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失败者之歌》出版5月12日将在福州路大众书局举办朗诵会
我看到有些读者看完书之后立刻想起了自己的过去,想起了某一个发小,总结了一下这些年自己的人生,也坦承了生活中不曾注意过的失败,这我觉得是对这本书最大的褒奖。
——李霄峰
李霄峰最早以影评人身份为人所熟知,后来还当过编剧,演过电影。沈祎图
《失败者之歌》
在诸多关于《失败者之歌》的书评里,大多数人都会以这种口吻开始:“我是从Liar时期认识李霄峰的……”即便是导演贾樟柯在该书的序言里也如是说:我不习惯称呼他为李霄峰,我记忆深处,有一个想砸烂旧世界的革命家回国,他是Liar。
生于1970年代末的李霄峰,20岁以Liar的笔名成为最早一批的网络影评人,并因此为人所熟知。2002年进入陆川工作室,2005年开始和张元导演合作编剧,2007年作为文艺片《达达》的编剧和男主角出现在大银幕上。之后,他以真名复出写作。今年1月,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将李霄峰2004年至2010年的短章与小说集结出版,成为这本《失败者之歌》。“在Liar时期容易夸大自己,太强调自我,”李霄峰如是说,“现在已经回归到了冷静的反思,不想再动用少年的武器。”
《失败者之歌》并不是一部心灵鸡汤式的情感专栏集结,尽管在许多短篇中,李霄峰的确像一个心灵捕手一样,以极为敏锐和直接的笔触准确地抵达了都市男女隐匿的内心角落;而在更多的故事里,我们看到的是逝去岁月里生活的吉光片羽。当人们已经习惯被岁月的大潮卷走一切时,李霄峰像个细心的拾贝者,从情感的沙漠里掘出了弥足珍贵的、细碎闪光的金子。
5月12日,福州路大众书局将举办一场《失败者之歌》的朗诵会,这个敏感、伤感、无奈、骄傲而又不甘的作者,将在一个个娓娓道来的故事中诉说他与时光的博弈。日前,早报记者采访了李霄峰关于这本书的创作故事。
1983年,《推销员之死》在首都剧场首演,一时轰动。将近30年后,经典重排,依然那么富有现实性。
高高的阳台从灰白的墙面上伸出来,空洞而冷漠。绚烂的无根之树悬浮在舞台右方,脆弱而无助。一束强烈的光线仿佛一扇门,走出来的是推销员威利,一个在这个行业干了三十几年已经老了的威利,疲倦,恍惚。故事开始了,所有的观众在进入剧场的时候都知道最后的结局,而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看着他怎样死去。
1983年5月7日当《推销员之死》在首都剧场首演的时候,中国观众还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中产阶级有房有车,还那么穷困潦倒;而现在当李六乙重排这部作品的时候,分期付款、推销、保险已经是中国社会生活的常态。但这部作品并未过时,已经形成的中国中产将会在这部戏里发现自己的影子:拼命工作以换取体面的生活,怀揣梦想随时准备跃入上流社会,年华老去被冷酷的资本主义抛弃。
是的,威利老了,开车不能集中精力,思维跳来跳去,唯一的一点幽默变成了唠叨。妻子最担心的就是他有一天会自杀。当老威利去散步的时候,他的两个儿子正在卧室里聊着天。比夫,一个不断遭遇挫折的失败者,不断反省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哈皮,周旋于纽约女人之间玩世不恭的流氓,忽然发现自己想要一个像妈妈那样忠贞的女人来结婚。两位年轻的演员并未躺在床上,而是坐在椅子上,为自己不停地解释、抱怨、幻想,在舞台上疾走。既然这是一部充满了表现主义风格的戏剧,谁还管他俩在剧中是不是睡在床上呢!他们是威利曾经的梦想和寄托,如今也像威利一样一事无成。到底什么地方出错了?
