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无限

阿根廷的一只“裸体”麦哲伦企鹅。阿根廷的一只“裸体”麦哲伦企鹅。
裸鼹形鼠是1984年四月愚人节的恶作剧的主题。裸鼹形鼠是1984年四月愚人节的恶作剧的主题。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5月4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最近宣布,南非和阿根廷的很多企鹅宝宝不知为何失去了它们的羽毛。

  这些所谓的“裸体企鹅”患有一种罕见疾病——脱毛症(feather-loss disorder)。据该学会说,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包括病原体、甲状腺疾病、营养不良或者是遗传。最近对阿根廷的麦哲伦企鹅进行研究的科学家发现,“裸体”小企鹅的生长速度更慢、体型和体重均不及正常企鹅。“裸体”企鹅令我对大自然是如何让我们进化出保暖和保持干燥的方式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毛发是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羽毛是鸟类特征。毛发除了保暖,还能当作伪装(例如美洲豹身上的斑点)和防卫机制(例如豪猪的刚毛)。

  有时一些动物天生就是“赤裸裸的”。例如我们人类。我们人类属于灵长类动物,然而我们浑身上下几乎光秃秃的。《国家地理》在2003年的报告里说,事实上,只有很少哺乳动物身上没有厚厚的毛发,大部分是半水栖动物,例如鲸、海象和河马。人类身上不长浓密的毛发,可能是为了避免产生扁虱、白虱、跳蚤和其他生活在毛发深处的寄生虫。当然,我们通过穿衣服保暖。裸鼹形鼠(naked mole rat)是一种喜欢挖洞的啮齿动物,长着皱巴巴的皮肤,样子很像海象。跟昆虫一样,老鼠喜欢群居在一起,由鼠后领导。这种光秃秃的动物还是1984年佛罗里达州的愚人节恶作剧的主题。

  特兰西瓦尼亚裸颈鸡(Transylvanian naked neck chicken)长着光秃秃的红脖子,这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为什么这种鸡的脖子会不长羽毛呢?科学家表示,这并不是为了让吸血鬼更容易靠近它们,脖子裸露在外对它们散热有好处。一些无毛动物还是城市传说的来源,例如神秘的卓帕卡布拉。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关这种吸食家畜血液的神秘怪兽的传说在墨西哥、美国西南地区和中国流传开来,当时美国波多黎各首次报道有关卓帕卡布拉的故事。

  这个故事说:“经过调查最终发现,几乎所有这类事件都是由患有严重的兽疥癣的小狼导致的。这种疼痛异常、可能致命的皮肤病会导致毛发完全脱落,皮肤变皱,并会引发其他一些症状。” 兽疥癣还会对野外的其他动物产生影响,据说2003年佛罗里达有人看到了“裸体”熊。与此类似,最近几年经常有人在该国看到存在萨姆森(遗传变异,导致动物不长针毛)这种遗传病的红狐。患有该病的狐狸长着袋鼠形状的脑袋、直挺挺的大耳朵和像老鼠一样的长尾巴。从外表看,看不出狐狸的狡猾。(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帽带企鹅聚集在南极洲欺骗岛福斯特港的海滩上。帽带企鹅聚集在南极洲欺骗岛福斯特港的海滩上。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4月18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科学家指出,西南极半岛和斯科舍海的企鹅数量在过去30年时间里锐减50%。企鹅数量锐减可能与它们的主要食物磷虾数量减少有关,磷虾数量减少则部分由气候变暖和鲸鱼数量回升所致。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贺亚国家海洋渔业局的生物学家韦恩·特里韦尔皮斯便对帽带企鹅和阿德雷企鹅进行监视观察,最终发现了导致企鹅数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他的观察,能够熬过独立生活后第一个冬天的小企鹅数量越来越少,因为它们很难找到磷虾果腹。

  他说:“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存活下来的小企鹅比例从一半左右减至十分之一。根据我们对磷虾进行的直接测算,磷虾数量在短短20年内减少了大约80%。在独立生活后的最初几个月,年轻企鹅可能经常因食物短缺而无法存活下来,幸存者的比例不断减少。”

