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北极臭氧空洞
北极臭氧空洞

  据新华社电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2日发表的报告说,他们对今年春天观测到的北极上空臭氧减少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最终确认这次北极臭氧减少幅度打破了观测记录,首次出现了类似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

  美国、加拿大、芬兰、丹麦等国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这份报告发表在《自然》杂志网站上。报告说,对今年春天北极上空臭氧观测数据的分析显示,在18到20公里的高空臭氧减少的幅度超过了80%,可谓史无前例。其程度可与南极臭氧空洞相提并论,可以认为北极首次出现了臭氧空洞。

  研究人员分析,北极臭氧此次大幅减少的原因是,从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北极地区寒冷天气持续时间异乎寻常的长。在寒冷条件下,能破坏臭氧的含氯化合物会更活跃,导致了臭氧空洞的出现。

  臭氧是由三个氧原子组成的氧同素异形体。距地表20公里左右高空存在一个臭氧层,可以吸收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暴露在这些紫外线下可导致人们皮肤烧伤甚至患上皮肤癌。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释放了大量氯氟烃等破坏臭氧的物质,臭氧层不时出现一些空洞,特别是在南极地区每年冬天都会观测到臭氧空洞。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竞逐开始 罗阿尔· 阿蒙森带领的一队挪威人于1911 年1 月14 日抵达南极洲的鲸鱼湾。他们赶着一群群雪橇犬,准备抢在英国人前面赶到南极点。阿蒙森所乘的“前进号”是跟北极探险名家弗里乔夫· 南森借的,是那个时代第一等的极地航船。  
竞逐开始 罗阿尔· 阿蒙森带领的一队挪威人于1911 年1 月14 日抵达南极洲的鲸鱼湾。他们赶着一群群雪橇犬,准备抢在英国人前面赶到南极点。阿蒙森所乘的“前进号”是跟北极探险名家弗里乔夫· 南森借的,是那个时代第一等的极地航船。
阿蒙森身披因纽特式的狼皮大氅,在挪威离家不远处的雪地中拄杖远眺。这张豪气充溢的照片被用在他日后的回忆录和巡讲中,是他最喜欢的一张宣传  
阿蒙森身披因纽特式的狼皮大氅,在挪威离家不远处的雪地中拄杖远眺。这张豪气充溢的照片被用在他日后的回忆录和巡讲中,是他最喜欢的一张宣传
斯科特的队伍 英国人的探险队(罗伯特· 福尔肯· 斯科特居中)穿的是羊毛线衣,外加拉雪橇时穿的防风套衫。但凭此不足以在极地生存。阿蒙森指出:“我认为任何探险行为……如果没有准备毛皮衣裤,都属于装备欠缺。”
  斯科特的队伍 英国人的探险队(罗伯特· 福尔肯· 斯科特居中)穿的是羊毛线衣,外加拉雪橇时穿的防风套衫。但凭此不足以在极地生存。阿蒙森指出:“我认为任何探险行为……如果没有准备毛皮衣裤,都属于装备欠缺。”
第斯科特来说,狗群会破坏雪橇的“光辉形象”,应该是男人们拖着自己的装备物资。然而他并不介意尝试机动雪橇,由于事先没有经过充分测试,很快废掉了。而阿蒙森越来越发现到狗的好处,对它们的信心也越来越强。这些雪橇犬更喜欢结成格陵兰式的扇形队伍,而跑不惯阿蒙森一开始选择的阿拉斯加式,即两只一组排成纵队
  第斯科特来说,狗群会破坏雪橇的“光辉形象”,应该是男人们拖着自己的装备物资。然而他并不介意尝试机动雪橇,由于事先没有经过充分测试,很快废掉了。而阿蒙森越来越发现到狗的好处,对它们的信心也越来越强。这些雪橇犬更喜欢结成格陵兰式的扇形队伍,而跑不惯阿蒙森一开始选择的阿拉斯加式,即两只一组排成纵队

  撰文:卡罗琳·亚历山大 Caroline Alexander

  翻译:王晓波

  9月12日——星期二。可见度不高。讨厌的轻微南风。零下52摄氏度。狗群显然冷得够呛。队员们的身子跟衣服一样冻得硬邦邦的,在冰霜里歇过一夜后多少振作了些……天气不大有转好的迹象。”

