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电 据英国媒体10日报道,媒体监察组织保护记者委员会说,奥巴马政府对泄露消息者诉诸法律的强硬做法和控制信息手段正对新闻自由与民主构成威胁。 保护记者委员会在对数十位新闻专业人士访谈后所做的这份报告说,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行动和他所做出的建立透明与开放政府的承诺形成强烈反差。 报道指,保护记者委员会对美国新闻自由状况发表报告是不寻常的。这是美国政府19年之后再次成为这个设在纽约的媒体权益组织发布报告的批评对象。 保护记者委员会的执行总监西蒙说,因为众多的记者诉说他们和美国政府的关系恶化到难以开展工作,所以保护记者委员会决定对美国新闻自由状况做出调查。 这份报告的作者、《华盛顿邮报》前执行编辑伦纳德•唐尼说,他得知,由于对泄露信息的审查力度加强,美国政府官员和雇员变得越来越害怕跟媒体交谈。 唐尼说,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当局根据1917年的“间谍法” 起诉了6名政府官员和2名合同雇员,指控他们向媒体泄露机密。被控者中包括前国家安全局合同雇员斯诺登。 唐尼说,有关法律在过去90年里仅仅引用过3次,现在如此频繁运用造成肃杀的气氛。 现为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新闻学教授的唐尼说,奥巴马未能履行把他的政府打造成美国历史上最透明政府的承诺。 不过,奥巴马的新闻秘书卡尼否认唐尼的批评说:“所谓人们都三缄其口、不敢向记者透露消息的说法和事实不符。” 与此同时,美国的一批学者、记者和研究人员发布公开信,指责美国的信息监控工程有害于新闻业,并且不符合目前的法律和政策。
2013年10月1日在美国政府关闭之后,奥巴马总统说,共和党人为了“思想讨伐而剥夺千百万美国人获得低价医疗保险的权利。换句话说,他们为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而索取赎金。”
奥巴马星期二会见一些医保法案受益者之后在白宫玫瑰园发表讲话。他说;“ 我们在一段时间内还不知道共和党人造成的这次政府关闭影响到底有多大,但是我们知道的是,上一次共和党在1996年关闭政府的时候,对经济造成了损害。而这一次和1996年不同的是,我们的经济经历最严重的衰退之后正在恢复阶段。”
奥巴马要求共和党人使政府恢复运转。但是他说,只有在共和党人意识到他们不应该为了自己的理念而绑架全国经济的时候,才会使政府恢复运转 。
奥巴马还抨击共和党人不肯让几千万美国人获得医疗保险。他说:“我感到奇怪的是,竟然有政党把阻止人民获得医疗保险当作自己的核心政策。可是事实看来确是如此。”
奥巴马还说,“更奇怪的是,关闭政府并不能达到他们的目标。医保法案已经是众议院通过、也在参议院通过的法律,最高法院也裁定这项法律符合宪法。这个问题是去年大选中的核心问题。这项法律已成定局,是不可推翻的。”
共和党人批评奥巴马医保法案说,强迫人们购买医疗保险增加小企业的负担,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另外也增加投保人的经济负担。
但是奥巴马说,会有更多的选择、更大的竞争和更低的保费,大多数没有保险的美国人花上不到100美元就可以买到医疗保险。
中新网8月7日电 据美联社7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对俄罗斯给予“棱镜门”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临时庇护感到“失望”。
据报道,奥巴马是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今夜秀”时做出这一表态的,该节目于美国当地时间6日晚上播出。
奥巴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俄罗斯给予斯诺登临时庇护感到“失望”。他说,俄罗斯的决定表明,美国在美俄关系上仍面临潜在挑战。
7月16日,斯诺登向俄罗斯提出临时避难申请,8月1日,带着俄罗斯当局签发的许可文件,斯诺登离开滞留多日的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入境俄罗斯,并有意在俄罗斯工作定居。
对此,美国曾多次表示失望。美国总统奥巴马新闻秘书卡尼5日在华盛顿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奥巴马前往莫斯科参加与俄罗斯的双边峰会的问题将在近日做出决定。他还表示,斯诺登案件将不是做决定所考虑的唯一因素。
