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称,这种“空冷”方式在法国一些核电站已广泛应用,比迄今采用的借助灌注海水的“水冷”方式效率更高,装置设置更简单。但日本尚未使用过。
日本《读卖新闻》网站18日报道说,东京电力公司正在探讨引进的设备叫做空冷式热交换器,其工作原理是,在反应堆冷却水循环的部分管线上安装大量薄金属板,以增加冷却水管的表面积,然后用风扇吹安装了金属板的水管,使每根水管实现高效冷却。
据悉,东电公司拟采取的操作方案是在反应堆厂房的一侧设置一个箱体,以便把反应堆内的管线引到这个箱体中。设备运行时,外界的空气也将被引入这个箱体。目前,具体的实施办法还在论证探讨中。
来关注西汉列侯张安世家族墓的发掘情况。今天,考古专家对家族墓中的第十三座,也就是编号M1的墓葬进行开启前的最后探测。考古队员将内窥摄像头派上用场,古墓做了一次特别的“胃镜体检”。
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考古队现场发掘负责 丁岩
记者:现在考古人员正在对砖寻找缝隙先把塑料管放进去 现在探头进入到管子里面就要进入墓室了 墓室里的情况就可以看到
好现在进去了已经 我们通过探头已经看到有物品了 丁队这个是什么 我们可以看到丁队说的这个彩绘颜色还非常鲜艳
现在看到的是 丁队判断的是个漆器
丁:往这个前方看一下 非常漂亮的图案 应该是汉代非常流行的一个图案
记者:像这样的图案有什么意义吗
丁:应该是汉代非常流行的一个图案 非常美好的一个祝愿
【正文】
内窥摄像头伸入尘封2000多年的墓室,作为墓主人身后“储物间”的耳室内,隐隐约约看到有陪葬品,漆器的流线型的花纹清晰可辨。专家初步判断,耳室原封未盗。
【同期】声音来源:本台记者 王新宇
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考古队现场发掘负责 丁岩
丁:初步的认识 没有看到扰动
记者:这个扰动的意思就是没有发现盗洞
丁:目前探测的情况是没有被盗的情况 但不能断定
【正文】
之后,考古队员又将摄像头伸进M1墓藏的主室里面,发现了新的物品。
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考古队现场发掘负责 丁岩
字幕:内窥摄像头拍摄画面
对对对 这这这 这个是铜环吧
记者:看到铜环了 看到铜环了 能说是铜环吗
丁:说是金属环吧 直观上这是一个金属环 银的或者铜的 可能是器物上的金属环
直观上是个金属环 可能是器物上的 铜环 但是具体是什么器物的还不知道
记者:一般老百姓家中有这样的金属环吗
丁:一般 贵族家中比较多
这个打住 像是一个圆形的 丝带的东西 纺织品的东西
能判断出是纺织品吗
根绝腐朽的程度和形态来说差不多吧 它能够保存下来也是很难得的
【正文】
考古队员介绍,摄像头只能深入墓室40厘米到1米,因此除了漆器和金属环外,墓室内可能还有更多的物品等待发现。明天,M1墓耳室的第一块封砖将被取下?墓室里究竟能有什么发现?神秘的墓主人究竟是谁?这些疑问都将在接下来的报道中为您揭晓。
金姆和他的同事们制造的这种无金属的有机晶体,在紫外光照射下,这种晶体可呈现白色的可见光,以及蓝、绿、黄、橘色的辐射光。
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研发的有机磷光材料
金姆和他的同事们制造的这种无金属的有机晶体,可以发出磷光,这种特性曾经只存在于无机化合物和有机金属中。在紫外光照射下,这种晶体可呈现白色的可见光,以及蓝、绿、黄、橘色的辐射光。通过改变原材料的化学成份,研究人员还可以使它们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这种新发光材料(磷光材料)对当前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和半导体照明产品能够进行改善。目前,明亮的低功率的发光二极管常被用来制造移动电话和数码相机的小屏幕。由于它们的制造工艺复杂和原料成本高等问题,将其用于制造较大的显示屏,显然不太实际。目前的发光二极管还不是100%的有机化合物所制,仍然需要少量的贵重金属。
金姆说:“过去的纯有机材料不能产生有用的磷光辐射。所以,我们认为这是有机物质在亮度与色彩调节能力方面与有机金属化合物媲美的首例。”
在金姆的磷光材料中,光来自芳香羰基化合物(aromatic carbonyls)——一种可以产生磷光的有机化合物。这种新材料的独特之处在于芳香羰基化合物会与晶体内的卤素(halogens)形成坚固卤键(halogen bonds),将分子紧密地包裹起来。这种排列可以抑制电子由激发态变成基态过程中的振动与发热损失,从而产生强磷光。
通过这种新的方法很容易制造出高能蓝色有机磷光,而用有机金属来实现起来就比较困难了。相对同类非有机产品,有机发光二极管更轻、更廉价,而且是用陶瓷制成。但是,目前的发光二极管仍含有少量的贵重金属。而这些新的化合物制成的发光二极管不需要贵重金属,因此它引起同类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它的主要成分是廉价的碳、氧、氯、溴等。
金姆说:“目前,这种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我们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材料就会进入商业领域,我们相信这将会给发光二极管和半导体照明工业带来巨大的变革,因为这种化合物非常廉价,并且非常容易合成,调整化学成分还可以得到不同颜色。”(锋格/编译)