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果亲王(右)满后宫转,爱上了皇帝的女人甄嬛(左),惹出无数事端。

《甄嬛传》中的清宫礼仪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张晓龙透露,该剧开机前,他给演员们上了半个月的礼仪课。

人物小传

张晓龙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担任形体课程中的中国代表性舞蹈与古代礼仪部分的教学。除了《甄嬛传》,他还为电影《孔子》《满城尽带黄金甲》《赤壁》《花木兰》《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以及电视剧新《三国》《神话》等担任过礼仪指导。

清宫大戏《甄嬛传》将于3月26日在安徽卫视上星首播。欣赏大多数清宫戏,观众品味的多是惊心动魄的斗争和缠绵悱恻的爱情,《甄嬛传》中的清宫礼仪,却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昨天,该剧礼仪指导、温太医扮演者、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张晓龙接受本报专访,指出目前清宫剧存在五大礼仪误区。

误区1

皇帝上下朝太监用嘴喊

清宫戏中,皇帝上下朝的程序几乎已成定式,一太监站在龙座前,拖长声调,高声宣布“上朝”“退朝”,然后是众臣下跪,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甄嬛传》开篇就是雍正上朝的仪式,一太监在大殿门外,抽响了三次鞭子,镜头拉近就是雍正上朝、群臣参拜的场景,没有人说话。

张晓龙说,这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正确礼仪,有个专业术语叫“鸣梢三声”,“在清朝上朝并不是用嘴喊‘上朝’‘退朝’,上朝前啪啪啪三声鞭子响,意思是安静了皇帝上朝了;退朝的时候又是三声,意味着安静了皇帝退朝了。”

误区2

上朝议事君臣同处一室

绝大多数清宫剧里,皇帝都是高坐龙椅上,群臣站下面,或启奏或议事。但《甄嬛传》中,皇帝与朝臣议事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雍正一人坐在乾清门内,所有大臣都在大殿外站着,有本者上前启奏。

张晓龙说,清朝皇帝处理政事,并不像现在很多清宫剧里说的在一间屋子里。皇帝与大臣共处一室,仅限于皇帝单独召见大臣。“由太监宣召,大臣进了屋,就会跪在一个蒲团上回话。”而正规的上朝议事,正如《甄嬛传》中的场景,这也有个专业说法叫“御门听政”,“之前在纪录片《故宫》里,就有专门一篇讲御门听政的。”

据张晓龙介绍,御门听政是历代较有作为的帝王处理政务的一种形式,因在清晨举行故又称早朝。清朝从康熙帝开始,将御门听政的地点从奉天门(太和门)移至乾清门,每天凌晨,文武大臣列队从午门左右掖门进入,并按品级分列于乾清门两侧。当皇帝就座后,太监鸣响鞭,大臣们行一跪三叩礼,然后九卿六部大臣依次奏事或敬呈奏折,由皇帝作出决策。事情处理完后,再鸣鞭,皇帝起驾回宫,百官退出。

有些清宫戏里,大臣动不动就交头接耳,人声鼎沸。张晓龙说,这也是不正确的。“比如《铁嘴铜牙纪晓岚》里,皇帝在上面坐着,下面大臣斗得不亦乐乎,这也不合当时的礼仪制度。按照规定,御门听政时众臣不得喧哗、耳语、咳嗽、吐痰等,否则将以失礼从严处理。”

误区3

皇帝出行街头百姓围观

皇帝出行,人山人海的围观场面在清宫戏里屡见不鲜。《甄嬛传》改变了这一做法,比如皇帝在宫中出行,所到之处宫女太监都是面壁而立,让观众很好奇。

张晓龙表示,围观皇帝是错误的做法。早年他曾特意请教过婉容皇后的弟弟郭布罗·润麒,“他说,你们现在的戏,皇帝出行,两边的老百姓都伸着头,恨不得摸着皇上,那是不可能的。皇帝出行的仪仗应该是这样的,前面有引领太监,嘴里发出嘘声,轰老百姓,老百姓知道皇宫里面出来人了,要面朝墙站着,要是没有墙,也是背朝皇宫。”张晓龙说,转过身去,第一目的是保障皇帝的安全,另外也是表达皇帝至高无上的威严,“龙颜是不能随便看的。”

误区4

太医诊病直接接触身体

太医是清宫戏里的一个重要元素,曾有雷剧,太医给格格治伤,又是扒衣又是检视伤口。相比之下,《甄嬛传》中,张晓龙演的温太医诚惶诚恐,进退有度,颇为合理。

张晓龙透露,太医如何给后宫娘娘们诊脉,历史记载是“悬丝诊脉”,因为宫廷尊卑有序、男女有别。太医为娘娘、公主们看病,不能直接望、闻、问、切,只能用丝线一端固定在病人的脉搏上,御医通过丝线另一端的脉象诊治病情,俗称“悬丝诊脉”。但这种方式如果在电视剧里直接呈现,显得太玄了,太像神话了,于是《甄嬛传》采用了变通的方式。“用一块布盖在手腕上,诊脉时,太医跪下,低头,不去看妃子们的脸,这是既能诊到脉,又能体现男女授受不亲的折中方案。”

