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南都讯 记者黄怡 通讯员粤组 全脱岗3个月,到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缺乏基层经验的市、县党政领导,将要补上这一“必修课”。“补课”的情况还被作为年度考核和评选“五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的重要依据,归入干部档案。(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分管工作经验不足也要“补课”

  这是省委组织部近日下发的一项通知内容。通知规定,缺乏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和对所分管工作经验不足的新一届市、县党政班子成员,均须到基层一线驻点“补课”。

  据国家公务员考录标准,“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在县级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目前,省委组织部尚未对外公布“对分管工作经验不足”的具体标准。

  据介绍,驻点“补课”采取集中时间、全脱岗的方式进行,时间为3个月左右。驻点期间,所分管的工作由其他领导成员代管。同一领导班子中需驻点“补课”人数较少的,要求安排在今明两年内完成;班子中需驻点“补课”人数较多的,要求在本任期届内完成。第一批驻点“补课”的人员,应于今年6月底前到位。(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据广东省委组织部此前发布的换届信息,新一届市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不具备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约141人;县级党政班子成员中约490人不具备2年基层工作经历。据此估计,“补课”至少涉及这630多名领导干部。

  “补课”不得接受宴请和特殊招待

  省委组织部表示,“补课”是广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加强市县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培养锻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的具体实践。

  因此,这次驻点“补课”的点,要求安排在经济比较薄弱、矛盾问题较多或工作任务较重的村、社区或学校、医院、企业基层一线,主要任务是“三同四体五补”,即: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基层生活、体味民间疾苦、体察社情民意、体会群众工作;补强化宗旨观念课、补锤炼意志品质课、补改进思想作风课、补丰富经历阅历课、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课。

  省委组织部还要求,参加驻点“补课”的领导班子成员,要扎扎实实沉到基层,深入农民家里、田间地头、厂房车间、病房、教室,与工人、农民、教职员工、医务人员打成一片,真正融进群众中。要深入了解基层情况,了解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研究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思路办法。要力戒形式主义,避免走过场。驻点期间要轻车简从,不搞层层陪同,不得接受宴请和特殊招待,不给基层添麻烦,不给群众增负担。(来源:南方都市报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俄宇航员根纳季·帕达尔卡 

  俄罗斯宇航员训练中心25日宣布,将于5月前往国际空间站的新一批宇航员名单已经确定,其中包括两名俄罗斯人和一名美国人。

  他们分别是俄宇航员根纳季·帕达尔卡、谢尔盖·列温和美国宇航员约瑟夫·阿卡巴。其中最有经验的是帕达尔卡,他曾在1998年和2009年3次飞往空间站,拥有585天的太空工作经历,完成了8次出舱任务。阿卡巴有一次太空飞行经验,列温则是头一次离开地球。

  按计划,他们将于5月15日搭乘“联盟TMA-04M”载人飞船前往空间站接替3名现在那里的宇航员,然后在太空工作4个半月时间。

  相关阅读

  美宇航局公布未来航天计划 商业飞行将成为主角

  宇航员登月留感人纪念品 全家福或永存月球表面

  美宇航局捕捉壮观太阳耀斑 发射美丽弧线到太空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艺术韵味:美国宇航局的洋流模型看起来很像梵高的名画《星夜》。艺术韵味:美国宇航局的洋流模型看起来很像梵高的名画《星夜》。
风平浪静:美国宇航局制作这个模型,只是出于“本能经验”。风平浪静:美国宇航局制作这个模型,只是出于“本能经验”。
汪洋大海:“永恒洋流”模型描绘了2006到2007年间出现的洋流情况。汪洋大海:“永恒洋流”模型描绘了2006到2007年间出现的洋流情况。
深受喜爱的画作:梵高的《星夜》。深受喜爱的画作:梵高的《星夜》。

  北京时间3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星夜》是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展示的星星就像是一个个巨大的白色漩涡。但不管这位后印象派画家画得多么出色,都不如自然之母“画”得好。

