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本月16日发射升空的神舟九号飞船,在完成各项任务后,将于今日踏上归途。经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九将于29日10时许返回地面。目前,位于内蒙古中部草原上的“神九”任务主着陆场区参试设备状态良好,各项工作准备就绪,静待“神九”归来。

  主着陆场准备就绪 气象条件良好

  来自神舟九号任务气象保障专家组的消息称,在神舟九号飞船预计着陆阶段,主着陆场气象条件良好,符合飞船返回着陆时的气象要求。气象保障专家组组长、总参气象水文空间天气总站总工程师王业桂介绍,预计29日上午,主着陆场气温在17至21摄氏度,天空少云,能见度好,风力不大。

  王业桂说,参与回收保障任务的各气象站点和部门正全力以赴,采取释放探空气球等多手段密切监视天气变化情况,并对四子王旗地区近30年来的气象资料进行了分析会商。随着回收时间临近,气象部门还将定时发布更为精准的气象预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总指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副主任张海东表示,经过精心准备,主着陆场区目前各类参试设备工作稳定、状态良好,任务方案预案齐全,物资器材保障到位,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具备了执行“神九”返回任务的能力。

  目前,“神九”任务主着陆场区已经进入临战状态,测控雷达剑指苍穹,搜救人员在岗待命,搜救直升机和地面搜救车辆可随时出动。同时,主着陆场区还将对各分系统技术状态进行全面检查,确保飞船安全返回。

  相比“神八”任务,“神九”任务主着陆场区增加了航天员救援任务,搜救模式也由“神八”任务“空中搜索、地面回收”变为“空中搜救航天员,地面处置返回舱”,面临着搜救责任大、时间要求快和搜救通信保障任务加重以及航天员后送转运衔接紧等新难题。

  据张海东介绍,着陆场系统制订了直升机搜索救援、航天员医疗救护、返回舱应急处置等数十种应急预案,进一步加强了着陆现场的组织管理,确保搜救任务万无一失。

  神九返回地面需经历4个阶段

  北京通信与跟踪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神九任务主着陆场主任设计师吕明涛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神舟九号飞船返回地面,需要经历4个阶段。

  一是制动飞行阶段。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最后一圈时,地面测控部门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飞船随即调整姿态,发动机点火制动,进入返回轨道。

  二是自由滑行阶段。飞船以无动力飞行状态自由下降。当高度降至距离地面140公里处时,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推进舱在穿越大气层时烧毁,返回舱继续下降。

  三是再入大气层阶段。飞船进入大气层时,飞船表面和大气层摩擦产生巨大热量,在飞船表面形成高温等离子气体层,并对电磁波造成屏蔽形成“黑障”,使飞船在240秒内与地面失去联系。直到距离地球约40公里处,黑障消失,地面测控部门重新捕获飞船。

  四是着陆阶段。当返回舱距离地球约10公里时,伞舱盖打开,并连续完成拉开引导伞、减速伞、主伞等动作。在距离地面1.2米时,4台反推发动机点火,使飞船以每秒1至2米的速度着陆。

  相关阅读

  专家解读神九着陆场系统 设计与神八存多处不同

  神九宇航员太空发短信 天宫一号成沟通天地桥梁

  神九航天员双向视频通话 与地面联系现一切正常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图中,下面的“新星”火箭比上面的“土星5”号火箭更长,也更宽。
美开始研制末日火箭

  据国外媒体6月25日报道,一些更令人兴奋的未来太空探索计划目前还遥不可及。美国目前还没有可将人类发送到月球或火星的火箭,一些大型火箭正在研发之中,但没有哪一款火箭能够比得上“新星”(NOVA)火箭的威力。“新星”是美国宇航局曾计划打造的第一架重型运载火箭,但从未发射。它比“阿波罗”登月计划中的“土星5”号(Saturn V)运载火箭更强大,可将人类直接发送至月球。

