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月19日,《精诚笃爱——孙中山与宋庆龄文物特展》日在台北开幕,首日吸引数千台湾民众入场观看。图为一位年轻女性(中)被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多幅老照片所吸引。
    图为北京宋庆龄故居提供的苏绣“吉庆有余”百子图被面,此为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婚后宋母补送的嫁妆之一,被面上绣有100个神态各异的男孩,还绣有“吉庆有余”、“多福多寿多男”等吉祥话。中新社记者 董会峰 摄

  中新社台北2月19日电(记者 董会峰 符永康)《精诚笃爱——孙中山与宋庆龄文物特展》19日在此间开幕,首日吸引数千台湾民众入场观看。

  参与主办的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秘书长陈春霖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由于历史、政治等原因,台湾民众对宋庆龄知之甚少,在一段时间里甚至忌讳谈论宋庆龄。如今,宋庆龄珍贵文物顺利来台,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与孙中山先生的文物一起展出,具有里程碑意义。

  他说,适逢辛亥革命100周年、宋庆龄病逝30周年。从两岸文化交流的角度看,这个展览的议题很特别,是“宁静的一大步”。

  该展览共展出珍贵文物90余件,展品以北京宋庆龄故居馆藏为主,辅以台北“国父纪念馆”和中国国民党党史馆部分文物资料。展览分为“求索奋斗”、“求学立志”、“世纪情缘”、“十年相伴”、“巨星陨落”、“清菊雅石”六部分,生动再现孙中山和宋庆龄携手相伴、甘苦共尝的真挚情谊,反映了两位伟人振兴中华、风雨同舟的世纪风采。

  其中,北京宋庆龄故居馆藏的56件文物系首次在台展出。孙中山穿过的西服、用过的手杖、怀表、筷子、礼帽,签署遗嘱所用的钢笔,以及宋庆龄的名片、手绢、旗袍等都是难得一见的文物。而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结婚礼物毛瑟手枪、宋母补送的嫁妆苏绣“吉庆有余”百子图被面等,弥足珍贵。

  当日下午,中新社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前来观看的民众和游客络绎不绝,人们无分男女老幼,看得津津有味。一位长者贴着玻璃板仔细观看孙中山先生的遗嘱,久久不愿离去。一个7岁男孩被百子图被面所吸引,他对记者说以前不知道宋庆龄是谁。和朋友一起观展的周小姐也说,她以前不了解宋庆龄其人,看了大开眼界。

  主办单位告诉记者,截至下午4时,电子统计已有2600人次入场。因为有台北灯会在纪念馆外举行的原因,到晚7时闭馆时,观看展览的人次有望突破4000人次。

  同日上午,举行了开幕仪式。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张文康、前国民党秘书长许水德、前“陆委会”主委张京育等人为之剪彩。

  该展览将持续至3月30日。(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华网开罗2月17日电(记者朱俊清 李来房)埃及文物国务部长扎希·哈瓦斯17日宣布,埃及博物馆在骚乱中丢失的法老埃赫那吞雕像被找到,这是埃及博物馆寻回的第四件在近期骚乱中遗失的文物。

  哈瓦斯说,这尊雕像是一位参加游行的16岁少年在解放广场一个垃圾桶旁发现的。该少年的舅舅是埃及美国大学的教授,他认出这尊雕像后将其送还埃及文物部。

  这尊埃赫那吞雕像由彩色石灰石制成,法老头戴蓝色陶瓷桂冠,手捧献祭托盘,立于雪花石质底座之上。埃及博物馆馆长塔里克·阿瓦迪说,这是埃赫那吞最美的雕像之一,显示了法老时期埃及艺术家的精湛技艺,这尊雕像修复后将在埃及博物馆的专门展厅展出。

  埃及1月25日爆发全国性大规模抗议以来,位于解放广场的埃及国家博物馆遭破坏分子闯入,8件文物遗失,迄今已寻回4件,包括圣甲虫之心、沙瓦布提甬以及托举图坦卡蒙的女神雕像。博物馆正在进行文物清点,最终结果将于近日公布。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高处俯拍的三坊七巷。 郑帅摄 高处俯拍的三坊七巷。 郑帅摄

  本报记者 赵鹏

  事件回放

  福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的三坊七巷,将告别免费参观的日子。作为福州最热的景点,三坊七巷景区内的14处部分国家级、省级文保单位从下月5日起试行收费,票价为每张160元,第一年暂定价120元。

  另外,凡是列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景点,不会收费。

  粉墙,灰瓦,青石板。不知深处藏雨巷。

  浓荫,细雨,夜悠长。但有诗人觅丁香。

  2011年元宵节前,三坊七巷依旧是花灯万盏,游人如织。却也正在此时,三坊七巷身陷“该不该收门票、该如何收门票”的一场争论之中。

  【质疑】文化遗产不应该收费

  【回应】目的并非拿文化赚钱

  三坊七巷,始于唐、成于宋、兴于明清,更盛于清末民初。对于福州来说,其巨大的文化价值,可以用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三坊七巷管委会负责人林矗的评价来形容:“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明清建筑的博物馆、近代名人的聚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地。”

