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南方日报讯 (记者/袁丁)如何保障听证不变成“走过场”,广州将有明确的地方规范。广州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听证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若公众对政府重大决策的征求意见稿意见分歧较大,应该组织听证会,从公开报名人群内遴选的听证代表不得少于代表总数的2/3,而公务员不得被选为听证代表。该《办法》将于下月1日正式实施。

  《办法》提出,广州市、区和县级市政府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都在《办法》规范的范围内。而市政府派出机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在行政决策时,也可以参照这一办法组织听证活动。听证会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便民的原则组织。

  报名遴选代表不得少于2/3

  《办法》规定,听证代表应当年满18周岁(涉及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决策事项,听证代表年满16周岁即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而且不属于国家机关或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的在职工作人员(含公务员、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合同制雇员)。听证代表可以通过个人报名遴选、委托有关社会团体推选、听证机关邀请等方式产生,具体人数根据听证事项确定,但不得少于9人。如果报名期满,报名人数达不到规定人数的,应该延长报名期限。

  《办法》同时明确,听证组织部门遴选或邀请听证代表应当兼顾不同利益或不同意见各方,其中遴选产生的听证代表人数不得少于听证代表总人数的2/3。有2/3以上听证代表出席方可举行听证,否则就要延期举行听证,延期最长不得超过30日。

  《办法》明确,听证组织部门应当在旁听席设立新闻媒体采访人员席位,听证组织部门应当至少在听证会举行前10日,向新闻媒体采访人员送达听证通知。经听证主持人同意,新闻媒体采访人员可以对听证会进行录音、摄影。

  合法性审查要查阅听证报告

  《办法》规定,听证报告是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决策起草部门将决策草案提交政府法制机构审查、提请政府审议时,应当同时提交听证报告及其他有关材料。政府法制机构对决策草案进行合法性审查时,应当同时审查听证程序,并可视情况调阅听证笔录。

  《办法》还提出,对于应当听证而未组织听证、在听证时提供虚假信息、听证报告严重失实等行为,要追究责任部门领导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办法》提出,听证组织部门应当制作统一格式的有关报名表,方便社会公众领取或从本部门网站下载使用。听证组织部门应当至少在听证会举行前10日,向听证代表送达听证通知和听证事项相关材料。听证事项相关材料则包括决策征求意见稿、决策起草说明以及相关的依据和背景资料等。

  《办法》规定,政府重大决策的征求意见稿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意见分歧较大,或者政府、决策起草部门认为有必要就决策征求意见稿组织听证的,应当组织听证。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应当组织听证的,也可以书面形式向政府或决策起草部门提出听证建议。收到听证建议的政府或决策起草部门应当在征求意见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统一答复建议人;不组织听证的,应当说明理由。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6)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7月11日,潘集区朱庄村因采煤沉陷,雨后的积水如湖泊一样。本报记者 刘刚 摄 7月11日,潘集区朱庄村因采煤沉陷,雨后的积水如湖泊一样。本报记者 刘刚 摄

  8月8日,安徽省审计厅进驻淮南,对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工作开展专项审计。此前有村民举报淮南潘集区虚报沉陷区安置人数,骗取补助资金。记者调查发现,潘集区向省里上报的安置人数和与采煤企业签订的安置人数,均多于实际人数,可多得大量补偿款。

  潘集区沉治办对此予以承认,并称由于市政府和采煤企业签订的补偿标准太低,导致安置点公建资金缺口太大,还表示多余资金将用于安置点配套建设。目前淮南市和采煤企业协商,调高补偿。

  在一些人看来,王怀光是个“不安分”的农民。

  他17岁到福建打工,学过照相,懂计算机,回乡后,村庄开始搬迁。因发现安置小区存在问题,他带领村民上访,围堵区政府,并代表村民和政府谈判。此后,他因涉嫌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罪,被检察院批捕,在看守所关押了2个月零11天后,被取保候审。

