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6日发射升空的神舟九号飞船,在完成各项任务后,将于今日踏上归途。经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九将于29日10时许返回地面。目前,位于内蒙古中部草原上的“神九”任务主着陆场区参试设备状态良好,各项工作准备就绪,静待“神九”归来。
主着陆场准备就绪 气象条件良好
来自神舟九号任务气象保障专家组的消息称,在神舟九号飞船预计着陆阶段,主着陆场气象条件良好,符合飞船返回着陆时的气象要求。气象保障专家组组长、总参气象水文空间天气总站总工程师王业桂介绍,预计29日上午,主着陆场气温在17至21摄氏度,天空少云,能见度好,风力不大。
王业桂说,参与回收保障任务的各气象站点和部门正全力以赴,采取释放探空气球等多手段密切监视天气变化情况,并对四子王旗地区近30年来的气象资料进行了分析会商。随着回收时间临近,气象部门还将定时发布更为精准的气象预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总指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副主任张海东表示,经过精心准备,主着陆场区目前各类参试设备工作稳定、状态良好,任务方案预案齐全,物资器材保障到位,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具备了执行“神九”返回任务的能力。
目前,“神九”任务主着陆场区已经进入临战状态,测控雷达剑指苍穹,搜救人员在岗待命,搜救直升机和地面搜救车辆可随时出动。同时,主着陆场区还将对各分系统技术状态进行全面检查,确保飞船安全返回。
相比“神八”任务,“神九”任务主着陆场区增加了航天员救援任务,搜救模式也由“神八”任务“空中搜索、地面回收”变为“空中搜救航天员,地面处置返回舱”,面临着搜救责任大、时间要求快和搜救通信保障任务加重以及航天员后送转运衔接紧等新难题。
据张海东介绍,着陆场系统制订了直升机搜索救援、航天员医疗救护、返回舱应急处置等数十种应急预案,进一步加强了着陆现场的组织管理,确保搜救任务万无一失。
神九返回地面需经历4个阶段
北京通信与跟踪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神九任务主着陆场主任设计师吕明涛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神舟九号飞船返回地面,需要经历4个阶段。
一是制动飞行阶段。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最后一圈时,地面测控部门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飞船随即调整姿态,发动机点火制动,进入返回轨道。
二是自由滑行阶段。飞船以无动力飞行状态自由下降。当高度降至距离地面140公里处时,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推进舱在穿越大气层时烧毁,返回舱继续下降。
三是再入大气层阶段。飞船进入大气层时,飞船表面和大气层摩擦产生巨大热量,在飞船表面形成高温等离子气体层,并对电磁波造成屏蔽形成“黑障”,使飞船在240秒内与地面失去联系。直到距离地球约40公里处,黑障消失,地面测控部门重新捕获飞船。
四是着陆阶段。当返回舱距离地球约10公里时,伞舱盖打开,并连续完成拉开引导伞、减速伞、主伞等动作。在距离地面1.2米时,4台反推发动机点火,使飞船以每秒1至2米的速度着陆。
相关阅读
设计制造了一款“终极反僵尸枪”
有9个30发子弹夹,4个闪光灯,3个激光瞄准器
北京时间6月2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僵尸来袭!这样一天会到来吗?不过看起来这两位居住在美国亚特兰大附近约内斯博罗(Jonesboro)的店主显然已经为出现像《生化危机》中的场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他们已经一起设计制造了一款“终极反僵尸枪”,它有9个30发子弹夹,4个闪光灯,3个激光瞄准器,足以精确射击动作迟缓的僵尸。这款反僵尸枪上还装有3个不同的瞄准镜以便能够分别对100、200和300码之外的僵尸发起攻击。