  美国私人太空公司SpaceX正在开发一款名为“重型猎鹰”(Falcon Heavy)的巨型火箭,它是目前唯一一架可将人类发送到超出地球轨道的商业火箭。SpaceX公司今年5月宣布,“重型猎鹰”获得了第一份商业合同,将为卫星通信服务供应商Intelsat发射卫星。“重型猎鹰”将被设计成推力达380万磅,相当于15架波音747同时起飞。可见它的威力之强大,但它没有“土星5”号运载火箭的威力大。1966年和1973年期间,“土星5”号火箭13次登天,其中9次登月,把人类送到了月球,但从来没有过损失有效载荷的事故发生,着实出尽了风头。“土星5号”发射时,产生了750万磅的推力。

  美国宇航局计划用新的空间发射系统(SLS)打破自己的纪录。第一代SLS将能够产生840万磅的推力,将比“土星5”号的推力大10%,而第二代SLS将产生920万磅的推力。像“土星5”号火箭一样,第一代SLS和第二代SLS将利用上升阶段把有效载荷送到地球轨道以外的目的地。

  但这些火箭都无法与美国宇航局曾经计划打造的“新星”火箭的威力相比。“新星”火箭比“土星5”号火箭更高,也比它更宽,可产生1200万磅的推力。“新星”火箭由德国著名火箭工程师沃纳·冯·布劳恩(Wernher von Braun)设计,该火箭被设计成了可将人类直接快速地发送到月球。理论研究表明,和科幻小说描述的一样,将一架大型火箭直接发送到月球,利用反向火箭着陆,然后再返回地球,这是最好的方法。此方法称为直接上升,由于火箭的运动部件更少,所以任务失败的机率较低。只有庞大的火箭才有可能直接上升,从发射台直接飞向月球将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就更不用说在月球着陆以及从月球起飞所需的燃料了。因此,许多专家考虑使用交会方式进行月球探索计划,而一个小型化、模块化的飞船将更轻、更省油。

  有关登月任务模式的辩论持续了四年,在此期间,“新星”火箭仍然获得了研究和发展的优先权。科学家在1958年和1962年期间提出了多种配置,但讨论最多的是该火箭的最终形式。“新星”火箭的第一阶段使用了8台F-1发动机,每一台被设计成了可产生150万磅的推力。它有两个上升阶段,第二阶段使用了4台液氢M-1发动机,可产生480万磅的推力,第三阶段使用了1台J-2发动机,可产生20万磅的推力,将有效载荷发送到月球。相比之下,“土星5”号火箭的第二阶段使用了5台J-2发动机,可产生100万磅的推力,第三阶段使用了1台J-2发动机,可产生20万磅的推力,将有效载荷发送到月球。进一步研究发现,“土星5”号火箭的体型更小,成本也将更低。

  在1962年4月,美国宇航局决定推迟将“新星”火箭合同授予外部公司。到7月,科学家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同时建造“土星5”号和“新星”的成本太昂贵。美国宇航局更倾向于利用交会模式进行月球探索任务,这意味着如果要打造一架火箭,那就是“土星5”号。“新星”火箭计划被抛于脑后,预计要等“土星5”号发射升空探索太阳系后才建造“新星”。在10月,“土星5”号被正式选为“阿波罗”飞船登月火箭。

  当然,“新星”火箭将有机会把人类发送到更远的地方。在20世纪60年代,“土星5”号的预算开始变得紧张,建造和发射火箭的天文成本是重复使用航天飞机发射系统的一个主要因素。这真是太糟糕了。现在,这样一台强大的火箭将是美国太空计划的一个巨大的福音。(尚力)

  相关阅读

  地下"豪华末日避难所"售罄 脱水食品可坚持五年

  科学家表示银河系必遭撞击 世界末日将不可避免

  直击龙卷风时壮观景象 天空阴沉堪比"末日"(图)