其实威利虽然嘴上不承认自己是个社会的失败者,但其心里一直非常自卑,以至于他要靠多年不见的那位17岁进丛林的发财的哥哥,来支撑自己的梦想;甚至对每一个成功的人士,他都满怀希望地讨教成功的秘诀,“你是怎么做到的”。终其一生,威利都没有成功,他甚至没有像比夫那样觉悟,发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现实和虚荣毁了他。这不是一个成功学的教学课,说到底,老威利崇拜的丛林生存哲学,已经被资产阶级的城市法则代替。他的失败是注定的,除了他以积极自杀完成的那场向城市法则的挑战。
阿瑟·米勒坦陈自己的剧本受到表现主义影响,新版的《推销员之死》也在舞台设计上与英若诚版做了决裂,抛弃了老版的写实主义风格,让整个舞台的情节转换更加流畅。不过,坦白地讲,丁志诚扮演的老威利让我产生了一种错觉,感觉他其实不是一个推销员,而更像一个得了老年痴呆症的精神错乱者。尤其在下半场,高潮来临时,丁志诚扮演的老威利,一下子竟然衰老到丧失了那种中产阶级生活训练出来的有条不紊,惊慌失措地奔向死亡。他内心的那种被抛出世界的凄苦、失败感被慌乱所代替,他的死没能做到中产阶级的体面和尊严——而死亡恰恰是他用来挽救家庭,挽救个人声誉的一种方式。
□MR.WHO(北京媒体人)
俄罗斯联邦航天署30日宣布,火箭推进器控制系统程序编写错误是导致俄“快车-AM4”通信卫星发射失败的原因。俄航天专家已确定,这颗欧洲最大的通信卫星将无法正常服役。
根据俄部门间调查委员会作出的结论,在“微风-M”火箭推进器工作序列图中,其惯性制导和导航系统主要装置陀螺稳定平台的转向时间间隔被错误缩短,这直接导致了火箭推进器定位失误及卫星入轨失败。
“快车-AM4”通信卫星搭载“质子-M”运载火箭于莫斯科时间8月18日在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按计划,在火箭推进器和卫星同“质子-M”运载火箭分离后,推进器需要通过5次主发动机点火才能将卫星送入地球同步静止轨道。然而,在火箭推进器完成第4次点火后,地面同卫星失去联系。
俄航天署说,在此次发射过程中,火箭推进器其他系统工作状态均未见异常。因此,委员会已解除了“质子-M”运载火箭和“微风-M”推进器的发射禁令。
波波夫金同时下令追究俄航天署、火箭推机器生产商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科研生产中心和其他航天企业相关人员的责任。
环球网记者李宗泽报道 据韩国《朝鲜日报》2月1日消息,2010年6月10日“罗老”号进行第二次发射的场景。当天“罗老”号在点火后在第137.19秒在高空爆炸。韩俄两国均未能查明韩国首枚运载火箭“罗老”号第二次发射失败的原因。由此,“罗老”号第三次发射很可能会推迟相当时间。
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31日表示,韩俄调查委员会(FRB)1月24日至27日在俄罗斯举行了第四次会议,但依旧未能就“罗老”号第二次发射失败的原因缩小分歧。教育科学技术部科学政策官金善玉当天说:“韩方认为,俄罗斯制造的分离第一级和第二级火箭推进器的分离螺栓是发射失败的原因。俄方则认为,韩国制造的飞行终止系统(Flight Termination System)是失败原因。双方一同进行了查证,但是未能缩小分歧。”不过,韩俄双方决定今后将继续举行会议,以查明失败原因。但是双方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失败原因,而且第五次会议的时间尚未确定,所以双方在短期内达成一致的可能性很小。
韩国政府重申“只有找出第二次发射的失败原因并加以改正,才能进行第三次发射”的立场。韩方之所以态度如此慎重,是因为青瓦 台和教育科学部内部的否定态度起到作用,即第三次发射即使成功也不算是成绩,但是再次失败就会给政府带来压力,不可避免地打击到今后的太空开发计划。从技术角度上讲,通过与俄罗斯的合作,韩国已经得到了所能得到的,所以应该独立发射火箭。相反,开发“罗老”号的宇航研究所和科学技术团体等则认为“韩国应该继续和俄罗斯合作,共同完成第三次发射”,即是否完成过发射、星箭 分离和进入轨道等全过程的差别很大,如果发射成功,韩国科研人员获得的自信将成为今后研发国产火箭事业的巨大资产。宇航研究所主张, 尤其是用于第三次发射的二级火箭推进器已制造完成,选择发射也无需进一步投资。
