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4月1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最近,美国-埃及联合研究小组对开罗埃及博物馆的52具木乃伊进行了CT扫描,以研究古代疾病。扫描结果显示,有近一半的木乃伊出现与动脉硬化症有关的动脉阻塞,这种疾病可导致心脏病或者中风。

  1.送进扫描仪

送进扫描仪(图片来源:Michael Miyamoto)送进扫描仪(图片来源:Michael Miyamoto)

  作为一项古代疾病研究的一部分,一具身份未经确认的埃及木乃伊被送进CT扫描仪接受检测。这具木乃伊的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688年至公元前332年之间。美国-埃及联合研究小组对开罗埃及博物馆的52具木乃伊进行了医学扫描,这具木乃伊便是其中之一。扫描结果显示,有近一半的木乃伊出现与动脉硬化症有关的动脉阻塞,这种疾病可导致心脏病或者中风。

  研究人员表示,一具公主木乃伊的年代可追溯到大约3500年前,她是迄今最古老的心脏病患者。研究论文合著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欧文分校的心脏病学教授格雷戈里·托马斯指出:“如果这名公主活到今天,我会建议她减肥,多做运动,而后接受心脏手术。她需要做两个搭桥。”

  2.木乃伊内部

木乃伊内部(图片来源:Michael Miyamoto)木乃伊内部(图片来源:Michael Miyamoto)

  一具名为“德杰赫尔”(Djeher)的男性木乃伊头部的CT扫描图,呈现了面具下面的头骨。这名男子生活在埃及托勒密五朝时期,即公元前304年至公元前30年。美国-埃及联合研究小组对开罗埃及博物馆的52具木乃伊进行了CT扫描,德杰赫尔以及一位埃及公主的木乃伊便是其中之一。这位公主是迄今最古老的心脏病患者。

  3.回到棺木中

回到棺木中(图片来源:Michael Miyamoto)回到棺木中(图片来源:Michael Miyamoto)

  在完成CT扫描以研究古代疾病之后,工作人员盖上哈蒂亚(Hatiay)木乃伊的石棺,此人生活在公元前1550年至公元前1295年之间。扫描结果显示,有近一半的木乃伊存在钙沉积现象,说明发生动脉阻塞。

发表在栏目: 科学

  6.DNA揭开埃及少年法老图坦卡蒙死因

DNA揭开图坦卡蒙法老死因DNA揭开图坦卡蒙法老死因

  公众常把图坦卡蒙法老想象为优雅的少年法老,事实上,在统治期间,他并不像照片上看上去的身材伟岸的“太阳神”。相反,根据2010年2月公布的一项研究,图坦卡蒙法老身体羸弱,遭受疟疾、骨骼疾病的困扰,而图坦卡蒙父母近亲结婚可能是导致他罹患一些遗传性疾病的原因。

  7.全球12处文化遗址濒临消失

全球12处文化遗址濒临消失全球12处文化遗址濒临消失

  蒂格兰霍尼茨(Tigran Honents)的圣格雷戈里大教堂受损壁画似乎在向人们述说着土耳其中世纪古城阿尼受人类忽视的故事。阿尼古城坐落于土耳其与亚美尼亚边境附近的军事区。根据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的全球遗产基金2010年10月公布的一份报告,阿尼古城是世界上12个处于崩溃边缘的文化遗址之一。

  8.二十五年后再探“泰坦尼克”号

25年后再探“泰坦尼克”号25年后再探“泰坦尼克”号

  在这张2010年9月1日公布的照片中,冰柱状铁锈像瘟疫一样遍布“泰坦尼克”号沉船船首栏杆和锚上。1985年9月1日,海洋探险家罗伯特· 巴拉德带领的探险队在纽芬兰岛附近的北大西洋海底发现了沉没于2.4英里(约合3.8公里)深海底的“泰坦尼克”号沉船。这张照片和其他在8月底拍摄的 “泰坦尼克”号照片均属于正在进行的“泰坦尼克”号探索任务(Expedition Titanic)收获的第一批成果。这次任务的目标是,利用声成像、声纳和3D摄像等技术保存“泰坦尼克”号现状资料,帮助确定沉船会被冲走多远,以及还能存在多久。

  9.百年前南极探险队藏身木屋

百年前南极探险队藏身木屋百年前南极探险队藏身木屋

  在罗伯特·法尔肯·斯科特船长探索南极近百年后,专家正竭尽全力保护这位英国探险家搭建的木屋和另外三处遗址,避免它们被南极暴雪永远掩埋。木屋长50英尺(15米),宽25英尺(约合7.6米),可容纳33人。斯科特及其队员曾藏身木屋,躲避南极刺骨寒风。1912年1月,他们开始乘坐“特拉诺瓦”号深入南极探险。遗憾的是,斯科特船长不仅在竞争中败给挪威探险家罗纳德·阿蒙森,还与另外四名队员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10.埃及法老墓室秘道

埃及法老墓室秘道埃及法老墓室秘道

  2009年,在一个连接法老塞提一世古墓的神秘隧道内,埃及古文物最高管理委员会主席扎希·哈瓦斯站在木头台阶上拍照留念。此次发掘工作始于 2007年,将大量碎石和文物通过轨道车运到地面。考古小组2010年7月宣布,经过三年的努力,他们终于挖到一堵墙。这项考古研究发现,古埃及人似乎在卢克索附近的帝王谷岩石中开凿了一条深达572英尺(约合174米)的隧道后,突然停止了这项工作。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18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11月16日宣布,考古人员在埃及南部卢克索市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12尊2300多年前的狮身人面像,它们或许是传奇的埃及古道“狮身人面像大道”(Avenue of the Sphinxes)的收尾工程。

