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拥在一起永远相伴:科学家在德国达姆施塔特市附近梅塞尔化石坑发现交配时死亡的乌龟化石。
千万年乌龟化石

  北京时间6月28日,科学家有史以来首次发现正在交配的脊椎动物化石。他们在德国达姆施塔特市附近梅塞尔化石坑意外发现了9对乌龟化石,其中既有雄乌龟,也有雌乌龟,雌乌龟的尾巴较短。

  这些科学家认为,一个火山口底部的有毒气体熏死了这些正在交配的乌龟。德国图宾根大学的沃尔特-乔伊斯博士表示,这些乌龟属于一种灭绝的Allaeochelys crassesculpta龟类。解剖证据显示,每对乌龟都包含雌雄各一只。它们上壳的长度近2英尺(约合0.6米),宽度超过1英尺(约合0.3米)。雄乌龟拥有从上壳边缘伸出的较长的尾巴,但雌乌龟尾巴较短,残留在里面。

  乔伊斯表示:“我们首次展示了所有包含雌雄各一的乌龟伴侣化石,有些雄乌龟的尾巴甚至和正在交配的雌乌龟在一条直线上。”这些科学家认为,火山气体不时从湖中喷发出来,使许多生活在湖中和周边地区动物死亡,这是他们在沉积物中发现许多脊椎动物化石的原因。

  英国皇家学会杂志《生物学快报》刊登了乔伊斯的发现。他说:“化石生物体的行为通常只能进行间接推测,但罕见的化石发现却能提供惊人线索。我们对外公布了许多对Allaeochelys crassesculpta龟化石,它们首次代表了交配时死亡的脊椎动物伴侣化石。在我们看来,在梅塞尔化石坑发现的Allaeochelys crassesculpta龟在有毒表层水中十分活跃,先是游泳,求爱,最后交配;或在交配时咽下了有毒的表层水。我们认为,这些乌龟在适于居住的表层水开始交配,拥在一起下沉到湖水更深处时死亡,这里充满着来自火山气体或有机质的有毒化学物质。它们沉到湖底时,完全或部分分开。”乔伊斯表示:“所以梅塞尔化石坑发现的这些正在交配的乌龟伴侣更适合于一个分层的火山口湖,这里拥有适于居住的表层水和致命的深处。”

  5000万年前,梅塞尔化石坑由许多环绕着郁郁葱葱亚热带森林的大型湖泊组成,这为一个多样性十分广泛的生物群落提供了生存条件。幸运的是,其他大多数这样的遗址都含有部分骨骼,但梅塞尔化石坑以保存完好的化石著称,其中有些物种甚至都保留着毛皮、羽毛和“皮肤遗痕”。虽然部分地区遭受周期性的毒气攻击,生物多样性依然令人吃惊。

  这里包括一万多种鱼类化石;数千种水生和陆生昆虫化石,其中有些昆虫的颜色保存完好,十分鲜艳;大量小型哺乳动物,例如侏儒马、大老鼠、犰狳和蝙蝠等。与此同时,这些科学家不仅发现大量以食肉物种为主的鸟类化石,还发现鳄鱼、青蛙、蝾螈和其他爬行动物或两栖动物。1995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梅塞尔化石坑为世界遗产。(孝文)

  相关阅读

  4700万年前乌龟交配化石出土 维持交配姿势(图)

  哥伦比亚惊现巨型乌龟化石 以捕食鳄鱼为生(图)

  直击-乌龟竟可捕食松鼠 行动缓慢概念需要改变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叙利亚史前巨石阵” 其历史早于金字塔
科学家在叙利亚发现一处神秘远古建筑
“叙利亚史前巨石阵” 其历史早于金字塔
科学家在叙利亚发现一处神秘远古建筑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科学家在叙利亚发现一处神秘远古建筑,被描述为“死亡景观”,其历史可追溯至1万年前,甚至比埃及大金字塔的历史更悠久。

  然而自从2009年挖掘发现这个神秘远古建筑之后,由于该地区的武装冲突无法进行勘测研究。据悉,这一奇特远古岩石结构发现于2009年,是由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考古学家罗伯特-梅逊(Robert Mason)带领研究人员发现的,他们在一个几乎没有生命气息的沙漠地区发现了石线、石头环状结构以及石头坟墓。

