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17日,一则福建省新华书店卖茶叶的消息引起了广泛热议。据记者观察,随着大环境日益严峻,最近各地书店“不务正业”之举正在泛滥,而有关中国书店如何坚持书店本质,又能觅得生路的讨论越发热烈。记者采访了上海几家书店,这些著名书店的负责人都表示,书店“不务正业”很不应该,开影院或成“底线”。

集体“不务正业”:书店卖锅又卖茶叶

在“减税”举措还停留在“说说而已”的阶段,本报5月16日又报道国家将对教辅暴利动刀,而这可能将使书店最后的救命稻草不复存在。可以说,实体书店的境况而不是在变好,而是在变坏。这便逼迫书店不得不另觅生路了。

昨天传来消息,福建省新华发行集团开始向茶叶、瓷器和红木等领域“进军”,他们已经成立了一家茶文化发展公司,料想不久,茶叶、瓷器和红木将摆上福建省新华书店的柜台。

不过,茶叶进书店还算是理智的,毕竟正如福建新华发行集团的负责人表示,茶叶红木都还能归为“文化产业”。

据本报记者所知,各地书店“不务正业”或成一种趋势。在图书不赚钱甚至亏损的情况下,还有新华书店开卖电饭锅、微波炉等小家电,甚至还卖保健食品的。通过售卖其他商品利润的贴补,来维持“书店”之名。但也有读者忧虑,如此堂而皇之的集体“不务正业”,虽可以保留一个书店的躯壳,但书店的尊严和功能也在逐渐丧失。

期待守住本分:开影院或成“底线”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上海很多书店也正在拓展卖书之外的业务,但似乎都挺讲究与卖书相得益彰。比如张爱玲故居下的千彩书坊和绍兴路汉源书店中的咖啡和茶就很有名。上海书城福州路店二楼的咖吧也顾客盈门。这些书店的另辟蹊径,大多与氛围相辅相成,并不刺眼。不过一杯茶和咖啡的利润毕竟有限,如何实现大规模利润,又避免“不务正业”,正是目前正让上海书店绞尽脑汁的。

从今年接下来几个月将相继亮相的几个重大书店项目来看,书店与影院结合或成为一种“上海模式”。如1.5万平方米营业面积的静安图书影视城,除了有图书专柜、生活馆和儿童乐园之外,还会有一个影院。本报今年2月独家报道,博库书城宜山店将在2楼辟出800平方米做一个4D影院。两大书店可谓英雄所见略同。由于影院属于真正的文化产业,书店放电影无论如何也算在做文化,所以开影院可能已经成为上海书店收好本分的“底线”。

但是开影院毕竟对书店的面积要求极高,普通小书店根本无法涉足,而仅靠卖咖啡和茶又难以为继,所以“中小微”书店前途究竟在哪,尚且十分模糊。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咖啡竟能让懒人变勤快,勤快人变懒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对于许多工作人员而言,每天早晨的一杯咖啡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最新一项研究显示它并不是真实对于每个人都具有提神醒脑作用。

  一项研究发现咖啡因和安非他命等刺激性物质并不能真实提高积极性,那些已保持积极状态的人群在得到咖啡的刺激下会变得松懈,而仅是那些懒惰的人群饮用咖啡之后才会达到激励的效果。

  负责这项研究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候选人杰-霍斯金说:“每天数百万人都饮用咖啡作为清醒、提高警觉性和增强工作能力的一种方式,从夜间驾车的司机至考前临时抱佛脚的考生。”

  这项发现表明类似咖啡等兴奋剂对于那些真实知难而进的积极人群会起到反面作用,该研究发表在《自然:神经心理药理学》期刊上,将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对老鼠大脑的刺激影响。

  正如人类许多老鼠都积极乐意解决处理问题,它们所处理的问题就像人们在工作之中遇到的棘手困难一样。在研究实验中,他们发现对于“积极忙碌”的老鼠服用咖啡和安非他命之后会使它们的活跃性降低。对于较为懒惰的老鼠个体,服用咖啡和安非他命之后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当使用这些“兴奋剂”,那些通常会避开挑战性任务的懒惰老鼠会变得更加勤快,相反那些之前善于接受挑战性任务的勤快老鼠服用咖啡或安非他命之后则变得失去活跃性。

  霍斯金称,这项研究表明致力于实现目标人群的精神注意力等级对于确定兴奋剂如何影响人们具有重要作用。(卡麦拉)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谷类食物营养丰富

