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驿站

最近,诗圣杜甫突然爆红网络,因为有人将语文教材中的杜甫插图涂鸦后传到微博,引发了主题为“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经网友再创作后,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俨然无所不能。杜甫是河南巩县籍名人,网友的涂鸦之举遭到了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痛批:“恶搞杜甫是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

适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以恶搞组图的方式成为舆论热点,恐怕是那些推崇和营销杜甫文化的人始料未及的。从目前报道来看,对微博中风头正劲的恶搞行为,无论是成都杜甫草堂,还是巩义杜甫故里,都持一种不欢迎甚至批评的态度。但从网络文化的视角加以审视,大可不必对恶搞杜甫的风潮反应“过敏”,它只是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而已。

恶搞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是年轻网友以讽刺、幽默、游戏的视角,来解构传统、颠覆经典、娱乐大众的一种网络风尚。在知悉恶搞文化的网友眼中,凡是能够通过再编码、再创作而流行于网络的东西,无论是电影、革命歌曲、新闻人物还是普通的照片,都能成为恶搞的对象。几年前红遍网络的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堪称网络恶搞的经典案例。

一些研究者认为,网络恶搞是年轻人释放内心压力的一种新形式,是他们建构网络身份认同的一种特殊话语,也是他们因为叛逆心理而反抗经典的一种文化仪式。这些基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的分析,为解析网络恶搞现象提供了多元的学术路径。然而,单就最近这波“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来说,我们或许无需做太多高深分析。它只是偶然出现的、以模拟和戏仿为手段的、寻求快感和参与感的一场网络狂欢。简言之,它只是网友最近的一种娱乐。

与那些曾经流行过的网络恶搞相比,“杜甫很忙”并没有太多特色,最突出的区别,可能是它充分利用了微博这个新型平台。一方面,如今的微博俨然就是一个集聚了数亿围观者的广场,分享资讯、寻找娱乐是这个广场的主流话语之一,这为令人捧腹的恶搞杜甫系列图片创造了迅速流行的可能。另一方面,微博时代的高互动性和高参与性,吸引了众多网友加入到狂欢队伍当中。在微博场域的表演欲与分享欲的双重裹挟之下,恶搞参与者实质上推动了一场关于智力、技艺、幽默感的文化比拼。

不过应该看到,这波恶搞风潮的核心要素只是一张普通的杜甫插图,其多样性和再创作潜力其实并不高。这意味着,即便网友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嫁接到恶搞当中(比如将杜甫恶搞为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这张照片仍不具备长期流行的可能。更何况,在“各领风骚三五天”的网络文化大观园中,似乎从来没有哪一次网络狂欢能够一直引领风尚。综合各种要素加以研判,这场恶搞杜甫的网络快闪行动,过不了多少时间就会烟消云散。

网络文化的兴起与衰落,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无章可循和超越常规逻辑的,即便是再普通的文化载体,也能突然之间成为某一时段的流行。然而,鉴于今年恰好是杜甫诞辰1300周年纪念,我们也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杜甫很忙”以及杜甫文化突然升温,这种恶搞背后可能有网络公关和文化营销的魅影。无论如何,恶搞也是一种个性解读、另类表达,不妨对这种网络文化宽容处之。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刘震云

刘震云:青少年写作是很危险的事。因为先不说学生的压力,而是写好书的话,首先得读好书,世界上有两本书必须读好,一本书是我们书架上的书,图书馆里的书,还有你推开窗,生活这本书。也许图书馆里的书好读,生活这本书是随着你的阅历,一点一滴来品尝和品读的。同样一句话,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件事,你20岁对这个事物这个人的看法,和40岁的时候是不一样的。和50岁的时候又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觉得作家真不是吃青春饭的职业,这是跟演员、运动员的区别。

王莹:需要生活的积淀。

刘震云:需要生活的积淀,需要见识的积淀,需要感悟的积淀。一个人胸怀只能越来越宽广,越来越宽容,越来越善良,你对世界的认识才会越来越深入。你的目光才会到达过去你没有到达的那些黑暗的地方。

