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驿站


金门大桥迎75岁生日

  科学网(kexue.com)讯 跨海大桥成为当今最重要的建筑物,它可以使海峡两岸轻松相连,系数当今世界最著名的跨海大桥必金门大桥莫属。

  作为世界著名的地标性建筑,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近日迎来75周岁生日。金门大桥自1937年开放通行以来,已有逾20亿车次通过这条2.74公里长的大桥。

  金门大桥褐红色的桥身是建筑师莫罗指定的,因为大桥新颖的结构和超凡的外观,它被国际桥梁工程界广泛认为是美的典范,更被美国建筑工程师协会评为现代的世界奇迹之一。

  导演的最爱

  金门大桥不仅是旧金山市的地标,甚至成为了美国最有名的建筑物之一,几乎所有影片都有它的身影。影片中外星人、美国英雄、动物明星都将这里当做重要的背景。

  在最近热播的《人猿星球》中众多黑猩猩在这里攀爬的场景成为了经典的画面。

  “自杀”圣地

  金门大桥虽然不是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但金门大桥因其雄伟壮阔的造型而被世人所熟知。然而,导致这座大桥闻名遐迩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它“自杀圣地”的称号。据统计,自大桥建成以来,共有1200多人从桥上一跃而下。(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详细资料:

  中文名称:金门大桥

  英文名称:Golden Gate Bridge

  建筑位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与马林县之间

  跨越:金门海峡

  开工日期:1933年1月5日

  竣工日期:1937年4月完工,同年5月27日对外开放

  最长跨距:1,280米

  总长度:2,737米

  相关阅读

  浙豪华游轮撞上温州大桥 烟囱断裂桥体受损(图)

  请勿小看唾沫破坏之威力 险侵蚀印度大桥顶梁柱

  20头江豚南京长江大桥下嬉戏 感受春天气息(图)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来凤县五台煤矿二号井自2010年12月25日透水事故后,停产技改。记者 侯斌雄 摄

来凤县本是一座小城,青山秀水环抱,以凤凰飞临的传说得名,因地处鄂湘渝三省(市)要冲,素有湖北“西大门”之誉。

这座藏在深山中的宁静小城,最近却因一系列香艳的日记而为网民所熟知。

8月23日,网友“白龙空中飞舞”在一知名网络论坛,上传系列日记,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一副县长,因送修电脑,导致其情色日记曝光,日记披露了邓国建和矿主M几年来的权钱交易,及两人共同包养情人“小媛”的香艳记录。

“日记门”事件被曝光当天,恩施州纪委即成立调查组抵达来凤,展开调查。

早在“副县长日记门”之前,来凤县城的多个“故事”已见诸网络,如煤老板雇凶杀县长、副县长邓国建和安监局长。时代周报记者留意到,这些“故事”是官员与煤老板当主角。

煤老板:没有“小媛”这个人

曝光的网帖日记共有43篇,从2004年10月14日至今年6月27日,时间跨度近7年,主要内容为,在来凤县煤矿整改过程中,副县长邓国建和矿主莫凤平相勾结,实施暗箱操作,侵吞袁玉才等人经营的五台煤矿二号井;邓国建与莫凤平共享情妇“小媛”,邓国建在外地嫖娼等。

日记以一篇短文开篇:“今天妻子覃佳慧42岁生日,妻子刚好大我2个月早先过生日,结婚差不多20年了,女儿邓希也已17岁长大成人,我在官场上也是一路高升春风得意!人到中年,好事连绵!”

日记详实记录了其主人和M侵吞五台煤矿二号井的具体运作手段和过程。

“县里外号‘幺哥’的M找我,说他看上了县五台煤矿二号井,问我怎么办好。……借煤炭资源整合上报,让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合并滑石板煤矿和花果林煤矿,然后我来个演变,要滑石板煤矿和五台煤矿二号井合并,从而关闭五台煤矿二号井。袁玉才不从的话,我就放一承诺县政府出资补偿的空头支票,诱骗他就范。如果M再在花果林煤矿搞个井口,一合加一换,不管有理没理,五台煤矿二号井自然就到M名下了”。而作为回报,“我的15%干股”。

日记中还提到,其主人于2006年7月26日主持召开全县煤矿资源整合的专题联席会议,并亲自给“袁玉才”做工作,停止五台二号井的生产经营工作。2006年11月23日,上级下发关于关停五台煤矿二号井的“鄂安办[2006]24号”文件。