  食物中的一些成分可以改变血液中某些神经递质的浓度水平。所谓的神经递质,是一些可以携带一定身体信息的化学“信使”,它们来往于神经细胞之间,传递各种各样的情绪信息。当身体摄入一些营养素之后,通过加工,可以形成相应的神经递质,从而影响它们在体内的浓度水平,最终影响人们的情绪。

  “开心”食物赶走抑郁

  如果在你为工作而抓狂的时候,或是陷入抑郁情绪中,以下食物,可能会有帮助。

  全谷类食物:全麦面包、红薯、糙米、胚芽米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B族维生素,可以维护神经系统稳定,增加能量的代谢。

  蔬菜水果:据研究,蔬菜、水果中所含有的丰富维生素、植物化学物质能改善大脑化学特性,使大脑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海鱼:例如鲑鱼、金枪鱼、沙丁鱼等,含有一些对改善情绪有益的脂肪酸,特别是Ω3脂肪酸,能阻断神经传导路径,增加血清素的分泌量,使人的心理焦虑减轻。

  “不良”食物败坏心情

  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千万别选择以下败坏情绪的食物,否则它可能让你更增烦恼。

  油炸食物:油炸食物富含饱和脂肪酸,肠胃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消化,使本应供应大脑的血液转而供向消化系统,导致大脑反应变慢,注意力无法集中。

  高脂肪食物:高脂肪食物会导致血液内的胆固醇增高,令血液流动速度减慢,身体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支持,人就容易感到疲劳、困倦,提不起精神。

  高糖食物:糖在人体内分解产生能量时,会产生丙酮酸和乳酸等代谢物,这些废物靠含维生素B1的酶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然后排出体外。一旦维生素B1不足,丙酮酸、乳酸等代谢产物将积蓄在人体内。如果在脑组织中积蓄过多,会使人的情绪出现莫名其妙的恼怒、冲动任性等坏情绪。

  提神食物好坏参半

  以下这些食物少量摄入时,有助于集中精神;可一旦过量,就会过犹不及。

  精蛋白食物:牛奶、鸡蛋、鱼类、贝类以及瘦肉等动物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之一的酪氨酸是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的前体,可提高此类神经递质的含量,进而增加警觉水平,使人处于比较主动的情绪中。但另一方面,动物蛋白中的其他氨基酸会阻碍色氨酸进入大脑。脑中的色氨酸含量过低,会导致人有忧虑和好斗的倾向。

  咖啡:咖啡中的咖啡因可以增加你的警觉性和注意力。但咖啡因只会在人体的神经临界点起作用,过了临界点,人就会因为兴奋过度而无法维持正常思维。

  酒精:每天一杯红酒或啤酒会让你的心情得到放松,并且也有助于减低心脏病的发病风险,但千万不要贪杯。过量的酒精会刺激人的神经,导致失眠、注意力难以集中等问题。

  相关阅读

  必须警惕的12种常见食物 食用错误部位堪比毒药

  必须警惕的12种常见食物 食用错误部位堪比毒药

  血清素控制理智与愤怒 日常食物竟决定个人性格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咖啡燃料车

  科学网(kexue.com)讯 节能环保汽车是目前科学家奋力研究的目标,什么样的能源可以代替汽油是研究的重中之重,太阳能汽车已经过时,你相信平时喝的咖啡可以当成燃料吗?它们不但可以代替汽油,甚至还可以领汽车跑出惊人的速度来。

  近日,来自英国的工程师马丁-贝根制造出以咖啡渣为动力的汽车,而且经过测试,这辆咖啡车时速能达到66.5英里,成为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咖啡动力汽车。

  马丁在咖啡车上重装了燃料动力装置和过滤器,因此废弃的咖啡渣就能变成热量驱动引擎。这种燃料不仅环保,相对于汽油和柴油的价格也更加低廉。实际上咖啡汽车最大的优点是环保,因为咖啡是一种绿色能源,至少在尾气方面比现在的汽油好很多。其主要原理是将咖啡豆粉加热到700摄氏度,就产生了一氧化碳合、氢气、二氧化碳、甲烷,这些气体便能够用于内燃机运转了。

  其实就在去年,这样咖啡汽车就已经问世了,斯坦斯菲尔德是英国广播公司电视一台科普节目主持人。他在网上购得了一辆1988年产的大众尚酷汽车,和朋友在家中完成改装。斯坦斯菲尔德在汽车后备箱内安装原料桶和加热装置。咖啡渣经过加热产生可燃气体,气体由架在车顶的管道引至引擎,提供动力。

