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共同社5月7日报道,鉴于曾表示有意“最终解决”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问题的普京再次出任俄罗斯总统,日本政府有意通过日俄首脑的直接对话,为两国间悬而未决的北方四岛问题打破僵局。日本政府目前计划于本月18日至19日在美国戴维营召开八国集团首脑会议期间,安排首相野田佳彦和普京举行日俄首脑会谈,希望借机探索是否有可能促成北方四岛问题取得进展。
日本外务省官员称,如果该会谈能够实现,将成为野田与普京的“首次会面”。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认为,普京“表态之后做出什么举动?日方必须直接确认其真实想法”。
据悉,在普京再次出任总统之际,野田决定派遣与普京有交往的前首相森喜朗近期访问俄罗斯,从而在首脑会谈之外确认普京意向。同时,日本政府内也有意见提出,可依照森喜朗任首相期间制定的方针,先协商北方四岛中的齿舞、色丹两岛的归属确认及率先归还事宜。
日本政府在北方四岛问题上坚持“解决北方四岛归属问题、签署日俄和平条约”的基本方针。由于俄罗斯正在谋求与日本加强经济合作,因此日方的战略是:以此为契机表明“不解决领土问题,日俄关系难有成果”,从而促使俄方让步,不过,实际上北方四岛问题目前已陷入僵局。
据共同社5月7日报道,鉴于曾表示有意“最终解决”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问题的普京再次出任俄罗斯总统,日本政府有意通过日俄首脑的直接对话,为两国间悬而未决的北方四岛问题打破僵局。日本政府目前计划于本月18日至19日在美国戴维营召开八国集团首脑会议期间,安排首相野田佳彦和普京举行日俄首脑会谈,希望借机探索是否有可能促成北方四岛问题取得进展。
日本外务省官员称,如果该会谈能够实现,将成为野田与普京的“首次会面”。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认为,普京“表态之后做出什么举动?日方必须直接确认其真实想法”。
据悉,在普京再次出任总统之际,野田决定派遣与普京有交往的前首相森喜朗近期访问俄罗斯,从而在首脑会谈之外确认普京意向。同时,日本政府内也有意见提出,可依照森喜朗任首相期间制定的方针,先协商北方四岛中的齿舞、色丹两岛的归属确认及率先归还事宜。
日本政府在北方四岛问题上坚持“解决北方四岛归属问题、签署日俄和平条约”的基本方针。由于俄罗斯正在谋求与日本加强经济合作,因此日方的战略是:以此为契机表明“不解决领土问题,日俄关系难有成果”,从而促使俄方让步,不过,实际上北方四岛问题目前已陷入僵局。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吴倩):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3日在北京会见来访的日本客人时表示,在当前形势下,为进一步促进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双方要切实管控危机,妥善处理敏感问题,尤其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要采取极为慎重的态度。
在会见以高村正彦为团长的日本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代表团一行时,习近平积极评价日本日中友好议员联盟长期以来为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所作的努力。他说,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来,两国相互联系和利益融合空前紧密,双方在经贸领域务实合作不断增强,在维护地区和平发展、促进地区合作及应对全球性挑战等方面保持良好沟通与协调。双方要遵循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不断增进政治和战略互信,推动中日关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向前发展。习近平表示,今年是“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双方应抓住和用好这一契机,通过在广泛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吸引更多民众尤其青少年参与,维护和增强中日友好的民意基础。
