倾城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新华网东京4月30日电 (记者 蓝建中)日本厚生劳动省30日宣布,从福岛、茨城等地的7名女性乳汁中检测出少量放射性碘,其中一名女性的乳汁中还含有少量放射性铯,但“浓度对婴儿健康没有影响”。

  日本民间团体“母乳调查和母子支援网络”日前宣布从母乳中检测出放射性物质。厚生劳动省就此进行了相关调查。

  厚生劳动省通过妇产科医院等获得了福岛、茨城和千叶等地23名哺乳期女性合作,在24日至28日采集了母乳样本,然后在国立保健科学院进行检测。据宣布,此次母乳中检测出的放射性碘浓度在每千克2.2至8贝克勒尔,放射性铯-137的浓度为每千克2.4贝克勒尔。乳汁被检测出放射性铯的妇女曾于福岛核电站事故初期在核电站半径30公里范围内生活过。

  虽然厚生劳动省目前未就母乳的放射性制定安全标准,但由于奶粉的暂定安全标准值是放射性碘浓度为每千克100贝克勒尔,放射性铯为每千克200贝克勒尔,所以厚生劳动省指出,“由于量非常小,所以对婴儿的健康没有影响。”

(编辑:SN017)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美国人口普查局26日发布数据,显示全美硕士或硕士以上学位获得者中,女性数量首次超过男性。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会促变“男主外、女主内”传统家庭模式。

  人数增

  人口普查局调查结果显示,美国25岁及25岁以上人群中,1060万名女性和1050万名男性获硕士或硕士以上学位。就绝对数量而言,女性首次超过男性。

  就比例而言,女性中10.2%和男性中10.9%获这类学位。在商业、科学和工程等学科领域,女性高学位获得者仍少于男性。

  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高等学府女性入学人数超过男性。1996年,获得学士学位的女性人数首次超过男性。

  美联社报道,美国现有大约2010万名女性和1870万名男性有学士学位,男女人数差距近年来稳定在140万左右。

  人口普查局研究人员认为,高学历女性人数增加关联“全职母亲”人数减少。例如,在国外出生、没有学士学位的拉美裔年轻女性移民更易成为“全职母亲”,而职业女性较少在生孩子后选择离职而成为“全职母亲”。 

  角色变

  一些人口学研究人员认为,受教育程度提高使女性就业范围更广、机会更多,进而改变传统家庭“男主外、女主内”模式。

  美联社报道,美国劳动力中男女各占一半。男性失业率现阶段为9.3%,女性8.3%。截至去年,“全职母亲”人数连续第四年减少,降至大约500万,较1969年几乎下降一半。

  美国企业研究所访问学者、密歇根大学弗林特校区经济学教授马克佩里等研究人员把美国最近一轮经济衰退称为“男性权利转让”,原因是建筑业和制造业等男性数量占绝对优势的行业失业率偏高,失业者大多没有高学历。

  佩里说,高学历女性数量增加意味着“她们将在经济萧条中获得更好保护……男性如今更可能待在家里抚养孩子”。

  一名人口学家估算,美国“全职父亲”数量去年将近200万,平均每15名父亲中有一名“全职父亲”。

  “继续涨”

  人口普查局当天发布一幅名为“我们中有多少人完成学业”的饼状统计图,显示25岁及25岁以上美国人中15%高中没有毕业,29%获得高中毕业证书,17%进入大学学习却未获学位,9%修满两年大学课程并获得肄业证书,15%获得学士学位,4%读过研究生但未获学位,11%获得硕士或硕士以上学位。

  就族群而言,亚裔美国人中52%至少获得一个学士学位,非洲裔和拉美裔美国人中这一比例分别为20%、14%。

  在美国境内出生的美国人中,10%高中没有毕业。而在海外出生的美国人中,这一比例为30%。

  美国作家杰里米亚当史密斯撰写《父亲之变》一书。他认为,大学校园内女性多于男性堪称一种“文化变迁……长期看,(高学历女性)数量将持续增长。”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周三, 20 4月 2011 19:35

卵巢癌或始自输卵管

  美国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他们在一些携带卵巢癌基因的女性输卵管组织中发现了“可能发展为严重癌症的细胞”,因此他们决定在实验室内模拟卵巢癌形成过程。
 

