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学名锥蝽(Triatome bug)的吸血昆虫传

  据英国《每日邮报》5月29日报道,一种被称为“美洲新艾滋病”的恐怖寄生虫病正在美洲蔓延。这种寄生虫能够在人体心脏中繁殖,导致感染者猝死。

  这种疾病学名美洲锥虫病(Chagas Disease),通过一种名为锥蝽(Triatome bug)的吸血昆虫传播。锥蝽叮咬受害者后,一种锥虫属寄生虫会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中,最终进入心脏,并在心脏中繁殖。大约四分之一的感染者会出现心脏肥大或者肠肥大的症状,如果病情发作,病人会突然死亡。

  美洲锥虫病一般像艾滋病一样通过血液传播,有时候也会由母亲传染给孩子。而且在感染初期,这种病也像艾滋病一样难以发现,可能潜伏数年,然后突然爆发。

  这种病最初在拉美地区发病率较高,其后随着游客和移民传播至美国,在美国移民比较多的贫困地区较多发。全世界约有1000万人感染美洲锥虫病,其中以玻利维亚、墨西哥、哥伦比亚和中美洲感染者最多,美国约有3万人感染。2008年全球约有1万人死于美洲锥虫病。

  如果尽早发现,感染者可以通过3个月的药物治疗痊愈。但由于其潜伏期长,加上药物昂贵,这种病几乎成了绝症。

  相关阅读

  盘点当今地球五种 体型最大的恐怖爬行动物(图)

  揭秘"好奇号"火星之旅:经历恐怖7分钟探测687天

  美丽而又恐怖的捕猎者:荧光蠕虫瞬间天使变魔鬼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图为一种研发中的来袭导弹干扰系统“JETEYE”,它正被挂在机翼上接受测试图为一种研发中的来袭导弹干扰系统“JETEYE”,它正被挂在机翼上接受测试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9月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正值9/11恐怖袭击发生10周年之际,新的世贸大厦重建工程正如火如荼。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在未来再次发生这样的惨剧呢?

  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当恐怖分子冲进飞机驾驶舱时,地面反恐怖官立刻便收到了飞机发出的警报。他们立即使用远程遥控使驾驶室控制系统不受其控制,并自动进入无法人工干预的自动飞行模式,随后在地面远程控制下在一处安全的机场着陆。在那里,美国精锐的海豹突击队将发动突袭,逮捕或击毙恐怖分子。

  这可不是听起来那么遥远的事情,而是已经或即将变成现实的场景。根据政府文件披露的消息,以及报刊文章和反恐怖专家的看法,飞机远程遥控还仅仅是诸多防范措施之一。可能的防范措施包括先进的电子监控系统,它能够截获疑似恐怖分子的信号,并激活非致命性武器或其它防护措施以保护驾驶人员,一次协助机组挫败劫机阴谋。

  但是专家同时也指出,仅仅考虑预防类似9/11一类的恐怖袭击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恐怖分子永远会花样翻新地发动意想不到的袭击。基于这一观点,安全专家们已经制定了更加广泛的技术预防措施以帮助客机应对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其中甚至考虑了肩扛式火箭弹袭击这样的极端场景。现在技术人员正加紧研发攻击预防系统。

  不幸的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下一场恐怖袭击的出现可能只是时间问题。正如安全技术专家布鲁斯·薛内(Bruce Schneier)说:“下一场针对客机的袭击事件只是时间问题。这种事一直以来就有,以后也会一直存在下去。”

  1、远程飞行遥控

  根据美国国家专利局的文件显示,航空业巨头波音公司已经开发了飞机远程遥控系统方面的技术。这至少在理论上可以预防再次发生像9/11事件那样的大规模恐怖袭击。那次恐怖袭击造成世贸大楼倒塌,五角大楼部分受损,超过3000人遇难。