高村表示,日中邦交正常化40年来,两国关系取得巨大发展,推进日中战略互惠关系对两国都十分重要。日本日中友好议员联盟愿以40周年为契机,继续为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发展贡献力量。
环球网记者王欢报道,据日本共同社5月2日消息称,2日上午9点左右(北京时间8点左右),日本第11管区海上保安总部巡逻船在钓鱼岛西北偏西约30公里的毗连区内,发现中国渔政船“渔政204”正向西南方向航行。
报道称,这是东京都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计划后首次有中国船只驶入该毗邻区。上午10点左右,日本海上保安厅的飞机发现另一艘中国渔政船“渔政203”在钓鱼岛西北约38公里的毗邻区内航行。
另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称,2日上午9点左右,经过日本海上保安部巡逻船确认,中国渔政船“渔政204”在钓鱼岛西北偏西约30公里处、“日本领海”外沿22公里处航行。
日海保巡逻船随后通过无线“警告”称“请勿进入日本领海”,中国渔政船则回应表示:“我们正在中国的海域内执行巡逻任务。”
报道称,日本外务省已经通过外交途径向中方提出“抗议”,要求中方船只不要进入“日本领海内”。报道还称,此次已是中国渔政船进入2012年以来第4次“出现”在钓鱼岛毗邻海域。
“渔政204”和“渔政203”分别于11点20分和11点50分驶出了毗邻水域。
围绕中国渔政船巡逻钓鱼岛海域一事,中国外交部曾多次表态,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附近海域也是中国的传统渔场。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渔政船有权进行巡航护渔,维护正常渔业生产秩序。
本报驻日本记者 裴军
民主党执掌日本政权后,对美关系一度经历了鸠山政权重视亚洲的“东亚共同体构想”冲击。结果是鸠山最终因此下台,该构想也随之烟消云散。其后,菅直人及野田两届政府一直在极力对日美关系进行修复。近日野田访美,以日美联合声明的形式对深化日美同盟关系进行了再度确认。
“美国要主导亚洲太平洋地区”
当地时间4月30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举行会晤。
这是2009年2月麻生太郎访美后,日本首相时隔3年两个月对美国的正式访问,也是民主党执政后的首次日美首脑正式会谈。
据悉,野田在会谈中表示:“中国的发展对我国以及国际社会都是一个机遇”。但他同时指出:“重要的是要向中国提出,在处理海洋事务时应该遵守规则”。
奥巴马回应说:“希望中国能够遵循国际规则。从发展中国家向主要大国过渡的过程中,遵守规则也符合中方利益。我们并不打算遏制中国”。
此外,野田还在会谈中提议创建“日美中三边战略对话机制”。
关于“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问题,奥巴马指出,美国对日本在汽车、保险和牛肉3个领域的市场开放最为关心。但由于日本国内(包括民主党内部)的反对意见强烈,野田因此未在会谈中就日本是否参加该谈判表明正式态度。
随后双方举行记者会见并发表题为《面向未来的共同蓝图》的联合声明。奥巴马在会见中宣称:“这份声明是确定今后几十年亚太秩序的文件……美国要主导亚洲太平洋地区”。
美国战略变化主导日美关系走向
《面向未来的共同蓝图》是16年来日美间的第三份联合声明。这三份文件清晰反映了美国战略的调整变化。
1996年,时任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与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共同发表《日美安全保障共同宣言》,强调“日美关系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双边关系之一……牢固的同盟关系在冷战期间确保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发挥了关键作用”。其主要着眼点是冷战中对抗苏联并对日美同盟再定义。
2006年,小泉纯一郎与布什发表《新世纪的日美同盟》联合声明,指出“日美关系是历史上最成熟的双边关系之一……世界中的日美关系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建设性作用”。该文件的背景是2001年“9·11”事件后,围绕反恐等全球课题,宣扬日美同盟的“世界性”,扩大了同盟的地理范畴。