  输卵管是从女性卵巢连通至阴道的管道,包括中输卵管和侧输卵管,卵子经此管道排出。研究人员提取一些输卵管细胞并改变它们的基因片段,使其能够像癌细胞那样分裂。实验显示,和真正的癌细胞一样,这些“人造”癌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并离开原发组织,在其他组织内生长。如果把这些“人造”癌细胞植入动物体内,它们能够催生在结构、行为和基因构成上与人类严重卵巢癌极其类似的肿瘤。
 

  报告作者之一龙尼·德拉普金说,这一研究表明卵巢癌可能来自输卵管细胞,它将有助于寻找新的卵巢癌生物标记物,为今后的卵巢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法老和泰雅王后的雕像。

  法老图坦卡蒙的祖母泰雅王后一直被认为是古埃及历史上最神秘也最美丽的女性之一。但最近,考古学家们从木乃伊上发现,她的额头上很可能长着影响面容的扁平疣,她在人们心中完美的想象可能会因此打折扣。

  绝色王后脸上有扁平疣

  最近,木乃伊研究专家们宣布,古埃及图坦卡蒙法老的祖母泰雅王后(Queen Tiye)的额头上可能长着一个不太美观的扁平疣。

  泰雅王后曾经被认为是个绝色美人,这一发现表明,她的面容并不那么完美。

  这个扁平疣的位置是在两眼之间,微微隆起。泰雅王后有着一头齐肩的淡红色长发。她的身份在2010年2月通过木乃伊DNA鉴定确定下来。她是Yuya和Thuya的女儿,法老阿孟和蒂三世(Amenhotep III)的妻子,阿肯纳顿(Akhenaten)法老的母亲。西班牙女考古学家Mercedes González在开罗博物馆参观时,发现泰雅额头上的异常情况。

  “我从埃及博物馆拿到了泰雅面部的高分辨率图像。她的额头上应该是有一个扁平疣。”她告诉记者。

  这很可能是乳头状瘤病毒引发的表皮增生病变。这种病毒通常在脸部、颈部、手背孳生。这种皮肤病在古埃及木乃伊中很少见。这次的发现,可谓是到目前为止的一个孤例。


泰雅王后木乃伊。

  受法老宠爱的神秘王后

  图坦卡蒙法老的祖母泰雅王后生活在公元前1415年到公元前1340年。是埃及历史上最神秘的女性之一。她的丈夫法老阿孟和蒂三世深爱着她,描述妻子是优雅、甜蜜的女人,整个朝野也被她的美丽所折服。在阿孟和蒂三世当政的38年里,她也是朝野之中最有权势的女人。在留存下来的雕像中,泰雅王后和阿孟和蒂三世被描绘成平起平坐的样子,她非常受丈夫宠爱的情形也能从雕像中窥得几分。富有的阿孟和蒂三世为自己的王后建造了很多辉煌的圣坛,还给她建造了宫殿。在努比亚,泰雅的故乡,法老还为她用白色砂岩建造了一座庙宇。甚至在泰雅乘船出游的路上,还为她修了一座人工湖,湖用她的名字来命名。

  在瑞士苏黎世大学,瑞士木乃伊项目的负责人Frank Rühli指出,长在王后额头上的东西,有可能是扁平疣,也有可能是纤维瘤。研究者很有兴趣做进一步的组织学和DNA检测。但是开罗的埃及学专家Salima Ikram的意见则有所保留。他认为,也有可能是额头的痣在制作木乃伊之后变得扁平化了。

  法老图坦卡蒙可能死于疟疾

  随着DNA和CT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考古学家们已经可以确定法老图坦卡蒙家族成员的身份,以及图坦卡蒙本人的死因。

  有关图坦卡蒙家族的研究成果已经在2010年2月对外公布。图坦卡蒙很可能死于严重疟疾引发的并发症。图坦卡蒙的父亲是阿肯纳顿,他的尸骨已经基本确定是帝王谷编号KV55的木乃伊。图坦卡蒙的母亲,姓名仍不能确定,应该是埋葬在阿孟和蒂二世墓穴中的较为年轻的女性。在同一墓穴中的年长女性遗体,目前已经确切知道,正是图坦卡蒙的祖母泰雅王后。(李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捷克布拉格郊区发现的一具男性尸体却以女性标准埋葬