  执笔者是罗阿尔· 阿蒙森,在写下这段扼要日记时,这位挪威探险家早已扬名立万:他于五年前率先走通了北冰洋传说中的西北航道,从大西洋抵达太平洋。此时他又到了世界另一端的南极洲,瞄准探险者世界里仅余的附有最高荣耀的目标——南极点。这趟大胆的远征既经过精细的策划,体现着阿蒙森享有盛誉的审慎性格,同时也有机缘巧合的促成。距此两年前,正当阿蒙森满怀热情地沉浸在拓伸北冰洋之旅、直抵北极点的计划中,却传来了美国人罗伯特·皮尔里已宣布到达北极点的消息。他回忆道,在那一刻,“我决定改换阵地,掉头向南”。他料想,如果能抢先拿下南极点,那么自身声名大噪、未来探险找赞助都不成问题了。于是他明面上准备北伐,暗地里却策划南征。

  然而,要做踏足南极点的第一人,并非想到就能做到的事。声势轰轰烈烈的英国南极探险队在海军上校罗伯特· 福尔肯· 斯科特的指挥下,也正准备冲向南极。这个强劲对手令阿蒙森十分戒惧。此行可能会输给斯科特的念头让他寝食难安,以至于仓促出动,在极地尚未开春的时候便顶着恶劣无常的天气动身。结果,宝贵的雪橇犬纷纷倒毙,手下的队员冻坏了脚,阿蒙森只好急匆匆赶回大本营,途中还丢下了两名同伴,二人比他多花一天时间才挣扎回营。“我看你这趟不能叫探险,该叫现眼。”队员中极地经验最老到的亚尔马· 约翰森对他说。阿蒙森被这刻薄话气得七窍生烟,最后带队去往南极点的时候竟不带约翰森了。

  这些扎眼的失误是值得玩味的,这倒不是为了挑阿蒙森的刺儿,而是为了打破一个长久以来围绕着他的不实传言:他拿下南极点凭的是全无激情的专家手腕和冰冷的争胜之心,因此他本人是个没什么人格色彩的职业高手。这样的性格描述正反衬出斯科特在世人眼中的光华:他带着一队无畏的英国壮士,浑身豪迈之气,艰苦卓绝地走过每一里路,然后葬身冰雪,成就悲剧英雄的功业。

斯科特乘的“新大地号”船上载着西伯利亚狗和中国矮种马,这些马匹的食量很大,又需要人悉心照料。踏上冰雪大地以后,套上了北欧藤条雪鞋的马走的还好,那些没有雪鞋的马每走一步就会踩进齐膝的深雪中,大为不利。  
斯科特乘的“新大地号”船上载着西伯利亚狗和中国矮种马,这些马匹的食量很大,又需要人悉心照料。踏上冰雪大地以后,套上了北欧藤条雪鞋的马走的还好,那些没有雪鞋的马每走一步就会踩进齐膝的深雪中,大为不利。
对两支探险队来说,一旦旅程开始,沿路设置的极地主食储备点就成了生存的关键。
对两支探险队来说,一旦旅程开始,沿路设置的极地主食储备点就成了生存的关键。
阿蒙森和他的四名伙伴都是滑雪高手,于1911年12月14日抵达目标,它们花了三天来“圈定极点”,通过观测来确定南极的精确位置。斯科特的五人队于34天后到达,再最后几公里路程中发现了挪威人的足迹。他们有些垂头丧气,知道一路辛苦“没能得到胜出的回报”  
阿蒙森和他的四名伙伴都是滑雪高手,于1911年12月14日抵达目标,它们花了三天来“圈定极点”,通过观测来确定南极的精确位置。斯科特的五人队于34天后到达,再最后几公里路程中发现了挪威人的足迹。他们有些垂头丧气,知道一路辛苦“没能得到胜出的回报”
在南纬80度的地方,阿蒙森记述到:“队伍停步,设下一个储备点 存了12箱喂狗的饼干,约30斤海豹肉排,50公斤荤油,一包20块装的巧克力。另外还有一盒人造黄油、两盒极地饼干”  
在南纬80度的地方,阿蒙森记述到:“队伍停步,设下一个储备点 存了12箱喂狗的饼干,约30斤海豹肉排,50公斤荤油,一包20块装的巧克力。另外还有一盒人造黄油、两盒极地饼干”

  1911年9月这次出师未捷的经历提醒人们,在危机四伏的极地探险事业中,没有“理所当然的结果”这回事。阿蒙森为人干练精细,但一样有着万丈雄心,他所追逐的危险的梦想和冲动,与所有在荒野地带搏命的探险家并无二致。阿蒙森的伟大之处不在于缺少激情与冲动,而在于他能够驾驭它们——有后来的日记为证。在仓促动身赶了四天路之后,阿蒙森冷静考量了队伍的状态,便下定决心“速速回返,等待春天。如果固执推进,置人员牲畜于险地,非我所愿。如果我们要胜出,所有要素都必须到位。一步走错则可能全盘皆输”。直通梦想的路途最易使人迷狂,而在这情境下还能重拾并保持理性的判断,则是尤为可贵的品质。像其他伟大探险家一样,阿蒙森懂得何时回头。