  美国宇航局用可视化技术将全球海洋表层洋流的图像呈现出来,出人意料的是,它们看起来很像这幅梵高在1889年创作的名画。美国宇航局通过可视化技术制作了一个计算模型,名为“估算海洋循环与气候第二阶段”。这个模型是根据2005年6月到2007年12月间洋流运动情况制作出来的。

  美国宇航局说:“估算海洋循环与气候第二阶段是全球海洋与海冰的高分辨率模型。我们试图用日益准确的分辨率模拟海洋和海冰的运动情况,从而分析输送海洋热度和碳的海洋涡流以及其他狭窄的洋流。这个模型模拟了各种深度的海洋流动,但这种可视化技术只适合于表现海洋表层的流动情况。制作估算海洋循环与气候第二阶段模型,只是出于一种简单的本能经验。”(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在小时候,我就记住了两句德国谚语:“年轻人相信许多假的东西,老年人怀疑许多真的东西。”

老年人究竟是否多疑?按照常理推测:老年人经多见广,世事洞明,“眼里揉不进去沙子”,“明察于秋毫之末”,自然不会轻信。随园老人就曾夸下过海口:“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另一个根据也属臆断:心中的偶像、最崇拜的鲁迅先生,似乎也是多疑的。那么,多疑的结果是什么呢?假的固然难逃法眼,而有些真的东西恐怕也随之滤除了。

至于说年轻人容易轻信,这有自身的体验为证。孩提时每逢街头有卖糖果的经过,大人总要神乎其神地告诫:他们假装成卖糖果,实际是“拍花”的人贩子———快躲开!当时信以为真,总是骑在家里的墙头上,远远地望着,不敢靠前。最典型的是后来的“大跃进”,报纸上登载消息,还附上照片,密植的麦棵上坐着小男孩,亩产超过两万斤。虽然那个期间我也曾到河北的徐水实地看过,并没有亲眼见到那种场景,但仍然深信不疑———自己没有见到,不等于那件事情就不存在。

原来,信任抑或怀疑,除了取决于经验,还和感情与理性有直接关系。年少时激情澎湃,容易感情冲动,在他们心目中,事事皆有可为;而那些饱经沧桑、迭遭变故的老年人,则理性占据主导地位,看待事物往往是困难多于顺利,挫折大于成功。这样,必然会怀疑许多有待努力、有待探索的东西。

可是,这两句一直为我深信不疑的谚语,在现在的中国,似乎是不确了,起码要大打折扣,甚至是完全颠倒过来———老年人相信许多假的东西,而年轻人怀疑许多真的东西。只要看看公安部门通报的那些案例,上当受骗最多的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有的以邮局名义,打来电话,说你的座机欠长途电话费了。问:在哪儿打的长途电话呢?答:福州,或者是广州、深圳。问:我并没有去过那个城市呀,怎么会有我打长途电话的记录呢?答:你的身份证(号码)被人盗用了。接着,电话中那人“忠告”你:现在面临着存款被人提取的极大风险。怎么办?要迅速把那些存款改存在一个保险账户上。为了存款的安全,你只好照办。结果是一场骗局———存款被人提取了。

在这种情况下,之所以老年人上当受骗居多,除了缺乏应有的知识、经验,还和传统观念、传统的思维方式有关。老年人总是将心比心,人心都是肉长的,哪里会有人那么丧尽天良!尽管大千世界早已发生千变万化,许多上了岁数的人判断事物的标准往往仍然停留在固有的观念上。