  中新网4月7日电 据外媒综合报道,捷克日前在布拉格郊区发现了穴居人尸骸,这名男性当时的埋葬方式完全是按女性标准进行,专家因此推断这可能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同性恋。

  考古学家认为,这名男性大约生活在公元前2900年至公元前2500年的石器时代晚期,尸骸头朝东向左侧躺,身边的陪葬品是日常生活使用的罐子。

  根据当时的风俗,男性去世后将会头朝西向右侧卧埋葬,并以武器、石锤、火石刀、食物和饮品等陪葬;女性去世后则恰恰相反,埋葬时头朝东向左侧卧,而她们的陪葬品一般包括用动物牙齿做的项链、铜制的耳环、日常使用的罐子等,脚边还会放一些蛋形壶罐。

  考古学家卡米拉(Kamila Remisova Vesinova)说,“当时的民族对葬礼非常讲究,绝不可能出现摆错姿势并放错陪葬品的事情。唯一的可能就是,他作为男性,却有着相反的性倾向。”

  另外一名考古学家卡特里娜(Katerina Semradova)表示,“我们曾经也发现过女战士死后按男性的标准埋葬,有些萨满或者巫医也会出现此类情况,但是一名男性被以女性标准埋葬还属首例。”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当现实生活中出现男人女性化和女人男性化的现象时,人们或许会感到不习惯。但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近几百年来,至少在颅面特征上两性的差异已变得越来越不明显。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对两组人类头盖骨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包括200具来自西班牙的人类头盖骨。这些头盖骨一部分是由一位医生在19世纪收集,另一部分则是从一个16世纪至17世纪的古墓出土。此外,研究人员还研究了50具来自20世纪葡萄牙的人类头盖骨。
研究人员发现,现代男女的颅面特征差异比起16世纪时更小。换句话说,男女的颅面特征随着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相像。在这一过程中,女性颅面特征的变化更为明显。例如,现代西班牙女性的脸部结构要大于16世纪同一地区女性的脸部结构。这一变化可能是由于现代人营养更丰富,或可能由环境因素造成。
通过对比,研究人员还发现,西班牙与葡萄牙人群在两性颅面特征差异的变化上非常相似。这表明,通过分析头盖骨结构来区别西班牙人骸骨性别的方法对其他地区人种的遗骸也同样适用。
主导这个研究项目的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人类学副教授安·罗斯说,增进人们对不同地区人类颅面结构的认识,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更多有关骸骨的知识,甚至帮助人们根据骸骨辨认死者的性别,这在犯罪调查或学术研究方面都很重要。
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学术期刊《国际法医学》上。(来源:新华网 高原)
 
更多阅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在3·8妇女节前夕,由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和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FESCO)共同主办的“美丽绽放——高科技领域女性领导力论坛”3月3日在北京闪亮登场,为京城高科技女性人才搭建了畅通的交流平台。全国妇联执委、中国妇女活动中心主任、党委书记郭象表示,女性人才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在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目前,中国女性科技人员的总人数已居世界第一,所占比例已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不论是政界、经济界还是科技界,都活跃着越来越多的女性成功人士,不断为社会创造奇迹。女性企业家层出不穷,女性高层领导者更是比比皆是,甚至高强度的高科技女性员工比例也在逐渐增加。高科技领域的企业正为女性员工打造更好的发展平台。
“微软进入中国20年,聘用了数千名才华横溢的员工并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多元化与包容性是微软企业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使女性员工得以充分展示自我、提升自我。我们希望微软优秀的平台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为更多女性人才开拓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和成长空间。”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念对此信心十足。
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一谔回顾了FESCO的发展后认为,目前服务的8000多家中外企业客户的50余万员工中,女性员工已近50%。其中,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女性人才、女性高管、女性企业家脱颖而出,她们以积极的心态直面各种困难和挑战,以睿智和豁达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用智慧和努力在各个领域创造着传奇,成为推动企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在论坛上,中国妇女研究专家和国际知名企业女性领导就新经济形势下女性职业发展、女性领导力做了主题演讲;来自高科技产业的女性精英分享了如何在竞争激烈的高科技领域定位自己的职业发展,及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关系。高科技女性人才积极探讨如何用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挫折,如何突破“职业天花板”,以及如何发现自我,实现梦想等。该论坛为高科技领域女性提供了零距离沟通和交流的平台,成为2011年3·8妇女节期间一道亮丽的风景。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作家郝晓辉:

