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听左叔”,左小祖咒对记者调侃说。前日下午,左小祖咒来到方所书店,依然顶着礼帽,戴着墨镜,进行新专辑《万事如意LIVE》全球首发。这张DVD记录的是他2010年在世纪剧院举办的《万事如意LIVE》演唱会。“我的DVD在声音这一块做得很好,像U2、九寸钉、林肯公园的音乐,也不过如此”,左小祖咒向记者这样“介绍”。
不再固执于限量版
左小祖咒说,之所以制作这张DVD,是因为这两年他不能做演出,希望两年前的演出“让更多人看到”。两年前开演唱会,他就做了很大的准备,用12台高清摄像机拍摄,更多是为了制作这张DVD。
完成了整个演唱会的DVD制作,左小祖咒说,做了5000张,花费却还不到一百万人民币。现在这张专辑在淘宝上已经卖到500多张,而现在通过其他渠道一共销售1800多张,“限量版的事情是个矫情的事情,从《我不能悲伤的坐在你身旁之后》,我就没有做过限量了,”左小祖咒这样对记者解释说,“因为音乐本身就是一个复制品,不是当代艺术品,你卖书也是卖复制品嘛。”
曾因走音被观众撵下台
在随后的讲座环节中,左小祖咒与乐评人邱大立、媒体人蒋明进行互动。乐评人邱大立回忆说,2003年在广州举行的“时代的晚上———中国首届新年摇滚音乐节”上,左小祖咒演出的时候走音,观众用没喝完的酒瓶把他赶下去了。当时后台很多人气愤,左小祖咒不在乎地说,“他们不喜欢我的音乐没关系,我回去继续练呗”。而媒体人蒋明在看完整张《万事如意LIVE》DVD之后,用八个字评价说,“如此震撼,如此难听”。对此,左小祖咒表示欣然接受。
1936年7月的一天,一位蓝眼睛、高鼻子的洋人,骑着一匹被称为“瘦狗”的老马,来到中共中央所在地——陕西的保安。这位洋人就是著名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他因为是第一位访问中国共产党根据地的西方记者,从此闻名于世,他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在中国广为流传。
有关他的富有传奇色彩的采访经历和他的精彩报道,曾经产生过如此深远的影响,以致这些在中国都已经成为一些专家学者们的研究课题。斯诺对世人给予他的荣誉是当之无愧的,因为他准确地按到了时代的脉搏,并从此站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前沿。
在十年内战期间,由于受到国民党的严密包围和封锁,中共与国际社会的直接接触被完全切断了。国民党利用它控制的宣传工具,将中国共产党人说成是基本上被消灭的、剩下的只是由“文匪”领导的一群“流寇”。国际社会无从知晓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情况,只是从国民党控制的报刊上,间或看到一些诸如“所谓共产党匪帮”、“土匪与共产党骚动”一类的报道。于是,中国共产党人被想象成“留着长胡子”、“喝汤的时候发出咕嘟咕嘟的响声”、“皮包里夹带土制炸弹”等等的江洋大盗。面对这种现实,中国共产党人要与国际社会建立联系,首先就必须使国际社会了解中共的真实情况,了解中共政治主张和各项政策,特别是由此树立起中国共产党人的国际形象。斯诺恰恰是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内外政策正经历重大转折的历史时刻,实现了这一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步骤。
斯诺经过直接采访和观察后所作的栩栩如生的报道,第一次打破了国民党长达十年的新闻封锁,使国际社会第一次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那些被视为洪水猛兽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核心的真实面貌,了解到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除了蒋介石和一群腐败的达官显宦外,还存在着一支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政治力量,而且它很可能就是中国未来的希望。不仅如此,斯诺的报道和著作还在国民党统治区广为流传,使许多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从斯诺的著作中了解到中共的情况及其纲领和政策。
斯诺的西北之行得到国际舆论的极高赞誉,被称为是“西方对中国了解的一个新纪元”的标志,是与哥伦布发现美洲一样“震撼世界的成就”,“起了具有重要世界历史意义的作用,因为他推动美国以至世界舆论接受(中国)共产党作为盟友参加反对国际侵略的斗争”。(杰克贝尔登著,邱应党译:《中国震撼世界》,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序言第9页。)这些评论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斯诺的西北之行在扩大中国共产党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其影响之大之深远,或许是当时中共领导人所难以想象的。
实际上,斯诺在表明希望访问陕北根据地后,他的行动受到中共的欢迎,并得到中共北方局的介绍与安排。当时斯诺从北平地下党得到的见毛泽东的介绍信,是由柯庆施起草,并得到刘少奇的直接批准的。如果没有斯诺的西北之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对外关系的发展进程至少将被推迟。继斯诺之后,又有十几位西方国家的记者陆续访问了各抗日根据地,他们掀起了一股介绍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权和军队的热潮。他们的介绍为国际社会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美好形象——“那个时代最富有吸引力的革命者”。(肯尼斯休梅克著,郑志宁、黄际英、高二音、简明译:《美国人与中国共产党人》,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第66页。)在直接影响和改变各有关国家的对华政策方面,包括斯诺在内的西方记者很难说起了多少直接的作用。但是坚冰毕竟已经打破,大门终于敞开,中国共产党人终于由此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牛军)内容摘自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从延安走向世界》一书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