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8月17日,眉山市石沱村的陈志清、陈国全兄弟在打捞死鱼。 8月17日,眉山市石沱村的陈志清、陈国全兄弟在打捞死鱼。

四川眉山思蒙河沿岸村镇鱼类“暴死”情况图 四川眉山思蒙河沿岸村镇鱼类“暴死”情况图

  养殖户直指上游企业水污染,当地宣传部门称检测结果是鱼病所致

  早报记者 欧阳艳琴 发自四川眉山

  8月中旬,四川省“渔业大市”眉山市“鱼灾”降临:在四川养殖示范村眉山市东坡区思蒙镇花池村等地,有近百万斤的沟鲢、黄颡、江颡等在一周之内死亡。

  “暴死”,一些养殖户用这个词来形容此次鱼类死亡现象——三五天内,一个池塘的鱼死亡达到一半以上;上百户养殖户同时受灾。

  从当地养了三十多年鱼的养殖业领军人物洪方林,到所属东坡区渔业等政府部门负责人,都说,鱼类这样大规模的死亡,在当地“很少见”。

  早报记者获得的一份来源于思蒙镇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19日,全镇共7个村庄151户408.55亩池塘内,共计94.4526万斤沟鲢、黄颡等鱼类死亡。

  关于死因,养殖户几乎一致地指向岷江的支流思蒙河被上游工业企业污染。

  8月21日晚间,眉山市东坡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致电早报记者称:省级政府部门组织专家提取水和鱼的样本后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水质并无问题,死因为鱼类的腐皮病。

  “能死的全都死完了”

  “能死的(鱼)全都已经死完了。”8月17日,眉山市东坡区思蒙镇石沱村村民陈志清等人都这样对早报记者说,当地鱼类大规模死亡从8月12日就已经开始。

  尽管如此,他的堂弟陈国全,在当天傍晚时分,还是从池塘里打捞出了上百斤刚刚死亡或皮肤腐烂、可能将要死亡的沟鲢。

  在另一个鱼塘里,陈国全甚至已经不再加水、换水,鱼已经全部死了,他已经打捞了好几次。还没到池塘边,他的妻子就已经落泪。死了一两万斤沟鲢,陈国全说。按批发市场价计算,损失10万元左右。

  8月中旬以来鱼类“爆发性死亡”,波及到了石沱、镇南等村庄,石沱村的情况最为集中。 

  “(8月)几号就开始死了,开始一点,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死鱼)一大桶一大桶、几桶几桶地(捞出来)。昨天(16日)满田都是。”养殖户彭树华对早报记者说。

  镇南村,原花池村村民肖峰说,17日当天死了上千斤鱼,18日又死了几百斤,大部分是用于繁殖的种鱼。按成本价计算,江颡种鱼18元/斤,死1000多斤,大约死了一半,损失约2万元;江团种鱼28元/斤,死100多斤,损失约3000元;牛尾鱼种鱼60多元/斤,死约300斤,损失约2万元……

  “剩下的鱼能不能存活,我们心里还没有数。”肖峰说,他9个池塘,7个池塘出现死鱼现象,其中6个都是种鱼,过去四年中,他买种鱼的成本就达30万元,“种鱼很难买的,不是你有30万就能买到,年限不够的话买回来的鱼不能产卵。”

  眉山市东坡区、思蒙镇政府目前尚不愿意提供死鱼具体波及的面积及损失情况。东坡区区委宣传部、渔政管理站、环保局、思蒙镇政府等相关人员均表示,鱼类死亡的数据还在统计核实。

  早报记者通过其他途径得到了一份来源于思蒙镇政府的统计数据,截至8月19日,全镇共7个村庄151户408.55亩池塘内,共计94.4526万斤沟鲢、黄颡等鱼类死亡。其中,石沱村损失54.1930万斤,沈店村损失19.75万斤,花池村损失10.7196万斤。东坡区及思蒙镇政府工作人员均表示,目前的数据来源主要为养殖户自报。

  养殖户疑与污染有关

  养殖户们告诉早报记者,这一次死鱼不同寻常:规模特别大,“那么多户都死鱼了”;爆发性,“从开始死鱼,三五天一个池塘差不多就全死完了”;症状鲜见,皮肤腐烂。

  “如果是缺氧,是大规模死,比如晚上电动机坏了不知道,就死了,但是缺氧皮肤不会烂。而且机器烂了只是一家两家的,整个几公里(养殖户)缺氧不可能。”陈国全说,“以前只有九十月份才会有这种(腐皮)病,九十月份天气不好,死也就是小规模的死。”    “加了沟里头的水就死,没加沟里头的水就没事。”在花池村1组,年过六十的洪方林对早报记者说。他养殖了30多年的鱼,是当地养殖业的带头人和领军人物,也同意陈志清的说法。他自己打了几口150米的深水井,用井水养鱼,这一次,“非但没有受灾,我的鱼还很活泼呢!”