关于上述网帖日记所反映的侵吞煤矿矿井一事,8月28日下午,时代周报记者采访了当事人之一煤矿主袁玉才,了解当年煤改的实际情况。

袁玉才称,“按照恩施州煤矿整改条件,我和其他股东经营的五台煤矿二号井,达不到年产6万吨的标准,于是在2006年7月26日在县煤矿整改会议上,主动上报申请关闭煤矿。2008年夏,经过双方同意,莫凤平接手了五台媒矿二号井的开采。”

袁玉才说,关闭煤矿后,来凤县补偿了400万元;其中,按县里规定,200万元由在滑石板煤矿新开矿井的向来生补偿,已到位;80万元直接由县里补偿;剩下的120万元,则由接手五台煤矿二号井的莫凤平补偿。按双方今年签订的最新协定,莫凤平将在今年底明年初补偿到位。因此,网帖日记里提到“莫凤平用煤代补120万元”与事实不符。

8月29日晚,莫凤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按照双方协定,这120万元将在2012年6月30日补偿给袁玉才。

关于接手五台煤矿二号井的缘由,莫回忆说:“我开采三房沟井8年多,因为一直没有采到煤而亏损。知道袁玉才上报关闭五台煤矿二号井,在与县里沟通并向省里上报获批后,我与袁协商同意,接手并补偿120万元给对方。”

让人瞠目结舌的并非官商勾结,而是其中的香艳成分。网帖原汁原味地展示了,日记主人与一个名叫“小媛”的女子,和一个化名为M的煤老板之间的三角恋情,内容不堪入目。

莫凤平说,早在2010年,就曾有人在网上发帖称,他出资90万元,雇凶杀县长、副县长邓国建和安监局长。此后,警方介入,证明网帖内容系伪造。

另外,时代周报记者发现,网友还有多条针对莫凤平的帖子。对此,莫凤平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他并不在意;况且,当初警方也没有告诉他,是否查明说他谋杀县领导的发帖人身份。

“虽然发生日记门事件,但对我的煤矿生产没有任何影响,照常工作。”莫凤平表示,“影射我和邓国建副县长共享情人‘小媛’,纯粹就是无中生有!我开采煤矿,邓国建副县长曾主管煤改工作,要说我不认识他很不正常,但我们之间没有交往。”莫凤平自陈不赌不嫖不滥饮,家庭幸福,“根本不存在小媛这个人”,不明白为何有人发帖抹黑自己。

此外,袁玉才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没听说过来凤县煤矿老板的交际圈里存在着一个名叫“小媛”的女子。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相貌迥异的双胞胎

  科学网(kexue.com)讯 众所周知,双胞胎都是难以分辨的,甚至是他们的父母。不过现如今,双胞胎也出现了变化,不知道相貌迥异的他们还能不能被称之为双胞胎。

  双胞胎英国南安普敦有一对双胞胎,因为其中一人患有罕见疾病必须在医院疗养近一年,现今1岁的两人,体型也相差1倍之多,让见过这对小兄弟的人们都难以相信两人竟然是双胞胎!

  双胞胎塔伦(Tarun Chungh)与基安(Kian Chungh)在昨(27)日一同庆祝了2人的1岁生日,塔伦出生时即被诊断出患有罕见疾病,9公斤的基安看上去硬是比仅约5公斤的塔伦大上了1倍。

  妈妈崔西(Tracey Chungh)于去年七月间紧急送医剖腹产下两人,而出生不久后,塔伦的淋巴系统被检出出有异常状况,因此肺部积水,当时父母还被医生告知,塔伦即将不久于人世。

  在塔伦成功存活下来的生日上,崔西表示,他刚出生时,看起来根本不像是个婴儿,因为肺部积水的关系,塔伦整个人就像是气球一样,这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当时害怕的哭了。

  塔伦奇迹式的转好,无疑是给他们的父母打了一剂强心针,连医护人员都啧啧称奇。崔西说:我从来没有想过我可以看到我的双胞胎们一起过1岁生日。

  而健康的基安就跟一般的1岁小孩没什么两样,勇于试图且要自己走路。妈妈还说,两人虽然是双胞胎,但外貌看起来却是大不同,很多人会问我说,他们俩个到底是几岁,但是都没有人相信他们其实是同天出生的双胞胎。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26日消息,美国国家地理网站近日公布了本周的精美太空图片。一如既往展示了本周太空观测展现给我们的美丽世界。由于本周正值哈勃望远镜升空21周年的纪念日,因此本辑中叶特别呈现了献给哈勃望远镜的的特别生日礼物。

  1、波光粼粼的潟湖

波光粼粼的潟湖波光粼粼的潟湖

  这张照片拍摄于4月2日,从国际空间站上向地球瞭望,在阳光照射下,非洲海岸外的一座小岛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被白雪覆盖的世界。