  在这片40多公顷、680多亩土地上,以南后街为中轴线,光禄、衣锦、文儒三坊在西,宫、黄、塔、安民、杨桥、郎官、吉庇七巷在东。200多座现存建筑中,有159座为保护建筑,其中有9处国家级、8处省级、2处市级、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可以说,中国千余年里坊格局停留于此,江南建筑模式亦保存于此。

  许多历史名人也从这里走了出来:黄花岗烈士林觉民,著名思想家、翻译家严复,近现代作家林琴南、冰心、林徽因……用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的话来说,那就是“一片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

  就是这样的一片文化遗产,而今也要收费,听上去总有些别扭。“我们是按照国家‘二级以上文物允许收费’这样的相关政策执行。目的不是拿文化赚钱,而是为了真正保护这块无价的文化遗产。”林矗这样表示。

  据他介绍,收费标准制定是根据这14个景点的拆迁、修复、布展、保安、宣传、广告、工资等日常管理费累加平摊之后测算出来的,实际单位成本为394.94元,实际定价为每张票160元,第一年暂定价为120元。

  2月17日,元宵节。记者在三坊七巷景区随机采访了一些游客,很多人表示对收费可以理解,但普遍认为120元的价格太高了。“比北京的故宫还高,这也太贵了吧。幸亏我们今天先来了。”“前几天国家不还说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三馆’这些公益事业地方都要实行免费吗,那三坊七巷为什么要收票?要是这么贵,下回我肯定不会再来了。”“既然是中国的文化遗产,那就更不应该收费了,这该当属于全国人民共有文化遗产。”

  【质疑】收费会导致游客减少

  【回应】开发和维护投入巨大

  由于历史原因,三坊七巷一度保护不善。据统计,直至2006年三坊七巷开始正式大规模改造之前,这块土地上竟住有3700多户、1.6万多人。

  而且由于是旧时建筑,没有任何现代市政配套,没排水、没厕所、没煤气;电线、电话线更是任意飞天横架,密如蛛网;原本以经营古籍、古董、古玩为主的南后街,竟成了花圈一条街;每日清晨,各个坊巷内家家户户门前,一溜摆放着马桶,臭气熏天。

  其间,三坊七巷经营权还曾被转手给社会第三方,境遇更是雪上加霜。

  2005年底,福州市委、市政府收回经营权,其后又于2006年7月开始实施大保护修复工程,而第一难题就是搬迁安置。为此,福州市专门支出近30亿元,为三坊七巷居民寻找新家园,政策是每户至少可分得一套不低于45平方米的套房。搬迁工作由此顺利完成。

  紧接着,是市政配套工程建设和建筑修复工程。到目前为止,又花费16亿多元。虽然三坊七巷于2009年正式对游人开放,但实际上还有10余处文保建筑和大量历史建筑尚未修复。

  元宵节,记者在三坊七巷整片区域内看不见一根电线、没有一处积水,甚至在每条不足4米的坊巷口处,还都配备了一种特别的、像四轮沙滩摩托车一样的小型专业消防车。

  然而,旧痛刚去,又添新伤。在国家级文保单位“小黄楼”内,管委会花了几万元刚刚配置好的几整套古桌椅,只一个春节,便已被游人全部坐烂、拆坏。“能不坏吗?那几天每天20多万名游客,根本不听你的,管不住。”保安诉苦道。

  居民林先生还住在三坊七巷的黄巷里,他也是刚刚听说要收费的事。“我挺矛盾的。”林先生说,自打景区建好开放以来,住的环境比以前“那不知要好了多少倍”。这让他很开心。可也有闹心的事,那就是游客太多了。“他们一来,几乎每个院落都要进。尤其节假日来这么多人,对我们生活干扰太大了。”

  可林先生的邻居却有别的想法,他担心这么贵的票价,游客肯定会来得少了。“本来还想靠这个生意赚些钱,如果收这么贵,生意肯定不好做了。”

  【质疑】用文化来吸引游客

  【回应】门票全部用于文保

  据介绍,管委会在店铺出租方面有一定的收入,“大约每年1000余万元,但这仍然难以弥补这些古建筑日常维修所需,更别论还要经常遭遇破坏的事情。”林矗表示,“实际上,此次所收取的门票所得中,将全部用于文物保护与传承开发。”

  尽管管委会有以上解释,但社会上仍不乏质疑、不解之声。

  福建省社科院副院长李鸿阶对三坊七巷收费一事表示不太赞同。他认为,作为文化遗产的三坊七巷,其公益性质应不容置疑,作为公益单位就应当向全社会无偿开放,尤其是对社会上的困难群体;其次,三坊七巷还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担负着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职责。“还是应当看得更远一点,真正用文化的力量来吸引游客。”

  目前在三坊七巷内还有留住户500余户、2000多人。他们既是居民、又是文物文化保护传承者。所以按照林矗想法,门票收入中肯定还有一部分会分给他们,动员他们一道参与三坊七巷的保护与开发。“当然收入如果够多的话,当年住房在这14个景点中的已拆迁走的老住户们,如果再回来参观,也应给予一定优惠。”

  据了解,当初管委会方案是:一个景点一张票,10元或者15元。不过在听取旅行社意见后,有关部门选取了统一一种票价的方案。

  可假如14个景点不能一次走完,那又怎么维护游客利益呢?