女性阅读是伪阅读

回望琼瑶小说风靡华语圈的那些时光,已过去了20多年。

这是一个不需要小说陪伴的时代,因为缺乏感受的心灵,才不会软弱,不会迟疑,不会犹豫……只有这样,在激烈的竞争中,你才有更多胜出的机会。

风花雪月随风去吧,因为我们不再需要它。当我们这个易伤感的民族也在现代化的坚硬面前,不惜把一切都变得更冰冷时,我们真的找到幸福了吗?

我们曾经遥望的那个明天,难道就是当下?

每一个青春,都以明天的名义在出发,太多的人和世界达成了这样的妥协:为了奋斗,暂且放下那些情绪,但总有一天,我们还会重新拾起它。然而,纷繁变迁中,又有多少曾经,已相忘于江湖?

女性阅读,正在迷茫中徘徊,引人发问:曾经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曾经刻骨铭心的阅读,真的将从此消逝?

阅读与性别无关

“女性阅读”是市场分类,不是阅读本身的分类,只有在市场的角度这个说法才成立,换言之,那是根据消费需求来定义的,与一本书的品质关系不大。

真正的好作品不分性别,比如《简·爱》、《傲慢与偏见》这些名著,难道男的就不能读?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写的完全是男人的事,你说它算不算“女性阅读”?

今天人们所说的“女性阅读”,经常是肤浅小说的保护色,这并不是否定无病呻吟、消遣文学的价值,而是觉得没有必要讨论,讨论它是商人的事,不是文人的事。即使是琼瑶,获得的也只是商业成功,并非文学成功。

琼瑶式写作不适合现代社会

“女性阅读”的成长,可以推动一个社会更关注性别视角,但今天我们的“女性阅读”尚未主动承担起这一社会责任。

我们男女平等的现状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女性话语权有限,在学术、公共政策、舆论等方面,很少关注性别视角。结果导致很多制度安排更有利于男性,并形成了相应的文化,使大家觉得本应如此,想不到应该去改变。

比如女大学生就业难,大家想当然地觉得是因为女生能力差,可女生能力为什么差?这是性别决定的吗?其实更多是文化造成的,从小学开始,性别歧视便已存在,体育课上,男孩可以玩足球,女孩只能跳绳,足球提倡竞争、奋斗和勇敢,跳绳则倡导合作、配合,这体现了社会对女性角色的规范。在这种氛围下,女性发展的空间从一开始就被约束了。

在这样的现状面前,“女性阅读”一味退回到小情绪、幼稚化之中,这必然会走向衰落。今天“女性阅读”出不了琼瑶这样有影响力的作家很正常,这恰好说明琼瑶式的解决方案无法适应现代社会。

女性阅读应打开视野

国外也有“女性阅读”,但既有浪漫小说,也有严肃文学,而且有很多理性的著作,比如女权主义的书籍,呼吁女性权利意识觉醒,主动争取自由和公正,所有这些书结合起来才是“女性阅读”。

相比之下,我们目前仍以男性为主导,有一种潜在的共识,即:女性是幼稚、无知、情绪化和浅薄的,她们更适合阅读一些没营养的、讲故事的书籍,所以应该出版相关的书来宽容、迎合她们。这样的“女性阅读”,对推动平等未必能起到积极作用。

“女性阅读”应打开视野,应该与人类自身尊严的要求相融合,这样路才能越走越宽。不过,中国“女性阅读”这个市场开启时间不长,相信随着不断深化,它会逐步回归人文精神的方向。

悦读纪公司总经理侯开:

