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和我爷爷来哈医大看病。我感觉大夫好像是在麻烦我。之后感觉脑袋一热,就把大夫给杀了。”哈医大一院“3·23”血案发生一周之际,嫌犯李某南这么解释为什么要刺杀医生。
3月23日下午,黑龙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生一起患者在医院内刀捅医生的恶性伤害事件,造成医生王浩死亡、三人重伤。
李某南昨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回忆,其此次就医是为了打“类克”(一种治疗药剂名称)。医生说他有肺结核不能打,要求他先去胸科医院做检查。他将胸科医院检查结果拿回来给医生看后,医生觉得不行,不收他入院。“当时我非常生气,我和爷爷大老远来的,他们不理我,我挺恨大夫的。”李某南说,医生不了解他的辛苦,自己一时冲动犯下大错,“我不应该滥杀无辜。”
此前,哈尔滨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任锐忱曾称,此次案件并非医患纠纷,公安部门已将此案定性为偶发的治疗案件,凶手属于“激情杀人”。
是因误解激情杀人还是真心不满要发泄?李某南多次治病均由爷爷李禄陪着。从李禄对早报记者的描述中,或许可以看到李某南行凶的真正动因。
早报记者 李云芳
发自黑龙江哈尔滨、内蒙古呼伦贝尔
“我对医生肯定有误解,但他们也不全对吧?”李某南在哈尔滨市南岗区看守所接受采访时说,医生确实给他解释了不能打“类克”的原因。“但前两个月我就在这儿治疗,当时大夫给我开了两个月的治肺结核的口服药,吃完药再来,结果这次来又不行了。”他说,医生不了解他的辛苦。
“发病的时候我非常痛苦,腿部、膝盖和胯骨都特别疼、肿,行动不便。”李某南说,他家离哈尔滨挺远,家里条件也很困难,爷爷还患有胃癌,一次次做检查加上人生地不熟等等因素,让他和爷爷都非常辛苦。
据警方披露的信息,除3月23日行凶前在哈医大一院就诊这次,李某南还曾于2011年4月到哈医大一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而早报记者从李某南爷爷李禄口中得知,李某南曾六次去哈医大一院治病。从就医到刺人,60岁的李禄是李某南人生轨迹转变的见证人。
2010年9月
打完针“病情更重了”
2010年9月,李某南腿疼,李禄第一次带孙子到哈医大一院就医。
李禄回忆说,当时挂的是骨外科,由副主任医师祁全接诊。片子拍完后,祁全认为可能与风湿有关。李禄随后花25元挂了风湿免疫科的专家号,“专家号费贵,普诊只要5元,挂了号,风湿免疫科主任张志毅连瞅一眼都没瞅,说跟风湿没关系,该上哪儿上哪儿。”
李禄又折回骨科,祁全认为李某南有双腿滑膜炎,然后决定打封闭针,“打的啥药记不清,在哈尔滨打了1针,后来回家打了6针。”但李禄认为,打完了封闭针,病情不但没好转,好像更严重了。
昨天,早报记者在哈医大一院门诊处找到了祁全。祁医生说,“在门诊一天要接诊50个病人。”对李某南已没有任何印象。他检索了系统里的记录,没有找到李某南的门诊记录及住院记录。祁全说,新门诊数据软件是2011年下半年才使用的。
2011年4月
医生责怪李某南“看错科”
2011年4月,李禄爷孙俩第二次来到哈医大一院,又住入骨外科,这次被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由于强直性脊柱炎归属于风湿免疫科,李禄便拿着病历又找到风湿免疫科主任张志毅。
李禄回忆说,张志毅这回看了片子,说李某南是强直性脊柱炎,还反问为啥住骨科。“我不住骨科住啥,我来找你,你瞅都不瞅一眼,就说跟风湿没关系。完了又说为什么住骨科。没有他那么武断的!”
李某南在风湿免疫科又重新检查了一次,最终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李禄说,医生推荐两种药,一种是谊赛普,一种是类克。使用谊赛普整个疗程需要2.3万元,而类克需要3.9万元。李禄征求了家里意见后,决定注射类克。“一次打两支,一支6240元,效果好。”
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张娟则表示,因为原来使用的药效果不明显,于是推荐使用了谊赛普和类克。这两种药价格不一样,谊赛普单价便宜,但使用频率高,类克单价贵,但使用频率低,“有时候整个下来类克还便宜些”。
2011年5月10日
李某南入院突患肺结核
去年5月10日,为打第二针类克,爷孙俩第三次到哈医大一院。
但李某南住院后就高烧,“高烧到41℃,烧了8天,确诊是结核性胸膜炎,就是有肺结核。”李禄说。
随后,李某南转回到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也称呼伦贝尔市结核病防治院)进行肺结核治疗。因为该院所在地为扎兰屯,当地人更习惯叫这所医院为扎兰屯医院。
李禄说,李某南这次在扎兰屯医院住了2个月,大约从5月中旬到7月中旬,“医院认为过了传染期了,但强直性脊柱炎严重了,(李某南)走路都费劲。”
李禄再次联系了哈医大一院的副主任医师梅轶芳,梅轶芳让他来哈医大一院。
2011年7月
治肺结核期间情绪异常
2011年7月中下旬,爷孙俩第四次来到哈医大一院,“从扎兰屯直接到哈尔滨,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张娟接待的,说必须找梅老师。”李禄说,梅轶芳当时不在医院,于是在电话中告诉他,回家再吃3个月口服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再治疗肺结核。李禄说,自己当时就想不通,“去了又让回去。”