  王怀光所在的村庄是安徽淮南市朱庄村。和淮南许多村子一样,那也是个安在煤层上的村庄,由于采煤沉陷,村子从2010年起实施搬迁。

  搬迁过程中,王怀光和一些村民发现了造假行为:村支书之子和当地区政府均虚报搬迁人数,涉嫌套取补偿款。

  他们开始举报。

  举报对村支书的儿子很快起了作用,他得到了处罚。但对于区政府涉嫌骗取数百万元补偿款的举报,在近一年中,如泥牛入海,毫无反应。

  凭空添出的孙女

  朱庄村搬迁,村民在公示榜上发现一个没人见过的村支书孙女,还发现区政府有虚报人数之嫌

  现在的朱庄村,许多地方已大面积坍塌,积水将房屋、田地淹没,电线杆子间或在水面露出一小节。

  对于此次沉陷区的村庄搬迁,淮南市实施的办法和以往不同,不再以实际房屋面积给予补偿,而是按实际人口,进行一定的房屋面积补偿。

  王怀光家有4口人,每人获28平方米的补偿。最后分得的房屋会大于补偿面积,超出部分,村民以成本价购买。

  朱庄村第一批搬迁人数,于2010年张榜公示,公示3次。王怀光已故的母亲,被列入第一次公示名单,第二次公示时,被拉下榜。这意味着王怀光少了28平方米的补偿面积。

  同样,还有些村民的名字,在第三次公示榜上消失。

  王斌家有4个名字下榜,2个是出嫁但未迁户口的女儿,另2个是他的外甥。村民王建友的女儿同样“落榜”,也是因出嫁但未迁户口。

  对于哪些人可获补偿,淮南市做了细致规定,有7类人无法获取补偿,“外嫁但户口未迁出的”是其中一类。

  而在三榜上,王怀光和村民发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张晶晶”。

  这个名字挂在村民张红杰户下,身份是张的女儿。

  张红杰是朱庄村村支书张中利的儿子。而王怀光等人从未见过村支书的这个孙女。他们怀疑张红杰造假。

  心细的王怀光还发现一件蹊跷事。

  他拿到一个“绿本”,那是潘集区沉治办的《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工作手册》,上面记录着2009年和2010年计划搬迁的人数。

  王怀光等人将其与公示名单比对,发现人数出入很大。

  以朱庄村的前王小组为例,搬迁计划表上,2009年上半年计划迁出372人。而三榜公示的搬迁人数只有221人。

  在公示榜单上,王株圩和朱庄小组的搬迁人数,分别为397人和586人;但在计划表上,两者的人数均为1200人。

  王怀光会上网,他登录安徽省政府官方网站,发现网上的计划搬迁人数,和“绿本”上的一样,证明“绿本”上的数据是真实的。 王怀光他们怀疑,有人虚报人数,骗取补偿款。

  村民们算了一笔账,每人28平方米的补偿面积,折合成现金就是14560元,多报1000人,那就涉及上千万元资金。一个村多报这么多,那全市、全省会有多大的数字?

  骗取补偿,被罚4万

  村支书之子被查出办理假户口,以诈骗罪被起诉;村民向省国土厅举报区政府涉嫌虚报人口

  王怀光等人的举报始于2010年5月。

  他们先向潘集区计生办举报,张红杰涉嫌办理假户口,骗取安置补偿。

  计生办很快派人前来调查。

  调查发现,张红杰于2009年4月6日,看了办理假证的小广告,办了一张“出生医学证明”和一张“农村出生婴儿入户通知书”,共花费1000元;随后在2009年5月6日,为“张晶晶”入户。

  调查过后,张红杰按市场价,退还潘集镇政府搬迁安置补偿款20160元(28㎡)。

  2010年8月4日,张红杰到潘集派出所申请注销“张晶晶”户口。

  也就在那一天,潘集镇纪委对张红杰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且,潘集区检察院还以诈骗罪起诉张红杰。

  最终,张红杰被潘集区法院判处管制2年,并处罚金4万元。

  2010年9月上旬,潘集区政法委书记到朱庄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当时在现场的一个村民代表回忆,区政法委书记现场宣布,朱庄村村支书张中利免职。

  这名村民代表说,“区政法委书记还表示,张中利作为村支书,利用职务便利,办理空挂户口,套取国家搬迁安置补偿款,影响恶劣。”

  在举报张红杰的同时,王怀光等村民还去潘集区政府,了解政府虚报搬迁人数一事。他们找了潘集区纪委书记,问村里没那么多人搬迁,多出来的补偿款,用到哪里去了?

