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的《蝴蝶》圆了澳中舞台艺术合作的梦想
2013年9月25日在位于悉尼北岸的 Concourse 剧场内嘉宾云集,高朋满座,由澳华文联承办、中国国家话剧院、澳大利亚墨尔本艺术中心以及PlayKing制作公司联合制作的,双语音乐剧《蝴蝶》开幕式在这里拉开了澳大利亚巡游的序幕。本次演出的主办方和悉尼承办方真可谓是全力以赴不惜重金投入,历经2周的悉尼紧张排练,9月24日至28日《蝴蝶》终于迎来了在悉尼演出6场的辉煌。
威力碧市市长 Pat Reilly 先生特别感谢:中澳艺术家将这么一部世界名著,放在Willoughby市首演,它将进一步推动了Willoughby City成为一个文化都市,在这里我希望生活在我们城市的居民和商家企业积极参与这些文化盛事。
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文化参赞翟德玉、商务参赞彭刚代表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出席了音乐剧《蝴蝶》巡演首演,并非常感谢两国艺术家辛勤地工作,感谢中澳主创人员,为两国间的文化搭起了一个合作平台。
墨尔本国际艺术节主席/出品人Carrillo Gantner说:“我希望你会喜欢《蝴蝶》这戏。它讲的是当人们不顾忌别人的文化盲目追求实现自己利益时所酿成的悲剧。我们作为艺术家的职责就是要在这个鸿沟上建立起桥梁。”
悉尼演出承办方澳华文联主席余俊武说:“中国式的蝴蝶,圆了澳中舞台艺术合作的梦想。它不仅仅是世界经典的再现,也是人类文化和谐的融通。好艺术,离不开好土壤;好的文化土壤,离不开同仁们辛苦地耕耘。一部优秀的作品,不仅要有艺术意义上的成功,更要有意识的加强文化产业化的理念;引进来,坐下去、感受到。用艺术的感染力,让市场的运作走入一个更大的空间。
掌声不息的《蝴蝶》代表着观众的心声,热情的赞誉给主创人员带来了莫大的欣慰,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让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来丰富我们的生活,来和谐我们的社会。
《蝴蝶》一次精美绝伦的创新
2013年8月在位于北区的月神宴会厅,由澳大利亚联邦艺术部所举办的首届”澳亚艺术颁奖”晚会上,双语音乐剧《蝴蝶》荣获戏剧艺术创作奖和文化项目合作奖。两项大奖的获得,使得即将在9月拉开澳大利亚巡游的音乐剧《蝴蝶》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双语音乐剧《蝴蝶》是由澳洲金牌编剧Daniel Keene,灵感来源于著名歌剧《蝴蝶夫人》的故事改编。新版《蝴蝶》是一次精美绝伦的创新,是一台爱与背叛的悲歌,是一部具有非凡震撼力的音乐史诗;《蝴蝶》独特的构思、精心的打造,是对戏剧的一次全新诠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蝴蝶》故事描写了上世纪30年代上海的一个仲夏夜,巧巧怀里抱着两岁的孩子,低声吟唱着摇篮曲。三年前,她刚十五岁,出落一幅俊俏面庞,人称“蝴蝶”。父亲早逝,为谋生计的巧巧在茶社成了一名歌女,同时等待着自己的如意郎君。美国船长平克顿在上海短暂停留,在茶社与巧巧相遇,并坠入爱河,喜结良缘。但是,新婚未满,平克顿便离沪归国,巧巧苦守爱情余温,与新产下的孩子相依为命。现在,她终于盼到挂着星条旗的轮船驶回,却未停靠自己爱情的港湾……
享誉世界著名的偶剧大师Peter Wilson携手澳大利亚著名音乐剧演员Scott Irwin, David Whitney、Danielle Barnes与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中国流行歌星王筝、侯岩松、杜鹤,共同打造这部震撼人心的舞台经典。剧中由中澳双方演员同时用中文和英文表演,两方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珠联璧合,大为精彩。同时,双语演出的效果也正是文化差异所酿成最后悲剧结局的最好表现方式。CHO CHO 不仅是讲故事的文化差异,但也揭示了中国和西方文化的碰撞,交集和融合...剧中木偶的艺术形式更曾加了一个惊人深思的尺度......
悉尼Presenter ACPAA余俊武导演感慨地谈到:澳华文联非常荣幸地加盟了这台聚澳中两国著名艺术家创作的团队,多年以来,中澳艺术家都在寻找一个契机,把对艺术的探索和社会的发展融汇在一起,通过具体的文艺作品,展现给不同文化背景的各民族观众,让大家真正感受到:在交流融入中和谐,在和谐共存中拥有。《蝴蝶》从艺术创作的各个方面都融汇了这个主题,艺术家们多年的心血即将投放在人们眼前,传统的歌剧、新版的创作、中澳著名艺术家联谊、人与偶的留白、大型了舞美灯光制作、都形成了妙趣丛生的看点。让我们共同相会在The Concours Chatwood剧场,一起目睹新版《蝴蝶》再现不一样的百年盛典!
购票热线:www.theconcourse.com.au/event/cho-cho Tel: 1300 795 012
详情: acpaa.org.au tel: 9923 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