  此举旨在证明价格低廉且容易获取的废品  也可以用来充当能源。 咖啡的零售价格是汽油的15倍,但咖啡渣的成本则低廉得多。“我母亲以前常用咖啡渣驱赶偷吃胡萝卜的害虫,”斯坦斯菲尔德说,“我灵机一动,每天有成千上万公斤的咖啡渣被倒掉,我想我或许可以利用它做点什么。”

  (科学网kexue.com 瑞恩)

  相关阅读

  英研究称咖啡本身无法提神 多因饮用者心理作用

  超级病菌MRSA威胁健康 喝茶和咖啡或降低风险

  晚期丙型肝炎患者每天喝咖啡 有助提高治疗效果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咖啡并不提神

  据台湾“中广新闻网”报道,英国研究发现,咖啡根本没办法提神,只是心理作用。

  东伦敦大学找了88名18岁到47岁,一天要喝2杯以上咖啡的人做实验,把他们分成两组,一组告诉他们喝的是无咖啡因咖啡,实际上他们喝的却是一般咖啡;另一组则相反。

  喝完一杯咖啡后让他们接受测试,测验他们的注意力、反应时间和心情等等。结果显示,自以为喝下咖啡因的那一组,注意力和反应都比较好。

  研究人员说,从这项实验来看,咖啡本身无法提升注意力,反倒是自以为喝了咖啡的人,心理上有了依靠,注意力就比较集中了。

  而且喝咖啡还有危险,美国内华达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医学期刊《药理学》上报告说,常喝咖啡可能提高女性不孕风险。因为咖啡因会降低输卵管细胞的活动能力,从而影响受精卵进入子宫腔。

  正常情况下,卵子和精子结合后,会从输卵管迁移到子宫腔,然后在那儿“安家落户”,慢慢发育成胎儿。在“迁移”过程中,输卵管壁上一种特殊的细胞发挥着重要的助推作用。

  研究人员在对实验鼠的研究中发现,咖啡因会减弱这种细胞的活动能力,导致输卵管难以将受精卵送入子宫腔。

  参与研究的生理学教授肖恩·沃德说,新发现或许可解释为何那些大量饮用咖啡的女性更难怀孕,这或许能帮助某些受孕困难的女性,也让医生更有效地采取相应措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实体书店丧钟敲响

文/编译自《经济学人》

众所周知,实体书店如今每况愈下,因为买书人不是在线订购,就是下载到电子阅读器上看。书店或许仍是一个可以看书和徜徉的好去处,但交易基本都跑到网上去了。

书店悲歌近日轮到连锁书店博德斯(Borders)。它决定将全部资产以2.15亿美元变卖给私募基金Najafi旗下的“直销品牌”;后者还将接手2.2亿美元的债务。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雇员超过1.1万人的博德斯今年2月寻求破产保护后,迄今又亏了1.91亿美元。19日的资产拍卖会事关这家名店的命运;此前博德斯已关闭了逾三分之一的分号。

由于“直销品牌”是一家图书音像产品的在线和邮购经销商,有人猜测:新老板无意让书店再开下去;它可能只看中博德斯的营销网络,其余的估计都想脱手。无论如何,对书店员工和顾客而言,前景都不很妙。

与同行巴恩斯和诺布尔相似,博德斯也素有企业怪兽的声名,数十年来一直在挤垮更有人情味的小书店。这仅仅是一个恶有恶报的故事吗?

我们曾指出,这些庞大书店帝国也扮演了重要作用——它们往往是美国小镇或郊区的唯一书店;如果没有它们,读者只能到沃尔玛选购有限的图书。

这些大书店提供了一个让人们既能买书,又能与其他书迷交流、听作者演讲的地方,顾客可以在没有压力的氛围中从容看书。

问题大概就出在“ 没有压力”这一点上。加州州府萨克拉门托以南一小镇的报纸近日的一篇报道,很好地说明了问题所在:

“我只是进来喝咖啡、跟朋友打招呼。”73岁的约翰·韦加说,“我不会在这里买书。来书店的人只是拿起一本25美元的书,从头到尾读完,再放回架上。”

19岁的连环画迷伊曼纽·伊文斯说,他喜欢靠在书店的舒适走道上看书,至少已看完50本。

除了咖啡和无线上网之外,人们还肯在实体书店为什么东西掏钱?独立书店能否收取会员费?企业赞助的模式可行吗?