  和接受早报记者采访的其他养殖户一样,洪方林认为,这一次鱼类大量死亡,与前段时间添加“沟里头”的水有关。

  他们口中的“沟里头”,指的是思蒙河以及从思蒙河引入的灌溉渠。

  在沈店村,思蒙河被拦腰修了一个坝,经灌溉渠流向镇南、石沱、莲池、莲花、梯子口等村。每个月,养殖户都要往池塘里更换多次新水。花池村横跨思蒙河,像洪方林一样,河西的养殖户90%使用深井水养鱼,在东岸,包括汪再明、王育华等养殖户,则多取用思蒙河河水。“井水管不到抽。”汪再明说。

  这一次,这些村庄的养殖户均遇到了鱼类死亡的情况。

  早报记者走访了这些村庄,受灾养殖户无一不强调,有鱼死亡的池塘,都在8月8日左右换了思蒙河或灌溉渠里的水,没有用河道或渠道里的水的池塘里,没有出现大规模死鱼现象。

  陈志清,石沱村养殖户,8月8日左右2个池塘加入渠水,8月12日开始死鱼;

  汪再明,花池村养殖户,7个池塘中4个加入河水,8月12日开始死鱼,其余3个池塘没有死鱼;

  王育华,花池村养殖户,1个池塘8月6日加入河水,8月12日开始死鱼,另外两个池塘8日加入河水,8月16日开始死鱼;

  肖峰,镇南村养殖户(花池村村民),8月8日7个池塘加入河水,8月14日开始死鱼,另外两池鲶鱼种鱼没有加水,没有死鱼;

  ……

  眉山市东坡区水务局渔政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也向早报记者确认,在大坝以上的谌银村,仅少部分村民靠近思蒙河,这一次,仅一个养殖户鱼类大规模死亡,“因为他也加了河里的水。”

  与此同时,早报记者走访了新堰村等村庄,当地养殖户说,8月份连续半个月的高温天气下,他们的鱼也出现了死亡,但基本只是一个池塘几条或十几条。

  渠道下游的莲花村村民赵会如说,养鱼四年来,他们从来不敢用“沟里头”的水,害怕上游鱼病传染或河流污染。这一次,所幸用的是深井水而未受“鱼灾”。

  由是,养殖户们一致把“鱼灾”的责任,归于思蒙河水质,矛头直指思蒙河上游七八公里的电解铝厂——分别由四川省电力公司、山东鲁能集团控股的四川启明星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眉山启明星电解铝厂。据四川启明星铝业有限责任公司政工部张某介绍,两家公司在同一个厂区。

  电解铝厂排污管道

  直通向思蒙河

  离“鱼灾”最严重的石沱村约8公里处,东坡区修文镇察过村,一个直径一米多的通道连接思蒙河。在其途经的铝城村、列神村、察过村,村民们告诉早报记者,这是启明星电解铝厂的排污管道。

  察过村沿河的村民黄某说,至少在去年九十月份,他晚上在河边玩耍时,看到这个管道在排放污水。“冬天的时候,河里有机油,鸭子的翅膀被沾湿了,飞都飞不起来。”他说,这个管道大约在2003年修建——这正是四川启明星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电解工程投产的年份。

  列神村一何姓村民带着记者查看了掩藏在他们水稻田里的管道的井盖,她的孙女说,稻子收割之后,在井盖旁边玩,能听到下面的水响。他们还带早报记者看家中的井水:刚刚从井里打的水泛着一层油,长时间盛水的铝盆从银色变成了铜色。这一家人的用水,必须经过细沙过虑。“做饭还是有气味。”

  铝城村,原本叫做爱国村,在电解铝厂落户、繁衍出多个与铝有关的企业,并形成了四川省的硅铝产业基地——眉山市硅铝产业园之后,改名为此。一位70多岁的万姓村民说,他们曾打开排污管道的井盖,看到里面的污水:黄色,臭。“是雨水,生活污水,包括粪便之类的。”

