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驿站


 
无论你是“右派”还是“左撇子”,鹦鹉或许都能够告诉你,为什么人们喜欢用一只手胜过另一只手。
在一系列的实验中,研究人员观察了来自16个品种的322只鹦鹉尝试用爪子攫取一个物体——一件玩具或一块食物——的过程(如上图)。由于鸟类的眼睛位于头部两侧,因此它们不能像人类一样直视前方;相反,鸟类不得不将头部转向一侧。然而像人类一样,鹦鹉个体表现出了对一只爪子的强烈偏爱:研究人员注意到,一只“左撇子”鹦鹉会将头转向右侧,从而赋予左眼更佳的视野。它随后会用“左脚”抓住物体,这大概因为用左眼跟踪这只爪子会更为容易。如果早期动物的眼睛像鸟类一样位于头部的两侧,那么它们使用一侧眼睛来抓住物体的需要或许导致了使用右手或左手习惯的进化,研究人员在日前的《生物学快报》网络版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来源:科学时报 群芳)  更多阅读  《生物学快报》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4. 多刺的捕食者

多刺的捕食者
多刺的捕食者( 图片提供:Cahyo Rahmadi)

  这种新发现的海蜘蛛学名为“Sarax cavernicola”,其独特之处在于它的主须肢上的刺大小是均匀的,而其他种类海蜘蛛的主须肢上的刺则是大小不等的。

  “Sarax cavernicola”发现于2004年,它们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它们灰色的小眼睛。这种眼睛能够适应黑暗的洞穴生活。此外,“Sarax cavernicola”相对于一般海蜘蛛来说,体形较大,大约12毫米长。拉玛迪介绍说,海蜘蛛主要以捕食穴居蟋蟀、穴居蟑螂以及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生。一些加勒比海海蜘蛛物种偶尔还会进入水中捕食虾类。

  5. 海蜘蛛特写镜头

海蜘蛛的特写镜头
海蜘蛛的特写镜头( 图片提供:Cahyo Rahmadi)

  本图就是“Sarax cavernicola”海蜘蛛的特写镜头。除了发现四种新的海蜘蛛物种外,拉玛迪的洞穴科考队还发现了新的穴居蟹、穴居蟑螂等物种。

  6. 须肢强壮

强壮的须肢
强壮的须肢( 图片提供:Cahyo Rahmadi)

  新发现的“Sarax yayukae”海蜘蛛,雄性拥有更强壮、更细长的须肢,而雌性的下颚骨则更短、更结实。“Sarax yayukae”发现于2004年。据生物学家介绍,它们的栖息地,有的在洞穴中,有的则在洞穴之外。(彬彬)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25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奠基人查尔斯·达尔文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在1859年11月24日发表,系统阐述了进化论思想,其中谈到新物种可以通过自然选择由老物种进化而来。150年过去了,《物种起源》仍在遭遇诸多质疑和挑战。对进化论批评声音最大的是智能设计论的支持者,他们认为植物和动物的许多构造都具有超自然智能设计的显而易见的标志。以下是进化论与智能设计论之争的六个焦点问题。

  1.脊椎动物的眼睛

脊椎动物的眼睛
脊椎动物的眼睛

  智能设计论支持者表示,包括人类在内的脊椎动物的眼睛无法以楼梯式的递进方式进化。这是因为眼睛由多个相互影响的部分构成,除掉任何一个部分都会造成整个系统瘫痪。他们由此认为,眼睛定是以一蹴而就的方式形成的。总部设在美国西雅图的“发现研究所”(Discovery Institute)就宣扬所谓的智能设计论。该研究所发言人凯西·鲁斯金(Casey Luskin)说:“如果看一看这些进化进程,你会发现它们常常突然多了一个水晶体或角膜。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进化论上,按照这一理论,你必须按部就班地使东西进化。”

  美国加利福尼亚西方学院古生物学家唐·普罗特罗(Don Prothero)说,脊椎动物眼睛的进化过程存在于化石记录中。普罗特罗是《进化:化石记录的证据及其原因》一书的作者。他说:“有多篇证据确凿的研究论文表明,像眼睛这样复杂的结构能从只有一个受光器的单眼逐步进化而来,直至像人眼这样复杂的结构。”普罗特罗认为,智能设计论的支持者显然忽略了这一证据。

  2.寒武纪大爆发

寒武纪大爆发
寒武纪大爆发

  寒武纪大爆发(Cambrian explosion)是指距今5.3亿年前,地球上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突然出现了像捕食生物这样复杂程度前所未有的新物种。现存几乎所有的生物体的祖先都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按照发现研究所发言人鲁斯金的说法,寒武纪大爆发代表着“大批生物多样性突然爆发,这便需要大量信息被迅速注入生物圈。按照我的观点,只有智能主体才能解释信息如此快速涌现的来源。我不认为一步步的进化过程胜任这项工作。”

  西方学院古生物学家普罗特罗认为,寒武纪大爆发其实根本就不是“爆发”。他说:“它是具有30亿年历史的‘缓燃引信’,我们有化石记录证明这一点。此外,我们现在还有各种各样来自寒武纪大爆发前软体生物化石和只能在显微镜下看见的生物化石。你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结构复杂的生物体是如何从结构简单的生物体进化而来。”