女性阅读给了人们一个梦

“女性阅读”和男性不同

5年前,我们开启了“女性阅读”这一市场,因为我感到女性阅读体验和男性不完全相同,首先,女性更唯美、浪漫和梦幻,第二,注重细节,对情节缠绵更有要求。

过去没有“女性阅读”这个门类,小说以男性题材为主,基本忽视了女性视角,比如语言比较粗糙,一些情欲描写让女读者感到不舒服,经常使用夸大男性、贬低女性的口吻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开辟“女性阅读”是一个方向,事实上这也确实得到了女读者的欢迎。

 

“女性阅读”在今天以浅阅读为主,读者阅读是为了放松和休闲,不是为了求知、思考,在文学性、艺术性、价值观的给予方面,还有待提升,目前多为娱乐化,有点像精神领域的麦当劳,能解饱,但养分有限。

现实压力大,梦幻更可贵

为什么这么多人爱读“女性阅读”?因为现实压力大,女性需要投入一个梦,她们不想让内心完全被物质所填满,希望在精神世界中保留一片天地,通过“女性阅读”,她们能享受到在职场中体验不到的放松感。

不知道你注意了没有,一些媒体报道现在大学女生用奶瓶喝水等,其实这都是女性对抗现实压力的一种办法,通过这些手段,她们可以让自己的精神层面变得更自由、更活泼。

中国的“女性阅读”尚待进一步发展,2008年,美国出版了7311种浪漫小说,90.5%的读者是女性,读者平均年龄是44.9岁,市场为3.7亿美元。相比之下,我们每年出版女性阅读也就是500至700种之间,总码洋3至5亿人民币左右,我们读者以30岁以下为主,总之,差距非常明显。

三方面因素制约“女性阅读”

中国“女性阅读”面临着三大挑战:

首先,消费时间不够,中国女性阅读时间原本就不足,加上网络、影视的冲击,更是逐年下滑。国外女性之所以阅读时间更多,因为国外的家庭主妇阶层比我们发达,她们会花更多的时间去阅读。

第二,阅读兴趣问题,据我们统计,国内只有25%左右的女性喜欢看浪漫小说,三分之二的女性根本不看小说。

第三,购买力问题,随着生活成本上升,阅读受到了一定冲击。

此外,“女性阅读”还会受到盗版等干扰,创作源头也有问题,作者沉潜不足,模仿、跟风不断,一个类型火了,大家马上跟进,结果一阵热闹过去,整体阅读反而下降了。

应该看到,中国“女性阅读”发展前景广阔,在今天,它不再只关注女性梦想,也有了更多生活经验等方面的书籍,从而在智慧层面,也能给女性更多的关照。

发表在栏目: 文化
  

  许多人以清贫度日而自豪,似乎穷比富有更崇高、更值得尊敬。她们认为,不仅有钱人不 是好东西,钱本身也不是好东西。下面看看低收入女性的7大特质:

多半情况下,甚至意识不到这些工作竟是无偿的
 

  一、“低”收入女性习惯于忍受低收入

  “低”收入女性所以能接受收入较低甚至无法满足基本需要的工作,通常是因为这种工作能给她们带来“自由”。一位靠替人打杂(如修剪花木、照顾孩 子、粉刷房子)谋生的女士说:“我一直觉得,高收入的工作意味着我得放弃自由,经常加班。”但实际上,她现在总在抱怨:“我不停地干活。总在干活,没别 的。”
 

  高收入女性认为,报酬必须与工作时间相当。但“低”收入女性却很少想过(也不感兴趣)自己的收入也能高上去。高收入女性通常会选择收入更丰厚的职业,希望自己的工资水涨船高。“低”收入女性却连想也不敢这么想,不相信自己也可以挣上一大笔。
 

  从未想过自己可以挣得更多

  “我也可以挣得更多?这个问题从来没想过。”可供我们选择的职业很大程度上还只限于护士、教师或打字员。即使是今天,大多数女性仍集中在收入很 低的行业。在这些行业里,低薪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一半以上的职业女性只能找到传统上多由女性来做的低收入工作,尤其是文秘和服务性行业。她们也许很少想过 这样做是否明智,更没想过要向传统开战,目光短浅,任人摆布。
 

  有人说过:“脑子里想什么,眼睛看见什么。”锤子的眼睛,看见的肯定是钉子。“低子”收入女性的眼睛,看见的都是荆棘。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5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