王莹:刘老师您有没有听过冯小刚导演对你的评价,当初拿到《一地鸡毛》作品的时候,一个字不要改就可以拍了。表面上看上去是波澜不惊的一种,实际上波涛汹涌。

刘震云:小刚、王朔是我的好朋友,我对老冯、老王充满了尊敬,我们仨最快乐的时候是在一起包饺子,小刚调饺子馅儿,他认为自己调得非常好,别人要插手他就急了。王朔会和面,而且和面有一整套的理论,我会剥蒜,有一天包饺子的时候,我就剥蒜,不知不觉剥了一茶杯,小刚走过来说,故意的是吧,谁吃得了。老王走过来也训斥一顿,这就叫表现,什么表现,是自卑的表现,没有一技之长。

王莹:看来在朋友圈里,刘老师是被欺负的那一个。

刘震云:主要是我有一点笨。我对笨还有一种看法,我最大的聪明是知道我自己笨,世界上有一条大河特别波涛汹涌,淹死了许多人,叫聪明。许多人没有在愚蠢的河流里淹死,都是在聪明的河流里淹死,当他们终于穿过波涛汹涌的大河,上到岸上的时候,上面有两个字,聪明,这是90%甚至更多的人一辈子做的事。还有的人他爬上去,这个山是愚公的山,真正的聪明是愚公移山。

王莹:是大智慧。

刘震云:世界上不存在大智慧,就像世界上本不存在才华这个字,也不存在事业这个字,存在的是琐碎。重复的事情在不停地做,你就是专家,做重复的事特别专注你就是大家。

王莹:刘老师文字的幽默是与生俱来,还是因为您成长的环境赋予您的一种区域性的幽默呢?

刘震云:当然我从小生活在河南,区域对我是有影响的。真正的幽默不产生在喜剧,不产生在小品,真正的幽默产生在悲剧。当一个民族,遇到的苦难特别多的时候,对严峻苦难应该有一个态度,如果你用严峻来对付严峻,严峻就变化了铁,鸡蛋往铁上碰的话,鸡蛋就没了。换一种幽默的态度的话,马上这块铁就变成了冰,幽默变成了大海,冰掉到大海里面就溶化了,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当幽默是一种生活态度的时候。你突然会发现,我们这个民族生存的秘籍。

王莹:我终于理解您平时为什么生活得那么好了,因为你把生活也作为自己创作的一部分。

刘震云:真正好的生活,思索是一种乐趣。走在不同的道路上,是一种乐趣。不断忘掉自己,是一种乐趣。比前三个还重要的是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一辈子在做一件事是快乐的、好的事情和人生。我可能正在做,做没做好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什么叫好,不知道走到什么样的地步,能够知道它好。

现在让我说,《一句顶一万句》好不好?我写的时候觉得是好的。现在并不因为它得奖我就觉得它特别好,而是真正写完书的时候,已经过了两年,回头看,书里面的人物没有问题,他们的广度、深度、视野没有问题,是因为两年前的我和他们对话的时候,产生了偏差,如果我现在再跟老曾他们对话可能就不一样,这就是文学的乐趣,我会把我的变化放到下部书里,跟另外的人物说话的时候,说得更深入一些,更知心一些,知心对文学是非常重要的。每一本书里,如果一字一句是知心的话,和潦草的话质量是不一样的。王 莹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所谓“喜剧小说”,就是喜剧的小说形式,或者说是小说形式的喜剧。喜剧的概念能成立,喜剧电影、喜剧小品、喜剧诗、甚至喜剧建筑的概念都能成立,喜剧小说恐怕也可以成立吧。

在我看来,中国的“喜剧小说”应包括《儒林外史》《围城》《阿Q正传》《华威先生》《在其香居茶馆里》等等;在国外,“喜剧小说”则应包括《堂吉诃德》《好兵帅克》《死魂灵》《傲慢与偏见》《变色龙》等等。