就人生阅历来说,虽然我在老年人中算是比较丰富的,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早已打下了根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总是觉得,世间毕竟好人居多。我曾拟过一副联语,置诸案侧:“处已何妨真面目,待人常是古肝肠。”古道热肠,输诚相与,是我十分欣赏并一贯坚守的一项做人准则,尽管为此也曾付出过不同程度的代价。比如,我时常接到一些外地陌生人(估计绝大多数是年轻人)的来信,求我在首日封上、宣纸上、扇面上题词,话说得极为恳切,有的还夹有邮资。这时,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一张张诚恳、热忱、充满期待的年轻的面孔。当即放下手头的事务,展纸把笔,按照要求完成请托,随即把函件连同所附邮资原封寄回。一直都是这样做的,从来未曾怀疑、犹豫过。可是,突然有一天,一位细心的文友告诉我,从网上看到我题写的首日封和信笺正在被人拍卖。开始不信,待到实际看了,不禁怅然若失。

现在的年轻人,也再不是过去那般轻信了。许多人竟然达到意想不到的成熟、老练,甚至世故。这里有多方面的因素:在信息泛滥、网络发达、交往频繁的当代,他们已经有足够的知识、经验和判断能力,可以运用自如地对付各种伪装、假冒的事物;他们的双眼早已被“秋水”洗净,不但不会被古人欺瞒,即使是玲珑剔透的今人要想骗取他们的信任也难乎其难。加之,接受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增强了批判意识、怀疑精神,凡事都要问个究竟,一切事物都要进行审视。这是属于正常的,可说是一种时代的进步。有些质疑、不肯相信,是因为他们未曾经历过,经验的界限往往是认知的界限。还有一个重要方面,他们未曾经过传统观念的反复熏染,什么待人以诚,什么“守死善道”,什么“宁可人负我,绝不我负人”,对他们而言,都是隔膜的、陌生的,都是过时的老古董,甚至认为是圣人用来盗名欺世的施骗伎俩。这就要加以分析了。

每个人都存在着一个信仰问题。在道德缺失、世风日下,造假现象、欺骗行为弥漫、笼罩着整个中国社会的现时代,那种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心理效应,潜滋暗长,导致信仰基石的坍毁,人生观、世界观方面发生了剧烈改变,造成“神马都是浮云”,任何事物在他们眼中都是虚幻的,不可信的,出现了所谓“信仰危机”。

人们常说,信任是一种降低交往复杂性和人际关系的交易成本的社会机制。人类的社会发展、文明进步,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共同协作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不能倡导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当然,这样说,也并非主张不加分析地盲目轻信,对任何事物都抱持深信不疑的态度。那样做的后果,必然会助长盲从,弱化思辨能力,重蹈过去的覆辙;甚至姑息养奸,降低作恶行骗的犯罪成本,直接危害社会的文明、法制建设。

王充闾

发表在栏目: 文化

行为艺术

做行为艺术的相西石

相西石,小个子,爱剃光头,身上有蛮劲。看着人有些生。当然人要成熟了,也就没意思了。后来知道他是搞行为艺术的。也就觉得挺统一的。行为艺术挺蛮的,动不动就脱光了。我问相西石:为什么要脱光呢?他说脱光了,符号就出来了,纯粹了,强烈了。要表现的东西也就更加专注和集中了。那么我就开玩笑:哦,脱颖而出。

我不大了解行为艺术,好像是最早尼采说过把自己做成艺术。后来美国的大学生搞校园嬉皮时,脱光了还不够,还要把自己的名字,学校,班级写在屁股上。这种有悖于常人的行为,似乎是对世俗的轻蔑和挑战。世俗的人们都是很没意思的人,是在泡菜坛子里腌过的人,黄瓜不再是黄瓜,白菜不再是白菜,一个味,酸溜溜的,还有股子发霉的味道。他们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家里有开不败的塑料花。我称他们为:生产线上下来的标准件。就像我小时候有一个可疑的人在他那可疑的日记里说他要做一颗螺丝钉。那么,天上伸下来一个巨大的螺丝刀,把他拧在那里,他就在那里生锈。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大多数人都势力的世故的选择成为这样。按说,人在世上混,谁也别笑话谁。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谁愿意给头上开个槽就开去。可是大多数人又都笑话和指责行为艺术。行为艺术几乎成了神经病的代名词。那么,再按照他们的说法: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哈哈,看看,人能说人吗?说不好就把自己搭进去了。