  王怀光说,他们当时得到的答复是:这不关你们的事。

  2010年9月,王怀光等5个村民向安徽省国土厅实名举报,举报称地方“虚报人口骗取巨额搬迁补偿款”。同时,他们还将举报信寄至省信访局、省人大、省纪委等单位。

  区政府承认“套取”补偿

  省财政厅数据显示,省里按3600多人给潘集区发放补助;而该区实际搬迁人数为2200余人

  淮南市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当地的淮南矿区,是一个亿吨煤基地,这样的煤基地在全国只有13个。而采煤和搬迁补偿的矛盾,从上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

  在此前,当地的补偿办法都是“据实补偿”。这种补偿方式的弊端是,村民得知搬迁消息后,会进行“抢修”、“抢建”、“抢种”。

  “据实补偿”的弊端在前些年愈演愈烈。淮南某个农村,最多的一户,一夜抢建1000多平方米房屋。

  “三抢”造成“三难”,“丈量难”、“算账难”、“商谈协议难”,从而使搬迁工作举步维艰。

  2009年7月1日,淮南市出台新的补偿办法,改“据实补偿”为“人口补偿”;并且还改变了搬迁的责任主体。以前的责任主体为采煤企业,如今改为区县政府。

  区县政府负责兴建安置新居,以及相关配套设施。

  资金来源有两个途径。其一,区县政府向省、市上报搬迁人数,可获得“以奖代补”资金每人1200元,其中省“以奖代补”资金为600元。

  其二,区县政府和采煤企业签订协议,确定搬迁人数,企业为每人支付2.2万元补偿费用。这笔钱是筹建安置新居的主要费用。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潘集区政府在向省、市上报的搬迁人数,和与企业签订的搬迁人数,均超出实际的搬迁人数。

  潘集区朱庄村的安置点,在矿业公司西侧,叫潘北新村。

  记者从潘集区沉治办获得的数据显示,潘北新村一期和二期,合计安置2200人左右。

  2200人,这是该区实际搬迁的人数。

  而记者从安徽省财政厅获得数据显示,省财政厅发放“以奖代补”资金的人数为3606人,超过实际搬迁人数1400余人。

  这些数据是来源于《安徽省2009年采煤沉陷区村庄搬迁“以奖代补”分配明细表》。

  该明细表显示,潘北新村一期省、市、区三级“以奖代补”资金,人均合计1200元、按1830人的计划人数已拨款219.6万元,二期省“以奖代补”资金人均600元、按1803人的计划人数已拨款108.2万元。

  对于计划搬迁人数的由来,淮南矿业集团和淮南市沉治办均这样告诉记者,煤矿集团将计划搬迁人数报于市政府,市政府令区县核对人数,核对后,市沉治办将人数报省里。

  潘集区沉治办主任汤凯承认,省“以奖代补”资金,已在区财政账户上。

  他强调,这些拨款,还一分未动,它们只能用于搬迁村民新村公用设施的建设。

  公建经费紧缺之苦

  区政府沉治办表示,市政府补偿标准太低,如今物价飞涨,安置区公建资金缺口1亿多元

  淮南市的煤矿均由淮南矿业集团开采。

  记者从该公司获得一份他们与潘集镇政府的协议,发现协议上的搬迁人数也超过实际人数。

  协议显示,朱庄村的前王小组和瓦沟沿小组,搬迁人数为745人。

  而贴在村里的第三榜公示名单显示,实际搬迁人数只有654人。

  也就是说,潘集镇政府与企业签订的协议人数,比实际多出91人。由于企业支付的人均补偿为2.2万元,企业将为此多支付200多万元。

  陈德好是淮南矿业集团资环部征地拆迁科的科长。他很了解相关补偿细节。

  他说,企业知道协议搬迁人数比实际要多。当时政府给出的解释是,由于搬迁中可能存在机动数,所以会比三榜公示人数略高,比如用于诸如“钉子户”等特殊的要求。

  在潘集区沉治办办公室,办公室主任李庆证实了这一说法,并表示,机动数的余款,将用于新村建设各种资金缺口。

  潘集区沉治办主任汤凯告诉记者,2009年、2010年,潘集全区应急搬迁安置工程项目,仅公建部分资金缺口在1.1亿~1.2亿元之间。

  “主要是这两年物价涨幅高,建材价格上涨,土建招标价亦上扬。”汤凯说。

  2010年,潘集区政府组织调研,曾形成一份《关于沉陷区搬迁安置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指出八大问题,集中于“补偿标准偏低”、“补偿面积过低”、“公建费用不足”等方面。