关于本次联合声明,野田在记者会见中标榜“日美同盟已经达到了一个崭新高度”,奥巴马则强调:“联合声明确认了日美同盟并不仅仅是日美两国和平的基础,更是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基轴”。这份声明反映出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将重心移至亚洲,欲以日美同盟为基础掌控亚太主导权的战略转换。
潜台词:牵制不断崛起的中国
本次联合声明就安保问题表明,日美将进一步强化防卫协作,具体包括提升新《防卫计划大纲》中提出的“动态防卫力”,以加强冲绳和西南诸岛等地的警戒监视活动。声明还提及重视亚太地区的美国新国防战略,以及深化自卫队与美军的合作。
声明中有关修改驻日美军整编计划部分未涉及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等具体问题,仅指出将“进一步提高日美同盟的对应能力”。
声明还针对海洋、太空及网络空间等领域的合作指出,日美将在太空领域加快共同开发GPS卫星定位系统。
日本共同社指出,此份声明以推进建立海上安全保障及经济领域新秩序、强化自卫队与美军的监视活动等内容为中心,“意在深化日美同盟来维护亚太地区的稳定与繁荣,同时牵制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在军事领域不断崛起的中国”。
时事社分析称,尽管此份日美联合声明中找不到“中国”的字眼,但从具体内容看,其基本意图都是为了对中国这个潜在目标作出应对并进行牵制。
本报东京5月1日电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2月5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网站对2011年的新闻图片进行了评选,评出十佳新闻图片,包括展现日本海啸、独眼鲨鱼、“9-11”恐怖袭击周年纪念、墨西哥海底雕塑和“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发射的照片纷纷榜上有名。
1.日本海啸
3月14日,日本岩手县大槌町,一艘船被冲到屋顶,四周被无数碎片包围。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8.9级地震并引发可怕的海啸。灾难发生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编辑评选出20幅最令人难忘的照片,这一幅便是其中之一。在“国家地理新闻”网站上,展现日本地震海啸的照片集成为2011年浏览量最大的图集。日本地震和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周边地区。这是自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世界上最严重的核灾难。
2.51号区间谍飞机曝光
上世纪50年代晚期,神秘的美国51号区,一架钛材料A-12间谍飞机原型机准备接受雷达测试。经过一系列解密之后,51号区在冷战期间的诸多细节最终大白于天下,其中包括5月公布的A-12侦察机坠机以及有关掩盖坠机事故真相的照片。这些照片此前从未对外公开过。
A-12几乎无法被雷达探测到,时速可达到2200英里(约合每小时3540公里),足以在70分钟内横跨美国。这种间谍飞机能够在9万英尺(约合2.74万米)的高度拍摄地面上只有1英尺(约合30厘米)长的物体。但提升性能的极限也不可避免地带来风险,1963年,一架A-12间谍飞机在51号区坠毁。
3.墨西哥海底雕塑
照片在墨西哥坎昆附近拍摄,2011年初公布,展现了一名潜泳者在真人大小的雕塑上方游过的景象。2001年晚些时候,400多尊永久性雕塑被安放在坎昆、穆吉莱斯岛以及普恩塔-尼祖克(Punta Nizuc)的国家海洋公园,这些雕塑是大型艺术品“默默进化”的组成部分。安放雕塑是为建造墨西哥海底博物馆MUSA做出的第一项努力。
这些真人大小的雕塑出自墨西哥的英国雕塑家詹森-德卡莱斯-泰勒之手,被安放在加勒比海海底,占地面积超过4520平方英尺(约合420平方米)。博物馆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同时最雄心勃勃的水下景观之一。”由于海洋污染,海水温度上升以及过度捕捞,珊瑚礁面临威胁。泰勒希望水下雕塑能够转移游客的视线,让他们将兴趣从珊瑚礁移到这些雕塑身上。据统计,每年有近75万游客游览当地的珊瑚礁。
4.独眼鲨鱼