  1.微笑的狮身人面像

微笑的狮身人面像微笑的狮身人面像(图片提供:SCA)

  在这张公布于11月15日的照片中,一尊新发掘的狮身人面像看上去在微笑。这12尊狮身人面像全部发现于埃及卢克索市以前的一个居民区,为了考古研究和发展旅游业,这个居民区已被夷为平地。神圣的狮身人面像大道其实是连接底比斯城(卢克索市的前称)尼罗河东岸众多神庙的运河系统。

  狮身人面像大道在史书上已有记载,但之前从未得到证实。新发现的路段历史可追溯到古埃及第30王朝最后一位法老尼克塔尼布一世统治时期(公元前380年至公元前362年),他的名字就雕刻在其中几尊狮身人面像的基座上。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卢克索考古发掘部门主管曼索尔·博莱克(Mansour Boraik)说:“底比斯是古埃及东部地区的圣地,古埃及人建造这条神圣的道路是为了方便人们朝拜神庙。”

  2.工人安放狮身人面像

工人安放狮身人面像工人安放狮身人面像(图片提供:SCA)

  在这张公布于11月15日的照片中,工人们将一尊新发掘的狮身人面像安放在基座上。迄今已知最早对狮身人面像大道运河之旅的描述是由古埃及女王哈特谢普苏特留下的。据说,在大约3500年前,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参加了神舟表演,这也是庆祝尼罗河汛期到来的一年一度的“奥佩特节”(Opet)的一部分。当时,狮身人面像大道相对修饰不多,后来的埃及统治者安放了大量狮身人面像(据认为超过一千尊),这条大道由此得名。

  考古人员已经在这条1.7英里(约合2.7公里)长的大道两侧发现了近900尊狮身人面像。据常驻卢克索的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埃及古物学家雷·约翰逊介绍,一开始,尼罗河水恰好从狮身人面像大道连接的神庙两侧流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河道向西扩展了大约0.5英里(约合0.8公里)。约翰逊没有参与最新的考古发掘工作。

  3.新发掘的埃及古道

新发掘的埃及古道新发掘的埃及古道(图片提供:SCA)

  12尊狮身人面像(其中许多现已无头)排列在狮身人面像大道新发掘的尼克塔尼布路段的一端。迄今为止,在总长0.4英里(约合600米)的尼克塔尼布路段,只有约66英尺(约合20米)被发掘,这也是埃及政府将历史上有名的底比斯古城转变为现代旅游胜地的努力。

  之前发掘完毕的狮身人面像大道路段将底比斯城东两座主要神庙——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连在一起。考古人员希望,一旦这条古道全部被发掘,新发现的路段(似乎通向附近的姆特女神庙)会给这个古代的运河系统增加第三座神庙。

  负责此次发掘工作的曼索尔·博莱克说:“如果我们发现了通向姆特女神庙的码头或海港,依我看,这意味着我们接近于获得一项改变卢克索城东面貌的伟大发现。”这将预示着,古代底比斯城神舟节经过的地方比以前想象的多,行进的路线比以前想象的复杂。(秋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0月2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这组照片呈现的是在金字塔附近发现的古埃及祭司墓,其中包括墓主人与妻子的壁画以及墓葬的入口。考古学家表示,墓主人是祭司鲁吉-卡,可能生活在古埃及第五王朝末期,距今大约4350年前。

  1.墓主人与妻子

墓主人与妻子
墓主人与妻子(图片来源:Meghan E. Strong, SCA)

  埃及一座新发现坟墓的壁画,展现了墓主人鲁吉-卡(Rudj-Ka,右侧)和他的妻子。考古学家表示,鲁吉-卡可能生活在古埃及第五王朝末期,距今大约4350年前。这座精雕细琢的古墓是在吉萨大金字塔附近一个悬崖内发现的。考古人员在墓内发现的一系列艺术品和文物证明鲁吉-卡是一名祭司,掌管第四王朝法老王卡夫拉的祭祀仪式。卡夫拉于公元前2558年至公元前2532年统治埃及,最著名的地方就是建造3座大金字塔中的第二座以及狮身人面像。

  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扎希·哈瓦斯表示:“在埃及古王国时期,法老王死后会兴建一座金字塔。祭司和其他一些人生活在这座金字塔内,他们要举行仪式祭司法老王。”鲁吉-卡可能是一名负责斋戒仪式的祭司,斋戒的目的自然是向死去的法老王表示一种尊重。

  2.古埃及祭品

古埃及祭品
古埃及祭品(图片来源:Meghan E. Strong, SCA)

  哈瓦斯站在新发现古墓内的鲁吉-卡夫妇壁画前,观察壁画中出现的面包、鹅肉、啤酒等祭品。发现古墓的消息于18日公布。哈瓦斯表示,这座坟墓可能是吉萨大金字塔周围一个还没有被发掘的规模更大的墓群组成部分。这位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常驻探险家说:“我们发现了新的祭司墓,他们曾负责卡夫拉的祭祀仪式。在这一地区发现卡夫拉的卡图斯还是第一次。”(卡图斯是古埃及象形文字中的一种椭圆形或长方形造型,里面圈有表示皇族或神职人员名字或标号的字母)

  3.墓主人捕鱼画

墓主人捕鱼画
墓主人捕鱼画(图片来源:Meghan E. Strong, SCA)

  新发现古墓内的另一幅壁画,描绘了鲁吉-卡在尼罗河捕鱼的情形,一群划船的人充当了壁画的背景。古埃及的坟墓内经常出现描写日常生活的壁画,表达的是墓主人的一种希望,希望在死后继续享受这种生活。哈瓦斯说:“在第五和第六王朝,祭司并不是来自于上层社会。他们来自普通阶层,甚至于工匠也能晋升为祭司。”这幅壁画并不意味着鲁吉-卡曾靠捕鱼为生。考古学家指出,没有一幅壁画暗示鲁吉-卡在成为祭司前具体从事什么工作。