  波音公司发言人道格·阿德勒(Doug Alder)表示,该公司目前并无生产这种技术设备的打算。而根据一家德国报纸的报道,德国电子巨头西门子公司也已经在全力进行着类似技术的研发。

  2、生物识别技术:防止灾难重演

  防止劫机事件的发生,最有效的方法当然就是从源头上封堵缺口,从一开始就阻止恐怖分子登机。

  现在美国的民航班机已经全部安装了爆炸物探测装置,它能够对所有乘客的行李和手提包进行检查,甚至还装备了引发巨大争议的人体扫描透视仪,它能穿透人的服装,看到里面隐藏的武器或爆炸物。

  据已经退休的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心理学教授保罗·恩克曼(Paul Ekman)的说法,目前,科学家们还在研发的一种更加先进的设备是人脸情绪识别系统,它能从茫茫人海中识别出可能有着“欺骗性”表情的旅客。

  其它正在研发中的设备还包括能够从人群中远程识别出血压不稳或心率异常的技术,一旦这些新技术进入成熟应用阶段,将极大地提高机场预防恐怖袭击的监控能力。

  3、远程录像监控

  为了对付劫机企图,科学家们还有其它招数。

  如欧洲科学家正在研发机载监控系统,这是根据欧盟委员会欧洲未来航空安全环境项目提出的设想。这套系统将在飞机机舱内安装传感器和摄像头。这一复杂的设备可能还将有能力识别可疑乘客的面部特征信息,并察觉旅客的异常动作和其它行为。

  4、闪光枪

  根据2002年美国国会听证会上显示的那样,美国政府正在考虑给民航机组配备类似闪光弹的非致命性武器。它能发出强光造成瞬间致盲,却没有任何生命危险。这样的武器将使机组人员有能力在不伤及普通乘客的情况下反击并制服歹徒。

  5、超薄贴身盔甲

  最后,还可以给机组人员们的人身安全加上最后一道防线,给他们的身体加上盔甲。

  如密歇根大学的化学工程学研究人员现在正在开发一种超薄纤维材料,将300层粘土矿物和高分子聚合材料合成在一起。

  与此同时,来自美国,欧洲和中国的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将常规的棉花和超强硬度的碳纳米管材料结合了起来,制成一种具有超级强度,但却柔软舒适的贴身衣物制作材料。虽然薄薄一层,其强度却相当惊人,它甚至可以抵御子弹的射击。

  6. 导弹干扰装置

  然而一部分研究人员则坚持认为我们正在往错误的方向上走,他们指出我们为了预防9/11恐怖爆炸这类的袭击事件上投入了过量的时间和资源。他们认为未来的恐怖分子不太可能再次采用劫机撞击大楼的方案,因为这样做已经失去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并且,根据总部设在华盛顿的智囊机构“全球安全”创建者兼首席执行官约翰·派克(John Pike)的话来说,现在如果再次发生劫机事件,机组和乘客极有可能将发起剧烈反击。

  如2001年12月,当理查德·里德(Richard Reid)试图劫持一架美国客机时,他遭到了机上乘客的猛烈回击,一阵“鞋子骤雨”几乎让他抬不起头来,最终乘客挫败了劫持者的阴谋;同样的,2009年,当尼日利亚恐怖分子乌马尔·法鲁克-阿布穆塔布(Umar Farouk Abdulmutallab)试图引爆一枚藏在他内衣里的炸弹时,乘客们的奋起反击挫败了他的可怕企图。

  派克说:“上一次恐怖分子劫机得手是在什么时候?就是在9/11。”他说:“从符合逻辑的角度来说,恐怖分子不会再次尝试此类花样,除非他认为自己有较大的把握成功。”派克同样对恐怖分子的炸弹武器不屑一顾。他说:“他们在也门的炸弹专家只会生产三种类型的炸弹,而这些炸弹中没有一种是非常有效的。”