但早报记者向张娟求证此事时,她只记得去年三四月份接待过李某南,当时是从其他科室转院过来的,并注射了类克。
从哈医大一院出来后,李禄爷孙俩又回到了扎兰屯医院继续治疗肺结核,这次住院又住了2个多月。“在医院用了20多天异烟肼,但成天一站就傻笑。” 扎兰屯医院后来通知他们,不能再用异烟肼了。
这次住院,李某南变得有些异常,经常一个人傻笑,不时还会突然激动。
一次李某南对爷爷说,不打工了,要再上学。李禄当时满口应允下来, “然后(李某南)就在走廊里,大叫‘又能上学了’,不正常。”李禄说,还有一次,李某南接到家里电话说父亲减刑了,“五更半夜激动得在医院走廊里叫。”
扎兰屯医院建议开药回家治疗,李禄也担心李某南闹腾影响其他病人,只好同意。医院每次开20天的药物,并要李某南隔20天就去复检一下。
去年9月末10月初,李禄再次和哈医大一院联系。他说,梅轶芳答复他称还不行,结核还得治疗。
2011年12月
结核病没好 风湿病加重
到去年12月初,因为强直性脊柱炎严重,爷孙俩第五次来到哈医大一院。“这次是郑一宁接待的,在医院拍了片子,医生认为李某南结核还没好。”李禄表示,还特意拿了片子给哈尔滨胸科医院看。这次用药就用到2012年3月份,爷孙俩觉得这次结核治好了,但强直性脊柱炎却越来越严重,李禄说,“拍片子(显示),膝盖头磨薄了,骨头要坏死。”
2012年3月23日上午
不让进诊室“脸色变了”
2012年3月,爷孙俩第六次来哈医大一院住院治疗。他们这次似乎抱着很大的希望。李禄家所在的保丰满居委会分管该片区的董丽新说,3月22日早上在大杨树东火车站碰到李禄,李禄高兴地说,孙子这次去哈尔滨有希望看,打5针(类克)就行。李禄也告诉早报记者, “治脊柱炎,我就信着哈医大一院的类克。”
爷孙俩乘火车,于3月22日晚上出发,次日早上8点多到了哈尔滨,然后直接坐了公交车来到哈医大一院。两人直接找到郑一宁。
李禄说,郑一宁和一个瘦高个男大夫说,还得去哈尔滨市胸科医院检查一下。爷孙俩赶到哈尔滨市胸科医院拍了片子,返回哈医大一院时还不到12点。但郑一宁告诉李禄,说他没有拿胸科医院的门诊手册。
李禄让李某南自己去胸科医院取门诊手册,自己则去调李某南此前病历,并帮助一位住院亲戚办了点事情,然后回到宾馆休息。
李禄所住旅馆的登记信息显示,李禄爷孙俩于当天14点03分入住。大概15点30分许,李某南拿回了胸科医院的门诊手册,回到宾馆。爷孙俩又去了风湿免疫科。
因为梅轶芳不在,郑一宁就领着爷孙俩找到副主任医师赵彦萍,“郑一宁说带我进去,不让梦南进。这个环节看出梦南不满意,脸色和原先不一样。”李禄告诉早报记者。
据李禄介绍,赵彦萍先看了胸科医院的片子,说结核确实没好,但在不治疗脊柱炎的情况下,吃不吃口服药无所谓。要我们休息3个月,再来治疗脊柱炎。我们主张打类克,她说结核还未痊愈,打类克确实不行。
李禄说,自己出来后,将情况告诉了李某南,他也没什么异常,两人就直接回了旅店休息。没料想,就在李禄休息期间,悲剧发生了。
为了印证李禄所讲的李某南在哈医大一院就诊情况,早报记者去找哈医大一院风湿免疫科的张志毅及赵彦萍,但被告知外出,而梅轶芳则出国未归。
2012年3月23日下午
李某南行凶后自残
李禄说,23日下午从哈医大一院出来后,自己和孙子就回到了旅馆。但旅馆老板娘告诉早报记者,只看到李禄一个人回来,没看见李某南。
据李禄介绍,忙碌了一天,加之小旅馆很暖和,他回到宾馆后提醒李某南饿了可以喝家里带来的袋装奶,然后就睡了过去。
16点到17点之间,旅馆老板娘正在旅馆门口的电脑上闷头玩游戏,突然看到李某南走了进来。“脖子、手上在流血,顺着脚步滴了一溜过去。”老板娘以为李某南与人打架了,问李某南话,他也不开口,只是快步走到所住的房间。
老板娘听到李某南在里面说,“我把医生给捅了,我也不想活了。”
这句话是李某南对着被开门声惊醒的李禄说的。看他浑身是血,脖子上还在流血,李禄扯卫生纸还有床单给李某南擦了擦,随后又带着他去急诊室包扎,“郑一宁正好也在包扎,看见就嗷嗷叫,挺激动的。”李禄说,医生纷纷跑出,就剩下他们爷孙俩在里面,“我就说,杀人也好,放火也好,总要抢救吧,后来一个男的回来给他包扎了。”
过了一会,负责哈医大一院片区的哈尔滨市公安局南岗分局邮政派出所的民警赶到,将李禄隔离。
邮政派出所民警何全军向早报记者讲述了抓捕李某南的经过。他说,接到报警后随即出动两辆警车10余名警察。在哈医大一院的门诊室,何全军看到一个1.7米左右、身材瘦弱、看着有些营养不良的青年瘫坐在医床上,背靠墙,左边是医生给他包扎,右边一老人在给他脱衣服。
何全军走过去询问,青年说自己行凶了,于是将其控制。何全军回忆,李某南很虚弱,但回答问题都很平静,也没有太多恐惧。
邮政派出所副所长苗岐亮说,李某南脖子上的伤是其自残时捅伤的,而手上的伤口应是其行凶时,折叠刀刃折回时割伤了自己。
目前,李某南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刑拘。对于李某南是否存在精神问题,负责处理此案的南岗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大案中队中队长王海龙表示,犯罪嫌疑人表达清楚,家属也没有反映他有其他疾病。一位民警也透露,审讯时李某南“问什么答什么,逻辑性很强”。
■ “男子医院刀捅医生致1死3伤”追踪
据新华社电 29日,新华社记者在哈尔滨市南岗区看守所采访了哈医大一院“3·23”伤害医务人员犯罪嫌疑人李某某。李某某告诉记者:“我不应该滥杀无辜”。
“我非常生气他们不理我”
“当时我和我爷爷来哈医大看病。我感觉大夫好像是麻烦我。之后感觉脑袋一热,就把大夫给杀了。”李某某表示,他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和肺结核。据他回忆,这次来就是为了打“类克”(一种治疗药剂名称)。医生说他有肺结核不能打,要求他先去胸科医院做检查。他将胸科医院检查结果拿回来给医生看后,医生觉得不行,不收他入院。