在跟人介绍时,这两位店主就会拿着他们的新式武器说道:“我们还有些僵尸要去干掉。”
现在,他们的反僵尸枪已经在当地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他们的店铺也因此突然变得生意兴隆。(晨风)
相关阅读
火球
这是一个球形钢制的驾驶员舱,其小小的圆形窗户正开启着,由于钢铁还是炙热的,因此它通体发着红光。
不过卡梅隆并不是唯一一个梦想着潜入最深的海洋深处的人:英国实业巨头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已经建造了一艘两座的潜艇,外形设计就像是一架带着两个翅膀的小飞机。布兰森表示他的这艘潜艇将可以下潜到挑战者深渊。另外,著名的Triton奢侈品潜艇公司去年推出了一款Triton 36000/3潜艇,它可以让3位乘员搭载完成深海探索之旅。
历史触手可及
深海挑战者号潜艇全副武装,这里展示的是其中之一:机械臂。有了这套可以折叠的机械臂系统,它就可以采集洋底的岩石,生物和深海海底钻孔样本带回实验室用于研究之用。
在卡梅隆的下潜之旅开始之前,他的小组还计划首先释放一个无人的深海“着陆器”下降到这片洋底先行去探路。这套无人深潜器外星活像一座苗条的电话亭,长度约4米,装备有摄像设备。它将携带鱼饵抵达海地去吸引海底的生物们前来,进入一个塑料圆筒中,这个圆筒可以由海面的工作人员回收。
凯文·哈定(Kevin Hardy)是总部设在加州圣迭戈的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高级发展工程师,同时也是深海挑战者号潜艇小组成员。他告诉《国家地理》:“这些进入容器的动物将被捕获。”并且甚至在被提上海面之后,密封的容器仍将保证里面的环境的低温和高压,和深海环境条件一致。
最高成就
1月15日,卡梅隆正亲自将一个外壳安装到深海挑战者号的设备舱顶部。这个设备舱中安装有GPS和灯光信号,以及无线电定位器,这一切的设备都将帮助深潜器在完成任务上浮之后发出明显信号,以便母船能及时锁定它的位置。
卡梅隆说:“当年下潜超过7英里,然后上浮到这么一片空旷的洋面,潜艇可能不会恰好上浮到它进行下潜的海面位置。因此搜救队必须能尽快找到潜艇的位置。”
准备下潜测试
2月23日,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域,潜水员们正在帮助深海挑战者号做下潜测试前的最后准备工作。这一次它将下潜超过1000米,全程持续6个小时。
这艘潜艇之所以可以漂浮在海面,关键来自一种特殊设计的泡沫物质,它也可以帮助潜艇更快速地上浮。当它下潜时,超过450公斤的钢片被用磁铁吸附在潜艇艇身底部,借助这些重力它便可以一直下潜到洋底。
美国的一位百万富翁独出心裁,准备建造一栋安全的房子
科学网(kexue.com)讯 2012这是个传说中的“末日年”,许多人们在盘算着如何才能躲过这次灾难。美国的一位百万富翁独出心裁,准备建造一栋安全的房子。
近日美国的一位百万富翁准备将一个废弃的导弹发射井变成一座豪宅,这里不但备有先进设施,更重要的它可以禁得起一些灾难的发生。
房屋模拟图
这位富翁叫做霍尔,他总共花费了700美元买下了一座冷战时期的导弹发射井,他准备将这里建造成一座完美的避难场所。霍尔表示:“这样的住所可以保证房屋在遇到灾难情况时可以安然无恙,我不必担心有可能的恐怖辐射,或者经济崩溃,这里可以为我提供一切。”
废弃发射井
根据介绍未来完工后这个导弹发射井将变成一座14层的建筑,霍尔也表示未来他将出租这个庇护所。这里届时还将配好各种设施,包括游泳池、图书馆、电影院,甚至还有医疗中心与学校,建筑物的电力通过风力发电而提供,至于这些人的供给,霍尔也有所考虑,建筑物大厅将会有一个室内农场与鱼塘,将种植足够的蔬菜,充足的食品足够70人食用5年。
房屋结构图
灾难时候的庇护所