  他最担心的,反而是来自地面的威胁。恐怖分子可能会在机场附近埋伏,并使用肩扛式导弹直接向客机发动袭击。他说恐怖分子们可容易就可以得到此类武器,这些武器在乌克兰和尼日利亚的市场上可以随意买到。恐怖分子们可能拥有数千具这样的发射器。而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由于利比亚陷入混乱的局面,现在这种武器正变得更加容易得到。

  根据2005年美国著名智囊机构兰德公司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恐怖分子已经成功地在亚洲、非洲和中美洲使用肩扛导弹对航班构成威胁。派克指出,让事情更加糟糕的是,由于美国机场通常非常繁忙,有时候在空中盘旋等候降落的航班“就像是排成队待宰的鸭子。”

  不过派克表示,现在应对这一情况的技术也已经在研发当中,包括一种使用红外辐射来干扰来袭导弹制导系统,使其偏离目标的装置。不过,每一套这样的装置价值数百万美元,每年还需要花费数十万美元进行维护,这使得单机维护的费用变得让飞机制造商和政府部门难以接受这些设备的大范围部署。

  而这种局面正是派克所担心的,“只消一次导弹袭击得手,就可以让全球的商业航班瘫痪上好几年。”他说:“如果你周一击落了一架班机,周二又击落了一架,为了进一步扰乱秩序,周三你还需要击落几架呢?答案是不需要击落任何一架,因为这时候已经没有人敢再乘坐飞机出行了。”(晨风)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环球网记者李宗泽报道,据法新社4月29日援引越通社消息称,一名越南裔的美国人日前在胡志明市被拘留。越南方面指其策划扰乱越南战争纪念日的恐怖主义行为。

  越南通讯社28日报道说,这名叫做NguyenQuocQuan的美国公民于4月17日,在胡志明市新山一国际机场被捕。该美国公民企图煽动示威活动并影响纪念活动。

  据悉,越南当局将以调查“反对人民政府”的恐怖主义罪名,将NguyenQuocQuan拘留4个月。如果罪名成立,他将有可能被判处死刑。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网莫斯科4月3日电(记者周良) 俄罗斯国家反恐委员会3日宣布,位于俄罗斯南部地区的印古什共和国强力部门当晚在该共和国首府纳兹兰市展开的特别行动中击毙5名非法武装人员,并在他们乘坐的汽车内缴获了武器和弹药。

  俄罗斯国家反恐委员会在当天向媒体散发的消息中说,印古什共和国强力机构获得几名非法武装人员准备进行自杀式恐怖袭击的线索后,随即确认了非法武装人员所驾车辆型号以及车辆行驶路线,并在首府纳兹兰展开搜捕行动。当警方试图拦截这几名非法武装人员乘坐的汽车时,遭到对方开枪射击,警方被迫还击,车内的非法武装人员全部被击毙。警方随后在车内发现5名非法武装人员的尸体和一支冲锋枪及大量爆炸物。其中一人头戴面具,另外两人身上绑着无法拆卸的自杀式腰带。

  印古什共和国隶属俄罗斯北高加索联邦区,该联邦区还包括车臣共和国、达吉斯坦共和国、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等地区。北高加索联邦区非法武装活跃,也是暴力、恐怖事件多发地。虽然俄罗斯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非法武装的打击力度,但该地区暴力和恐怖事件仍时有发生。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网大马士革3月29日电 (记者 拱振喜)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29日宣布,叙利亚同意联合国和阿盟联合特使安南提出的解决叙利亚危机的六点建议。

  据官方的叙利亚通讯社报道,巴沙尔当天在给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峰会的信中说:“叙利亚已告知安南,叙同意他提出的计划以及叙利亚对这项计划的意见。”他呼吁就“这项计划的细节进行全面磋商”。