  3.DNA

DNA
DNA

  作为地球上几乎所有生命形式的蓝图,智能设计论支持者认为,DNA分子具有高度复杂而具体的信息(CSI)。仅仅将4个化学基作为信息,DNA就能在螺旋结构内解码出供生物体生存所需所有蛋白质的指令。高度CSI是指既复杂又高度具体的物体或现象,就像语言和机器这样的人工智能的产物。鲁斯金说:“具有高度CSI的系统只能来自于智能。”

  进化论者认为,一旦DNA分子部分结合,自然选择便会占得上风,形成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具体的适于遗传密码使用的分子。普罗特罗说,虽然没有超自然现象引导DNA的进化过程,“但自然选择便是那种无机会的成分。”

  4.细菌的“腿”

细菌的“腿”
细菌的“腿”

  有些细菌利用名为鞭毛的鞭子似结构活动,每个鞭毛由数十个复杂、相互连接的蛋白部分构成。智能设计论支持者认为,同脊椎动物眼睛一样,细菌鞭毛“具有不能简化的复杂性,”因为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会造成整个系统停止工作。这意味着循序渐进式的进化是不可能的事情。

  普罗特罗表示,同脊椎动物的眼睛一样,科学家发现了导致细菌鞭毛形成的中间环节:“大自然存在一些半鞭毛,它们没有细菌鞭毛那么复杂。这一切都得到了详细记录,智能设计论支持者再次忽略了这方面的证据。”

  5.鲸鱼

鲸鱼
鲸鱼

  达尔文因提出小型陆栖动物可以进化为现代鲸鱼(如上图中在多米尼加某加勒比海岛屿附近水域游弋的小鲸鱼)而在当时遭人奚落。鲁斯金说:“鲸鱼具有漫长的进化历史,数量不多。即便是按照最坏的假设,鲸鱼也会竭力快速进化。要想在1000万年内改变使小型陆栖哺乳动物变成功能齐全的鲸鱼的基因突变,从数学上讲这完全是不可能的。”

  然而,古生物学家的研究发现,达尔文的这一理论距离事实真相并不遥远。20世纪70年代末期,科学家陆续挖掘出“古时”鲸鱼的化石,这些鲸鱼一开始多是陆栖动物,随时间推移慢慢转向海洋生活。普罗特罗说:“我们拥有鲸鱼从陆地向海洋过渡的化石证据。任何忽视这一点的人都是在对着化石记录说瞎话。”

  6.宇宙完善

宇宙完善
宇宙完善

  根据我们对宇宙运转方式的了解,人类看上去生活在一个具有变数的宇宙环境中,而这些变数非常适于生命存在。例如,引力常数(定义两个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吸引力的方程式)的值就适于创造绕类日恒星旋转的行星,它们的“寿命”足够长,可以维持生命的进化。智能设计论支持者由此认为,这必定意味着宇宙是由心里想着生命的超自然东西“设计”出来的。

  普罗特罗说,一个“不断趋于完善”的宇宙展现出有限的想象力:“你可以想象一个不是为我们而可能为别的东西改变的宇宙,这样想的途径有很多。”例如,部分物理学家提出,我们的宇宙只是一个大“多元宇宙”的一部分,这个“多元宇宙”中可能有多个宇宙。倘若人类只是生活在一个很适合他们居住的宇宙内,那应该就没有什么令人吃惊的地方了。(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越长大,越难和另一个人在一起。

不是因为条件。还是有人喜欢你,你也活得比以前更好,不再那么任性,更像在投资的艺术品。

也不是因为对爱情死心。在KTV突然听到的某首歌,会让你不自禁模糊了视线。一些场景,一些气息,始终无法忘怀。朋友帮你介绍时,你也会满心期待。

却依然单身。闭上眼睛吹蜡烛的时候,总是希望身边有另一个人一起许愿。一些客气的场合,有人来搭讪,话题围绕着你单身的原因。而他们最后给出的结论是,你太挑了。你在心里面笑,所以其他人都不挑?

其实你自己知道,为什么不能好好谈一场恋爱。就是因为,你太清楚自己是怎样的一块料,所以不会再轻而易举把自己交出去。就像是,有一天你发现跌倒以后的伤口,会开始留下疤痕,于是走路时不敢再大步跨出去。

因为,你惯性太强、记性太好。认识一个人很简单,忘记一个人很困难。你曾经心满意足的闭上眼睛,让另一个人带你去任何地方,最后却差点回不来。所以不能再失去方向感。

于是你就变得胆小了。以前喜欢男生有幽默感,现在更在乎安全感。以前打电话找不到人就拼命的打,现在发了短信没回应,即使心中有波动也可以忍住。以前最有兴趣的话题是对方的过去,现在会先关心这份感情有没有未来。

所以,空暇的时候,你宁愿和朋友在烈日下逛街,也不愿让对方觉得自己很在乎什么。你安慰自己,有朋友就够了,一个人生活也很好。你忘记了当另一个人女朋友的感觉,当那个人出现时,你开始慌张、害怕。

只是,你并不是一定要单身,就像你也没计划过一定用哪只手写字。不过是,既然如此了那就这样吧。你想要有人一起旅行,一起看电影。你想和那个人说自己准备好了,只是没有勇气,请对方多一点耐心。你想说不再需要太多惊喜,在心里等的是一份相守以望的感情,抬起头来相视而笑,安心的生活,如此而已。

 

发表在栏目: 情感驿站
第 3 页,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