  当梅逊在哈佛大学塞米蒂克博物馆谈及这项发现时称,需要更多的调查研究来理解这一神秘远古岩石结构,以及分析它的具体历史年代。但是他并不确定目前是否能够再次重返这一考古遗址。

  这一神秘远古岩石结构位于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以北50英里处,该地区当前存在着武装暴乱冲突,其中包括:大马士革北部巴克罕村有10位居民遭到屠杀。自从发现这处考古遗址之后研究小组无法返回到该地区。

  梅逊认为,这一岩石结构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或者早期青铜器时代,大约6000-10000年前。该岩石建筑体排列在该地区非常突出的位置,由于周边没有任何住所,因此具有较高的独特性。

  梅逊说:“它看上去像是一个为死者建造的建筑,而不是为活者建造的。目前这项考古项目需要更多的工作来完成,我并不知道是否有机会能实现。”

  这一远古岩石建筑体位于德尔马穆萨修道院附近,这家修道院一直使用至19世纪,里面描绘着壮观的基督教壁画。梅逊认为,这家修道院曾有一个罗马警戒塔在一次地震中被毁坏。当他在岩石建筑结构搜寻勘测时发现了罗马警戒塔。(悠悠)

  相关阅读

  喜马拉雅再现神秘物种 原始披毛犀化石出土(图)

  中国考古重大发现 万年石器时代新人种化石出土

  新出土木乃伊颠覆此前认识 "女歌手"也可享殊荣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动物“夫妻”:南京栖霞山现“心心相印虫”

  近日,在栖霞山工作的陶先生表示,在山上发现了两只很奇特的昆虫,乍一看,外形有点像知了,有两个触角,但是比知了漂亮多了,最奇特的是背部居然有一个黄色的“心”形图案,两只在一起就形成了“心心相印”。不过,记者咨询专家却发现,这么美丽奇特的昆虫其实是种害虫,而且还不是南京本地的,属于外来入侵物种。

  发现

  “虫夫妻”背上有心形图案

  陶先生是一名栖霞山游览观光车的司机,对山上的情况算是了如指掌。

  前几天,他将一批游客送下山,然后在虎山凌云栈道入口处,打算休息一下。突然在石阶上发现两只虫子。当时是下午1点多钟,天气非常热。一开始还以为是两只知了,走近一看才发现不是。虫子背上居然有黄色的心形图案,而且看起来它们非常“恩爱”。陶先生觉得好玩,于是就用手机拍下来。

  当时附近不少游客,也被吸引过来围观,命名为“心心相印虫”。

  “我在栖霞山工作已有30年了,见过的昆虫也不少,但像这么漂亮奇特的虫子还是第一次看见,当时在场的游客也都说没见过。”陶先生对记者说。

  专家

  可能是“伊锥同蝽”

  这究竟是什么昆虫?记者联系上了南京林业大学的巨云为教授,并将陶先生拍的照片发给了他。

  巨云为说,初步判断可能是一种叫“伊锥同蝽”的昆虫,属半翅目同蝽科。这虫子虽然漂亮却属于害虫,它喜欢吃柞树和栎树的叶和芽;而且它也不是南京本地应该有的虫子,因为它主要分布于日本以及我国的河南、江西、福建、台湾、广西、四川等地。对南京来说,属于外来入侵物种。记者查阅网上资料发现,百度百科里的“伊锥同蝽”果然与陶先生拍的虫子一模一样。

  追踪

  从日本漂洋过海来的?

  据了解,两年前杭州检验检疫局曾经在一批来自日本的集装箱里截获过有害生物伊稚同蝽。

  专家说,靠它们自己迁飞过来,不太可能,但是现代人类活动范围越来越广,物流发达,确实为外来生物入侵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渠道,南京这一对说不定也和杭州查获到的虫子一样,是漂洋过海而来的。另外,有些人到外地旅游时,见到漂亮奇特的生物也会悄悄带回来,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这种好奇行为也可能会对本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对于外来入侵物种,南京可是吃过大苦头:藏身于国外进口板材中混进来的松材线虫,差点毁掉了绿肺中山陵。这一对外表讨喜可爱的害虫,会不会对南京带来生态危机?专家说,它的传播性没有松材线虫那么厉害,不过也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好在目前只看到这一对,如果再发现,最好还是赶紧消灭掉,别被它美丽的外表所迷惑。