  罗阿尔·阿蒙森在挑战南极点之前,已然有份闪闪发光的履历。他生于1872年,家族有钱有船,做着航海的营生。25岁时,他作为“比利时号”的二副,赴南极洲参与科学考察;船困在了浮冰里,于是一船人都始料不及地被扣上了“史上第一批在南极过冬的人类”这顶高帽。船员们灰心丧气,健康欠佳,还好随船医生弗雷德里克·库克和阿蒙森稳住了士气。阿蒙森那段时间的日记反映出对周遭情况全神贯注的观察。“帐篷的形状和大小可保舒适,却禁不起大风。”他在1898年2月写道。后来的岁月中,他对极地装备做了不少独具匠心的改进。

  自打阿蒙森在孩提时代读到约翰· 富兰克林的故事,就一直为这位英国探险家不得善终的西北航道之旅而着迷。在从事职业航海生涯的过程中,他开始为北极探险作准备。1903年,他乘坐“约阿号”向北航行,只带了六个船员,实在算是很小的阵容(富兰克林当年带了129人)。此行旨在寻找“西北航道”;另外,也许是为了赢得在科考界的声望,地球北磁极的位置也是搜寻的对象。他在北冰洋工作、生活,度过了三个寒冬,最终曲曲折折地穿过加属北极群岛中的礁石、浅滩和冰块,走通了一条先抵达波弗特、继而通向白令海的航道——这是史无前例的壮举。“西北航道走完了,”阿蒙森在1905年8月26日写道,“童年梦想在那一刻圆满实现。有种奇怪的感觉在喉咙中酝聚;我有些过度操劳,精神委顿——却感觉到眼中涌起的泪水。”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多年来,北极的夏日对于海象都是一样的:雄海象在冰缘浅海处戏水觅食,雌海象则在男伴附近的冰面上生养幼崽。

  然而,在2011年夏天,昔日的温馨忽然不见了。全球变暖令海象的北极老家融化,数万只海象被迫逃往美国阿拉斯加州。它们上岸爬行数千米,相互碾压并伤及幼崽,只为寻找新的栖息地。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北极海冰面积今夏已接近自1953年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最低值。而德国不来梅大学科研人员综合分析多颗卫星的观测数据后认为,北极海冰面积已经降至自1979年有卫星数据以来的历史最低值。

  北极海冰每年在夏季融化,秋天复冻。夏季海冰面积的最小值是科学家监测全球变暖的关键数据。

  美国气象预报网站“地下气象员”创始人、气象学家杰夫·马斯特博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北冰洋今夏约有35%的海冰消融。如果全球变暖的速度得不到遏制,2020年这一数据可能增至50%,到2030年,北极夏季海冰将不复存在。届时可能会有数种极地动物因环境变化走向灭绝。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科学家朱利安纳·斯特罗夫认为,随着海冰面积不断缩小,北极冰层也不断变薄。即使经过秋冬季复冻,北极海冰目前仍比过去薄40%至50%。

  北极海冰面积不断缩小,遭殃的不止海象,北极熊的日子也不好过。北极熊常年生活在冰面上,海冰减少迫使刚出生的北极熊幼崽不得不跟随母亲长途游泳去寻找食物和栖息之地。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幼熊因体力不支死去。

  此外,一些科学家认为,北极地区变暖或将加速格陵兰岛上的冰原融化,融化产生的水足以使全球海平面上升。同时,缺少了海面上冰山的阻挡,北极的冷空气将更容易南下,在美国和欧洲造成异常寒冷的冬季。

  马斯特博士在给记者发来的电子邮件中说,全球变暖的影响已经显现出来,这是人为造成的,人类应立即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在俄罗斯新地群岛上,一头饥肠辘辘的北极熊冒险小心翼翼地顺着高达300英尺(91.44米)的陡峭崖壁爬下去,希望找到一些食物  在俄罗斯新地群岛上,一头饥肠辘辘的北极熊冒险小心翼翼地顺着高达300英尺(91.44米)的陡峭崖壁爬下去,希望找到一些食物
北极熊慢慢靠近海鸠的鸟巢,希望得到一些鸟蛋北极熊慢慢靠近海鸠的鸟巢,希望得到一些鸟蛋
北极熊每下降一些,鸟儿们就会随着向下移动一些,一只疑惑不解的海鸥站在高处望着这头体型硕大的熊  北极熊每下降一些,鸟儿们就会随着向下移动一些,一只疑惑不解的海鸥站在高处望着这头体型硕大的熊
这是这头北极熊在大着胆子爬下悬崖这是这头北极熊在大着胆子爬下悬崖