李某某说:“当时我非常生气,我和爷爷大老远来的,他们不理我,我挺恨大夫的。”离开哈医大一院后,李某某的爷爷说不收就回家吧。他没有听老人的话,偷偷地买了水果刀,冲进了医生办公室。
“医生不了解我的辛苦”
在谈及医生对他的态度时,李某某两次使用了“还行吧”这个词语。
“我对医生肯定有误解,但他们也不全对吧?”他说,医生确实给他解释了不能打“类克”的原因。“但前两个月我就在这儿治疗,当时大夫给我开了两个月的治肺结核的口服药,吃完药再来,结果这次来又不行了。”他说,医生不了解他的辛苦。
李某某说:“发病的时候我非常痛苦,腿部膝盖和胯骨都特别疼、肿,行动不便。”他说,他家离哈尔滨挺远,家里条件也很困难,爷爷还患有胃癌,一次次做检查加上人生地不熟等等因素,让他和爷爷都非常辛苦。
李某某说:“我不应该滥杀无辜。”他说,自己这么做不正确。现在他很想家人,一时冲动犯下大错。
■ 事件回放
男子刀捅医生导致1死3伤
哈尔滨市公安局介绍,犯罪嫌疑人李某某供认,他因患强直性脊柱炎于2011年4月到哈医大一院住院治疗。今年3月23日9时许,李某某再次来该院治疗。医生了解得知李某某患有肺结核,于是建议他先到哈尔滨胸科医院(专治肺结核病)检查治疗。李某某做完检查后再次回到哈医大一院,将检查结果交给医生。因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会对肺部造成影响,所以医生建议他应先治好肺结核后再行治疗。李某某认为医生不给他看病,随即心生不满。
23日16时许,李某某购买了水果刀,回到医生办公室行凶,致1死3伤。李企图自杀未遂被抓获。
据新华社
信息时报讯 (记者 袁建彰 通讯员 胡琼珍) 少女无端脚肿下肢瘫痪不能行走,一查竟发现骨头已被虫蚀坏死!这骇人听闻的事情就发生在年仅21岁的湖北人小周身上,患上了骨包虫病的她曾无法行走长达一年时间,日前在广州珠江医院接受治疗后已能重新走路。医生表示这种病在南方地区很罕见,致病原因可能与小周家里自小就饲养猫狗等宠物有关。
少女“怪病”久治不愈
湖北黄冈人小周年仅21岁,本是个健康活泼的女孩,学习成绩也很优异。可她自14岁开始,便是每半年就发一次高烧,而奇怪的是,她高烧前总是先有右腿疼痛,继而肿胀并出现大块大块的红斑。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周发现自己一旦下地行走,右腿便会出现疼痛红肿的症状,必须停下来休息才能缓解,而原来每半年一次的高烧也渐渐发展成几乎一月一次。看着女儿长期受“怪病”的折磨,周妈妈心里焦急万分,从2007年起,周妈妈带着小周辗转武汉、广东等地的大医院,曾被诊断为“右下肢淋巴水肿”并接受多次手术。
可是接受了手术后不久,小周在自己右腿臀部外侧摸到一包块,触摸会引起疼痛,后来渐渐的,她的腿越来越无法屈曲和旋转,走路时还能感觉到大腿里的骨头“卡兹卡兹”的响。四处求医的她却始终无法被确诊病因,去年4月份,小周已完全无法自行下地行走,只能任自己被“怪病”困于床上。
疑因养猫狗宠物致病
去年8月,小周转入了珠江医院骨科,检查发现右侧股骨头已坏死,呈虫蚀样改变等情况。经过病理检
验,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小周患上的居然是骨包虫病!她的腰椎、腓骨、股骨和股骨中段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虫蚀,引起了严重的骨质疏松。
今年2月21日,小周接受了髋关节置换术,把被虫蚀严重的髋关节进行了更换。昨日时报记者在医院见到小周时,她已经能够在辅助器械的帮助下自行下地行走。
李松建告诉记者,经过反复查问,发现小周家中的确有养宠物史与牛羊等家禽蓄养史,小周的奶奶有一只养了8年的猫,小周从小就很喜欢和家中饲养的小猫小狗玩在一起,甚至带着睡觉。李松建提醒到,除了包虫,还有其他如弓形虫等寄生虫都可以通过宠物感染人类,因此饲养宠物最好经过正规的检验,有孕妇或小孩的家庭不建议饲养宠物。
链接
包虫病
包虫病又叫棘球蚴病,是由一种叫细粒棘球绦虫的寄生虫寄生于人体内引起的疾病,虫卵从外界进入人体后,从肠胃进入血液游走至全身各处孵化成虫最终致病。
李松建说,这种细粒棘球绦虫主要寄生在犬、狼等犬科食肉动物体内,其排出的虫卵随粪便污染水源、牧草、食物等,会被牛、羊等食草动物甚至人类食用后造成感染。在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等畜牧区,包虫病并不少见,但是这种病在南方则非常罕见。而像小周这样虫子入骨的骨包虫病发病率仅占全部包虫病的1%~2%。
相关阅读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推广,近年来试管婴儿逐年增多,而进行试管婴儿时产生的“备选胚胎”绝大多数被冷冻起来。但因为各种原因,部分冷冻胚胎渐被父母“遗忘”。因为缺乏相关处理法规,医院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继续保存,就不得不自掏腰包;如果丢弃,出于伦理、人情等方面的考虑,院方又舍不得。
试管双胎相隔5年出生
已近临产,40岁的张婷(化名)挺着大肚子,脸上洋溢着幸福。几年前,年过三十的她因为输卵管不通,结婚多年一直没怀孕,她决定在(湖北)省生殖保健中心做试管婴儿。除了植入体内的胚胎外,她还在医院留了4个健康胚胎。幸运的是,第一次尝试就成功了,一年后女儿呱呱坠地。医院留存的那几个“小生命”,张婷一直续费保管。
去年,女儿已经4岁,张婷萌生了再生一个孩子的念头。她来到生殖中心,将“冰封”在医院的胚胎解冻,植入体内。幸运之神再次眷顾,她受孕成功。
近九成不孕者保存胚胎
据了解,省生殖中心去年共为1200多名不孕不育的女性进行了试管婴儿手术,其中400例是解冻胚胎。