  汤凯说,企业支付的公建费,目前仅够支付新村建设规划设计、勘测等前期费用。之后的道路、排水、绿化等建设无法保障。

  “正是为解决公建费不足,安徽省、市、区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进行补助。”汤凯说。

  淮南市原政协副主席魏彩华,也曾在2010年的提案中谈及这个问题。提案中说,2004年-2012年,淮南市采塌区村庄搬迁安置建设尚缺10.85亿元公建配套资金。

  市政府无力提高补偿

  淮南市官员表示当初想调高补偿,多次和采煤企业协调无果;企业方认为当时标准不低

  淮南市出台的这一补偿标准,被地方政府和沉陷区村民抱怨补偿过低。对此,胡东辉显得有些无奈。他是原淮南市沉治办主任,曾参与制订补偿标准。

  “关于补偿标准,市政府一家说了不算数。”胡东辉说,补偿标准是淮南矿业集团与淮南市政府签订的,市政府没有决定权。淮南矿业集团是省属企业,按省政府规定,制订标准时,必须与企业协商。

  淮南市统计局曾公布,2008年底,该市农村居民平均住房面积30㎡。

  胡东辉介绍,彼时,淮南市政府提出,按统计数据作人均补偿标准,但采煤企业不同意,认为有的村民人均面积不到30㎡,最后确定人均28㎡。

  对于每平方米企业应支付多少钱,双方也有多次协商。

  淮南市政府曾组织专家测算农村建筑成本,第一稿市政府提出的补偿标准为600元~620元/㎡。

  胡东辉说,采煤企业不同意,他们要求与周边的淮北、阜阳标准相差不多,补偿标准400元/㎡。

  后经双方协商妥协,确定520元/㎡的标准。

  为制订补偿标准,矿业集团与淮南市政府曾赴安徽淮北、江苏徐州、河南永城等地调研,两家协商前后不下于30次。

  苏多洵认同胡东辉的这种无奈。他是潘集镇纪委书记,同时兼任镇沉治办主任。

  在他看来,地方政府和矿企的关系很微妙。

  他说,“每次,地方领导到乡镇检查工作,都要求我们积极支持企业建设,‘支持企业就等于支持我们自己’。”

  苏多洵告诉记者,淮南矿业集团旗下一个矿,一天就为潘集区财政贡献13万元。

  淮南矿业集团在潘集区,拥有潘一、潘二、潘三、潘北四座特大型煤矿,并且还在建设3座煤矿。

  淮南矿业集团的陈德好不完全认同地方政府的说法。

  他说,其实当时制订的人均补偿2.2万元,在安徽全省采煤沉陷区中,是最高的补偿标准。

  陈德好说,淮南市执行新的补偿标准后,两年搬迁沉陷区村民,近7万人,“这是历史上干得最好的时期,相当于过去10年的工作量。”

  对于基层官员的抱怨,陈德好说,“地方政府也应该想想执行力的问题。”

  审计厅人员抵达淮南

  采煤企业表示,已和淮南市协调,调高补偿标准;并称审计厅工作组已到淮南开展审计

  魏彩华如今是淮南市的人大副主任。她很早呼吁,要提高采煤沉陷区的补偿标准。她认为,“那些村民为国家的资源开采作了贡献。”

  魏彩华说,“因资金不足,导致新建安置点公建配套设施不完备,居住环境差,群众对此反应强烈。”

  村民王斌已搬进潘北新村一年多。虽然住进楼房,但他正为小区的积水发愁。

  因为新村基建至今没有完工,水排不出去,所以一下雨,整个小区被水淹,“必须光着脚才能出门。”