  “其实这也不难办。”福州市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最近也在积极收集民意,现在正准备实施一套最新方案:“可以在统一的票上做记号。比如说,今天你只参观了3个景点,下回你持此票再来参观,在把14个景点都参观完之前,票一直有效,而且中间还可转赠他人。”

  “最终方案结果要等市政府批准,到时我们会正式向社会公布。总之只要最终能对三坊七巷文物文化保护传承有益,所有技术手段都可以再改进。”林矗这样表示。

  而据最新消息,福州市还在对如何收取门票一事进行认真调研与探讨,仍在积极争取实行单点收费,平均每个景点的票价不超过10元。最终结果还要等待福州市政府最后的决定。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在韩国釜山加德岛发现的新石器初期的公墓

  科学网(kexue.com)讯 2月17日消息,全球各地发现了许多史前人类,引发了无数的争议。近日,墓穴韩国的文物调研机构“韩国文物研究院”17日表示,该院在釜山加德岛发现一处远古时期公墓,并在该公墓发掘出了26具白骨。据悉,该墓葬历史十分久远,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据国外媒体报道,该墓葬是在韩国国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公墓中最古老的一处,且规模为“韩国之最”,因此备受学界关注。在该墓葬发掘出的26具白骨并未叠在一起,每具遗体被单独埋葬,这一点证明该墓葬是“公墓”。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从空间安排上看,墓葬与居住空间有着明显的区别,据此判断,当时的人们已经会把墓地和居住空间分开来设计。这样的推断,将引发考古界业内人士的争议。

  另外,韩国文物研究院方面表示,从埋葬遗体的方法来看,该公墓可能与日本“绳文文化”有关。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子刚”款青玉合卺杯:明代文物,寓意成双成对。


红底描金喜喜字碗:清代文物,同治皇帝大婚用器。

  “给目前仍单身者,希望今年都能交上桃花运。”昨天,故宫微博上晒出多件象征美满姻缘的藏品,并称情人节特供。故宫这种别致的宣传藏品方式,拉近了与市民的距离,网友们纷纷表示,“宫哥太给力了。”据了解,故宫微博自今年1月1日开通以来,粉丝已超过160万。

  微博新晋红人“宫哥”全名叫北京故宫博物院。在网页上,“宫哥”自我介绍如下:“男,1925年10 月10日出生,天秤座,现居北京东城。”1925年10月10日,北京故宫博物院首次对外开放。85年后,它又以微博的形式,进一步贴近公众。记者了解 到,自今年1月1日开通以来,故宫的微博粉丝已经超过160万。

  记者了解到,这个微博实际是由三人团队在管理,两男一女,他们都是故宫博物院办公室负责公共信息方面的工作人员。“我们现在一有时间就要上微博和网友交流,并回答他们的问题。”工作人员常凌星告诉记者,开通微博是为了构建一个交流平台,更好地向公众介绍故宫。

  记者看到,情人节当天,故宫特意推出几件象征美好姻缘的藏品。“子刚”款青玉合卺杯,为双筒相连式, 是明代文物。古时“合卺”多指婚姻之事,合卺杯亦应为大婚所用,寓意成双成对。红底描金喜喜字碗,是清代文物,同治时期生产的“喜喜”字瓷器是同治皇帝的 大婚用器,以餐具为主。故宫微博推出此碗,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对于故宫微博推出的情人节特供藏品,粉丝们的评价是:“宫哥太给力了。”

  故宫博物院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除了微博以外,故宫还有QQ空间、豆瓣小组和淘宝官方旗舰 店。他们希望能尝试各种新媒体,拉近游客和故宫之间的距离,把历史知识和服务信息以最快的速度让百姓知道。以平民的姿态与游客互动,用平实幽默而非晦涩的 学术语言为粉丝答疑解惑。 (记者 王歧丰)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其中一件失窃物品,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木质雕像。
其中一件失窃物品,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木质雕像。

  近日,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主席扎希·哈瓦斯表示,自国内骚乱以来,位于首都开罗市中心的埃及国家博物馆18件文物失窃,大约70件受损。

  哈瓦斯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说,根据博物馆方面统计,18件文物失窃,包括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两座木质镀金雕像、一座法老阿肯那顿的石灰岩质雕像。另有大约70件文物受损。哈瓦斯13日说,当局正着手调查盗窃者身份,“警察和部队打算追查现遭关押的那些犯罪分子。”

  按美联社的说法,一些窃贼上月28日趁骚乱时机经由博物馆屋顶潜入博物馆盗窃文物。

  埃及国家博物馆1858年由法国埃及学学者奥古斯特·马里耶特创建,如今馆藏文物超过10万件,包括图坦卡蒙墓中出土的大量文物,其中图坦卡蒙金质面具最负盛名。

  军方承诺半年后选举

  据新华社电 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发言人13日在国家电视台发表声明,宣布解散协商会议和人民议会,即上议院和下议院,6个月后举行新一届议会和总统选举。