  相关阅读

  美欲打造"机器昆虫"纵队 微小战机无法察觉(图)

  揭秘深海峡谷中"外星生物" 恐怖多毛类蠕虫(图)

  中国林业虫灾年损失超千亿 成损失最重国家(图)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发现:考古学学生研究了一个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以东露天煤矿发现的猛犸象残骸。考古学家说他们在这个地区发现至少5头巨型长毛猛犸象的残骸。发现:考古学学生研究了一个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以东露天煤矿发现的猛犸象残骸。考古学家说他们在这个地区发现至少5头巨型长毛猛犸象的残骸。
辛苦工作:费米拉孔考古公园负责人克拉奇(左)和考古学家同事们19日在塞尔维亚的一个露天煤矿挖掘一根长毛猛犸象牙。辛苦工作:费米拉孔考古公园负责人克拉奇(左)和考古学家同事们19日在塞尔维亚的一个露天煤矿挖掘一根长毛猛犸象牙。
猛犸象墓地:克拉奇(左)爬上科斯托拉茨煤矿的一个陡坡。他和同事们在这里发现生活在几万年前的至少5头猛犸象的残骸。猛犸象墓地:克拉奇(左)爬上科斯托拉茨煤矿的一个陡坡。他和同事们在这里发现生活在几万年前的至少5头猛犸象的残骸。
收获丰富:考古学家在一个靠近长毛猛犸象残骸遗址的地方发现罗马时代的墓穴。收获丰富:考古学家在一个靠近长毛猛犸象残骸遗址的地方发现罗马时代的墓穴。
关注:这些考古学家在挖掘数千年前灭绝的长毛猛犸象残骸时意外发现罗马时代的墓穴,于是专门拿出时间来进行挖掘工作。关注:这些考古学家在挖掘数千年前灭绝的长毛猛犸象残骸时意外发现罗马时代的墓穴,于是专门拿出时间来进行挖掘工作。
庞大工作量:塞尔维亚考古学家邀请法国和德国同行前来相助,共同挖掘一个考古遗址的长毛猛犸象骨骼。他们预计这项艰巨任务要持续至少6个月。  庞大工作量:塞尔维亚考古学家邀请法国和德国同行前来相助,共同挖掘一个考古遗址的长毛猛犸象骨骼。他们预计这项艰巨任务要持续至少6个月。
历史:电视节目《长毛猛犸象:冰河时代的秘密》展示了这种在约一万年前大部分灭绝的巨兽的样子。历史:电视节目《长毛猛犸象:冰河时代的秘密》展示了这种在约一万年前大部分灭绝的巨兽的样子。

  北京时间6月25日消息,考古学家近日发现一个罕见的长毛猛犸象墓地,里面至少有5头巨型猛犸象残骸。这些专家认为几万年前这种和现代大象有血缘关系的巨大动物生活在塞尔维亚地区。

  上周他们在这个国家的首都贝尔格莱德以东的科斯托拉茨煤矿获得这一重大考古发现,而且这是该地区首次发现长毛猛犸象。塞尔维亚考古研究所的米奥米尔-克拉奇表示该发现可能为了解冰河时代的巴尔干半岛情况提供重要线索。他说:“世界各地有数百万头猛犸象残骸,但被考古发现的却很少。一个猛犸象墓地可能提供惊人信息,呈现出冰河时代这些地区的生物面貌。”

  考古学家在一个下沉到地下约20米处的露天煤矿进行挖掘时意外发现了这些猛犸象残骸。克拉奇表示这个猛犸象墓地在沙地上延伸了20多英亩。2009年,考古学家在同一地点发现一个保存完好的更古老猛犸象的骨骼。后来,这个雌猛犸的骨骼被命名为“维卡”,可追溯到100万年前,属于一个名为南方猛犸的少毛品种。

  塞尔维亚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猛犸象专家桑加-阿拉布瑞奇表示,5月份发现的这些骨骼属于长毛猛犸象,它们在约一万年前灭绝。阿拉布瑞奇说:“这个发现令人关注,因为在一个地方发现那么多猛犸象骨骼是非常罕见的。它们或许是由奔流的大水带到那里的。”