10月在墨西哥发现的罕见独眼鲨鱼胎儿。这个胎儿身长22英寸(约合56厘米),只有一只眼睛,长在头部前部。它患有一种名为“独眼畸形”的先天性疾病。包括人类在内的一些动物都会出现独眼畸形。杰克逊维尔北佛罗里达州大学研究鲨鱼的生物学家吉姆-格尔雷切特表示,科学家此前就曾多次发现独眼鲨鱼胎儿。但他们一直未能在母体外捕获独眼鲨鱼,说明这种鲨鱼无法在野外存活很久。
5.日本火灾与洪水
3月11日,日本遭受8.9级大地震袭击并引发可怕海啸。灾难发生后,无数房屋被泡在洪水中,部分起火燃烧。当地时间下午2点46分,大地震袭击仙台沿海81英里(约合130公里)的海域。地震引发的海啸随即袭击这个拥有大约100万人口的港口城市,海浪高度达到33英尺(约合10米)。这是日本140年来遭受的最大地震,距离震中大约250英里(约合400公里)的东京也感到震感和余震。
新华社新德里4月30日电(记者毛晓晓)印度外长克里希纳与到访的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30日举行会谈,并主持第六届印日战略对话和首次部长级经济对话。两国决定恢复核能协定谈判。
克里希纳在会后的记者会上说,“我们讨论了两国民用核能合作的可能性,并要求谈判代表继续谈判”。玄叶光一郎也表示,“谈判将向前推进,以达成协定”。但他同时提醒,日本关切核不扩散。
据印度媒体报道,两国已经交换协定草案,就核试验和其他敏感问题的用词寻求共识。
2010年6月,印日两国在东京举行关于核能协定的首轮谈判。本次会谈之前,两国已就此进行了三轮谈判。2011年日本福岛核危机后,谈判中断。印日核能协定旨在实现日本向印度输出核能相关技术和器材,谈判焦点在于如何禁止印度将核能技术转为军用,以及限制印度向第三方转让技术。
此外,印度和日本决定启动海洋和网络安全两项新的官员对话机制。印度海军和日本海上自卫队将于今年6月在日本海岸附近举行首次联合海军演习。(完)
据4月26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西方媒体近日有关朝鲜核试验的传言正在满天飞。同时中国方面的态度也备受外媒关注。
“中国含蓄警告朝鲜不要进行核试验”,这是路透社25日对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当天就朝鲜问题表态的总结。报道称,在外界预期朝鲜核试验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对其邻国发出含蓄警告。崔天凯说,朝鲜半岛和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也符合相关各方的利益,中国反对一切危害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和平与稳定的事情。
日本《读卖新闻》25日报道称,美国现在打算要求中国出面向朝鲜施加压力,阻止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验。美国将会在5月3日至4日举行的第四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提出这一要求。而日本时事通讯社当天称,朝鲜随时都可以进行核试验,只不过是等待“中美会谈的结果”。
也有一些分析对中国的作用并不看好。路透社24日说,朝鲜发射火箭并且计划进行核试验表明中国对平壤影响有限。首尔西江大学政治学教授金永秀称:“中国对待朝鲜就像变色龙,说反对朝鲜的挑衅行动,但却不参与惩罚朝鲜。”
(本报驻朝鲜、美国、日本、特派特约记者周知然李勇李珍 本报记者郭芳赵毛兵魏辉柳玉鹏)
欧洲联盟官员19日说,欧盟内部已达成原则共识,同意暂时中止对缅甸的经济制裁。
不愿公开姓名的欧盟官员告诉美联社记者,决定将于23日在卢森堡举行的欧盟外长会议上宣布。暂时中止的制裁措施涉及超过800家缅甸企业和近500名个人,还包括一些发展援助项目。
欧盟官员说,制裁措施暂缓期限为一年,但欧盟可能在决定执行6个月后重新审议是否继续。与此同时,针对缅甸的武器禁运措施不在暂缓范围。
法新社评论,暂时中止对缅经济制裁,将给欧洲企业带来合作空间。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欧盟外交官说,欧盟正考虑与缅甸协商开发协议以及特惠贸易协定。
缅甸总统吴登盛去年上任后推行政治改革和民族和解以来,美国、日本等国相继着手放松对缅甸制裁。日本《朝日新闻》19日报道,日本首相野田佳彦预计在21日会晤吴登盛时宣布免除缅甸37亿美元债务,恢复中断20多年的低息日元贷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