  水面对阳光的强烈反射可以随着水深的改变而有所不同,比较这张照片中央的潟湖浅水区和环礁外部的深水区便可以看出这种差异。

  这座小岛位于莫桑比克和马达加斯加岛之间的莫桑比克海峡中,名为印度礁,是法国领土。这是一座无人岛,因为在高潮位时,这个小小的环礁会被完全淹没在水下。

  2、新一代望远镜

新一代望远镜新一代望远镜

  美国宇航局工程师厄尼·怀特(Ernie Wright)站在一个六镜面拼接设计的镜面前,它将成为即将发射的新一代詹姆斯·韦伯望远镜(JWST)的一部分。照片拍摄于4月14日,当时这一镜面部件正准备接受低温测试,地点是美国宇航局位于亚拉巴马州亨茨维尔的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

  一旦发射,这台空间红外望远镜将被部署在距离地面93万英里(约合150万公里)的轨道山,其工作温度为零下234摄氏度。

  3、哈勃的生日礼物

哈勃的生日礼物哈勃的生日礼物

  在哈勃空间望远镜21岁生日到来之际,美国宇航局公布了这张新的图像,显示一对正发生相互作用的星系。闪烁的恒星,宛如一朵宇宙玫瑰上清晨闪耀的露珠。1990年4月25日,美国宇航局的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望远镜送入轨道,开始了它辉煌的探索之旅。