  北京时间9月1日消息,大量鸟儿在俄罗斯偏远的北极群岛——新地群岛的一面陡峭的悬崖上筑巢,这里地形险要,非常危险,估计它们想破脑袋也不会猜到,竟有一头体型硕大的北极熊会小心翼翼地顺着崖壁爬下来,闯入它们的地盘。

  这头笨拙的北极熊为了吃到美味的海鸟和鸟蛋,沿着高达300英尺(91.44米)的陡峭崖壁一步一步慢慢向下爬,而聚集在崖壁上的成百上千的海鸠(Brunnich's Guillemots)紧张地注视着它的一举一动,不断发出粗厉的叫声。站在一艘租赁的破冰船上的游客看到以前没有事实依据的这种场景,都被惊得目瞪口呆。美国摄影师戴兰-库克有幸捕捉到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场景,40岁的他说:“北极熊所在的高度,以及崖壁是如此陡峭,这种场景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每个人都很担心它可能会跌落下来。当那头熊偶尔脚下一滑时,船上会有人吓得喘不过起来。人们慢慢平静下来,一个人指出,它正伸出右爪,准备拿一个鸟巢的卵。”

  乘客意识到他们在奥斯特罗瓦-奥兰斯基(Ostrova Oranskie) 岛一处悬崖上看到的是一头北极熊时,加利福尼亚州的库克现在居住在澳大利亚,他说:“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地方,这里雾蒙蒙的、非常凉爽,晴朗的天空中有大量鸟儿在飞来飞去。我们拐了个弯,突然我们看到这头北极熊站在悬崖顶上。这座悬崖至少有5层楼那么高。最初我们还以为那是一只大鸟,或者是一片积雪,但是当我们靠近一些时,发现那竟是一头北极熊。船上的人们变得鸦雀无声,我们只是充满敬畏地坐在那里看着它。”北极熊几次脚下打滑,险些跌落下去后,尽管它并未吃得尽兴,为了安全起见,它还是重新返回了崖顶。

  以前这群人在海洋旅行两天没看到陆地后,曾在Bukhta Maka看到正在浮冰上捕猎的北极熊。不过他们认为,由于浮冰减少,这导致北极熊不得不到更加危险的地方寻找食物。库克说:“气候变化导致的冰雪消融,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传统而言,北极熊会静静地坐在冰洞旁,等待海豹把头伸出来呼吸新鲜空气,这时它会趁机捉住猎物。但是由于冰越来越少,北极熊只得寻找其他食物来源,这时它们发现了鸟蛋。”探险期间,这些游客还目睹了北极熊游数百英里才找到陆地。库克说:“它们过去会呆在浮冰上捕猎,但是现在北极熊一直游啊游,怎么也找不到一块可以栖身的浮冰,最终它们耗尽体力,溺水而亡。”

  这是第一次民用船获得允许,可以驶入这片水域,该地是军用区域的组成部分。多山的新地群岛云雾缭绕,它呈新月形,位于巴伦支海和喀拉海之间,全长1000公里。目前它仍是俄罗斯最机密和最与世隔绝的区域。北极光旅行社首次获得通行证,不过前提条件是必须由两名政府代表陪伴左右。库克的摄影作品最近荣获了大主教奖(Archbishops Award),他说:“能够目睹这种画面,我们感觉非常幸运。我们可能会在不同的一天到达那里,谁又清楚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呢。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一天,在一座悬崖边看到一头正在寻找鸟蛋的北极熊。我无法想象得出更好或者更独一无二的遭遇。”(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国际在线报道 (记者 国宇翔):自2007年开始代号为“纳努克行动”的加拿大年度例行军事演习目前正在该国北极地区举行。根据加拿大国防部发布的消息,演习在本月5日至26日之间分阶段进行,地点位于巴芬岛和埃尔斯米尔岛附近区域,军演旨在在北极地区宣示主权以及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本次军演共有来自加拿大陆海空三军、海岸警卫队以及政府多个部门的超过1100人参加,这也是加拿大历史上在北极地区举行的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加拿大空军不仅派出了大型运输机和F18大黄蜂战斗机,同时还在北极地区首次使用了无人侦察机。加拿大海军也派出舰船参与演习。而部分参演的士兵还来自于擅长极地严寒作战的精锐部队。此前,加拿大一架波音737-200型客机在加拿大北部重镇雷索卢特坠毁,正在附近进行军演的士兵迅速集结赶往出事地点参与救援,这也为本次演习增加了一次意外的实战演练。