  四川启明星铝业有限责任公司政工部张某、办公室薛某均向早报记者确认厂区有一个排污管道通向思蒙河。

  “我们对外排水基本上很少,基本上是封闭式的循环水,包括我们有个污水处理站,四五年前专门有一个专题报道我们用污水处理池养鱼。”张某说,“排污管道可能最主要的功能是厂区里面,比如雨水外排。”

  据了解,7月29日,8月1日、9日及11日左右,眉山市曾降雨,尤其是7月29日几乎降雨成灾。

  对于思蒙河下游养殖户的质疑,张某说,公司已安排专人配合环保局等部门进行水质检测等工作。“这是回避不了的,第一(要)确定是不是我们厂引起的,不是我们说没有就没有。”

  检测结果:“与水质无关”

  据东坡区水务局、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鱼类大量死亡后,目前市、区、镇都成立工作组,东坡区有四个工作小组进行统计核实等工作,8月16日,四川省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水质、鱼类取样调查,结果表明,鱼类大面积死亡原因与水质无关,而是腐皮病所致。

  但包括洪方林在内的养殖户们质疑“鱼病说”:“如果是鱼病导致死亡,通常是慢性的。”眉山市东坡区水务局渔政管理站副站长张继业则回应说:“村民们养殖片面追求高密度,他们那个密度非常大,池塘里的水质也很差,颜色都成了墨绿色。”

  张继业介绍,当地养殖户养殖密度最高亩产超过1万斤,“他们自身养殖我们觉得还是有些问题,作为主管部门一再地强调不要那么高的密度,但是他们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这个情况一直没有控制下来。”

  “有很多原因,这几天气温非常高,连续十多天三十四五度的高温,这几天我们检测水温,下午达到了35℃、36℃。”张继业说。

  不过,关于气温导致鱼类死亡的说法,养殖户表示不能接受:为什么在同样的气温、同样的天气下,没有换河里或渠道中的水的,就没有出现大规模死亡呢?

  目前,当地渔业和疾病预防中心帮助养殖做的抢救工作,主要是消毒和掩埋。

  此前,当地政府向周边村镇养殖户下达了临时通知:在检测结果没有出来之前,暂时禁止取用思蒙河河水。

  部分养殖户告诉早报记者,政府的“无害化处理”开始得晚了,在鱼类死亡开始爆发的阶段,养殖户都将鱼抛扔在河道或者渠道里。

  张继业说,不排除养殖户将死鱼抛在河道或渠道导致大规模传染。

  截至8月21日,关于思蒙镇发生鱼类大规模死亡的情况,当地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网站,尚未出现公告。东坡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志平对早报记者说,政府必须在核实所有情况、调查出死鱼原因之后才能对外公开消息。目前并未发现其他地区有同样的疫情,因而也还并未向其他区县或市进行通报。

  王志平说,一定会查找出原因给养殖户一个交代,如果是自然灾害,当地政府会适当给予补偿,“如果是其他原因,该找哪个负责就找哪个负责。”

  思蒙河从东坡区思蒙镇梯子口村流出后,在眉山市青神县流入岷江。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6)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做父母的常有这样的感觉:如今的孩子生理上越来越早熟。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口研究所一项新研究证实,至少自十八世纪中叶以来,男孩性成熟的年龄平均每10年减小2.5个月。该所所长戈尔德施泰因说:“如今18岁的男孩生理发育成熟程度相当于1800年的22岁。”

  科学界对人类医学记录的研究早已证实,女孩月经初潮的年龄越来越提前。但男孩性成熟年龄研究以往缺乏可比的数据。戈尔德施泰因通过研究欧洲5个国家男性各年龄组死亡率曲线的方法间接弥补了这一空白。

  他说,人类几乎各民族男性年龄组别死亡率曲线上都会在男孩青春期的一个特定阶段出现一个所谓“意外死亡高峰期”。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这个阶段男孩荷尔蒙分泌达到巅峰,此时男孩往往鲁莽妄为,意外死亡几率增高。“意外死亡高峰期”会在男孩青春期晚期变声和具有生育能力后达到极致。利用这种类似女孩月经初潮的特征现象的统计数字,研究人员间接推算出男孩生理成熟期越来越提前的结论。