  4.墓葬入口

墓葬入口
墓葬入口(图片来源:Meghan E. Strong, SCA)

  鲁吉-卡墓的入口,通往使用石灰岩建造的迷宫式的走廊。墓葬的内部结构在悬崖内雕凿而成,显然是为鲁吉-卡的所有家人准备的墓穴。哈瓦斯说这是一座较为奢华的坟墓,建造过程难度大并且费用高。“一切都面临难度,但对不朽的渴求又促使他们努力去完成。”无论如何,鲁吉-卡都能负担起建造这座坟墓的费用,在成为祭司之后,他极有可能获得一大笔财富。作为从事祭祀工作的酬劳,祭司们会分享献给神庙的祭品,这是所谓的“祭品转移”制度组成部分。

  5.金字塔建造者墓地

金字塔建造者墓地
金字塔建造者墓地(图片来源:Kenneth Garrett, National Geographic)

  2001年拍摄的照片,展现了建造金字塔的劳工们的墓地。这个墓地就位于鲁吉-卡墓的北部。金字塔建造者墓地是在大约10年前发现的,有助于考古学家了解吉萨大金字塔的建造过程。当时的古埃及动员社会资源在金字塔周围建造一座完整的城市。哈瓦斯说,由于身为祭司,鲁吉-卡的墓可能与劳工们的墓分开。他希望这座新发现的坟墓是一个尚未被发掘的王室祭司大墓地的组成部分。

  6.工作中的考古人员

工作中的考古人员
工作中的考古人员(图片来源:Kenneth Garrett, National Geographic)

  2001年,金字塔建造者墓地,工作人员正在小心翼翼地刷掉文物上的沙子。虽然哈瓦斯认为劳工的墓和新发现的墓可能连接在一起,但除此之外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性,即鲁吉-卡的墓是孟菲斯大墓地的西部延伸。孟菲斯就在开罗的边上。哈瓦斯说:“这个位置令人感到吃惊。我们从未想到会在金字塔建造者墓地南部发现这样一座大型坟墓。”(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图坦卡蒙的祖父
图坦卡蒙的祖父
揭开埃及法老图坦卡蒙家族木乃伊身份之谜(图)(2)

  作为古埃及的标志性象征,少年法老入葬时佩戴的面具用黄金、玻璃和半宝石塑造出其不朽形象。现在,这件展品与其他出自图坦卡蒙之墓的宝物一起,保存在开罗的埃及博物馆,吸引汹涌人流前来观看。

 从帝王谷KV55号墓穴中一具木乃伊提取骨组织后,埃及首席科学家与DNA专家交换意见
从帝王谷KV55号墓穴中一具木乃伊提取骨组织后,埃及首席科学家与DNA专家交换意见
图坦卡蒙墓穴中发现一具胎儿木乃伊,至少已有七个月大,旁边还有一个更小、更纤弱的胎儿。两个小生命可能都是法老的女儿。
图坦卡蒙墓穴中发现一具胎儿木乃伊,至少已有七个月大,旁边还有一个更小、更纤弱的胎儿。两个小生命可能都是法老的女儿。

  为解开这些谜题,我们决定对图坦卡蒙以及另外十具怀疑是其直系亲属的木乃伊进行DNA分析。过去,我一直反对对皇室木乃伊进行基因研究,因为在不受现代DNA感染的情况下获得有效样本的几率小之又小,不值得去冒险侵扰这些神圣的古物。然而,2008年,几位遗传学家说服我相信,该领域技术已发展得足够先进,大有可能获得有用结果。于是,我们建起两座顶尖水准的DNA测序实验室,一座位于开罗市埃及博物馆的地下室,另一座在开罗大学医学院。研究将由埃及科学家主持:来自位于开罗的国家研究中心的叶海亚· 贾德和索玛伊娅 · 伊斯梅尔。

  同时,我们还决定对所有木乃伊进行CT扫描,由开罗大学医学院的阿什拉夫· 赛利姆和萨哈尔· 萨利姆指导。另有三位来自其他国家的专家担当顾问:德国蒂宾根大学的卡斯滕· 普施、意大利博尔扎诺欧洲学会木乃伊与冰人研究会的艾伯特· 津克,以及博尔扎诺中心医院的保罗· 戈斯特纳。

  其中四具木乃伊身份已知,包括仍躺在帝王谷坟墓中的图坦卡蒙,以及另外三具在埃及博物馆展出的木乃伊:阿蒙霍特普三世,还有其妻提耶的父母尤亚和图玉。身份不明的木乃伊中有一位在帝王谷神秘的KV55号墓穴中发现的男性,考古证据和文字记录显示,这具木乃伊很有可能是阿肯那顿或者斯门卡尔。

  对图坦卡蒙母亲和妻子的搜寻聚焦在四具身份不明的女性木乃伊上,其中两具,昵称为“年长女士”和“年轻女士”的,发现于1898年,当时她们躺在阿蒙霍特普二世墓穴(KV35)一个侧室的地面上,身体裸露着,很显然是在大约公元前1000年新王国时代结束后由神职人员隐藏在此的。另外两具无名女性木乃伊来自帝王谷中的一座小墓穴(KV21)。这座墓穴的建筑结构表明它属于第十八王朝,而且两具女尸都左手握拳置于前胸,人们普遍认为这是王后的标志性姿态。