  克拉奇表示,塞尔维亚考古学家已联系法国和德国同行,邀请他们共同开展挖掘任务。他说:“需要至少6个月的大量工作,才能挖掘所有骨骼。”

  考古学家1996年在塞尔维亚北部发现另一头猛犸象骨骼。它属于一头生活在约50万年前的雌猛犸象,现在已被匈牙利边境附近城镇基金达展出。(孝文)

相关阅读

 

  河北省发现史前猛犸化石 具体年代成因还需研究 

  英惊现史上最小猛犸象 来自350万年前仅1.1米高

  韩俄两国联手合作复活猛犸 史前巨兽两年后亮相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夏威夷,3组志愿者拉动复活节岛巨石像复制品,让巨石像发生摇摆,一点点向前挪动
古代的玻利尼西亚人可能借助绳索拉动巨石像 
复活节岛巨石像复制品,高10英尺(约合3米),重5吨,在3组志愿者的拉动下缓缓移动 
志愿者参加拉动石像实验

  北京时间6月26日消息,复活节岛上的巨石人像高度在4到33英尺(约合1.2到10米)之间,一些巨石像的重量超过80吨。一直以来,没有掌握现代技术的古人如何运输这些庞然大物就是一个不解之谜。根据刊登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古代的玻利尼西亚人可能借助绳索拉动巨石像,利用巨石像的摇摆一点点向前挪动。

  复活节岛巨石像凝视着远方的大海,一直充满神秘色彩。来到这座海岛后,玻利尼西亚人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最后也难逃自我毁灭的命运。巨石像是古代的纪念碑,高度在4到33英尺之间。据传说,巨石像是玻利尼西亚人从远方的一个采石场运到现在位置。大约公元800年,玻利尼西亚人驾驶独木舟横渡太平洋,在海上行进了1000英里(约合1600公里)后来到复活节岛。巨石像造好后,他们便立即着手运输。

  一些巨石像的重量超过80吨,没有掌握现代技术的古人如何运输这些庞然大物一直就是一个不解之谜。根据刊登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古代的玻利尼西亚人可能借助绳索拉动巨石像,利用巨石像的摇摆一点点向前挪动。不过,岛上居民坚信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解释。居民苏里-图基表示:“专家们可以想说什么说什么,但我们知道事实真相,巨石像是走到目的地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岛上居民的观点是正确的。科学家在试图还原运输过程中采取的方式形象地说就是“直立行走法”。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源于巨石像的具体特征。巨石像腹部突出,重心前倾,有利于采用这种运输方式。运输时,18个人借助绳索拉着巨石像来回摆动,一点一点向前挪动。在此过程中,巨石像两侧分别有4个人,后面是10个人,整个过程就像拉住在草地上狂奔的宠物狗。

  为了了解古人如何运输巨石像,志愿者制造了一个模型。模拟过程在夏威夷郊外进行。研究人员并不认为古人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但同时也指出这种方式符合岛上居民口口相传的巨石像“走到”目的地的说法。在复活节岛上,他们发现道路两旁布满碎石,这也支持了他们的理论。这些碎石可能是运输过程中从巨石像上脱落的。

  没有任何资料显示复活节岛巨石像是在18世纪欧洲人登岛之后建造的。当时,复活节岛上只有少量树木并且骨瘦如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新西兰梅西大学的生物地理学家约翰-弗伦雷发现证据(保存在湖泊沉积物中的花粉),证明这座岛屿在几千年时间里一直被森林覆盖,包括拥有数百万年历史的巨型棕榈树。在大约公元800年玻利尼西亚人来到这座岛屿之后,森林遭到疯狂砍伐。

  在2005年颇具影响力的著作《崩溃》(Collapse)中,贾里德-戴蒙德引用了弗伦雷的研究发现。他指出古代的复活节岛居民在无意间制造了生态灭绝悲剧。他们很不幸,在这样一座脆弱的岛上定居。复活节岛座落于偏远地区,气候干冷,风很难将尘土带到这里。岛上的火山处于沉睡状态,无法提供可以肥沃土壤的火山灰。为了获得柴火和开垦农田,他们砍伐森林。随着树木越来越少,他们无法继续制造适于海上航行的独木舟,也就无法出海打鱼,只能以鸟类为食。