  戈尔德施泰因认为,男女性成熟越来越早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营养状态不断改善。

  上述现象造成的结果是年轻人生理成熟但社会年龄尚未成熟之间的时间差越来越大。马克斯-普朗克人口研究所指出,人口统计学研究表明,过去半个多世纪来人们结婚生子、事业起步从而经济上不再依赖父母的年龄越来越大。年轻人已经性成熟但还没有孩子的人生阶段越来越长。该研究所没有详细分析这一趋势的社会影响,仅指出一点:至少现在的人需要做人生重要决策的时期离少年鲁莽期越来越远。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科学家模拟的彗星图片

科学家模拟彗星撞击地球图片

  科学网(kexue.com)讯 科学家目前证实,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死亡之星”。此前有消息报道,太阳系周围存在可能撞击到地球的彗星。

  最近科学家研究发现,“复仇女神”这样可以毁灭地球的彗星只可能存在于神话故事里。

  一些科学家认为,所谓的“复仇女神”只不过是在太空中没有规则运动的云彗星,它的运行速度比较快而已。

  一些科学网站中,同样否认了死亡之星的说法。众多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生物大灭绝是存在周期性的。因为研究人员根本找不到地球曾经受到来自其他星球撞击的证据。科学家们根本不相信“复仇女神”的存在,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些阴谋论者耍把戏而已。

  科学家有效的击穿了“复仇女神”的理论。科学家证实,虽然在4.5亿年前有彗星或者小行星撞击过地球,但目前还找不到几千万年前恐龙的灭绝也是因为撞击。

  来自德国海德堡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的研究院拜勒更是直接认为:“没有什么死亡之星,现在有一些人,他们总是喜欢说一些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虽然没有什么死亡之星,但在上世界80年代,当时科学家的研究则认为,在过去的两亿五千年中,没两千六百年就会出现一次灾难。

  在过去,地球上的一些陨石坑似乎是那些死亡之星支持者的来源,但这也不能证明陨石撞击具有周期性。

  拜勒还补充道:“目前我们从陨石坑没有得到什么死亡之星的证据,现在剩下我们研究的,就是从过去的两亿五千年开始,陨石撞击是不是越来越频繁。”(乔尔)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华网布拉柴维尔8月10日电 (记者韩冰王敏杰) 金沙萨消息:刚果(金)霍乱疫情自7月份暴发以来至今仍在蔓延。世界卫生组织驻金沙萨负责人科西·艾伊甘10日公布数字称,刚果(金)目前已出现5088例霍乱病例,其中296名患者已死亡。

  艾伊甘说,在部分地区如首都金沙萨,缺乏清洁的饮用水是导致疫情蔓延的重要原因。另外,很多居民没有养成及时洗手和清洗食物的习惯,也导致霍乱患者人数继续增多。

  艾伊甘说,刚果(金)卫生部、环境与能源部正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帮助下制定应对方案以遏制疫情。联合国驻刚果(金)稳定特派团、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也已派遣有关人员前往疫区开展救治及防疫工作。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7)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鲸鱼搁浅在海岸

鲸鱼搁浅在海岸

  近日在英国一个景区的海岸上有一条巨大的鲸被冲上了海滩,它搁浅在海滩上。这是一条须鲸,体长55英尺(约合16.7米)是世界上体型第二大的动物,也是一种全球性的濒危动物。

  邻近的斯旺西海岸警卫队在大约上午8:30接到电话报警,称有一条巨大的鲸搁浅在鹅卵石海滩上。该警卫队官员称他们认为这条鲸已经死亡1~2天。林因茅斯海岸警卫队目前正在和斯旺西海岸警卫队协商,商议该如何移走这个巨大的鲸类遗体。

  须鲸是世界体型第二大的动物,仅次于蓝鲸。它们可以长到85英尺(约合26米)长,体重可达80吨,一般见于南半球,但是也有少量族群生活在北大西洋海域。

  来自多塞特郡的游客彼得·奥斯伯恩(PeterOsborne)是最早发现这条鲸鱼的,当时他正在此度假,准备去海边钓鱼。当他发现这个庞然大物后他立即致电林因茅斯海岸警卫队值班室,但是当警员们赶到时,他们发现这头鲸鱼已经死亡。

  最初赶到现场的人员包括前林因茅斯海岸警卫队警官安迪·克莱夫顿(Andy Cleverdon)以及现任警卫队员大卫·哈定(DavidHarding)的妻子海蒂·哈定(Heidi Fargher-Harding)。他们都是英国潜水员海洋生物救助组织的医护员。

