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12日,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做客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南方都市报举办的“岭南大讲坛·公众论坛”,讲述文学启蒙和中国的现代化历程。王彬彬表示,对官场文学的评价并不高,有时候官场文学成为了腐败教科书。

“怀念‘文革’很可怕”

在当天的论坛上,王彬彬畅谈己见,现场掌声连连。“启蒙是一个老话题,在今天虽然遭到很多人的质疑,但是我始终认为它是远没有过时的话题,其实也是很新的话题。”王彬彬说,他随即以文革为例阐述。

90年代以来有一些对“文革”歌颂赞美的文章,王彬彬说,80后的年轻人看这些人对“文革”的歌颂和美化,就会觉得“文革”真好。如果在“文革”当中怎么可能找不到工作呢,如果在“文革”中可能就是香车宝马,住豪宅了,“你看网上的言论,无限怀念‘文革’,这是很可怕的”。

“今天对‘文革’越来越无知的同时,是对‘文革’越来越美化。在电视网络上这种潮流表现得非常明显,说‘文革’是有真正民主、“文革”是有真正人权的,特别荒谬的是说文革时没有腐败、‘文革’时官员都是清廉的、都是一身正气的。”

官场文学成为腐败教科书

有观众询问官场文学对反腐败文学启蒙作用?王彬彬表示,我对官场文学的评价并不高。为了市场,官场文学和商业结合非常紧,官场文学写反腐败,里面各种权谋、各种阴谋诡计极尽渲染,有时候成为腐败的教科书。

他解释道,如果不能站在很高的角度,以评判、审视的角度,让老百姓知道怎样反腐败,那么就有可能成为腐败的教科书。也不能说完全一点用也没有,因为很多人看了之后才明白原来是这样腐败、腐败到了这样的程度。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图为李白

双鱼座诗仙李白诞辰1310周年2月28日,李白诞辰1310周年这天用什么纪念?写诗呗!在微博上,“李白诞辰”也成为了当日找人吃饭的最佳理由。双鱼座的诗仙恐怕怎么都没想到,自己的生辰也会变成微博网友的一场“微诗”狂欢。“一起来写微诗,说出你眼里的和你心里的世界。”让梨花体神马的撞墙去吧,再也不要在微博上絮絮叨叨了,在微博上说点押韵有哲理的话,稍不留神你就诗仙附体一炮走红了。

诗仙是浪漫的双鱼座

虽然按理说李白不过阳历生日,但网友还是兴致勃勃地在网上热热闹闹地为他祝寿。在新浪微博里输入“李白诞辰”,一下子就蹦出4000多条相关微博。就连著名编剧宁财神也没闲住,“李白也是双鱼,上升也是水瓶,所以我肯定他也有拖延症,赞~~~”在各种纪念李白的活动中,一则名为“李白的哪句话你还记得最清楚?”的微博被广为转发。网友“阿越头”的振臂一呼得到了诸多响应,“什么举头望明月之类的没啥意思。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个才牛叉。让我们用行动纪念李白诞辰。”

网友的行动很快,一场以微博为载体的“微诗”创作在李白诞辰这天悄然上演。“微诗”要的就是让你在微博上体验一把诗仙的感觉。用不着押韵抠字眼琢磨上老半天,也没有神马命题写诗话题写诗甚至是给定材料进行诗歌创作,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也没关系,“微诗”要的就是原生态最淳朴的诗歌,它唯一的限定便是字数,140字!

鬼马微诗相当“油菜花”

因为“微诗”活动没有限定话题,网友们便开始了各种天马行空的诗歌涂鸦。没有延续诗仙写作古体诗的各种俗套,网友们标新立异的诗歌鬼马无边,在不失真情的同时又极具现代精神,诗歌主题也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棋子”“落叶”“小花”甚至是“功夫茶”都成了140字“微诗”的主题。

最狠最短的诗歌应该来源于学生,没有名字,就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在学生中广为传颂,“老师给我多少分,我祝老师多少岁”,受欢迎程度绝对不亚于李太白的“床前明月光”。而最偏题却也是最生动的诗作是一首名为《脚步》的“微小说”,短短三十多个字却生动无比,“嗵/嗵/嗵/近了/近了/她屏住呼吸听/远了/又远了/嗵/嗵/嗵/她叹了口气/响彻整个大楼。”

“人缘最好”的作品还是有些小清新的味道,微博网友“交大浙江人”的一首无题小诗暂列转发排行第一名,“春天来了,车轮碾压过的泥土,会不会,有种子发芽?”读完有没有种想45度角仰望天空的感觉?