这一概念虽然实指无二,但叫法上却比较混乱,有的叫“喜剧小说”,有的叫“讽刺小说”,有的叫“幽默小说”。

然而,使用“讽刺小说”、“幽默小说”的人,并不一定就反对使用“喜剧小说”。比如鲁迅,公开见到先生使用的是“讽刺小说”,但在《再论雷锋塔的倒掉》一文中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如果把这话运用于小说,那么鲁迅的意思就是:讽刺小说不过是喜剧小说的变简的一支流。

鲁迅的这句“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给“喜剧”和“讽刺”的关系定了位,运用到小说领域,或许可以说,“喜剧小说”是总概念,“讽刺小说”是分概念;它还有一个分概念,就是“幽默小说”。那么,“喜剧小说”只有“讽刺小说”和“幽默小说”两个分支吗?它应该有多少分支呢?我们先借鉴一下“喜剧”的理论。喜剧的分支,国外的分法比较混乱,国内也有不同分法,最值得借鉴的是“二陈”:搞喜剧美学研究的陈孝英与搞戏剧理论研究的陈瘦竹。按陈孝英的理论,喜剧美学的范畴包含的分范畴有幽默、讽刺、滑稽、机智、揶揄、怪诞、荒诞等,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这种现象罗列显得有些复杂和零乱,所以我更倾向于陈瘦竹与沈蔚德比较简捷、明晰、有理的三分法,即“讽刺喜剧”、“幽默喜剧”、“赞美喜剧”。

按黑格尔的说法,“喜剧”就是“理性的幽默”。这里的“幽默”是大概念,包括“喜剧”的全部内涵。然而,“幽默”自身是中性的,既非否定也非肯定,它向两边发展,从“中性幽默”向一端发展到“否定性幽默”;向另一端发展到“肯定性幽默”,便成了“赞美性幽默”。这样一来,它就完整了,因为它已经包括了事物的“否定”、“肯定”和“非否定非肯定”三个方面。

“否定性幽默”就是“讽刺”,“肯定性幽默”就是“赞美”,所以我说陈瘦竹的“讽刺喜剧”、“幽默喜剧”、“赞美喜剧”就是喜剧领域的“陆、海、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借鉴到小说领域,完整的“喜剧小说”体系就应该包括“讽刺性喜剧小说”、“幽默性喜剧小说”、“赞美性喜剧小说”三个方面。这就是我说陈瘦竹、沈蔚德的三分法“简捷、明晰、有理”的原因。

其实,陈孝英罗列的七大项也完全可以包含在这三分法之中,陈孝英自己也做过这方面的工作,他在《喜剧美学论纲》中就把“讽刺”、“揶揄”列为一组,这相当于陈瘦竹与沈蔚德的“讽刺”(否定);把“幽默”、“荒诞”、“怪诞”列为一组,这相当于陈瘦竹与沈蔚德的“幽默”(非否定非肯定);把“滑稽”、“机智”列为一组,这相当于陈瘦竹与沈蔚德的“赞美”(肯定)。但让“滑稽”跻身其中,我觉得稍稍有点勉强。

如此看来,陈孝英罗列的七大项,更像是陈瘦竹、沈蔚德的三分法的细分,所以,要说分支,还是以陈瘦竹、沈蔚德的比较妥当,若要更加深入的研究细分,则可以以陈孝英的罗列为参考。但有一点需要说明,虽然陈瘦竹、沈蔚德的三分法有简捷、明晰、有理的好处,但作为一项命名,“赞美性喜剧”却有个让人遗憾的缺点。