发表在栏目: 自然
 
1着陆区域: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能让火星车更好地从天空着陆到火星表面的方法:“太空起重机”。  着陆区域: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能让火星车更好地从天空着陆到火星表面的方法:“太空起重机”。
对于火星科学实验室任务,研究人员重新设计了进入EDL阶段的过程。对于火星科学实验室任务,研究人员重新设计了进入EDL阶段的过程。
激光器会向7米外的岩石发射一系列红外脉冲,百万瓦级的能量将使岩石上的小块区域汽化,产生闪光。望远镜将观测闪光并将信号发送给分光计,分光计会分析闪光的波长并据此确定岩石类型。  激光器会向7米外的岩石发射一系列红外脉冲,百万瓦级的能量将使岩石上的小块区域汽化,产生闪光。望远镜将观测闪光并将信号发送给分光计,分光计会分析闪光的波长并据此确定岩石类型。

  8月5日,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火星科学实验室将抵达火星大气的边缘。此时,这个重约3.86吨的装置已经以超过2.1万千米/小时的速度在太空中旅行了5.6亿千米,但是对它来说,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刚刚开始。在接下来的7分钟时间里,它将在厚128千米的火星大气中垂直跌落,承受高达约2400摄氏度的高温,并引导自己猛烈减速,最终降落在巨大的盖尔陨石坑。

  火星科学实验室是迄今为止最为野心勃勃的火星探测项目。它携带的火星车“好奇号”的长度是上一代火星车“勇气号”和“机遇号”的两倍,重量则是它们的5倍。它的着陆区域面积为384平方千米,只有“勇气号”和“机遇号”着陆面积的1/3,因此需要前所未有的精度。此外,“勇气号”和“机遇号”在为期3个月的主任务阶段一共只移动了不到1600米,而“好奇号”却将在一个完整的火星年,也就是687个地球日的时间里,在火星崎岖的地面前进约20千米。

  火星科学实验室的任务是,确定火星是否—或则曾经—存在能支持生命生存的环境。它将用最先进的太空探测工具来完成这一任务。实际上,这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火星任务,它还将对若干种新开发的工具和技术进行验证。几十年后,这些技术和工具将帮助人类对木星的卫星木卫二进行探测,并帮助我们最终殖民火星。

  恐怖的7分钟

  在所有成功接触到了火星大气的11次火星任务中,有5次由于在进入大气层、下降和着陆(EDL)阶段出现故障而失败,这也是为什么工程师们将这个阶段称为“恐怖的7分钟”的原因。对于火星科学实验室任务来说,研究人员重新设计了进入EDL阶段的过程。他们用精确的引导进入系统取代了以往粗糙的进入方式,并开发出了新的着陆方法—太空起重机,这种方法今后将成为大型太空车的标准着陆方法。

  进入0分钟

  在准备进入阶段,火星科学实验室由4个主要部件构成:后盖、热护罩、降落模块和“好奇号”火星车。在抵达火星外层大气前,火星科学实验室将首先从后盖上丢弃两个75千克重的钨配重。丢弃配重后,重心的变化将使得火星科学实验室与航向形成一定的倾角,产生一定的升力并接受导航控制。在火星科学实验室的后盖上共有8个推进器,它们推动它向着陆区域前进。在差不多4分钟时间里,摩擦力的作用将使火星科学实验室的速度降低到1600千米/小时。此时它会再次抛弃6块配重,重新恢复平衡,消除其自身与前进方向之间的倾角。

  下降 4分钟

  一旦火星科学实验室的速度降低到1440千米/小时,它将会释放一个直径约15米的尼龙-聚酯纤维降落伞。降落伞打开后的一分半时间里,火星科学实验室的速度会降低到290千米/小时。当它携带的雷达探测到与火星表面的距离只有8000米的时候,热护罩脱落,名为“火星下降成像器”的高分辨率相机开始工作,科学家日后将利用它拍摄的视频对着陆地点及其周围环境进行分析。热护罩分离80秒后,后盖带着降落伞同时与主体分离,只留下降落模块和火星车继续降落过程。