  加拿大国防部长麦凯在解读“纳努克行动”军演时就表示,演习旨在显示加拿大在北极地区“永久性和季节性”的存在,以维护加拿大在本地区的权利和利益,同时也发出一个信号——那就是“加拿大愿意与各方展开相关合作”。目前正在加拿大北极地区视察军演的加拿大总理哈珀在雷索卢特面对参演官兵发表讲话时表示,加强在北极地区的能力建设,对于维护加拿大的利益至关重要。他说,北极地区地域辽阔、气候恶劣、人烟稀少,各方面的能力建设需要做长期打算,加拿大政府将尽力为此提供最大的财力和物力支持。哈珀同时对参与坠机救援工作的参演官兵、警察以及民兵表示感谢,并称赞他们在恶劣条件下表现出了良好职业素质。这是哈珀自2006年就任总理以来连续第6次赴北极地区视察,除雷索卢特外,他还将赴贝克莱克、怀特霍斯等地视察。

  随着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圈海域冰盖融化,北冰洋的航道不断得到拓宽,这使得该地区海底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成为了可能。据估计,北极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约占全球未探明储量的四分之一。近年来,不少环北极国家都开始觊觎北极的丰富资源,加拿大、美国、丹麦和俄罗斯等国纷纷开始大规模的北极科考行动,并不断宣称对北极部分地区拥有主权或者经济专属权。目前,环北极各国在该地区利益上有争端也有合作。争端方面,如加拿大与丹麦、加拿大与美国就对相关岛屿以及海洋的主权归属问题存在争议;而加美两国国防部曾表示,将“以互补方式”来确保在北极的共同利益,这又是环北极国家合作的典范。

  目前,针对北极问题主要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加拿大、美国、挪威、丹麦和俄罗斯等环北极国家希望通过“内部协商,外部排他”的原则来处理北极的领土和权益问题;而另一种观点认为,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大陆架延伸至北极,因此北极点及附近地区不属于任何国家,北极地区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因此不应支持任何国家或利益集团对其进行划分和占有。有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来,加拿大、俄罗斯等环北极国家不断通过军事途径宣示主权已经给该地区带来了不稳定因素。未来随着北极冰盖逐渐融化,各国针对北极地区的争夺将更加激烈,而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将是缓和这一多边问题的唯一途径。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3)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北冰洋拥有联系亚、欧、北美三大洲的最短大弧航线。随着北极圈海域冰川不断融化,新的海洋航道逐渐拓宽,也使得进行大规模能源开发成为可能。据统计,北极地区的石油储量超过1亿吨,未探明天然气储量占全球储量的1/3。近年来,北冰洋沿岸国家频频动作。8月22日,丹麦公布了其北极战略,宣布将在2014年12月之前向联合国提交延伸大陆架200海里申请。23日,加拿大总理哈珀再次前往北极地区进行视察,主要目的就是要向国际社会显示其维护主权的决心。

  “北极熊”军演正在进行

  由于20日加拿大一架民航包机在北极地区的雷索卢特湾坠毁,哈珀缩短了访问行程。他在行前表示,加北部地区“是国家身份的根本部分,是政府议程的基石”。加拿大政府将把重点放在那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开发上,如港口建设、导航设施以及海空难救援设施的配备等。加政府已决定投资1.5亿加元(1加元约合1.02美元)建设一条从内陆通往北冰洋海岸的道路。

  与此同时,名为“北极熊”的军事演习正在加北极地区举行,共有1100人参与,为历次之最。加空军则不仅出动运输机、侦察机和CF—18大黄蜂战斗机,而且首次在北极地区亮出了无人机。加国防部长麦凯表示,“北极熊”行动有两大目的,一是展示加拿大政府对北极地区的主权,二是表现相关合作意愿。

  爱德华王子岛大学政治学教授麦肯南表示,除了在汉斯岛与丹麦存在争端外,并没有其他国家与加拿大争夺该地区的主权。而汉斯岛与丹麦的争议,也是可以通过外交渠道得到解决的,因此在那里举行军演不过是做给国内看的政治秀。

  数月内提出领土要求

  在北极归属问题上,俄罗斯“下手”最早。2008年8月,俄罗斯国家安全会议通过了俄2020年前关于北极的国家政策。今年8月上旬,俄安全会议成员聚首西伯利亚西部靠近北冰洋的涅涅茨自治区,就北极问题召开专门会议。