“保存剩余胚胎的作用在于,万一患者首次怀孕失败,可以将冷冻胚胎解冻后再次进行胚胎移植,避免其反复接受促排卵治疗,也节省了医疗费用。”该中心主任郑洁说,也有个别患者因为小孩夭折或生二胎等原因,使用保存下来的胚胎再次生育。在该中心已经成功生育的患者中,近九成不孕者选择继续保留剩余胚胎。
近3万“生命种子”在冬眠
“冷冻胚胎”存放在哪里?昨日,记者走进位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安康楼九楼的“辅助生殖技术实验室”。换上防护服,记者走进实验室看到,房间里陈列着一排半米多高的大罐子,这就是“生命的种子”休眠的“冰箱”。这些白色罐里装的是液氮,温度可达零下196摄氏度。“在这个温度下冻存胚胎和卵子,理论上能保存十年。”该院生殖中心教授龙文说,这个温度是生殖领域摸索了好多年才总结出来的。为了保持低温,技师们隔天就会向罐子里补充液氮。记者在液氮罐上看到,每个罐上都有相关记录,上面标注着里面有多少胚胎及胚胎产生的时间和编号。
这种方法降温速度快,冷冻后的胚胎像玻璃一样透明清澈,即“玻璃化”冷冻。传统的慢速冷冻胚胎的复苏率只有70%,而玻璃化冷冻复苏概率达到了90%以上。为维持恒温,实验室配备了应急不间断电源,是一座永不断电的“生命工厂”。
同期的胚胎,冷冻后会影响质量吗?龙文说,在零下196℃的情况下,胚胎的代谢几乎处于静止状态。只要解冻后胚胎质量合格,就能移植进母体。解冻越早,胚胎质量越好。目前,武汉市有5家存有冷冻胚胎的医院,即: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记者统计得知,这些机构累积的冷冻胚胎已有近3万个。
相关阅读
西班牙首都马德里“10月12日医院”22日宣布,西班牙首例接受永久性人工心脏植入的患者当日出院,手术成功。
据这家医院介绍,这名名叫安东尼奥-佩雷斯的67岁高龄患者患有心肌扩张症,由于此前的心脏病病史,其心肌无法有效收缩,并且由于肾功能衰竭和慢性阻塞性肺病,他无法接受心脏移植,于是选择了人工心脏植入手术。
植入其心脏的设备包括一个由电机、进出口导管和控制设备组成的泵。该泵将血液从左心室心尖部推至主动脉。整个设备位于患者体内,靠一根电线与体外控制装置相连。控制装置可使用主电源,也可使用电池提供约12小时的动力。该设备一经植入,便不需要再校准或进行技术上的调整。
据悉,目前在欧美国家已有超过6500名病人受益于该设备。这种人工心脏与其他类似设备相比,临床疗效较好,并减少了感染、血栓、溶血以及红细胞破裂的风险。
新华网郑州8月22日电题:雪上加霜的治疗——河南新安县人民医院患者透析感染丙肝事件调查
新华社记者李亚楠
最近,多名尿毒症患者反映,他们在河南省新安县人民医院做透析治疗时感染丙肝,医院不仅不告知,还多方隐瞒。
记者调查发现,该医院血液透析室管理混乱,并涉嫌变相对外承包。目前,该院院长已停职检查,业务副院长被免职,相关丙肝患者将接受免费治疗。
多名患者在医院感染丙肝
61岁的吕松旧病未除,又添新病。他认为,自己在新安县人民医院做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感染丙肝,这让已几乎失明的他难以承受。
据悉,由于糖尿病引发尿毒症,从2007年起,吕松一直在新安县人民医院做透析治疗,8月9号,他转院到洛阳做透析治疗时,查出丙肝。
吕松说,他在新安县人民医院做透析治疗前曾进行全面检查,并未查出丙肝。在透析治疗的近4年里,他多次进行全面检查,并无异常。这期间,他也未到其他医院进行过任何透析治疗,仅做过一次白内障摘除手术。因此,通过血液传染的丙肝,只可能是在新安县人民医院透析治疗过程中感染。
在新安县人民医院做透析治疗的多位病友同样查出丙肝,也强化了吕松的看法。一位病友梁小孬说:“据我所知,在这里做透析的病人中,知道感染的有十几个。”
梁小孬2009年开始在这里做透析治疗,同样在洛阳确诊感染丙肝。他说,今年2月份,他发现一位丙肝患者在新安县人民医院做透析治疗,已有约半年时间,医院并未对他进行隔离透析。并且,医院对透析室管理不规范,很多一次性用品多次使用,所有复用式透析器混在一个水池里冲洗。他认为,很可能是医院的不规范行为导致交叉感染。
记者采访的另两位尿毒症患者李长海、陈社峰经历类似。丙肝让他们本就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吕松现在四病缠身,女儿开的小饭店也因顾客怕被传染而生意惨淡;李长海为治尿毒症已负外债五六万元;陈社峰一家六口只能靠老父亲开三轮和妻子在深圳打工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
违规操作造成交叉感染
河南省卫生厅20日通报称,已确认6位患者在该院进行透析治疗时感染丙肝,另有8位抗体阳性患者正在做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确认。经调查认为,新安县人民医院出现的问题属于医护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院内交叉感染。
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更换;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应当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透析治疗区;乙肝、丙肝等传染病患者应当分别在各自隔离透析治疗间进行专机血液透析,相互不能混用等。
这些规范在新安县人民医院并未得到严格执行。多名患者反映,非工作人员可随意进入治疗区,床单、被套等多次使用,可复用的透析器混在一个水池里清洗。还有患者反映,医护人员一个手套用到底,也不更换,一次性的针多次使用等。