  着陆 7分钟

  在距离火星表面1600米的时候,降落模块上的8台再入火箭推进器点火,在40秒内将火星科学实验室的速度降低到2.75千米/小时。在距离火星表面约20米的高度,降落模块在保持以2.75千米/小时的速度下降的同时,通过名为“太空起重机”的设备,用尼龙绳将“好奇号”火星车放下。火星车上的计算机将通过“脐带”,向降落模块发送指令。一旦火星车抵达地面,距离地面7.5米高的降落模块将松开尼龙绳,飞离火星车上方,并在其北面150米远的地方坠毁。此时火星车将从EDL模式切换到表面模式,开始其探测任务。

  探测过程

  在主任务阶段,“好奇号”火星车将记录火星的天气变化,分析空气成分,对岩石进行测试以寻找氨基酸、甲烷或者其他能表明火星上现在或者过去有生命存在的有机物。它将面对极低的温度、大风、沙坑和悬崖等危险。为了能满足这些苛刻条件的挑战,工程师用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方式打造了这辆新一代火星车。与以往的任何火星车相比,它都更坚固、更智能,并能携带更多的科研设备。

  能量

  为了满足“好奇号”这样高能量密度的大型火星车的能量要求,工程师们为它配备了核反应堆。反应堆重约45千克,利用火星车携带的4.8千克钚的衰变,每天能产生约2.7千瓦时的电能,是“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携带的太阳能电池发电量的3倍。散热系统会引导反应堆的废热为“好奇号”的两台主计算机保温,防止其在夜晚零下90摄氏度的低温中冻坏。

  导航

  尽管科学家会控制“好奇号”的某些路线和任务,但是绝大多数目标还是要靠它自己来完成。为了躲避危险,“好奇号”会利用安装在桅杆上的两台导航相机所生成的3D图像和安装在车身上的两对立体鱼眼相机产生的图像进行导航。火星车会用图像识别软件对上述设备拍摄的图像进行分析。一旦遇到障碍或者危险地形,它就会自动选择一条安全的规避路线。

  寻找目标

  为了确定应该钻探哪块岩石,“好奇号”会利用“化学与成像(ChemCam)”系统首先进行远距判断。“化学与成像”系统由安装在桅杆上的激光器、望远镜、相机和安装在车身上的分光计组成。首先,激光器会向7米外的岩石发射一系列红外脉冲,百万瓦级的能量将使岩石上的小块区域汽化,产生闪光。望远镜将观测闪光并将信号发送给分光计,分光计会分析闪光的波长并据此确定岩石类型。如果发现某块岩石有存在有机物的希望,任务计划器会在第二天指示“好奇号”对其进行钻探。

  通信

  “好奇号”会每天两次把任务数据通过超高频无线电传送给火星观测轨道器(MRO)—2006年MRO就开始了环绕火星的飞行。利用能传送更多数据的X波段无线电,MRO将把“好奇号”发送来的任务数据中继给任务专家。(信号抵达地球需要8~22分钟时间。)地球上的科学家将利用“好奇号”的成像和传感数据进行每天的任务计划。不同的是,这次他们是按照预定的时间—火星时间上午9点半左右—通过X波段无线电直接把指令发给火星车。

  钻探

  现有的火星车只能在火星的表面上刮取一些样本进行分析,但是地表是找到有机物可能性最小的地方—有机物会在阳光的照射下分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程师给“好奇号”装备了1.8米长、带有5个关节的机械臂,在机械臂的末端是一个旋转的冲击钻,足以在岩石上钻出5厘米深的孔。岩石粉末通过通道进入处理单元,之后经过过滤,直径小于150微米的粉末会进入科研设备进行分析。

  分析

  “好奇号”将利用两种工具确定火星上是否曾经有适宜生命生存的环境:“化学与矿物(CheMin)”系统和“火星样本分析”设备。这两种工具都安装在火星车的车身上,并从机械臂接收样本。“化学与矿物”系统利用X射线衍射和荧光在样本中寻找生命环境下才会出现的矿物质,“火星样本分析”设备则会利用激光光谱和气相色谱法在样本中寻找能创造生命的有机物。