  磷虾是一种与普通虾类似的小型动物,数量巨大,在南极食物链中占有重要地位。与陆地上的食草动物类似,磷虾以单细胞浮游植物为食,本身则是包括企鹅在内的很多海洋捕食者的食物。特里韦尔皮斯表示,当地磷虾数量锐减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区域性气候变暖,温度比上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升高了10华氏度左右(约合5或6摄氏度),导致海面冰量减少。特里韦尔皮斯说:“如果冰无法形成,生长在海冰底部的浮游植物便成为过去,导致夏季孵化的小磷虾在冬季时失去食物来源。没有食物,小磷虾无法存活下来。”

  第二个因素是包括座头鲸在内的须鲸类数量回升,这种回升是保护工作取得成效的体现。特里韦尔皮斯说:“捕食磷虾的鲸鱼数量开始回升。”19世纪至20世纪的捕鲸活动导致这些巨型海洋哺乳动物数量锐减,企鹅家族则相应地进入鼎盛时期。“我们无法获得上世纪30年代以前的可靠数据。根据我们的判断,上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是企鹅的一个黄金时期,主要原因就在于竞争对手鲸鱼数量减少。这段时期的数量数据带有很强的轶事性,主要由英国南极工作人员粗略计算得出。即使数据并不准确,上世纪30年代的10万只企鹅和70年代的50万或者60万只也是一个巨大差距。”

  海洋鸟类学者史蒂夫·艾姆斯利通过研究企鹅的历史发现了重要证据,证明企鹅家族曾进入一个鼎盛时期。对蛋壳进行的化学分析显示,阿德雷企鹅在鲸鱼数量减少前一直以鱼类为食。特里韦尔皮斯说:“从过去100年左右开始,磷虾才成为它们的猎物,当时鲸鱼退出这一系统,磷虾数量过剩。”

  随着磷虾数量减少,我们不禁要问,企鹅是否会回归此前主要捕食鱼类的生活方式?特里韦尔皮斯说:“根据我们30多年的观察发现,虽然磷虾数量减少80%,但鱼类在企鹅食物中的比重并未提高。由于俄罗斯拖网渔船同样大量捕捞磷虾,我们并不知道还会有多少磷虾留给企鹅。”有关企鹅数量减少的研究论文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4.变黑的鸟

变黑的鸟变黑的鸟

  据英国英国皇家保护鸟类协会的理查德·卡斯伯特在一项声明中说,石油泄漏事故不仅会危及北凤冠企鹅,而且会对数百万只在此筑巢的海鸟和其他野生生物产生影响。他发出警告说,如果搁浅船只上的老鼠逃窜到该岛上,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它将会引发“双重灾难”,因为这座岛上没有老鼠。卡斯伯特说:“要是老鼠在南丁格尔岛上立住了脚,它们将对这里造成毁灭性摧残。” 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环保局已经在触礁船只附近放置了大量捕鼠器。卡斯伯特说:“希望这能阻止任何老鼠逃上岸。”

  5.油污迫使海鸟逃上岸

油污迫使海鸟逃上岸油污迫使海鸟逃上岸

  据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政府网站上说,到了3月份,北凤冠企鹅已经结束繁殖周期和换羽过程,正准备游向大海深处觅食。但是沃诺克表示,由于企鹅“感觉很冷”,沾满油污的它们正在努力逃上岸。油渍就像“紧身潜水衣上的破洞,鸟类的羽毛相互紧扣在一起,油污打乱了这个机制,使其分开,因此冷水更容易穿透羽毛,沾到皮肤上”。北凤冠企鹅的天然防水层消失,还使它们的体温更容易降低。

  6. 南丁格尔岛上的触礁船只

南丁格尔岛上的触礁船只南丁格尔岛上的触礁船只

  据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政府网站上说,总重大约是7.53万吨的货船“M.S. Oliva”号在把大豆从巴西运往新加坡的途中,在南丁格尔岛触礁。该网站上说,由于该船受损情况严重,无法修复,这艘船“将会慢慢被海浪冲散,最终沉入大海”。由它引发的生态灾难可能还会对大螯虾产业产生严重影响,这一产业是世界上最与世隔绝的这个孤岛社会群体的经济支柱。埃文斯表示,距离该地最近的城市是南非开普敦,乘船需要6天才能到达。卡斯伯特在声明里说:“这只失事货船将对这些偏远小岛上的野生生物和渔业经济基础产生严重影响。”