  声明说,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将暂时掌管国家事务,为期6个月,直至议会和总统选举”,以确保权力和平过渡。

  议会上院和下院去年6月、11月分别举行换届选举,时任总统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领导的执政党民族民主党以压倒性优势获得胜利。但反对派认为,选举存在舞弊。

  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当天还宣布中止现行宪法,设立专门委员会,起草新宪法及制定公民投票规则。起草完毕后,将就新宪法举行公投。

  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同时确认,过渡期间,委员会主席、武装部队总司令穆罕默德·侯赛因·坦塔维为国家元首。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前日,颐和园路,颐和园坍塌的围墙正在进行修缮。本报记者 王申 摄

北海公园东门围墙成为大杂院的隔离墙。本报记者 王申 摄

2010年11月8日,2011年2月10日,短短3个月内,北海、颐和园两座皇家园林的园墙相继发生局部坍塌。引发人们对皇家园林园墙保护的忧虑。

北海大墙坍塌后,市属11家公园就对园墙进行综合调查。发现安全隐患35处,包括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天坛,以及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北海、景山、中山公园,它们的园墙都是文物古建。园墙的隐患是怎么形成的?将如何解决?本报对此进行调查。

本报讯 天坛、颐和园、北海等皇家园林将首次整体立项修缮园墙,三个月内,北海、颐和园相继有园墙坍塌。为此,市属11家公园对所属园墙进行普查。发现其中10家公园的园墙有35处(段)安全隐患。

10家公园35处园墙存隐患

皇家园林的园墙也是文物,去年11月8日,北海公园东墙坍塌。今年2月10日,颐和园霁清轩南侧园墙发生坍塌。“坍塌的都是外墙。”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宣传处长陈志强介绍,北海、颐和园都是皇家园林,有外墙,也有内墙,“内墙都保护的很好,但外墙由于紧挨着居民生活区或者大马路,部分存在安全隐患。”

去年,北海的园墙坍塌后,市属11家公园就对自己的外围园墙进行综合调查。调查显示,11家公园中,10家外围园墙共有35处(段)安全隐患,长约6884.7米。其中,颐和园、天坛、北海、景山、中山公园5家属于文物的名园园墙隐患就占了27处,并以颐和园、天坛和北海最多。

靠墙搭建房屋易损坏围墙

陈志强说,目前市属11家公园外围园墙交界处,由于历史原因,有很多单位,以及居民区,他们靠墙建房搭屋的情况都非常严重。其中大部分是违章建筑,没有排水管道、下水道等城市基础设施。居民常年往园墙泼脏水,对墙体造成了腐蚀和损害,这也是北海公园东园墙局部倒塌的主要原因。

还有部分园墙位于马路边,没有绿化缓冲带,受到过往车辆震动的影响较大。这也是颐和园霁清轩南侧园墙发生坍塌的一个重要原因。“相对来说,园内被外单位占用少、园外居民少的公园,园墙保护的都比较好。”

皇家园墙尚未整体修缮过

中国园林大多有围墙,公园园墙作为围合空间的构件,不仅是公园秩序的有力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北京名城文化的独特象征。据统计,在颐和园、天坛、北海、景山、中山公园5座历史名园中,现存园墙25700多米。目前市属11家公园每年修缮文物古建的费用大约是5000万元,但这笔钱,用于公园内古建筑群的修缮都捉襟见肘,花在园墙维护上的就很少了。

陈志强说,有些公园园墙以前也修过,但没有系统修,因为很多园墙被外单位或居民占用,没法统一整体维修,只能是一段一段去维修”。

北海、颐和园园墙相继坍塌后,文物部门也很重视,将首次给历史名园的园墙修缮立项。

发表在栏目: 文化

为建豪华别墅南京将军山明朝古墓群遭破坏
沐氏后人沐广飞站在别墅工地,远处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沐英墓(图中画圈处)已经陷入一片工地之中

  700多年前,明王朝的开国将军沐英死后葬在南京之南,由三山环卫,背靠山脊,面向一片碧绿的湖水。他的历代子孙多封王公,都葬在这里,此地就被叫做“将军山”。

  而700多年后,沐氏后人沐广飞站在将军山的一片别墅工地上,遥望前方的沐英墓,满眼苦涩。在黄色的工地土堆之中,灰色的沐英将军古墓是一个残存的异数,他的子孙的墓有的甚至已经被埋藏在豪华独栋别墅的绿地之下。

  省级文保单位成别墅建设工地

  中国青年报记者日前来到位于南京市江宁开发区的“将军山——复地朗香别墅区”的建筑工地。事实上,沐英墓及其他沐氏王公墓群就在别墅的工地中央。

  周围机器轰鸣,工地塔吊的长臂从坡上俯视着沐英墓,而墓口开着,任人进出游荡。

  记者寻找半天,唯一宣示着开国将军墓仍在的,只有沐英墓前土坡下的两块石碑,半被仅剩的几株野草掩盖。一块石碑上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将军山明功臣墓”,另一块刻着“沐英墓”。