  “好奇号” 的前进路线

  在评估了60处可能的着陆点后,科学家最终选择了盖尔陨石坑。“好奇号”将会对陨石坑下方侧面平缓的斜坡进行探测。科学家对这里的一处扇形淤积区域特别感兴趣,因为这片区域很可能意味着泛滥的洪水、沉积的淤泥和硫酸盐,而这就意味着有机物的存在。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去年5月,北京某中学,进行小升初特长生测试的学生等候入场。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资料图片 去年5月,北京某中学,进行小升初特长生测试的学生等候入场。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资料图片

2012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时间表。 2012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时间表。

  【五证】

  1 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京暂住证

  2 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

  3 在京务工就业证明

  4 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

  5 全家户口簿等证明、证件

  新京报讯 (记者杜丁) 昨天,北京市教委发布“2012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非京籍学生在京借读需具备“五证”,今年北京市将对“公办校通过考试、培训班等形式选拔学生”的行为进行重点督察。

  非京籍学生借读需“五证”

  对比去年,“2012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对非京籍学生借读条件更加明确,“非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因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本市工作或者居住需要在本市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本人在京暂住证、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在京务工就业证明、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全家户口簿等证明、证件,经居住地所在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确认后,到居住地所在区县教委确定的学校联系就读。”

  市教委表示,学校接收有困难的,可申请居住地所在区县教委协调解决。

  据统计,截至2011年秋季开学,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已达约47.8万人,比2010年同期增长4.4万人,比2000年同期增长39.3万人,达历史新高。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随迁子女数量急剧增加的情况下,自2002年以来,北京先后出台了12个有关做好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的政策文件。目前在全市公办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达到约33.9万人,占总数的70%。

  公办校违规招生将被督察

  对比去年,今年北京市教委在“意见”中对公办校违规招生行为更加严格,表示,“今年将重点就公办学校通过考试、培训班等形式选拔学生,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公办学校举办校中校,其他严重干扰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秩序的行为,以及区县教委建立和落实控制跨片流动审核制度等方面进行专项检查”。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违反《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和本意见规定的行为坚决予以纠正,对情节严重的要在全市进行通报批评,对相关责任人要严肃处理。

  市教委再次重申,严禁各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中组织任何形式的考试、测试和面试选拔学生,严禁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证书作为入学依据。严禁违规收取任何费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由区县统一组织,严格控制跨区县流动,学校不得自行组织超计划招生和超班额教学,严格按照市教委颁布的班额标准制定计划。

  ■ 追访

  西城海淀跨区学生人数减少

  西城和海淀两区由于优质学校偏多,是家长跨区择校首选。两区今年微调跨区政策,跨区人数均有下降。

  据海淀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海淀区小学毕业人数增加2000多人,初中学位比往年更加紧张。为此,今年该区加大了对跨区择校的管理力度,条件是:以户口为依据,需学生全家海淀区户口本;如是集体户口需提供海淀区的住房证明;以住房为依据,需学生本人北京市户口本、父母一方的海淀区房屋产权证和能说明亲子关系的相关证明。

  因为跨区审批标准更加严格,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学生被拒绝申请,今年海淀的跨区人数有所下降。

  西城教委有关负责人也表示,今年跨区人数比往年少。对于跨区的“集体户口”问题,各区都有自己的政策。今年西城对于“集体户口”的政策是:历史上与西城辖区内学校有协议的集体户口学生可以办理跨区,其他非协议学生不接受跨区。西城区今后也不会再增加“集体户口”协议用户。“一个集体户口通常会有一二十个学生办理入学,数量太多,接收能力有限。”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7)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去年5月,北京某中学,进行小升初特长生测试的学生等候入场。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资料图片 去年5月,北京某中学,进行小升初特长生测试的学生等候入场。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资料图片

2012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时间表。 2012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时间表。

  【五证】

  1 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京暂住证

  2 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

  3 在京务工就业证明

  4 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

  5 全家户口簿等证明、证件

  新京报讯 (记者杜丁) 昨天,北京市教委发布“2012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非京籍学生在京借读需具备“五证”,今年北京市将对“公办校通过考试、培训班等形式选拔学生”的行为进行重点督察。