有一天,相西石给我说:已经搞了十年的行为艺术了。听完这话,我觉得他在我面前扑朔迷离的。我闹不清是什么让他这样做。他很小就画画了,画传统水墨画,好像还挺有名,被人誉为神童。画的多了,就不满足,大多数人都画傻了,画匠了,成了程式。很难有所突破。他是否想通过做行为艺术来有所突破?平面的绘画不能表现他的问题?我隐隐约约知道他的一个凄惶事。上美院时就谈了个女同学,俩人好,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俩人分手了。是不是从那以后相西石就开始做行为艺术?

 

相西石,小个子,爱剃光头,身上有蛮劲。看着人有些生。当然人要成熟了,也就没意思了。后来知道他是搞行为艺术的。也就觉得挺统一的。行为艺术挺蛮的,动不动就脱光了。我问相西石:为什么要脱光呢?他说脱光了,符号就出来了,纯粹了,强烈了。要表现...  我看过一张行为艺术的图片。好像是四川音乐美术学院的学生做的,一群男女,一个挨着一个,一丝不挂,排成@。队伍的最末尾是个女的。然后,如是多米诺骨牌的情景。压倒了前面的人,依次叠压下去,一片狼籍。生活中我知道有些女人破坏性很大,身上有毒,不知道从那来的邪气,动那第一张牌,然后害了周围一大群人。而且她自己还不知道,还一脸的无辜。这是我个人对这个行为艺术作品的解读。我给相西石说了。相西石认识那个做艺术的女的,问她那个作品的意思。那女的说什么意思也没有。看来是我神经过敏,匪夷所思。但这都是我的记忆和经验。我的记忆比较深刻,有太多的案例。我的经验也比较恶毒,每一个经验又似乎是一个坑?成了井底之蛙。只是,很多的女人都不知道她们在做什么。据说,全世界的心理学家分析孩子们的不快活,分析到最后,全是因为母亲。而且社会上的那些痞子的母亲又都是泼妇,怨妇,恶妇,母大虫。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巴拿马科技大学在巴拿马中部地区设立的天文观测站28日将开幕。这将是巴拿马的第一座天文观测设施,也是中美洲的第二座。

  这座观测站位于首都巴拿马市西方150公里处,也是这个中美洲国家的地理中心点。站长狄加度(Delgado Rodney)表示,这个地点气候干燥,晴朗的夜晚多,最适合天文观测。