  距离沐英墓不到100米,别墅区项目建设单位悬挂的“以人为本,安全发展,提高素质,促进和谐”的条幅十分醒目。

  沐英墓背靠的已经不能称之为“山坡”了。被彻底砍伐光的土坡上,布满大卡车的车辙,大小石块随时可能滑落,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唯一“保护”着这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是墓入口前下陷通道两边的水泥墙,不足50米长。

  这个地方,就是复地朗香别墅第四期的工地。开发商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集团之一。

为建豪华别墅南京将军山明朝古墓群遭破坏
别墅旁,一些古墓暴露在工人脚下,毫无防护措施

  在多家房产网站上都有对该别墅项目的介绍,该别墅已被标出了“840万元/套”的起价。在售楼宣传词中,项目被形容为“依山而建,营造现代原生态居住场所……周边既有将军山、翠屏山与韩府山三山环绕,又有康厚湖、沐英湖、洗月湖三湖相伴左右……”宣传词甚至谈到复地朗香楼盘的风水:“坡地,乃麒麟地势,属上风上水,复地朗香半山别墅作为将军山唯一南向坡地别墅区,为尚佳的人居之地”。根据该公司网站上的信息,2010年5月16日,复地朗香推出四期二批房源——12栋独立别墅,当天即被认购一半。

  2002年10月,将军山“明朝功臣墓葬区”被江苏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后,沐广飞等众多沐氏后人就将军山开发现状,不停向相关部门呼吁,并上书国家文物局。但挖土机的身影并未停息。

  “价值这么高的古墓,在天天挖掘的工地里,又那么多人随便进出,怎么能不遭破坏?”沐广飞说。

  2006年,位于别墅工地中的沐英第八代孙、黔国公沐朝弼墓被发现遭盗,损失无法估量。除了零星的玛瑙、金银器外,陪葬品被席卷一空,令众多考古学者扼腕痛惜。此事虽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关注,但于“明朝功臣墓葬区”的保护并没有什么实质影响。

  文物成了“私家花园”绿化带

  据南京市博物馆一位要求匿名的考古专家向中国青年报记者介绍,目前将军山已被发现的明朝沐氏王公墓葬有10座,而考古学者预计不止于此。

  记者在工地内还看到,有的古墓顶上堆满了木头和金属建材,建筑工人把古墓形成的拱起当成普通的土包,就站在墓顶上作业、推着小车上下,对“文物”浑然不知。

  在2006年媒体的报道中,落款为“2002年10月”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赫然竖立在沐瓒墓旁。但是当中国青年报记者2010年年底来到这里时,这块石碑已经挪到了“苟延残喘”的沐英墓旁,而沐瓒墓已经消失在了豪华别墅里,成了一块绿化带。

为建豪华别墅南京将军山明朝古墓群遭破坏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沐英墓只剩石碑,几乎没有防护措施

  依照国家文物保护相关法规,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将军山“明朝功臣墓葬区”必须具备相应的保护区域和控制建设区域。根据媒体报道,在2006年的将军山工地,这一保护区域是由竹竿加草绳围起来的,南京市文物局文物处当时的解释是,“以沐英墓为基点,向东、向北、向西各延伸50米,向南延伸的距离要长一些,大概两三百米远。”

  但是目前,甚至连竹竿和草绳都不见了踪影。

  南京市政府曾在2005年7月明确表示,要对沐瓒墓进行保护,在当年给沐氏后人的批复中,明确写道:“南京市文物局正与开发公司协商,保护方案亦将于近期制定并付诸实施。”

  但5年多之后,这个“保护”的结果,却是沐广飞难以接受的。如今,沐瓒、沐朝弼墓已静静地化作了复地朗香别墅里的路边绿化带,栽满小灌木,再也看不出曾经黔国公墓的痕迹。

  在覆盖两座明朝墓的别墅区门口,写着“私家花园、谢绝参观”。想去看沐朝弼墓的沐家人已经多次被小区保安阻拦。

  别墅小区物业负责人刘女士说:“我们是成熟小区,外来人士不能随便进入。小区是已经交付的,我们是物业,你说的这个事我不好处理,如果你要进去,要有正当程序,去找地产商、找政府。”

  “我的天!进去竟然还要经过政府同意吗?”沐广飞说,“圈地都把我们祖坟圈进去了,难道我们扫墓都进不来吗?”

  “不是登记了就能进去的,如果你家在里面就可以,或者得经过住户的同意。”

  “我家不在里面,但我们的老祖宗在里面啊。”沐广飞无奈地笑着说,“只是喊我们老祖宗,他们不会答应。”

  据沐广飞介绍,南京市文物局也曾答复上访的沐氏后人:“在江苏省文物局文件尚未下发前,我局已专门委托东南大学做了设计,根据专家会议的意见,现已完成了对沐瓒、沐昂、沐朝弼墓的结构加固和防水处理,并采取回填的方式进行原位保护,其上及周边的别墅已全部停建。”

  “政府说保护,我们是来看看怎么保护的……”沐广飞说着说着,说不下去了。

  古墓和别墅哪个更重要

  沐广飞为了墓葬区的保护一直四处奔走,“一次次在给政府部门的材料后面写下‘沐氏后人’的落款,混杂着来自历史长河的骄傲和痛心。”

