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画家范曾与收藏家郭庆祥的名誉权官司引起公众和业界人士的极大关注。

提起打官司,旧时国人都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你说它是恐惧也好,厌恶也罢,反正是很少有人诉诸法律,争个是非曲直的。今日中国打官司者则越来越多,这标志着人们的法律权利意识逐渐觉醒。但是,这种法律公正意识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个经过反复才能渐次提高的过程。像当下一些文化官司,就有个对界限的认识不清问题,如诽谤与批评的界限,再者亦牵涉到艺术的理论、政策与为人的道德修养、境界,不是某条笼统的法律条文便能圆满和妥善解决的。就范与郭的这场官司而言,其胜诉抑或败诉,它对中国美术评论乃至整个中国文艺评论、文艺创作会产生什么影响,是不少有识之士所为之关切的。因为,兹事体大,关乎到文艺发展的走向,断断不可等闲视之。

“流水线作业”现象的产生与我们当下的文艺批评绵软乏力不无关系。文学艺术的发展能否保持健康良性的态势,文艺创作能否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文艺批评攸关系之。而现在文艺批评的不景气是不争的事实,有人称美术批评处于“死水微澜没有学术争鸣的温吞水状态”,我以为是切中肯綮的。君不见,不痛不痒、溢美隐恶的评论,比比皆是,“有的艺术批评更是被金钱和利益‘绑架’,成了某些利益集团的工具”,像是个“跟班儿”的。批评家成了表扬家,极尽能事地唱赞歌,甘做“吹鼓手”,而生怕得罪了谁,以至于对咄咄之怪事居然鲜有人以为怪。由此看来,批评的环境若继续恶化下去,追求高品位艺术境界的艺术精英必将日渐稀少。惟其如此,像郭庆祥这种有文化担当之责、敢于“亮剑”、针砭时弊的批评家方愈显难能可贵。真正有力量的批评,就应当表现为对文坛正义的维护,对偏离文艺发展正确方向的错误取向的匡正。“眼里不揉沙子”,哪怕是面对“大师”也照样“口无遮拦”地直言,这是对文艺批评基本功能和效用的坚守。文艺批评的价值和意义很大程度上也恰恰就在于这样的坚守。

文化的规训力量来自有根有据有见解的深度批评。其实,批评即创造,批评不仅是文化建设的动力,而且批评本身就是创造性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唯有观点鲜明、是非明确的批评,唯有“逆耳忠言”,才能使人警醒,才能助推文艺创作向前发展。真正有艺术信仰、不负丹青的画家,面对批评当虚己以听、反躬自省,这不只是个人胸襟、气量、境界的事儿,也关系到营造一个开展正常文艺批评的良好环境的问题。

范曾与郭庆祥对簿公堂,若能在法庭的公平秤上使是非曲直得以明确,那么,这场官司对文坛正义的伸张,对丑恶现象的抵制,当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反之,追求真善美境界者便可能成了灯火阑珊处的踽踽独行者,那实在是一种莫大的悲哀,是当代文学艺术深入骨髓的悲哀。“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非曲直,自有公论,及时的振聋发聩的文艺批评必将重获尊严,展示出应有的力量,而那些具有中国气派、时代精神的艺术精品,也必将于滚滚红尘中彰显其生命力,经得起恒久时间的检验。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周二, 28 12月 2010 12:18

阿桑奇欲借回忆录赚钱打官司

曝光美国政府外交密电的“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并非“不差钱”,由于卷入强奸丑闻,他深感花销太大。26日,他表示将写一部回忆录,估计能赚到100万英镑(约合150万美元),用这笔钱继续打官司。

 写回忆录“别无选择”

 26日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阿桑奇透露,为了能够继续筹钱打官司,他将写一部回忆录。“我其实不想写,但却不得不写,我别无选择。”

 他说,截至目前他花费了大概20万英镑左右的诉讼费用,而此案还没有完结,后续开销可能更大,因此必须努力赚钱。“我不仅要为自己辩护,也要让维基解密继续运作。”

 目前阿桑奇已与两家出版商——美国的艾尔弗雷德·克诺夫公司和英国经典之路公司签订合同,他将分别获得80万美元和50万美元,加上报刊连载等大约20多万美元的收入,媒体分析称,回忆录将给阿桑奇至少带来150万美元。

 前发言人也出自传

 “维基解密”已成为一个卖点,解密这个网站的书不在少数。阿桑奇的前雇员丹尼尔正在撰写一本书,名为“维基解密内幕:我与阿桑奇在世界最危险网站的岁月”。

 丹尼尔曾是“维基解密”的发言人,但在加入三个月之后因政治观点和个人原因离开,并自创一个叫“公开解密”的网站和阿桑奇对着干。

 媒体预计丹尼尔的回忆录将可能抢了阿桑奇的风头,因为根据一家出版商的说法,预计阿桑奇的回忆录在明年3月才能完稿,而丹尼尔的自传2月就会上市。

 阿桑奇年薪6.6万欧元

 阿桑奇的收入一直是个谜。但25日美国媒体爆料,“维基解密”2010年给阿桑奇的工资是6.6万欧元。

 一家资助“维基解密”的德国基金会透露,2010年“维基解密”给雇员支付的工资中,阿桑奇拿到6.6万欧元,而该网站去年一年支付给雇员的工资总共才10多万欧元。

 该基金会发言人汉德里克·富尔达称,基金会经手大约一半左右给“维基解密”的捐助,其中很多用于给雇员发工资。目前仍有6名“维基解密”雇员拿着工作发票要求该网站“报销”。

 (张乐)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