  这一图像中的两个星系被称为Arp 273,由于两者靠得太近,引力作用使它们的形状发生了扭曲。蓝色的亮点是大量炙热的年轻恒星,它们发出强烈的紫外辐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千手拂云 千眼观虹——季羡林、钱学森、陈省身、侯仁之、杨绛、黄万里的人生比较》,卞毓方著,作家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定价:35.00元
历史有各种各样的写法,譬如以朝代更替为框架,譬如以重大事件为核心,譬如以社会发展为经纬。我不是搞历史的,写不来那些“学”“术”并重的论著。我写散文,一般只对人物感兴趣,涂鸦之余,兴之所至,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人物的事迹,把他们从时间的深处请回来,组合排列,纵向展示,横向比较,在我看,亦不失为断代史的两三注释,三五补白。
这是2007年7月13日的事。那天,在位于京城西郊的301医院,笔者看望住院治疗的季羡林先生,趁兴谈道:“您是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的元老,在清华读书时就受吴宓的启发,把陶渊明和一位英国的浪漫诗人加以分析研究,我现在受您的启发,也想作一篇关于您那一代人的比较文章。”
季先生转过头来,寿眉上挑,目光似乎有点警惕:“我那一代,你怎么比?”
“您是1911年生的。”我说,“当初,为了写您的生日,我查了很多资料。对于您,1911年有两件大事,一、辛亥革命,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二、清华正式建校(之前是清华学堂)。1911年诞生了很多名人。” “那范围太大了,你没法比。”季先生说。
“我只挑与清华有关的。”
“你都挑了谁?”
“第一个是王竹溪。”我说,“他是1911年6月7日生的,大您两个月。1929年进清华,高您一级,学的是物理。1933年毕业,入清华研究院,当周培源的研究生。1935年8月31日,王竹溪与您,还有乔冠华等六人一起去欧洲留学。您在《留德十年》中说,王竹溪是象棋高手,你们五个人,单独跟他下,不管下多少盘,总是输。输急了,五个人联合起来跟他较量,结果还是失败。哲学家乔冠华的哲学也帮不了忙,在车上的八九天中,你们就没有赢过他一局。”
“王竹溪这人很好,学问大大的有。他象棋厉害,但不是清华顶尖的,顶尖的是彭桓武,他只是老三。”季先生说,“前些年我碰到彭桓武,说起当年清华园的象棋比赛,彭桓武奇怪,你怎么知道的?我说是王竹溪讲的。”
“当年六人同行,您去德国,王竹溪去英国,他比您先回,在西南联大当教授,是杨振宁、李政道的导师。”我说,“这事很出名。”
“当然啦,杨振宁、李政道得了诺贝尔奖。”季先生欲说还休,粲然一笑。
“我的所谓比,是比当事人一生的轨迹。”我说,“山不转水转,1952年院系调整,王竹溪转入北大物理系,又与您成为同事。‘文革’中他去了江西鄱阳湖鲤鱼洲‘五七干校’,在那儿患上了血吸虫病。”
“我没有去鲤鱼洲,不是不想去,是不够格,留下来,当批判的靶子。”季先生停顿,没有继续说下去。 “杨绛也是1911年的,生日是7月17日,比您大半个月。”我说。
“她入清华时叫杨季康。”季先生记得清楚,“她是研究生,我是本科生。”
“杨绛1932年入清华,先是借读,第二年考上清华研究生。”我说,“她研究生没有念完,1935年陪钱锺书出国留学,杨绛和钱锺书去的是英国。”
稍等,我又说:“钱学森也是1911年出生,生日是12月11日。他大学不是清华,是上海交大。1934年毕业,1935年去美国留学。”
“钱学森跟清华没关系吧?”季先生反问。
“有关系。”我讲,“他1934年从上海交大毕业,考取了清华当年留美公费生。2001年清华九十周年校庆,在历届学生中选出二十位知名学者,其中就有钱学森。”
“噢,你弄得很细。”季先生说,“你想比的,还有谁?”
“还有侯仁之。”我答。不待我说下去,季先生就讲:
“侯仁之我知道,比我小四个月。”
“您记得很准。”我笑了,“您生日是8月6号(公开的说法实际是8月2号),侯仁之是12月6号。”
“他不是清华的。”季先生说。
“侯先生是燕京大学历史系出身,念书时旁听过清华的地理课,在燕京大学任教时又兼过清华的《市镇地理基础》课。1952年转到北大。去年(2006)年底,侯先生和您,以及其他十位教授一起荣获北大首届‘蔡元培奖’。”我答。
“林庚去年10月走了,要是晚走俩月,‘蔡元培奖’应该有他。”季先生神情转为黯然。
冷场。双方都没有说话。我想到林庚,他是1910年出生的,1928年上清华,先学理科,后改文科,林庚个性鲜明,和季先生渊源很深,要是小一岁的话,倒是个理想的比较对象。
过了一会儿,季先生问:“还有吗?”
“陈省身。”我说,“他上学早,1930年就从南开大学毕业,然后到清华任助教,并读研究生。1934年研究生毕业,去德国留学。回国后,任清华教授。”
“我们见过,在南开大学。那一回,是出席范曾搞的一个活动。”季先生笑笑,“是为范曾撑腰,壮门面,碰上的。陈省身已经过世了吧。”
“是2004年。”我答。
鉴于讲话时间已长,我赶紧长话短说:“还有黄万里,黄炎培的儿子,清华水利系教授,‘右派’;还有钱钟韩,钱锺书的堂弟,他考上清华,没上,念了上海交大;还有孙毓棠,清华历史系的,诗写得很好,在文学圈里相当活跃;还有董同龢,音韵学家,他1932年进清华中文系,担任过《清华周刊》编辑,以及中国文学会主席,后来去了台湾。不谈了,不谈了,今天就说到这里。”
“黄炎培我熟悉,黄万里不清楚,孙毓棠熟悉,钱钟韩、董同龢知道一点,不多,你点的这些人,都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的,我等着看你的文章。”季先生微笑颔首。
然而,2007年下半年,外加整个2008年,我已移情语言文字探源,且在推出《季羡林:清华其神,北大其魂》之后,又完成了一本《季羡林图传》,同时趁热打铁,着手撰写《天意从来高难问——晚年季羡林》,因此,前面所说为季先生那一代同龄大师作比较文学的事,一直没能提上日程。其间,也曾把题目交给我的学生赵枫莲女士,她作了努力,写出部分初稿,后因故未能完成。2009年岁初,我做美国之行,便中探访、游览了钱学森、陈省身、黄万里当年留学、工作之地,往事袭来,怦然心动,遂决定亲自动手,以上述与季羡林先生的谈话为契机,写一本比较文学的专书。
在1911年出生,而又与清华有关的名人中,我最终挑选了六位,分别是:季羡林、钱学森、陈省身、侯仁之、杨绛与黄万里。王竹溪其实是个好例子,才气好,人品也高,但在写了一半以后搁下,原因在于他去世太早,只活了七十一岁。七十一岁,拿“古尺”衡量,也是过了“古稀”,高寿了,但在今天,只能算中寿,和上述六位比,更是小来兮。本书最终确定的六位主人公,都活到九十岁以上,而且在笔者着手“比较”的时候,其中四人业已九十晋八,百岁在望——光凭这一大把年纪,就够“巍巍乎高哉”的了;按生日先后排列,分别是杨绛、季羡林、侯仁之和钱学森。以上六位大师,都是二十世纪漩涡湍流中的砥柱,在历史的花名册上,是要用粗犷的字体特别标示的优秀分子。他们都是与清华学校同庚,大学毕业后转向海外,而后又叶落归根,在各自的领域撞响黄钟大吕。鉴于出身不同,秉性迥别,机缘殊异,他们的人生曲线,既有交叉,重叠,更多的则是犬牙交错,参差不齐。所以阅读他们,就像从直升机上鸟瞰一场高水平的马拉松赛,道路的每一处转折、倾斜,选手的每一程战术、发挥,都看得一清二楚。
六位大师,每一位都是一部大书,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写,工程未免庞大,我投机取巧,只挑他们关键时刻的典型表现——即便如此,有一些地方,也只是点到为止,有那个意思就行了。现在干什么事都讲究互动,我把更多的思考留给读者,我相信读者的眼力。
(本文为《千手拂云 千眼观虹》自序)
《科学时报》 (2011-04-28 B3 社科 视点)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左)在与戈尔巴乔夫的会谈中仔细聆听。 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左)在与戈尔巴乔夫的会谈中仔细聆听。