  观测站的主要设备是一具由法国捐赠的14英寸LX200 GPS Meade天文望远镜,而观测站的总造价约60万美元。

  狄加度表示,观测站的主要任务是调查宇宙和它的形成、观测月球和邻近地球的天体。未来它将与国际间其它类似观测站结盟,分享星象观测经验。

  狄加度说,中美洲另一座天文观测站设在洪都拉斯。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保守的前提是拥有。不曾拥有,保守于何?
“保守”一词,声誉不佳,人们往往归之于贬义词之列。《现代汉语词典》释曰:“维持原状,不求进取;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多指思想)。”《汉语大词典》:“谓维持旧状态,不求改变或改进。”如果从字义学的角度分析“保守”一词,或可获得些许新识;若再以这些“新识”为视点,则有希望看到一些新的景观。
《国语·周语下》说:“膺保明德,以佐王室。”三国时代东吴史家韦昭(204~273年)注:“保,持也。”《说文解字·手部》:“持,握也。”东汉学者高诱释:“持,犹守。”明代学者梅膺祚《字书》云:“守,执守。”《说文》:“守,守官也。从宀,从寸。寺府之事者;从寸,寸,法度也。”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1735~1815年)《说文解字注》改为:“从宀,寺府之事也;从寸,法度也。”今人徐中舒(1898~1991年)主编的《甲骨文字典》对“保”的解释是:“从人从子,象人负子之形。”归并今人徐中舒对“保”的阐释,以及东汉许慎和清代段玉裁对“守”的解释,我们不难看出“保守”一词的含意实为:拥有且以“法度”事之。倘此释正确,则“保守”乃非贬义之词矣。
基于“保守”的上述诠释易知,保守的前提是拥有。不曾拥有,保守于何?必是先拥有,后保守。在日常生活中,年长者显得较为保守,因为他们较年轻人有更多的拥有。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如果一个80岁的人能够倒过来再活一次的话,则几乎人人可以成为伟人。因为他们没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教训实为经验之一种。经验多了,自然拥有的也就多了;拥有的多了,自然也就显得保守了。昭昭此理,尽人皆知。
以保守新义观之,学术必是保守的。林林总总的学术流派,都是保守的结果与表征。置身于不同学术圈中的学者,总在以本流派的视角看世界,论问题。于是乎,面对同一块石头的下落现象,亚里士多德看到的是“石块趋于它的自然位置”,伽利略看到的是“石块与天体一样作圆周运动”,牛顿看到的是“石块在引力作用下直线下落”,爱因斯坦看到的是“石块在引力场中沿黎曼几何空间走最短路径”。于是乎,对于同样的事物,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有不同的说法,给予了不同的名称,编织了一张张各具特色的概念之网,并力求将看到或想到的事物一网打尽。显见,越是学术大家,必然越显保守——表明他们较常人拥有的更多,且会越发明显地以自己特有的“法度”格事物,观世界,析事理。
与保守近义的词语有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萧规曹随、照章办事、蹈常袭故等。在科学研究中,继承的过程是“拥有”的过程——保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以法度事之”的过程——守也。诸学科中形形色色的定理、定律、原理等,都是析情理事的“法度”,都应该保而守之。“民间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之所以每每不为科班出身的学者们所看重,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民间科学家”对相关的定理、定律和原理等的保守不足。在科学常规时期,萧规曹随,照章办事,是必须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一定的意义上讲,就是“蹈常袭故”。
保守度与经历、经验相关联。经历短,经验少,保守度则低;反之,保守度则高。有研究者通过比较后得出,业已实现现代化的英国、以色列、德国、美国、日本、韩国、法国等国家的人,都较正在现代化征途上奋力前行的中国人,在整体上显得保守些。这与日常生活中,就整体上而言,过来人总较“正在进行时”中的年轻人显得保守些是同样的道理。
保守是创新之基。因为保守意味着继承、拥有,而继承和拥有后才会有创新。不谈继承,未曾保守,但说创新,实无异于隔靴搔痒,骑车登月。比如,在教改的声浪中,有几人谈到了该“保守”的内容或已有做法呢?!没有保守就没有稳定。生物学中的遗传就是一种保守,而变异则是遗传基础之上的变异。即使地质学史上的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也绝非平地一声雷事件。
《增广贤文》有言:“人各有心,心各有见。”有且度以法,保守新义华。波粒争辩际,创见披彩霞。
(作者为山西师范大学城环学院教授)
《科学时报》 (2011-2-18 A3 周末评论)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胡小兰代总领事在开幕式上致辞

  一名澳大利亚友人似乎对其中一幅图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陈枫):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周年及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一个以上海世博会为题材的图片展6日晚在澳大利亚悉尼海关大楼开幕。

本次展览由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主办,围绕“相聚上海 拥抱世界”的主题,共展出了32张精美图片,既展示了上海的现代与繁荣,又反映出了世博的概貌与风采。

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代总领事胡小兰(女)在开幕式上说,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不仅为中国人民接触世界提供了机会,也成为了各国人民展示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大舞台,既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盛会,也为探讨人类城市未来提供了一个契机,成为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的一次盛会。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和悉尼市政界、侨界人士近百人出席了当晚的开幕式。

发表在栏目: 澳洲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