  最后,我们将尝试从图坦卡蒙墓穴中两具胎儿木乃伊身上获取DNA——由于这两具木乃伊保存状况极差,所以此举成功的希望不大。但如果成功,我们或许就能把这延续五代的皇族谜题拼凑完整。

  为获取可用样本,遗传学家们从几具木乃伊身体的不同部位提取组织,组织都取自骨骼内部深处,这样的话,标本就不可能受到前代考古学家DNA的污染,也不可能接触过当初制作木乃伊的埃及神职人员。同时,研究人员小心翼翼处理标本,避免自己对其造成污染。标本提取后,需要把DNA与其他多余物质进行分离,包括神职人员用来保存尸体的油膏和树脂。由于每个木乃伊制作过程中所用的防腐材料不同,所以净化DNA的步骤也各不相同。处理每个标本过程中的每个步骤,都有可能对其中脆弱的物质造成破坏。

  这场研究的中心人物是图坦卡蒙本人。如果提取和分离工作进行得顺利,他的DNA将被透明溶液获取,接受化验。然而令人沮丧的是,获得的初始溶液浑浊不堪,需要花六个月的时间找到清除污染物(制作木乃伊过程中使用的一些至今未知的物质)的办法,并获得可进行扩增和测序的样本。

  从另外三具男性木乃伊(尤亚、阿蒙霍特普三世和神秘的KV55号墓穴之主)身上获取DNA之后,我们开始着手调查图坦卡蒙之父的身份。关于这一关键性问题,考古发现中记录得含糊不清。在图坦卡蒙统治期间的几处铭文中,少年国王称阿蒙霍特普三世为父亲,但不能以此盖棺定论,因为该词语也可解为“祖父”或“祖先”。而且,根据大众普遍接受的纪年法,图坦卡蒙出生前大约十年,阿蒙霍特普三世就已经去世。

  许多学者认为,图坦卡蒙之父实为阿肯那顿,支撑这种说法的证据是阿马纳附近发现的一块断裂的石灰岩,岩石上的铭文中称图坦卡顿和安克珊帕顿为国王心爱的孩子。我们已知安克珊帕顿是阿肯那顿之女,因此可以推出图坦卡顿(也就是后来的图坦卡蒙)是他的儿子。然而,并不是所有学者都认为这一证据具有说服力,部分人提出,图坦卡蒙的父亲实际上是神秘的斯门卡尔。我个人一直倾向于阿肯那顿,但这也仅是一种假说。

  一旦这些木乃伊的DNA得以分离出来,就只需把阿蒙霍特普三世、KV55和图坦卡蒙的Y染色体进行比较,便可以看出他们之间是否存在亲缘关系。(互有亲缘关系的男性Y染色体中具有相同的DNA模式,因为男性基因组中的这一部分是直接从父亲那里继承。)

  但要想弄清他们之间的确切关系,还需要进行更加精细的遗传学鉴定。在人类基因组的染色体中有些已知的特定区域内,不同个体之间的DNA编码(组成遗传密码的A、T、G和C)模式差异很大。这些差异导致同样的密码序列在不同个体中出现的次数不同。例如,一个密码序列可能在某人基因中重复出现10次,而在另一无亲缘关系的个体中,同一序列可能重复15次,第三个人重复20次,以此类推。如果这些差异性极大的区域中有10个都吻合的话,联邦调查局便可据此判断,犯罪现场留下的DNA来自某个嫌犯。

  与侦破罪案相比,让失散3300年的家人重新团聚所需要的技术标准没有那么严格,仅需把这些染色体区域中的8个进行比对,我们的研究小组便得出结论,阿蒙霍特普三世是KV55墓主的父亲,而后者则是图坦卡蒙之父。这一结论的准确性是99.99%。

  现在,我们找到了图坦卡蒙之父的遗体,但仍无法确定他到底是谁。主要的怀疑对象是法老阿肯那顿和斯门卡尔。KV55号墓穴中有一处秘窖,里面的物品据说是图坦卡蒙从阿肯那顿(或者斯门卡尔)之前在阿马纳的埋葬地带到底比斯来的。尽管棺木上的徽匡(内有法老名字的椭圆符号)已被凿去,但仍保留着阿肯那顿的特属称谓。然而并不是所有证据都指向阿肯那顿。大多数法医化验结果都显示,死者是年龄不超过25岁的男性——对阿肯那顿来说太年轻了,因为看似他在开始为期17年的统治之前,就已经生育了两个女儿。因此,大多数学者怀疑,这具木乃伊实际上是虚幻魅影般的法老斯门卡尔。

  新浪环球地理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为《华夏地理》杂志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 或部分转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纯金打造的棺材110 华夏地理重约110公斤,里面安放着国王的木乃伊。
纯金打造的棺材重约110公斤,里面安放着国王的木乃伊。
揭开埃及法老图坦卡蒙家族木乃伊身份之谜(图)

  帝王谷隐藏在尼罗河以西的荒谷中,图坦卡蒙和其皇亲就葬在这里。古时候,这里十分荒僻,而如今,附近兴起的卢克索郊区已是灯火璀璨。

图坦卡蒙的父亲
图坦卡蒙的父亲
图坦卡蒙的母亲
图坦卡蒙的母亲
图坦卡蒙墓穴里有几个层层相套的棺材,最里层的微型棺材上刻着提耶的名字,里面放着一缕头发,可能是对心爱祖母的纪念
图坦卡蒙墓穴里有几个层层相套的棺材,最里层的微型棺材上刻着提耶的名字,里面放着一缕头发,可能是对心爱祖母的纪念
1817年人们发现kv21号墓穴时,里面躺着的两具女性木乃伊保存完好,后来却遭暴徒毁坏。初步的DNA检测结果表明,头部遗失的那具木乃伊可能是图坦卡蒙坟墓中两个胎儿中至少一个的母亲。
1817年人们发现kv21号墓穴时,里面躺着的两具女性木乃伊保存完好,后来却遭暴徒毁坏。初步的DNA检测结果表明,头部遗失的那具木乃伊可能是图坦卡蒙坟墓中两个胎儿中至少一个的母亲。假使如此,她极有可能是我们已知图坦卡蒙的唯一妻子。