中新网8月7日电 据外电报道,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发言人福特称,小布什6日在美国达拉斯成功地接受了心脏支架手术。随后,美国白宫表示,奥巴马祝愿小布什尽早康复。
据美联社报道,67岁的小布什预计将在7日出院,并在接下来回归其正常日程安排。
5日,在达拉斯库伯诊所(Cooper Clinic),医生对小布什进行体检时候,发现他的动脉有堵塞情况。福特表示,“在医生建议下,他同意接受心脏支架手术。手术成功进行,未发生感染情况。”
据报道,手术成功进行之后,小布什“情绪高涨”,并急切想出院回家。
美国白宫发言人卡尼称,总统奥巴马已经了解了小布什的手术情况,并祝愿他康复。
小布什全名乔治·沃克·布什,是美国第43任总统。其父亲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是美国第41任总统。
4日,奥巴马外出公务后返回白宫。
峰会前忙于政治活动
当地时间7日下午,位于美国加州沙漠的安纳伯格庄园将迎来世界最大两个经济体的元首——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非正式会晤将在这里举行。6日,奥巴马已经来到加州,等待与习近平的会晤。而安纳伯格庄园则已经闭园,其所在的兰乔米拉奇市也将封闭主要道路。
尽管7日才和习近平会晤,不过当地时间6日,奥巴马已经来到加州。在等待这次备受关注的峰会期间,奥巴马的工作行程也排得满满当当。6日,他从北卡罗来纳州来到加州西部的圣何塞市,参加了两场为民主党参议员候选人举行的募捐活动。当晚,他会住在圣何塞市。
7日一早,奥巴马将与加州人士讨论医疗改革法案,然后又要马不停蹄地飞赴加州西南部的洛杉矶市,为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筹款。
周五下午,奥巴马才会来到安纳伯格庄园,迎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在奥巴马忙于政治活动的同时,为这次会晤所做的准备一直在进行着。据加州当地媒体《我的沙漠》报报道,早在4日,一架美国空军货机便降落在棕榈泉国际机场,但媒体并未透露货机中装载的是何货物。
当地主要道路封三天
在安纳伯格庄园所在的兰乔米拉奇市,市长理查德·凯特表示,两条主要道路将从周五早上起开始封路,一直持续到周日晚间。理查德并未披露奥巴马车队的行进路线,他说,“公众亲眼见到两位领导人的机会可能不大。”
自白宫宣布习奥峰会在安纳伯格庄园举行后,有关这次峰会的各路消息一直是当地的热门新闻。《我的沙漠》报等地方媒体,以及CBS等主流媒体在当地的分支机构,早在一周之前便开设了报道专题,对这次峰会进行了大规模的报道。5日,《我的沙漠》报网站还推出视频报道,邀请各路专家纵论“中国问题”。
习近平将住附近酒店?
7日晚和8日,中美两国元首将在安纳伯格庄园举行私人会谈。当地媒体称,两位领导人的代表团以及媒体加在一起,约有五百人左右。周五晚上,奥巴马将会在安纳伯格庄园入住。
但兰乔米拉奇市长理查德·凯特表示,习近平及随行人员将不会住在庄园,而是住在庄园所在的科切拉山谷的另一处地方。至于具体入住地点,他并未透露。科切拉山谷环境静谧清幽,是著名的度假胜地,山谷内遍布多家高级酒店、高尔夫球场及疗养休闲设施。
《纽约时报》则引述熟悉这次会晤计划的人士的话称,习近平将会住在庄园附近的一家酒店。该报称,这样的安排可能是出于“安全原因”。
奥巴马准备长谈7小时
6日当天,主流的美国媒体进一步确认了两位领导人私人会晤的议程:会谈从7日下午开始,之后是一次私人晚宴。8日上午,两人还将举行会谈。美国媒体称,白宫方面已经为奥巴马准备了长达7个小时的会谈资料。
有关这次峰会的议题,除了之前美国媒体报道的经贸合作、网络安全、朝核问题等议题外,据悉,日前备受关注的叙利亚问题可能在会谈时被提及。
美国媒体称,当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正变得越来越复杂的时候,将元首峰会的会晤地点选在可以看看山景,打打高尔夫的安纳伯格庄园,正是希望为两位领导人营造更有利于建立个人关系的氛围。
新京报记者 高美
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将于当地时间7日至8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举行会晤,此次会晤是两国政府换届后中美元首之间首次面对面接触,也是一次战略性和历史性会晤。两国领导人将围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一主线,就事关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沟通。 ——5日,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