  沐英作为明朝开国元勋,死后被追封为黔宁王,葬于南京将军山。围绕沐英墓地,还葬有自明洪武年至明末沐英家族后代其他重要成员多人,沐家在将军山形成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墓葬群。

  据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专家向中国青年报记者介绍,将军山墓葬众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陆续出土了众多精美文物,“这表明了沐氏家族显赫的身份,是近年明代考古的重要发现”。其中最著名的是被称为“国宝”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众多沐氏后人每年也会从全国各地赶来,进行祭祖活动,而近几年他们只能在工地边烧一炷香。

  “保护祖坟,保护文物,古墓比别墅更重要”,这是在2008年清明节,沐家的男女老少数十人来祭祖时拉起的条幅。

  但现在沐广飞已越来越搞不清楚:“在有些人眼里,古墓文物和别墅到底哪个更重要?”

  复地朗香别墅地块原名为盛唐艺术园,是复地集团的子公司江苏盛唐艺术投资公司2001年从当时的江宁县县政府(现更名为江宁区)购得。据媒体报道,当时江宁县有土地审批权,而当时将军山只有沐英墓一处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5月25日,在距沐英墓约500米的山坡上,建设“复地朗香别墅二期”的工人们发现了一座明代砖室墓。据随后南京市博物馆考古工作人员对该墓进行的发掘,确认该墓为沐英四世孙沐瓒及其夫人合葬墓。

  当年6月15日,南京市文物局召开了关于沐瓒墓遗址保护的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对沐瓒墓及沐英家族墓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表示要对其进行保护。5天后,南京市文物局对别墅开发商正式下达了停工通知书,要求对沐瓒墓周围停止施工。

  2008年3月20日,江苏省文物局对南京市文物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将军山明功臣墓地保护工作的意见函》:

  “近来,不断有群众来信反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将军山明功臣墓地遭到建设性破坏。此事已引起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我局也曾派员进行了实地调查了解,我局认为,墓地保护确实存在着安全隐患,希望你局引起高度重视。为加强对功臣墓地的保护,我局意见如下:

  “一、要求有关方面立即停止在将军山明功臣墓地的一切建设行为,保护好文物保护单位的原生环境。

  “二、尽快划定包括沐英墓、沐瓒墓、沐朝弼墓、沐昂墓在内的将军山明功臣墓地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三、为做好墓地保护及周边环境整治,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建设的关系,请你局尽快组织编制将军山明功臣墓地保护规划,并上报我局审批。”

  在接下来的文物保护拉锯战中,关于省级文物单位到底包含哪几座墓葬,被争论不休。

  南京市文物局认为:“沐瓒墓与沐英墓的直线距离约数百米,未划入沐英墓的保护范围之内。别墅建设项目是在沐英墓保护范围之外,且经过规划部门批准同意。”但沐广飞拿出2006年拍摄的照片,沐瓒墓距离省级文物保护的石碑不足10米。

  2008年5月25日上午,南京市文物局在江宁区文化局组织召开了协调会,商定对新发现的沐氏家族墓葬准备在下一批公布文物保护单位时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扩展项目,也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初步已上报省文物局审核,批准后才能对外公布”。

  至今,这一“初步上报”仍未有结果。

  南京市文物局曾书面答复沐氏后人称:“沐英墓的保护计划已委托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获得江苏省文物局批准,目前正进入施工前期准备阶段。”

  保护施工不见动土,别墅却依然在建。根据江宁区规划局2010年1月28日《关于复地朗香别墅四期规划及沐英家族墓葬区保护情况的答复意见》,该局已于2009年4月21日审批同意了复地朗香四期规划单体方案,“目前,该项目是按我局审批的方案进行建设”。

  中国青年报记者致电江苏省文物局书记沐仁和,他答复2011年1月已协同南京市文物局去现场看过,“具体保护规划和保护范围尚未确定,正在进行之中”。

  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专家认为,土地开发建设是对将军山明功臣墓地破坏最严重的,“第二位的才是盗墓猖獗”。“事实上应该有专门的一块保护区域,同时回填保护,不应当有工地建设”。

  沐广飞至今保留着南京市文物局的一份答复,上面写着:“对沐瓒墓的保护不仅是沐氏后人的事情,更是文物部门的职责所在。我们一定会从大局出发,从长远考虑,切实保护好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一文化遗产。”

  “但所有给我们的回复文件,都只字不提江苏省文物局要求编制保护规划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可是这是要害问题,不应该回避!省里文件要求了多年,这个规划为何迟迟不能出台?难道不是有意拖延,以便开发商顺利建完别墅?!”沐广飞说。

  南京市文物局2009年1月5日宁文物字(2009)2号《关于对复地朗香四期规划调整方案的意见》文件要求,建设别墅时“地形地貌应尽量保持完整、不影响山势完整”。

  “实际上山势已经被夷为平地,地形地貌已被彻底改变,这都是无可挽回的损失了。”沐广飞指着远处孤零零的沐英墓说。

发表在栏目: 自然

  ■ 房企被指毁古墓建别墅”追踪

  据新华社电 近日,南京将军山传出了明朝古墓群遭破坏的消息,明代开国功臣沐英家族墓群“蜗居”某高档别墅小区内,沐英子孙墓葬遭破坏成小区绿化带。对此,开发商自称受害者