  由于土壤遭到侵蚀,农田产量减少。在欧洲人登岛前,复活节岛爆发内战并发生嗜食同类的悲剧。戴蒙德在《崩溃》中指出,复活节岛文明的衰亡证明人类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将导致自我毁灭。如果不采取措施,我们的未来也可能遭遇这种厄运。此外,建造巨石像也加速了自我毁灭过程。在戴蒙德看来,巨石像是当地首领的权力象征,在复活节岛这样一座偏僻的岛屿,他们没有其他方式展示自己的权力。

  首领们相互攀比,所建造的巨石像的体积也越来越大。戴蒙德认为他们将巨石像搬运到木橇上,木橇在原木轨道上移动。复活节岛巨石像研究计划负责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考古学家乔-安妮-范-蒂尔伯格证明了这种运输方式的可行性。不过,这种方式需要很多人参与,同时耗费大量木材。随着森林的消失,内战爆发,岛上居民推倒巨石像。截至19世纪,已经没有一座巨石像保持直立姿态。(孝文)

  相关阅读

  复活节岛雕像是完整人体结构 背部藏有神秘图案

  复活节岛神秘的石像之谜 雕塑眼部镶闪亮黑曜石

  揭秘复活节岛神秘石像来源 古代宗教线路必经地

发表在栏目: 科学


首次捕捉座头鲸交配画面

座头鲸成体平均体长雄性为12.9米,雌性为13.7米,体重25~35吨 

  科学网(kexue.com)讯 座头鲸一直是海洋中最神秘的哺乳动物之一,它们的踪迹很难发现,不过近日科学家在新西兰海域有了惊人的发现。

  根据介绍,国家地理的摄影师爱德华兹(Edwards)拍摄到了座头鲸交配时的景象,这是人类首次发现这样的场景。

  连拍摄照片的爱德华兹也对此感到震惊:“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镜头,太惊人了,当时我4、5头雄性鲸鱼在争夺它,它们相互挤撞,最大的鲸鱼获得了胜利。交配时间大约不到30秒,这样的画面我第一次见到,包括在电视中。”

  这是人类首次捕捉到座头鲸交配的画面,重达数吨的鲸鱼在水中活动自如,在雌性鲸鱼的背上活动,腹部触及雌性的身体。

  爱德华兹表示:“雄性鲸鱼在利用胸鳍拍打雌性,似乎在轻轻抚摸它的身体,同时雌性的嘴中还出现一些泡沫,这可能是交配后的结果。”

  座头鲸资料:

  座头鲸成体平均体长雄性为12.9米,雌性为13.7米,体重25~35吨。其前缘具不规则的瘤状突如锯齿状,口大,进食时上下颌间特殊韧带结构可使口张开90度的角度。主食小甲壳类和此外还有鳞鱼、毛鳞鱼、玉筋鱼和其他群游性小型鱼类等。常发出类似“唱歌”的繁杂声音,因此受到海洋生物学家、音乐家、摄影师的钟爱。座头鲸是有社会性的一种动物,性情十分温顺可亲,成体之间也常以相互触摸来表达感情,但在与敌害格斗时,则用特长的鳍状肢,或者强有力的尾巴猛击对方,甚至用头部去顶撞,结果常造成皮肉破裂,鲜血直流。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澳海岸现神秘巨型"怪物鱿鱼" 疑被鲸鱼袭击致死

  科学家发现鲸鱼下颚有柚子器官 相当于第二大脑

  山东工商学院食堂卖鲸鱼肉 网友称味道酸酸涩涩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航天飞机“游”过纽约

成功穿越大桥

众人驻足观看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6月4日消息,近日美国航天飞机踏上了新征程,不过与曾经天空中飞行不同,这次它在则漂浮在水上。

  根据每日邮报报道,为了可以使航天飞机顺利的运往航天博物馆,纽约方面特意开辟了水上道路。从新泽西出发的航天飞机将向自己的新家驶去。

  为了一睹航天飞机的风采,纽约皇后区和布鲁克林区附近的岸边聚满了人去,所有人都在为他们曾经的英雄欢呼。此后航天飞机将在纽约开始展览,预计的开始时间在7月中旬。


市民岸边观看发现号

发现号踏上新征程

  美国当地时间4月17日,航天飞机从华盛顿起飞,来到了纽约。当时一架波音747飞机搭载着“发现号”从佛罗里达的航空中心出发,在近2000名工作人员、嘉宾的欢呼声中,飞往首都华盛顿,今后它将展示在公众面前。