堪萨斯大学的约翰教授评论了这个建筑,他表示:“我感觉它的反恐性要比抗灾难更有优势,不过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这样封闭的环境里,压抑的情绪将是最大的问题,孤独感将是到时最大的挑战。”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环球网3月30日消息,据日本共同社3月30日报道,日本航空自卫队30日接到防卫相的命令后开始部署防空导弹“爱国者-3”,以准备拦截可能坠落境内的朝鲜卫星。海上自卫队的3艘宙斯盾舰也开始进行出港准备。到4月上旬为止,自卫队将以西南诸岛为主做好拦截准备。
报道称,据日本防卫省相关人士透露,将部署在宫古岛的“爱国者-3”已于30晚从中部地区的航空自卫队基地经陆路前往广岛县的海上自卫队吴基地,抵达后将用运输舰运至宫古岛。部署在石垣岛的“爱国者-3”也将从该基地起运。
计划部署在冲绳本岛的“爱国者-3”将从名古屋港由民间船只运送。由于弹药部分的运送受到法律限制,预计将另由航空自卫队运输机运送。
此外,搭载海基型拦截导弹的宙斯盾舰“雾岛”、“妙高”和“鸟海”近期将从各基地出发前往东海、太平洋和日本海。防卫省正考虑用F-15战斗机为其护航。陆上自卫队也将前往石垣岛、宫古岛和与那国岛。各岛部署直升机,石垣岛还将部署防化车。
日本航空幕僚长片冈晴彦30日在记者会上称:“正对‘爱国者-3’进行细心调试与准备,并与美军展开了更为密切的合作。”
卡梅隆成功返回海面
科学网(kexue.com)讯 美国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近日再次成为了媒体的焦点人物,不过这次不是因为什么电影,而是他完成了一个壮举,卡梅隆独自驾驶潜水器签入了马里亚纳海沟,他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独自潜入世界最深海沟的人。
卡梅隆探索马里亚纳海沟
本次潜水卡梅隆是为了拍摄海底素材,他与美国国家地理合作,展开了这次下潜活动。根据介绍,这次卡梅隆下潜到了海下10898米,这也是人类下潜深海的最高纪录。卡梅隆成为了潜入马里亚纳海沟深处的第三人。目前卡梅隆已经安全的上岸。
上岸后的卡梅隆也介绍了他在水中的感受,并告诉了大家他的惊险遭遇。卡梅隆表示:“我再深海的时候发现有些异样,由于压力太大,潜水器出现了液压油泄漏情况,为了安全起见我缩短了时间,最初我准备在里面6个小时,可3个小时我就决定返回。”对于海底的感受卡梅隆表示:“说实话我在里面很难看清东西,而且外面也没有什么,就像月球表面一样很荒凉。起初我看到了一些鱼类,到了海底则没看到任何生物。”
不过由于液压的泄漏之前所计划的事情也没有完成,卡梅隆说道:“我们此前准备取回一些岩石和生物样本,可由于泄漏就没有完成,这很遗憾。”回到地面的卡梅隆十分兴奋,并没有太多疲劳的感觉,对于海底的感受卡梅隆表示:“我还是看到了不错的景象,特别是下潜的过程中,不过在里面坐着不是那么舒服,我只能缩进身体,驾驶舱的空间太小了,根本无法伸腿。”
1960年唐沃尔什和皮卡尔就曾成功潜入海底
卡梅隆并不是第一位潜入马里亚纳海沟的人,1960年唐沃尔什和皮卡尔就曾成功潜入海底,不过比起上次两人合作,卡梅隆独自下潜也已创造了纪录。而在未来卡梅隆准备把这次海底旅行拍摄成纪录片。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8.驯鹿妈妈与幼仔
相机陷阱拍摄的驯鹿妈妈与幼仔。相机陷阱原本对准它们脚下的鸟巢,没想到将它们定格在镜头中。科学家对普拉德霍湾基础设施对北极中部驯鹿的生存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裂冰季节,这种动物可能避免到公路或者其他不稳定的基础设施附近活动,最终所能获取的营养物和繁育成功率受到影响。在这一季节,它们迁徙到南部,远离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区,目前的数量估计超过6.5万只。上世纪70年代中期,它们的数量一度降至5000只。
克罗宁表示:“如果关注这个数据,你会感受困惑。驯鹿的生存受到影响,例如活动受限,但它们的数量却呈戏剧性增长趋势。”其他地区的驯鹿种群同样呈这种趋势,例如生活在特雪布克湖附近的驯鹿。特雪布克湖位于沿岸平原东部大约150英里(约合240公里)。这一地区拥有类似的环境,但没有油田和气田。
9.正准备进食的大乌鸦
