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前,山西作家曹乃谦又“被诺奖”了,这已不是他“差点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次了。
不少媒体都报道了曹乃谦入围诺贝尔文学奖复评名单的消息,报道称,来自世界各国的210名入围作家中有20人进入复评,山西作家曹乃谦就名列其中。但很快,作家本人说话了,称其未接到通知或是邀请。相关专家随后辟谣,诺奖和茅盾文学奖不一样,从未有过宣布200名、20名或者5名入围名单的规矩。作家李洱因此为曹乃谦打抱不平:“我与曹先生有过一面之缘,知道曹是个好人、老实人,请不要随便拿老实人开玩笑。”
63岁的曹乃谦说话是山西雁北口音,外表像个地道的“乡巴佬”,他那篇带着浓厚乡土风味的小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早在几年前就被读者熟知。
其实,曹乃谦跟诺奖扯上关系倒也并非空穴来风。数年前他就曾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的马悦然称为“中国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之一”。作家王蒙也曾在公开场合传递过类似的消息。2005年10月,马悦然还到曹家一叙,结果曹乃谦家的门槛快被媒体踏破了,有报道称“各地记者三更半夜堵在他家门口,熟的不熟的邻里见了他都笑着贺喜”。2008年,甚至还曾出现过一个纯粹搞笑的“新闻”段子,以媒体记者的口吻发出了长篇消息,“报道”了曹乃谦获得了当年诺奖后,来自各方的反应。可以说,曹乃谦隔三差五地总是和诺奖扯上关系,甚至被铁定为中国作家最逼近诺奖的人。时至今日,曹乃谦距诺奖终于“只有一步之遥”了。
在一次次“被诺奖”之后,曹乃谦不再单纯是一位作家,已然变身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一个虚幻符号,而且这个虚幻的符号在逐步添加着内容和作料,让一些人一次次获得虚假的满足感。
正是因为这个虚幻符号的存在,诺贝尔文学奖和中国作家产生了莫名其妙的勾连。当然,这个诺奖符号必须由曹乃谦来完成,因为他不是体制内作家,让他来扮演这个角色不用冒太大的风险,更何况他还是个公认的老实人。
但我们不得不说,曹乃谦一次次“被诺奖”,跟那个名叫“中国诺奖情结综合征”的病不无关联。每年10月是诺奖颁奖的日子,中国各方人士对诺奖的关注度比谁都高,谁是获奖者,哪些出版社出过获奖者哪些作品,获奖者是否来过中国……这些话题会被一一细致梳理,就怕漏过一丁点儿细节。很快,读者会发现,即便是从未听说过的获奖者的作品也会很快上市。周而复始,年年如此。
可以说诺贝尔文学奖在国内,已经建构起一个自成体系的链条,媒体、作家、评论家、出版机构、书店,甚至是一些地方官员都是这个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组成了一个奇妙的利益共同体,说他们中的一些人患上“诺奖情结综合征”并不为过。
“诺奖情结”就像一股暗流,平时看不出丝毫动静,在不经意间它总会露出峥嵘,显示其倔强生存的秘密。而在这个“情结”面前,作家被无情地利用,而我们的文化自信也被一点点消减掉。
五位获奖作家张炜、刘醒龙、莫言、毕飞宇、刘震云(从右到左)在颁奖典礼上王觅摄影
9月19日晚上,第八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国家大剧院举行。8月20日,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经过五轮评奖产生五部获奖作品:《你在高原》(作者:张炜)、《天行者》(作者:刘醒龙)、《蛙》(作者:莫言)、《推拿》(作者:毕飞宇)、《一句顶一万句》(作者:刘震云)。在颁奖晚会上,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致辞说:能够传世后世的经典作品是由作家写出来的,也是由千千万万的读者读出来的,可以说伟大的作品是由作家和读者们共同完成的。五位获奖者分别发表了获奖感言。