  安迪对记者说:"我检查了过去的纪录,我现在可以确定这是林因茅斯海滩20年来首例鲸鱼搁浅案件。但是我们现在还很难确定这头鲸鱼究竟是在搁浅时便已经死亡还是是在搁浅后才因窒息而死的。"

  他说:"我们根据若干特征辨别它的种类,并且认为它可能是一条雌性鲸鱼,不过由于跟锋利的岩石接触,它已经伤痕累累。"

  安迪补充说:"这真是让人伤心。"他还说,他们已经和国家历史博物馆取得联系,对方可能会派专家到现场进行尸检,不过这得赶在明天清晨的潮水上涨之前才行。人们还担心第二天清晨的潮水会将这个庞然大物的尸体冲到林因茅斯的港口和防波堤上。

  一位英国潜水员海洋生物救助组织的发言人表示,他们将尽力找出这头鲸鱼死亡的真正原因。他说:"高潮位大致出现于下午5点,因此我们可以进行调查的时间不多。这个尸体将会被移交当地议会进行处理,它必须被尽快移走,以免造成对船只和海港的威胁。在这片海域有为数不少的须鲸族群,这头须鲸很有可能便是这一家族的成员。"(晨风)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极熊向来是人们喜爱的动物,甚至一些动物园用它们当做吉祥物。不过它们的数量却慢慢变少,已经成为了濒危物种。最新研究发现,随着北极冰雪地不断融化,北极熊幼崽将不得不与它们的母亲一道,长途跋涉,远寻找新的栖息地。而这一过程使得幼崽的死亡率大幅上升。

  北极熊属于哺乳动物,在冰上或者陆地上捕食、成长、哺育下一代。此前有研究称,个别北极熊需跋涉上百公里,才能到达新的冰原或陆地,但本次研究是第一次将长途迁徙与幼崽生存的风险联系起来。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工作人员、本报告的联合作者杰夫?约克(Geoff York)说:“气候变化使得北极熊的生存环境恶化,迫使他们不得不长距离涉水寻找食物和栖息地。”约克表示,这是第一次对北极熊的长途跋涉进行定量测试。

  为获得数据,研究人员利用卫星,对68头装有GPS的母北极熊进行了长达6年的跟踪监控。研究显示,6年来,20头北极熊共进行了50次长距离游水行为,最长的距离达到了427公里,时长为12.7天。

  研究人员发现,11头佩戴跟踪器北极熊带着幼崽进行了长距离跋涉,其中5有母北极熊在此过程中遗失了幼崽,死亡率达到了45%。而与此相对,不用跟着母亲跋涉的幼崽死亡率仅为13%。

  约克说:“北极熊与人类很相像。北极熊在急流中无法闭合鼻腔,因而无论是年长还是年幼的北极熊,如果游泳时遇到水浪袭击,它们很难存活下来。”

  科学家史蒂夫?阿姆斯特拉普(Steve Amstrup)表示两个因素会影响幼崽在北冰洋的水中长时间生存下来。他说:“一是脂肪。幼年北极熊脂肪层不是很厚,因而没有很好的隔热保护层,无法在很冷的水中生存很久。其二,由于幼崽们比它们的父母瘦弱,因而它们若要在水中持续保持脑袋在水上方,将会更加困难。”

  鉴于北极熊生存环境的锐减,美国前布什政府在《濒危物种法案》中将北极熊列为濒危动物。而本月,加拿大政府也将北极熊列为面临生存风险的物种。

  由于温室气体在大气层中不断累积,北极地区的温度上升速度要超过低纬度地区,而同时夏季更多海冰的融化则加快了温室气体效应。根据美国冰雪数据中心的卫星勘察结果,今年前六月北极海冰覆盖的范围达到了自1979年以来第二低的水平。(乔尔)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大量的死亡扇贝,被河北乐亭、昌黎等地的养殖户抛向渤海湾。中新社记者6日实地走访上述地区发现,扇贝死亡率还在不断增加,最高达98%。

  6月4日、7日,山东蓬莱中海油与康菲公司合作的19-3油井发生原油泄漏,中国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认定乐亭沿海遭受原油污染。养殖户怀疑扇贝死亡与原油泄漏造成的污染有直接关系,乐亭、昌黎两地养殖户损失预计达十几亿元人民币。