一只大乌鸦,正准备享用铁爪鹀的蛋。它用喙从铁爪鹀的巢穴将蛋偷走。大乌鸦是受益于阿拉斯加州能源基础设施的动物之一。利伯泽特说:“大乌鸦生活在北坡地区,它们需要一些垂直结构筑巢,但北极沿岸平原地区并没有树,因此可供它们筑巢的地方并不多。不过,它们能够利用人造结构,在高塔、建筑的屋檐或者其他结构上筑巢。在油田,它们的数量不断增多。毫不令人感到吃惊的是,它们同样以在油田筑巢的鸟的鸟蛋为食。”现在,大乌鸦一年四季在油田度过,但在过去,我们却极少在冬季时看到它们的身影。
10.打猎归来的北极狐
一只北极狐,嘴里叼着刚刚捕获的鸟,准备美餐一顿。在长期存在的捕食者与猎物构成的生物链中,北极狐扮演了重要角色。阿拉斯加渔业及狩猎局生物学家希德勒表示,生活在普拉德霍湾油田附近的北极狐生活习性已经发生改变。他说:“夏季,它们通常以旅鼠、鸟类、鸟蛋或者尸体为食。冬季,它们通常来到海岸地区,在海冰上尾随北极熊,吃它们剩下的食物。在油田,北极狐的生活习性发生改变。冬季,它们会留在这里,因为它们能够找到死于交通事故的动物的尸体或者以垃圾为食。”(孝文)
撰文:卡罗琳·亚历山大 Caroline Alexander
翻译:王晓波
9月12日——星期二。可见度不高。讨厌的轻微南风。零下52摄氏度。狗群显然冷得够呛。队员们的身子跟衣服一样冻得硬邦邦的,在冰霜里歇过一夜后多少振作了些……天气不大有转好的迹象。”
执笔者是罗阿尔· 阿蒙森,在写下这段扼要日记时,这位挪威探险家早已扬名立万:他于五年前率先走通了北冰洋传说中的西北航道,从大西洋抵达太平洋。此时他又到了世界另一端的南极洲,瞄准探险者世界里仅余的附有最高荣耀的目标——南极点。这趟大胆的远征既经过精细的策划,体现着阿蒙森享有盛誉的审慎性格,同时也有机缘巧合的促成。距此两年前,正当阿蒙森满怀热情地沉浸在拓伸北冰洋之旅、直抵北极点的计划中,却传来了美国人罗伯特·皮尔里已宣布到达北极点的消息。他回忆道,在那一刻,“我决定改换阵地,掉头向南”。他料想,如果能抢先拿下南极点,那么自身声名大噪、未来探险找赞助都不成问题了。于是他明面上准备北伐,暗地里却策划南征。
然而,要做踏足南极点的第一人,并非想到就能做到的事。声势轰轰烈烈的英国南极探险队在海军上校罗伯特· 福尔肯· 斯科特的指挥下,也正准备冲向南极。这个强劲对手令阿蒙森十分戒惧。此行可能会输给斯科特的念头让他寝食难安,以至于仓促出动,在极地尚未开春的时候便顶着恶劣无常的天气动身。结果,宝贵的雪橇犬纷纷倒毙,手下的队员冻坏了脚,阿蒙森只好急匆匆赶回大本营,途中还丢下了两名同伴,二人比他多花一天时间才挣扎回营。“我看你这趟不能叫探险,该叫现眼。”队员中极地经验最老到的亚尔马· 约翰森对他说。阿蒙森被这刻薄话气得七窍生烟,最后带队去往南极点的时候竟不带约翰森了。
这些扎眼的失误是值得玩味的,这倒不是为了挑阿蒙森的刺儿,而是为了打破一个长久以来围绕着他的不实传言:他拿下南极点凭的是全无激情的专家手腕和冰冷的争胜之心,因此他本人是个没什么人格色彩的职业高手。这样的性格描述正反衬出斯科特在世人眼中的光华:他带着一队无畏的英国壮士,浑身豪迈之气,艰苦卓绝地走过每一里路,然后葬身冰雪,成就悲剧英雄的功业。
1911年9月这次出师未捷的经历提醒人们,在危机四伏的极地探险事业中,没有“理所当然的结果”这回事。阿蒙森为人干练精细,但一样有着万丈雄心,他所追逐的危险的梦想和冲动,与所有在荒野地带搏命的探险家并无二致。阿蒙森的伟大之处不在于缺少激情与冲动,而在于他能够驾驭它们——有后来的日记为证。在仓促动身赶了四天路之后,阿蒙森冷静考量了队伍的状态,便下定决心“速速回返,等待春天。如果固执推进,置人员牲畜于险地,非我所愿。如果我们要胜出,所有要素都必须到位。一步走错则可能全盘皆输”。直通梦想的路途最易使人迷狂,而在这情境下还能重拾并保持理性的判断,则是尤为可贵的品质。像其他伟大探险家一样,阿蒙森懂得何时回头。
罗阿尔·阿蒙森在挑战南极点之前,已然有份闪闪发光的履历。他生于1872年,家族有钱有船,做着航海的营生。25岁时,他作为“比利时号”的二副,赴南极洲参与科学考察;船困在了浮冰里,于是一船人都始料不及地被扣上了“史上第一批在南极过冬的人类”这顶高帽。船员们灰心丧气,健康欠佳,还好随船医生弗雷德里克·库克和阿蒙森稳住了士气。阿蒙森那段时间的日记反映出对周遭情况全神贯注的观察。“帐篷的形状和大小可保舒适,却禁不起大风。”他在1898年2月写道。后来的岁月中,他对极地装备做了不少独具匠心的改进。