市场正在排挤掉一个有意义的公共场所。书店留下的空白会由什么来填补呢?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美国内华达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医学期刊《药理学》上报告说,常喝咖啡可能提高女性不孕风险。因为咖啡因会降低输卵管细胞的活动能力,从而影响受精卵进入子宫腔。

  正常情况下,卵子和精子结合后,会从输卵管迁移到子宫腔,然后在那儿“安家落户”,慢慢发育成胎儿。在“迁移”过程中,输卵管壁上一种特殊的细胞发挥着重要的助推作用。

  研究人员在对实验鼠的研究中发现,咖啡因会减弱这种细胞的活动能力,导致输卵管难以将受精卵送入子宫腔。

  参与研究的生理学教授肖恩·沃德说,新发现或许可解释为何那些大量饮用咖啡的女性更难怀孕,这或许能帮助某些受孕困难的女性,也让医生更有效地采取相应措施。(记者高原)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美国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晚期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喝咖啡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一个小组在新一期美国学术期刊《胃肠病学》上报告说,该小组在小范围临床试验中发现,在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和抗病毒药“利巴韦林”治疗的丙肝患者当中,每天喝3杯或更多咖啡者,其治疗有效程度要比不喝咖啡者高1倍。
研究人员指出,以往的研究显示,喝咖啡与肝酶水平较低、慢性肝病进展减慢和肝细胞癌变率下降有关,这一效果不受种族、丙肝病毒含量、是否合并肝硬化和转氨酶水平等其他因素影响。但研究人员指出,喝咖啡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在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丙型肝炎长期抗病毒治疗对抗肝硬化试验中的数据,对咖啡摄入量与病毒治疗应答之间的关联进行了研究。研究小组没有具体透露被研究者的人数,但指出上述发现还需得到更多科研数据的佐证。
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慢性病,由丙肝病毒引起,主要传播途径为输血、血液透析、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丙型肝炎容易导致肝硬化,一些患者甚至会患肝癌。(来源:新华网 高原)
更多阅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美国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晚期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喝咖啡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一个小组在新一期美国学术期刊《肠胃病学》上报告说,该小组在小范围临床试验中发现,在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和抗病毒药“利巴韦林”治疗的丙肝患者当中,每天喝3杯或更多咖啡者,其治疗有效程度要比不喝咖啡者高1倍。

  研究人员指出,以往的研究显示,喝咖啡与肝酶水平较低、慢性肝病进展减慢和肝细胞癌变率下降有关,这一效果不受种族、丙肝病毒含量、是否合并肝硬化和转氨酶水平等其他因素影响。但研究人员指出,喝咖啡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在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丙型肝炎长期抗病毒治疗对抗肝硬化试验中的数据,对咖啡摄入量与病毒治疗应答之间的关联进行了研究。研究小组没有具体透露被研究者的人数,但指出上述发现还需得到更多科研数据的佐证。

  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慢性病,由丙肝病毒引起,主要传播途径为输血、血液透析、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丙型肝炎容易导致肝硬化,一些患者甚至会患肝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5月中旬,是武夷岩茶的制作高峰。
5月中旬,是武夷岩茶的制作高峰。
在藏传佛教的寺院中。喝茶也是僧侣们早课的内容之一
在藏传佛教的寺院中。喝茶也是僧侣们早课的内容之一
旧味新考,川酒、武夷茶、滇烟
旧味新考,川酒、武夷茶、滇烟

  循着历史的足印,深入传奇诞生的地方,探索茶、酒、烟之真味。

  撰文:王烨

  摄影:陈新宇 陈峰

  嗜好的极致之境

  味道在别处

  我站在据说是世界第一流的香烟生产车间里。就像科幻电影中所描绘的未来世界:如高速公路凌空起伏、飞跃如织的,是传送带们,携着原料——烟丝、切割齐整的卷烟纸张、积雪般蓬松柔软的过醋酸纤维,送入一座座硕大无朋的过滤嘴香烟生产机器中。纸烟们像细胞分裂一样被吐出,塑封包装,成条,装箱,由机械手准确地抓起,码放,送入集装箱卡车,满载后,绝尘而去。厂房里几乎看不到工人,空旷、安静、一尘不染。

  几乎所有科幻作品都源自对工业化大生产的恐惧,而眼前这座车间正集中展示了工业化的慑人之处:理性、精确、低损耗、高效率。陪同的人告诉我,如此规模的车间,每天最多可以产出5000万支香烟,而全球每天消耗的香烟数量是150亿支。冰冷高效的工业流水线尽头是翕张不止的人类的肺叶。

