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图片选自郭德福《两汉演义》,图中显示的是刘邦进入西川的情景。

图片选自郭德福《两汉演义》,图中显示的是刘邦进入西川的情景。

秦汉经济格局大变动 投资者或动如脱兔或守株待兔 以矿冶业和屯粮致富

史上那些“兔子致富法”

兔年贺岁短信,尽和兔子扯关系,诸如“兔”飞猛进,宏“兔”大展………今天的国学版,也跟兔子拉拉关系,咱说的是“兔子致富法”。且说秦汉之际,政治军事格局面临两次大变:统一时是第一次大变,楚汉纷争是第二次大变。吞并六合,中原逐鹿,吞并的,逐鹿的,是秦始皇、项羽、刘邦这些虎狼级别的人物,而商贾者之流则是在虎狼搏杀的间隙中求利益求生存的兔子獐子之流。

政治军事的大变动,其实也是市场、生产的大变动,在这当中,谁能抓住市场因素、生产因素重新组合,衍生财富?看看下面的兔子致富法。

文/刘黎平

动如脱兔法

河北卓氏在强制西迁中挖矿致富

秦统一天下,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强迫东部人口向西边流动,尤其是将那些富庶大家族从东边连根拔起,转植到西边土壤去。这是从经济上打击六国富豪的绝妙策略:原有的财富被洗掠了,又将他们从熟悉的市场环境中拔离出来,找不到北,在陌生的环境里无法重新创富。

秦朝强迁赵国大族

公元前228年,赵国灭亡了。秦始皇对这块土地上的大家族很不放心,下令迁移当地的显族:卓氏,从河北迁移到四川,从地图上看,是始于河北,经过山西、陕西两省,再入四川。那时不可能全程高速,也还没修建宝成线,上千里路程都是徒步去完成。在邯郸的所有繁华荣耀,都化成一辆小推车,吱呀吱呀,悲情地一路推下去。

远离故土而悲伤,丧失财富而无奈,唯一能拯救这种悲伤无奈的就是:尽量与故土近一点,或尽量离中原近一点。于是到了陕西与四川的交界点附近——四川广元葭萌关时,很多卓家人私自出资给押解他们的秦军:军爷,行行好,让小的们在此安家吧。于是,远行的队伍大部分在这里停顿下来。葭萌关在大多数卓氏人眼中,是黄金地段。这种黄金地段不在于投资价值,而在于抚慰价值:反正近也是西边,远也是西边,不如近一点。

然而,市场上的豪杰却不这么看。大卓氏家族中有一对小卓氏夫妇,他们也是推着小车,一路风尘。然而,他们的目光投向更远的西边——成都附近的临邛。他们向押解的秦军提出一个不近人情的要求:要求迁往更远的西边。反正近也是西边,远也是西边,更远一点也无妨。可以想象,这对显得有点二的夫妻,在提出这个请求时,会遭到多少嘲笑,因为这个请求太不近人情了。然而,财富可能就在不近人情的地方,不近人情就是常人预料不到之处。

发表在栏目: 文化

人在尘世中,都是饮食男女。男人往往喜欢“吃豆腐”,男女间因第三者介入常导致其中受伤害的一方大为“吃醋”。可许多人光会“吃豆腐”与“吃醋”,而不知其来历,典型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追源溯本,这“两吃”各有一段饶有风趣的典故。

先说“吃豆腐”。史载,“豆腐之法,始于淮南刘安”。据考证,当年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在安徽寿县八公山以黄豆、盐卤等物炼丹,无意中竟炼出了“白如纯玉,细若凝脂”的豆腐。西汉初年豆腐问世后,很快成为老百姓非常喜欢的小吃。当时流行的吃法是碗里搁一大块豆腐,撒上佐料,拿小刀边划成小块边吃。于是坊间出现了无数这样的豆腐快餐店。

当时长安街上有个夫妻合开的豆腐小店,老板娘本来就漂亮,又以有美容功能的豆腐为常食,自然更是细皮嫩肉,人称“豆腐西施”。为招徕顾客,“豆腐西施”难免有卖弄风情之举,引得周围男人老以“吃豆腐”为名到豆腐店与老板娘调情,且动手动脚,比如趁付铜板时摸摸老板娘的纤手等。于是,醋海翻波的老婆们不满意了,经常以“你今天又去吃豆腐了?”来训斥丈夫。后来,“吃豆腐”便成了男人轻薄女人的代名词。

再说“吃醋”。男女相恋时有第三者介入,往往发生争风吃醋现象。为什么将之称为“吃醋”呢?原来,唐太宗李世民当年赐给房玄龄几名美女做妾。房玄龄是历史上著名的“妻管严”,怎么也不敢接受,多次婉拒此赏。李世民料到房玄龄夫人是个悍妇,房才不敢受赏。于是派太监持一壶“毒酒”传旨房夫人,如不接受这几名美妾,即赐饮毒酒。

谁知房夫人面无惧色,接过“毒酒”含泪一饮而尽。结果并未丧命,原来壶中装的是醋,皇帝以此来考验她,开了一个玩笑。李世民正言告诉房玄龄,你老婆果然刚烈,朕也敬重她三分,你以后就好好听她的吧。“吃醋”的故事就此流传开来。醋的滋味酸酸的,嫉妒之滋味也是酸酸的,于是“吃醋”也就成了男女间因第三者介入而产生的嫉妒之情的代名词。

发表在栏目: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