新华网华盛顿5月7日电(记者 支林飞) 《今日美国报》与盖洛普民调机构7日公布的一项联合民调结果显示,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共和党挑战者罗姆尼在将决定今年总统选举结果的12个“摇摆州”的选情呈现胶着状态,双方几乎难分伯仲。
根据这项4月26日至5月2日进行的民意调查,奥巴马在这些“摇摆州”的支持率为47%,略微领先于罗姆尼的45%。但考虑到这项民调的误差率为4%,因此双方的支持率实际上不分上下。而在3月份进行的同样民调中,奥巴马一度以51%比42%的优势领先罗姆尼。
这项民调还显示,奥巴马和罗姆尼在“摇摆州”选民的眼中各有优劣势:奥巴马支持者的投票热情高于罗姆尼的支持者,但在作为今年大选关键议题的治理经济能力方面,罗姆尼比奥巴马拥有更大优势。55%的奥巴马支持者对在11月参加大选投票充满热情,而罗姆尼的支持者中有49%的人表现出同样的热情;60%的选民认为罗姆尼能在治理经济方面有出色表现,而52%的人认为奥巴马能在这方面有出色表现。
这12个“摇摆州”包括科罗拉多、佛罗里达、艾奥瓦、密歇根、内华达、新罕布什尔、新墨西哥、北卡罗来纳、俄亥俄、宾夕法尼亚、弗吉尼亚和威斯康星州。
新华网华盛顿5月7日电(记者 支林飞) 《今日美国报》与盖洛普民调机构7日公布的一项联合民调结果显示,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共和党挑战者罗姆尼在将决定今年总统选举结果的12个“摇摆州”的选情呈现胶着状态,双方几乎难分伯仲。
根据这项4月26日至5月2日进行的民意调查,奥巴马在这些“摇摆州”的支持率为47%,略微领先于罗姆尼的45%。但考虑到这项民调的误差率为4%,因此双方的支持率实际上不分上下。而在3月份进行的同样民调中,奥巴马一度以51%比42%的优势领先罗姆尼。
这项民调还显示,奥巴马和罗姆尼在“摇摆州”选民的眼中各有优劣势:奥巴马支持者的投票热情高于罗姆尼的支持者,但在作为今年大选关键议题的治理经济能力方面,罗姆尼比奥巴马拥有更大优势。55%的奥巴马支持者对在11月参加大选投票充满热情,而罗姆尼的支持者中有49%的人表现出同样的热情;60%的选民认为罗姆尼能在治理经济方面有出色表现,而52%的人认为奥巴马能在这方面有出色表现。
这12个“摇摆州”包括科罗拉多、佛罗里达、艾奥瓦、密歇根、内华达、新罕布什尔、新墨西哥、北卡罗来纳、俄亥俄、宾夕法尼亚、弗吉尼亚和威斯康星州。
国际在线消息:一年前的5月1日,美军海豹突击队成员突然抵达距离巴基斯坦首都不远的阿伯塔巴德一处大院,击毙了藏在里面的本·拉登。一年后的5月1日,美国白宫宣布将陆续解密在阿伯塔巴德大院中缴获的部分文件。
据美国NBC电视台记者吉姆·米克拉茲斯基透露,美军在阿伯塔巴德大院缴获的东西包括:五台电脑、10个硬盘和超过100个DVD、电脑磁碟和优盘等存储设备,里面储存的各类文档文件在1万至1.5万之间、视频文件在2万到2.5万之间。这些文件除了很多拷贝文件外,还包括很多家庭录像,记录了本·拉登藏匿的大院周围的各种生活场景,包括鸡、牛、兔子和狗的录像。
曾想刺杀奥巴马 炸毁油轮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电视台披露,美军即将解密的大量文件显示,藏匿在巴基斯坦的本·拉登曾多次向下属下达命令,要求他们策划、实施针对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美军中央司令部指挥官裴卓斯的袭击,甚至是暗杀行动。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说,为了刺杀奥巴马,本·拉登曾密谋了多个暗杀计划,其中包括劫持奥巴马的总统专机——“空军一号”。报道说,本·拉登想刺杀奥巴马,部分原因是因为他认为副总统拜登“尚未准备好”担任美国的最高统帅。“杀掉奥巴马自然会导致拜登接替他的总统职务”,本·拉登在写给一名高级助手的信中说,“拜登还没有准备好接替这一职位,他将会把美国带入危机。”
文件显示,尽管“基地”组织后期操作这类活动的能力越来越有限,但本·拉登始终没有放弃刺杀奥巴马的计划。除了刺杀奥巴马,本·拉登还想曾幻想炸毁油轮来制造世界恐慌。文件显示,2010年,本拉登曾想在海上劫持油轮,并将之炸毁。“通过制造这类爆炸事件,他希望能够沉重打击世界经济,并让油价飙升。”尽管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国土安全部认为拉登此念实在是“异想天开”,但他们还是对商业石油公司签发了警告。