  巴沙尔在信中强调,“必须使安南的使命取得成功”,应当着力消除支持反对叙利亚的恐怖主义根源,特别是来自资助和武装叙利亚恐怖团伙的那些国家的支持。他说,在叙利亚官方承诺致力于使安南使命取得成功的同时,必须从有关方面获得恐怖武装团伙停止恐怖行动和撤离其武器的承诺。

  他在信中指出,有关方面应当说服那些向恐怖武装团伙提供资金和武器支持的国家停止此项支持,其中包括收容叙利亚武装团伙并为其反对叙利亚政府的恐怖行动提供便利的叙邻国。

  巴沙尔在信中说,叙利亚决心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启由所有各派参加的全国对话,致力于实现全国的安全与稳定,并希望金砖国家为此作出努力。

  据报道,安南提出的解决叙利亚危机的计划包括六点建议:承诺在叙利亚人主导的、包容各方的政治进程中与安南合作;要求各方停止战斗,立即在联合国监督下切实停止一切形式的武装暴力行为;立即采取步骤,实现每天两小时的人道主义停火,并通过有效机制协调每天停火的确切时间和办法;加快释放被任意羁押者;确保记者在叙全境的行动自由;尊重法律保障的结社自由与和平示威权利。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28日至29日在新德里举行。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五国领导人在此次会议期间就全球治理、可持续发展、金砖国家合作等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6)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世界上最丑陋的猫

酷似ET

  世界上最丑陋的无毛猫 颇似ET外星人和小精灵  据国外媒体报道,相信看到面容如此丑陋恐怖的小猫,人人都想要避而不见之,但不同寻常的是,正是这种看起来颇似外星生物和小精灵的猫,在宠物展上吸引了数百名崇拜者伫足观看。虽然它们又秃又丑,长得还有点像ET外星人,但其售价却高达3000英镑。

  据报道,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这只外表恐怖的猫科动物被展示以供人们观看,不过从照片上,我们可以判断这只猫并不喜欢被众人关注,而且貌似这一天过的并不好啊。据悉,约有100只来自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的动物参加了这次展会,这为主人提供了炫耀稀奇古怪和神奇宠物的机会。照片上的这只猫,露出四颗尖牙和血红的舌头,黑色皱巴巴的皮肤,敏锐的黑绿色眼睛,尖尖的耳朵及不时的喵喵警告声看起来恐怖至极,尽管外表丑陋,但披着金发女郎行头的斯芬克斯猫还是在聚光灯下赚足了风头。

  根据国家教育学院的诶琳娜教授回忆,她在一群踢足球的男孩儿包里发现了一只丑陋的小猫崽,随后教授将它带回家领养,但猫咪长大后,竟然浑身没有毛,且生下来的小猫身上也无毛。外表如此丑陋恐怖的斯芬克斯猫,竟也深藏着一颗“炽热”的心,斯芬克斯猫无毛亦称加拿大无毛猫,起源于俄罗斯,于1987年在俄罗斯繁育出第一批品种,这种猫除了在耳、口、鼻、尾前锻、脚等部位有些又薄又软的胎毛外,其它全身部分均无毛,皮肤多皱,有弹性。斯芬克斯无毛猫性情温顺,聪明可爱,表情丰富,感清细腻,忠于主人。它们具有甜蜜的面部表情,一双表情丰富的大眼睛时而充满惊喜好奇,时而又陷人冥思苦想,一副迷惘疑惑的神态,十分可爱, 而且在某些方面它们更像狗,比如,容易与人亲近而且对人忠诚,因此饱受爱猫者的青睐。但是这种猫也需要些特殊保护,因为无毛,对外界温度调节能力差,既怕冷、又怕热,比如在夏天,主人需要给它们涂抹防晒霜以免晒伤;在冬天则需要给它们添加衣物来遮体保暖。斯芬克斯猫通常能活到9—15岁。斯芬克斯猫是2005年认定的稀有品种,此猫是一种全身无毛的奇特品种,有些像古埃及神话中有名的怪物“狮身人面斯芬克斯”,因此人们给它取名为“斯芬克斯猫”。 (尚力)