  王德奖在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办公室工作,任搬迁安置科副科长。

  他说,新补偿办法出台后,各地都反映,公建费补偿标准偏低。根据专业测算,公建费人均成本7000元左右,但按市里制订的标准,企业支付的公建费人均折合只有3640元。

  在此背景下,省政府出台“以奖代补”政策。但因公建资金缺口过大,2011年,安徽省提高“以奖代补”标准,从人均600元增加到3000元。

  淮南矿业集团的陈德好也承认,随着物价上涨,当初的标准确实低了。

  他说,目前企业和政府有了新的协商结果。单位面积补偿标准从520元增加到650元;综合调节费比例从15%增加到25%。

  新标准计划将在8月底出台,从今年7月1日起执行。

  临近采访结束,陈德好透露说,8月8日,安徽省审计厅派出的工作组已抵达淮南,对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工作开展专项审计。

  朱庄村一位村民说,即便公建费有缺口,也不应该通过虚报人数,获取资金。

  省政府有文件规定,若提供虚假资料套取或者骗取‘以奖代补’资金,停止拨付并追回资金,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本报记者 刘刚 安徽淮南、合肥报道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4)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2011年4月16日开始,飓风袭击北卡罗来纳州,造成至少20人死亡

  美国南部地区7个州4月27日遭到龙卷风与强风暴袭击,迄今已造成至少350人死亡,数千人受伤。这是美国历史上死亡人数居第二位的严重龙卷风灾害。美国政府4月30日加强采取措施,为数千名无家可归的灾民提供紧急援助。

  星期五(4月29日)视察了重灾区亚拉巴马州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本周末又派遣了多名高官赶赴灾区,加强联邦政府对灾区的援助。

  数千名风灾幸存者被迫在已毁住家的框架内露宿,搬进帐篷或在朋友家栖身。

  巨灾风险评估公司(EQECAT)预测称,这次风灾造成的保险财产损失估计将在20亿到50亿美元之间。

  受灾最重的亚拉巴马州4月30日将该州死亡人数下修为249人,最初的报告称255人死亡。其他6个州——密西西比州、田纳西州、阿肯色州、乔治亚州、弗吉尼亚州与路易斯安那州——至少101人丧生。

  数千人在这次严重龙卷风灾害中受伤。

  这次风灾成为美国历史上死亡人数居第二多的龙卷风灾害,预计死亡人数将继续上升。1925年,美国中西部的密苏里州、伊利诺斯州与印第安那州发生的龙卷风灾害造成747人遇难。

  当地时间4月29日晚间,奥巴马签署命令,宣布密西西比州与乔治亚州为重灾区,此前他只为亚拉巴马州签署了重灾区令。此项决定宣布后,美国联邦政府将加大对这两州的援助。

发表在栏目: 自然


 
骆驼墩遗址发掘现场 本版均为资料图片
 


 
瓮棺葬用的釜,里面装有婴儿遗骨
 
 


 装有婴儿尸骨的瓮棺 


 骆驼墩遗址中的人体骨架 


 平底釜 


 圜底釜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位于宜兴市新街镇的一座砖瓦厂在骆驼墩一带取土时,工人们从土中挖出了大量石器、陶器和玉器,这些造型各异的器具都是当地居民们未曾见过的,后来文物部门来此普查,认定其为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就是骆驼墩遗址。

  在遗址中,考古学家挖出了很多奇怪的瓶瓶罐罐,而在有的烧饭的罐子里,竟然出现了婴儿的尸骨。为什么婴儿会出现在这里?是野蛮的祭祀,还是遇到了“食人族”?除了这些,遗址中还发现了一处约300平方米的贝壳堆积物,先民们要用它们来干什么?近日,宜兴市文化部门将邀请全国知名文保考古专家召开专题研讨会,进一步论证骆驼墩遗址的考古价值,为人们揭开这里更多的秘密。

  谜团一

  婴儿为什么要埋在炊具里?不排除是一种亲人烹饪煮食的墓葬文化

  骆驼墩遗址南北两区发掘面积总计1309平方米,包括马家浜文化时期墓葬52座,瓮棺葬39座,灰坑5座,房址3座,大型贝壳类堆积遗址1处,祭祀遗址4处以及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墓葬和灰坑多座。另外还发现较为丰富的广富林文化遗存和印纹陶时期的文化遗存。发现石器、陶器、骨器等400余件,各类动物骨骸标本2000余件,碳化稻米2000多颗。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评选为2002年度全国六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随着遗址的挖掘,距今70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生活场景由此一一被呈现在世人面前。“骆驼墩考古发现,最为独特的就是瓮棺葬。”虽然已有十年,但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至今仍对这个奇特的现象记忆犹新。