  我费尽周折,终于得以与一位烟草专家面对面。李有义曾经在国内一家著名烟草公司任总工程师,如今已经退休回家,颐养天年。

  饭桌上,刚一落座,李有义先讲了一个故事:“2002年的时候,世界烟草工业界泰斗、美籍华人左天觉老先生来云南视察,我作陪。当时我问了他一个问题:您究竟对烟草怎么看?老先生回答我:‘我一生从事烟草理化研究,早在年轻时,已经通过反复亲身试验,确信烟草中存在尼古丁,对人体有害。因此在40年前,我已经戒烟了。’”

  “吸烟有害健康。”李有义总结道,“这是我们今天谈话前应该先确认的基本立场。”

  吸烟有害健康,这道理人人都知道,却并没有阻止人们继续炮制和享用它。中国拥有三亿烟民,数量居世界首位。而在全球禁烟的浪潮中,大部分烟草业人士面对公众都选择保持绝对的低调。

  “那么你自己对烟草怎么看?”

  李有义陷入沉吟,看上去像在琢磨怎样回答我才妥帖。这时他点燃了一支香烟。

  一切人造物品中,没有哪样仅仅是用于自我戕害。人毕竟是一种生存渴望极其强烈的动物,这种渴望引领我们找到火种、食物,制造工具,一步步走到今天。吸烟既然公认有害却又正大光明地存在,一定有某种我们难以启齿的原因。

  我见识过一种喝酒的方法。十几个人从傍晚开始,坐上餐桌先饮白酒。第一瓶是有来头的好酒,喝完之后,换廉价高度酒,再喝完,如果盘中餐未尽,续啤酒或红酒。然后转场,上一瓶洋酒、一瓶葡萄酒,慢慢喝,喝到午夜时分,换啤酒。再一直喝,到凌晨四五点天蒙蒙亮起来,大功告成,人这才散去。职业写字的人聚会,这样的场景很常见,尤其是诗人之间。

  “酒量小的人写不出好诗。”这是诗人石光华的论调,可他又说:“酒确实难喝,太难喝了。”吸烟者也很少称赞烟有什么好味道,他们总是默默地吞云吐雾,默默地戒一阵子,又默默地吸起来。喝茶的人倒以为茶美,能喝出茶中有兰花、桂花、板栗、水果香。但在不嗜茶味的人喝来,所有茶水中唯有一种滋味最明显,那便是苦。咖啡当然也是苦的。

  烟刺鼻又呛喉,酒是辣的,茶和咖啡是苦的——即使在人类花样百出的所有入口之物中间,它们的特殊之处也一目了然。

  对烟、酒、茶一概免疫的人群是儿童,他们对葱、姜、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也统统拒绝。人类在婴儿时拥有最敏感的味觉,在这个阶段,人的味蕾数量最多,甚至分布在我们的脸颊上。而婴儿的喜好与人的原始本能相一致,他们最喜欢的味道是甜。

  人只拥有四种味觉判断:酸、甜、苦、咸。究其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糖类、酸类和盐对生物体的机能最为重要,需要味蕾作为快速感受器,第一时间把神经信号传回大脑;而苦常常意味着毒性,因此也必须及时反应。

  葱、姜、蒜、辣椒和烟、酒、茶的滋味对人而言都属于刺激性感受,爱思考的人总是想弄清楚自己是如何渐渐爱上它们的。美国博物作家黛安· 阿克曼推测说:“因为杂食动物必须冒险品尝新的口味,看看这些食物是否可口、有营养,结果常常由此喜欢上某些古怪的东西,比方说辣椒、烟草、酒精、咖啡、芥末。”

  科学家则另有说法。他们通过对大脑的研究,得出结论:茶、酒、烟具有特殊的化学物质,能够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抵达大脑神经,产生作用。烟草中的尼古丁能使大脑内的乙酰胆碱受体释放出肾上腺素以及多巴胺,茶和咖啡中的咖啡因,以及酒精,也可以增加多巴胺的含量,酒精且更擅长于阻碍细胞对多巴胺、内啡肽的回收,使它们停留、徜徉在大脑的关键部位。

  而多巴胺和内啡肽正是人们快乐、幸福感的源泉。

  唯一的问题是,吃甜食也能使人们产生幸福感,甚至效果更直接,但甜食的魅力从不曾大到像茶一样引发人类战争,也无法像酒一样让人写出流传千古的诗句来。

  让我们展开谨慎的想象:最初,我们的祖先大概就像阿克曼所描述的那样,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冒了冒险。他们去吃发酵了的果子,喝下它们析出的液体,发现有奇香,并能使人喜悦晕眩;中国西南的古人咀嚼了不认识的茶树的叶子,而美洲人咀嚼烟叶,结果发现前者令人精神气爽,后者能够安抚情绪、产生饱足感。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1 页,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