单独来看,“赞美性喜剧”的命名是合理的,移植到小说中来,称此类小说为“赞美性喜剧小说”也没有什么不合适,但如果把它和“讽刺性喜剧小说”和“幽默性喜剧小说”放在一起,就会发现,后二者简化为“讽刺小说”和“幽默小说”,不会引起误会,因为“讽刺”和“幽默”都有一词二意的特点:“讽刺”的内涵是“否定性”的,却又有“喜剧”的特质;“幽默”的内涵是“非否定非肯定”,也有“喜剧”的特质;但“赞美性喜剧小说”一旦简化为“赞美小说”,肯定性的内涵仍在,但“喜剧”的特质却没有了,是“喜剧”性赞美呢,还是悲剧性或正剧性赞美呢,仅从字面上就不大容易看得出来了。这就让人感觉到,“赞美性喜剧小说”与“讽刺性喜剧小说”和“幽默性喜剧小说”同班站立有点勉强,可不可以找到同样具有一词二意特点的词语呢?

思来想去,“戏赞”二字跳进了脑海中。“戏”是喜剧的精神,这是朱光潜一直强调的,“赞”是“肯定”,“戏赞小说”叫人一看就知道是“肯定性喜剧小说”,完全可以与“讽刺小说”、“幽默小说”并立了。那么,完整的“喜剧小说体系”就应该包括“讽刺性喜剧小说”、“幽默性喜剧小说”、“戏赞性喜剧小说”三个方面,简称“讽刺小说”、“幽默小说”、“戏赞小说”。

早在1986年,阎纲就亮出了“幽默小说”的牌子,却还不敢亮“讽刺小说”的牌子,因为担心“讽刺有非政之嫌”,然而,我们今天却没有这么多顾忌了,说明时代确实在进步。麦里狄斯说:“喜剧观念和喜剧的繁荣是一国文明的标志。”“喜剧小说”在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说明中国的政治文明正在加速,这就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幸事了。(南台)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在线交友网站“电子和谐”最新的一项调查发现,人们在找对象时第一要求就是对方必须有幽默感。

  如今,在2010年网站会员数据库中抽取了519835名女性和331138名男性进行样本调查后,研究人员发现了对两性而言最具魅力/亲和力的幽默类型。重要信息点如下:

  男人喜欢爱挖苦人的女人; 女人喜欢搞冷幽默的男人;男人更喜欢有“男子幽默”的女人,即爱挖苦人、幼稚、让人生厌或者大大咧咧。女人则更喜欢男人拥有“女子幽默”,即爱挖苦人、说冷笑话或者讽刺人。

  所以,你可能没找到那个完美的另一半,但至少你能选择一个适合在一起看电影的人。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图为齐白石画作《三千年之果》

本报讯(记者易东方)昨天,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嘉德四季第25期拍卖会将于3月16日至18日举行预展,19日至22日举行拍卖。此次中国书画部分7大主题专场璀璨夺目,尤其以齐白石《三千年之果》《铁拐李》,傅抱石《春风杨柳万千条》、陆俨少《雄奇雁荡》等单品值得着力关注。

作为2011年新春的首场拍卖会,嘉德四季第25期拍卖会将于月中举槌,在中国书画部分,将呈上15个场次、7大主题专场共3100余件拍品。其中“狮城收藏”专场得到了新加坡重要藏家的大力支持,其中重量级作品齐白石先生的《三千年之果》,可谓齐老盛年之佳作。此画中钤有“吾年八十八”一印,这年是齐老创作的高峰,作品多且题材多样。此轴朴拙华滋,构图饱满、着色大胆、落墨简洗,可称之为“三饱”之作。画的跋上是由行书写出的“三千年之果”,说明这幅画描绘的是寓意福寿千年的寿桃。

另一件齐老作品《铁拐李》也值得关注。齐白石年轻时画过《八仙图》,60岁以后,只画八仙中的李铁拐,特别在1927至1928年,创作了很多幅。他早年所画,多拄杖立姿,强调主人公的“拐”相,晚年所画,多坐姿,强调主人公的神态和亦丐亦仙的身份。早年画的是一个传说人物,晚年则要藉以喻事喻理。在他看来,自己的艺术长期不被理解,是一些人只看他的出身和外表,这正如把李铁拐看作“饿殍身家”。但这类含自喻之意的绘画与诗歌,鲜有愤懑之情,而更多的是幽默和无奈,以及寓于这种幽默、无奈中的智慧。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盈江市民由最初的恐慌变豁达