  在飞往华盛顿的欢送仪式上,美航天局的指挥官史蒂夫表示:“很高兴可以再一次见到它,它是我们的英雄,未来发现者将在博物馆安居,所有人都可以欣赏到它的风采。”

  “发现号”1984年开始服役,共完成39次飞行任务,运行超过2亿公里,2011年3月9日,“发现号”成功着陆,完成了自己的最后一次飞行,从此美国的航天飞机正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美航天飞机正式退休入库 众人争相欣赏最后风采

  俄欲调整航天飞机预算 宇航员乘廉价太空舱返航

  英研制"云霄"航天飞机 有望四小时环游世界(图)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古生物学家在印度这里发现了6500万年前的大型植物化石群。夏尔马遗产教育中心(Sharma Centre forHeritage Education)的Akhilesh Kumar、德干学院的Tosabanta Padhan博士等共同参与了此次发掘工作。Padhan说,这些化石具有重大的价值与古生物学研究意义,他曾在孟加拉的阿散索尔(Asansol)和巴基斯坦的斋沙默尔(Jaisalmer)见到过类似的化石。然而不幸的是,部分化石由于长期风化而暴露长达10米长,甚至有一些化石还被当地不明真理的妇女用作洗衣板。

  Kumar说,果阿邦政府应该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来保护这一珍贵化石遗址不受更大的损伤,通过研究这些巨型植物化石,我们能获得更多史前时期的植被和气候信息。Varad Sabnis是一名古生物学家,他说,去年他曾在Khotode发现了一块植物化石标本,因此一年后他与同伴再次来到这里,以期获得更大的发现。早在1876年,C Marchesetti就曾在他的著作中提出,在印度西海岸的地面以下存在大型的化石森林,他猜测这些化石散布在大型种植园附近的山区以及河谷中。此次发掘工作证实了这一猜测。Kumar继续说,这一区域是果阿邦重要的遗产,早期人类或许也曾将这些化石作为工具使用。

  相关阅读

  英发现1.6亿年前动物汁囊化石 世间仅发现一块

  太平洋现8600万年前活化石 千年繁殖一次(图)

  喜马拉雅再现神秘物种 原始披毛犀化石出土(图)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在一个乱葬岗中发现的“威尼斯吸血鬼”的头盖骨,一块砖头插在它的嘴中

  这或许是威尼斯的一种吸血鬼的驱魔方式,现在却在科学家们中引发争议,是否掘墓人曾经试图打败一个不死怪物。这个争论开始于16世纪时在威尼斯岛埋葬瘟疫病人的乱葬岗。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的司法人类学家马特奥-博瑞尼说到:“那里一位妇女的遗骸很显然被强行塞到嘴中一块砖头,或许这是考古学已知的第一例吸血鬼葬礼上而且人们为尸体进行驱魔。”

  博瑞尼说到:“当瘟疫在欧洲肆虐的时候,吸血鬼迷信非常的普遍,而且很多这种民间传说可能是由于人们对腐烂的自然阶段的错误认识。”新近的死亡通常都能表现出惊人的生气。随着尸体的皮肤起皱和收缩,头发和指甲在死后或许会出现生长。博瑞尼说到:“根据这个女人锁骨的位置判断,这个女人的遗骸很显然被裹尸布所包裹着。”一具尸体或许会因为腐烂从裹尸布中流出腐蚀的液体,这种现象或许会让掘墓人认为它是一个吸血鬼。

  吸血鬼神话将这种怪物同传染病联系在一起,而且1576年传染病在威尼斯泛滥成灾,杀死了多达5万人,接近一个城市的三分之一人口,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提香。博瑞尼和他的同事埃米利奥在2010年的《法医学》杂志上说到:“偶然遇到这种尸体的掘墓人或许是为了防止吸血鬼进一步传播瘟疫毁灭城市。”后来,在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和一部国家地理纪录片中都对吸血鬼进行了讨论。