太医的礼仪除了体现在诊脉过程中,还包括进退场。“我演的温太医,会退很多步之后再转身走。我在甄嬛面前,在皇后、各嫔妃面前,眼睛都没有直视过她们,都是垂着眼睛的,这是尊敬。”在剧中,温太医与甄嬛、眉庄都有感情,张晓龙说这个角色很难演:“台词基本没什么感情,但又要演出感情来。不过,不管观众从哪一集看,都能从我的眼睛里看出我的爱。”

误区5

外男后宫里无障碍行走

礼仪上严谨的《甄嬛传》,也并不是无可挑剔。比如,后宫妃子有事没事就往皇帝的书房跑,路上还经常能碰到个大臣啥的,还会点头打个招呼。最有趣的是皇帝的弟弟果亲王,居然可以满后宫地转,结果就是他爱上了皇帝的女人甄嬛,并惹出无数事端。

张晓龙表示,这些情节是不得已而违背礼仪。“如果完全按历史拍就没法看了。因为妃子和大臣是见不着面的,除皇帝外的男人,也是不能在后宫里转的。但如果谁跟谁都碰不上,怎么可能有故事?怎么可能有感情戏?”

不过,张晓龙认为,果亲王能在宫中行走,虽然有违礼制,但也未必全无可能。“皇上对一个国家来说是顶天的,这些礼制是他定的,当然他也能改变礼制。果亲王是他欣赏的人,有时候他是可以为自己欣赏的人改变规矩。这在之前的朝代,也有这样的特许,皇帝是可以破例的。”

本报记者许青红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6月7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6月2日,世界大部分地区欣赏到美丽的日偏食。当时,日偏食首先在亚洲东部登场,而后向后移动,驾临西伯利亚、斯堪的纳维亚、冰岛、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州上空。 在一些地区,太阳在6月永不落山,观空爱好者很难欣赏到午夜日食。

  1.日偏食


日偏食(图片来源:ChinaFotoPress/Getty Images)

  2日,中国长春上空出现的美丽日偏食,月球正一点点“啃食”日盘。

  2.月球开始穿过


月球开始穿过(图片来源:B. Art Braafhart)

  芬兰拉普兰上空出现的日偏食。摄影师阿特·布拉哈特表示,这是2011年当地第一次出现夜半太阳。他在一封邮件中说:“当时的观察环境堪称完美,日偏食在云朵的衬托下更加美丽壮观。”日食在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出现,从地球上看,月球遮住了日盘部分区域或者全部遮盖。

  3.太阳笑脸


太阳笑脸(图片来源:B. Art Braafhart)

  芬兰北部上空出现的太阳“笑脸”,此时,午夜日食正在上演。这是2011年出现的第二次日偏食。当地球穿过月球的半影时,日偏食就会出现。发生日全食时,太阳完全被月球本影遮盖。本影在地球表面形成一条非常狭窄的带区。

  4.美丽的地平线


美丽的地平线(图片来源:ChinaFotoPress/Getty Images)

  2日早晨,中国长春,被薄雾笼罩的山脉上空出现日偏食。当地时间凌晨4点至5点,中国北部和日本北部地区均出现日偏食,天文爱好者尽情欣赏月球一点点“啃食”日盘的景象。不久后,俄罗斯西伯利亚上空也出现日偏食,此时的太阳有大约60%的区域被月球遮住。日偏食从东向西移动,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当地时间1日晚上大约11点30分,欧洲远北地区的天文爱好者也欣赏到日偏食。

  5.太阳秀


太阳秀(图片来源:ChinaFotoPress/Getty Images)

  中国长春上空出现的日偏食,太阳部分被地平线遮住。此时,月球正在地球与太阳之间穿过。美国威廉姆斯学院日食专家杰伊·帕萨霍夫表示,下一次日食将于7月1日出现,被遮住区域要超过这一次,届时只有南极洲沿海小部分地区能够欣赏到。他说:“发生日食时,不会有任何航班恰巧在这一地区上空穿过,人类不太可能欣赏到这一次的日食。”帕萨霍夫的研究工作得到国家地理学会研究与探索委员会的资助。