  那些装有婴儿尸骨的陶罐叫陶瓮,高20多厘米,宽10多厘米,不打开盖子,没有人会知道,里面竟然装着婴儿的尸骨。专家说,这些陶瓮是当时人们专门用来埋葬婴儿的“棺材”,所以这种棺材又被称之为瓮棺,他们从骆驼墩一共发现了39座瓮棺葬。

  在宜兴存放骆驼墩出土文物的库房,林留根打开其中一个陶釜,里面露出了一具婴儿的尸骨,林留根向记者指点,“这是婴儿的头颅、这是他的手臂骨和腿骨。”令人揪心的是,这名婴儿的腿骨居然只有一根小树枝那么纤细。瓮棺葬的主人竟然都是几个月大的婴儿!

  “婴儿的骨骼有的保存相当完整。我们从骨骼上判断,他们的年龄都不到一岁,甚至有些可能是还未发育完全、流产的胎儿。”林留根说,婴儿的性别已无从知晓。

  这些婴儿究竟是怎么夭折的?林留根认为,他们死亡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但应当不是被用于祭祀。“原始社会人是第一生产力,当时的生活条件差,人的寿命短。一旦出生率过低,部落可能遭遇灭顶之灾。因此当孩子夭折后,大人尤其感到痛惜,就用陶釜把婴儿的遗骸装起来,在一个墓葬区里集中安葬。”在一个陶釜的上端,记者看到有十几个小孔,“这可能是故意钻的孔,可以让婴儿的灵魂升天,转世重新投胎。”

  据介绍,用作瓮棺的葬具都是陶釜。在当时这些陶釜都是作为炊具使用的,那么他们为什么会被装在陶釜中?林留根认为,原始社会有食人的风俗,因此不能排除婴儿死后,亲戚朋友将他们烹饪煮熟后分而食之,仅剩下骨头落葬,以此作为一种纪念。也有的风俗认为,将敌人吃下,可以让自己更勇敢。

  谜团二

  为何有6具尸骨是俯身埋葬,有一具还站着葬?和信仰、祭祀有关

  在骆驼墩遗址中,除了这39座婴儿墓葬外,还有52座成人墓葬,这52座墓葬和马家浜文化差不多处于同一时期,墓主多为成年男女,老、中、青壮年都有。奇怪的是,其中6座墓葬的主人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俯身葬,和我们后来看到的面朝天的仰身葬不同,为什么这些人都是俯着身埋葬的呢?原来,在同一时期的马家浜文化遗址中,那里的人们都是俯身葬,这可能和当时的信仰有关,是对大地的一种敬重。

  但到了骆驼墩遗址这里,大部分墓主实行的就是仰身葬了,并且头向均朝东偏南方向,约为108度。为什么葬礼的规矩又改了呢?宜兴市文管办主任黄兴南认为,墓葬风俗应当与宗教信仰有关,先人崇拜太阳,因此朝天仰身埋入土中,并且头朝向太阳升起的地方,他们希望自己在阳光下获得新生。他同时认为,头向还可能朝着部落的标志物或吉祥物。从现场来看,东南方向是山,先民们从山上狩猎获取食物,山对他们来说是生命的依赖,也是他们的吉祥地。

  出土的墓葬中大多没有随葬品,仅出现几具猪、狗的骨架。“这说明当时的先民们没有出现剧烈的阶层和财产分化,贫富差距不大。”林留根说,地层中曾发现大量的动物骸骨,其中以大型动物为主,有牛、麋鹿、梅花鹿、猪、狗等,水生动物有黿、鲤鱼以及大量的贝类。随葬的猪、狗从嘴部等骨骼来看和野猪、野狗已经有区别,说明当时的先民们可能已经掌握了驯化技术,将这两类动物圈养。

  此外,在祭祀遗迹中还发现一具侧身四肢弯曲,身体斜向插入地层之中的人骨,与墓葬群的头向不同,这具人骨的头向东北。从他特殊的落葬姿势,黄兴南分析称,这应当是祭祀人牲,“此人可能是部落交战的俘虏,被作为人牲杀死后祭祀。”

  链接

  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3000年

  马家浜文化:距今6000~4000年

  崧泽文化:承接马家浜文化

  良渚文化:承接崧泽文化

  骆驼墩文化:距今7300~3000年

  谜团三

  300平米的贝壳堆有什么用途?用来制陶、铺路、盖房子

  在遗址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一处贝类及螺壳的堆积物,实际面积达到300平方米左右,中心最厚处深有1.6米。堆积物表面不平,周边还有人为取用形成的凹坑。经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鉴定,这些都是吃剩的废弃物。而先民们为什么将它们集中堆放在一起呢?