  非京籍学生借读需“五证”

  对比去年,“2012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对非京籍学生借读条件更加明确,“非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因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本市工作或者居住需要在本市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本人在京暂住证、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在京务工就业证明、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全家户口簿等证明、证件,经居住地所在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确认后,到居住地所在区县教委确定的学校联系就读。”

  市教委表示,学校接收有困难的,可申请居住地所在区县教委协调解决。

  据统计,截至2011年秋季开学,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已达约47.8万人,比2010年同期增长4.4万人,比2000年同期增长39.3万人,达历史新高。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随迁子女数量急剧增加的情况下,自2002年以来,北京先后出台了12个有关做好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的政策文件。目前在全市公办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达到约33.9万人,占总数的70%。

  公办校违规招生将被督察

  对比去年,今年北京市教委在“意见”中对公办校违规招生行为更加严格,表示,“今年将重点就公办学校通过考试、培训班等形式选拔学生,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公办学校举办校中校,其他严重干扰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秩序的行为,以及区县教委建立和落实控制跨片流动审核制度等方面进行专项检查”。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违反《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和本意见规定的行为坚决予以纠正,对情节严重的要在全市进行通报批评,对相关责任人要严肃处理。

  市教委再次重申,严禁各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中组织任何形式的考试、测试和面试选拔学生,严禁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证书作为入学依据。严禁违规收取任何费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由区县统一组织,严格控制跨区县流动,学校不得自行组织超计划招生和超班额教学,严格按照市教委颁布的班额标准制定计划。

  ■ 追访

  西城海淀跨区学生人数减少

  西城和海淀两区由于优质学校偏多,是家长跨区择校首选。两区今年微调跨区政策,跨区人数均有下降。

  据海淀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海淀区小学毕业人数增加2000多人,初中学位比往年更加紧张。为此,今年该区加大了对跨区择校的管理力度,条件是:以户口为依据,需学生全家海淀区户口本;如是集体户口需提供海淀区的住房证明;以住房为依据,需学生本人北京市户口本、父母一方的海淀区房屋产权证和能说明亲子关系的相关证明。

  因为跨区审批标准更加严格,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学生被拒绝申请,今年海淀的跨区人数有所下降。

  西城教委有关负责人也表示,今年跨区人数比往年少。对于跨区的“集体户口”问题,各区都有自己的政策。今年西城对于“集体户口”的政策是:历史上与西城辖区内学校有协议的集体户口学生可以办理跨区,其他非协议学生不接受跨区。西城区今后也不会再增加“集体户口”协议用户。“一个集体户口通常会有一二十个学生办理入学,数量太多,接收能力有限。”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7)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本报讯(记者张楠)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了解到,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实验装置EAST中性束注入系统(NBI)测试台近日在进行大功率离子束引出实验过程中,首次成功获得兆瓦级强流离子束。
负责这项研究工作的研究员胡纯栋介绍,EAST中性束注入系统(NBI)测试台在实验过程中,成功获得束能量50千伏,束流22安培,束脉宽106毫秒的引出束流,离子束功率达到1.1兆瓦。测试结果圆满达到了ESAT-NBI兆瓦级强流离子源研制的阶段性计划目标。
这表明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兆瓦级强流离子源以及大功率中性束注入器实验装置,完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性实验成果。
据介绍,“EAST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辅助加热系统”是“十二五”大科学工程,2010年7月正式立项。其主要包括低杂波电流驱动系统、中性束注入系统这两大系统。中性束注入系统广泛涉及等离子体物理、强流离子束、精密机械制造、高真空、低温制冷以及辐射防护等多学科技术领域。
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NBI工程团队的科研人员在近半年的时间里,夜以继日地对基于NBI综合测试平台的强流离子源装置进行放电测试、老化锻炼、子系统联调等逐项实验,在首先获得离子源100秒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的基础上,终于首次达到了兆瓦级强流离子束研制的阶段性计划目标。
胡纯栋介绍,此次实验结果将为下一阶段长脉冲高能量的离子束调试打下坚实基础,并为EAST辅助加热系统最终目标——2~4兆瓦中性束注入系统的研制提供强有力的可靠支持。
中国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的参与国之一。EAST是由中国独立设计制造的世界首个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2007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并在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实验成果。其科学目标是为ITER计划和中国未来独立设计建设运行核聚变堆奠定坚实的科学和技术基础。
《中国科学报》 (2012-01-16 A1 要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科学家认为,火星史的早期阶段,这颗红色行星的北部低地可能覆盖着四周冰川环绕的海洋科学家认为,火星史的早期阶段,这颗红色行星的北部低地可能覆盖着四周冰川环绕的海洋