  相关阅读

  牧羊犬悉心照料小山猫 昔日冤家竟成"密友"(图)

  英国真实版"猫和老鼠"上演 老鼠趾高气昂欺灰猫

  哺乳动物存在味觉丧失现象 猫对甜味竟毫无知觉

发表在栏目: 自然

  5. 最恐怖的一年

最恐怖的一年
最恐怖的一年

  本图拍摄于2003年,皮拉波拉-杜邦姆-耶酥小镇的清洁工人正走在铁特河的一座桥梁上。据里贝罗介绍,2003年是铁特河受有毒泡沫污染最恐怖的一年。当年,一次失误导致大坝水闸大开,猛烈的水势将河底的沉积物搅起,在水面上形成了一层有毒硬金属层。

  6. 飞扬的泡沫

飞扬的泡沫
飞扬的泡沫

  铁特河上积聚的泡沫经常也会被风吹到半空中。本图显示的就是2003年7月发生于皮拉波拉-杜邦姆-耶酥小镇的泡沫飞扬事件。这些飞扬的泡沫中含有硫化氢,硫化氢是河流污染中常见的一种生成物,能够刺激人类的眼睛和呼吸系统。里贝罗解释说,“当有毒物质落下后,它就会像酸雨一样,伤害植物和建筑物。”

  7. 泡沫地毯

泡沫地毯
泡沫地毯

  2003年7月,在巴西圣保罗皮拉波拉-杜邦姆-耶酥小镇,一个孩子正在观察铁特河上一大片白色的泡沫。泡沫将河面覆盖得严严实实,好像地毯一样。铁特河长约1150公里,穿过圣保罗州。美国加州大学科学家将铁特河形容为一条“开放的下水道”。

  8. 有毒的倒影

大量有毒泡沫堵塞巴西河道(组图)(2)
有毒的倒影

  2010年8月30日,巴西圣保罗皮拉波拉-杜邦姆-耶酥小镇的一栋建筑倒映在漂满有毒泡沫的铁特河中。里贝罗认为,虽然减少河水中的重金属污染是当务之急,但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案就是在洗涤剂等可生物降解产品中限制使用磷酸盐和含磷物质。“清污处理并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新的立法来禁止这些物质。”(彬彬)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环球网记者仲伟东报道 据法新社消息,肯尼亚官员5月12日表示,美军击毙“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之后,肯尼亚加强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继祖母住所周围的安保措施,以对其加强保护。

  奥巴马继祖母萨拉所居住地区的最高行政官员弗朗西斯•穆蒂(音译)表示:“我们意识将面临到包括恐怖威胁在内的安全挑战。我证实我们已经决定加强对萨拉住所的安全保护。”

  法新社称,自从美国特种兵击毙拉登之后,拉登的追随者威胁将采取报复措施。虽然萨拉未遭遇直接威胁,但肯尼亚也在恐怖威胁警告的名单之列。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9)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每个看过经典恐怖片《闪灵》的人都对闹鬼的旅馆并不陌生。这部由杰克 尼克尔森主演的电影,是根据史蒂芬 金的著名小说改编而成。而这部书的灵感则来自于北科罗拉多的一家据说真闹过鬼的旅馆。史蒂芬 金曾入住于科罗拉多伊斯特斯公园的斯坦利旅馆的217房间,并在此萌生了写作这部经典恐怖小说的念头。据这家旅馆的门房讲,史蒂芬 金夫妇将行李放在房间便出门了,但他们在45分钟后回来时,却发现行李已经被打开,东西都分门别类放在了衣柜里。这是某个过于热心的服务生所为吗?我们不得而知。