  7.沾满油污的大量企鹅

沾满油污的大量企鹅沾满油污的大量企鹅

  这个月南丁格尔岛发生货船触礁事故后,海岸周围出现大量浑身沾满油污的北凤冠企鹅。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说,这种企鹅喜欢聚在一起繁殖后代,它们把巢筑在悬崖顶上,有时是在内陆。每年冬季快要结束时,北凤冠企鹅会成群结队聚集到一起,9月开始产卵,12月和1月份小企鹅开始独立生活。凤冠企鹅主要吃磷虾、其他甲壳类动物、鱿鱼、章鱼和鱼。(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3月2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最近,一艘货船在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南丁格尔岛触礁,大约1500吨燃油泄漏到海水里,形成长达8英里(13公里)的油膜,这对生活在这里的濒临灭绝的北凤冠企鹅造成严重影响,很多企鹅浑身沾满油污,甚至有些已经死亡。除此以外,这次事故可能还会对这里的海洋生态环境产生致命影响。

  1. 南丁格尔岛沾满油污的企鹅

南丁格尔岛沾满油污的企鹅(图片提供:Andrew Evans, National Geographic)南丁格尔岛沾满油污的企鹅(图片提供:Andrew Evans, National Geographic)

  3月23日,一只身上沾满油渍的北凤冠企鹅(northern?rockhopper penguin),据英国英国皇家保护鸟类协会说,一周前一艘货船在南大西洋南丁格尔岛触礁,大约有1500吨燃油漏出。该岛是英国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的组成部分,其上生活着多达20万只北凤冠企鹅,这一数字占世界北凤冠企鹅总数的一半。由于这种企鹅的数量在过去30年间莫名迅速下降,因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归类为濒危物种。

  据英国英国皇家保护鸟类协会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的政府网站上说,搁浅2天后,即3月18日,马耳他注册轮船“M.S. Oliva”号在风浪的冲击下出现裂缝,油层扩展8英里(13公里)。然而,3月23日事态变得更加严重。大约6.53万吨未经加工的大豆也散落到海洋里,目前还不清楚这种植物会对脆弱的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什么影响。据政府网站上说,数百只沾满油污的鸟被冲上岸,估计已有多达2万只海鸟受到影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官员特雷弗·格拉斯在一项声明中说:“南丁格尔岛的事故现场非常恐怖。”据该网站上说,这次“生态大灾难”可能还会对附近的联合国世界遗产所在的岛屿产生影响。

  2.营救企鹅

营救企鹅(图片提供:Andrew Evans, National Geographic)营救企鹅(图片提供:Andrew Evans, National Geographic)

  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环保局派遣一些营救人员,前去营救和清理沾满油污的企鹅。迄今为止他们已经收集了750只企鹅,这些企鹅将会被送往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在那里接受治疗和护理,慢慢恢复健康。上周,来自南非海鸟保护基金会的更多鸟类营救专家抵达该地。《国家地理旅游者》杂志的特约编辑安德鲁·埃文斯恰巧在工作期间到访了南丁格尔岛。他说:“我们正打算去其他地方,半道上突然接到消息,得知一艘货轮在南丁格尔岛触礁了。”埃文斯在这座岛上对事故现场进行了1天调查,毫不夸张地说,他“看到数百只北凤冠企鹅沾满油污。我还看到一些海豹幼仔的皮肤上沾满油渍。这种场面令人触目惊心。”

  3.早期石油泄漏受害者

早期石油泄漏受害者早期石油泄漏受害者

  3月23日在拍摄这些照片前,一些北凤冠企鹅已经死亡,它们的死亡原因可能是接触了从南丁格尔岛漂来的燃油。埃文斯说:“我看到一些企鹅正在用嘴巴清理羽毛上的油污。有些企鹅全身沾满了油污,有些是腹部沾上了油渍。” 常务董事尼尔斯·沃诺克表示,与原油相比,经过加工的燃油在发生泄漏事故时具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积极方面是,燃油比原油蒸发速度更快。然而消极方面是,从短期来看,燃油对鸟类的毒害比原油更大,这是因为燃油更轻,更容易渗入到鸟儿的皮肤里。据沃诺克说,一旦渗入到皮肤里,任何一种油都会损害鸟类的内脏。更糟糕的是,身上沾上油污的鸟儿在用嘴巴清理羽毛时,偶尔会吞下有毒物质。

