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新闻

主流機構與華人服務社合作開展支援安排

協調華人加入助人為樂義不容辭義工行列

 

在澳洲, 從事義工工作是普通的事情,單單在新南威爾士州,便有超過200萬名義工,可是很多主流的社區服務機構, 都面對一個問題,就是他們有不少非英語背景的客戶,但卻找不到可以講民族語言的義工。

 

華人社區中,其中一個主要的社區服務機構--華人服務社, 日前於華埠富麗宮酒樓舉行了新聞發佈會,公佈了一項最新的計劃,就是該社將與主流機構合作,一同在華人社區中推廣及協調義工事務。出席當天新聞發佈會的人士,包括特別嘉賓公民及社區部長多明尼路議員的代表高域議員、義工中心研究及政策經理富爾先生、新南威爾士大學癡呆症聯合研究中心刘礼斐博士、多元文化通訊服務董事杜達路先生、新州家庭及社區服務部高齡項目行政經理姬雅女士、以及悉尼市政府、社區交通等服務機構的代表,還有華人服務社主席陳玲醫生、其他董事局成員單偉廣先生、潘南弘先生、拜彭先生、拜濤先生、吴于蕙女士、彭廣明先生等,場面熱鬧。

 

在發佈會上, 刘礼斐博士表示, 新南威爾士大學癡呆症聯合研究中心、高齡人士協會、多元文化通訊服務在新州家庭及社區服務部資助下,正聯合進行一項研究,探討非英語背景社區高齡人士參與義務工作時遇到的障礙。現階段研究的結果顯示,主流社區服務機構在招募華裔義工時遇到極大困難。他們認為尋找華裔義工的最佳途徑就是取得華人服務社的幫助,共同試驗一個嶄新的義工管理模式。

 

陳玲醫生指出,“華人服務社過去三十多年來一直以義工作為服務及發展的支柱,義工精神一直都貫徹在不同的服務中。而在和義工的合作上,服務社亦累積了一定的經驗。在此項有關義工的研究調查中,服務社樂於利用本身的經驗,在一個新的義工管理模式中扮演中心平台的角色。有興趣吸納華人義工的主流或華人機構,以及希望擔當義務工作的人士都可以向華人服務社登記,而服務社將根據雙方的要求、興趣作出轉介。在這過程中,服務社的工作將包括在華人社區的宣傳、義工訓練、轉介義工到適合的機構工作以及持續的監察等。”

 

而當天的特別嘉賓高域議員表示, 作為部長諮詢委員會(華人社區)的主席,他十分高興主流服務機構能與華人服務社合作,共同推廣義務工作的慨念,並向有志從事義務工作的人士提供實質的支援。華人服務社為社區提供服務巳超過三十年,目前為社區提供全面的社區服務,包括托兒,健康、高齡及殘障服務,移民定居服務,中文學校,藝術學校,活動組,興趣班等。而服務社多年來一直推動義工參與社區工作,幫助新移民融入社會。實在是社區一個珍貴的資源。在兩週前,他也身體力行為高齡送餐服務做了兩個多小時的義務工作,體會良多。他相信華人服務社以過去三十年和義工合作的經驗,必能為此計劃作出貢獻。高域議員並於會中宣佈"義不容辭 – 義工招募計劃"正式展開。

 

最後陳玲主席呼籲社區各界踴躍加入義務工作的行列,共同建立一個美好的社區。陳主席並分享了她從事義務工作三十多年的經驗。雖然在這過程中她投入了不少時間、精神,但她為能夠向社區內有需要的人士貢獻力量而感到滿足及自豪。

 

"義不容辭 – 義工招募計劃"已正式展開,有興趣查詢或擔任義務工作的人士, 可以致電華人服務社義工招募熱線1300 886 775,或瀏覽該社網站www.cass.org.au

 

 

 

 

(圖: 出席華人服務社"義不容辭 – 義工招募計劃"新聞發佈會的各代表及嘉賓, 前排正中為華人服務社陳玲主席, 左三為高域議員)

发表在栏目: 社区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