  “想感受地震的刺激吗?请到盈江来吧。”一位盈江县网友新年QQ个性签名让人感觉其对于地震的体验,调侃中透着豁达。的确,今年以来盈江地震之频繁,可谓“刺激”。根据盈江县防震减灾局的统计数据,从1月1日12时至2月19日14时,盈江县共发生地震1146次。即便是近期的18日8时至19日14时,发生9次1级地震。地震最频繁的一天,2月8日,当天震了123次。“2011我最摇摆。”虽然小震依旧,但网友们的签名,透出盈江人苦中作乐的释然。

  释然:盈江人变成“淡定哥”

  在盈江县城中心的盈湖公园边上,至今仍旧搭建着大量的救灾帐篷,段女士已经带着孩子在帐篷里住了将近一个多月了。连续的“刺激”让他们变得淡定了不少,段女士8岁的儿子鹏鹏就在这段时间里学会了很多防震自救知识,他甚至还在帐篷里养了几条小金鱼。鹏鹏说,他舍不得把小鱼留在家里,而且他看《唐山大地震》时,方登、方达家里养的小金鱼在地震发生前会跳出鱼缸。

  杨小姐家住5楼,“每天晚上我都在家里上网,一地震我就在MSN上给几个在国外的朋友留言,告诉他们我们这里刚刚又地震了。第二天我都会收到他们的回复,问我是否还活着。我这里都成全球地震信息发布中心了!”杨小姐笑称自己很镇定,心态也好多了,也从帐篷搬回家住了。“还是家里的床好睡,现在我已经不害怕了。”

  专家:盈江正处于地质运动活跃期

  为什么盈江最近的地震那么频繁?云南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处长谷一山解释到,盈江县近期连续小地震属正常地质运动所致,民众没有必要恐慌。他说,由于地处喜马拉雅地震带,因此云南地质运动历来较为活跃,小型地震在全国乃至全球都相对频繁,但这些小震不足以对人们生产、生活构成威胁。从经验判断,盈江县近期正处于地质运动活跃期。而进入地质运动活跃期后,发生小地震的几率更是随之增大,因此近期多次小地震不足为奇。

  不过,受到地震影响,春节期间,去盈江旅游的人数也大减,不少到盈江自驾游的游客一感到地震就慌忙半夜离开,让盈江人无可奈何。

  网友:以幽默对待地震

  对于盈江的频繁地震,网友们也充分发挥了幽默细胞,“过年7天哪里玩?现《盈江县老缅塔旅行社》向大家隆重推出‘盈江地震体验游’。”“你想站在一座小县城的至高点亲眼目睹一座小县城的摇摆吗?或者你又想实际考验一下你的避震知识,欢迎您到美丽的大盈江来!” “春节,在地震中度过,2011我最摇摆。”“又地震了,发现小表弟奔跑的步子一下子变大了!果然大自然是最好的驯化师……”一连串的个性签名和留言,让大家忍俊不禁,网友“在云端”用一句话表明了他们的心态:“地震继续,生活也得继续。”(来源:春城晚报记者 戴川 实习记者 胡静)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周五, 28 1月 2011 11:30

舒晓程:土了洋不了

“才试图勾勒出‘国际章’和一群东北爷们儿用传统的东北式幽默来演绎一个关于环保主题小品的场景,就不禁打了个寒颤。中西合璧大家都见惯了,这‘土洋’交融还真是难以想象。 ”

和葛优一口气演了三部电影被冠以“贺岁帝”之名不同,赵本山凭着每年几分钟的亮相就成为了中国最名副其实的“春晚帝”。一年就这么一次,一次就这么几分钟,为了满足亿万观众每年一回的期待,年事已高的本山大叔依旧奋战在春晚的最前线。尽管近几年小品水平被指每况愈下,但老百姓依旧只买大叔的账。