  北京时间8月31日消息,科学家认为,火星史的早期阶段,这颗红色行星的北部低地可能覆盖着四周冰川环绕的海洋。据一项研究说,这里的海岸线可能类似于格陵兰或挪威的海岸线。

  科学家认为,海洋的存在有助于解释这一地区为什么没有矿物质页硅酸盐。而且它还说明了这个海洋盆地周围为什么会出现像是由大型冰川引起的特殊地形特征。这些包括冰川输送的沉积物——冰碛和“侵蚀”地形。电脑模拟显示,40亿年前火星上的中纬度地区和更加寒冷的极区之间存在巨大的温差。因此,位于北部低地的海洋几乎都会冻结成冰。海洋周围的冰墙能够避免页硅酸盐沉积物被从赤道丘陵地带输送到这里。这种矿物质与液态水有关。由于火星北部低地不存在这种物质,科学家此前一直怀疑那里存在海洋的推测是错误的。

  研究负责人、加利福尼亚州美国宇航局阿姆斯研究中心的艾伯托-法瑞博士说:“我们断定,由于缺少像地球上的赤道-极地洋流,早期阶段的火星无法把热量从赤道传输到极地,这导致两个半球的气温均产生巨大差异,中纬度和赤道地区的温度更高,而极区则是终年冰封。因此,如果早期阶段的火星北部地区确实存在海洋,它的温度一定会很低。围绕在北部海洋周围的冰川将会阻止水流把页硅酸盐丰富的矿物质从丘陵地带输送到北部低地。”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华网巴黎7月29日电 (记者舒适) 法国民航安全调查分析局29日公布调查报告说,飞行员的不规范操作,是两年前里约热内卢到巴黎的法航AF447航班失事的主要原因。

  2009年6月1日凌晨2时多,法航AF447航班的一架空客A330型客机在靠近巴西的大西洋上空失事坠毁,机上216名乘客和12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两年来调查工作进展缓慢,对技术隐患还是人为失误争议重重。

  法国民航安全调查分析局说,报告基于对失事客机黑匣子和驾驶舱录音的分析。该局认为,飞机出现问题直至坠毁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飞行员都犯了错误。报告建议,航空公司今后应加强飞行员人工驾驶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训练,同时应考虑在客机上增加一名后备机长,以保证对飞行安全的监控和指导。

  第一阶段是从驾驶舱录音机开始录音到自动驾驶仪关闭前,飞机处于自动驾驶模式,并没有异常。当地时间凌晨2时06分,主飞行员提醒副飞行员前方即将经过的区域需要小心驾驶,约2分钟后,主飞行员再次提醒副飞行员稍微左转,副飞行员随后向左转了12度,这时飞机遭遇不稳定气流,飞行速度从0.82马赫降至0.8马赫(1马赫为音速的1倍)。报告指出,机长在离开驾驶舱休息时没有向两名飞行员下达明确的操作指令,飞行员虽然一直按程序驾驶,但并没有具体分工。

  第二阶段是从自动驾驶仪关闭到失速警报器报警。飞机遭遇气流后,测速器在低温结冰环境下出现故障,仪表显示的航速与备用设备记录的不一致,飞行员在2时10分05秒关闭了自动驾驶仪,主飞行员宣布他开始控制飞机。随后失速警报两次响起,两名飞行员发现速度表失灵,飞机开始下降,此时主飞行员决定向上拉升。在此期间,两名飞行员多次呼叫机长回驾驶舱。报告说,飞行员并没有按规定立即对外报告仪表显示的飞行高度、速度和实际不一致。