  俄罗斯看重北极主要有两个考量。一是如总统梅德韦杰夫所指出的,北极是俄罗斯在21世纪关键的战略资源基地。二是随着北冰洋洋面的解冻,一条新的海上运输线路将随之形成。据预测,2012年通过这条航线的货运量可能会超过500万吨,今后若干年这一货运量还有望增长10倍。通过北方海上航线运输货物比通过苏伊士运河要节省2440海里路程和10天运输时间,每艘船平均可节省大约800吨燃料。

  俄还计划在2015年前加强公路建设,使从圣彼得堡经彼得罗扎沃茨克、摩尔曼斯克、佩琴加直至与挪威交界处的公路符合国际标准,最终同欧洲的公路网连成一体。

  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俄罗斯“费奥多罗夫院士”号科考船今年7月已完成北极海底绘图,证实“西伯利亚大陆架与北极海底山脊相连”。俄罗斯有望在数月内向联合国递交报告,宣称北极有超过98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属俄罗斯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问题专家姜毅对本报记者表示,两年前,俄罗斯曾试图证明罗蒙诺索夫海岭是西伯利亚大陆架的自然延伸,但未获联合国批准,而这一次获联合国批准的可能性也很小。一方面,目前对俄罗斯提交的北极海底地图的准确性尚存疑问;另一方面,尽管目前联合国尚未出台类似于《南极公约》的法律规定,但很多成员国已达成共识: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不支持任何国家或利益集团对其进行划分和占有。

  打出“海上航行自由”牌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两艘核动力潜艇“康涅狄格”号与“新罕布什尔”号最近在北冰洋完成了冰上演练,美国军方称此次演练的目的是提高海军在北极地区的行动和作战能力。

  美国一直关注其北极利益,奥巴马政府在2010年国家安全战略中称美国是“在北极地区有着广泛和重要利益的北极国家”。美国军方声称,通过导弹防御和预警、战略威慑、海空部署等确保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而海上航行自由是优先考虑的问题。美国国防部称,当前美国在北极地区的军事部署能够满足现在到2030年的防务需求。

  在北极相关问题上,美国与加拿大之间既有战略合作,也有战略争夺。美国国防部在今年5月称,美加两国国防部将“以互补方式”来确保在北极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加拿大坚称对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西北航道拥有主权,有关国家使用该航道时必须征求其同意;美国则认为这是一片潜在的开放水域,其军舰自动拥有通行权。

  大北极不应有“小圈子”

  最新一期俄罗斯《国际生活》杂志发表了一篇标题为《围绕北极的冷战》的文章。文章透露,北冰洋沿岸一些国家打算在尽可能小的圈子里瓜分北极,而不希望付诸大范围的讨论。一些分析人士指出,挪威、丹麦、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希望通过“内部协商,外部排他”来处理北极领土和权益问题,并进行北极治理。今年5月,北极理事会第七届外长会议公布的《努克宣言》公开声称,只有承认北极理事会成员国对北极的主权和管辖权,其他国家才能成为该理事会的观察员。

  同时,有关国家就通过合作管理北极地区也取得一些进展。与会国家外长签署了北极理事会成立15年以来首个正式协议《北极搜救协定》,协定就各成员国承担的北极地区搜救区域和责任进行了规划。

  今年7月初,美国国会研究人员撰写的一份关于“北极地区变化”的报告称,到21世纪30年代末,北极将出现无冰之夏,各国对于资源及航道等的争夺将更趋激烈。瑞典国防研究所的一份报告认为,北极地区的未来将呈现一些国家各自宣誓主权,国际社会则努力实现多边合作的特征。

  (本报渥太华、莫斯科、华盛顿、布鲁塞尔8月23日电  本报驻外记者李学江、张光政、王恬、温宪、孙天仁)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4)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极熊向来是人们喜爱的动物,甚至一些动物园用它们当做吉祥物。不过它们的数量却慢慢变少,已经成为了濒危物种。最新研究发现,随着北极冰雪地不断融化,北极熊幼崽将不得不与它们的母亲一道,长途跋涉,远寻找新的栖息地。而这一过程使得幼崽的死亡率大幅上升。

  北极熊属于哺乳动物,在冰上或者陆地上捕食、成长、哺育下一代。此前有研究称,个别北极熊需跋涉上百公里,才能到达新的冰原或陆地,但本次研究是第一次将长途迁徙与幼崽生存的风险联系起来。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工作人员、本报告的联合作者杰夫?约克(Geoff York)说:“气候变化使得北极熊的生存环境恶化,迫使他们不得不长距离涉水寻找食物和栖息地。”约克表示,这是第一次对北极熊的长途跋涉进行定量测试。