目前,洛阳市卫生局已从市属医院抽调医护人员,全面接管了新安县人民医院的血液透析工作。前来接管的洛阳市东方医院血液净化科主任王谦受说,之前这里布局不规范,没有隔离开的病人和医护人员通道,没有独立的污物处理间等,他们对环境做了大量治理,建立一个污物处理间,设置了医护人员专用通道,对所有设备做了彻底消毒等。记者现场看到,连病人用的拖鞋和垃圾桶也都换成了新的。
有患者还怀疑医院对他们感染丙肝进行了隐瞒。吕松的女儿吕蕾说,她母亲一个月以前就知道父亲患上了丙肝,医院为了不让她说,就每月免费治疗一次,报销100元钱,她母亲想着还要在这里透析,就没有说。梁小孬说,今年3月左右,医院对透析病人进行了化学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正常,但是,随后却陆续有病人在其他医院检测出感染丙肝,他怀疑,医院在化验单上做了手脚。
已被停职的新安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实际负责人卢平否认更换过化验单,也否认对吕蕾母亲封口。她说,今年3月份左右,有个在她这里检查正常的病人,在别的医院查出丙肝,她很奇怪,也找不出原因,想到科室的特殊性,不愿把事态扩大,就未对其他病人讲,但从那时起,她就将所有复用式透析器更换成了一次性的。
新安县人民医院办公室主任仝宗敏说,媒体报道之后,医院才知道患者感染丙肝的事情,之前,医院并不知道这个事情。
医院涉嫌变相承包科室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规定,血液透析室应当设负责人全面负责血液透析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负责人必须由具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
据医院方面介绍,停职前,卢平的实际职务为血液透析室的护士长,血液透析室的主任由重症科主任兼任。不过,据记者采访,虽名为护士长,其实际全面负责血液透析室的日常工作。
卢平1991年毕业于洛阳卫校护士专业,先在新安县中医院从事护理工作,2002年,新安县人民医院和卢平以融资合作的方式建立血液透析室,卢平投资20多万元购买一台血液透析机和一套水处理设备,2004年,卢平正式调入新安县人民医院任护士,目前,具备护理专业中级职称。
卢平和医院方面均否认承包科室,坚称是融资合作。不过,卢平说,她后来又追加投资购买设备,现在共有八台透析机,累计投资大概有七八十万元。她还告诉记者,透析室被接管之前,正式护士只有她一人,因医院不给配正式护士,她只能自己招护士,然后送她们去做血液净化培训。“主要是我一个人,天天早上五点上班,中午从来没休息过。”
卢平曾开过小诊所的丈夫也在此帮忙,做水处理机器维护。但有患者反映,虽不是医院的正式职工,卢平的丈夫却经常穿着白大褂给病人开药,处方上签重症科主任的名字,开的药对一些小病小痛也挺管用。
仝宗敏说,在管理上,透析室和医院其他科室是一样的。仝宗敏还说,卢平的丈夫不是医院工作人员,只是在透析室协助工作,至于具体做什么工作,他不是太清楚。
卢平告诉记者,她和医院签有协议,合作初期以收回成本为主,收回成本之后,她和医院逐步按二八、三七、四六不等分成,最终收回成本的两倍后,设备归医院所有。协议的具体内容,她表示自己记不清楚,不愿详谈。
仝宗敏也说自己不清楚协议的具体内容。记者提出希望有了解情况的医院负责人接受采访,或者提供双方签署协议的具体内容,但直至记者20日下午离开新安,医院方面既没有人能讲清楚合作情况,也没有提供协议内容。
采访中,正停职接受调查的卢平几次失声哭泣,四病缠身的吕松同样几次失声痛哭,其他几位接受采访的患者直言自己现在压力很大。
新安县已作出决定,对所有血液透析相关的丙肝患者进行免费治疗,并按相关规定予以补偿,但这些患者遭受的精神和身体损害已再难弥补。
雷电光顾中超赛场
科学网(kexue.com)讯 昨日中超比赛辽宁主场同南昌的比赛,赛前球场突遭雷雨袭击,暴雨伴着硕大的冰雹侵袭着球场。原定7点30开始的比赛也顺延1小时,最终在雨中比赛顺利完成。抛开冰雹的因素不谈,如果仅仅是雷雨足球比赛也必须暂停。足球场向来是雷电袭击的重灾区,在雷电中,这样空旷的地方其实是相当危险的,没有避雷针的保护,站在空旷球场上的球员则成为雷电最容易侵袭的对象。这样的例子已经数不胜数,悲剧时长在我们身边发生。
全队未能幸免
1998年10月24日,一道奇特的雷电击毙了刚果(金)一支足球队的场上全部队员,而同在一个赛场踢球的另一队球员则安然无恙。当地报道说,比赛地点在刚果(金)东部开赛省的巴桑加。当时,巴桑加队迎战前来作客的该省另一支球队。比赛开始不久,大雨倾盆,雷电交加,但裁判未因此终止比赛。当两队各进一球打成平手后,突然一道耀眼的闪电击中球场,在滚滚雷声中,场上奔跑的客队11名球员全部倒地,并出现痉挛。当人群跑进球场后,发现这些球员已经接二连三地死去。令人费解的是,穿梭其间的主队球员则全部幸免于难。一家雷电研究机构认为,雷电致人死亡并非难以理喻的事情,但雷电造成在同一场地的其中一队球员集体死亡,另一队球员却安然无恙的现象,则极其罕见。
头号球星早逝
哥伦比亚的卡利竞技足球队在2007年10月24日的一次训练中,因遭雷击而酿成二死三伤的惨案。其中,24岁的前锋乔瓦尼·科尔多瓦,本赛季已进球11个,是俱乐部最佳球员,他被雷电击中后造成了严重烧伤,内脏也受损,在医院抢救中不幸身亡,另一位球员埃尔曼·加维里则被雷电击中后当场死亡。
闪电袭击训练
2003年1月3日,巴拉圭两名球员在训练中被闪电击中,当场身亡。这两人是巴拉圭乙级球队伊达的队员,阿尔卡拉斯24岁,拜雷拉年仅20岁。事发时,他们正随俱乐部在球场内训练,突然天降大雨,电闪雷鸣,两人不幸被闪电击中。尽管他们被立刻转移到巴拉圭国家医院,但依然因抢救无效而身亡。