  DNA检测结果揭示出少年天子父母的真实身份,以及有关其早逝的新线索。

  撰文:扎西 · 哈瓦斯 ZAHI HAWASS

  摄影:肯尼思 · 加勒特 KENNETH GARRETT

  翻译:陈昊

  木乃伊冲击我们的想象,俘获我们的心灵。它们充满神秘感,曾经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类,就像我们一样。我想,我们应当尊重这些古老的逝者,令其安息。然而一些有关法老的秘密,却必须通过研究木乃伊才能解开。

  2005年,对图坦卡蒙国王的木乃伊进行CT扫描后,我们得以证明,他并非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因头部受到击打而死亡。分析结果揭示出,其头骨后部的孔洞是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所凿成。研究同时表明,图坦卡蒙去世时年仅19岁——可能在左腿骨折后不久。但仍有许多谜题萦绕在图坦卡蒙四周,让CT扫描仪也束手无策。如今,我们对他的木乃伊进行了更深入的探查,获得有关其身世、出生和死亡的非凡启示。

  对我来说,图坦卡蒙的故事就像是一出戏剧,其结局仍在不断续写。第一幕开始于图坦卡蒙出生前几十年,也就是公元前1390年左右,当时,伟大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继承埃及王位。这位第十八王朝的国王统治着从幼发拉底河到尼罗河第四瀑布段之间绵延1900公里的疆域,其富裕程度超乎想象。阿蒙霍特普三世与强大的皇后提耶一起,统治埃及长达37年,他们敬拜祖先的神灵,尤其是阿蒙神。在此期间,埃及人民生活繁荣,大量财富从海外领地源源不断流入国库。

  如果说戏剧的第一幕讲述的是传统与稳定,那么第二幕就是关于反叛。阿蒙霍特三世去世后,其次子继位,称阿蒙霍特普四世,这位特立独行的空想家摒弃了国民信仰的阿蒙神和其他众神,转而信仰一个单独的神祇——太阳圆盘阿顿。在其统治的第五年,阿蒙霍特普四世改名为阿肯那顿,意为“对阿顿有益之人”。他把自己提升到人间神灵的地位,并抛弃传统的宗教之都底比斯,在北面290公里外如今叫做阿马纳的地方建起宏伟城池。他与美丽的妻子纳芙蒂蒂生活在这里,共同担任阿顿神的大祭司,六位掌上明珠般的女儿辅佐他们进行神职工作。属于阿蒙神的权力和财富都被剥夺,阿顿神获得绝对统治权。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中也弥漫着革命性的写实主义色彩:阿肯那顿不像之前的历任法老那样,把自己刻画得容貌标致且年少力强,而是选择了颇为女性化、大腹便便、长脸厚嘴唇的形象。

  阿肯那顿统治末期笼罩在疑云中——是一段在大幕之后上演的情节。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或两位国王,对埃及进行了短期统治,可能是与阿肯那顿共掌大权,也可能是在他死后继任,又或者两段时期都包括。与诸多埃及古物学家一样,我认为这两位“国王”中的前一个实际上就是纳芙蒂蒂,第二位是个叫做斯门卡尔的神秘人物,我们对其几乎一无所知。我们确切知道的是,第三幕剧的大幕拉开后,端坐王位之上的是个年幼的男孩——年仅9岁的图坦卡顿(意为“阿顿神之化身”)。继承王位后两年内,图坦卡顿便与妻子安克珊帕顿(阿肯那顿与纳芙蒂蒂之女)离开阿马纳,回到底比斯,重开庙宇,并重获往日的财富与荣耀。他们改名为图坦卡蒙与安克珊娜蒙,宣布摒除阿肯那顿的异端信仰,重新献身于阿蒙神。

  在此之后,大幕落下。继承王位十年后,图坦卡蒙与世长辞,身后没有留下一个子嗣。他被草草埋入一座小坟冢,这种规模的坟墓本是为平民设计,不符合国王的尊贵身份。在反对阿肯那顿异端信仰的浪潮中,后续继任者把阿马纳时期国王的痕迹从历史上抹除,图坦卡蒙也没能幸免于难。

  颇为讽刺的是,这种试图抹杀图坦卡蒙的做法,反而保护他永世长存。图坦卡蒙死后不到一百年,其坟冢的方位已遭遗忘。由于坟墓上方没有引人注意的突出建筑,所以逃过盗墓贼的毒手,至1922年发掘前几乎一直完好无损。墓室内共发现逾5000件文物。然而迄今为止的考古记录尚无法揭示少年天子最亲密的家族关系。他的父母是何人?其遗孀安克珊娜蒙下落如何?图坦卡蒙国王墓穴中发现的两具木乃伊胎儿是他自己早夭的骨肉,还是陪伴他转世的象征纯洁的祭品?