生活闭塞、有点儿“妄想” 但依然是恐怖活动“拍板者”
根据美国媒体披露的部分文件,长期与外界隔绝的藏匿生活让本·拉登的生活渐渐变得非常闭塞。藏匿期间,本·拉登会经常想到一些恐怖活动的点子,但这些想法都过于宏大。等他辗转将这些信息传达给下属后,往往下属必须得跟他解释这些想法实施起来有多难。
到2010年底的时候,随着“基地”组织高级领导人被美军削弱,中层领导多数被消灭,在某种程度上本·拉登和下属的联系渐渐被切断,他变得更加孤立,无所适从。一段从大院缴获的视频录像显示,“本·拉登正在观看电视屏幕上自己的照片。”路透社据此分析,这“说明阿伯塔巴德大院内安装有现代视频播放系统。”
长期几近与世隔离的生活还让本拉登变得有点儿“妄想”。他不断地想推动一些事情发生,但事实证明,这些想法很不切实际。著有《追踪本拉登十年》(Manhunt:The Ten-Year Search for Bin Laden)一书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知名记者、美国国家安全研究专家彼得·博根说,在阿伯塔巴德大院两间屋子里生活了大概有六年之后,本·拉登与社会已经脱节了。“他不断地呼吁‘基地‘组织发动针对美国的袭击。可‘基地’组织成员的回应却是,‘是啊,主意确实非常好,但是我们没有资源去发动这些袭击。’”
但尽管如此,拉登依然是“基地”组织恐怖行动的最后“拍板者”。美国官员的分析认为,这在相当程度上跟本拉登本人的个人魅力有关,“他擅长于衡量事情的利弊得失。因此,‘基地’组织在很多恐怖活动的策划和实施上依然习惯于得到他的指导。很显然,他们依然在等待他结束藏匿生涯,重返战斗队伍。”
关注“基地”组织发展 曾想为其易名
资料还显示,尽管本·拉登销声匿迹十年之久,与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少,但他依然十分关注“基地”组织的存在和发展。
据美国白宫反恐顾问布伦男4月30日透露,在“基地”组织不断遭到重创之后,本拉登曾一度感到沮丧与绝望。为了保持有生力量,他曾鼓励“基地”成员逃往那些“远离飞机大炮的地方”养精蓄锐,甚至还考虑为“基地”组织更名换姓。
美军得到的文件充分显示,由于“基地”组织大量中高层领导人被打死,本·拉登对接替他们位置的低层领导人感到担忧,认为他们缺乏经验,可能会在一些问题上一错再错。此外,由于美国已经基本停止使用“反恐战争”这一说法,转而用“基地”组织来指代恐怖主义,为此,本·拉登曾考虑为“基地”组织换个名字。
而2011年初在中东和北非国家不断发生的政权更迭,也让本·拉登为“基地”组织的未来感到担忧。尽管这些国家被推翻的政权是本·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曾经未竟的事业,但本·拉登却并没有为此感到窃喜,而是忧心不已。从阿伯塔巴德大院获取的一些本·拉登及其副手扎瓦赫里的信件中可以看出,两人认为,发生在阿拉伯世界的这些动荡直接威胁到“基地”组织的未来,“因为这些国家示威者完全没有提到对‘基地’组织的支持,也从没提到过‘基地’组织。”(耿海艳)
中新社纽约5月2日电 (记者 李洋)美国前众议长金里奇当地时间2日在弗吉尼亚阿灵顿宣布退出总统选战。他在退选演讲中含蓄表达了对共和党准总统候选人罗姆尼的支持,并大力攻击总统奥巴马。
68岁的金里奇当天在家人的簇拥下召开了记者会,正式宣布退选。他语调平和,但面容严肃,竭力避免流露出太多的情感。
金里奇虽然在去年的民调中一度超越罗姆尼,但在今年以来的总统初选中一直选情低迷,在党内选举人票方面大大落后罗姆尼,完全无力反超。同时他的竞选资金也比较紧张。
金里奇表示,如果从罗姆尼和里根两者中选择一位做总统,似乎有一定困难;但如果从罗姆尼和奥巴马两者中挑选一位,则很好做决定。他严厉抨击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最偏激”和“最左翼”的总统,强调选民要帮助罗姆尼击败奥巴马。
金里奇向支持自己的得克萨斯州州长佩里等人和他的竞选团队表示感谢。他也向自己的家人表达了谢意。他还向南卡罗来纳州的选民致歉,称自己“打破了历史传统”。最近几届共和党总统初选中,赢得南卡罗来纳的参选人总能获得党内提名。而金里奇虽然拿下南卡罗来纳州,却并未在党内取得最后胜利。
金里奇接下来用了不少时间宣扬自己的政绩,着重谈及他担任众议长期间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包括和时任总统克林顿达成的多项预算协议等。