回头想想春晚几年来都未曾变过的几张主持脸,再想想以本山大叔为首的常规军,深感这些人的不易。春晚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一次演出,而是一次必须完成的任务,容不得半点推脱。大叔不缺名、不缺钱也不缺家人,绝对是舍小家为国家的典范。

而观众也早就被大叔惯坏,对于小品的要求越来越严苛。不过批评归批评,问到哪个才是春晚最给力的节目,憋了半天总还得报出本山大叔的名字。有年轻人说不明白“这土里土气的小品到底有什么好看”,要我说这土还土得有理了,就像上海人听不惯周立波说普通话一样,全国的父老乡亲还真见不得赵老爷子变得“洋气”。这“接地气”长期工程绝非豆腐渣,老百姓要的就是这份“返璞归真”。

光从《星球会议》这个名字来看,本山大叔今年似乎要脱“土”投“洋”,有意与宇宙接轨。从农村小镇走向银河系的小品配上“国际章”的想法也看似挺着调,可惜章子怡小姐委婉谢绝了大叔邀请,不愿意饰演仙女“嫦娥”一角。不知大叔被美女回绝后心情如何,笔者却丝毫没有感到意外。要知道章子怡从出道以来从来都是只拍电影,3次亮相春晚皆是以歌手身份登台,唯一一次合唱还是搭档了洋气的香港歌手郑伊健,如此的国际范儿实在是无法与本山大叔的朴素风格联系到一起。

才试图勾勒出“国际章”和一群东北爷们儿用传统的东北式幽默来演绎一个关于环保主题小品的场景,就不禁打了个寒颤。中西合璧大家都见惯了,这“土洋”交融还真是难以想象。末了长舒一口气,还是要暗自庆幸这次合作的“失败”。

发表在栏目: 文化

 


越长大,越难和另一个人在一起。

不是因为条件。还是有人喜欢你,你也活得比以前更好,不再那么任性,更像在投资的艺术品。

也不是因为对爱情死心。在KTV突然听到的某首歌,会让你不自禁模糊了视线。一些场景,一些气息,始终无法忘怀。朋友帮你介绍时,你也会满心期待。

却依然单身。闭上眼睛吹蜡烛的时候,总是希望身边有另一个人一起许愿。一些客气的场合,有人来搭讪,话题围绕着你单身的原因。而他们最后给出的结论是,你太挑了。你在心里面笑,所以其他人都不挑?

其实你自己知道,为什么不能好好谈一场恋爱。就是因为,你太清楚自己是怎样的一块料,所以不会再轻而易举把自己交出去。就像是,有一天你发现跌倒以后的伤口,会开始留下疤痕,于是走路时不敢再大步跨出去。

因为,你惯性太强、记性太好。认识一个人很简单,忘记一个人很困难。你曾经心满意足的闭上眼睛,让另一个人带你去任何地方,最后却差点回不来。所以不能再失去方向感。

于是你就变得胆小了。以前喜欢男生有幽默感,现在更在乎安全感。以前打电话找不到人就拼命的打,现在发了短信没回应,即使心中有波动也可以忍住。以前最有兴趣的话题是对方的过去,现在会先关心这份感情有没有未来。

所以,空暇的时候,你宁愿和朋友在烈日下逛街,也不愿让对方觉得自己很在乎什么。你安慰自己,有朋友就够了,一个人生活也很好。你忘记了当另一个人女朋友的感觉,当那个人出现时,你开始慌张、害怕。

只是,你并不是一定要单身,就像你也没计划过一定用哪只手写字。不过是,既然如此了那就这样吧。你想要有人一起旅行,一起看电影。你想和那个人说自己准备好了,只是没有勇气,请对方多一点耐心。你想说不再需要太多惊喜,在心里等的是一份相守以望的感情,抬起头来相视而笑,安心的生活,如此而已。

 

发表在栏目: 情感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