  新浪环球地理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为《华夏地理》杂志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 或部分转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走进埃及鲸之谷沙漠:曾为史前巨鲸世界(图)

  你是否能想像这样的场景:这片干燥的荒原曾是水下世界,有巨鲸在捕猎游弋。今天到访鲸之谷的游客可以顺着石头砌边的小道,去看一看那些容纳着仅存于远古的海洋生物化石的巨岩。

走进埃及鲸之谷沙漠:曾为史前巨鲸世界(图)

  在鲸之谷发现这具3700万年前的龙王鲸骨骸时,它的吻部和尾巴分别从一座山丘的正反两侧戳了出来,身上覆盖的岩石将它保存得非常完美。今年,它会被运回埃及,在一家新建的鲸类进化博物馆隆重展出。

走进埃及鲸之谷沙漠:曾为史前巨鲸世界(图)

  可以找到早期鲸类进化线索的国家,不是只有埃及。这具4700万年历史的慈母鲸化石骨骸出土于巴基斯坦,现存密歇根大学古生物博物馆的地 下室。靠着强健的腿和有蹼的脚,它能像海狮一样把自己推上陆地。这腿脚也能在游泳时提供推力,尾巴主要起舵的作用。后来的鲸能靠尾巴的动力更高效地游动, 后肢缩小,前腿变成鳍。

  埃及的一片沙漠,过去曾是汪洋万里。这里隐藏着进化史上一次惊人巨变的秘密。

  撰文:汤姆 · 穆勒 Tom Mueller

  摄影:理查德 · 巴恩斯 Richard Barnes

  翻译:闾佳

  3700万年前,在古地中海的水域里,一头足有15米长、阔口巨牙的夭矫巨兽沉到海底死掉了。几百万年过去,它的骨骸蒙上了厚厚一层沉积物。大海渐渐消退,从前的海床变成了沙漠,风霜慢慢刨去骨头上面的砂岩和页岩。渐渐地,世界变了。地壳的变动把印度推入亚洲的版图,挤出了喜马拉雅山脉。在非洲,人类的始祖头一次只靠后腿站起来走路了。法老王建造了金字塔。罗马盛极一时又灭亡。与此同时,风继续耐心地挖掘。终于有一天,菲利普·金格里奇出场,来完成这件杰作。

  去年11月的一天,日落的时候,密歇根大学的古脊椎生物学家金格里奇,在一片叫做“鲸之谷”的埃及沙漠里,伸开手脚躺在巨兽“龙王鲸”的脊柱旁边。他身旁的沙地里散落着鲨鱼牙齿、海胆刺、巨型鲶鱼的化石。“我跟这些水底生物待了这么长时间,没过多久,我就觉得自己生活在他们的世界里了。”他一边说,一边用刷子戳着一段粗大的脊骨。“我张望这片沙漠的时候,眼里映出的是海洋。”金格里奇正在寻找巨鲸骨骼的一处关键部位,他抓紧时间赶工。天色正暗下来,他必须在同事们感到担心之前赶回营地。“鲸之谷”是个美丽的地方,可也很危险。就在这些史前海怪骨头的周围,金格里奇还发现了一些倒霉人类的遗骸。

  他顺着脊柱挪向它的末端,用刷子柄试探着每一截椎骨。之后他停下来,放下工具。“最大的宝贝就在这儿了。”他说。他用指头灵巧地清掉了沙子,露出一根不过20厘米的细长骨头。“鲸的腿可不是轻易能看得到的。”他用双手虔诚地捧起了这根骨头。

  龙王鲸确实是一种鲸,但它有两条跟三岁小女孩儿的腿差不多尺寸的小巧后腿,从腹侧伸出。这可爱的小肢拥有完美的构造,但却一点用处也没有(至少对走路而言),要理解适应性超强的游泳健将现代鲸,怎样从一度四肢行走的陆生哺乳动物转化而来,这两条腿是关键的线索。金格里奇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解释这一转变——可以说是动物界最深奥的一次转变。他在此过程中指出,从前神创论者用鲸作为反驳进化论的最强武器,可现在鲸倒有可能成为进化论的最佳证据。

  “像这样完整的龙王鲸样本,有着罗塞塔石碑般的启示意义,”在驱车返回营地的路上,金格里奇告诉我,“跟零碎的遗骸比起来,它们能对这种动物的生活方式提供多得多的资料。”

  事实上,鲸之谷里到处都是这种“罗塞塔石碑”。过去27年,金格里奇和同事们已经在这里找到了上千具鲸骸,留待发现的就更多了。我们开回营地,金格里奇的几名队员也正从自己负责的考察现场回来。我们就着烤羊肉、蚕豆汤和大饼的晚餐讨论起他们的收获来。穆罕默德· 萨迈赫是鲸之谷保护区的管理员队长,一直在东面更远的区域勘探,并报告了几处新的骨骸堆——破解自然进化史大疑团的新线索。约旦博士后伊亚德· 扎尔穆特和研究生莱恩· 贝贝伊则在一处悬崖边上发掘一只古鲸的吻部。“我们认为其他的身体部分就埋在下面。”扎尔穆特说。

  新浪环球地理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为《华夏地理》杂志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 或部分转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7月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埃及考古学家上周宣布,他们完成了对拥有3300年历史的埃及法老塞提一世墓室隧道的挖掘工作,发现了一批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的文物,最终揭开众多围绕这条隧道的谜团。

  1.墓室隧道的尽头

墓室隧道的尽头(图片提供:Amr Abdallah Dalsh, Reuters)
墓室隧道的尽头(图片提供:Amr Abdallah Dalsh, Reuters)

  2009年,在一个连接法老塞提一世古墓的神秘隧道内,埃及古文物最高管理委员会(SCA)主席扎希-哈瓦斯站在木头台阶上拍照留念。此次挖掘工作始于2007年,在三年时间内,考古人员将大量碎石和文物通过轨道车运到地面。考古小组上周宣布,经过三年的努力,他们遇到了一堵墙。考古人员认为,古埃及人在卢克索附近的帝王谷岩石中开凿了一条深达572英尺(约合174米)的隧道后,突然停止了这项工作。哈瓦斯认为,开凿工作始于塞提一世法老在位期间,不过,上面的墓室当时已经完工。