  核心提示

  3月2日,被称为是“冷战终结者”和前苏联“终结者”的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庆祝了他的80岁生日。尽管当天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为戈尔巴乔夫颁发了象征国家最高荣誉的勋章,但他仍然毫不客气地批评梅德韦杰夫和普京,称俄罗斯正在回到苏联时代。

  颁发最高荣誉勋章

  当天,为了庆祝这位前苏联总统的生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向戈尔巴乔夫颁发了象征国家最高荣誉的圣安德烈勋章。在授勋仪式上,总统梅德韦杰夫表示,戈尔巴乔夫在一个非常艰难、充满剧变的时代领导了这个国家。他说:“我们大家都清楚地记得那个时代。”

  然而,总理普京则仅仅以一封书信简短地表达了生日的祝福。俄媒体说,在普京的眼里,当年苏联的解体是 “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正是戈尔巴乔夫一手导致了苏联的瓦解。

  批评梅普毫不留情

  尽管梅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对其生日表示了祝贺,但对于目前的俄罗斯,戈尔巴乔夫毫不掩饰其批评和失望的态度。他说,现在的俄罗斯正在倒退,令人失望。他还指责现任总理普京和总统梅德韦杰夫“攻击自由和人权”,让这个国家倒退回了苏联时期。

  他说,俄罗斯现在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包括食品、药品和 能源价格飞涨,“他们两人说得很多,但是什么都没有做”。

  西方要隆重为其庆生

  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府或民间机构则准备为戈尔巴乔夫举行隆重的庆祝生日活动。英国媒体披露称,3月30日,伦敦将举行另一场盛大的颁奖典礼——“改变世界的人”,这个奖项是以戈尔巴乔夫的名义设立的。

  而在德国,也将会有一系列的活动。德国人对于戈尔巴乔夫始终抱有一种特别的情结,因为他也是两德统一的“主要功臣”之一。在德国人的眼里,没有他,两个德国的统一也许就不能顺利实现。不久前当他访问德国时,德国人甚至亲昵地称他为“戈尔比”(Gorbi)

  据悉,如今的戈尔巴乔夫仍然活跃在俄罗斯社会生活领域,关心世界局势。他组织成立了国际社会经济和政治研究基金会(戈尔巴乔夫基金会),同时也是《新报》的创始人之一。但无论是在俄罗斯国内还是世界政治舞台,他永远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因为正是他直接促成了苏联的解体,结束了全世界范围的冷战对峙局面。

  中新 宗和

(编辑:SN002)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为了权力能代代传承这一长远利益会惩治腐败,决心不是假的。但是,有决心惩治腐败和能不能治理腐败是两回事。

明清两代,皇帝的生日是全国性的节日,称万寿节。万寿节时,王公大臣要向皇帝祝贺并呈献礼物。除皇上的万寿节外,上元(即元宵)、端午、中秋、冬至、元旦(旧历正月初一),以及皇太后生日也是万寿节;皇后的生日是千秋节,这些节日也要送礼。

送给皇帝的礼物不说无价之宝,至少也该是稀有值钱之物。那么,置办这些礼物的钱从哪里来?总督、巡抚们想到的一个常见办法是摊派下属官员,不仅收上来的钱足够备办礼物,常常还有多余,趁此机会可以大捞一把。

乾隆二十二年(1757),云贵总督恒文和云南巡抚郭一裕商量购买黄金,以制造金手炉送给皇帝作为礼物。他们把收购黄金的任务派给云南各府州县官员。当黄金收上来时,他们给的钱却大大低于市价,比如市面上黄金一两换14两银子,他们只给10两,这4两银子的差价就得各府州县官员自己出,这实际上是摊派。各府州县官员对总督、巡抚自然不敢说什么,但他们也不愿吃亏,就把负担转嫁给商民,结果民怨沸腾。郭一裕看情势不好,便先揭发了恒文,中央派专案组去云南调查,最后郭一裕被免职,恒文被赐自尽。