金里奇还大方承认了自己在本次选战中存在失误。他说,自己有关“到月球殖民”的言论是“不太明智的”。金里奇在此前的一次共和党总统参选人辩论中抛出“建立月球殖民地”的主张,引发众多选民不满,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解决经济问题,而非争夺太空。
金里奇在发表退选演讲后立即离场,没有回答现场记者的任何提问。
金里奇的退选,使得罗姆尼在形式上只剩下最后一名党内竞争者、得克萨斯议员保罗。保罗在初选中一直处于垫底地位,对罗姆尼争取党内提名不构成任何威胁。
罗姆尼当天也在弗吉尼亚竞选造势,宣称他当选总统后将执行与奥巴马“相反”的经济政策。弗吉尼亚是重要的“摇摆州”之一,奥巴马在2008年大选中赢得该州,而小布什在2000年和2004年都赢得了弗州。
金里奇是美国老资格的政治人物,担任众议员长达20年,于1995到1999年担任美国众议长,并于1995年获选《时代》杂志年度人物。(完)
中新社华盛顿5月1日电 (记者 吴庆才)美国总统奥巴马1日在击毙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一周年之际突然访问阿富汗,他在“秘密”抵达后与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签署了战略伙伴关系协议,正式承诺美国将结束越来越不受欢迎的阿富汗战争。
这是奥巴马就任总统及美军统帅后第三次访问阿富汗,也是意义最为特殊的一次。此前,奥巴马曾于2010年3月和12月两次突然对阿富汗进行了“闪电式”访问。
这次访问是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白宫事先公布的日程均显示奥巴马将在白宫“公干”,随团记者也被要求保密,直到“空军一号”在夜色掩护下降落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以北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后消息才得以正式公布。
奥巴马当天与卡尔扎伊正式签署了美阿战略伙伴关系协议,该协议勾勒出2014年美国及北约大部分军队撤离后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蓝图,美国将借此从延续十余年的阿富汗战争中脱身,同时部分负责培训阿富汗军队的美军在该国仍保留立足之地;而阿富汗则赢得主权,同时获得美国不会抛弃它的承诺。
在签署协议后,奥巴马在卡尔扎伊的陪伴下宣布:“现在我们一起致力于以和平取代战争。”
由于1日恰逢美军击毙拉登一周年,有分析认为,此时访问阿富汗对奥巴马寻求第二个总统任期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它将向美国人民展示奥巴马在国家安全和反恐战争方面取得的成果,即击毙拉登;同时也提醒人们,他才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和“终结者”。
阿富汗战争是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发动的对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一场反恐战争。据统计,迄今已有2700多名美国及北约其他部队的士兵在阿富汗战争中死亡,其中有1800名美国士兵死亡,超过15700人受伤。
这场战争在美国国内越来越不受欢迎。据CNN与ORC国际调查机构3月底公布的民调显示,高达72%的美国人反对这场战争,只有25%的人表示支持。
目前,北约驻阿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共有约13万名士兵,其中有约9万名美军士兵。按照奥巴马的撤军计划,2014年底前美军将完成向阿富汗安全部队移交安全防务的工作。
按照行程,当天奥巴马还将向驻阿美军发表讲话,同时将在美国东部时间晚上7点30分从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发表电视讲话,阐述从阿富汗撤军计划进展。
击毙拉登、结束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被视为奥巴马任内的最重要政绩,随着美国2012年大选的日益临近,奥巴马的竞选团队目前正在极力渲染这些重要政绩,同时质疑他的对手罗姆尼无此魄力和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