  第三阶段是从失速警报报警到飞机坠毁。2时10分51秒,失速警报再次响起,主飞行员开始操纵飞机上仰爬升。报告指出“两名飞行员在这期间都没有发现失速警报,也没有发现飞机产生的升力小于飞机自重的失速状况”。失速会导致飞行高度急剧下降,严重时会螺旋下坠导致坠机。此后机长回到驾驶舱,但由于速度表失灵,失速警报器也停止了报警。主飞行员虽然下令降低飞机仰角,但于事无补。最后的数据显示,这架客机机头上仰、略微左倾,以约每小时200公里的速度坠落海中。

  报告还说,飞机坠毁前的最后几分钟,飞行员一直没有向乘客发布任何通知或提醒。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7)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如果你面临棘手选择拿不定主意,或许可以考虑先睡上一觉。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睡眠有助作出正确决定。
扑克游戏
美国阿默斯特马萨诸塞大学心理学专家丽贝卡·斯潘塞带领研究小组,找来54名18岁至23岁大学生,通过实验测试睡眠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研究人员把这54人分为两组,一组26人,另一组28人,让他们参加一个名叫“艾奥瓦赌博任务”的游戏。游戏模仿现实生活中需要就某事作决断的情形,是用于研究认知和情绪的经典测试。参加游戏的人会在电脑屏幕上看到四摞扑克牌,每点击一张扑克牌,屏幕上就会显示赚多少钱和输多少钱。
四摞牌分为两摞“好牌”和两摞“坏牌”。从“好牌”中抽多次后的结果是净赚一些钱,而从“坏牌”中抽多次后的结果是净亏。
游戏目的是尽可能多赚钱。
效果显现
两组大学生分别在早晨和晚上听研究人员简单介绍这个游戏。介绍简单到他们无从得知玩好这个游戏的秘诀。
研究人员让两组大学生听完简介12小时后开始游戏。结果发现,晚上听简介、早晨睡醒后做游戏的一组80%掌握游戏窍门,知道更多抽“好牌”,另一组听游戏简介后没有睡觉的人只有40%掌握游戏窍门。
研究人员让实验对象在游戏结束后写出其中奥妙,睡过觉的那组人写得比另外一组人清楚得多。先前心理学研究显示,发现事物规律是作出重要决定的潜在和关键因素。
斯潘塞等人的研究成果由欧洲睡眠研究学会刊物《睡眠研究期刊》(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刊载。
美国“每日科学”网站5月7日援引斯潘塞的话报道:“当你需要作重要决定时,可以从晚上睡眠获得帮助,睡眠可以使你作出更好决定。”
快速眼动
斯潘塞说,人们相信睡眠有助作出正确决定,但极少科学描述两者关联。
研究人员推断,睡眠有助于正确决断与快速眼动睡眠(REM)相关。
按照睡眠研究专家的说法,人的睡眠包括几个阶段,其中一个阶段叫作REM睡眠。REM是英文Rapid Eye Movement的简写,字面意思是眼球快速运动。人在这个睡眠阶段常会做梦,伴随有眼球快速运动。这个阶段通常出现在快醒来时。
“快速眼动睡眠是睡眠中一个创造阶段,”斯潘塞说。(来源:新华网 欧飒)
更多阅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华网北京6月8日电(记者赵超)近日发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指出,我国将全面实施残疾学生免费义务教育,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在“两免一补”基础上,针对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进一步提高补助水平,逐步实施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

  根据纲要,“十二五”时期,我国将把残疾人义务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加快普及并提高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水平。

  “十二五”时期,我国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招收残疾学生,鼓励和扶持特教学校开设高中部(班),支持特教高中、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同时,扩大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拓宽专业设置,改革培养模式,加快残疾人技能型人才培养,帮助农村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7)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第 1 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