获奖感言
张炜:写得越久面临的问题越多
茅盾先生那一代作家提出为人生的文学主张,这在今天仍然对我具有深刻的意义,其实一个写作者写得越久面临的问题越多。比如说现在能否在文学风气已经迥然不同的现实环境中,仍旧学习那一代杰出作家所秉持的精神,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为一部书工作了那么久,多少有点像一场文学马拉松。其实对我来说长长的跋涉早就开始了,而且还要继续下去。所以我会珍视各种援助、倾听各种声音,只为了将来能够写得更好一些。我一直沉迷于写作之中,想让自己所具备的一点点想象力,以及稍稍不同的文学个性都不足以让我走的更远。显而易见,将来我还需要更大的勇气,做出更大的努力。
刘醒龙:天赋之上还有无限的天职
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需要对本土文学特质的坚守和坚持,文学不是自生自灭的野果,而是代代相传的星火。在写作中追求天赋原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我们还要记住在有限的天赋之上还有无限的天职,当天职被忽略和遗忘时,最终的受害者将是我们自己。今天是我老父亲86岁生日,刚好20天前我回到了距离黄州只有20公里一个叫做刘家湾的小地方,在爷爷长眠的那个小山上为年迈的父亲寻找最后的安身之地,在爷爷的坟头上我长跪不起,父亲在说着我这个爷爷最爱的长孙的点点滴滴,那时候我不能丝毫记起文学,等到我一步一步离开茅草和水稻,十里百里朝着城市远去,才发现缭绕在身前身后的是文学情愫。一个人的生命之根,是感恩的依据,也是文学情怀的根源。每个读书人都有永远摆脱不了的情结,于我而言这情结的名字就叫文学,无论文学是辉煌还是寂寞,也有它永远摆脱不了的情结,这个情结的名字就叫诗意。此时此刻无望无际,生命之上诗意漫天!谢谢。
莫言:“将自己当罪人写”
沈从文先生曾说过:小说要“贴着人物写”。这是经验之谈,浅显,但管用。浅显而管用的话,不是一般人能说出来的。我改之为“盯着人写”,意思与沈先生差不多,但似乎更狠一点,这是我的创作个性决定的。
《蛙》出版已近两年,期间多次接受过媒体采访。许多人也曾问我:这部小说到底是写什么?我说:写人。写“姑姑”这样一个从医50多年的乡村妇科医生的人生传奇,她的悲欢与离合,她内心深处的矛盾,她的反思与忏悔,她的伟大与宽厚,她的卑微与狭窄。写出她与时代的和谐与冲突,写出她的职业道德与时代任务的对抗与统一。写的看似一个人,实则是一群人。
《蛙》也是写我的,学习鲁迅,写出那个“裹在皮袍里的小我”。几十年来,我一直在写它人,写外部世界,这一次是写自己,写内心,是吸纳批评,排出毒素,是一次“将自己当罪人写”的实践。
揭露社会的阴暗面容易,揭露自己的内心阴暗困难。批判他人笔如刀锋,批判自己笔下留情。这是人之常情。作家写作,必须洞察人之常情,但又必须与人之常情对抗,因为人之常情经常会遮蔽罪恶。在《蛙》中,我自我批判得彻底吗?不彻底。我知道。今后必须向彻底的方向努力,敢对自己下狠手,不仅仅是忏悔,而是剖析,用放大镜盯着自己写,盯着自己写也是“盯着人写”的重要部分。
12月8日,纽约,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俞渝夫妇(前排两人)与工作人员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外合影。图片/CFP
放弃铁饭碗下海当书商,创立当当网11年后登陆纽交所,近期高调应对图书价格战
创业、融资、上市、暴富、做偶像或导师;中国人已经越来越熟悉互联网造富的轨迹。但刚晋升富翁的李国庆在最后一环“脱轨”了。
他与妻子俞渝共同创办的当当网于12月8日在纽交所上市并大涨,当日他们纸面上的财富将近10亿美元。
在随后进入的上市缄默期,李国庆在微博上表现得飞扬跳脱且富有攻击性。
他声称邀请了初恋女友出席上市庆功宴,掀起了电子商务界怀念初恋女友的小高潮。
他表示“不幸”接受了对冲基金的投资,还形容他们“只要赚了大钱就舔你屁股”。
他还与另一B2C巨头京东的掌门人隔空交锋,图书价格战愈演愈烈。
他还是那个低调坚持了十年,“在垃圾上跳舞”的李国庆吗?