  然而现在其他的研究人员公然嘲笑这种论断,一些人或许认为这是一种驱魔仪式,但这些研究人员认为是一块砖意外掉落在一个头骨的嘴中。意大利比萨大学的人体人类学家西蒙娜告诉生命科学记者:“我惊奇的发现一本主流杂志《法医学》的评论者在没有充分的科学证据证实埃米利奥和博瑞尼的假设的情况下,就已经允许发表他们的文章。”

  西蒙娜说到:“首先,发现‘吸血鬼遗骸’地点的照片显示她的的遗骸周围被石头、砖头和瓦片所包围。”她们同样注意到尸体的嘴通常都是张大的,能让许多物体掉入,比如说,她们在威尼斯的Vecchio Lazzaretto墓地发现一副嘴中含有大腿骨的骨架。她们同样也注意到没有明显的证据证实裹尸布的存在,同样棺材墙壁或许也能解释锁骨的位置。她们也补充了所谓的食尸鬼的传说,那个传说很显然只局限于东德区域而非意大利。西蒙娜和她的同事在《法医学》杂志的五月期刊中详细论述了她们的理由。

  西蒙娜称吸血鬼的观点是“胡说八道”。她说到:“不幸的是,这在意大利过去的几年中是一种普遍的做法。这或许是由于意大利对于科学研究资金的强烈紧缩,因此研究人员通常用与科学无关的耸人听闻的发现来吸引人们注意和获得研究资金。”

  博瑞尼和他的同事强烈的反驳了她们分析中的理由。他们在《法医学》杂志五月刊的一篇文章中论述了这一地点发现的身体细节如何来支持他们解释。而且虽然食尸鬼的传说被发现于日耳曼地区,但威尼斯在那个时代是一个活动中心,那么来自遥远地区的这种传说很有可能在这里传播。博瑞尼说到:“对于我意大利同行的评论,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相当让人反感的情况。她们对我的研究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似乎是它被各大媒体所宣扬。我想阐明这一点,我从未寻找过媒体。”(过客/编译)

  相关阅读

  设计师制奇特"吸血鬼灯" 人类血液进行化学反应

  美海滩现神秘恐怖动物尸体 长巨大獠牙如吸血鬼

  天文学家拍到吸血鬼恒星 疯狂吸收伴星物质(图)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科莫多巨蜥 令人难以置信的杀伤力竟是口腔中的细菌。

研究发现科莫多巨蜥口腔中拥有58种细菌,93%是致命的。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6月1日消息,科莫多巨蜥是世界上最大的蜥蜴,它能长到接近3米长。然而它被人所熟知的原因并不是超大的体型,而是致命的猎杀本领。

  在东印度尼西亚的五小岛,科莫多巨蜥猎杀比自身体型大几倍的水牛、野猪、东帝汶鹿的情形每天都在上演。科莫多巨蜥的高超本领从何而来?近日动物学家终于找到了答案,巨蜥口中的细菌才是致命的武器。

  研究人员发现在科莫多的唾液中平均拥有58种细菌,其中93%都有潜在致命性,研究者还发现了一种被称为Pastuerella的巴氏杆菌,当这种细菌注入小鼠体内时,小鼠当场毙命。

  那么科莫多口中的细菌从何而来呢?研究者认为这是科莫多种族的一种特有细菌传播方式,当蜥蜴咬过一些巨型猎物尸体时,细菌也被传染上去,下一只蜥蜴进餐时,也得到了细菌。或者是一些动物遭受过蜥蜴攻击,但被另外的蜥蜴捕获,也会导致细菌传播。

  蜥蜴就是靠这种方式不断的交叉感染,所以每只蜥蜴口中的细菌都多得惊人。在他们捕猎时,并不需要强大的格斗本领,而只需咬上一口便可能让猎物倒下。令人疑惑的是,巨蜥口中如此"肮脏",但它们却可以安然无恙。(科学网kexue.com 维森)

  相关阅读:

  科莫拉多巨蜥咬力如家猫 史前巨兽捕猎也用头脑

  香港村落惊现一米巨蜥 "鳄鱼"疑云有待考证(图)

  湖南现167厘米巨蜥 拒绝进食专家紧急救治(图)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1 页,共 9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