  原来,这些螺壳磨碎了可以被用做制造陶器的掺和料,先民们发现,这些磨碎的贝壳有助陶土成形、透气,经过高温烧制不易变形;烧成灰或砸碎后用来铺地铺路、造房子,还可以干燥防潮。这在当时是非常好的建筑和制陶原料。

  除了贝壳,先民们还发现来自火山岩缝中的一种特殊物质,这被考古学家称作“原始沥青”。 将它涂在器物的表面,可以美化气孔,不渗水,不被吸附。即使在几百摄氏度高温下,只有在器物底部的部分“沥青”被熔化,器物的四周仍然保留着。

  “可见当时的人们就已经懂得并且实践环保、低碳经济。”林留根说,陶器破了,人们会打两个孔粘起来使用,不轻易废弃;把蚌壳磨成刀具、用动物的骨头做成针线、椎子、匕首……生活中的用品几乎都可以循环利用,人与自然有机和谐地相处。

  原始先民的炊具有讲究,已考虑燃料的多少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炊具不仅仅是人们做饭的工具,伴随着相应的饮食习惯,更体现着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而奇怪的是,这里挖掘出的烧饭工具“釜”几乎都是平底的,平底釜的类型多种多样,有直筒形、罐形、尊形等。而在骆驼墩附近的马家浜文化遗址中流行的可都是圜底釜,圜底釜底部是圆的,需要借助石块等三角架支起来才能使用。

  平底釜和圜底釜各有优缺点:平底釜放在地上更稳当,考古人员还发现平底釜有专门配合使用的灶。灶的造型是直口斜腹,腹部圈足之上有灶门。灶门上檐及下沿都向外挑,下沿用来防止烧柴脱落,上檐上翘遮掩灶门,可以防止烟熏或釜内食物溢出浇灭火焰。同时也起到装饰作用。灶口内还贴有泥条,为的是与釜的接触部分留出缝隙,增加空气的流动有利于燃烧。林留根说,有了陶灶,釜就可以移动使用,不再局限在某一处挖坑烧火,人们的生活和活动的半径明显扩大。

  虽然平底釜使用方便,但由于受火面积大,煮同样多的食物,所需时间比圜底釜长,燃料也用得多。“不过正是由于这里的资源丰富才使得平底釜能大量使用。”

  骆驼墩是太湖流域新石器文化的发源地

  骆驼墩遗址分南北两区,遗址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实际发掘面积仅1309平方米。此前考古发现只是冰山一角。

  在遗址至今仍可以看到半环围绕的河道,它被认为是新石器时代的古河道,当时应当是作为这一中心部落的护城河,一方面用来排涝,也可作为水源,同时还可围界并抵御外敌入侵。这里还发现了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古河道,既深又阔,在淤积层中还有倒塌的大树等。太湖是在8000年左右前形成的,而骆驼墩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7300多年前。林留根等一些考古学家对骆驼墩遗址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其是太湖西岸重要的历史地理坐标,它的发现推动了太湖西岸文明起源的研究。同时确立了太湖流域新石器文化新的文化类型骆驼墩文化类型,丰富了马家浜文化,重新划分了马家浜文化的次文化区。

  他认为,骆驼墩文化和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是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共同开发了长江下游的环太湖地区,加速了长江下游的文明化进程,最终导致良渚文化踏上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两会新华网快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9日透露,到2011年底,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将达到90%,参保人数达到4.4亿。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中国网北京3月1日讯 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新发展 新跨越 新篇章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报告显示,2010年,全国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15339万户,比2005年增长55.1%;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85900万户,比2005年增长1.18倍,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705万户;互联网上网人数4.57亿人,其中宽带上网人数4.50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4.3%。