  为获得数据,研究人员利用卫星,对68头装有GPS的母北极熊进行了长达6年的跟踪监控。研究显示,6年来,20头北极熊共进行了50次长距离游水行为,最长的距离达到了427公里,时长为12.7天。

  研究人员发现,11头佩戴跟踪器北极熊带着幼崽进行了长距离跋涉,其中5有母北极熊在此过程中遗失了幼崽,死亡率达到了45%。而与此相对,不用跟着母亲跋涉的幼崽死亡率仅为13%。

  约克说:“北极熊与人类很相像。北极熊在急流中无法闭合鼻腔,因而无论是年长还是年幼的北极熊,如果游泳时遇到水浪袭击,它们很难存活下来。”

  科学家史蒂夫?阿姆斯特拉普(Steve Amstrup)表示两个因素会影响幼崽在北冰洋的水中长时间生存下来。他说:“一是脂肪。幼年北极熊脂肪层不是很厚,因而没有很好的隔热保护层,无法在很冷的水中生存很久。其二,由于幼崽们比它们的父母瘦弱,因而它们若要在水中持续保持脑袋在水上方,将会更加困难。”

  鉴于北极熊生存环境的锐减,美国前布什政府在《濒危物种法案》中将北极熊列为濒危动物。而本月,加拿大政府也将北极熊列为面临生存风险的物种。

  由于温室气体在大气层中不断累积,北极地区的温度上升速度要超过低纬度地区,而同时夏季更多海冰的融化则加快了温室气体效应。根据美国冰雪数据中心的卫星勘察结果,今年前六月北极海冰覆盖的范围达到了自1979年以来第二低的水平。(乔尔)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北极熊幼崽被迫长距离游泳与他们的母亲,他们冰冷的北极栖息地融化比崽死亡率较高,没有游泳尽量
很多年轻的北极熊溺水身亡

  科学网(kexue.com)讯 我们在电视或者照片中经常会看到北极熊在水中游泳的画面,但实际上北极熊并不是自然的水生生物,一项新的研究表明,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北极熊幼崽因为无法支撑长距离的游泳而溺水身亡。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研究院杰夫-纽约说道:“气候变化拉动了冰川的融化,同时也迫使北极熊游更长的距离来寻找栖息地和食物,对于成年北极熊来说,这虽然有些艰难,但并非不可完成,但是对于带着幼崽的北极熊母亲来说,这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

  研究人员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和为北极熊配备GPS项圈来观察全球变暖对于北极熊的影响,自2004年至2009年,北极熊游泳觅食的距离越来越长。研究人员说道:“在我们观察的50头北极熊中,有20头北极熊在12.7天里游泳的距离达到了426英里。”

  随之带来的灾难是,很多小的北极熊因此而死亡。杰夫说道:“很多小熊像人类一样,他们不能在惊涛骇浪中及时屏住呼吸,这让小北极熊极易溺水身亡。”根据他们的研究发现,在这5年间,小北极熊因为溺水死亡占到了死亡事件的45%。这是相当惊人的数字。

  除了幼崽以外,年轻一些的北极熊同样面临这样的困境。前美国地质调查局科学家、现国际北极熊研究首席科学家史蒂夫说道:“年轻的北极熊没有非常多的脂肪,它们根本无法绝缘冰冷的海水,这也加剧了他们死亡的可能性。”

  (科学网-kexue.com 卡卡西)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小北极熊“乐乐”和“静静”在饲养员牵引下,欢快地散步(如图)。

  今年国庆前,这两只中国首例人工繁育的龙凤双胞胎北极熊将定居武汉海昌极地海洋世界。

  “乐乐”是哥哥,脸型略圆,鼻头偏灰色,长得像妈妈;“静静”是妹妹,脸型略长,性格活泼,更像爸爸。哥哥眼睛总是立着,常闪着小捣蛋的眼神;妹妹眼睛像黑珍珠般,格外有神。

  它们的父母均来自芬兰,作为中国与芬兰民间友谊的使者,由芬兰国家公园赠送,2001年搭乘专机搬迁大连老虎滩极地海洋馆。2008年这对夫妇成功诞下中国第一只小北极熊淘淘。

  这对兄妹是早产儿,出生时哥哥体重490克,妹妹体重560克。由于北极熊爸爸妈妈缺少野外生活的经验,一出生双胞胎兄妹就遭父母弃养。大连老虎滩极地海洋馆安排了三位专职饲养员“妈妈”长达109天24小时守护在全封闭的育幼房。