不只是简单的“李大嘴”
李国庆被评价为办事风格非常锐利,有冲劲,绝不是那种有勇无谋的冲。
“他其实是个性情中人。”王力(化名)告诉记者。“你们以前没跟他近距离接触过,所以这几天觉得他变化大。其实他在公司里就是这个风格,在会议室里会直接指着人骂娘。他的这个脾气,很多中国人可能受不了,但老外投资人挺认的,加上俞渝跟他们关系也很好,所以当当的发展还挺顺。”
王力曾是当当网某部门经理,即使离开当当网已经有一段时间,提起李国庆来还是津津乐道。
46岁的李国庆在微博上表现出攻击性,熟悉他的人认为,他的性格一直是这样。2004年,当当网刚获得了老虎基金的投资,李国庆随即推出“比价系统”,每天扫描其他电子商务网站的商品,与当当同样商品的价格进行对比。如果对方价格更低,比价系统会自动调低当当商品的价格,调价幅度通常为10%。
中国人的购物习惯本来就是货比三家,“当当与其被动地接受用户的这种比较,不如主动将价格调低,免得麻烦。”李国庆如此解释他的进攻。据当时业内人士的估算,仅仅是这一个主动调价,当当网的利润可能就有四成会受影响。
“国庆的办事风格非常锐利,有冲劲,不过他绝不是那种有勇无谋的冲。很多看似冲动的事,他都有安排和筹划。”徐智明认为,李国庆并不像有些人以为的那样,简单地只是“李大嘴”。
徐智明是龙之媒书店和快书包网上书店的创始人,曾经担任“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非国有书业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非工委)的秘书长,李国庆是这个委员会的第一任主任。
非工委是代表中国民营书业企业的社团组织,由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直接领导。在2001年加入WTO的大环境下,有关部门认为民营书业也应该有个代表组织,非工委应运而生。这个委员会的任务就是促进民营书业与政府的沟通,为民营书业争取公正的生存环境。
争取民营书业“国民待遇”
李国庆领衔的非工委为民营书业争取发行权,同事称其非常敢说,常对主管领导尖锐放言。
非工委的境况一直很窘迫,因为没有官方经费,运作全靠会员捐款。协会刚成立时没有专门的办公地点,就在李国庆的办公室办公。即使这样,李国庆的干劲仍然很足,他宣布了他的目标,是要为民营书业也争取到“国民待遇”。
根据加入WTO时所做的承诺,到2004年12月1日,我国将对外资开放全国各地所有图书零售市场,到2006年12月1日,外资企业就可拥有全国范围的总发行权。
李国庆的继任者、非工委第二任主任薛野回忆说,“当时国内的民营书业没有充分和平等的分销权和主发权,北京的书店老板不能到上海开分店,搞二级批发必须‘戴红帽子’。我们提出的问题是,给外资企业的权利给不给中国人,是先给还是后给?”
为争取这一“国民待遇”,非工委和李国庆做了大量工作。徐智明回忆说,李国庆那时候体现了鲜明的“冲劲”,在书业的民营与国有企业平等方面,他非常敢说。而且他往往是趁上级主管领导在的时候尖锐放言。
经过几轮实质性的工作和对话交流,最后政府主管部门明确态度:民营书业的分销权和主发权可以“先给”。2003年9月《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正式实施,其中采纳了不少非工委提出的建议,在《规定》中,民营书业终于“名正言顺”——允许以成立出版物总代理公司、批发公司、连锁公司等形式进入中国出版物发行领域。
2004年4月,山东世纪天鸿书业有限公司首家获得“出版物国内总发行权”。李国庆和非工委取得了初步胜利。
丢掉铁饭碗变身书商
李国庆北大毕业后曾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后来辞职下海办公司卖书。
但在非工委的另一位重要干部贾志文(化名)看来,李国庆又不单单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其实他在非工委和当当之间分配精力很有技巧。他保持着对非工委工作结果的适当预期,但又绝不会陷进去拔不出来。当当网始终是他的主业。”
徐智明对此则描述为:“李国庆有深深的‘图书情结’。你别看当当网现在进军百货业,做B2C,但他不会牺牲在书店上的发展。”
1987年,作为北大学生会副主席的李国庆毕业后,进入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农村政策。由于工作时间较为自由,他参加了部分丛书的编纂工作,在与出版社的频繁交道中,他建立起了对出版业的了解。
在十四大召开之后的1993年,一股新的下海狂潮席卷全国。李国庆也辞去了铁饭碗,以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部联合的名义开办了“北京科文经贸总公司”,他自任总经理、总裁。公司的业务之一,是从西方引进一些管理类书籍销售。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钱非常好赚,用今天的话说,李国庆成了一个大书商。