俄罗斯同样要考虑第三次发射的得失。仅从费用考虑,第三次发射对于俄罗斯来说是“亏本生意”。因为实施第三次发射,俄罗斯方面固然会得到韩国政府支付的1050万美元(约 118亿韩元,占总合同金额的5%),但制作新的一级火箭推进器的费用却是200亿韩元左右。但是韩俄的卫 星发射合同如果以失败收场,俄罗斯在全球卫星发射市场上的信誉很可能会受到损害。
25日,印度“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传来坏消息,当天,搭载着该国航天史上最大的通讯卫星的火箭在升空后不久便猛烈爆炸,星箭全毁。
发射两分钟后飞偏
25日下午4点04分,在印度“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搭载GSAT-5P卫星的GSLV-F06运载火箭顺利发射升空。但是,在发射大约两分钟后,火箭便突然偏离了轨道。再约19分钟后,火箭在空中猛烈爆炸,卫星也随之成碎片。
印度媒体报道称,火箭爆炸后形成一个大火球,白色、黄色和黑色的浓烟如蘑菇云般在天空中四处弥散,在蓝色的天空映衬下显得异常醒目。
当地媒体画面显示,火箭爆炸后在高空毫无头绪地穿梭了一段时间,随后急速下坠,可能落入了印度东部的孟加拉湾,一个扭曲的橙白色尾迹停留在空中很久。
火箭第一级出纰漏
印度媒体随后报道,初步调查显示,爆炸原因是火箭第一级出现严重技术故障。据悉,GSLV-F06是三级火箭。第一级包括固体火箭发动机及围绕在其周围的4个捆绑式液体燃料助推器。
GSAT-5P卫星重约2310公斤,是印度研制的重量最大通讯卫星。也因为它重量太大,科学家还专门将运载火箭做了一定的修改,以便能适应卫星的体重。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本来计划在本月20日发射通讯卫星,但是由于俄罗斯研制的低温发动机出现了泄漏事故,最后发射被迫推迟到25日。
这枚卫星在印度硅谷班加罗尔开发,预计寿命为12年,携带24个普通的C波段转发器和12个扩展型C波段转发器。这颗卫星的主要功能是提高电视转播清晰度,并为远程医疗、教育等提供支持。如果成功发射,将进一步增强印度现有的通信服务功能。(张乐)
■ 反应
“令全印度郁闷的圣诞节”
“这是一个让整个印度郁闷的圣诞节。”火箭发射失败后,印度媒体叹道。
25日的火箭发射失败,是印度2010年4月以来第二次运载火箭事故。4月15日,该国首枚国产低温发动机运载火箭GSLV-D3发射失败,火箭在发射后不久与地面失去联系,技术人员推测,可能是第三级液体动力不足,导致火箭偏离轨道。
GSLV系列运载火箭是印度目前主要发展的运载火箭,印度空间组织称,在该型火箭过去的7次发射中,4次发射都可以称为成功,但也有印度观察员认为,实际上只有两次能够称为完全成功。大力发展航天工业是印度实现大国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国计划2016年实施载人航天飞行。25日的发射失败,给印度不小打击。
《印度时报》报道称,“无论对印度空间组织,还是印度全国而言,25日都是一个令人郁闷的圣诞节。”
(张乐)
■ 影响
印度航天国产梦遇挫
在GSLV系列运载火箭技术上,印度始终希望能够做到国产,但此次发射失败,对印度的国产梦打击不小。
由于4月15日的发射失败是因为印度使用了国产低温发动机,因此在圣诞节的发射前,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决定,在今后发射的GSLV系列运载火箭中,使用印度目前现存的最后两个俄制火箭第三级,但未想此次问题出现在第一级上。
液体燃料运载火箭的燃料有常温的液体,也有低温的液体。低温的液体,主要使用液氧和液氢的结合,干净环保,是目前的主流,但低温运载火箭技术要求高,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和日本拥有低温发动机运载火箭技术。
目前,印度正在研制和测试国产的火箭第一、第二级。印度本计划在2011年进行本国研制的火箭第三级测试工作,而这次发射事故可能会让该计划生变。(张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