发表在栏目: 自然

  6.皇企鹅

皇企鹅
皇企鹅

  生活在寒冷的南极冰层上的皇企鹅,颠倒了传统养育后代的角色。雌性皇企鹅在冬天的繁殖季节产下一枚卵后,会为了到海里寻找食物,选择离开自己的孩子。于是给宝贵的卵取暖的重担就落在了雄性皇企鹅的肩上,确切地说是它们的脚上。

  皇企鹅爸爸把卵放在脚面上,用长满羽毛的皮肤(即育子囊)覆盖住卵,给它们取暖和保护它们。在为期2个月的孵化过程中,雄皇企鹅不仅几乎不吃任何东西,而且要设法忍受南极恶劣的环境。小企鹅孵化出来后,雄企鹅利用食道的腺体里分泌的乳汁喂养后代。等到雌企鹅带着大量食物返回来,开始把食物反刍给小企鹅吃时,雄企鹅才选择离开,到海里寻找食物填饱肚子。

  7.刚孵化的幼蛙

刚孵化的幼蛙
刚孵化的幼蛙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一只雄性Oreophryne蛙正在履行做父亲的义务,它紧紧拥抱着一窝卵和两只刚刚孵化的幼蛙。每晚雄性Oreophryne蛙都会紧紧拥抱住卵块,也许它这样做是为了保持卵块湿润,或者保护幼虫,避免它们被昆虫等小型食肉动物吃掉。

  8.非洲狮

非洲狮
非洲狮

  谈到父爱,雄狮有点好坏参半。它们懒得出名,经常悠闲地躺在阴凉处,常常忽视幼崽的存在,而雌狮则冒着生命危险寻找食物。雌狮捕捉到猎物后,雄狮才会露面,并要坚持第一个进食,有时它只给狮群里的其他成员剩下一点残羹剩饭。只有当它的家族受到威胁时,雄狮的父性才会被激发出来,这时它会用尽所有暴力手段保护自己的家族。一只雄狮通常统治着10几只雌狮和20多只幼狮。

  9. 大灰熊

大灰熊
大灰熊

  无法否认,大灰熊拥有坏父亲的臭名声。雄性大灰熊不参与抚养后代的工作,如果它们没有另一个特征:杀死它们领地内任何有可能不是自己后代的小灰熊,不抚养后代的缺点也是可以原谅的。虽然有关雄性大灰熊杀害幼崽的说法很多,但是科学家至今仍无法解释它们的这一杀婴行为。

  10. 银背山地大猩猩

银背山地大猩猩
银背山地大猩猩

  成年雄性大猩猩又被称作银背大猩猩,它们扮演着严厉统治者的角色。作为一个有多达30只大猩猩的家族领导者,它们要带领大家寻找食物、平息家族成员之间的争端和抵御外部威胁,尤其是来自其他雄性大猩猩的威胁,这些入侵者为了夺取一个大猩猩家族的统治地位,不惜杀死幼崽。虽然成年雄性大猩猩也会非常亲切地对待后代,但是如果一只幼年大猩猩无休止的纠缠它,或者青年雄性大猩猩挑战它的权威,它会变得异常凶狠。(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2月16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国家地理杂志网站公开了一组图片,展示了气候变化下的大自然,其中包括斑纹海豹幼仔、企鹅、箭树、考拉、白鲸以及珊瑚。

  1.雪地上休息的斑纹海豹幼仔

雪地上休息的斑纹海豹幼仔(图片提供: Paul Nicklen, National Geographic Stock )
雪地上休息的斑纹海豹幼仔(图片提供: Paul Nicklen, National Geographic Stock )

  这张照片摄于加拿大努勒维特地区,展示了在雪地上休息的一只斑纹海豹幼仔。与北极熊一样,斑纹海豹也依靠北极的夏季海冰才能生存下来。没有人知道,如果北极夏季海冰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彻底消失,斑纹海豹以及其它动物将会发生什么。专家们表示,到2040年,夏季的北极可能就要成为一个无冰的世界。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以下简称IUCN)公布的一份新报告旨在强调全球气候变暖对野生动物影响的差异性。报告列出了十大具有代表性的物种,其中包括斑纹海豹、北极狐、帝企鹅以及白鲸。斑纹海豹之所以能够跻身名单之列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性。

  IUCN的新报告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公布。报告中的很多物种已因为其它原因被IUCN列入濒危物种红名单,这些原因包括栖息地遭受破坏以及过度捕杀。报告作者指出,气候变化对这些物种构成额外而重大的威胁。