乾隆时代,像恒文、郭一裕之类的做法很普遍。陕甘总督勒尔谨以给皇帝送礼为名,每年收受甘肃兰州府皋兰县知县提供的帮助置办礼物银二三千两,但他每年所送的礼,在乾隆看来“不过值银数百两”,乾隆严厉斥问勒尔谨:“你借此名色,皋兰一县就收他二三千两,其余州县自然多有帮办。”这显然符合实情,勒尔谨不可能只向皋兰县知县要钱。

乾隆对此颇为恼火,是因勒尔谨这样做等于败坏了他的名声,都说是凑钱给皇上买礼物,结果皇上没得到多少像样礼物,倒是肥了勒尔谨自己。但像勒尔谨“借此各色向属员勒索”的确已是官场通行做法,闽浙总督伍拉纳被抓起来后,就承认“我们并不自己出资买办物件,乃婪索多银肥囊橐”。

乾隆治理贪污腐败,被公认是清代历朝中决心最大、执法最严、被惩处高官最多的。决心最大、执法最严体现在法律适用上,乾隆以前规定贪污白银千两要被处斩,但如果在限期内将赃银全部赔缴,可以减等处罚,免于一死。乾隆废除了这条规定,要求不能减等免死。乾隆年间被惩处高官之多也为历史少见,仅总督、巡抚因腐败而被立案查处者就有30多起,因此而丢命的高官约有20名。

但是,贪腐能否被扼制,显然不由乾隆的决心所定。乾隆也许没想到,也许不愿承认,他自己就是腐败的重要源头。晚清学者薛福成分析说:“高宗(乾隆)英明,执法未尝不严”,“然诛殛愈众,而贪风愈甚”,究其原因,“非其时人性独贪也,盖有在内隐为驱迫,使不得不贪也”。既然皇帝决定高官的命运,高官就必然想尽一切办法向皇帝邀宠、固宠,而送礼无疑是邀宠、固宠的重要手段。礼物不珍贵稀有难入皇帝法眼,珍贵稀有的礼物需花大价钱置办,这样就迫使高官向属下收取“帮办钱”。

对属下来说,高官决定他们的命运,“州县之畏督抚,过于畏皇法”,他们势必以高官对皇帝的心态来对待上司,一方面得积极响应上司“帮办”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把上司生日当做当地官场的节日,逢年过节都要积极向上司送礼以获取好感。但是,他们又不可能拿有限的法定收入,支付“帮办”和送礼的费用,势必要巧立名目向百姓敛钱。这样,腐败就是体制性的,尽管禁贪措施不断出台,贪风却愈演愈烈,扼制腐败只能是喊喊口号。

一般认为,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为了权力能代代传承这一长远利益会惩治腐败,决心不是假的。但是,有决心惩治腐败和能不能治理腐败是两回事。治理腐败靠权力监督,而最难监督的是最高权力,所以,近现代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以约束国王的分权制度设计为主线,最高权力被约束即意味着民主制度的建立,这属于常识。

但是,乾隆缺乏这种常识,乾隆式的最高权力者也不会认同这一常识,当然他们更不认为官员腐败与自己有关。这就是大清帝国式反腐总是动作大、收效微的原因。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本报讯 据新华社报道,廖一梅编剧、孟京辉导演的话剧《恋爱的犀牛》至今已演出4个版本500多场;2011年初春,这部已经成为经典的小剧场话剧将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度过它12岁生日。该剧讲的是:马路爱上明明后为了她做能做的一切,却依然无法改变对方的铁石心肠,最终在一个犀牛嚎叫的夜晚,以爱情的名义将明明绑架……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周二, 21 9月 2010 21:34

每天给我一个幸福的理由

 他向我求婚的时候,尚处于一穷二白的阶段。他能给我的,事实上都属于纸上画饼。不过,男人向女人求婚的时候,都是极其豪迈的,他雄纠纠气昂昂地问我:“说吧,你想要什么?”