  家族墓“蜗居”别墅群

  记者在复地朗香别墅项目的四期施工区域内找到了沐英墓。走近查看发现,墓葬周围已做好了防水和加固工程,墓道也已经铺设完毕。在沐英墓周边数百米之内,均没有在建的建筑和施工车辆。“别人在自家祖坟上盖房子,换谁都难以容忍,这是古墓浩劫!”沐氏后人沐广飞表示。

  对于沐氏后人的指责,复地朗香项目经理叶传红苦笑:“我们也是受害者。”他坦陈,公司的建设项目都有正规手续,是合法的,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退出和补偿制度,现状就是谁碰上文物谁倒霉,这并不合理。

  开发商:项目十年难收盘

  据了解,2001年底,江宁开发区通过市场运作,将该地块出让给江苏盛唐艺术投资公司(后变更为复地公司)开发。2002年,复地朗香项目正式开工。2002年10月沐英墓升格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后,市文物部门随后依法划定了沐英墓的保护范围。

  2010年,经省文物局批准,沐英墓的加固防水和维修保护工作全面完成。2010年7月,市文物局又对新发现的沐瓒、沐朝弼等6处沐氏家族墓进行统一规划,一并作为“将军山明功臣墓”的扩展项目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责成建设单位停止紫线内的开发建设项目,并对方案进行调整,按程序报批后实施。

  “考古发掘费、墓葬修缮费……二十多项费用我们认了,但现在划定了文物紫线范围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型住宅区,况且地下有多少古墓也还没有勘察完,调整规划肯定还要停建一些别墅。一个10万平方米的项目照理说两到三年就可以运作开盘,现在仍是遥遥无期。”叶传红说。

  新法规“先考古,后出让”

  据悉,南京在2010年底出台的《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第四十条提出了“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事先委托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对出让或者划拨地块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即将建设土地“先出让,后考古”的既定传统改成“先考古,后出让”。

  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王志高研究员告诉记者,“考古部门可以在土地出让前进行考古发掘,从根本上有利于文物保护以及土地的后续规划。”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前日,颐和园路,颐和园坍塌的围墙正在进行修缮。本报记者 王申 摄 前日,颐和园路,颐和园坍塌的围墙正在进行修缮。本报记者 王申 摄

北海公园东门围墙成为大杂院的隔离墙。本报记者 王申 摄 北海公园东门围墙成为大杂院的隔离墙。本报记者 王申 摄

  去年11月8日,今年2月10日,短短3个月内,北海、颐和园两座皇家园林的园墙相继发生局部坍塌。引发人们对皇家园林园墙保护的忧虑。

  北海大墙坍塌后,市属11家公园就对园墙进行综合调查。发现安全隐患35处,包括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天坛,以及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北海、景山、中山公园,它们的园墙都是文物古建。园墙的隐患是怎么形成的?将如何解决?本报对此进行调查。

  本报讯 天坛、颐和园、北海等皇家园林将首次整体立项修缮园墙,三个月内,北海、颐和园相继有园墙坍塌。为此,市属11家公园对所属园墙进行普查。发现其中10家公园的园墙有35处(段)安全隐患。

  10家公园35处园墙存隐患

  皇家园林的园墙也是文物,去年11月8日,北海公园东墙坍塌。今年2月10日,颐和园霁清轩南侧园墙发生坍塌。“坍塌的都是外墙。”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宣传处长陈志强介绍,北海、颐和园都是皇家园林,有外墙,也有内墙,“内墙都保护的很好,但外墙由于紧挨着居民生活区或者大马路,部分存在安全隐患。”

  去年,北海的园墙坍塌后,市属11家公园就对自己的外围园墙进行综合调查。调查显示,11家公园中,10家外围园墙共有35处(段)安全隐患,长约6884.7米。其中,颐和园、天坛、北海、景山、中山公园5家属于文物的名园园墙隐患就占了27处,并以颐和园、天坛和北海最多。

  靠墙搭建房屋易损坏围墙

  陈志强说,目前市属11家公园外围园墙交界处,由于历史原因,有很多单位,以及居民区,他们靠墙建房搭屋的情况都非常严重。其中大部分是违章建筑,没有排水管道、下水道等城市基础设施。居民常年往园墙泼脏水,对墙体造成了腐蚀和损害,这也是北海公园东园墙局部倒塌的主要原因。

  还有部分园墙位于马路边,没有绿化缓冲带,受到过往车辆震动的影响较大。这也是颐和园霁清轩南侧园墙发生坍塌的一个重要原因。“相对来说,园内被外单位占用少、园外居民少的公园,园墙保护的都比较好。”

  皇家园墙尚未整体修缮过

  中国园林大多有围墙,公园园墙作为围合空间的构件,不仅是公园秩序的有力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北京名城文化的独特象征。据统计,在颐和园、天坛、北海、景山、中山公园5座历史名园中,现存园墙25700多米。目前市属11家公园每年修缮文物古建的费用大约是5000万元,但这笔钱,用于公园内古建筑群的修缮都捉襟见肘,花在园墙维护上的就很少了。