  2.冰架提前破裂或溺死企鹅幼仔

企鹅在通气孔下方游动(图片提供:Maria Stenzel, National Geographic Stock )
企鹅在通气孔下方游动(图片提供:Maria Stenzel, National Geographic Stock )

  一群企鹅正在一个通气孔下方游动。根据IUCN 2009年12月公布的报告,正在崩裂的南极冰架已经对帝企鹅的繁殖地带来不利影响。在温度较高的年份,大冰原提前破裂并且就在企鹅脚下,导致企鹅幼仔掉入海中溺水身亡。专家们表示,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3.6华氏度(2摄氏度),世界上的帝企鹅繁殖地将有近40%成为无法立足之地。

  3.小丑鱼藏身之处减少

小丑鱼藏身之处减少(图片提供:Your Shot user Debi Hanshaw )
小丑鱼藏身之处减少(图片提供:Your Shot user Debi Hanshaw )

  IUCN的报告称,不久之后,我们可能就无法在海洋中发现小丑鱼的身影。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珊瑚礁衰退,这些可爱的小生灵正遭受栖息地不断减少的厄运。小丑鱼借助带刺的海葵护身,在珊瑚礁上繁衍生息的海葵能够帮助小丑鱼躲避捕食者。

  由于不断上升的水温导致珊瑚大面积白化——珊瑚失去共生藻类并最终走向死亡——小丑鱼的生存面临威胁。更少的活珊瑚意味着更少的海葵,小丑鱼的藏身之处也随之减少。除此之外,大气中不断上升的二氧化碳水平致使海水酸度提高,导致小丑鱼用于返回保护性海葵所在地的化学信号受到阻隔。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这里看起来就像是世界上最大的托儿所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6月3日消息,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航拍图像拍摄于南乔治亚岛,向人们揭示了王企鹅父母们呵护幼仔的非凡场景。这里看起来就像是世界上最大的托儿所,成千上万的王企鹅本能的保护着小企鹅防止它们被冻死。

  据国外媒体报道,王企鹅父母们本能的尽量将幼鸟们集中在一起挤成一团保持体温,帮助它们阻挡来自南大西洋恶劣气候的影响。照片中,褐色区域便是企鹅幼鸟,王企鹅幼鸟们长的和父母并不一样,它们身上长的还是褐色柔和的绒毛。


成千上万的王企鹅本能的保护着小企鹅防止它们被冻死

  成年王企鹅身长80至100厘米,体重大约12至14公斤左右,是企鹅家族中体型第二大的属种,仅次于帝企鹅。栖息地主要分布于南极洲及其附近岛屿。这些岛屿主要分布在南极幅合带,是地极冷水和北部温水交汇的地方。


成年王企鹅是企鹅家族中体型第二大的属种

  王企鹅产卵期从11月开始,在低荒野地上繁殖,每次产卵一枚,大小为7×10cm左右,重约300克,孵化期约为54天。小王企鹅在成长过程中会长出一身褐色的羽毛,还长出一层厚脂肪以保证在未来数月冬季可以保暖。它们在冬季会拥挤在一起,靠父母喂养。小王企鹅通常需要10~13个月才能长大,这使得成年王企鹅只能隔一年才能繁殖。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周三, 13 4月 2011 19:06

气候变暖威胁南极企鹅生存

    企鹅幼仔横尸遍地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海鸟专家韦恩·特里维尔皮斯等人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他们分析南极半岛和邻近的斯科舍海地区的实地数据后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之间,有利的气候条件以及其他南极动物对磷虾捕食量的减少导致南极地区企鹅数量增加;然而,此后不断上升的温度和来自海洋哺乳动物的竞争加剧可能让上述地区的磷虾密度下降了至多80%。阿德利企鹅和帽带企鹅种群的衰退与磷虾的减少处于同一时期,而幼年企鹅可能对食物短缺最为敏感。
 

  报告说,南极半岛和斯科舍海的平均温度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上升了5到6摄氏度,而全球平均气温在20世纪上升了不到0.74摄氏度。
 