中国球员遭不幸
悲剧发生在2004年3月10日周三下午3时50分左右,淅淅沥沥的春雨正落在新加坡裕廊体育场碧绿的草坪上,新麒二队的队员们正在裕廊体育场进行着一堂普通的训练课。这是本周一才接手新麒二队的主教练加玛鲁丁带队之后的第一次训练,所以大家都比较用心。虽然当时在下着小雨,但这些来自中国大陆的小伙子们显然都已经习惯了在雨中进行训练和比赛,况且俱乐部也早有规定,只要有打雷闪电,训练比赛就要马上停止,所以没人把雨放在心上。但是不可思议的事就在此刻发生,空中突然响起一声闷雷,队中身材高大的后卫队员姜涛顿时四肢伸展着倒在绿茵场上,旁边的人看到一股焦烟从他身上冒起。当时,教练和球员都被这猝不及防的一幕给惊呆了。当时姜涛站在主教练加玛鲁丁的身旁,他周围至少聚集了17名队友,大家都在做着有球热身训练,谁也没有想到会打雷闪电。但不幸的是,偏偏那道闪电正好击中了姜涛,别人都安然无恙。反应过来之后,有人马上给姜涛作人工呼吸,但无济于事。之后有救护车飞速赶来,把他送到最近的医院抢救。可是,医院的心电图显示,姜涛没有任何反应。救护人员于下午4时零5分证实他已气绝。据医生事后断定,姜涛已经在被闪电击中的一刹那当场死亡。警方把此案列为“非自然死亡”处理。
(科学网kexue.com 瑞恩)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核心提示:8月22日上午6时30分,“7•23”特大铁路交通事故中获救的女孩“小伊伊”(微博)转到上海新华医院,接受康复治疗。
【温州网•原创报道】8月22日上午6时30分,“7•23”特大铁路交通事故中获救的女孩“小伊伊”转到上海新华医院,接受康复治疗。
上午8时20分,记者连线了附二医院办,获知“小伊伊”在叔叔项余遇及亲人的陪伴下前往上海。据悉,在路途上,附二医也派出一名骨科医生前往,沿途照顾“小伊伊”,而铁道部及卫生部委派的医护人员也随行。
附二医院办主任徐辉表示,经卫生主管部门安排,上午11时,在附二医儿童医院学术报告厅将召开“7•23”动车事故伤员小伊伊”转院康复治疗新闻发布会,届时,本网将第一时间发布“小伊伊”动态信息。(记者 王科特)
巨噬细胞正在"清洁"大脑
人们已知道,老年痴呆症与异常纤维蛋白沉积物在患者脑部堆积有关。如果能清除这些脑中的“垃圾”,就有望改善病状。德国一项新研究显示,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产生的一些特殊巨噬细胞能在这方面发挥“清洁工”的作用。
德国柏林沙里泰大学医院和弗赖堡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神经科学学报》上报告说,他们经过10年动物研究发现,骨髓中产生的一些特殊巨噬细胞可以降解和清除引起老年痴呆症的有害沉积物。
研究人员还首次发现一种特殊的趋化因子,可以发号施令让巨噬细胞进行专业分工,并运动到脑中执行“清洁”任务。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为治疗老年痴呆症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他们相信将来可以由此开发出一种定位准确且副作用小的老年痴呆症新疗法。
8月1日,是吕杰与老战友聚会的日子,但今年他爽约了。
自2002年9月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以来,吕杰每年再忙都会出席8月1日晚的老战友聚会。半月前,这位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保处原调研员,因犯受贿罪被该市江北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
此前,江北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周荣福及医务人员在药品采购中大肆收受贿赂而被举报案发,并由此最终引爆了重庆迄今最大的医保“窝案”。获刑的吕杰只是窝案中落马官员之一。
今年1月以来,除了他,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保处原处长蔡岩,重庆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主任王宏、副主任康晓晴,重庆市药品集中采购服务中心主任邓先碧等一众官员,先后被检方带走。
重庆一大批医药代理商亦陷入囹圄。知情者透露,随着案件的进一步深挖,估计还将有更多的官员和药商被牵扯进来。
近期,重庆医保“窝案”系列案件将陆续受审,曝光医药行业的“潜规则”:医药市场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输送的黑色链条,药品从跻身医保目录到进入医院销售,每一环都可能存在权力寻租和官商勾结。
医保系统“地震”
重庆医保“窝案”首位落马的医保官员是医保中心主任王宏。
王宏今年47岁,2009年9月被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任命为该局下属二级事业单位重庆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主任,负责该中心全面工作,并负责组织领导市级医疗保险统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工作。
2010年3月,重庆市开展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下称“医保目录”)调整工作。
