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每年一度的格莱美颁奖典礼,总是在充满悬念的气氛中被主办方炒得沸沸扬扬。昨天,尽管国内绝大多数人不会在工作时间关心格莱美颁奖典礼的热闹过程,但音乐圈人却议论热烈。作曲家安栋对记者说:“国内歌坛各种颁奖活动层出不穷,怎么不学学格莱美,搞出一个权威一点的来?”

无法形成风向标

昨天的53届格莱美颁发了110个奖项,体积之大、数量之多,可称得上“世界之最”。上音作曲家赵光指出:“格莱美的奖项虽然顾及了古典音乐和世界音乐、跨界音乐等品种,但从颁奖重点和大众的关注度来看,唱重头戏的仍然是流行、摇滚、爵士、乡村等品种。所以,格莱美可以说是美国娱乐市场的风向标。”国内的各类歌坛颁奖活动,品种虽然只局限于拥有最大歌迷群体的流行音乐,但有全国影响力的权威颁奖仍是凤毛麟角,更谈不上有公认的风向标。

奖项设置很模糊

曾多次获格莱美奖和被提名的谭盾告诉记者,格莱美的奖项有严谨的指向性,评委是经资质审定的专业人员,入围、归类、提名和评奖的审核程序也很科学。录音师陆晓幸说,他在2001年获“最佳录音技术”奖时,填写格莱美的资格认定、承诺合约等就有好多份,尽管没去出席,但留声机奖品也以最快时间寄到了上海。而去年马友友的唱片获“最佳古典跨界专辑”,他虽为录音投入很多心血,但只算参与,与奖无关。据了解,国内的排行榜评奖,大多由电台主办,评委多为DJ,听众刷票频频发生,奖项设置存在很大模糊性。由于把颁奖活动当作节目制作,如果入围歌手因故缺席,即使众望所归也会被剥夺资格,导致每到春天各地排行榜颁奖风起云涌之时,歌手们不得不推掉演艺和创作,尽量腾出时间赶着领奖。

颁奖典礼不规范

评选的随意性导致奖项缺少权威性,尽管颁奖现场绚丽热闹,一旦散场,只给观众留下一场演唱会的印象。安栋在分析了近几届的格莱美颁奖活动后说,格莱美涌现的新人歌手,大多先以唱片打下基础,再经格莱美评委们的检验后走向演艺市场,所以,他们的唱功非常了得,甚至出现一经格莱美“镀金”吸纳人气,实力派变成偶像派的现象。而国内的各类颁奖典礼,邀请歌手只看人气,不讲实力,登台演唱,观众不满的现象经常发生。因此,他建议:国内颁奖活动除了要学学格莱美在举办程序上形成规范和科学的机制之外,还要从最基本的举办颁奖典礼宗旨做起。只有办得精彩了,颁奖典礼才会让更多的观众感兴趣,就像格莱美一样。本报记者 杨建国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周五, 17 12月 2010 18:51

伦敦肺结核病例10年急增五成

最新研究显示,英国伦敦的肺结核病例在过去十年急增五成,是名副其实的西欧肺结核之都。 权威医学杂志《刺针》周五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报告指出,英国一年新增逾九千宗肺结核病例,而伦敦是重灾区,佔了三千四百五十宗,是全英确诊病例的四成。 伦敦大学学院全球肺结核专家祖姆拉说,伦敦的情况令人想起九十年代美国监狱发生的多重抗药性肺结核大爆发。 祖姆拉指出,伦敦的住屋欠佳,通风不足及过于挤迫,都是肺结核大爆发的主因。他指伦敦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都是集中在移民、难民、露宿者、吸毒人士、囚犯和爱滋病带菌者身上出现。  大部份患者都是在海外出生,但并非新移民。约八成半病例都是来英定居至少两年者,意味并非境外传入,而是在境内染上。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