每天给我一个幸福的理由  我想要什么呢,钻戒,房子,车子,票子,我什么都想要。可是我更知道,这些东西他能许我的都是空头支票。既然是空头支票,我要来干什么呢,不如要一点实际的东西好了。我对他说,爱情可以风花雪月,婚姻却是柴米油盐,没有物质做基础,再璀璨的爱情也会凋谢的。我问他,琐碎拮据的生活里,他拿什么来给我坚定不移和他走下去的信心。

  纸老虎就是纸老虎,他一看我没有被他描绘的海市蜃楼套进去,马上就有点儿底气不足的说,爱情啊。

  我摇头,谈婚论嫁的当口,我不要虚的,我要实的。

  他看我的表情,就好象那煮熟的鸭子即将要飞了似的,“你想要什么,只要我能办到的,我绝不会皱一下眉头。”

  “我要你每天给我一个幸福的理由!”我说。

  “就这么简单?”他有点儿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就这么简单,我只要你每天给我一个幸福的理由就够了。”

  他的脸立刻笑得像一朵花儿一样,“老婆,保证完成任务。”

  婚后的日子,他信守着他的承诺,每天给我一个幸福的理由。我告诉他,本人幸福的底线很低,只要他每天做的事情中有一件事情是他特意为我而做的就好。比如说,他给我倒了一杯水,比如说,回家路上顺手为我掐的一朵花,只要那件事是他特意为我做的就行,大小不论。

  我喜欢喝绿豆粥,他会在某个早晨早早地起床,熬好绿豆粥凉在桌上,然后对我说:“老婆,我给你熬了粥。”我点头,表示已经收到这一天里他给我的幸福的理由。他炒了我喜欢吃的菜,会对我说:“老婆,你尝尝这个,是为你炒的哦!”

  虽然每天心里都有小小的感动,不过琐碎拮据的日子总是艰难的,免不了心气郁结。我们第一次吵架,起因是我母亲生日。我想封一个大大的红包给母亲,一来是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二来不想在姐妹们面前失了面子。只是封完这个红包后,那一个月剩下的日子我们会很难过。他试探地说把红包减半,里子比面子更重要。我一下子心头火起,气他不理解我也就罢了,竟然还说出什么把红包减半的混帐话来。那次我说了很多伤他自尊的话,什么没本事啊,窝囊废啊。他也生气了,骂我虚荣。他气呼呼地摔门而去后,我才惊觉自己说了那么多刻薄入骨的话,想打电话叫他回家,他却关了机。那天在家里等他的时候,一会儿想起他的好,心里暖意一片,一会儿又想起他的绝情,心里哇凉哇凉的。很晚了他才回家,拿了枕头睡到床的另一头去。我很想开口问他今天给了我什么幸福的理由,骄傲却让我保持着沉默。静谧中,脚底传来暖意,他把我冰冷的脚捂进了他的怀里。他没有忘记每天给我一个幸福的理由的承诺。

  凡俗夫妻,隔三差五便会吵架怄气。只是,无论我们吵得多凶,他还是会给我一个幸福的理由,有时候正吵着呢,他会突然停下来跑去倒一杯牛奶递给我,让我润润嗓子。我哭笑不得地看着他,他却眉毛一扬,说:“为这一杯牛奶幸福吧,有哪个丈夫会给正骂人的妻子倒牛奶啊,我啊,是被你那句话套牢了,被你气得双脚乱跳的时候还要找一个让你幸福的理由。”

  日子慢慢地好起来,他升了职,一天天地忙起来。只是再忙,他依然坚持着每天给我一个幸福的理由,讲一个令人喷饭的笑话给我听,或者一个拥抱,或者是额头的轻轻一吻。他对我说:“老婆,我现在很忙,能够给你的不是太多,但是我绝对不是在敷衍你。”我知道他不是在敷衍我,我更明白人到中年的他是多么地忙,可是他再忙,一天里总有一个时间是想着我的,想着要给我一个幸福的理由,虽然有时仅仅是一个拥抱,一个温馨的短信,但那已经足够了,不是吗?

  一个男人,愿意每天花时间想着你,想着要做一件什么事情让你感到幸福,也许这件事情很小很小,小到仅仅是把电视机的遥控器递给你,但是一天一天这样的小事串起来,那不是幸福又是什么呢?

  我们对于生活,孜孜以求的不过就是“幸福”这两个字。但是幸福这个词有时候太飘太远,所以我只能把它细化,每天拥有一个小小的幸福就够了。一天一点细小的幸福,时间长了,回过头去看,哇,留在我身后的不是满满的幸福是什么呢?

 他向我求婚的时候,尚处于一穷二白的阶段。他能给我的,事实上都属于纸上画饼。不过,男人向女人求婚的时候,都是极其豪迈的,他雄纠纠气昂昂地问我:“说吧,你想要什么?”