  法老塞提一世死后,这项工作可能就停止了。哈瓦斯还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驻会探险家。塞提一世从公元前1294年至公元前1279年统治着古埃及,在位15年时间。埃及古文物最高管理委员会地区负责人、考古学家穆斯塔法-瓦兹利(Mustafa Waziri)说:“我认为他们当时计划在那里建造另一座地下墓室。这项工作停止地很仓促。不过,楼梯的保存状况令人惊讶不已。”

  2.进入墓室通道

进入墓室通道(图片提供:James Burke, Time Life Pictures/Getty Images)
进入墓室通道(图片提供:James Burke, Time Life Pictures/Getty Images)

  在这张摄于1960年的照片上,一条用砖砌成的拱道通向埃及法老塞提一世墓室下方的隧道。那时,考古人员还在清理残骸,希望到达藏有宝物的墓室。哈瓦斯在2009年11月接受采访时透露,人们早在1817年便了解到塞提一世墓室的隧道,那一年,意大利探险家吉奥瓦尼-巴蒂斯塔-贝尔佐尼在帝王谷内发现并发掘了塞提一世的墓室。20世纪60年代的挖掘工作仅进入到墓室隧道330英尺(约合100米)处。在最新一次探索中,为了深入隧道,考古队采取了多项新的预防措施,最主要一项是用金属材料将隧道顶部支撑起来以防坍塌,就像煤矿开凿隧道采用的方法一样。

  3.墓室壁画

墓室壁画(图片提供:Egyptian Supreme Council of Antiquities)
墓室壁画(图片提供:Egyptian Supreme Council of Antiquities)

  在塞提一世墓室墙壁上绘制的场景中,数条蛇守候在陡峭隧道的底部。据埃及考古学家穆斯塔法-瓦兹利介绍,这张壁画给他们提供了新的证据,说明隧道可能从一开始就规划好了。瓦兹利说,壁画描述的场景可能涉及古埃及《祈祷书》,在这本书中,一条蛇作为向导引导善人重获新生。除了隧道几乎完全空白以外,塞提一世墓室其他地方都覆盖着浮雕。不过,考古学家在台阶上发现了红色涂鸦以及看似设计师的提示,大意是:“把门轴向上移,可以扩大通道。”

  4.法老陵墓剖面图

法老陵墓剖面图(图片提供:Christopher Klein, National Geographic)
法老陵墓剖面图(图片提供:Christopher Klein, National Geographic)

  在这张剖面图上,古埃及工人正在山中开凿并修饰塞提一世陵墓。由于深深嵌入帝王谷顶高耸的石灰岩质悬崖上,塞提一世墓室是到达难度最大、也是最值得探索的墓室,同时它还是帝王谷中最华丽、最大的法老墓室。帝王谷还是古埃及法老图特卡蒙陵墓的所在地。在塞提一世墓室下面新发现的楼梯并不是墓室的唯一通道。2008年,专家宣布他们在塞提一世墓室发现了一条新的隧道,使得这一墓室的长度从328英尺(约合100米)扩展至446英尺(约合136米)。

  5.古埃及人形塑像

古埃及人形塑像(图片提供:Egyptian Supreme Council of Antiquities)
古埃及人形塑像(图片提供:Egyptian Supreme Council of Antiquities)

  从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年至公元前1069年)开始,人形塑像就逐渐成为法老墓室的必备陪葬品,比如这个在新发现的隧道中找到的人形塑像。塞提一世是新王国时期第19王朝(公元前1295年至公元前1069年)的第二个法老。人形塑像通常数百个一堆被发现,古埃及人认为,这些塑像是在后世服侍法老的农民和其他劳工的化身。塞提一世墓室中发现的人形塑像年代可追溯至第19王朝,考古人员在它们的旁边还发现了同一时期的陶器和刻有塞提一世名字的漩涡花饰。

  6.塞提一世秘道深处

塞提一世秘道深处(图片提供: Amr Abdallah Dalsh, Reuters)
塞提一世秘道深处(图片提供: Amr Abdallah Dalsh, Reuters)

  2009年8月,埃及古文物最高管理委员会(SCA)主席扎希-哈瓦斯爬到了新发现的塞提一世秘道深处。发现这条隧道未完工一定程度上揭开了一个考古之谜。埃及考古学家穆斯塔法-瓦兹利说:“我们希望能找到塞提一世藏起来的宝物,这是我们挖掘工作刚开始的想法。不过,当我们利用高科技仪器到达隧道的尽头后,没有再发现任何有价值的文物,所以,我并不认为他们遗留了什么东西。”(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5.献祭的鳄鱼?

献祭的鳄鱼?
献祭的鳄鱼?(图片提供:John Stafford, Stanford School of Medicine)

  赫斯特博物馆管理员威廉斯表示,对图片中这具鳄鱼木乃伊进行的高分辨率扫描结果显示,鳄鱼身体各部位在包裹前被覆盖上纸莎草茎干,起到加固作用。古埃及人共制作了两种鳄鱼木乃伊,一种是神圣的木乃伊,被视为鳄鱼神索贝克的化身,另一种是献祭用的木乃伊,作为祭品使用。

  献祭用鳄鱼生活在寺庙附近的湖泊,尤其是埃及伊尔·法尤姆地区。寺庙访客会进行捐赠,司祭随后献上经过防腐处理的祭品,也就是鳄鱼木乃伊,而后以捐赠者的名义埋葬鳄鱼。刘易斯表示,虽然目前尚不清楚这两具鳄鱼木乃伊到底是圣物还是献祭用品,但包裹的木乃伊内部杂乱无章的尸体摆放说明它应该是一件祭品。