对于药商们而言,医保目录是他们扩大市场的金字招牌,“生产或代理的药品一旦挤进目录,就意味着将获得大量、稳定的订单”。
医药行业公认的行规是,能进医院、并且好销的药品品种,一般在医保目录里。因此,药商都想方设法挤进国家或省市医保目录。因此,许多医药界人士坦言,进医保目录的公关费不亚于新药审批的腐败。
王宏是重庆“医保目录”调整工作领导小组联络员和办公室成员,自然成了重庆大批药商公关的热门对象。
公诉机关指控,2010年3月,重庆泰宇医药公司总经理王德志、重庆乾元医药公司法人代表李宛若和重庆中豪药业公司总经理赵斌为了让自己公司代理的药品“血必净注射液”、“心脉隆注射液”、“氟氯西林注射液”等药品顺利进入“药品目录”,先后找到王宏,请其帮忙,并承诺事成后给予“感谢”。
随后,王宏利用参与“药品目录”调整工作的职务便利,将上述药品写在小纸条上,交给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保处处长蔡岩,由蔡出面找到专家组组长史某,请其在评审时关照上述药品。
这些药品最终均通过了专家评审,上报国家人力社保部审批;同年10月,它们正式进入重庆医保目录并开始执行。
2010年7月,上述三家医药公司负责人共计送给王宏现金75万元。但几个月后,重庆泰宇医药公司总经理王德志在一起医院受贿窝案中,向检察机关交代了王宏受贿事实。
2011年1月14日,王宏因涉嫌受贿罪被重庆警方刑拘,不久后即被批捕。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保处原处长蔡岩亦受牵连落网。随后,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保处原调研员吕杰、重庆医保中心原副主任康晓晴应声落马。
今年43岁的吕杰,是2010年重庆医保目录调整工作的后勤保障(会议组织)人员。公诉机关指控,在重庆市召开三次医保药品评审专家会议期间,吕杰将专家名单和座次表都一一提供给重庆市衡世医药公司负责人蓝建洪。经过公关,蓝建洪代理的药品终于入围。2010年5月,吕杰笑纳蓝送上的贿赂现金10万元。
在医保目录调整过程中,吕杰还将手中评审专家名单提供给重庆市华烨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永健、重庆晟大医药公司负责人张兵,并收受贿赂。重庆江北区法院最近审理认定,吕杰先后接受以上三家药商的贿赂共计14万元。
重庆市医保中心原副主任康晓晴,亦被指控在去年重庆医保目录调整中受贿,为不法药商谋取不正当利益。
四位医保官员的落马,已在重庆医保系统引发“地震”。知情者称,随着案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重庆医保人员已受到查处,“现在整个医保系统谈案色变,人人自危”。
招标主任遭查
重庆医保窝案的查处来得并不突然。2011年1月5日重庆召开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马正其在会上针对重庆区县发生的几起医保骗保案,当场批评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王姓领导,说“不要以为你就没责任”。
马正其随后表示,今年是重庆“社保资金监管强化年”,将对涉及医保等各类社保领域的违规违纪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仅追究当事人责任,还要追究领导责任。
就在马正其作以上严肃发言时,重庆医保系统知情者称他看到坐在前一排的医保中心主任王宏突然起身走出会场,脸色苍白,很久才回来,“我感觉他当时可能就预感要出事了”。
几天后,王宏被纪检部门带走。
医保系统“地震”还波及到了重庆市卫生系统。以上知情者称,与此同时,重庆市卫生局下属的药品集中采购服务中心主任邓先碧等人也被检方带走,同样因为涉嫌接受药商贿赂。
重庆市卫生局不愿具名的人士证实,邓先碧在今年初被检方带走,目前案件还在深挖和细查,“不知道卫生系统还有哪些人会受到牵连”。
2011年5月23日,重庆市政府第101次常务会议决定,免去邓先碧的重庆市卫生局副巡视员职务。
邓先碧曾任重庆市卫生局规财处处长,2000年重庆试点实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后一直分管招标工作。
“药品进入医保目录后,要顺利进入医院,还必须跨过集中招标采购这个门槛。因此,招标办、评标委员会成员、卫生部门等都是公关对象。”重庆医药界资深人士透露,每次药品招标,全国各大药厂老总都大包小包地提着公关所需费用,到处“勾兑”,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吃饭、拉关系、做工作。
“如果不公关,一般情况下药品很难中标,所以卫生系统官员因此落马,一点儿不稀奇。”以上人士说。
推行药品集中招标制度的初衷,是在确保药品质量的前提下,挤掉中间“水分”、压低虚高药价,规范医疗机构的购药行为和药品流通秩序。但重庆华森制药董事长游洪涛、重庆康刻尔药业公司总经理陈国芳等人称,由于设计不合理和黑箱操作,该制度带来了新的利益集团寻租。
2010年重庆药品集中招标,刘群就质疑存在问题,致使自家企业部分高质低价的参选药品并未入围,而中标药品价反而比他投标的药品高。他愤然将重庆市卫生局推上被告席。刘群一审胜诉,卫生局不服提起上诉,但其后该局突然撤诉。
刘直言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已异化为“腐败工程”:一个以卫生部门为主导,厂商、各级代理商、医保部门、物价部门、药品招标部门、医院参与,结成强势集团,形成了新的庞大利益链。