杰克 尼科尔森在电影《闪灵》中的剧照

根据乡野传说,斯坦利旅馆有好几只鬼,其中包括旅馆的建造者和所有者——F.O 斯坦利。住客和保洁人员都曾报告过在半夜听见儿童嬉戏声。一位清洁女工刚刚打扫完房间走进过道,她的领导一打开门,却发现屋里一团糟。三楼的窗户会自动开闭。一个在音乐厅地下室冻死的流浪女,经常在舞台上来回踱步,好像在暖和身子。

1997年开拍的《闪灵》就是在斯坦利旅馆实拍的,不过旅馆外景用的则是位于胡德山的“树带界限”旅馆。在树带界限过夜多少也有些毛骨悚然,但这只是因为电影的缘故,此地可从没有过闹鬼的传闻。对追求超自然刺激的探险者来说,在真实的斯坦利旅馆过夜才是大挑战。

如果斯坦利旅馆没有吓到您,那么五大恐怖旅馆排行榜中的其他旅馆会完成这个任务。

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是一座充满神秘气氛的城市。走在法国区的街道上,您会觉得似乎街角巷道中随时会冒出个把幽灵。也许这是因为那古老的建筑风格。也许是因为您脑海中浮现的巫毒娃娃。无论您怎么想,新奥尔良都是座鬼气森森的城镇。这里有不少酒店都在吹嘘自己的超自然事件。而Provincial酒店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家。

新奥尔良的法国区可有不少魑魅魍魉

据说有个死去的士兵在这家酒店游荡。客人们说这里的房门会无故开闭,还老听到说话声和脚步声,但却看不到一个人影。这些年来,酒店里举行过好几次降神会。据说参加者多次见到鬼影,还录下了诸如“告诉戴安娜,我必须去”之类的话语 。一个女客人说她被一只手揪下床,拖过整个房间,任她又踢又叫也无济于事。另一个旅客称自己士兵在衣柜里显形,身着整套制服,随即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为什么有这么多鬼魂在Provincial酒店里出没?据说1722年,这里曾是一家军队医院,1831年,两栋房子取代了医院的位置,但都在1874年被焚毁。留宿Provincial酒店,并不一定能看到鬼魂,但您肯定会体验到那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Robb Kendrick/Getty Images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本报驻美国记者 鞠 辉

  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珍妮特·纳波利塔诺2月9日称,美国目前所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达到自2001年“9·11”事件以来的“最严重程度”。种种迹象表明,除了“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以外,来自美国本土的日益严峻的恐怖威胁更加令人担忧。

  纳波利塔诺当天在美国国会众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作证时表示,尽管“基地”组织的活动能力有所降低,但他们仍然对美国构成威胁。她还说,美国同时还面临一些和“基地”组织有关的极端组织的威胁。这些组织越来越把重点放在吸收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本土人士来实施恐怖袭击上。

  “基地”组织危险依旧

  美国国家反恐中心主任雷特表示,他认为盘踞在也门的“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对美国的威胁最大。他说,该组织的头目之一,激进派神职人员奥拉基正在通过互联网招募和指挥美国本土人员发动恐怖袭击。

  据美国反恐部门调查,制造2009年得克萨斯州胡德堡基地特大枪击惨案的美国陆军心理医生尼达尔·马利克·哈桑,以及企图在2009年圣诞节当天炸毁从阿姆斯特丹飞往底特律班机的尼日利亚男子阿卜杜勒·穆塔拉都与奥拉基关系密切。有证据显示,哈桑在开枪行凶之前的数月内通过电子邮件与奥拉基频繁联系,而阿卜杜勒·穆塔拉则是奥拉基一手挑选和训练的恐怖分子。

  美国捍卫民主基金会反恐问题专家达维德·加腾斯坦·罗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地”组织正在调整对美实施恐怖袭击的策略和方式。罗斯称,根据美国反恐部门掌握的情况,“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正在实施一项“流血计划”,其目的是主要依靠本土恐怖分子发动形式多样的小规模、高频率恐怖袭击,给本已陷入经济困境的美国增加更大的经济负担。