每天给我一个幸福的理由  我想要什么呢,钻戒,房子,车子,票子,我什么都想要。可是我更知道,这些东西他能许我的都是空头支票。既然是空头支票,我要来干什么呢,不如要一点实际的东西好了。我对他说,爱情可以风花雪月,婚姻却是柴米油盐,没有物质做基础,再璀璨的爱情也会凋谢的。我问他,琐碎拮据的生活里,他拿什么来给我坚定不移和他走下去的信心。

  纸老虎就是纸老虎,他一看我没有被他描绘的海市蜃楼套进去,马上就有点儿底气不足的说,爱情啊。

  我摇头,谈婚论嫁的当口,我不要虚的,我要实的。

  他看我的表情,就好象那煮熟的鸭子即将要飞了似的,“你想要什么,只要我能办到的,我绝不会皱一下眉头。”

  “我要你每天给我一个幸福的理由!”我说。

  “就这么简单?”他有点儿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就这么简单,我只要你每天给我一个幸福的理由就够了。”

  他的脸立刻笑得像一朵花儿一样,“老婆,保证完成任务。”

  婚后的日子,他信守着他的承诺,每天给我一个幸福的理由。我告诉他,本人幸福的底线很低,只要他每天做的事情中有一件事情是他特意为我而做的就好。比如说,他给我倒了一杯水,比如说,回家路上顺手为我掐的一朵花,只要那件事是他特意为我做的就行,大小不论。

  我喜欢喝绿豆粥,他会在某个早晨早早地起床,熬好绿豆粥凉在桌上,然后对我说:“老婆,我给你熬了粥。”我点头,表示已经收到这一天里他给我的幸福的理由。他炒了我喜欢吃的菜,会对我说:“老婆,你尝尝这个,是为你炒的哦!”

  虽然每天心里都有小小的感动,不过琐碎拮据的日子总是艰难的,免不了心气郁结。我们第一次吵架,起因是我母亲生日。我想封一个大大的红包给母亲,一来是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二来不想在姐妹们面前失了面子。只是封完这个红包后,那一个月剩下的日子我们会很难过。他试探地说把红包减半,里子比面子更重要。我一下子心头火起,气他不理解我也就罢了,竟然还说出什么把红包减半的混帐话来。那次我说了很多伤他自尊的话,什么没本事啊,窝囊废啊。他也生气了,骂我虚荣。他气呼呼地摔门而去后,我才惊觉自己说了那么多刻薄入骨的话,想打电话叫他回家,他却关了机。那天在家里等他的时候,一会儿想起他的好,心里暖意一片,一会儿又想起他的绝情,心里哇凉哇凉的。很晚了他才回家,拿了枕头睡到床的另一头去。我很想开口问他今天给了我什么幸福的理由,骄傲却让我保持着沉默。静谧中,脚底传来暖意,他把我冰冷的脚捂进了他的怀里。他没有忘记每天给我一个幸福的理由的承诺。

  凡俗夫妻,隔三差五便会吵架怄气。只是,无论我们吵得多凶,他还是会给我一个幸福的理由,有时候正吵着呢,他会突然停下来跑去倒一杯牛奶递给我,让我润润嗓子。我哭笑不得地看着他,他却眉毛一扬,说:“为这一杯牛奶幸福吧,有哪个丈夫会给正骂人的妻子倒牛奶啊,我啊,是被你那句话套牢了,被你气得双脚乱跳的时候还要找一个让你幸福的理由。”

  日子慢慢地好起来,他升了职,一天天地忙起来。只是再忙,他依然坚持着每天给我一个幸福的理由,讲一个令人喷饭的笑话给我听,或者一个拥抱,或者是额头的轻轻一吻。他对我说:“老婆,我现在很忙,能够给你的不是太多,但是我绝对不是在敷衍你。”我知道他不是在敷衍我,我更明白人到中年的他是多么地忙,可是他再忙,一天里总有一个时间是想着我的,想着要给我一个幸福的理由,虽然有时仅仅是一个拥抱,一个温馨的短信,但那已经足够了,不是吗?

  一个男人,愿意每天花时间想着你,想着要做一件什么事情让你感到幸福,也许这件事情很小很小,小到仅仅是把电视机的遥控器递给你,但是一天一天这样的小事串起来,那不是幸福又是什么呢?

  我们对于生活,孜孜以求的不过就是“幸福”这两个字。但是幸福这个词有时候太飘太远,所以我只能把它细化,每天拥有一个小小的幸福就够了。一天一点细小的幸福,时间长了,回过头去看,哇,留在我身后的不是满满的幸福是什么呢?

发表在栏目: 情感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