自打阿蒙森在孩提时代读到约翰· 富兰克林的故事,就一直为这位英国探险家不得善终的西北航道之旅而着迷。在从事职业航海生涯的过程中,他开始为北极探险作准备。1903年,他乘坐“约阿号”向北航行,只带了六个船员,实在算是很小的阵容(富兰克林当年带了129人)。此行旨在寻找“西北航道”;另外,也许是为了赢得在科考界的声望,地球北磁极的位置也是搜寻的对象。他在北冰洋工作、生活,度过了三个寒冬,最终曲曲折折地穿过加属北极群岛中的礁石、浅滩和冰块,走通了一条先抵达波弗特、继而通向白令海的航道——这是史无前例的壮举。“西北航道走完了,”阿蒙森在1905年8月26日写道,“童年梦想在那一刻圆满实现。有种奇怪的感觉在喉咙中酝聚;我有些过度操劳,精神委顿——却感觉到眼中涌起的泪水。”
飓风到来 北卡州居民很从容 很淡定
美国国家飓风中心披露,飓风有可能在美国当地时间26号晚上,也就是北京时间今天(27日)早晨影响北卡罗莱纳州。不过,曾经经历过飓风洗礼的北卡州居民对此表现的很从容,他们在离家前照例用胶合板封上自家的窗户,并在板子上写下"BYE,IRENE,PLEASE PASS US"。
按照对飓风的线路预测,飓风“艾琳”有可能和北卡擦肩而过,也有可能登陆。最大的可能是掠过北卡部分突出的地区,然后沿着海岸线向北。到了当地时间的27号下午,也就是北京时间28号的凌晨,飓风将开始冲击华盛顿地区,随后将在当地时间28号影响纽约地区。
从北卡开始往北的沿海各州现在都已经发出了飓风警告,这次飓风之所以危险如此重大是因为它影响的地区人口密集,整个东海岸大约有5500万人将受到影响,美国东部最近降雨比较多,这次飓风还会带来更多的降雨,这让本来就已经被雨水冲刷的比较疏松的泥土将有可能更为疏松,很多树木可能倒塌这些倒塌的树木可能砸毁一些房屋,会破坏一些电线。
国土安全部长纳波利塔诺说,这次风暴可能在多个地方造成大面积的停电,在华盛顿以南现在铁路已经全部停运,不少航班也已经取消,不少学校关闭,电力公司也已经增派人手以防备可能的停电,此外一些地区还在向居民发放沙袋,以防住宅进水。
如临大敌 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提前结束休假
为了备战飓风艾琳,正在马塞诸塞州休假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提前结束休假,于当天晚上赶回华盛顿。
在宣布将提前结束休假前,奥巴马发表电视讲话,他说,这次飓风的影响可能极大。他呼吁东海岸各州居民认真准备、防御飓风袭击,听从政府部门的紧急疏散安排。
除了联邦政府在做准备外,东部沿海各州也在作相关准备。北卡、马里兰等七州和纽约市、华盛顿市相继宣布进入警戒状态。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表示,纽约市沿海部分居民应在自愿原则下撤离该地区。同时敦促市民准备好急救包,随时应付可能出现的紧急状况。
“积草屯粮” “宅”在家里迎飓风
迈克尔·布隆伯格:我希望全城的人都囤积好基本物品,准备一个应急包,以便需要离家避险的时候可以带上,里面要装有饮用水、急救用品、手电、个人重要的药物、护照、身份证件等重要的文件,以及备用的汽车钥匙和房子钥匙。
在微博上,不少身在美国的华人都在关注飓风"艾琳"的行踪。有人选择宅在家里,还有人奔赴超市囤积食物。身在纽约的留学生Meso在微博上说:学校邮件说周末飓风来袭时可能会断电,最好准备手电筒,充足的水和食物,避免在风暴中出门。
和Meso一样,在康涅狄格州工作的王睿涵也收到了公司的邮件。
王睿涵:公司我也收到了邮件,老板提醒我们说,周末的时候把电脑带回去,如果下星期不能上班的话,可以在家里工作,今天现在晴天,反正阳光灿烂,当然大家都知道这个周末尽量呆在家里不出去了,就是说尽量少出去走,其实我的邻居还是紧张,挺担心飓风会把房子毁了,也有朋友会去超市买东西,把东西囤在家里。
美国宇航局正在准备下一次的火星探测任务,目前探测船已运抵佛罗里达州。
这台被昵称为“好奇宝宝”的探测船由一架C17运输机从加州空军基地运抵。未来几个月,工程人员将为这艘探测船在11月的发射而做准备。
这项火星探测任务耗资25亿美元,探测船原订2009年发射升空,但因故延后。现在重新排定探测任务时程,预计2012年8月登陆火星,届时将研究火星上的环境是否有利于微生物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