  陈志强说,有些公园园墙以前也修过,但没有系统修,因为很多园墙被外单位或居民占用,没法统一整体维修,只能是一段一段去维修”。

  北海、颐和园园墙相继坍塌后,文物部门也很重视,将首次给历史名园的园墙修缮立项。

  ■ 典型隐患

  ●北海公园

  地点:北海北夹道南口至北海东门,330米。外侧为居民建筑物及院落,一处公共厕所。

  隐患:年久失修造成园墙结构基础可能出现安全隐患;因居民建筑造成消防通道不畅,也无修缮或抢险加固处理。

  ●景山公园

  地点:公园西南侧,某酒家,建筑物面积约为45×20平米,其建筑与公园西墙南段紧邻。

  隐患:因公园外墙与其外墙密切接触,无法观察墙体状况。且与其后厨相邻,存在一定的火灾隐患。

  ●天坛公园

  地点:内坛墙南墙西段,天坛南门至内坛墙西南拐角,有大量民房依建,已无法查看到墙体。

  隐患:房顶排水直接排向坛墙,对墙体造成破坏。因民房依建,无法进行修缮。还有个别树木距离内坛墙较近,树根生长有可能对墙体造成破坏。

  ●颐和园

  地点:颐和园宾馆至北如意门园墙,1420米。

  隐患:墙体为掺灰泥砌法,强度低,多年雨水冲刷、渗入导致内部空鼓,结构疏松。墙体位于马路边,受到过往车辆震动的影响。已坍塌6米。

  ■ 对话

  “墙外私搭乱建尚难解决”

  园墙的隐患如何消除?是否会建隔离带?昨日,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综合处处长袁鹏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新京报:这次调查,特别是几座皇家园林的园墙都是文物,都发现了一些隐患,有什么好办法解决?

  袁鹏:首先隐患情况要了解清楚,修缮到底需要多大的规模,需要多大的投资,要做一个总的规划,然后再跟文物主管部门,跟市政府来商量解决这个问题。

  新京报:像北海和天坛,墙外存在居民区,有些建筑直接就是搭在墙上,是否私搭乱建,有多大面积,这个有没有调查?

  袁鹏: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因为它在公园以外,类似城中村,属于环境整治的范畴,我们没有这么大的权力去调查和单独采取行动。

  新京报:如果是私搭乱建,能否与城管配合来整治?

  袁鹏:恐怕光靠城管也解决不了,这些私搭乱建都是历史造成的,没有合适的拆迁方案,很难解决。

  新京报:这些问题是市属公园特有的吗?

  袁鹏:不仅是市属公园,其他公园也有这个问题,比如说,十三陵,长城,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先蚕坛,这些单位也有类似的问题。

  新京报:最后是否会联合起来一揽子解决?

  袁鹏:这跟政府的财力和财政计划有关系,要逐步来,现在是应急,先解决眼前最着急的事,保障安全,保护文物。其他就要通过协商,列入计划,以后逐步实施。

  ■ 现场

  “没有把墙拆掉就是保护”

  北海公园的东大墙底下,76岁的李荣海从小在这儿长大。他小时候,东大墙外有一条夹道,可以从南走到北。但现在,这条夹道还能走的只剩下了300多米。其他地方都盖上房子,堵死了。

  “原来大墙不挨着民居,夹道也很宽,能跑马车。”但现在,因为居民搭建了各种临时的建筑物,堆放煤等杂物,使得夹道也变得很窄,车根本进不去,只能进去小三轮车。

  唐山大地震后搭建房屋增多

  李荣海回忆,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人突然多了起来,靠着墙搭起了很多帐篷,后来变成简易房,再后来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沿着东大墙走,可以看到,有些墙边种花草,有些在墙上搭了一些支撑架,或者在墙上钉钉子,晾晒衣服等。几乎所有挨着民居的墙上,都有泼过水的痕迹。

  园墙是古墙,大家怎么不好好保护呢?李荣海笑了,“我们好好保护了啊,没有将它拆了。”在他看来,北京城墙被拆了,那才是破坏。

  至于挨着它盖房,或者钉个钉子什么的,并不算事。因为古墙也是墙。当时人多,没地方住,总要先解决人的生活问题。李荣海指着故宫的方向说,“要不是有护城河,故宫墙下也会盖满房的。”

  天坛部分外墙无法修缮

  而天坛公园也被相似的问题困扰,该园南坛墙沿线多为居家住户,倚坛墙私搭乱建现象严重,房顶雨水直接向墙体排放,造成部分墙段墙帽全无,顶部土心都裸露出来了,甚至墙顶还长出了杂树,整个墙体也开裂变形。

  修缮围墙甚至能引起居民抗议,北海公园基建科科长郑茂林介绍,2006年,公园对园墙进行修复,啤酒瓶子就从墙外飞进来了,工人就没法干活了,到现在,还剩十米左右的墙没修复。

  天坛公园副园长曲禄政表示,公园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修坛墙,能修的地方都修了,但到了南内坛墙,因为有外单位或民居占用着,房子紧挨着墙体,无法施工,现在还是这样。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林文龙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第 10 页,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