书可以从先进国家引进,但销售渠道却只能用本地的。当时新华书店基本垄断了全国的图书销售渠道,李国庆发现,卖书比引进书难多了。在事业遭遇瓶颈的时候,他的初恋女友也离开了他。后来他在微博中回忆说,女友认为,他的事业是“在垃圾上跳舞”。
赴美研究亚马逊模式
李国庆与俞渝确立恋爱关系后,两人共同研究亚马逊模式,开发出电子书目产品。
后来,李国庆又有过几次短暂的爱情。“那是出国热的年代,每任(女友)都出国了。每次机场告别,我们相拥哭泣,但我都拍着对方后背说:不是我们不爱,是大陆太落后。不是个人悲剧,是民族啊。”后来,李国庆的司机一见他要谈恋爱,都会提醒:这次别被骗了啊。
1996年,事业与感情遇到瓶颈的李国庆来到了美国。在那里,他遇到了俞渝,一个熟悉华尔街的中国女性。
俞渝1995年已开始关注当时如日方升的亚马逊。在与李国庆确立恋爱关系后,两人共同研究起了亚马逊模式。当时的中国,网民极为稀少,不可能直接拷贝亚马逊的模式。但他们发现,不管现状如何,对图书进行数字化管理都是大势所趋。因此他们把突破口放在了图书电子书目上。中国图书可供书目数据库成为他们的第一个产品,并引来了软银、IDG的投资。在淘金热潮之前,先做好卖铲子的准备,这条古老的商业逻辑再次应验了。
在当当网于1999年顺理成章地建立之后,李国庆已提前有了两年的信息系统积累,这使得当当网躲过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巨大冲击,成长为最大的中文网上书店。而在这时候,新的考验又再次到来,这次是他和风险投资者之间的。
与风投股东剑拔弩张
李国庆要求将更多的增值收入奖励给创业者作为股份被拒后,他甚至发出了辞职信。
在上市之后,李国庆在微博上表现最激烈的就是他对与投资人关系的描述:“当当网上市了,老股东们很爽,价值涨了10多倍。投资银行也将个人高升。美国人实际,你骂他们是孙子,只要赚了大钱还添你屁股”。
中国互联网的经典人物之一王志东留给李国庆的印象十分深刻。王志东手创了中国最大的门户新浪网,却因为与投资人意见不一致被逐出自己创立的企业。在2003年当当网销售规模超过8000万之后,李国庆要求风投股东们将更多的增值收入奖励给创业者作为股份。风投们拒绝了这一建议。
在双方剑拔弩张之时,李国庆甚至向员工发出了辞职信;俞渝则再次发挥了华尔街人脉的优势,拉来了老虎基金的许诺:如果李国庆夫妇离开当当另创一家类似企业,将获得一千多万美元的投资。
整个事件以老虎基金入股、初期风投退出、李国庆的创业团队获得超过50%的控股权结束。李国庆的强硬性格与适时的分寸感,加上俞渝的资本运作经验,渡过了当当上市前最后一个大关。
回顾李国庆与风投的交锋,徐智明并不认为他们会撕破脸。“李国庆现在还在发微博说这事,那说明应该不会影响关系。如果真的有什么深仇大恨,那根本不会说话了。”
而在贾志文看来,李国庆是个标准的精英主义者,符合熊彼特“创造性破坏”的定义。“在中国做生意,不是做个小摊贩就完了,不仅需要企业家的性格,你还得有头脑,会做人。李国庆做出版业的电子商务基本从零开始,出版这个行业上游高度管制,下游充分竞争,两头都有很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坚持并做大了当当网,这个成果是具有外部性的,对整个中国电子商务环境的发展都有很大意义。”
“报复性”应对图书价格战
李国庆称,当当随时应对一切价格战,“我们对一切价格战的竞争者都会采取报复性的还击”。
当当网上市之后,另一家电子商务巨头京东网针对当当的主业,发动了图书价格战。李国庆在微博上公开表示:他们才10多万种图书,我们已经60多万种图书。此言背后揭示了图书业与其他零售业的不同。
策划出版过《非常道》等畅销书的书商莫之许曾经分析过当当网的模式:“书店跟一般商店不同,要追求一个全品种性,因为顾客在你这里购买的是知识的积累,必须尽量满足完整的体系性。你可以看当当网和卓越网的不同。当当网就要求市面上有的书尽量备货,无法备货的也要保证能随时联系到出版商调货,走全品种之路。卓越作书则更类似卖快消品,比较强调时尚、畅销和实用。”
多家出版商的发行人员表示,当当网的备货系统的确追求完善和精确。作为最大的网上书店,当当发来的订单有时对某本书的需求量居然是个位数;但有些书出了好几年,在别的书店早就下架的图书,当当的订单上也经常能冒出来。
“这可能也是电子商务的一个特点吧,把仓库前移到供货商环节,他们全力捕捉和满足市场需求。”一位发行人员分析。
对于业内竞争,李国庆在上市当天接受新浪视频采访时曾表示,上市以后对当当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钱。通过这笔钱,当当在服务上领先;而在低价的保证上,随时应对一切价格战,“我们对一切价格战的竞争者都会采取报复性的还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