  在河北乐亭县水产养殖协会会长杨基珍等陪同下,记者登上渔船赴老米沟、浪窝口及滦河口3个扇贝养殖基地查看实际情况。

  “我养殖的扇贝目前已经有2/3都死掉了,亏大发了。”距岸10余公里的昌黎县大滩养殖船旁,养殖户赵林发正与10多个工人忙着将扇贝用筛子分拣合笼。  

  杨基珍介绍说,乐亭县以及周边海域以前从未发现过赤潮现象,扇贝每年因疾病死亡的占3%-5%。而自蓬莱溢油发生至今,扇贝死亡率从刚发现时的约50%增至现在的80%左右。目前,扇贝苗还在继续死亡,活下来的扇贝也明显滞长。

  在乐亭县姜各庄镇杨坨子村滦河平家中,原来用于养殖扇贝的扇贝笼子及黑色浮球堆满院落。今年滦河平共养殖了1.2万笼扇贝,只存活了180笼,扇贝死亡率高达98%。一气之下他将所剩无几的扇贝送给他人,歇手不干了。

  杨基珍说,针对唐山乐亭、秦皇岛昌黎海域扇贝大量死亡的现象,官方应尽快公开检测结果,维护养殖户合法权益。他表示,如果最后的鉴定结果得不到养殖户的认同,协会将依法维权。

  8月7日就是中国海洋局北海分局为中海油康菲公司确定的蓬莱溢油清污最后期限。(白云水)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中新网陇南7月30日电 (记者 侯志雄) 甘肃陇南市武都区委宣传部今日提供消息称,29日发生在当地的爆炸事件已致4人死亡,16人受伤,原因已查明,系施工队聚众斗殴。

  29日14时30分,在当地施工的武罐高速公路17标段与中交一航局管子岭隧道施工人员的车辆,因占道问题双方发生纠纷,继而引发斗殴。17标段技术人员将中交一航局的司机打伤。随后,该司机到工地集结20余人,手持铁棒、木棒到17标段项目部,将副经理代保库等人打伤。此后,17标段数十人,手拿铁棒、木棒等工具去中交一航局管子岭隧道口附近寻衅报复时,后者施工队民工将施工用的炸药引爆,导致前者4名职工死亡。其中,当场死亡2人,送往医院途中死亡1人,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1人,受伤16人。

  事发后,当地官方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控制事态,抢救受伤人员,并召开相关会议要求双方稳定群众情绪,开展安抚工作。陇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玺玉就伤员救治、事态稳控、调查处理立即作出指示。陇南市常务副市长王月成赶赴医院看望受伤人员,并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部署伤员救治、事态稳控、调查处理等工作。

  陇南市武都区警方随即抽调精干警力赶赴现场,迅速开展事态稳控、案件调查侦破等工作。目前,事态已得到控制,辖区群众和双方施工人员情绪稳定,全部受伤人员已在当地医院得到及时救治,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完)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3)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据新华社温州7月29日电 (记者岳德亮、张和平) 据温州市卫生局29日下午通报,“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遇难者增至40人,仍有109名伤员在医院接受治疗。

  患者陈伟,男,40岁,福建福州人,23日22时45分由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入院。因患者伤势十分危重,经专家多次会诊积极抢救无效,28日22时45分死亡。

  截至29日15时,温州市11家医院收治伤员192人,其中死亡15人,已经出院66人,转原籍治疗2人(当日新增1例重症转南京治疗),现住院109人(其中危重10人、重症19人)。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7)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7月28日消息,荷兰爆发超级细菌!已经造成27人死亡。现在,这种细菌已经被证实是"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但是目前还不能确认所有的死亡病例都是由该细菌直接导致。

  据科学网了解,荷兰鹿特丹的马斯城医院26日宣布,在近两个月时间里,共出现了27人不明死亡,经过检验都在死者身上发现了“克雷伯氏菌”,是否这种细菌就是死亡的关键,仍在调查。马斯城医院表示,目前有78人确诊感染了该细菌,另外有1967人疑似感染。据院方估计,确诊病例还会增加,但是最近一周时间内没发现确诊病患,疫情正在控制中。

  根据介绍,人类感染克雷伯氏菌会引发肺炎、尿道感染和菌血症等病症,曾在法国、印度和以色列等多国爆发过疫情。

  (科学网-kexue.com 玛格)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5 页,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