  据武汉海昌极地海洋世界副总经理何向东介绍,海昌极地海洋世界是由大连海昌集团投资30亿元打造的武汉市政府“十一五”重点规划项目,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多层多馆组合式室内极地海洋主题公园。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最近摄影师丹尼尔·考克斯在南极洲里塞-拉森(Riiser Larsen) 冰原上拍摄到大量皇企鹅附身低头,集体悼念死亡幼仔的画面。从照片上看,可以感受到它们对小企鹅的死感到非常悲伤。


在南极洲,大量皇企鹅附身低头,集体悼念死亡幼仔。

  考克斯过去25年一直在地球两极奔波,给北极熊和企鹅等拍照,每天近距离接触它们。他说:“他的工作的一部分就是在享受大自然赋予的壮观美景的同时,也得接受生命逝去的残酷事实,看到皇企鹅像人类一样俯下身体,集体悼念死亡的幼仔,令人感到很痛心。它们弯着腰,看似很悲伤,它们在冰面上四处徘徊,试图找到它们的幼仔。小企鹅的死亡原因不明,但是科学家告诉我说,他们以前从没听说过这种事情。天气和饥饿等可能是导致幼年企鹅大批死亡的原因,缺少食物是会引发这种不幸的。”


躺在Riiser Larsen冰原上的小企鹅的遗体。

  不过考克斯的工作也有很多开心的时候,他已经在加拿大花了大量时间,用来观察生活在那里的野生生物。他说:“过去25年我拍摄的最令我满意的照片,是一只雌性北极熊出现在距离相机镜头仅有数毫米的地方,样子非常可爱。我利用一辆苔原雪车(Tundra Buggy)从加拿大马尼托巴丘吉尔的一个基地出发,这辆车是北方边境探险捐献给慈善机构北极熊国际(PBI)的。”


在加拿大马尼托巴丘吉尔哈得孙湾,一只好奇的北极熊凑到相机镜头前。

  考克斯说:“这辆车是为北极熊国际在北极寒冷环境下捕捉动静画面特意设计的。通过车下的一个舱口,我的照相机能放得更低一些。在这次考察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只北极熊和它的两个孩子。相机激起了熊妈妈的好奇心,为了一探究竟,它用舌头舔了舔透镜,结果我花了20分钟才把它的唾液擦干净。如果为了拍摄一张以前从没见过的精美照片,你在自然环境下惊扰了北极熊,你可能会遭到致命攻击。要是你受到攻击,那只北极熊就会被打死。作为一名野生生物摄影师,我认为这是违背常理的。”

  考克斯来南大洋这个地方至少已有3次,已经与地球上这片最荒凉的土地有了感情。他说:“在南极洲拍照很困难。它那像沙漠一样整齐划一的风景非常漂亮。不过我捕捉到的这张最好的野生生物照片,是在崎岖不平的南乔治亚岛上拍摄的。站在数万只帝企鹅中间,是件非常奇妙的经历,这就如同亲眼看到一头重达2000磅(907.18公斤)的海象在展示自己的力量一样。”


在南极,丹尼尔·考克斯手持相机站在一群企鹅中间。

  就像在北极一样,考克斯在南极洲也看到野生生物面临的生存威胁。50岁的他说:“过去20年我在北极环境看到的巨大变化,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考克斯生活在美国蒙大拿州波兹曼镇。“北极熊需要在冰上寻找食物,1987年北极熊能在11月中旬返回冰面。然而去年直到12月7日它们才得以重返冰面。这意味着北极熊又有整整一个月无法觅食。据科学家估计,生活在加拿大哈得孙湾西区的北极熊可能会在未来30年全部灭绝,或者是数量急剧减少。”


一只北极熊幼仔爬上加拿大马尼托巴丘吉尔附近的一棵树。

  阿尔伯特大学教授和北极熊国际资深成员安德鲁·德罗彻宣布,今年海冰变薄将导致北极熊的食物短缺,并指出这是由全球变暖造成的。他说:“这对北极熊的种群数量会造成很大影响,因为冰层变薄后,北极熊将无法获得充足食物。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北极熊主要捕捉环斑海豹、髭海豹,部分地区的北极熊还吃格陵兰海豹。”


两只北极熊在加拿大马尼托巴丘吉尔摔跤,丹尼尔·考克斯把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瞬间拍摄了下来。

  据生物多样性差异中心(Centre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与考克斯密切合作的科研组说,现在哈得孙湾西部的海冰开始融化的时间已经比30年前提前大约3周。该科研组称,从1987年到2004年间,生活在该海湾的北极熊的数量已经下降22%。生物多样性差异中心发出警告说,地球上的19种企鹅面临灭绝危险,其中包括生活在南极洲的企鹅,例如著名的皇企鹅。(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2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