  磷虾是南极食物链的重要基础,也被誉为“世界未来的食品库”。不过,在过去数十年中,由于全球气温变暖的影响,南极一些地区冬季海冰形成时间延后,覆盖面积也缩小,而春季融化时间却向前推移,影响了冰藻的繁殖,进而导致磷虾密度减少。 (记者任海军)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美国研究人员11日公布报告称,由于气候变暖导致南极企鹅主要食物之一磷虾的密度下降,在南极半岛和邻近的斯科舍海,阿德利企鹅和帽带企鹅数量近年来急剧减少。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海鸟专家韦恩特里维尔皮斯等人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他们分析南极半岛和邻近的斯科舍海地区的实地数据后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之间,有利的气候条件以及其他南极动物对磷虾捕食量的减少导致南极地区企鹅数量增加;然而,此后不断上升的温度和来自海洋哺乳动物的竞争加剧可能让上述地区的磷虾密度下降了至多80%。阿德利企鹅和帽带企鹅种群的衰退与磷虾的减少处于同一时期,而幼年企鹅可能对食物短缺最为敏感。

  报告说,南极半岛和斯科舍海的平均温度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上升了5到6摄氏度,而全球平均气温在20世纪上升了不到0.74摄氏度。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等浮游植物为食,是南极食物链的重要基础,为包括企鹅在内的诸多南极动物提供食物来源。由于南极磷虾资源丰富,它也被誉为“世界未来的食品库”。不过,在过去数十年中,由于全球气温变暖的影响,南极一些地区冬季海冰形成时间延后,覆盖面积也缩小,而春季融化时间却向前推移,影响了冰藻的繁殖,进而导致磷虾密度减少。

  研究人员此前曾推测,由于阿德利企鹅喜欢冰,而帽带企鹅不喜欢冰,全球变暖可能导致阿德利企鹅数量减少、帽带企鹅数量增加,但这项研究结果却与之大相径庭。

  研究人员警告说,今后人类捕捞磷虾的作业难度可能会有所增加;另外,如果磷虾的密度继续减少,阿德利企鹅和帽带企鹅种群都可能随之衰退。(任海军)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摄影师休·弗拉德在15年时间里,多次深入到北极和南极地区,用相机记录下这些极寒之地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和美丽震撼的极地景观。弗拉德的摄影作品集《极寒之地》将于3月17日到4月9日在伦敦展出。

  1. 海象

海象
海象

  海象,加拿大北极地区福克斯湾。弗拉德介绍说,“我当时就在数英尺外的一艘小船上观望着,它静静地在一处冰川上休息。”

  2. 蹒跚学步的小企鹅

蹒跚学步的小企鹅
蹒跚学步的小企鹅

  “在罗斯海华盛顿角,我看到这群小企鹅正在冰面上蹒跚学步。我一直在等待,直到看到第一只勇敢的小企鹅跳了下去。”

  3. 企鹅

企鹅
企鹅

  一个完美的天然相框,一个绝佳的拍摄机会。在这个天然相框里,一只企鹅正走向大海。

  4. 阿德里企鹅

阿德里企鹅
阿德里企鹅

  罗斯海阿德里角的阿德里企鹅是南极最南方的企鹅。

  5. 北极因纽特老人

北极因纽特老人
北极因纽特老人

  在加拿大巴芬岛上,因纽特老人奎比克-阿塔古特塞克穿着传统的驯鹿皮和海豹皮衣服。

  6. 鲸

鲸

  弗拉德继续介绍说,“水面很平静。一条鲸经过时,距离我的镜头仅仅数英尺远,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与众不同的它。”

  7. 北极

北极
北极

  “地理学上的北极的准确位置位于北纬90度的冰北洋中心。这里通常被海冰覆盖。然而,近年来气温越来越高,北极已能够看到海水。许多气候学家认为,该地区的海冰很快就会消失。”

  8. 小企鹅与父母

小企鹅与父母
小企鹅与父母

  “为了捕捉这个镜头,我等待了很长时间。这只小企鹅总是跟着父母亲中的一方,而另一方则负责外出捕食回来喂养它。每隔一段时间,父母双方来回互换。”

  9. 绒鸭捕食

绒鸭捕食
绒鸭捕食

  本图拍摄于加拿大哈德逊湾贝尔彻群岛。“我在拍摄这张照片时,经受了最冷的环境,当时气温低达零下30度。绒鸭们潜入到冰窟中捕捉海胆或蚌类为食,这些是北极冬季中它们唯一的食物来源。在强大洋流的作用下,这些冰窟会一直开放着。”(彬彬)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2 页,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