医院人员“逐利”
药品通过了集中招标环节,仅意味着该药品有权进入医院,因为医院拥有自行采购权,用不用还得医院说了算。
为此,医院便转而成为药商们最重要的公关目标:必须先打通医院院长、药剂科主任、科室主任这几个环节,然后还得拉拢掌握处方权的医生。
在重庆医保窝案中,药商们正是这样做的―他们在药品进入医保目录和卫生局的集体招标后,向重庆市各大医院人员行贿以敲开医院大门。
这最终导致了重庆江北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周荣福受贿案发,而此亦是引爆重庆医保“窝案”的引信。
周荣福案起因在于2010年8月30日,重庆市江北区纪委接到群众举报,反映周涉嫌受贿。在“双规”期间,周荣福交代了部分受贿事实。2009年9月19日,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并对周刑事拘留,同月30日被依法逮捕。
随后,江北区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左筠,内一科主任彭力也因涉嫌受贿被捕。但知情者称该院其他涉案人员包括许多医生因情节轻微,并未予移交司法处理。
法院的判决书显示,行贿者均为药商或其代理人,这些人的证言都证实向周荣福三人行贿的目的,是为了能在药品销售上得到他们照顾,获得医院更多的药品配送额。
这些行贿者包括重庆泰宇医药公司、重庆海森医疗设备公司、重庆四环医药公司、重庆市医药股份公司、重庆浩瀚医药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或代理者。他们每次行贿数额从1000元至20万元不等,行贿地点大部分在以上医院人员办公室,或他们所居住的小区。
江北区第一人民医院受贿窝案亦曝光了药品打进医院的“公关潜规则”:要让医院采购,首先要给院长“进门费”,然后再“公关”药剂科主任和科室主任。由科室主任向药剂科提用药计划,药剂科主任再转给院长后,药品就可进医院了。
在医疗界的回扣、贿赂,其实并非秘密。重庆市检察机关今年2月份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2003-2010年,重庆市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医疗卫生系统涉嫌职务犯罪370人,其中受贿269人;全市40个区县中有38个地区的医疗卫生系统涉案,涉案人员多为医院领导、中层干部及一些药械、总务等重点岗位的人员,其中医院院长、副院长157人。
药商的囚徒困境
在江北区第一人民医院受贿窝案中,重庆泰宇医药公司老总王德志是最大的行贿者。
这位40多岁的女人,在2007年与人共同出资成立了重庆泰宇医药公司。同年8月至2010年8月,她和合伙人多次送给重庆江北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周荣福现金共计33万元。
周荣福案发后,王德志被抓,在接受检察机关调查时称,她代理的药品从跻身医保目录到进入医院销售,每个环节都找了人送了钱。随后,办案人员顺藤摸瓜,首先将重庆医保中心主任王宏揪出。
王宏向检察机关供述了王德志的“来头”:2010年3月的一天,重庆市原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局长侯小川当面给王宏打招呼说有人要来找他帮忙使药品进入医保目录,请给予对方帮助,“我听了后没什么,就同意了”。
按王德志的说法,为了让药品进入医保目录,她颇费了一番心思,首先找到朋友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原总裁谢某,让他出面找侯小川帮忙,对她给予关照。
“侯给我打了招呼后,王德志到办公室找到我,希望我能够帮忙让她的药品进入重庆市医保目录,事后会感谢我。后来,我找了医保处处长蔡岩,在评审会开前将王德志要进入目录的药品名称写在字条上交给了他,并告诉是侯局长委托的事。”王宏供称。
随后,王德志的药品一路绿灯,顺利入围重庆医保目录。
但随着医保窝案案发,王德志落网,重庆泰宇医药公司今年6月申请变更《药品经营许可证》,名字变更为重庆仁福医药公司,法定代表人及企业负责人均由王德志变更为罗晓沙。
卷入重庆医保窝案的其他数家医药公司,受到查处后同样陷入困顿,经营和声誉均受到重创。
事实上,近年来的恶性竞争,让医药公司早已陷入囚徒困境。重庆一位医药公司负责人说,一方面担心别人搞商业贿赂而自己不搞,会使自己产品销售不出去;另一方面继续搞商业贿赂,既会越来越受制于人,不堪成本上升之重,又害怕违纪违法被查处。
“医药市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输送的黑色链条,产业链有多长,权钱交易的食物链就可能有多长。”重庆医药界一位资深人士说。
知情者举例称,重庆涉案药商蓝建洪等人总代理的头孢曲松他唑巴坦纳、五水头孢唑林纳、拉氧头孢、头孢硫脒等药品,被指价格每支原本只有几元,一旦进入医保目录后,每支价格则飙升至一百多元。
而在重庆长龙实业集团董事长刘群看来,医药行业的黑色利益链条问题,在于中国医改的失败,多年来没有破解医疗制度的本质问题,改革尚未触及到核心利益。
“医药企业在拿药号、跑医保、定物价、进目录、疏通招标……其中缺乏客观科学的标准,公开透明的机制。”刘群表示,当前药品生产制度运行无力,流通制度任意加价,使用制度竞争促销,医疗服务制度中缺乏各方利益合理分配的机制,医保制度亦未得到很好改善。
重庆医保窝案中曝光的利益格局,无疑折射了医改之难。但该案水究竟有多深,谜底尚待进一步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