网友微诗创作童心大发

尽管是没有限定话题,但记者浏览完所有参赛者的作品后还是发现了一些眉目,借着“微诗会”忆苦思甜怀念小时候的参赛者占到了四成左右。而规定的140字的“上限”很少有网友能用满。网友“心浪海洋”写了一首《儿时掠影》怀旧,“一只麻雀/ 树梢上远望// 一个顽童/ 拉圆装上石子的弹弓// 麻雀回头 惊呼/ ‘小哥哥’”。另一首名叫《哈哈》的短诗虽然通篇没有主语,但一下子就能让人童心大发。“泥里打着滚,水里光着腚,手拉手抓着蚂蚱。邋遢的回到家,呀,妈妈生气啦。”

温情系作品总是能得到最多的共鸣,诗歌《邮件》就是其中的代表。“我给妈打电话说/妈/今年我可能回不了家了/家里还缺什么我给你们邮递过去/妈只是说了句/是啊 北方下雪了 邮吧/我把自己装进信封邮递了过去/我想家里的雪一定很软/很软”。网友“丁小宝儿”告诉记者,她对诗歌并不感冒,但总是没有合适的氛围来进行创作,平时也不大好意思。借着李白诞辰的名号来诗兴大发一下是个很好的由头。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刚刚公映的电影《非诚勿扰2》等影视作品不约而同地给观众带来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生硬植入广告以及过长的贴片广告引发了大批观众的反感和不满。仔细分析,其实观众并不是反对所有形式的植入广告,他们所不能忍受的是那些过度的和生硬的植入行为。

  回首过往,2010年度植入广告和贴片广告现象的轮番出现并非一种新现象,早在《渴望》、《来来往往》、《空镜子》、《大宅门》;《大腕》、《疯狂的赛车》等影视作品中就已经不同程度地有所体现。平心而论,它们确实为剧组筹措制作费用、缓解制作团队的资金压力,推动广电体制的改革转型,乃至探索文化产业繁荣与发展的新路径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影视作品的商业属性与文化产业特性注定了广告是影视发展的近邻。所以,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看待广告存在对于当今影视发展与繁荣的意义及价值。

  然而,正视其存在的积极影响,绝非意味着漠视和袒护生硬植入广告与过长贴片广告泛滥的现实问题。从文学消费的角度而言,生硬的植入广告和过长的贴片广告影响了消费者消费文化产品的效果,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

  具体而言,过度生硬植入广告与过长贴片广告的“流行”,某种程度上不仅严重破坏了影视作品的艺术完整性与审美系统性,而且将作品的连贯情节肢解成碎片化的断裂性存在,其中蕴含的完整意义与审美价值被广告粗暴地解构和颠覆,这样无视艺术使命与轻视观众欣赏本位的做法,不仅有损影视媒介自身的传播形象与公众声誉,而且是对其奉为“衣食父母”的观众的不尊重,对他们观影热情的亵渎。单纯追求利润的一极,而忽视了艺术审美的另一极,片面放大了艺术生产中的功利性,而淡漠了文化消费中的审美性,将影视文化产业看做是“化钱”与“造币”的机器和工具,工具理性主义的非理性膨胀深深刺痛了全社会的审美心理,“一切皆是货币、货币就是一切”的影视创作思维深深损伤了影视艺术的审美韵味,折射出部分影视创作者媒介责任匮乏、艺术良心淡薄、公德意识沦丧的堪忧现状。从本质上看出,问题的关键不仅在于影视作品所携带和负载的广告内容与数量,更在于所有的故事都被广告的逻辑所绑架,这对于影视艺术与影视产业的良性发展是一种致命的伤害。

  生硬地植入与剧情无关、与作品审美游离的商业性广告只会招致观众的厌恶、败坏作品的艺术品质。影视创作者倘若能运用智慧,发挥艺术创造性,将广告以美的规律水乳交融般融入剧情内容与艺术理想之中,在两者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真正实现艺术性的深层内置与隐性交融,这样的广告会得到观众的理解,要比强硬植入来得更高明与更巧妙。

  广告植入需要艺术创新思维孵化与审美理想浸润,而非生硬与蛮横般的霸权性植入。

发表在栏目: 娱乐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