发表在栏目: 自然

阿城(左一)为侯孝贤(中)、刘小东捧场。

新京报 (记者牛萌)3月16日,台湾电影大师侯孝贤携团队来到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与200多名粉丝一同分享了围绕画家刘小东拍摄的纪录片《金城小子》。这部时长72分钟的纪录片以刘小东回到故乡金城作画,筹备名为《金城小子》的画展为背景,客观呈现了刘小东的创作历程和返乡情思。放映结束后,侯孝贤、刘小东等主创一同上台与观众互动交流。侯孝贤感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金城。”

许多观众冲着侯孝贤的名声来欣赏纪录片《金城小子》,但事实上侯孝贤的真正身份是《金城小子》的监制,亲手操刀上阵的是侯孝贤的爱徒、台湾知名青年广告片导演姚宏易。据悉,侯孝贤表示姚宏易和刘小东的交情接近20年,他个人也很欣赏刘小东的绘画。去年刘小东准备筹办《金城小子》画展时,与侯孝贤团队一起萌生了拍摄纪录片的构想,“小姚已经是很成熟的导演,所以我当时就决定让他担任现场执行导演兼摄影。”

据侯孝贤现场“爆料”,《金城小子》这个名字是他们的老朋友、作家阿城的点子,而侯孝贤在拍摄过程中探过两次班,与金城的父老乡亲一起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悠闲时光,还在片中献唱了一回KTV。

《金城小子》是刘小东继与贾樟柯合作之后,第二次以创作者的形象进入著名导演的镜头视野。据悉,从3月19日至4月9日期间,UCCA艺术影院将于每周六独家放映《金城小子》。

发表在栏目: 文化


LG电子模特在上月的美国拉斯维加斯“2011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11)”上介绍将用于“Optimus 3D”的屏幕

 

  本月14日,2011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2011)将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幕,据大会相关报道透露,作为全球领先的手机生产商,韩国LG电子将在本次通信大会上,发布一款支持3D视频的重放与录制的新型智能手机。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这款智能手机暂称Optimus 3D,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屏幕为4.3英寸,无需眼镜也可以在30到50厘米远处用裸眼欣赏3D视频。另外,消费者在不同角度看屏幕能看到不同的影像,使画面呈现立体感。
 

  据悉,这一手机屏幕是由LG Display负责生产。利用设置在背面的摄像头可拍摄3D照片和视频,同时具有通过网络传输3D信息的功能。LG电子计划在2011年下半年向全世界推出这款手机,但科学网得到的消息是,三星电子也正在研发3D智能手机。
 

  而三星电子为避免3D智能手机与同样属于高价产品的Galaxy S后续产品形成竞争格局,计划在下半年推出3D智能手机。无独有偶,据SEANET、Into Mobile等海外IT网站最近报道说,苹果也要求合作公司研发用于下一代iPhone的3D屏幕。
 

  目前的主流3D技术还离不开特制的眼镜,这对于体验立体的视觉体验无疑会打一折扣。因此IT业内人士分析认为:“3D智能手机的屏幕小,只有一个人看,因此比电视更容易引入无需眼镜的3D技术,从今年开始将比3D电视更快普及。”

  (亚高)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周三, 15 9月 2010 01:26

为何坏女人魅力指数高

一个男人对她说:你真是个十足的好女人。

另一个男人对她说:你真是个让人头疼的坏女人。

于是,第一个男人成了她的过客。第二个男人成了她的爱人。

没有女人想做一个十足的好女人,即便她真的是一个十足的好女人。

曾经,贤惠、文静、贤妻良母,是极褒义的词汇,是对一个女人的最高评价。

但时至今日,这些词汇在年轻一代女人心目中几乎全成了贬义词。

女人眼里,“坏”是一种可以提升魅力和身价的气质,一个好女人,男人会欣赏,一个坏女人,男人会迷恋。“欣赏”与“迷恋”之间,女人们在互相攀比。

男人与男人,比的是能力指数,女人与女人之间,比得是情欲指数。一个女人,不论你多么端庄娴淑善良大方,不能第一时间激发起男人的欲望,就算不上有魅力的女人。

中国的四大美女之所以被称之为四大美女而名传千古,皆是因为,她们都不算真正的好女人,周身充满了政治阴谋和情欲诡计,让一个帝王沦陷、让一个举世无双的男人拜倒裙下,实在是女人极致的荣耀。

没有女人不羡慕她们,没有男人不垂涎她们,情欲中的阴谋成就了情欲中的美人,千年之后,人们依然乐道这群“坏女人”!

男人感慨:这世道,好女人越来越少!

不是的,好女人并未减少,只不过都披上了一层“坏”的外衣。

当然,作为女人,你要明白:“坏”也是有度数的,高度的“坏”是可怕的坏女人,低度的“坏”是可爱的坏女人。

烟酒不沾,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未必是诱人的生活方式。情爱之中,如果事事以“好”为标尺,那只能换来“坏的结果”。

女人,“坏”一点,不是坏事……

发表在栏目: 倾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