  “9·11”事件后,美国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这使得恐怖势力实施类似“9·11”事件那种大规模恐怖袭击的难度加大,“基地”组织因此转变策略,改变“金字塔式”集中指挥和直接运作模式,而是鼓励各地恐怖势力以“分散化”、“小型化”的方式各自为战,授意袭击者就地取材、自行制作简易炸弹,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发动小规模、低成本的恐怖袭击。美国《时代》杂志将国际恐怖主义的这种新形态称作“微恐怖主义”。美国国土安全部的评估报告把它定义为“小规模恐怖主义行动”。而“基地”组织网站则声称,打击敌人是为了让敌人流血死亡,故可称之为“出血行动”或“千刀战略”。

  虽然美国大幅度提升在也门的反恐力度,但“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仍然不断变换招数给美国国土安全制造威胁。继2009年圣诞炸机未遂事件之后,2010年10月28日和29日,两架由也门飞往美国的货运飞机上分别发现隐藏在打印机墨盒里的“邮包炸弹”。如果不是美英安全部门及时获取相关情报,后果不堪设想。

  本土面临的恐怖威胁加剧

  纳波利塔诺在谈及恐怖威胁时特别指出,除了“基地”组织本身,现在还有来自美国国内的、受到极端势力影响和教唆的力量。她说,恐怖攻击可能会突然来自美国国内。虽然纳波利塔诺没有为她的评估作进一步的解释,但这足以说明美国国土安全和情报部门对本土恐怖威胁的担心程度。

  由多个政府部门官员组成的美国两党政策中心“国家安全准备状态小组”去年12月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多起事件表明,美国本土极端主义者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的威胁与日俱增,但政府并未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这一状况。

  反恐专家罗斯称,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美国共发生13起本土恐怖袭击事件,大大超过自“9·11”事件以来的任何一年,这表明本土恐怖威胁呈现明显上升势头。罗斯说,欧美恐怖组织成员日趋本土化的一个原因就是国际恐怖主义越来越强烈的极端意识形态化趋势。罗斯称,这些恐怖案件发动者多为土生土长的年轻人。一些在西方生长、居住并取得西方国籍,但属于被社会边缘化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其中涉世未深、不满现状的穆斯林青年激进者,在极端主义思想感召和熏陶下,极易成为西方国家本土恐怖袭击的“生力军”。

  罗斯表示,这些“本土化”恐怖团伙在国内招募人员、筹集资金、进行培训,采取各自为战的运作方式,不仅易于隐蔽,而且可以随时调整攻击的目标和时间。这给反恐部门搜集信息、掌握敌情和及时应对带来很大困难。

  罗斯称,2010年,虽然美国本土恐怖袭击事件不足10起,但这种统计数字上的下降并不能说明恐怖威胁级别的降低。2011年1月,美国首都华盛顿地区连续发生两起“燃烧邮包”事件。值得注意的是,邮包收件人分别为马里兰州州长马丁·奥马利和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珍妮特·纳波利塔诺。虽然这两起案件至今仍未告破,但由于其反政府的意图明显,因此不能排除恐怖主义袭击的可能性。另据美国媒体援引情报部门的信息披露,“基地”组织正策划通过投毒对美国实施恐怖袭击。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网站称,恐怖分子正计划将蓖麻毒素或氰化物等剧毒物投放在人员密集的餐厅或酒店,从而引发社会恐慌。据悉,此次投毒威胁的幕后策划者仍然指向了“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该组织自2009年以来已策划实施多起针对美国的恐怖袭击行动。

  反恐专家罗斯称,“基地”组织和本土恐怖分子不断通过各种新的方式和手法来试探和寻找美国的安全漏洞,而执法部门总是被动地疲于应付,这种局面必须尽快改变。罗斯说,亡羊补牢固然必要,但防患于未然才是反恐的有效途径。

  本报华盛顿2月10日电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1 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