  6.木乃伊内发现鱼钩

木乃伊内发现鱼钩
木乃伊内发现鱼钩(图片提供:Stanford Medicine)

  赫斯特博物馆管理员刘易斯表示,已拆开鳄鱼木乃伊的低分辨率扫描显示,很多细节仍处于隐藏状态,正如下方扫描图所展示的那样。相比之下,上方的高分辨率扫描图则捕获了一些令人兴奋的新细节。在鳄鱼腹部,研究人员发现了猎物的骨骼残骸以及一个鱼钩。随后进行的分析显示,这个鱼钩是采用古埃及鱼钩制造技术制造的。鱼钩可能是鳄鱼在享用最后一餐时吞下的。威廉斯指出鱼钩并未被腐蚀,说明可能由青铜制成。

  7.鳄鱼木乃伊正面照

鳄鱼木乃伊正面照
鳄鱼木乃伊正面照(图片提供:Stanford Medicine)

  已拆开鳄鱼木乃伊的正面照。赫斯特博物馆的博客称,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CT扫描技术现正成为木乃伊研究的一件“利器”。对图坦卡门法老王木乃伊的CT扫描结果显示,这位法老王可能死于腿部骨折引起的并发症,而不是遭人谋杀。(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5月4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网站公布了一组古埃及鳄鱼木乃伊图片。利用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研究人员在鳄鱼木乃伊内部发现30多具鳄鱼幼崽尸体以及一个可能由黄铜制造的鱼钩。

  1.鳄鱼木乃伊面具

木乃伊面具
鳄鱼木乃伊面具(图片提供:John Stafford, Stanford School of Medicine)

  新进行的CT扫描揭开了图片中这具有着2000年历史的古埃及鳄鱼木乃伊的神秘面纱。扫描结果显示,面具后面确实是一条真正的鳄鱼。4月,美国加州斯坦福医学院对两具鳄鱼木乃伊进行了扫描,图片中这具长8英尺(约合2.4米),一度被彩色亚麻布包裹并戴着一个面具的木乃伊就是其中之一。

  两具鳄鱼木乃伊现保存于加州伯克利的菲比·赫斯特人类学博物馆。博物馆管理员埃利森·刘易斯表示,扫描结果显示至少有两条尼罗河鳄鱼的骨头混杂在一起,其中包括两块头骨、一块肩胛骨以及一块股骨。

  两具鳄鱼木乃伊是慈善家菲比·赫斯特19世纪末在埃及购买的,它们的出处仍旧是一个谜。最近,研究人员对两具木乃伊进行修复并加以研究。在上周于菲比·赫斯特人类学博物馆举行的“Conservator's Art: Preserving Egypt's Past”展览上,两具木乃伊对外展开。

  古埃及人将动物尸体制成木乃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做法。人类学博物馆方面表示,古埃及人对数千条鳄鱼的尸体进行防腐处理,而后将它们作为献给鳄鱼神索贝克的祭品埋葬在巨大的墓穴中。

  2.鳄鱼压舱物?

另一具鳄鱼木乃伊的低分辨率扫描图
另一具鳄鱼木乃伊的低分辨率扫描图(图片提供:Stanford Medicine)

  赫斯特博物馆的这具鳄鱼木乃伊充满一丝神秘色彩,包裹着完整的成年鳄鱼尸体以及鳄鱼幼崽尸体。在1899年购得时,这具鳄鱼木乃伊最初的包裹材料早已消失踪影。科学家希望发现鳄鱼尸体内部的秘密。

  赫斯特博物馆副管理员简·威廉斯表示,CT扫描揭示了奇怪的白色物体(右下侧)。它们可能是一些石块,鳄鱼吞下这些石块并将其作为一种压舱物,用于保持在水中的稳定。博物馆管理员刘易斯指出,CT扫描是一种非入侵式研究方式,同时能够在细节上呈现木乃伊的内部情况,

  3.鳄鱼宝宝木乃伊

鳄鱼宝宝木乃伊
鳄鱼宝宝木乃伊(图片提供:John Stafford, Stanford School of Medicine)

  已拆开的成年鳄鱼木乃伊,长5.5英尺(约合1.7米),背部“骑”着30多具鳄鱼幼崽木乃伊。专家们表示尼罗河鳄鱼幼崽留在父母背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移动方式。赫斯特博物馆博客称,鳄鱼幼崽尸体最初被亚麻布包裹,利用粘性“木乃伊香膏”粘在成年鳄鱼尸体身上。古埃及的尸体防腐者使用香膏进行尸体防腐处理。

  涂抹在鳄鱼尸体上的香膏是针叶树树脂、蜂蜡和脂肪的混合物,与制作人类木乃伊时使用的材料一样。这一发现显然否定了“制作动物木乃伊费用更低,过程更加马马虎虎”的观点。但这种类似焦油的物质也会随时间降解,一些鳄鱼幼崽多年之后最终掉了下来。为此,博物馆的刘易斯和威廉斯使用一种合成粘合剂,重新将鳄鱼幼崽木乃伊粘在上面。

  4.3D鳄鱼木乃伊

3D鳄鱼木乃伊
3D鳄鱼木乃伊(图片提供:Stanford Medicine)

  一幅3D侧视图,展示了成年鳄鱼背上的幼崽。在斯坦福大学的实验室,研究人员分别对两具鳄鱼木乃伊进行了两次扫描,一次是使用低分辨率临床扫描仪,另一次是使用高分辨率扫描仪,后者能够产生被扫描物的3D图像并呈现更多细节以了解其细微差别。斯坦福医学院的博客表示,鳄鱼幼崽骨骼缺钙(骨密度更低)只有在高分辨率扫描情况下才能发现。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2 页,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