报告称,“十一五”时期,全国邮电业务总量年均增长21.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年均增长16.9%,电信业务总量年均增长22.0%。全国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由2005年的48242万户增加到2010年的150518万户,年均增长25.6%;光缆线路长度由2005年的407万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995万公里,年均增长19.6%。

(本文来源:中国网 )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新华网华盛顿2月17日电(记者阳建)根据美国劳工部17日公布的最新报告,在截至2月12日的一周内,美国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继此前一周创下两年多来新低后重新上升。

  报告显示,经季节性调整,上周美国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环比增加2.5万至41万。更能代表趋势的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四周移动平均值也增至41.775万。

  此前一周美国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被修正为38.5万,为2008年7月初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大部分地区的严寒天气阻止了人们出门提交失业救济申请。

  上周美国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的大幅反弹超出了经济学家的预期,他们此前普遍预计该数字在40万左右。

  报告还显示,截至2月5日的一周,美国全国领取失业救济的总人数为391.1万,比前一周修正后的水平小幅上升1000人。最新的经济学家调查显示,美国今年将会新增220万个净就业岗位,是去年的两倍多。

  近期美国就业市场不断显示出改善迹象,今年1月美国非农部门失业率从去年12月的9.4%下降到9%。不过,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6日表示,尽管经济增长前景更为乐观,但高失业率仍是经济的主要挑战。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巴西里约热内卢州北部山区16日再次遭遇强降雨


这场灾难致死633人,遇难人数最终可能超过1000人

  巴西里约热内卢州民防厅最新报告指出,当地山区豪雨成灾,灾情进一步扩大,死亡人数已达到842人,逾2万人流离失所。

  据报道,罹难人数最多的是里约州的新弗里堡(Nova Friburgo),408人死亡;其次为特雷索波利斯(Tresopolis),341人;彼得罗波利斯(Petropolis)67人;苏米多罗(Sumidouro)21人;圣约瑟黑河谷(Sao Jose do Valedo Rio Preto)4人;邦雅尔丁(Bom Jardim)1人。

  巴西公共部指出,该国因灾失踪人数从675人降至470人。有205人在最近2天寻获,其中162人生还。失踪人数最多的是特雷索波利斯,235人,其次是新弗里堡,138人。

  昨天,巴西女总统罗赛夫宣布,将兴建6000栋房屋给里约山区无家可归的灾民;里约州长卡布拉尔(Sergio Cabral)也承诺和建筑公司合作,为土石流灾区的居民兴建2000栋房屋。

  报道指,由于暴风雨造成财务损失严重,特雷索波利斯和新弗里堡两市的政府均决定,取消今年的新年集会。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周四, 23 12月 2010 10:40

英國失業人數 及通脹率雙升

(歐洲 )(本報訊)英國國家統計局公布資料顯示,英國在今年十月份之前的三個月內,失業人數增加了35,000人,失業總人口達到250萬人,這也是失業人數首次連續6個月增加。

        目前英國的失業率已達7.9%。失業率的意外上升主要是因為公共部門工作崗位的削減,新增失業人數中來自公共部門的有33,000人,而私營部門基本沒變化。在未來4年內,因政府縮減公共開支計畫,將導致33萬公共部門員工失業,政府將依賴私營部門就業人口的增加以控制失業率。

        然而統計顯示,全國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卻小幅下降1200人,為146萬人。在野的工黨領袖米利班德15日在議會上稱,有關統計資料表明,政府所謂「已走出經濟危險地帶」的說法是不誠懇的。而前一日公布資料顯示,英國11月通貨膨脹率達3.3%,比十月份增加0.1%。食品、衣物、家居的價格增長都創下紀錄。分析人士認為,失業人數續增,而通脹率也同步增長,顯示目前英國經濟的不確定性在增加。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周六, 18 12月 2010 21:57

墨西哥逾百名囚犯越獄

墨西哥公共安全部17日證實,墨東北部塔毛利帕斯州新拉雷多市發生越獄事件,至少141名囚犯越獄。

公共安全部說,事件發生於17日上午。警方正在該市與美國    德克薩斯州接壤的區域展開大規模搜捕。

塔毛利帕斯州公共安全部長加西亞說,囚犯越獄可能得到了監獄工作人員的幫助。由於案發時情況複雜,確切的越獄人數仍在統計中。

據悉,監獄獄長塞普爾韋達在越獄事件發生後失蹤。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